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发现策略方法

合集下载

新药研发的靶点和策略

新药研发的靶点和策略

新药研发的靶点和策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生物学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药研发的靶点和策略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

为了更加有效地研究和开发出新的药物,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新药研发的靶点和策略。

一、靶点的选择靶点是指药物所需要干预的生物分子或细胞。

选择合适的靶点对于新药研发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传统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分子对接和高通量筛选。

现在还有新的方法,例如系统生物学和网络药理学等。

1、分子对接通过计算每个小分子与靶点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找到相互作用最紧密的配体,来进行靶点的筛选。

由于分子对接需要先得到靶点的晶体结构,所以对于大量无法生成结晶样品的靶点,这种方法是不可行的。

2、高通量筛选高通量筛选是根据一系列基于细胞或生物标记物的逐步筛选过程,寻找最佳靶点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对生物样本进行筛选,适用范围广。

但是这种筛选方法涉及到很多变量,很难精准控制,所以只有结合分子对接等方法才能更好地筛选出最佳靶点。

3、系统生物学系统生物学是一种全面系统地研究生物系统所有分子组成和相互作用的方法。

借助系统生物学,可以深入分析生物系统特定的靶点并找到这些靶点的生物途径。

基于这些生物途径,可以利用计算生物学的方法预测药物的作用方式。

4、网络药理学网络药理学是基于网络科学的药物研发方法,它通过构建药物与靶点的网络,分析这个网络中的模式,找到药物靶向的重心。

借助网络药理学,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靶标和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药物研发。

二、新药研发的策略1、骨架和成分优化主要是通过调整药物的结构和成分,来改善它的药理和毒理效果。

骨架优化主要是通过结构的微调或化学修饰来提高药物的亲合性和选择性。

而成分优化则是通过改变其分子量和分子结构,来使药物更好地吸收和代谢。

2、多靶标发掘和优化通过多个靶点的发掘和优化,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多靶点发掘和优化策略的核心在于通过组合药物来达到多靶点效果。

多靶点的发掘和优化需要通过系统生物学和网络药理学等技术手段进行协同研究。

新药开发的技术平台和策略探讨

新药开发的技术平台和策略探讨

新药开发的技术平台和策略探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药的研发技术平台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

对于制药企业来说,不仅需要具备新药研发的基础知识,还需要有不断创新和探索的精神,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一、新药研发的技术平台1.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新药研发领域中的重要技术平台之一。

其核心是利用生物大分子的生产和改造技术,开发新型药物。

其中,克隆技术、表达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是较为常见的技术手段,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药物研发,如肿瘤、糖尿病等。

2. 化学技术化学技术在新药研发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它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合成药物原料,然后通过化学改造制得具有药理作用的活性物质。

化学技术包括有机合成技术、高通量合成技术等,是发掘新药的重要武器。

3. 先进制剂技术药物的制剂和配制在新药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药物的安全性和功效。

这时,先进的制剂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制备出高效、安全的药物。

其中,纳米技术、智能控释技术、生物可降解技术等是先进制剂技术中的代表性技术。

二、新药研发的策略探讨1. 联合研究药物研发的过程非常复杂、耗时,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而针对企业内部资源不足、技术或人才缺乏等情况,联合研究便成了一种新的能够加速药物研发的策略。

联合研究可以整合多个实验室和企业的专业知识、技术,避免重复研发和互相借鉴经验,缩短研发周期。

2. 多元化方法多元化方法是为了在新药研发中更快速地发现有潜力的药物。

通过开发多元化的研发策略,可以提高发现率和研发效率。

例如,在化学结构多样性库中筛选药物,或者运用智能算法来加速药物筛选过程。

3. 利用大数据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疾病信息,从而开发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药物。

通过分析数据库,整合各种临床数据和生物信息学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有效地开发出针对性更强的药物,加速药物研发进程。

结语同时,新药研发并不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

新药研发的技术平台和策略探讨也会随时调整,并不断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新药研发的方法

