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安和隔爆的区别
隔爆型、本安型、增安型等防爆认证的原理

防爆标志含义:防爆型式+设备类别+(气体组别)+温度组别例子:EX d II C T6 (总标、防爆形式、爆炸性物质类别、爆炸性气体级别、设备高表面温度100度)隔爆原理:是指把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部件封闭在一个外壳内,该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和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传爆的电气设备(优点:容易过针对大型产品,缺点:成本高,物品重,材料:钢材,铝合金adc12,铸铁)本安原理:通过限制电气设备电路的各种参数或采取保护措施来限制电路的火花放电能量和热能,使其在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周围环境的爆炸性混合物,从而实现电气防爆。
(对设置要求高,针对PCB)浇封原理:将电气设备有可能产生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弧、火花或高温的部分浇封在浇封剂中,避免这些电气部件与爆炸性混合物接触,从而使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或认可的过载和故障情况下均不能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浇封型电气设备有整台设备浇封的,也有部件浇封的。
发证机构:A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电气产品防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PCEC)} 、B广州市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C南阳防爆电气研究院、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费用:准确费用是需要提供产品相关资料才能确定价格的,周期:1.5-2个月根据产品而定资料:电路图,爆炸图,零件图,装图,原理图,PCB板图,产品说明书防爆标准:GB3836.1通用标准GB3836.2隔爆标准GB3836.3增安标准GB3836.4本安标准GB3836.9浇封标准防爆型式:d(隔爆型)e(增安型)ia ib(本安型)ma mb (浇封型)设备类别:I类:煤矿井下用电气设备;II类:除煤矿外的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III类爆炸性粉尘气体组别:I类:矿井甲烷II类:IIA:丙烷IIB:依稀IIC:氢气III类:IIIA:可燃性飞絮IIB:非导电性粉尘IIIC:导电性粉尘温度组别: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引燃温度是能被点燃的温度极限值。
普通型、隔爆型以及本安型压力传感器之间的区别

普通型、隔爆型以及本安型压力传感器之间的区别
我们在选择压力传感器的时候,经常会看见厂家有普通型、隔爆型以及本安型三种型号,然后这三种型号的压力传感器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我们的现场环境应当选择哪种类型的传感器产品?
根据压力传感器或变送器的安装场所有无易燃易爆气体及危险程度,应选用符合防爆要求的仪表和电器,传感器或变送器当然也不例外,其具体要求在国家标准中有明确规定。
防爆等级较多,但大体上有三种类型,即普通型、隔爆型以及本安型。
普通型即不考虑防爆措施,只能用在非易燃易爆场所使用;隔爆型在内部电路和周围易燃气体之间采取了隔离措施,允许使用在有一定危险性的环境里;本安型是本质安全型的简称,依靠特殊设计的电路保证在正常工作及故障状态下都不会引起燃爆事故,可用在十分易燃易爆的场所。
可见本安型压力传感器防爆等级最高,可以适用于其他两种场合,普通型最低,隔爆型大多数情况也能使用。
压力传感器和变送器通常都安装在生产设备附近,对于防爆安全不容忽视,有关各种危险场所对仪表防爆等级的要求在国家标准中已有规定,此处作为一种分类方法提出,目的是提醒选用时注意。
所以,在选择压力传感器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它的使用环境条件,需要选择哪个防爆等级的产品,这样才能保障传感器的使用安全,同时也保障了生产的安全。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防爆合格证中的几种防爆形式的区别

