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流动(漏斗流)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 (流体力学)

名词解释 (流体力学)

名词解释10.10不可压缩流体:密度不变的流体流线:表示某时刻流动方向的曲线,曲线上各质点的速度矢量都与其相切当量粗糙:以尼古拉兹实验采用的人工粗糙作为度量标准,将工业管道的粗糙折算成人工粗糙短管:水头损失中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都占有相当比重,均不能忽略不计自流井:汲取承压含水层地下水的井11.1均匀流:流线是平行直线的流动层流:流体呈层状流动,各质点互不掺混简单管道:沿程直径不变,流量也不变得管道临界水深:在渠道形状,尺寸和流量一定的条件下,断面单位能量最小的明渠流动对应的水深称为临界水深渗透系数:反应土性质和流体性质综合影响渗流的系数,具有速度的量纲11.10粘性:流体的内摩擦特性(流体阻抗剪切变形的特性)流量:单位时间通过某一过流断面的流体量粘性底层:在紊流中,紧贴壁面很薄的流体层内粘性剪切力起控制作用,这一薄层称为粘性底层简单管段:沿程直径不变,流量也不变的管道欧拉数:表征压力与惯性力之比的无量纲数,Eu=p/ρv^212.1体积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流断面的流体体积称为体积流量紊流: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律,各质点相互掺混,这种流态称为紊流长管:不计流速水头和局部水头损失的管道,其全部作用水头都消耗于沿程水头损失断面单位能量:单位重量的流体相对于通过该断面最低点的基准面的机械能,又称断面比能渗流模型:渗流区边界条件保持不变,略去全部土颗粒,认为渗流区连续充满流体,而流量与实际渗流相同,压强、渗流阻力也与实际渗流相同的着代流场12.10真空度:绝对压强不及当地大气压的差值,即相对压强的负值一元流动:运动参数只是流场中一个空间坐标和时间变量的函数的流动水力半径:过流断面面积和湿周的比值断面单位流量:单位重量的流体相对于通过该断面最低点的及基准面的机械能,渗流:流体在空隙介质中的流动13.1流线:表示某时刻流动方向的曲线,曲线上各质点的速度矢量都与该曲线相切湿周:过流断面上流体与固体接触的周界水击:在有压管道中,由于某种原因使水流速度突然发生变化,同时引起压强大幅度波动的现象水力最优断面:当渠道底坡i、粗糙系数n面积A一定,使流量Q最大(或水力半径最大,即湿周最小)的断面完全井:井管贯穿整个含水层,井底直达不透水层的井13.10流体质点:一个体积很小,但仍然大得足以满足连续介质假说的流体元三元流动:运动参数是流场中三个空间坐标和时间变量的函数共轭水深:使水跃函数值相等的一对跃前水深和跃后水深水力半径:过流面面积与湿周的比值浸润面:从井内抽水时,井水位下降,四周地下水向井中补给,形成对称于井轴的漏斗形浸润面14.4连续介质假说:把流体当做是由密集质点构成的,内部无空隙的连续体当地加速度:速度场随时间变化而引起的加速度(迁移加速度:速度场随空间变化而引起的加速度)当量直径:与非圆管水力半径相等的圆管直径dc=4R圆水跃:明渠水流从急流状态过渡到缓流状态时,水面骤然跃起的急变流现象影响半径:井抽水时,地下水位不受影响的区域半径距井轴的最短距离14.10流动性:流动性是指流体在静止是不能承受剪切力的特性或任何微小的剪切力作用都使流体发生流动的特性恒定流:恒定流是流场中各空间点上的运动参数都不随时间变化的流动层流:流体呈层状流动,各质点互补掺混的流态普通完全井:普通完全井是在地表下面潜水层中开凿的、井管贯穿整个含水层、井底直达不透水层的井弗劳德数:惯性力与重力之比Fr=V/√gL Fr=V/Vc15.4质量力:作用在所取流体体积内每个质点上的力,且与流体的质量成正比非均匀流:流线不是平行直线的流动沿程水头损失:在均匀流段,由于沿程阻力做功而引起的水头损失明渠临界流:断面单位能量最小的明渠水流渗流:流体在多孔(空隙)介质中的流动说明为什么在淹没条件下不宜应用薄壁堰作为流量量测设备薄壁堰在淹没条件下,堰的过流能力降低,下游水面波动大,溢流不稳定,不宜作为流量量测设备15.10表面力:通过直接接触,作用在所取流体表面上的力二元流动:运动参数是流场中两个空间坐标和时间变量的函数层流:流体程层状流动,各质点互不掺混水力最优断面:当渠道底坡i、粗糙系数n和面积A一定,使流量Q最大或(水力半径最大,湿周最小)的断面形状渗透系数:反应土性质和流体性质综合影响渗流的系数,具有速度的量纲16.4表面力:通过直接接触,直接作用在所取流体表面的力流线:流线是表示某时刻流动方向的曲线,曲线上各质点的速度矢量都该曲线其相切边界层:流体经过固体边壁时,贴近壁面附近速度梯度很大,粘性影响不能忽略的薄壁层水跌:明渠水流从缓流过渡到急流,水面急剧降落的急变流现象量纲和谐原理:凡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物理方程,其各项的量纲一定是一致的16.10帕斯卡原理:不可压缩静止流体中任意一点受外力产生增压后,此压力增值瞬时间传至静止流体各处恒定流:恒定流是流场中各空间点上的运动参数都不随时间变化的流动紊流附加剪应力:因紊流脉动,上下层质点相互掺混引起的附加剪应力,又称雷诺应力渗透系数:反应土性质和水性质综合影响渗流的系数,具有速度的量纲导出量纲:由基本量纲导出的量纲为导出量纲。