新药研发的方法

新药研发的方法1. 高通量筛选:利用大规模的实验方法,通过筛选数千种化合物,快速确定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新药候选物。

2. 分子模拟: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预测候选药物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从而优化药物设计和研发过程。

3. 基因编辑:通过CRISPR/Cas9等工具,实现基因组编辑,帮助研究人员理解疾病的分子机制,找到新的治疗靶点。

4. 细胞培养:利用体外细胞培养系统,评估候选药物的毒副作用和疗效,为临床试验提供重要依据。

5. 功能基因组学:通过研究基因功能,揭示疾病发生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6. 蛋白质工程: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改造天然蛋白分子,设计具有更好治疗效果的新型药物。

7. 光遗传学:利用光敏蛋白调控神经元活性,研究疾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为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8. 代谢组学:通过分析代谢产物,认识生物体的代谢变化,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9. 人工智能:结合大数据和机器学习,预测药物的生物活性和药效特性,加速新药研发流程。

10. 绿色合成技术:采用环保的合成方法,提高新药合成的效率和可持续性,降低生产成本。

11. 离子通道药物筛选:选择性地作用于离子通道,研发新型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类药物。

12. 核酸药物:利用RNA或DNA的特性研发新型核酸类药物,包括RNA干扰和基因编辑。

13. 病毒载体技术:利用病毒作为基因转运工具,研发针对基因治疗的新药物。

14.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新的信号转导通路和药物靶点。

15. 细胞外囊泡:研发利用细胞外囊泡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新型药物。

16. 靶向药物递送系统:设计高效的靶向递送平台,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靶向治疗效果。

17. 基于生物大分子的药物:利用抗体、蛋白质和多肽等大分子药物,研发新型生物制剂。

18. 细胞基因治疗:利用免疫细胞和干细胞进行基因治疗,研发新型细胞治疗药物。

19. 构效关系研究:通过研究药物分子结构与活性的关系,指导化合物的合理设计和合成。

新药开发策略及成功案例

新药开发策略及成功案例

新药开发策略及成功案例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不断加强,新药的开发和研究成为医药领域的重要一环。

而新药的开发是一项十分复杂和耗费人力物力的任务,其中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新药开发的策略和成功案例,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新药开发策略1. 选取适合的治疗靶点新药开发的第一步就是选取适合的治疗靶点。

治疗靶点是引起疾病的关键分子或机制,选择正确的靶点可以使得药物研发更加高效和精准。

在现代医学中,常见的治疗靶点包括蛋白质、酶、受体、基因等。

2. 打造独特的化合物结构制药公司要通过合成大量的化合物,来筛选出适合的药物分子。

为了使药物分子更容易地与疾病相关的靶点结合,研发团队必须打造独特的化合物结构。

在化学合成中,常常需要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骨架优化、合成路径设计等策略。

3. 进行严格而有效率的临床实验药物研发最终的目标是要将药物引入市场并提供治疗作用。

因此,进行严格而有效的临床实验尤为重要。

虽然实验的过程是复杂的,但其中的策略是简单而直接的,就是能够全面而准确地评估药物在人体中的安全性和功效。

二、成功案例1. 甲磺酸西那普利甲磺酸西那普利是一种治疗高血压和心脏病的药物,由辉瑞公司开发。

通过在众多药物化合物中筛选出独特的分子结构,西那普利成功地针对心血管系统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靶点进行作用,成为一种极为有效的药物。

至今,西那普利仍被引用为一次成功的药物开发案例。

2. 富马酸布洛芬富马酸布洛芬是一种常见的退烧止痛药,由英国制药公司布布尔公司推出。

在该药物开发的过程中,研发人员发现常规的化学合成方法存在局限性,因此采用了一种新的合成方法——萘基合成法,成功合成了具有退烧止痛作用的布洛芬分子。

富马酸布洛芬如今已成为了全球病患的常用药物之一。

3. 比价法比价法是一种针对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评估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对现有药物和疾病治疗效果的比较,来确定新药物的开发方向和目标。

