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地图地籍图整饰规范
注册测绘师 综合 第五章 第5节 地籍图与宗地图测绘

第五章第5节地籍图与宗地图测绘大纲要求:地籍图和宗地图的制作知识点一:地籍图的内容地籍图内容主要有:地籍要素、数学要素和地形要素。
在地籍图上应表示的地籍要素包括:行政界线、界址点、界址线、地类号、地籍号、坐落、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及土地等级等。
现分述如下:1.各级行政界线要素两级行政界线重合时在地籍图上表示高级界线,境界线在拐角处不得间断,应在拐角处绘出点或线。
2.界址要素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地籍街坊界线,城乡结合部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
在地籍图上界址点用用直径0.8 mm的红色小圆圈表示,界址线用0.3 mm的红线表示;。
3.地籍号地籍号由区(县)编号、街道(乡、镇)号、街坊号及宗地号组成。
在地籍图上宗地号和地类号的注记以分式表示,分子表示宗地号,分母表示地类号。
对于跨越图幅的宗地,宗地在不同幅的各部分都须注记宗地号。
4.地类在地籍图上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规定的土地利用类别码注记地类。
地籍图上应注记地类的二级分类。
5.坐落宗地的坐落有行政区名、道路名(或地名)及门牌号组成。
6.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7.土地等级对于已经完成土地定级估价的城镇,在地籍图上绘出土地分级界线及相应的土地等级注记。
在地籍图上应表示的数学要素包括:大地坐标系、内外图廓线、坐标格网线及坐标注记、控制点点位及其注记、地籍图比例尺、地籍图分幅索引图、本幅地籍图分幅编号、图名及图廓整饰等内容。
在地籍图上应表示的地形要素包括:建筑物、道路、水系、地貌、土壤植被、注记等。
知识点二:地籍图的比例尺地籍图比例尺的选择应满足地籍管理的不同需要。
我国城镇地区地籍图比例尺一般可选用1:500~1:1 000;郊区可选用1:2 000;城市繁华区域、复杂地区或特殊需要地区可选用1:500;农村地区可选用1:5 000和1:1万的比例尺。
其中,农村居民点地籍图可选用1:1 000或1:2 000的比例尺。
知识点三:地籍图的种类地籍图按所表示的内容可分为基本地籍图和专题地籍图;按城乡差别可分为城镇地籍图和农村地籍图;按用途可分为税收地籍图、产权地籍图和多用途地籍图。
宗地图说明

宗地图概述宗地图是土地使用合同书附图及房地产登记卡附图。
它反映一宗地的基本情况。
包括:宗地权属界线、界址点位置、宗地内建筑物位置与性质,与相邻宗地的关系等。
宗地图定义为:描述宗地空间位置关系的地图。
(宗地:parcel Of land,土地使用权人的权属界址范围内的地块。
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
历史上曾称宗地为“丘”。
)内容宗地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关系、相邻宗地编号的分宗地籍图,用来作为该宗土地产权证书和地籍档案的附图。
宗地图中包括:(1)图幅号、地籍号、坐落(2)单位名称、宗地号、地类号和占地面积单位名称、宗地号、地类号和占地面积标注在宗地图的中部。
例如,某宗地的使用权属第六中学,宗地号为7,地类号为44(按城镇土地分类44为教育单位),占地面积1 165.6㎡。
(3)界址点、点号、界址线和界址边长界址点以直径0.8mm的小圆圈表示,包含与邻宗地公用的界址点,从宗地左上角沿顺时针方向以1开始顺序编号,连接各界址点形成界址线,两相邻界址点之间的距离即为界址边长。
(4)宗地内建筑物和构筑物若宗地内有房屋和围墙,应注明房屋和围墙的边长。
(5)邻宗地宗地号及界址线应在宗地图中画出与本宗地有共同界址点的邻宗地界址线,并在邻宗地范围内注明它的宗地号。
(6)相邻道路、街巷及名称宗地图中应画出与该宗地相邻的道路及街巷,并注明道路和街巷的名称。
此外,宗地图中还应标出指北针方向,注明所选比例,还应有绘图员和审核员的签名以及宗地图的绘制日期。
宗地图要求必须按比例真实绘制,比例尺一般为l:500或大于1:500,通常采用32开、16开、8开大小的图纸。
宗地图的空间集合构成地籍图。
