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合集下载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方法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方法

案例二: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总结词
道路交通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包括对路况、交通标志、信号灯、车辆安全性能 等进行检查,以及进行事故原因分析、事故风险预测等。评估过程中需考虑不 同车型、速度、天气等条件下的交通安全问题。
案例三: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因素分析法
该方法通过分析影响安全性的各种因素,评估潜在的安全风险。
历史资料分析法
利用历史安全事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安全 风险。
定量评估方法
概率风险评估
01
该方法通过分析可能发生事件的概率以及其可能带来
的后果,进行定量评估。
风险指数评估
02 该方法利用风险指数模型,将各种风险因素转化为一
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是保障公众安全的 重要手段。
详细描述
公共场所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包括对场所的消防设施、逃生 通道、应急照明等进行检查,以及进行人员疏散演练、安防 系统检查等。评估过程中需考虑不同类型公共场所的风险点 及应急措施。
案例五: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总结词
电力系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是其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为员工提供安全培训,提高员工 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员 工能够正确应对突发事件。
应急措施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 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人。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 自救互救能力。
提供应急救援设备
提供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 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一、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辨识是指通过系统性的方法,识别和确定可能给组织的资产、业务活动、员工和社会造成损害或不利影响的各种威胁和风险。

辨识安全风险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地预测和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事件,以减小或避免其对组织造成的影响。

在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时,应采用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与资产、业务活动相关的信息:收集资产、业务活动的相关信息是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基础。

主要包括组织的定位、组织的目标与策略、组织的结构与职责、组织的技术与设备、组织的人员与组织的安全风险。

2. 辨识与资产、业务活动相关的威胁:根据资产、业务活动的相关信息,辨识与之相关的内部和外部威胁。

内部威胁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如员工的疏忽、故意破坏等;外部威胁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网络攻击等。

3. 辨识与威胁相关的风险:根据辨识到的威胁,进一步辨识与之相关的风险。

风险是指有可能造成损害或不利影响的未来事件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通过辨识与威胁相关的风险,可以为组织确定优先级和重点防范的方向。

4. 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辨识到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可能性是指某一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影响程度是指某一风险事件发生时,对组织造成的损害或不利影响的程度。

5. 优先级和重点风险的确定:根据评估的结果,确定优先级和重点风险。

优先级高的风险是指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较大的风险,对组织的影响较为重要,需要优先考虑和处理的风险。

二、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组织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了解其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为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提供依据。

在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时,应综合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确定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

1. 风险评估方法常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法、定量评估法和半定量评估法。

(1)定性评估法:采用主观判断和专家经验的方法,将风险按照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和描述,如高、中、低等。

安全生产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安全生产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04
监控与持续改进
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 进行监控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04
故障树分析法在风险评估中应用
故障树分析法原理及特点
原理
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图形演绎法,以系统发生故障作为分析的目标,通过逻辑推理寻找系统故障的原 因及其组合方式,即故障发生的概率。
特点
故障树分析法具有直观性、灵活性、系统性、预测性和定量化等特点。它可以将系统故障的各种原因 形象地表示出来,便于分析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系统状况。
事件树建立步骤和注意事项
确定初始事件
选择可能导致风险事件的起始点作为分析对 象。
绘制事件树
根据初始事件的发展逻辑,逐步绘制出事件 树,包括各分支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后果。
事件树建立步骤和注意事项
• 评估风险:对事件树中各个分支事件的风 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事件树建立步骤和注意事项
保持客观
在建立事件树时,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避 免主观臆断。
03
缺点
对历史数据的依赖性强,对于缺乏历史数据或数据质量不高的情况,评
估结果的准确性可能受到影响。
模糊综合评估法(FCE)
原理
模糊综合评估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风险评估方法,通过构建模糊评估模型,将 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处理,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得出风险的综合评估结果。
优点
能够处理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对于难以量化的风险因素也能进行有效的评估 。
在分析过程中,应尽可能详细地列出所有可能的原因事件,以确保分 析的完整性。
在绘制故障树时,应注意逻辑关系的正确性,避免出现逻辑错误。
故障树分析法在风险评估中应用案例
案例一:某化工厂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制度范文(通用3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制度范文(通用3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制度范文(通用3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制度范文(通用3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制度1时值全国第21个、全省第29个“安全生产月”,为扎实开展“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主题活动,开发区应急管理局对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辨识与管控专项培训。