粉体工程学试卷以及答案(1)

粉体工程学试卷以及答案(1)

粉体工程学试卷以及答案(1)一、名词解释(2分/小题,共18分)1. 粉体:粉体是由大量的不同尺寸的颗粒组成的颗粒群。

2. 三轴平均径:以颗粒的长度、宽度、高度定义的粒度平均值称为三轴平均径。

(算法有三种:算术平均径、几何平均径和调和平均径)3. 球体积当量径:与颗粒体积相同的球的直径为球体积当量径。

4. 液体桥:粉体颗粒间隙之间存在的液体,称为液体桥。

(常见的是水。

)5.毛细管力:是指液体表面张力的收缩作用将引起对两颗粒间的牵引力。

6.粉尘爆炸:可燃性物质细粉在空气中扩散形成尘云,起火后迅速燃烧的现象称为粉尘爆炸。

7.安息角:安息角是粉体粒度较粗的状态下由自重运动所形成的角。

8.偏析:粉体流动时,由于粒径、密度、形状等差异,组成呈现出不均质的现象。

9. 筛分法:筛分法是使物料通过一组有序的不同筛孔尺寸的(标准)筛子来测试粒度并进行大小分级的方法。

(求得相应的质量百分比。

)二、填空(1分/空,共60分)1.粉体中颗粒常见的附着力有范德华引力(分子间引力)、库仑力(电荷异性引力)、毛细管力、磁性力、机械咬合力等。

2. 昆虫能在水面上爬行,荷叶上的水滴呈圆球状,这是张力在起作用。

3. 影响一种材料强度大小的因素有_成分、时间(效应)、温度、水分等。

4. 分级(分离)的原理或方式有惯性式、重力式、离心式、湿法(水)、电式_等。

(*回答“磁”、“物理分离”、“超声波”或“迅速分级原理”、“减压分级原理”……;也给分)5. 根据颗粒间液体量的多少,有四种类型的液相静态:摆动状态、链索状态_、毛细管状态_ 、_浸渍状态_ 。

6.工业用筛按运动形式大致可分为振动筛_ 、摆动筛两类。

7. 防护粉尘爆炸的方法有_封闭_ 、泄爆、隔爆等。

8.粉尘爆炸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尘云、空气_、火源。

9.粉体在重力作用下自料仓流出的形式有质量流_ 和漏斗流_ 两种。

10.影响颗粒填充的因素有壁效应_、局部填充、形状、粒度大小等。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血液循环:心脏节律性舒缩将血液摄入动脉,血流最后经毛细血管分布至全身各处组织,在此进行物质及气体交换后再经静脉返回心脏。

如此循环不止称为~。

体循环(大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在进行物质及气体交换后,再经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心冠状窦返回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即为~。