地籍图的概念地籍图是表示土地权属界线、面积和利用状况等地籍要素的地籍管理专业用图,是地籍调查的主要成果。
宗地图的概念宗地图是土地使用合同书附图及房地产登记卡附图。
它反映一宗地的基本情况。
宗地图属于地籍图的一种,是在地籍图的基础上编制的,以一宗土地为单位绘制的宗地图。
地籍图宗地图房产图的制图规范

地籍图宗地图房产图的制图规范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地籍图、宗地图、房产图的制图规范地籍图:1、地籍图内容:1、各级行政界线要素2、界址要素3、地籍号4、地类5、坐落6、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7、土地等级2、地籍图的比例尺:我国城镇地区地籍图比例尺一般可选1:500~1:1000;郊区可选用1:2000;城市繁华区域、复杂地区或特殊需要地区可选用1:500;农村地区可选用1:5000和1:1万的比例尺。
其中,农村居民点地籍图可选用1:1000或1:2000的比例尺。
3、地籍图的精度:1、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距离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图上,较差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
2、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图上,较差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在丘陵、山区,中误差可按上述规定放宽1倍。
3、地物点点位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图上,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
4、地籍图的分幅:基本地籍图图幅规格为40cm×50cm的矩形图幅或50cm×50cm的正方形图幅。
5、地籍图的编号:基本地籍图分幅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整10m)数编码,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短线连接。
当调查区已有适应比例尺地形图时,基本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方法可沿用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宗地图:1、宗地图内容:1、所在图符号、地籍区(街道)号、街坊号、宗地号、界址点好、利用分类号、土地等级、房屋栋号;2、本宗地用地面积值和实量界址边长或反算的界址边长;3、邻宗地的宗地号及相邻宗地间的界址分隔示意线;4、紧靠宗地的地理名称;5、宗地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物;6、本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线、地形地物的现状、界址点坐标表、权利人名称、用地性质、用地面积、测图日期、测点(放桩)日期、制图日期;7、指北方向和比例尺;8、为保证宗地图的正确性,宗地图要有检查审核、宗地图的制图者、审核者均要在图上签名。
地籍测图要求

7、地籍图的编绘地籍图根据地籍调查成果以地形图作为底图进行编绘,7.1、地籍号命名根据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的《广州市城乡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V2.0》的要求,地籍号(简称地号)组成如下:区(县级市)号(2位,国家编号后两位)+街道号/街区/乡镇代码(3位,省规定代码)+街坊号/行政村代码(3位)+基本宗地号(5位,顺序号)+宗地支号/使用权宗地号(3位,顺序号)。
7.2、地籍图的内容和表示方法:地籍图地形部分采用广州市《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简称《地形图图式》)表示,地籍表示不足的部分采用《地籍图图式》(CH5003-94)。
1)、控制点:包括国家等级控制点,三等、四等GPS点,一级、二级控制点,图根导线点。
