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卷)
2015年新课标二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C. 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瘤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选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7.食品千操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操剂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操剂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A.C14H18O5B.C14H16O4C.C16H22O5D.C16H20O5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10.代表阿伏加德罗常熟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B.1L 0.1mol-的NaHC溶液中HC和C的离子数之和为0.1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
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D.235g核素发生裂变反应:+++10,净产生的中子()数为10 11.分子式为并能饱和NaHC,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结构)A.3种 A.4种 A.5种 A.6种12. 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苦卤中通入C是为了提取溴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在用将其还原吸收13.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2015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新课标卷I】

2015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新课标卷I】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高考在更公平的基础上重新起航高路公平对中国而言的重要性,看看高考改革就知道了。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昨天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关于高考改革的几项措施个个都很有分量,但个个都跟公平相关。
明年将有25个省份在高考中使用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制作的试卷,这是为了公平;今年将取消全部鼓励性加分项目,只保留扶持性的加分项目,这同样是为了公平;至于取消自主招生方面的推荐学校限制等,这更是为了公平。
如何才能更公平的问题就像一座大山,横亘在理想和现实之间。
人人都希望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行各业对专业素养的要求不同、侧重点不同,当然不能要求经历的考试都相同。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是加分政策还是各省独自命题,或者是高校的自主招生都有其存在价值。
这些政策推行之初也绝对不是拍着脑门决定的草率之举,也都是在一轮轮的质疑声中一步步推进的。
这些政策在历史上都有过自己的功绩,可无一例外的都遭遇到了水土不服的现实困境。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都没有能很好地解决公平的问题,让权力和金钱钻了空子。
高考在人生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果大过人生成为一种决定性的力量,就是一场灾难了。
改革向现实妥协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理想,一轮深层次的改革可能仅仅只是开始。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回归,而是一次在更公平基础上的重新起航。
一个方面是社会对公平的呼声很高,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开始更从容地应对效率的问题了。
以前说一考定终身,现在持这种观点的人大为减少,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让个人有了更多更自由的选择,确实没有必要把棋子都押在进名校进热门专业上。
甚至是不是一定要读普通高校也成了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从人生的选择看,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固然让人羡慕,但换个角度,其实读高职、走匠工的道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是每个人都得成为科学家医生老师的,社会有足够多的职业能容纳下有着各种各样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人生梦想的人。
2015年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学科网学易大联考】2015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全国Ⅰ卷)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答题卡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选择题(请用2B 铅笔填涂)14、[ A ] [ B ] [ C ] [ D ] 15、[ A ] [ B ] [ C ] [ D ] 16、[ A ] [ B ] [ C ] [ D ] 17、[ A ] [ B ] [ C ] [ D ] 18、[ A ] [ B ] [ C ] [ D ]19、[ A ] [ B ] [ C ] [ D ] 20、[ A ] [ B ] [ C ] [ D ] 21、[ A ] [ B ] [ C ] [ D ]非选择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22.(6分)(1) ;(2) ;(3) 。
23.(9分)(1) 。
(2)(3) ; (4) ;条 码 粘 贴 处 (正面朝上贴在此虚线框内)缺考标记考生禁止填涂缺考标记!只能由监考老师负责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涂。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3、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6、填涂样例 正确 [■] 错误 [--][√] [×]24.(14分)解答:25.(18分)解答:33.【物理一选修3-3】(15分)(1)(6分)。
(2)(9分)解答:34.【物理一选修3-4】(15分)(1)(6分)。
(2)(9分)解答:35.【物理一选修3-5】(15分)(1)(6分)。
(2)(9分)解答:。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1卷)及参考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当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而且赊买赊卖所涉及人员的关系也异常复杂,触及官家和私人各层面。