比价法在新药物开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既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特点,也可以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实验提供参考和借鉴。

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的策略和步骤

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的策略和步骤

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的策略和步骤随着人类对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对各种疾病治疗需求的增加,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成为了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那么,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的策略和步骤是什么呢?一、新药研发的策略新药研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

研发策略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领域选择新药的目标是治疗特定的疾病,因此选择对该疾病有研究兴趣的领域非常重要。

2. 靶点选择靶点是新药研发的核心,它能够直接影响新药的研究和开发。

在选择靶点时,需要同时考虑药理学和生理学因素。

3. 药物模型选择药物模型是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模拟人体内药物代谢环境,帮助科学家确定药物的代谢方式。

4. 合作伙伴选择在新药的研发过程中,科学家需要与许多合作伙伴协作,包括医院、研究机构、药厂等。

二、临床试验的步骤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临床试验的步骤:1. 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初步评估在开始进行临床试验之前,科学家需要对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初步评估。

这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预测药物的效果,并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2. 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是整个试验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

科学家需要选择合适的试验样本和试验方案,并确定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式。

3. 试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在进行临床试验过程中,所有试验结果都需要被记录和分析。

这些结果可以用于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使科学家能够更好地了解药物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情况。

4. 试验结果的发布和应用最后,试验结果需要通过合适的途径向公众发布。

科学家可以将试验结果用于推广新药,也可以将其用于继续深入研究。

总体来说,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需要科学家和医药行业内的各个相关方共同努力,以确保成功研发出一种安全、有效的新药。

新型药物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新型药物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新型药物设计的方法和策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针对医疗领域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从最初的试错到如今的定向治疗,新型药物研发的方法和策略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从分子设计、虚拟筛选和智能化设计三个方面详细讲述新型药物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一、分子设计分子设计是药物设计的基础和核心,指的是通过对药物的分子结构进行设计,优化药效,减少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等,从而使药物更具针对性和可控性。

在分子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化合物库筛选、计算化学、分子模拟和结构优化等。

其中,化合物库筛选是指通过分类筛选已知的化合物库,选出与治疗目标相关的潜在候选药物;计算化学则是通过计算分子结构的能量、振动、电荷等物理化学性质,预测药物的活性和性质;分子模拟则是通过对药物与受体、酶等分子的交互作用进行模拟和分析,预测药物的效应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结构优化则是指对候选药物分子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活性和生物利用度等。

二、虚拟筛选虚拟筛选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对候选药物进行筛选、优化和排除,以寻找与治疗目标具有高度相似性的药物,从而降低药物的研发成本和时间。

虚拟筛选主要包括两种方法:构建药物虚拟筛选模型和组合药物虚拟筛选模型。

构建药物虚拟筛选模型是指通过对药物分子结构进行计算化学分析和分子模拟等技术手段,建立与治疗目标高度吻合的药物分子模型,以实现药物的分子设计和优化。

组合药物虚拟筛选模型则是通过将多个候选药物的药效数据组合并分析,建立药效和综合性评价模型,从而实现对多个药物的同时筛选和评价。

三、智能化设计智能化设计是指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相关技术手段对候选药物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药物研发效率和成功率。

智能化设计主要包括两种方法:神经网络设计和智能化药物设计。

神经网络设计是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已知的药物分子数据进行训练和学习,建立药物分子结构和活性关系的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对未知药物进行分析和预测。

智能化药物设计则是将机器学习、自动化科技等技术手段与传统的药物设计方法相结合,自动分析数据,自动生成化合物,并对化合物进行筛选和评价,从而实现药物设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新型药物研发的流程及其优化策略

新型药物研发的流程及其优化策略

新型药物研发的流程及其优化策略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药物研发的效率逐渐提升,成为了医药行业的热点话题。

但是,新型药物研发的流程往往复杂且耗时,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个环节并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

本文将从新型药物研发的整体流程出发,探讨其中的细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一些优化策略。