建成区图根导线点及测站点太多时,测站点可适当省略,各等级控制点在图上的表示,按《地形图图式》符号执行,图根导线点根据《地籍图图式》按埋石点和不埋石点表示;2)、行政界线:区、县、镇、村的境界线。
各级行政界线在图上的表示,按《细则》中的《地籍图图式》符号执行,两级境界重合时,以高一级境界表示。
境界线跨越图幅时,应加界端注记。
3)、宗地界线、宗地编号和土地利用类别,如宗地无支号,则只标注基本宗地号。
4)、房屋及附属结构按《地形图图式》符号表示;5)、栅栏、栏杆、篱笆和铁丝网等围护物,均应实测,但宗地内部较小的围护物根据图面负荷决定是否表示,临时性或残缺不全的围护物不表示。
其它围护物根据需要和图面负荷决定是否表示;6)、对以耕地为主的各种农、林、果树、蔬菜或其它经济作物的权属单位测量时,田埂应实测表示。
植被的分类和表示方法按《地籍图图式》执行;7)、名称调注包括地理名称和权属人名称。
地理名称指道路、街道、河流、广场、名胜古迹以及居民地,镇以上各级行政区划名称等。
权属人名称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农村集体组织等合法拥有土地使用权和房地产所有权的权属主名称;8)、地理名称应以各级地名管理部门公布的标准名称或公安部门编定名称为准。
地籍(形)标准分幅整理说明

地籍(形)标准分幅整理说明根据设计要求,地籍(形)分幅图的制作按照《规程》要求统一制作。
要求如下:地籍(形)图采用MAPGIS数字测图软件,是通过野外数据采集,编辑后获得的,根据调查区内的图幅信息,自动进行分幅后,叠加图廓,使用喷墨绘图仪绘制出标准分幅的地籍纸图。
一、分幅图前的准备工作:1、先在桌面上备份SUV图,以防丢失;2、在SUV图上显示宗地号、地类号,房屋结构楼层最低层(0);3、将个人土地使用者、边长、面积去掉;地形分幅图不表示地籍要素,但要表示所有采集的地形信息,将权属界线(街道街坊线,街道街坊号、村界、道路红线)去掉;4、界址点号不显示,宗地号前缀去掉(如370783-001-007-0136改为0136即可);5、分幅之前把方格网接边的地方复制那边的单位名、宗地号、地类号、街道、街坊号、路名和性质、房屋层数和性质。
二、输出分幅图,具体步骤如下:1、输出按编码和图层输出均可;2、图幅框设置图幅名:东营村;测绘机关:XX市国土资源局;接图表:全显示;分幅方法:地形、地籍图采用50cm×50cm正方形图幅范围:自动确定;方格网线类型:十字坐标线;比例尺:1:500 密级:秘密;显示公里编号- 不显示公里编号、图框面板、旋转图框为0不显示中间坐标显示四角坐标:横向位数整数 2 小数 2 坐标系:国家坐标系或用户坐标系纵向位数整数 2 小数 21:500 确定再确定三、图幅整饰的一些规定:1、图幅编号以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进行编号,X在前Y在后(取小数前后各两位),中间短线连接。
2、图名以图幅内的地理名称(村庄、工矿,企、事业单位)取名,若图幅内无名可取时,可利用某一相邻图幅的图名加方位字“东、西、南、北”命名,方位字加圆括号,如“李庄(东)”;一个单位或一个村庄跨几幅图时,可在单位或村庄名后加“-1、-2、……”,如“李庄-1”、“李庄-2”等。
起图名是在困难时,可不注图名,只注图号。
地籍图制图要求

地籍图制图要求9.1街坊划分:街坊沿自然街道或其它线状地物划分。
街坊线应沿街道等线状要素的西、南边划,将街道等公共用地单独划给其中一个街坊。
9.2地籍图:要突出专题图的特点,首先要反映地籍要素以及与地籍有密切关系的地物,其次在图面荷载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反映其他内容。
地籍图分幅规格:50 cm×50cm。
1:500比例尺。
9.3地籍要素的采集内容◆地籍要素的采集要按照地籍调查表进行。
◆行政界线的采集:本调查区采集乡镇界线,可由民政部门提供。
◆界址要素的采集:包括宗地的界址点、线,街坊线,城乡结合部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
界址点用0.8mm的红圈表示;界址线用0.3mm的红线表示。
与宗地界址线重合的其他界线,在地籍图上可跳绘表示。
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注在其权属界线内。
◆地籍号:本调查区地籍号由街道(乡、镇)号、街坊号、宗地号三级组成。
本调查区的地籍图上只注记街坊号和宗地号。
