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标准化试题含答案(共5套)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mùsè yín shī shān fēng lú shān()()()()yuán gùtóu xiáng fèi yòng wén zhāng()()()()二、比较组词。
暮()峰()庐()缘()章()幕()锋()炉()原()障()三、古诗阅读与赏析。
(一)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理解下到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暮江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瑟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在这句诗中,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 )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景象。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在这句诗中,诗人用()手法,描写了两种景象:天上的()和地上的(),创造出()的意境。
4.全诗描绘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
一幅是()的绚丽景象,一幅是()的朦胧夜色。
表达了诗人()之情。
(二)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理解下列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又是一首哲理诗,蕴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最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9.古诗三首一、一锤定音(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
暮江吟.(yín jīn) 只缘. (yán yuán)骚.(sāo zāo) 人逊.(sūn xùn) 色阁.(gé gē) 笔输.(sū shū) 赢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费()章()输()降()拂()障()愉()阵()三、按古诗的内容重新排列诗句。
①可怜九月初三夜①雪却逊梅一段香②一道残阳铺水中②梅雪争春未肯降③露似真珠月似弓③梅须逊雪三分白④半江瑟瑟半江红④骚人阁笔费评章排序:排序:____________四、填空。
1.《暮江吟》前两句写_________时江边的景色,后两句写_________时江边的景色,诗中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西林壁”中的“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诗人游庐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梅》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合适的答案。
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A.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于复杂的事物,应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会、去分析。
六、默写《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重点段落品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比喻句是:。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2.本诗描写了两幅景象,一幅是_________;一幅是__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9古诗三首基础在线1 比一比,再组词。
提( )峰()侧()题()蜂 ( )测()2 根据古诗中的字义给加点字组词。
(1)题西林壁题()(2)梅雪争春未肯降争( )降( )(3)露似真珠月似弓珠()3 默写苏轼的《题西林壁》,并完成练习。
————————————————————————————————————————人站在庐山_____、_____等不同的地方,所见庐山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人抓住了夕阳斜射和________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2)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代诗人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这个问题。
(3)诗人卢钺借雪梅的争春,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拓展天地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游山西村(其一)[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①浑,丰年留客足鸡豚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①又一村。
【注释】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鸡豚(tu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足:足够,丰盛。
豚:小猪,代指猪肉。
③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④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1)我们学过的"月字旁"的生字有:___________,还发现"月字旁"的字多与肉有关。
这首诗中"腊""豚"都是"月字旁"的字,它们也和肉有关。
通过查找资料,我们知道,"腊"最早的意思是冬季祭祀,用牲畜的肉祭众神;"豚"指 __________(2)当人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时,可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9.古诗三首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暮.色(mù mú) 侧.身(zé cè) 浪费.(fēi fèi)运输.(s hū sū) 缘.分( yǎn yuán) 逊.色( xùn sùn)二.看拼音,写形近字。
1.lú( )山景色美,水边长lú( )苇,美女不嫉dù( ),口来启心扉。
2.门内建gé( )楼,木材有规gé( ),有足能走lù( ),盖房迎宾kè( )。
3.首页可tí( )名,用手就能tí( ),醍醐能灌顶,靠土来筑dī( )。
4.有口能yín( )咏,心中存lián( )悯,伸手līn( )东西,lín( )居来帮忙。
三、给下列题目选择正确的答案。
(填序号)1.“可怜九月初三夜”中“可怜”的意思是( )A.值得怜悯B.可爱2.“只缘身在此山中”中“缘”的意思是( )A.缘分B.因为3.“梅雪争春未肯降”中“降”的读音是( )A.xiángB. jiàng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对比B.比喻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雪梅》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卢钺。
( )2.“半江瑟瑟半江红”一句中“瑟瑟”的意思是青绿色。
( )3.《题西林壁》中与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表达的意思相同的诗句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4.《雪梅》中“梅雪争春未肯降”,这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
( )五、翻译下列古诗句。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一、看词语,写拼音。
运输()暮色()瑟瑟()降落()二、给多音字注音。
1.敌人在八路军的猛攻下只有投降.()。
2.蒲公英的种子降.()落在大地上。
三、《暮江吟》中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四、课文整体梳理。
1.《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_________的诗作,是一首诗中有画的________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_____________之中。
2.《雪梅》的作者是,作者通过描写_____与_____争春,让诗人思考后评价二者皆有特色,雪更________,梅花更_____________。