一、药物研发的整体流程药物研发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药物发现、前期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新药上市后监测。

不同公司和机构可能有不同的流程,但大致都是类似的。

药物发现:药物发现是药物研发流程的起点,该阶段通常包括建立药物方案、目标鉴定、筛选作用靶点以及初步药效实验。

前期研究:前期研究通常包括化学物质合成、载体筛选、毒理学实验等,并在这个阶段评估药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临床前研究:临床前研究通常包括对药物药代动力学、药物毒理学、药效学进行评估。

在这个阶段,需要细致地评估药物的基本特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研究做准备。

临床研究:临床研究通常包括三个阶段:I期研究是在健康人群中对药物进行评价和试验;II期研究是在患者中进行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评估;III期研究是在更大范围的患者人群中进行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

新药上市后监测:当药物上市后,药物研发公司需要对新药进行持续监测,以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研发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

这意味着不仅需要进行专业的实验室研究,还需要在人体上进行临床评估。

二、优化策略药物研发过程是贯穿整个药物研发周期的一个复杂过程,需要在质量、时间和成本等方面进行平衡。

为了优化药物研发的流程,降低研发成本和时间,需要尝试一些新的策略。

1.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优化药物研发的有效策略之一。

与其他研发公司、大学以及研究机构合作可以拓展创新药物的研发渠道,缩短研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并提高研发的效率和质量。

2.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物研发流程中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新药研发的策略及其评价标准

新药研发的策略及其评价标准

新药研发的策略及其评价标准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疾病频发,新药研发备受关注。

新药研发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对于制药公司而言,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以及如何评价研发成果是十分重要的。

一、新药研发的策略新药研发的第一步是找到可以治疗疾病的分子靶点,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研究,其中包括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找到分子靶点后,就需要分离这些靶点并进行高通量筛选,这里需要使用一些高通量实验技术,例如生物芯片、RNA干扰等。

在得到一些潜在的化合物后,就需要对这些化合物进行药效评价,确定哪些化合物具有治疗作用。

这个过程需要进行大量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

在得到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合物后,就需要对这些化合物进行药代动力学、毒理学研究,确定这些化合物是否有毒副作用,并确定药物的表现形式,例如是口服药、注射剂,还是贴片等。

最后,新药研发的最后一步是进行临床试验。

这个过程需要进行三个临床阶段(I、II、III期),并在每个阶段进行严格的监控和规范。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3~5年,如果成功地完成了临床试验,就可以进入到上市销售的阶段了。

二、新药研发的评价标准新药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因此需要有一些科学的评价标准来评价研发成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新药研发评价标准:1、药物安全性药物安全性是判断一种新药是否能被接受的重要标准。