防爆合格证中的几种防爆形式的区别见过防爆标志的人都知道,防爆标志中有:ExdeIIBT4、EXdIIBT4 Gb、EXedIICT4Gb等这样的标志。
这就是由于防爆型式的不同从而导致防爆标志的不同,防爆型式有以下几种:隔爆型、增安型、本安型、充油型、充砂型、浇封型、气密型、复合型等。
因为适用的环境也不同,所以它所需要的防爆形式也不同。
1、隔爆型-d所谓的隔爆型就是将可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那一部分隔离在外壳内,但是前提条件是这个外壳是能够承受一定的外力的,也就是说外壳的任何接合面或者结构与结构之间的间隙渗透到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并且不会引起外部由一种、多种气体或蒸气形成的爆炸性环境的点燃。
把可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零部件均放入隔爆外壳内,隔爆外壳使设备内部空间与周围的环境隔开。
隔爆外壳存在间隙,因电气设备呼吸作用和气体渗透作用,使内部可能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当其发生爆炸时,外壳可以承受产生的爆炸压力而不损坏,同时外壳结构间隙可冷却火焰、降低火焰传播速度或终止加速链,使火焰或危险的火焰生成物不能穿越隔爆间隙点燃外部爆炸性环境,从而达到隔爆目的。
隔爆型“d”按其允许使用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种类分为I类和IIA、IIB、IIC类,该防爆型式设备适用于1、2区场所1、增安型-e增安型防爆型式是一种对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的电气设备采取一些附加措施以提高其安全程度,防止其内部和外部部件可能出现危险温度、电弧和火花的可能性的防爆型式。
它不包括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产生火花或电弧的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不会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电气设备结构上,通过采取措施降低或控制工作温度、保证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增加绝缘效果以及提高外壳防护等级,以减少由于污垢引起污染的可能性和潮气进入等措施,减少出现可能引起点燃故障的可能性,提高设备正常运行和规定故障(例如:电动机转子堵转)条件下的安全可靠性。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终审稿)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现场设备的防爆技术包括隔爆型(如增安、气密、浇封等)和本质安全型两类。
隔爆型防爆是防爆中的一种形式,隔爆型为隔爆外壳型,主要考虑外壳强度,以及间隙大小,保证内部所发生的火花不会引起外部爆炸。
与隔爆型技术相比,本质安全技术采取抑制点火源能量作为防爆手段,可以带来一系列的优点: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在带电情况下进行维护和更换、安全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
实现本质安全的关键技术为低功耗技术和本安防爆技术。
但在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因为价格和其它因素,通常采用隔爆型防爆技术。
本安与隔爆型控制柜通常都安装在安全区。
本质安全型防爆技术通常采用PLC控制系统,柜内配备安全栅,将危险区返回的信号线经过安全栅处理后再接入PLC输入/输出模块。
目前国内通常对PLC输入信号采用本安型防爆技术,可将危险区的输入电流限制在2mA以下,因为电流很小,从本质上讲是安全的。
而PLC输出信号因为价格和其它因素,通常采用隔爆型防爆技术,输出信号线通常采用铠装电缆,穿入水煤气管,接入隔爆型防爆电器,例如防爆电机等,安装中要求从控制柜到最终设备之间都要进行密封处理,将电缆与危险区进行隔离。
隔爆型与本安型是两种不同的防爆电器,前者内部可能有燃爆源(如灯泡)但采取隔爆措施达到安全目的,后者不会达到爆燃能量(电压不高于 12 V,电流不大于 100mA,比如热电阻,属于本质安全型)。
虽然如此,防爆电器通常在安全场合和非安全场合分界处都安装有安全栅。
压力变送器基于不同工作原理也可以有以上两种区别。
防爆的等级根据使用场合选择。
仪表知识:本安型安全栅和防爆型安全上的区别本安型安全栅和防爆型安全上的区别本安型安全栅应用在本安防爆系统的设计中,它是安装于安全场所并含有本安电路和非本安电路的装置,电路中通过限流和限压电路限制了送往现场本安回路的能量,从而防止非本安电路的危险能量串入本安电路,它在本安防爆系统中称为关联设备[见术语解释],是本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安型防爆伺服电机和隔爆型防爆伺服电机的区别