五、重点段落品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比喻句是:。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是:2.本诗描写了两幅景象,一幅是_________;一幅是_____________。
六、画出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情景。
七、写一写。
你也来写一首描写景物的诗吧!参考答案:一、yùn shū mù sèsè sèjiàng luò二、xiáng jiàng三、残阳、江水、露珠、新月四、1.苏轼写景对庐山景色的描绘2.卢钺雪梅花白香五、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2.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露珠像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3.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六、略七、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诗歌赏析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诗歌赏析1.古诗文阅读。
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注释】①白日:太阳。
②青春:形容春天草木生长旺盛的样子。
(1)从“苔花如米小”这句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苔花的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B.作者笔下的苔花虽微小似米,却也要像牡丹那样尽情绽放C.第三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苔花小的特点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要在逆境中坚强,充满自信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的感情(3)读前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4)这首小诗被乡村老师梁俊和他山里的学生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重新唤醒。
梁老师想通过这首诗告诉山里的孩子什么道理?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雪梅[宋]卢钺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第三句中“雪”的意思是( )。
A.雪花B.下雪C.积雪D.雪灾(2)诗人认为“十分春”的组成部分是( )。
A.梅和雪B.雪和诗C.梅和诗D.梅、雪和诗(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4)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雪梅》不同。
课本上的《雪梅》中,诗人用“ ,”两句,将雪和梅各自的特点作了对比;而这首诗中,作者则阐述了、、三者相辅相成的关系。
3.经典诗文。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①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②遮望眼③,自缘④身在最高层。
【注释】①闻说:听说。
②浮云:此处用典。
汉陆贾《新语》:“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
”③望眼:视线。
④缘:因为。
【译文】登上飞来峰上高高的塔顶,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我已站在最高的地方。
【创作背景】宋仁宗皇祐二年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yín)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这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2020部编语文四上第9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第9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1、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的
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夕阳的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金光闪闪。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2、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这两句诗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瑟.(shè sè)瑟的秋风吹拂着树林,仿佛吟.(yín yǐng)唱着对秋的赞歌。
(2)敌人已经输.(shū sū)了,只能举手投降.(xiáng jiàng)。
2.巧填同音字。
mù()色羡() tí()目()问yuán ()故()来 fēng 山()()利lú()山香()3.字词理解。
(1)“暮江吟”中“吟”是指。
题目告诉我们,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地点是。
(2)“题西林壁”中“题”的意思是。
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写在上面的。
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①“识”的意思是,“缘”的意思是。
我能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②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可以用俗语概括为()。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C.耳听为虚,眼见为实③这两句诗给我们的启发是()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多方面调查,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①“残阳”是指西沉的太阳,傍晚时分的太阳还叫作。
下列四字词语中不是描写太阳落山的一项的是()。
A.旭日东升B.日薄西山C.残阳如血D.落日余晖②理解诗句,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所以“铺”字用得准确、形象B.“铺”字表现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C.诗人抓住了夕阳下的江面呈现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的绚烂景象D.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残阳照射的江水呈现一片青绿色,未受残阳照射的江水呈现出红色5.吟诵古诗,活学活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版四语上标准化试题+课内阅读(附答案)(标准化试题内容与本课所编知识点梳理同步)9.古诗三首一、标准化试题:1.根据拼音或语境写字词。
(1)论写字,我比小明xùn()色多了,不得不投xiáng()认shū()。
(2)这次我有yuán()来到了lú()山,必xū()等到日mù()才能看到山fēng()最壮观的景象。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日暮.(mòmù)吟.诵(yín jn)瑟瑟..(sèshèbì)骚.客(sāo shāo)逊.色(xùn sūn)降.落(xiánɡjiànɡ)阁.楼(gēɡé)文章.(zānɡzhānɡ)降.服(xiánɡjiàng)阁.笔(gēɡé)输.了(sūshū)侧.成峰(cèchè)3.选字组词[庐芦炉]香( ) ( )山 ( )芽 [冷吟怜]( )唱( )惜寒( )[峰锋蜂]蜜( ) 先( ) 山( ) [提题堤]( )岸( )目( )水4.给诗句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或读音。
(1)《题.西林壁》 ( ) A.书写,题写;B.古指额头;C.题目。
(2)梅雪争春未肯降. ( ) A.投降; B.降伏; C.服输(3)只缘.身在此山中 ( ) A.缘故; B.因为; C缘分(4)可怜.尤月初三夜 ( ) A.爱。
B.怜悯。
C.可惜。
5.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