肺循环(小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

2、侧支吻合:有的血管主干在行程中发出与其平行的侧副管,发自不同高度的侧副管彼此吻合,称为~。

侧枝循环:主干血管闭塞时,侧副管逐渐增粗,血液经扩大的侧支吻合到达阻塞以下的血管主干,使血管受阻区的血液循环得到不同程度的代偿恢复,这种通过侧支建立起来的循环称为~。

3、终动脉:体内某些动脉与相邻动脉之间无吻合,称为~。

4、动脉韧带:连于肺动脉干分叉处与主动脉弓凹面之间的结缔组织索称为~。

是胎儿时期动脉导管在出生后闭锁的遗迹。

5、冠状沟:又称房室沟,是右上方的心房和左下方的心室于心脏表面的分界。

冠状窦:在心脏膈面,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冠状沟内,从左房斜静脉与心大静脉汇合处起始,最终注入右心房的冠状窦口。

主要属支有心大、中、小静脉。

6、心尖切迹:前后室间沟在心尖右侧的汇合处稍凹陷,称为~。

房室交点:后房间沟、后室间沟和冠状沟的相交处称为~,是心脏表面的一个重要标志。

7、冠状窦口:位于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相当于房室交点区的深面。

8、卵圆窝:房间隔右侧面下部的一卵圆形凹陷称为~,是胚胎时期卵圆孔闭合后的遗迹。

9、Koch三角:右心房的冠状窦口前缘、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和Todaro腱之间的三角区称为~。

10、室上嵴:将右心室分隔成流入道和流出道的一弓形肌性隆起。

乳头肌:在左右心室内,有几个肌束特别发达,呈锥体状凸向心腔,称为~。

隔缘肉柱:又称节制索,是右心室内连结前乳头肌根部至室间隔下部的一条肌束,有防止心室过度扩张的作用。

环状流名词解释

环状流名词解释

环状流名词解释环状流,亦称环形漏斗流、侧壁流、蜂窝流等,是指液体沿圆筒形导管流动时,边流动边作旋转运动,且内壁与导管内壁始终保持接触,形成连续不断的圆周循环,外壁为静止的侧面所围成的边界层。

当液体由一管中心点以切线方向进入另一管时,在进口处形成一个尖圆锥形扩散锥体,此锥体在离心力作用下急剧缩小,其末端形成较大的液滴并呈环形,此液滴即为环形流。

它是一种非凡形状的高度紊乱的边界层。

常出现于湍流状态,如风洞实验中空气的横向运动。

环状流流场中环状流为主,随着流场的发展,也会有一些枝状流。

环状流的一般特性:边界层厚度由管径半径的平方到几十倍,当小孔数增加时,平均边界层的半径将大幅减少。

环状流为主的流场中,边界层的厚度变化有着相同的趋势,与前向速度有关,比约为1-3。

在同一速度下,当环形流增长速度很大时,边界层的最小值与前向速度无关,只要流速足够低,边界层的厚度随速度的增长而增加。

环状流的基本形式是一个不稳定的开口朝上、开口向下的漏斗状导流槽,该槽底狭窄,槽口逐渐放宽。

位于槽口中央的压力和浓度达到最高值,然后从开口附近向两侧迅速降低,直至槽底的某一点处为止。

这个“临界点”叫做“黄金点”,位于此点的压力和浓度的水平梯度也是最大的,且点与压力点距离最短。

位于槽内的流体呈环状流动,故称为环状流。

如果槽底宽度很小,则由于流速过大,上游来的气流会与下游来的液体冲撞,形成混合流,所以称为冲激流或逆向流。

在流体运动速度很低的情况下,在一条管道中,同时存在着上下两股平行的流体,并且其相对速度总是大于零。

这种情况称为层流或片流。

在流动过程中,流体质点间的相互干扰表现为不规则的层状结构,称为层流边界层。

在层流边界层内部,因边界层的厚度较小,流体的平均动能接近于零,速度梯度很小,因而流体质点在边界层内作有规则的运动,但彼此间没有多大的相对位移,具有良好的边界层性质,因此将这种流动区域称为层流边界层。