1、国际电工委员会/欧洲电工委员会划分的危险区域的等级分类
0区(Zone 0):易爆气体始终或长时间存在;连续地存在危险性大于1000小时/每年的区域;
1区(Zone 1):易燃气体在仪表的正当工作过程中,是有可能发生或者存在的,断续地存在危险性10~1000小时/每年的区域;
2区(Zone 2):一般情形下,不存在易燃气体且即使偶尔发生,其存在时间亦很短,事故状态下存在的危险性0.1~10小时/每年的区域;
2、气体爆炸场所用电气设备防爆类型选型表
3.本安型“i”(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及其关联设备)本质安全电路:
本安型设备和关联设备的本质安全部分分为ia和ib:
¨ia:正常工作+ 一个故障+ 任意组合的两个故障均不能引起点燃的电气设备。
¨ib:正常工作+ 一个故障条件下不能引起点燃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由此可见ia等级高于ib等级
结论:本安型ia用于防爆区域0区,为最高防爆等级,不能被别的防爆型式替代;本安型ib用于防爆区域1区,可以被满足防爆区域1区的隔爆型式替代。
附录:
南京德拜自动化罗刚联系电话请咨询文章内容上方吸顶悬浮的展示
2018.12.25。
隔爆和本安防爆的区别

隔爆和本安防爆的区别
隔爆和本安防爆是两种不同的安全防护措施,它们有着不同的安全标准、使用场合和
实现方式。
一、安全标准的区别
隔爆安全标准是IECEx d或ATEX d,在这种情况下,设备允许在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存在的环境中使用,并且可以抵抗爆炸的发生;本安防爆的安全标准是IECEx i或ATEX i,这种设备只能在不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中使用。
二、使用场合的区别
隔爆安全技术主要用于在可能存在爆炸性气体的环境中使用设备,如石化、天然气、
粉尘和化学生产等工业领域,这些场合通常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安全隐患,如设备暴炸、
电火花或热点可能引起爆炸。
而本安防爆技术则广泛用于控制信号、通讯传输和温湿度传
感器等电子设备,在有爆炸性气体的环境下进行安全传输。
三、实现方式的区别
隔爆安全技术采用在设备内部采用特殊的密闭型结构来实现,将有可能引起爆炸的电
气设备隔开、防止产生电火花、热量及机械火花,从而防止爆炸的发生。
而本安防爆技术
采用电路和电器元器件的安全设计和选择,通过限制电路内的能量和温度,达到保证设备
的安全使用。
总的来说,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采用隔爆安全技术还是本安防爆技术要看具体的使用
场合和安全要求。
隔爆和本安系统防爆原理和选用原则

隔爆和本安系统防爆原理和选用原则作者:付奇来源:《科技资讯》2013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介绍了自动化仪表系统在爆炸危险场所安全应用的防爆技术,并重点讲述了自动化仪表产品最为常用的隔爆型和本质安全型防爆技术的特点,最后阐述了冶金行业设计中对于这两者的选用原则。
关键词:本安隔爆安全栅中图分类号:TD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084-01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仪表已经不仅仅是用于正常的生产过程测量与控制,同时仪表本身还应具有安全检测和防爆功能。
所以如果在设计时遇到有爆炸性气体或粉尘的场所,就必须考虑自动化仪表及其系统自身的电气防爆问题。
1 爆炸的产生条件不论是何种形式的爆炸都必须具备3个条件才能发生。
(1)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包括氢气,酒精,粉尘等。
(2)氧气:空气。
(3)点燃源:使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物发生化学反映的物质。
包括明火、电气火花、高温、光能等。
若想防止爆炸,就要设法避免上述3个条件同时出现。
但实际上许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浓度到达爆炸极限范围内的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物,只要出现爆炸源,就将引发爆炸。
因此就必须采取必要的防爆措施。
最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在生产现场避免出现可能成为点燃源的电气设备,而将其安装在安全场所,但有些实际生产现场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必须要求仪表安装在现场使用,那么就要把仪表成为点燃源的可能性消除掉,此时,就必须采用必要的防爆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2 危险场所区域等级的划分危险场所区域的含义,是对该地区实际存在危险可能性的量度,由此规定其可适用的防爆型式。
国际电工委员会/欧洲电工委员会划分的危险区域的等级分类:0区(Zone 0):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混合物的环境。
1区(Zone 1):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混合物的环境;2区(Zone 2):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形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环境。
本安防爆与隔爆有什么差别