从其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发起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英语】全国大联考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

全国大联考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英语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请将试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4.交卷时,可根据需要在加注“”标志的夹缝处进行裁剪。
5.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侧重模块3、4)。
第Ⅰ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does the man think the weather will be like?A.Rainy.B.Windy.C.Sunny.2.What will the woman do on the weekend?A.Make some plans.B.Work on her paper.C.Go out with her friend.3.What is probably the woman?A.A student.B.A nurse.C.A teacher.4.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know?A.Who the lady is.B.Where the bar is.C.What the time is now.5.What is the woman trying to do?A.Get some small change.B.Find a shopping center.C.Find a parking center.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2015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Ⅰ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通的某种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培养瓶中气体温度(°C)离子相对吸收量(%)空气17100氮气1710空气328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2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作用B.m R N 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 o u s肉瘤病毒不是致瘤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 I 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选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 T 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2.端粒酶由R N 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子上,以自身的R N A为模板合成端粒子D N A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的D N 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 N 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 N 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 N 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2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作用B.m R N 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12程中:①锥形瓶内2C I O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理科数学试题(含答案)

-共 13 页,当前页是第- 2 -页-
(7)设 D 为 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 =3 ,则
( A)
=
+
(B)
=
(C)
=
+
(D)
=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画出图形,
1 1 1 4 AD AC CD AC BC AC ( AC AB) AB AC 3 3 3 3
(11)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 r)组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俯视 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16 + 20 ,则 r=
-共 13 页,当前页是第- 4 -页-
(A)1(B)2(C)4(D)8 【解析】本题考查三视图, 由正视图和俯视图知, 该几何体是半球与半个圆柱的组合体, 圆柱的半径与球的半径都为 r, 圆柱的高为 2r, 其表面积为
cos (AE, CF) AE CF 3 = 3 |AE||CF |
所以直线 AE 与直线 CF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3 . 3
(19)某公司为确定下一年度投入某种产品的宣传费,需了解年宣传费 x(单位:千元)对年 销售量 y(单位:t)和年利润 z(单位:千元)的影响,对近 8 年的年宣传费 x1 和年销售量 y1(i=1,2, · · · ,8)数据作了初步处理,得到下面的散点图及一些统计量的值。
所以 0 x 4 ,而 AB
因此可得 AB 的范围是 ( 6 2, 6 2) .
-共 13 页,当前页是第- 6 -页-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满分 12 分) Sn 为数列{an}的前 n 项和.已知 an>0, (Ⅰ)求{an}的通项公式: (Ⅱ)设
【VIP专享】2015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新课标II)

2015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2卷】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无聊话题为何总能席卷网络封寿炎社交网络上,当大家还在为一条裙子的颜色吵得不可开交时,“duang”的一声,更无聊的来了。
这个没有文字,连发音都搞不太清楚的拟声词,一夜之间就席卷网络。
网络永不会消停,隔段时间就会引爆一个话题。
大多数话题都非常无聊,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无聊透顶的话题,为什么就能席卷网络?从社会学角度说,参与某个众人讨论的话题,其实是个体在寻找归属感和身份认同。
人类是社会性种群,不但在物质世界里采用群居模式,在精神情感世界里也要集结成各种共同体。
维系精神共同体的纽带,既有亲情友情,也有志同道合,还有各种各样的公共话题。
当人们参与到同一个话题的讨论之中,他们就结成了某种虚拟的共同体,参与者就获得身份确认,“我没有落单,我属于这一群体”。
对人类而言,被孤立、落单,是一种痛苦的惩罚。
然而在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社会里,个体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容易被孤立、落单。