随着流体流动的速度逐渐增加,当层流边界层厚度足够薄时,其中的液体就开始作随机运动,从而使得流体的流动速度增大,形成紊流,此时的流动称为紊流。

地质地貌学-名词解释

地质地貌学-名词解释

绪论地质学:研究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表面特征及演化历史的科学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气候地貌学:研究地球上不同气候区地貌形成演变特征和地貌组合特征岩石地貌学:研究不同类型岩石在外力剥蚀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构造地貌学:研究地质构造受外力剥蚀后形成的地貌、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农业资源:一般指农业自然资源,即一切可用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对象,包括农用地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及可提供植物养分的矿物资源地球基本知识重力:指地面某处所受地心引力和该处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对流层:大气圈的最下层,密度最大,平均厚度10~12km,赤道地区约为16~18km,两极地区约为7~9km莫霍面:地壳与地幔之间的分界面(地震波的传播速率发生急剧变化的面)古登堡面:地核与地幔之间的分界面软流层:上地幔的中部(约在50~250km处),存在一个塑性层,叫~。

软流层物质可缓慢流动,岩浆主要发源于此层中,一般认为地壳运功与此层有关。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包括整个地壳以及上地幔顶部)克拉克值:国际上决定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百分比,称为~地质作用: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称~地质营力:使地壳发生变化的力量叫~矿物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经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自然产物,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

空间格子构造: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上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空间格子就是表示这种重复规律的几何图形结晶质:组成它们物质的质点(离子、原子、分子)有序的排列成空间格子状构造的固体物质晶体: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即有序排列)的固体。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晶体内部构造中本应有某种质点(离子、原子、络阴离子或分子)所占的位置被晶体化学性质相似的其他质点所置换,只引起晶胞参数及理化性质的规律性变化,而晶体构造不发生质变的现象,称类质同象(或称同晶置换)同质异像: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主要是生成时的温度、压力、溶液的酸碱度等)结晶时,形成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晶体的现象双晶:同种物质的晶体成有规划的连生。

化工原理名词解释

化工原理名词解释

化工原理名词解释化工原理名词解释流体黏性:流体所具有的这种阻碍两层流体相对运动速度的性质称为流体的黏性。

不可压缩流体:液密度几乎不随压强而变化,随温度略有改变,可视为不可压缩流体。

稳态流动:截面上流动参数(流速、压力等)仅随空间位置的改变而变化,而不随时间变化。

气蚀:由于安装高度过高或者损失过大使得气泡存在,导致叶轮损坏的现象。

泵的扬程:又称为泵的压头,是指泵对单位重量液体提供的有效能量,用H表示,其单位为m。

重力沉降:在流体中,颗粒因受力不同而沉降速度不同,颗粒因地球引力作用而发生的沉降。

离心沉降:由于存在密度差,惯性力将使颗粒在径向上与流体发生相对运动而飞离中心,最终附着于容器表面而去除。

真密度:ρs,粒子体积不包括颗粒间的空隙;气--固或液--固分离时用真密度。

堆积密度:ρb,也称表观密度,粒子体积包括颗粒间的空隙;设计颗粒贮存设备、计算颗粒床体积时用堆积密度。

频率分布曲线:某一粒度或粒度范围的颗粒的质量分数与粒径关系。

累积分布曲线:等于和小于某一粒度的颗粒所占的质量分率。

床层壁效应:当流体流过床层时,流体逐渐趋近容器壁而使整个床层流动分布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壁效应。

自由沉降:单个颗粒在流体中沉降,或者颗粒群在流体中足够分散、颗粒之间互不接触和互不碰撞条件下的沉降。

干扰沉降:当非均相物系的颗粒较多,颗粒之间相距很近时,颗粒沉降时会受到周围其它颗粒的影响,互相干扰,这种沉降称为干扰沉降。

分离因数:同一颗粒在同种流体中的离心沉降速度与重力沉降速度的比值。

临界直径:理论上在旋风分离器中能完全分离下来的最小颗粒直径。

过滤:是在外力作用下,使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多孔介质的孔道,而固体颗粒被截留在介质介质表面或介质微孔内,从而实现分离的操作。