A.降落伞(xiánɡ)阁楼(ɡé)阁.笔(gē)B.萧瑟(shè)投降(xiánɡ)日暮.(mù)C.骚客(shāo)文章(zhānɡ)吟.诵(yín)D.谦逊(xùn)浪费(fèi)输.了(shū)6.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A.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于复杂的事物,应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会、去分析。
7.对于本文中三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A《暮江吟》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B这三首诗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C《雪梅》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雪梅争春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对雪梅的喜爱之情。
8.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1)“题西林壁”中的“题”是书写、题写的意思。
( )(2)“铺水中、当铺、铺满”中“铺”的读音是一样的。
( )(3)“骚人阁笔费评章”中“阁”读作“gē”意思是放下。
( )(4)“远近高低各不同”和“不识庐山真面目”中两个加点字变调后读音不同。
( ) (5)《暮江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 )(6)《雪梅》这首诗借雪梅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 )(7)“可怜九月初三夜”与“他是个可怜的孩子”中带点词的意思相同。
( )(8)“我怀疑你是在夜暮降临后,再站在大坝上呤诗的。
”这句话中只有一个错别字。
( )9.根据课文内容填--填。
(1)《题西林壁》这首诗是代诗人的作品。
诗中与“ , 旁观者清。
”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两句词与“,半江瑟瑟半江红。
”在写法上多么相似呀!都描绘了江上奇特的美景,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3)《雪梅》是一首 (写景咏物抒情)诗,在诗人的笔下,雪和梅各有千秋,雪的优点是,梅的优点是。
诗人借对梅与雪的评价,揭示了一个生活哲理: ,,。
(4)《雪梅》中的“,。
”这两句诗,作者从视觉和嗅觉的不同角度,巧妙地道出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
(5)《雪梅》的作者是_________,作者通过描写 _____与 _____争春,让诗人思考后评价二者皆有特色,雪更________,梅花更_____________。
(6)《暮江吟》中诗人描写了、、、等景物。
(7)“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暮江吟》一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是:,。
(9)《雪梅》一诗中“雪”和“梅”对比的诗句是:,。
二、读诗句,完成练习。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解释加点字意思。
残阳:_________________。
瑟瑟: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解释词语:可怜:___________ 。
真珠:___________。
(2)诗中作者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两个贴切的比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形象的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色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心情。
(3)晶莹的露珠还像什么?写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解释加点字意思。
横看:_________________。
侧: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解释词语:识:___________ 。
真面目:___________ 。
缘:___________ 。
此山:___________ 。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1)解释词语:降:___________ 。
骚人:___________ 。
阁:___________ 。
评章:___________ 。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解释词语:逊:___________ 。
(2)下列词语“逊”的意思和诗句中“逊”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出言不逊 B稍逊一筹 C黄帝逊位(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借“梅雪争春”告诫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理解。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诗人。
2.解释词语:题:_______ 缘:_______ 不识:_______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6.诗人认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诗中的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一道残阳铺水中”中的“铺”字可以换成、等字。
2.“暮”的意思是。
3.仿写:例:露似真珠月似弓 ( )似( )( )( )似( )4.这首诗描写的是( )的景色。
A.春天B.秋天C.冬天D.夏天5.诗的前两句是从哪方面来描写的? ( )视觉 B.听觉 C.嗅觉 D.味觉6.后两句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分别比作、。
7.在代诗人的眼里,远处的美,近处的美,脚下的美,天上的美,这无不表现了他对和的热爱。
答案见下一页答案:一、1.逊降输缘庐须暮峰2. mùyín sèsāo xùn jiànɡɡézhānɡxiánɡgēshūcè4.香炉庐山芦芽 (吟)唱 (怜)惜寒(冷)蜜(蜂)先(锋) 山(峰) (堤)岸 (题)目 (提)水4.A C B A5.D6.C7.B8.√×√××√××9.(1)宋苏轼当局者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日出江花红胜火一道残阳铺水中(3)咏物白香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应当取长补短(4)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心(5)卢钺雪梅花白香(6)残阳、江水、露珠、新月(7)只缘身在此山中(8)露似真珠月似弓。
(9)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逊梅一段香。
二、1.(1)残阳:快落山的太阳。
也指晚霞。
瑟瑟:青绿色(2)快要落山的夕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
2.(1)可爱珍珠(2)露珠珍珠月亮弓愉悦(3)示例:露珠像一颗颗钻石在树叶上闪闪发亮。
(4)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呀!露水像珍珠一样发亮,弯弯的月牙像弓一样。
3.(1)横看:从正面看。
侧:从侧面看。
(2)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4.(1)识:认识;清楚。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缘:同“原”,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2)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5.(1)降:服输。
骚人:诗人。
阁:同“搁”,放下。
评章:评议。
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2)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
6.(1)不及,比不上。
(2)B(3)梅花比不上雪花的洁白,雪花却没有梅花的清香。
(4)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三、(一)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苏轼2.书写、题写因为、由于不能认识,辨别3.横竖远近高低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都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