我们都渴望属于某个团体,获得归属感。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他们只能寻找外在的确认。
比如住什么房子、开什么汽车、穿衣用度选择什么品牌,借助商业品牌来彰显个性,缓解泯然于众人、湮灭于人海的焦虑。
而关心新闻资讯、追逐流行文化、参与公共话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对归属感的确认手段。
公共话题是联结个体的纽带,它可以整合社会,形成精神感情的共同体。
在现代传媒出来之前,公共话题在客厅、里弄、餐馆等场合被讨论;在现代传媒出现之后,公共话题在更广泛的舆论场上被讨论。
但传统媒体的采编体制,基本杜绝了大规模讨论无聊话题、甚至是无意义话题的可能性。
而当网络尤其是社交类网络出现之后,由于其兼有公共性和私密性的特征,每个人都可以直接发声、直接参与,无聊话题的风行就具备了可能。
无聊话题的周期性喷发,对于健康的舆论生态肯定是伤害。
但也不能因为“裙子颜色”不可开交的争吵,以及“duang”的持续刷屏,就指责人们愚不可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3月2015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卷)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水库和最高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 890mB. 1030mC.1210m C.1300m2. 该地区山地阳坡植被稀疏,原因是A.气温低B.风速大C.土壤贫瘠D.水分条件差【参考答案】1.B 2.D【考点】等高线判读、阴阳坡。
(华北平原半湿润阴坡植被好于阳坡)冬小麦在每年秋季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
下图是某地区冬小麦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时间)日数图。
读下图回答3~4题。
3.导致M、N两地冬小麦生育期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B.大气环流C.地形D.土壤4.N地与M地相比,冬小麦生产的有利条件是A.热量充足B.降水丰富C.光照充足D.土壤肥沃【参考答案】3.A 4.C【解析3】M地生育期短于N地。
两地纬度相当,生育期不同,说明两地热量条件的差异导致作物生长速度不同。
图中M地受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作物生长期较短。
N 地受沿岸寒流的影响,作物生长期较长。
【解析4】两地纬度相当,图中M地受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N地受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M地热量条件更好,A错。
受副热带高压和寒流影响,N地位热带沙漠气候。
受东南信风及赤道低压的影响,M地位热带草原气候,因此,M地降水更丰富,但N第光照条件更好,故B错,C正确。
N地的地带性土壤位荒漠土,D错。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海雾是在海洋上形成的雾,与陆地上形成雾的原理一样,有辐射雾和平流雾。
黄海成山角附近海域每年4~8月被大雾笼罩,有“雾窟”之称。
读下图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我国海雾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年随夏季风的推移,海雾会从春至夏自南向北推延B.受低气压控制时,易出现海雾C.渤海是内海,受陆地影响大,不易形成海雾D.夏季水温高,对流作用强,因此不会形成海雾7.黄海成山角附近海域4~8月多雾的原因有①暖湿空气从南向北推进,经过相对寒冷的黄海时,底层易凝结形成雾②南下的冷空气经过相对温暖的黄海海面时,近海面上的水汽易凝结形成雾③因寒暖流交汇,两种温差较大且又比较潮湿的空气混合后形成雾④夜晚降温快,近海面大气降温迅速,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A. ①②B. 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参考答案】6.A 7.D【解析6】雾的形成与暖空气遇冷(遇冷空气、冷下垫面或降温),暖气团中水汽凝结直接相关。
每年随着夏季风势力增强北上,暖气团与冷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不断北进,且在锋面处冷暖气团相遇,易形成海雾,因此,海雾从春至夏自南向北推延合理,A正确。
受低气压控制时,盛行上升气流,多出现阴雨天气,不易形成海雾,B错。
渤海受陆地气团影响大,海面上冷暖气团作用活跃,易形成海雾,C错。
夏季暖气团与冷气团相遇,可以形成海雾,D 错。
【解析7】成山角附近海域处于寒暖流交汇处,冷暖气团相互作用强烈。
北上的暖气团与冷海面、南下的冷气团与暖气团相互作用频繁,易形成大雾。
夜晚降温,可以形成辐射雾。
D正确。
【考点】雾的形成。
下图大圆为晨昏圈,图中PN与PQ两侧日期不同,图示范围为夜半球。
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点是北极点B.经线PN地方时为12时C.Q自转线速度低于N点D. Q为180°经线11.经线PM与晨昏圈相交于M点,M是一个动点。
每日只在图示时刻观察点M,连续观察并绘制M点沿PM经线的运动轨迹。
若观察时间在整个4月份,则M点沿PM经线的移动方向和速度A.M位于北半球,减速朝北移动B.M位于北半球,加速朝南移动C.M位于南半球,减速朝北移动D.M位于南半球,加速朝南移动【参考答案】10.D 11.C【解析10】日期分界线有两条:①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②地方时0时经线。
图中PN、PQ 两侧日期不同,均为日界线。
因PMPN、PQ为经线,故其交点为南北极点,但图中信息无法判断南北半球,故A错。
因图示范围为夜半球,经线PN处于夜半球中间位置故其地方时为0时,则PQ为180°经线B错,D正确。
结合光照图相关知识,可知Q地纬度高于N第纬度,其自传线速度更快,C错。
【解析11】观察时间在整个4月份,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不断向北移动,此期间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且极昼、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因图示范围表示夜半球,故图中P点附近为极夜现象,即P点为南极点。
随着时间推移,南极点附近极夜范围逐渐扩大,M点的纬度变低,即M点沿经线向北移动。
因7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因此,在4月份,地球公转的速度逐渐变慢,南极极夜范围的扩大速度也相应变慢,M点北移速度自然减速。
故C正确。
【考点】光照图判读、地球公转运动。
36.(26分)读有关巴西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和经济体,和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非一起被称为“金砖国家”。
材料二第二十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14年6月12日至7月13日在巴西12座城市举行。
材料三下面左图为巴西人口分布图,右图为巴西地形图。
(1)世界杯决赛日,圣保罗的旗杆影子的日变化是______________。
(4分)(2)概括巴西人口分布规律,并从自然方面分析其原因。
(6分)(3)大豆是巴西重要农产品,主要分布于巴西高原上。