不可压缩滤饼:则当压强差增大时,滤饼的结构不发生明显变化,单位厚度滤饼的流动阻力可视作恒定,这类滤饼称为不可压缩滤饼。

可压缩滤饼:当压强差增大时,滤饼则被压紧,使单位厚度滤饼的流动阻力增大,此类滤饼称为可压缩滤饼。

化工原理名词解释

化工原理名词解释

1、单元操作: 在各种化工生产过程中,除化学反应外的其余物理操作称为单元操作。

2、连续介质模型:把流体视为由无数个流体微团(或流体质点)所组成,这些流体微团紧密接触,彼此没有间隙。

这就是连续介质模型。

3、真空度:当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强小于外界压强时,用真空表进行测量。

真空表的读数表示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强低于当地大气压强的数值,称为真空度,即:真空度=大气压强—绝对压强= —表压强4、内摩擦力:运动着的流体内部相邻两流体层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流体的内摩擦力或剪应力。

5、牛顿流体:凡遵循牛顿黏性定律的液体为牛顿型液体,所有气体和大多数液体为牛顿液体6、层流(或滞流):流体质点仅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作直线运动,质点无径向脉动,质点之间互不混合;7、湍流(或紊流):流体质点除了沿管轴方向向前流动外,还有径向脉动,各质点的速度在大小和方向上都随时变化,质点互相碰撞和混合。

8、理想流体:黏度为零的流体。

实际自然中并不存在,引入理想流体的概念,对研究实际流体起重要作用9、粘性:在运动状态下,流体还有一种抗拒向前运动的特性,称为粘性。

10、哈根-泊谡叶公式:流体在圆管内作层流流动时的直管阻力计算式11、泵的特性曲线:特性曲线是在一定转速下,用常温清水在常压下测得。

表示离心泵的压头、效率和轴功率与流量之间的关系曲线12、泵的安装高度:泵的吸入口轴线与贮液槽液面间的垂直距离(Z s,m )泵的安装高度直接影响泵的吸液能力13、泵的压头:也称泵的扬程。

离心泵对单位重量的液体所能提供的有效能量,其单位为m 。

14、离心泵的流量:离心泵在单位时间内派送到管路系统的液体体积。

15、边界层分离:当物体沿曲面流动或流动中遇到障碍物时,不论是层流还是湍流,会发生边界层脱离壁面的现象16、完全湍流区:—Re 曲线趋于水平线,即摩擦系数只与有关,而与Re准数无关的一个区域,又h f与u2成正比,所以又称为阻力平方区17、风压:风压是单位体积的气体流过风机时所获得的能量,以H T表示,单位为J/m3(Pa)。

全国自考-流体力学-历年名词解释汇总

全国自考-流体力学-历年名词解释汇总

流体力学历年名词解释(加“—”为重复考)
(2011.1)
1.均匀流:
2.层流:
3.简单管道:
4.临界水深:
5.渗透系数:
(2010.10)
1.不可压缩流体:
2.流线:
3.当量粗糙:
4.短管:
5.自流井:
(2010.1)
1.恒定流:
2.水力半径:
3.水跃:
4.堰流:
5.渗流模型:
(2009.10)
2.断面平均流速:
3.绕流阻力:
4.渗流模型:
5.动力相似:(2009.1)
1.连续介质假设:
2.重量流量:
3.沿程水头损失:
4.短管:
5.棱柱体渠道:(2008.10)
1.表面力:
2.当地加速度:
3.紊流:
4.水跌:
5.量纲和谐原理:(2008.1)
1.测压管水头:
2.水力坡度:
3.紊流:
5.断面单位能量:(2007.10)
1.相对压强:
2.层流:
3.粘性底层:
4.临界底坡:
5.量纲:(2007.1)
1.阿基米德原理:
2.紊流:
3.水跃现象:
4.渗透系数:
5.动力相似:(200
6.10)
1.质量力:
2.真空度:
3.明渠均匀流:
4.完全井:
5.二元流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流动(漏斗流)名词解释
中心流动(漏斗流)是指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时,由于管道截面形状的变化,液体在管道中心流动较快,而在管道边缘流动较慢,形成一种类似漏斗形状的流动。

这种流动现象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如化工、石油、水利等。

在化工领域,中心流动通常发生在液体通过管道或反应器时,由于管道或反应器的截面形状不同,液体在管道或反应器中的流动速度也会有所不同。

中心流动现象可以通过控制管道或反应器的设计参数来调整,从而实现优化流体流动和反应效率的目的。

此外,中心流动还与流体力学、化学工程、石油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

在流体力学中,中心流动是研究流体动力学和流体力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化学工程中,中心流动可以用于优化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在石油工程中,中心流动可以用于研究油气田的开采和运输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中心流动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其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较多。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