一般来说,新药在临床试验中的副作用越少越好。

在临床实验中,如果一种新药的副作用太大,可能会被终止。

2、药效药效是另一个重要的新药研发评价标准。

药效可以通过临床试验来确定。

一般来说,如果新药的治疗效果比已有的药物更好,那么这种新药就具有竞争优势。

3、专利专利是一种保护知识产权的方式。

对于制药公司而言,通过申请专利可以保护他们的研究成果不被其他公司剽窃。

因此,新药的专利地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标准。

4、市场前景市场前景是判断一种新药是否有商业价值的重要标准。

市场前景可以通过市场研究和预测来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盖仑方剂》与放血疗法
(2)中国传统医学理论: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学 说。中药、刮痧、拔火罐、针灸。
神农尝百草
一、新药发现的历史沿革
3、近代药学阶段 分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
一、新药发现的历史沿革
4、现代药学阶段 生命科学主宰药学
Antonie Van Leuwenhoek 发现细菌 巴士德灭菌法 科赫发现致病菌(1906获诺贝尔医学奖) 艾立希提出化学受体概念,发现606 磺胺类抗菌药问世 弗来明偶然发现青霉素 生化药物异军突起(班廷发现胰岛素) 生物制药、基因工程药物崭露头角 从清末到今日,中医中药的是是非非
三、新药发现的主要途径
2、药物筛选
(1)原始时期的筛选 神农尝百草
(2)传统药物筛选
由于发现偶氮染料百浪多息有抗菌作用,故对各种偶氮 染料进行广筛,发现了磺胺类抗菌药物。此外还有培 养细胞筛选、离体组织器官筛选、动物模型筛选。
H2N
NN NH2
SO2NH2
百浪多息 prontosil
三、新药发现的主要途径
动力学、一般药理学) 8、临床评价(I~IV期临床试验)
Thanks!
Cl N
n_ b utyl
N
COOH
Cl N
n_ b utyl
N
COOH
X Lead compound
S-8307 X = Cl IC50 = 40μm S-8308 X = NO2 IC50 = 15μm
missing acidic re sid u e
Cl N
N
n_butyl
N
C H2O H
n_butyl N
H3N Pt
Cl
铂配合物 cisplatin
H3N
Cl
三、新药发现的主要途径
1、意外发现
80年代,刘耕陶等希望合成五味子丙素,用于治疗 肝炎,但由于结构鉴定错误,合成了其中间体联苯 双酯,后来,成为降转氨酶新药,而五味子丙素并 无作用。
COOCH3 COOCH3
H3CO O
OO
OCH3 O
联苯双酯
NN
OH OH OH
OH
Asp25 Asp25'
取代环脲能和酶中的底物结合部 位结合,阻断酶的水解功能
三、新药发现的主要途径
4、药物设计 (1)已知受体三维结构
OH
O OO O
OH
OH
OH
O
0.41-0.61nm
C
0.44-0.64nm
O
O
0.18-0.38nm
H
H
天冬氨酸蛋白水 解酶药效团的空 间距离
二、药物靶标与新药发现
1947~1967 NIH关于冠心病的流行病 学调查,发现胆固醇是冠心病的罪魁祸 首。
1968~1974 美、日、意、荷、芬、希 腊、南斯拉夫联合流行病学调查,进 一步证实胆固醇是冠心病的罪魁祸首。
1972~1974 证实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 原酶是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
1976 发现美伐他汀。
2、药物筛选
(3)高通量筛选 分子和细胞水平筛选模型建立 样品库的建立和样品制备技术 自动化操作技术 实验结果的检测 筛选数据的获得 数据处理 结果分析和先导化合物或候选药物的确定
三、新药发现的主要途径
3、定向发掘 (1)从已知药理作用的植物中分离有效成分
N
N
C6H5 COOC2H5
HO
O
OH
吗啡
三、新药发现的主要途径
4、药物设计 (4)从药物的副作用中寻找先导化合物
H2N R
O2 N N S
磺胺异丙嗪二唑,在临床使 用时,发现有降血糖副作用
NS H
N
R= H3C
CONHCH2CH2 R'=
N
SO2NHCONHR'
格列吡嗪 glipizide
R= CH3,R'= N 格列齐特 gliclazide
四、创新药物的类型
3、完全创新药物 (1)独特的适应症 可治疗缺乏有效治疗药物的 疾病 (2)独特的作用机理 比如神经元凋亡的机理, 神经元、心肌细胞再生的机理 (3)新的作用靶点 人类基因组计划和蛋白组学 将导致新药物靶点发现 (4)新化学结构 如头孢类抗生素对于青霉素类 抗生素 (5)其他 如代谢方式不同的药物
COOH
EXP6155 IC50 = 1.2μm ED30 (i.v) = 10 mg/kg Cl C O 2C H3