街坊号注在图幅内街坊的区域的适中位置。
宗地号注在宗地内。
宗地号与地类号的注记以分式表示,分子表示宗地号,分母表示地类号。
对于跨图幅的宗地,在各图幅内均应注记宗地号,如果面积太小也可注记在图廓间。
宗地面积太小注记可用标示线引致空白处,也可不注记。
地类编码使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
◆坐落:宗地坐落由街道名称(或地名)、宗地门牌号组成。
地籍图上适当标注街道名称。
宗地门牌可选择性标注。
◆土地使用者和所有者:选择性标注大的单位名称和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名称。
个人用地的土地使用者不注。
◆完成土地定级估价的要绘出土地分级界线及等级注记。
9.4数学要素:图幅编号采用图幅左下角坐标进行编号,X Y坐标取至00.00、00.25、00.50、00.75km。
图名采用图幅内较高级别较大的单位名称。
图廓外整饰按《规程》的要求进行。
9.5地形要素的采集内容9.5.1测量控制点各等级控制点在内业编辑时用控制成果展绘,GPS点一律用《图式》3.3符号表示,一、二级导线点用《图式》3.1.5符号表示,图根点区分埋石点和非埋石点以《图式》3.1.7、3.1.8符号表示。
地籍图、宗地图、房产图的制图规范

地籍图、宗地图、房产图的制图规范地籍图:1、地籍图内容:1、各级行政界线要素2、界址要素3、地籍号4、地类5、坐落6、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7、土地等级2、地籍图的比例尺:我国城镇地区地籍图比例尺一般可选1:500~1:1000;郊区可选用1:2000;城市繁华区域、复杂地区或特殊需要地区可选用1:500;农村地区可选用1:5000和1:1万的比例尺。
其中,农村居民点地籍图可选用1:1000或1:2000的比例尺。
3、地籍图的精度:1、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距离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图上0.3mm,较差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
2、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图上0.4mm,较差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在丘陵、山区,中误差可按上述规定放宽1倍。
3、地物点点位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图上0.5mm,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
4、地籍图的分幅:基本地籍图图幅规格为40cm×50cm的矩形图幅或50cm×50cm 的正方形图幅。
5、地籍图的编号:基本地籍图分幅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整10m)数编码,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短线连接。
当调查区已有适应比例尺地形图时,基本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方法可沿用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宗地图:1、宗地图内容:1、所在图符号、地籍区(街道)号、街坊号、宗地号、界址点好、利用分类号、土地等级、房屋栋号;2、本宗地用地面积值和实量界址边长或反算的界址边长;3、邻宗地的宗地号及相邻宗地间的界址分隔示意线;4、紧靠宗地的地理名称;5、宗地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物;6、本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线、地形地物的现状、界址点坐标表、权利人名称、用地性质、用地面积、测图日期、测点(放桩)日期、制图日期;7、指北方向和比例尺;8、为保证宗地图的正确性,宗地图要有检查审核、宗地图的制图者、审核者均要在图上签名。
宗地图绘制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六、比例尺的选定