截至目前,全区8家重点企业生产、设备、安全等方面管理人员400余人接受了培训。

培训结合推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总要求,以提升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辨识与管控能力为切入点,采用事故案例、互动研讨、政策解读等多种方式,以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为抓手,详细讲解如何选用多种评估方法对同一评估对象进行评估,按照“一作业一风险点”“一设备一风险点”要求,严格做到层层“肢解”。

培训强调风险辨识方面要在强化叠加性、延伸性和针对性上下功夫,风险管控方面要在标准化、数字化、常态化不断探索,切实助力企业解决“想不到、查不出、控不住”等突出问题。

通过本轮培训,参训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风险的概念、风险的辨识和管控有了更清晰地认识,理清了如何做好安全管理的思路,从源头上杜绝“三违”行为的发生,实现了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确保全区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制度211月29日,在德清县雷甸镇综合指挥中心内,只见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张“风险辨识图”。

图上显示:雷甸镇内21家企业共识别较大风险点(橙色)44处,一般风险点(黄色)117处,低风险点(蓝色)209处。

“监测出的风险点会通过后台交办给所属辖区安全监管员,并在规定期限整改后进行复测,直到消除隐患。

”雷甸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这套系统,可以实现安全监管从“人工跑”到“数据跑”,从而大大提高发现安全隐患的效率和精准度。

今年以来,雷甸镇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监管数字化转型,依托数字治理指挥平台、数字治理雷甸模式、数字治理智能设备3个支点,在“平安304”的基础上进行纵向延伸,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为基准,隐患排查治理为手段,通过机关干部、网格员、村(社)干部和志愿者4股力量,运用“风险辨识一张图”助力企业安全生产,实现零死角管控。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制度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确保咱们组织在各项活动中的安全,保护员工和相关方的权益,特制定这项制度。

安全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就是一个识别、分析和评估潜在风险的过程,目的是为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

这个制度的核心是规范咱们的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流程,让它们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我们内部的规定。

第二章适用范围这项制度适用于组织内的所有部门和员工,覆盖所有活动、流程和项目。

无论是日常操作、项目实施,还是突发事件,大家都得遵循这个制度的要求。

即使是外包或合作方的活动,也要参考这个制度。

第三章制度目标这项制度主要有几个目标:1. 找出组织内外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建立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2.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估,量化风险等级,并制定应对措施。

3.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一个大家共同参与的风险管理文化。

4.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降低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第四章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安全风险管理的第一步,组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信息收集收集与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相关的信息,比如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历史事故数据和员工反馈等。

2. 风险识别工具使用多种工具和方法,比如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头脑风暴、流程图分析等,确保能全面识别潜在风险。

3. 风险分类将识别的风险分成不同类别,比如物理安全风险、化学安全风险、生物安全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等,这样后续的评估和管理会更方便。

第五章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分析和判断已识别风险的过程。

具体步骤包括:1. 风险分析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评估风险对组织的影响。

常见的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故障树分析等。

2.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分析结果,把风险分为高、中、低三级,明确哪些风险需要优先处理。

3. 风险记录将评估结果详细记录在风险评估报告中,报告内容应包括风险描述、评估结果以及应对建议。

安全风险如何辨识评估

安全风险如何辨识评估

安全风险如何辨识评估
辨识和评估安全风险是确保组织能够识别和了解其面临的潜在威胁和漏洞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一些辨识和评估安全风险的方法:
1. 识别关键资产:首先,确定组织中最重要的资产,包括数据、系统、设备和关键业务流程。