巴西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相当于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一半,是大豆第二大生产国和出口国,试分析巴西大豆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8分)(4)巴西是南美地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近年来核电、通讯、飞机制造、汽车等工业发展尤为迅速,试分析这些工业部门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8分)【参考答案】(1)B (4分)(2)巴西人口东南沿海多,西北内陆少;(2 分)巴西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适宜居住;西北部亚马孙平原气候高温多雨,森林密布,不适宜居住;东南沿海地区开发历史较早;海运交通便利。
(4分)(3)大豆种植区地形以低缓的高原为主,地形较为平坦广阔,土地面积广;土壤肥沃;纬度低,雨季气候湿热,有利于大豆生长;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每条2分,共8分)(4)工业基础、产业协作条件好;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科技人才越来越多;科学技术的发展;巴西常规能源短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助于减轻能源压力;政策的支持;等等。
(言之有理就可得分,每条2分,共8分)【解析】(1)世界杯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巴西处于冬半年,昼短夜长。
期间,太阳日出东偏北方位,日落西偏南方位,巴西正午日影朝正南。
故B正确。
(2)根据图中图例可知,巴西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在东南沿海地区,西北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小。
巴西人口东南沿海多,西北内陆少。
巴西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适宜居住;西北部亚马孙平原气候高温多雨(湿热),森林密布,不适宜居住;东南沿海地区开发历史较早;海运交通便利。
(3)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地形、土壤、气候、灌溉水源等。
大豆种植区地形以低缓的高原为主,地形较为平坦广阔,土地面积广;纬度低,雨季气候湿热,利于大豆生长;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4)上述工业主要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应从科技、劳动力素质、产业基础、国家产业政策等角度分析。
工业基础、产业协作条件好;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科技人才越来越多;科学技术的发展;巴西常规能源短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助于减轻能源压力;政策的支持等。
【考点】日影朝向、人口分布、工农业区位因素。
37.(20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12月26日,兰州铁路局开通兰州至乌鲁木齐首趟动车,标志着世界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将全线开通运营。
兰新高铁全线地质最复杂、海拔最高、建设标准最高的铁路,全长1776公里,共设31个车站。
材料二图甲为兰新高铁过站线路图,图乙为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地形略图。
(1)列举祁连山南北两侧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差异。
(6分)(2)材料二图乙达坂城至吐鲁番附近一段被称为“30里风区”,简述“30里风区”多大风的原因。
(6分)(3)试评价兰新高铁对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8分)【参考答案】(1)①以南属青藏高原,处于第一级阶梯;以北以内蒙古高原为主,处于第二级阶梯;②以南为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以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③以南多大河源头,河流分布较密集,落差大,流速快;以北河流分布较稀疏,流量不大,流速较慢等。
(6分,只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等任选3个方面,回答合理可斟酌给满分)(2)多山口等特殊地形,加强了局部地区的风力(“狭管效应”,途经的风力得到加强);冬春季临近寒冷气流的源地,冬季风强劲;达坂城到吐鲁番地势高差大,顺着地势下滑风力增大;吐鲁番盆地以沙漠戈壁为主,比热容小,季节变化形成巨大的气压梯度力必然导致强烈大风。
(每点2分,共6分)(3)使客货运输分离,有效提高西部铁路网综合运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以兰州为中心,辐射三省区的高铁旅游线;能增强民族团结,提升国防能力;能满足人们出行需要,可拓宽沿线优势资源的运输通道,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加强区际联系,缩短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和西南地区甚至是中亚的运输时间。
(每点2分,回答合理可斟酌给8分)【解析】(1)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祁连山以南为青藏高原,是我国第一阶梯;气候为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青藏高原是我国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河流水量较大,落差大;植被以高寒草原草甸或高寒荒漠。
祁连山以北为河西走廊,为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在我国第二阶梯上;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较少,流量小;植被为温带荒漠草原或温带荒漠。
(2)风力大小与地形、当地气候、植被有关。
达坂城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多大风天气。
当地距离冬季风源地近,植被稀少。
结合图中地形,铁路在此经过两山之间的山口,受“峡管效应”影响,风力大。
达坂城到吐鲁番地势高差大,顺着地势下滑,风力增大;吐鲁番盆地以沙漠戈壁为主,比热容小,季节变化形成的巨大气压梯度力必然导致强烈大风。
(3)结合教材中青藏铁路、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回答。
使客货运输分离,有效提高西部铁路网综合运输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以兰州为中心,辐射三省区的高铁旅游线;能增强民族团结,提升国防能力;能满足人们出行需要;拓展沿线优势资源运输通道,使得、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加强区际联系,缩短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和西南地区及中亚的运输时间。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对比、地形对大气要素的影响、高铁的意义。
42.【旅游地理】(10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根廷乌斯怀亚当地时间2014年11月22日10时,国内一家旅行机构所带领的游客在南极探险旅行,游客在南极拍婚纱照,追着企鹅拍照、冲入动物群体中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