1、农村村民的宗地图——1:200(A4) 2、企事业单位10亩以下的宗地图1:1000(A4) 3、10亩以上1:1000(A3)
七、宗地图图幅A4为竖排、A3为横排;
八、宗地图的图式如下:
1——测绘单位名称 2——权属调查日期、数字成图、 坐标系、 图式 3——比例尺 4——调查员、测量员、绘图员、 检查员
宗地图一经使用,他与所附的证件享有同等的法律效 力。
(证件只是文字记载,他不能说明宗地的详细内容,只 有宗地图才能完全、真实、全面反映宗地的实际情况。)
二、宗地图内主要内容
(1)图幅号; (2)单位名称、宗地号、地类号和面积; (3)界址点、点号、界址线; (4)宗地门牌号; (5)宗地内建筑物和构筑物、层次、结构; (6)邻宗地宗地地籍号及界址线; (7)相邻道路、街巷及名称;
1
2
3
4
2、“四至”信息及其绘注要求 ●绕本宗地周边的两相邻宗地或地类图斑的公共界线——宽0.2毫米的实线; ●邻宗地地籍号或相邻图斑编号——黑体、12K; ●与本宗地相邻的宗地或地类图斑的名称——6号宋体; 3、其他信息及绘注要求 ●图名“宗地图”——3号宋体; ●图廓线——宽0.3毫米实线; ●指北符号——黑白上指箭头; ●图示比例尺——4号黑体;比例尺视宗地面积大小在1:200-1:1000之间选 取,宜取整百数如200、300、500、800等; ●****年*月权属调查 ****年*月数字成图 1980西安坐标系、 浙江省地籍图图式 位于图廓外左下角;6号字体; ●调查员、测量员、绘图员、检查员 位于图廓框外右下侧;6号字体; ●制图单位名称位于图廓框西侧左下角;6号字体; ●宗地图内可不注记高程点;不需图例; ●内图廓线的坐标系1:500分幅的坐标值; ●宗地图的图式参照《浙江省数字地籍调查技术规范》;宗地图绘制源自基本要求和内容一、宗地图的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地图地籍图整饰规范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宗地图、勘测定界图、挂牌宗地图整饰要求
一、基本要求
1、一般基本线划,点的直径;
2、虚线表示的线段,凡未注明尺寸的,其实部为,虚部为;
3、一般说明注记,除表明的尺寸外,其余汉字采用的等线体,数字采用的等线体;
二、图幅整饰
1、图名为的等线体,在图幅正上方;
2、图号长的等线体,图幅左下角的坐标为本图幅的图号。
小数点的取位数规则:1:500保留2位小数,1:1000及1:2000的,保留1位小数;
3、图幅结合表用等线体,可以用图名或图号;
三、地籍要素
1、行政界线用黑色,只表示最高级别的行政界线;
2、界址点直径加点圆圈,中心用直径的点位代表实地坐标,颜色为黑色;界址点序列号起始点在权属线的左上角,按顺时针方向编写,界址点编号注记为黑色等线体,字高,字头朝上;
3、界址线为大红色实线表示(RGB225,0,0),界址线边长注记用黑色,字头与所表示的界址线垂直(界址线短时可以引注或用列表表示界址线边长),宗地代码及地类代码宋体注记,地类标注到二级地类,宗地代码一般标注5位数,也可只标注有效位数,如JB106;
4、权利人名称用宋体注记;
5、指北针、道路名称、周边地物及其他反映本宗地相对位置关系的地物须表示;
6、邻宗地信息应标注宗地代码及权利人;权利人用黑色中等线体表示;
7、建筑物应标明结构及层数;坑塘要用符号表示及注记;
8、所有线划都不能比界址线粗,淡化其他线划,突出主题---界址线;
9、界址线围成的图面应占内图廓面积的70%左右。
四、勘测定界报告
1、勘测定界面积单位为公顷,勘测定界面积应小于或等于红线图面积,主要是在四舍五入是容易出错。
通常做法是取红线图上平方米整数部分,舍去小数部分(无论小数部分是多少均舍去),适当调整个别界址点,使软件提取的面积与标注的面积一致。
2、使用是指国有土地面积部分,征用是指集体土地面积部分。
集体(征用)加上国有(使用)等于合计(总面积)。
代征是指代征道路或水渠,按红线图上划分面积填写。
3、用地单位一般是“XXX人民政府”,项目名称一般是“XXXX建设项目”,在整个报告中,项目名称应前后一致。
4、土地分类面积表是报告的核心,最容易出错,主要是平米换算为公顷,进行四舍五入时出错,一定要核对一遍---小计、合计,纵横都要核一遍,可以口算检验末尾数是否正确。
5、输纸质报告时注意字体及字大小,按模板做,装订时钉2颗,注意钉子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