2. 研究历史数据:回顾过去的安全事件和数据泄漏,从中找出模式或趋势,并了解已有的威胁和漏洞。

3. 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使用自动化工具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以发现系统和应用程序中的漏洞和弱点。

4. 威胁建模:使用威胁建模技术,分析可能的威胁并评估其对关键资产和业务流程的潜在影响。

5. 制定风险评估矩阵:根据风险的潜在影响和概率分级,将风险分类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6. 安全需求识别:根据识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需求和对策,以减轻风险并提高安全性。

7. 评估和监测控制措施:确保已实施的安全措施能够有效地减轻风险,并持续监测和评估其效果。

8. 定期复查和更新:定期复查和更新风险评估,以反映新出现
的威胁和漏洞,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通过综合以上方法,组织可以全面地辨识和评估其面临的安全风险,以制定适当的安全策略和措施来保护其关键资产和业务流程。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掌控度一、引言为了保障企业的安全运营,防范和应对安全风险,确保员工和资产的安全,订立本《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掌控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全部部门、员工,以及与我公司有业务合作的外部单位。

三、术语定义1.安全风险:指可能导致人身损害、资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威逼或事件。

2.辨识: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

3.评估:指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和推断。

4.分级管控:指依据安全风险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进行管控。

四、安全风险辨识1.部门负责人应指定专人负责安全风险辨识工作,在组织内部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辨识活动。

2.安全风险辨识应结合实际情况,参考历史安全事件和行业标准,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召开安全会议,听取员工的安全风险看法和建议;–订立安全巡检计划,定期对生产设施、办公场合、信息系统等进行检查;–收集和分析事故、故障、事故隐患的报告和分析结果;–邀请外部专家参加安全风险辨识工作。

五、安全风险评估1.安全风险评估应依照公司订立的评估方法进行,包含但不限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

2.安全风险评估重要考虑以下因素:–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安全风险对人身、资产和环境的影响程度;–安全掌控措施的有效性。

3.安全风险评估应由经过相关培训的人员进行,并记录评估结果。

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1.安全风险应依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并分类别订立管理措施。

2.高风险:可能导致重点伤亡或重点资产损失的安全风险,应立刻采取紧急措施,并由专人负责,报告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

3.中风险:可能导致一般伤亡或资产损失的安全风险,应订立认真的安全管理措施,明确责任人和监督机制。

4.低风险:可能导致细小伤亡或资产损失的安全风险,应订立基本的安全管理措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复核。

七、安全风险管控考核1.部门负责人应对本部门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工作进行考核,并记录考核结果。

安全风险辨识评价

安全风险辨识评价

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安全风险辨识评价是指对一个组织、项目或系统的潜在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安全风险的辨识和评价,可以帮助组织或项目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以减少或消除潜在风险对组织或项目的影响。

1.辨识潜在安全风险: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组织、项目或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调查,包括业务流程、技术设施、人员行为等。

通过对各个方面的分析,可以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薄弱环节。

2.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一旦潜在的安全风险被辨识出来,就需要对其可能性和影响进行评估。

可能性是指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影响是指安全风险发生后对组织或项目造成的损失程度。

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可以通过专家判断、历史数据分析、统计模型等方法进行。

3.优先级排序: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排序,确定哪些风险应该优先考虑。

通常,风险的优先级排名较高的需要优先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4.制定防范和应对策略:根据优先级排序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应对策略。

防范策略包括建立安全控制措施、加强员工培训等,用于预防安全风险的发生。

应对策略则包括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等,用于应对安全风险的发生。

防范和应对策略的制定需要考虑到风险的可能性、影响以及可行性等因素。

5.监控和改进:一旦防范和应对策略实施,需要进行监控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

如果发现策略执行中的问题或新的安全风险,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在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综合考虑:安全风险往往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人员、技术、流程等。