本安防爆(EXI)和隔爆(EXD)的区别是什么?(防爆气体分析仪)本安防爆(EXI)和隔爆(EXD)仪表有什么区别?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具有防爆功能的设备。
如果使用环境和操作过程不合理,可能会造成爆炸风险,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降低危险的发生,会使用一些防爆气体分析仪表,一般工业防爆设备主要是隔爆型和安全型。
所谓的爆炸其实是指物质在物理或化学变化后从一种状态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释放的能量会对周围的物体造成猛烈的冲击和破坏。
客观地说,许多工业场所都符合爆炸条件。
当爆炸性物质和氧气的混合浓度在爆炸极限内时,如果有能量刺激,就会发生爆炸。
因此,有必要采取防爆措施。
防爆电器设备分为二类I类煤矿井下用电气设备II类除矿井以外的场合使用的电气设备.II类电气设备,按其适用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或最小点燃电流比,分为A,B,C三级:并按其最高表面温度分为T1-T6六组。
必须根据点燃温度所决定的爆炸性气体的组别来选择相应温度组别的防爆仪表,那么,本安防爆和隔爆分析仪有什么区别呢?本安型 "i"(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及其关联设备) 本质安全电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或蒸汽的电路。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全部电路为本质安全的电气设备。
本安型设备和关联设备的本质安全部分分为ia和ib:ia:正常工作 + 一个故障 + 任意组合的两个故障均不能引起点燃的电气设备。
ib:正常工作 + 一个故障条件下不能引起点燃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由此可见ia等级高于ib等级关联设备:装有本质安全电路和非本质安全电路,且结构是非本质安全电路不能对本质安全电路产生不利影响的电器设备。
隔爆型 "d" 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
它能承受已进入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内部爆炸而不受损坏,并且通过外壳上的任何接合面或孔不会引燃由一种或多种气体或蒸汽所形成的外部爆炸性环境的电气设备外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安和隔爆的区别
现场设备的防爆技术包括隔爆型(如增安、气密、浇封等)和本质安全型两类。
隔爆型防爆是防爆中的一种形式,隔爆型为隔爆外壳型,主要考虑外壳强度,以及间隙大小,保证内部所发生的火花不会引起外部爆炸。
与隔爆型技术相比,本质安全技术采取抑制点火源能量作为防爆手段,可以带来一系列的优点:结构
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在带电情况下进行维护和更换、安全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
实现本质安全的关键技术为低功耗技术和本安防爆技术。
但在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因为价格和其它因素,通常采用隔爆型防爆技术。
本安型防爆仪表一定要配安全栅吗?答案不好说。
首先,要问的是你现场表的使用环境,如果是防爆区,那么就一定要采取防爆措施。
具体参见"GB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
本质安全防爆方法是利用安全栅技术将提供给现场仪表的电能量限制在既不能产生足以引爆的火花,又不能产生足以引爆的仪表表面温升的安全范围内,从而消除引爆源的防爆方法。
对于仪表检测和控制回路而言,限制能量首先意味着限制电压和电流。
又由于电
容和电感能够储存和释放电能量,因此电容和电感也须限制。
实践中,人们利用火花实验装置,通过实验确定对不同危险类别气体的电能量限制参数。
国际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中给出的常用电能量引爆曲线有电压电流引爆曲线、电压电容引爆曲线和电流电感引爆曲线等。
根据这些曲线,再参考 1.5 倍的保险系数,人们便可以确定在涉及某类气体时,对指定回路的电能量限制参数。
例如,涉及IIC 类气体(如氢气)时,对标准24VDC 供电的回路(如变送气,电气转换器,电磁阀等)通常设定限压值为28V 。
依此限压值查电压电流引爆曲线,并考虑 1.5 倍的保险系数,可确定此时的限流值,可确定此时的限流值应为119mA 。
依28V 限压值并考虑 1.5 倍的保险系数后查电压电容引爆曲线,可确定回路电容值应限制在0.13 yF。
依119mA限流值并考虑1.5倍的保险系数后查电流电感引爆曲线,可确定回路电感值应限制在 2.55mH 。
为限制仪表的表面温度,除需限制回路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外,还要限制回路的最大功率。
所以,本质安全防爆回路,总是由一个本安现场仪表和作为回路限能关联设备的安全栅配合组成。
安全栅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