O
HO O C
EXP6803 IC50 = 0.23μm ED30 (i.v) = 3.7 mg/kg ED30 (p.o.) = 11 mg/kg
Cl N
n_butyl
N
C H2O H
三、新药发现的主要途径
5、先导化合物优化 (1)天然化合物简化
N H 3 C
吗啡
N H 3 C O
H 3 CN
RR N H 3 C
O H
O H
O H
吗啡喃类 苯并吗啡烷类 哌替定
C O O C 2 H 5 O H
三、新药发现的主要途径
5、先导化合物优化 (2)合成类似物 日本武田公司发现AngII受体拮抗剂S8308 美国度邦公司进行类似物研究,发现氯沙坦
OH
N H
5-羟色胺 serotonin
NH2
O
COOH
N O
Cl
吲哚美辛 indomethacin
三、新药发现的主要途径
4、药物设计
(1)已知受体三维结构
Ile50
O H
Ile50' H
O
R1
H
O
N
NLeabharlann NHOR2
H
Asp25 Asp25'
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水解 HIV蛋白肽键示意图
Ile50 Ile50' O
4、药物设计 (3)从代谢物中发现先导化合物
R1
NN
O
O
R 1= R 2 = H 保泰松 R 1= - O H , R 2= H 代谢产物1 R 1= H , R 2= - O H 代谢产物
2
R2
代谢产物1抗炎作用强 代谢产物2促进尿酸排泄
NN
O
O
S O
磺吡酮silfinpyrazone(抗痛凤药)
H2N
OO S NH2
发现-基本结构
推断Prontosil在体内代谢成Sulfanilamide, 而产生抗菌作用
NH2 NN
H2N
O
H3C
N H
OO S NH2
OO
H2N
S NH2
OO S NH2
发现-基本结构
而且只有含磺酰胺的偶氮染料才有抗链球 菌的作用
无论是Prontosil还是Prontosil soluble在体外均无效,只有在动物体内 显效
(3)连接两个药物或药效基团
瑞士Roche公司研制的Ro-23-9424由氟罗沙星和头 孢噻肟二药连接而成
N
F
N
O
F
N
O
O F
N
H2N S
S
N
H
N O
COOH
N OCH3 O
三、新药发现的主要途径
5、先导化合物优化 (4)定量构效关系QSAR
日本人古贺弘等以4-喹诺酮-3-羧酸为基础,以R1,R6,R7,R8=H 为先导,引入不同取代基,以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为指数,进行 构效关系研究,研发出诺氟沙星。
O
R6
COOH
O
F
COOH
R7
N
R8 R1
4-喹诺酮-3-羧酸
N
N
HN
诺氟沙星 norfloxaxin
三、新药发现的主要途径
5、先导化合物优化 (5)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
三、新药发现的主要途径
6、生物药物 (1)生化药物 (2)基因工程药物 (3)基因药物 (4)抗体及疫苗 (5)诊断试剂
五、发现药物靶标的主要方法
1、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2、人类遗传学研究 3、人类功能基因组学 4、蛋白组学 5、生物信息学 6、药理学(最重要的途径) 7、模式动物
六、创新药物研发的基本过程
1、疾病分子靶标的发现 2、药物靶标的选择 3、筛选模型的构建 4、活性筛选、发现先导化合物 5、确定候选药物 6、制药工艺研究(合成工艺、制剂工艺) 7、临床前评价(质量控制、药效学、毒理学、药代
从服该药病人尿中分离得到对乙酰氨基苯 磺酰胺
发现-磺胺
早在1908年就被合成,仅作为合成偶氮染 料的中间体
体内外均有抑菌活性
OO S NH2
H2N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班廷发现胰岛素
基因药物与基因工程药物
中药的是是非非
二、药物靶标与新药发现
1836 推测肾脏病与高血压有关 1898 肾提取物有加压物质 1956 分离出血管紧张素II 1957 合成出血管紧张素II 1971 发现肽类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1972 发现肽类ACE抑制剂 1975 发现卡托普利 1988 发现氯沙坦
morphi ne
HO
镇痛新
pentazocin e
哌替啶
pethidin e
三、新药发现的主要途径
3、定向发掘 (2)已知生化物质为基础发现先导化合物
N
NH2
N
HN
HN
组胺
histamin e
H N
H N
S
NCN
西咪替丁
ximetidine
三、新药发现的主要途径
3、定向发掘 (2)已知生化物质为基础发现先导化合物
四、创新药物的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