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全面的评估结果。

2.多种方法:评估安全风险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专家判断等。

结合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更准确的评估结果。

3.持续改进: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

组织或项目应定期进行安全风险的重新评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源县竹园镇打磨塘煤矿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打磨塘煤矿2017年7月富源县竹园镇打磨塘煤矿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一、煤矿危险源概述运用工作任务分析法及事故机理分析法,对全矿建设系统工作任务进行了安全风险辨识及危险源分级分类。

全矿共排查出危险源共有404项,利用“矩阵法”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其中重大危险源36项、中等危险源219项、一般危险源136项;低等危险源18项(见附表)。

并将所有危险源根据评估级别和类型,分别制订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分解落实到矿领导,管理部门、建设区队和从业人员等各个岗位。

按照上述方法,打磨塘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形成了“危险源辨识与评估→管控措施、岗位职责及行为规范→培训、检查及考核提升”的闭环管理模式。

二、管理组织及职责在我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工作组:组长:张辉副组长:龚留飞成员:朱石稳李三德李力贤吕祥朱胜波张永辉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工作组职责:1、负责组织各单位对建设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评估、分级分类;2、负责组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进行审核;3、负责组织各单位对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相关知识培训;4、负责对危险源的增减和升降级进行动态管理和更新。

三、危险源矩阵表四、危险源分布情况经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工作组确认,我矿共辨识出通风系统、瓦斯系统、防尘系统等13类共339项危险源。

其中重大危险源27项,中等危险源171项,一般危险源124项,低危险源17项。

危险源分布情况如下危险源分布情况表五、危险源分布清单(一)通风系统危险源清单(共计14项,其中重大1项,中等11项,一般1项,低等1项)(二)瓦斯系统危险源清单(共计7项,其中重大2项,中等4项,一般1项)(三)防尘系统危险源清单(共计10项,其中重大1项,中等5项,一般3项,低等1项)(四)防灭火系统危险源清单(共计3项,其中重大1项,中等2项)(五)通风安全监控系统危险源清单(共计7项,其中中等4项,一般3项)(六)掘进系统危险源清单(共计70项,其中重大5项,中等38项,一般25项,低等2项)(七)爆破系统危险源清单(共计5项,其中重大1项,中等3项,一般1项)(八)地测系统危险源清单(共计11项,其中中等5项,一般5项,低等1项)(九)防治水系统危险源清单(共计18项,其中重大3项,中等3项,一般9项,低等3项)(十)供电系统危险源清单(共计47项,其中重大3项,中等27项,一般13项,低等4项)(十一)运输提升系统危险源清单(共计88项,其中重大8项,中等41项,一般38项,低等1项)(十二)压风系统危险源清单(共计5项,其中重大2项,中等2项,一般1项)(十三)综合系统危险源清单(共计54项,其中中等26项,一般24项,低等4项)六、危险源评估(一)瓦斯事故危险源评估1、事故危害:(1)瓦斯爆炸时产生的瞬时温度在1850℃~2650℃之间,不仅会烧伤人员、烧坏设备、造成财产损失等还可能引起火灾。

(2)瓦斯爆炸产生的高温,会使气体突然膨胀而引起空气压力的骤然增大,再加上爆炸波的叠加作用或瓦斯连续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压力会越来越高。

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瓦斯爆炸产生正向冲击和反向冲击,可能引起火灾和二次爆炸。

(3)瓦斯爆炸后,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尤其是爆炸后产生的高浓度一氧化碳直接导致井下人员伤亡。

(4)瓦斯爆炸可能引发煤尘爆炸事故。

2、事故原因分析:(1)发生瓦斯事故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5%~16%;②氧气浓度不低于12%;③有650℃~750℃的引爆火源存在。

在这三个条件中,氧气无法进行控制,所以瓦斯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取为: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遇到引爆火源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2)事故易发生的场所:采掘工作面、采空区、盲巷、高冒区、采煤工作面上隅角。

(二)水灾事故危险源评估1、事故危害:(1)水灾发生导致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2)水灾发生后会导致瓦斯积聚、有毒有害气体进入;水灾导致顶板垮落(3)严重的水灾会导致淹井。

2、事故原因分析:水灾出现的原因有:超层越界开采,防水密闭失效透水,违法开采防水煤柱,煤柱突然垮落,防水煤柱设计过小,采空区,断层、裂隙、井巷导水、冒顶、放炮、掘进导通水体;矿井排水能力不足,雨季地表洪水也是造成水灾的原因。

3、事故易发生的场所采空区,采区(煤矿)边界,断层、裂隙、薄基岩区。

4、事故发生的预兆煤壁发潮、发暗、发冷,巷道壁挂红、挂汗,工作面温度降低,顶板淋水加大,工作面压力增大,片帮冒顶,煤层里有嘶嘶的水声或水砂涌入声,甚至有向外呲水现象。

(三)火灾事故危险源评估1、事故危害:(1)造成人员伤亡,井下发生火灾后生成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特别是一氧化碳造成井下人员中毒死亡。

(2)影响生产,造成局部或矿井停产。

(3)造成煤炭资源的损失,封闭火区将冻结大量的可采煤量。

(4)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火灾将烧毁大量的设备,另外还消耗大量的人、财、物。

(5)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6)产生火风压破坏通风系统,导致事故扩大。

2、火灾事故原因分析(1)内因火灾:①煤炭具有自燃倾向,并且呈破碎堆积状态:自然倾向分三类,Ⅰ类容易自燃,Ⅱ类自燃,Ⅲ类不易自燃。

(自然倾向取决于:煤的化学成分、煤的物理性质、煤岩成分)②有不断的氧气供给:矿井地表覆盖层为基岩,无黄土层,在工作面开采几个分层后,采空区形成通达地表的裂隙,漏风供氧。

③氧化生成的热量大量积聚,难以及时散失:氧化过程分三类,潜伏阶段,自热阶段,燃烧阶段。

(2)外因火灾:外因火灾是由于外来热源引起的,地面火灾大部分是外因火灾。

井口建筑物内违章使用明火或电焊作业,容易引起外因火灾。

①存在明火:吸烟、电气焊、喷灯焊、电炉、灯泡取暖。

②出现电火花:电钻、电机、变压器、开关、插销、接线三通、电铃、打点器、电缆等出现损坏、过负荷、短路等,引起电火花。

③违章放炮:放明炮、糊炮、空心炮、动力电源放炮、不装水炮泥、倒掉药卷中的消焰粉、炮眼深度不够、最小抵抗线不符合规定等都会产生放炮明火。

④瓦斯、煤尘爆炸引起火灾⑤机械摩擦及物体碰撞产生火花引起火灾。

3、火灾事故易发生的场所主运输巷道、回风巷道、采掘工作面、采空区、机电硐室、变电所、电气焊作业地点、材料巷等场所4、火灾事故发生的预兆(1)巷道空气温度升高、湿度增大、巷道中出现雾气或巷道壁“挂汗”,冬季塌陷区冒出蒸汽或冰雪融化。

(2)在巷道中有煤焦油或松节油的气味。

(3)从自燃发火处流出的水或空气,其温度比通常温度高,CO2气体浓度异常增大。

(4)人体有不舒适感,头痛,精神疲乏等。

(5)巷道空气中或密闭及井上下施工的灭火、探火钻孔内出现CO气体。

(四)煤尘事故危险源评估1、事故危害:(1)煤尘爆炸可放出大量热能,爆炸火焰温度可高达1600—1900℃,甚至更高,产生了破坏性很强的高温。

(2)在发生爆炸的地点,空气受热膨胀,空气密度变稀薄,在极短时间内形成负压区,外部空气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向爆炸地点逆流冲击,带来新鲜空气,这时爆炸地点如遇煤尘、瓦斯和火源,可能连续发生二次爆炸,造成更大的灾害。

(3)煤尘爆炸后,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尤其是爆炸后产生的高浓度一氧化碳直接导致井下人员伤亡。

2、事故原因分析发生煤尘事故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煤尘具有爆炸性;(2)空气中浮游煤尘具有一定的浓度(30—2000g/m3);(3)存在能点燃煤尘的引爆火源(650℃~1050℃);在这三个条件中,煤尘具有爆炸性无法进行控制,所以煤尘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取为:煤尘浓度积聚达到爆炸界限,有引爆火源存在。

3、事故易发生的场所采掘工作面、运输巷道、回风巷道、运煤转载点等。

(五)顶板事故危险源评估1、事故危害:(1)局部片帮、冒顶造成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

(2)大面积冒顶产生飓风,造成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

2、事故原因分析(1)地质情况探测不清,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后预报不准确;(2)支护设计存在缺陷;(3)作业规程编制不详细,不符合实际;(4)未对破碎带进行补强支护;(5)支护材料不合格;(6)大面积空顶;(7)顶板破碎、层理发育;(8)在掘进与回采中突遇构造,未及时采取措施;(9)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冲击地压。

3、事故易发生的场所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前20米范围内、上下端头、煤壁区、空顶的巷道、采空区切顶线处、过空巷及老空;掘进工作面掘进迎头20米范围内、顶板破碎或有淋水巷道、巷道开口处、交岔点及贯通点处、大断面处。

4、事故发生的预兆(1)大面积冒顶的预兆:老顶活动和顶板下沉急剧增加,使支架受力剧增,顶板破碎并出现平行煤壁的裂缝,甚至出现工作面顶板台阶下沉。

煤壁片帮范围扩大,在采空区深处发生沉闷的雷鸣声,余后发生剧烈的响动,跨落有的还伴有暴风并扬起大量煤尘。

支柱的活柱急剧下缩,并发出强烈的金属摩擦声,柱锁变形,柱体被压坏,单体支柱的安全阀自动放液,损坏的支柱比平时大量增加,折梁断柱现象频繁发生,并出现顶板掉渣。

(2)局部冒顶的预兆:工作面出现断层、冲刷带等地质构造;顶板裂隙增多,离层、张开并有掉渣现象。

煤层与顶接触面上,极薄的岩石片不断脱落。

煤体变软,片帮煤增多,钻眼省力,采煤机割煤时负荷减小。

底板松软时支柱钻底严重。

顶板的破碎程度明显加剧,顶网极易下沉、撕裂,老空易窜矸。

工作面上下两巷支架变形、片帮严重、底鼓。

(六)放炮事故危险源评估1、事故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毁坏、产生有害气体、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2、事故原因分析发生放炮事故主要是违章作业造成的。

3、事故易发生的场所采掘工作面及其它放炮地点等。

(七)机械事故危险源评估1、事故危害:引发部件损坏,影响产量,增加生产成本;导致人身伤害。

2、事故原因分析机械设备从选型、运输、验收保管、安装、使用、检修等环节因人为失误或客观因素都可能导致机械事故,其中重点是使用、检修环节中人为失误导致。

3、事故易发生的场所发生在采掘工作面及运输系统4、事故发生的预兆动接触(移动或转动)部件高温、高热、振动、声响异常、几何尺寸发生变化等;静接触部件发生变形。

(八)胶带机操作事故1、事故危害:造成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

2、胶带机操作事故原因(1)误启动、停止胶带机。

(2)甩掉皮带保护强行开机。

(3)随意起停胶带机。

(4)接触运转部位。

(5)未按照操作规程起停胶带机,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伤害。

3、事故发生的主要场所胶带机头、机尾。

(九)电气事故危险源评估1、事故危害:电气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

2、事故原因分析(1)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或误操作。

(2)电气设备保护不全或保护失效。

3、事故易发生的场所变电所、机电硐室、采掘工作面和敷设电缆的巷道。

4、事故发生的预兆设备高温过热、有异响、烟雾、异味、接点放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