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传染病形势及应对策略
国内外新发传染病形势及应对

预防空气传播的主要措施包括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等。
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直接或 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品而 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常见于消化
道传染病和皮肤传染病。
接触传播的特点是容易在家庭、 学校、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传播 ,需要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防控难度持续增加
新发传染病往往具有未知 性、突发性、传播速度快 等特点,给防控工作带来 极大挑战。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医疗资源不足
01
面对新发传染病,医疗资源可能面临严重不足,如床位、医护
人员、医疗设备等。
信息沟通不畅
02
在应对新发传染病时,不同部门、不同地区间的信息沟通可能
存在障碍,影响防控效果。
社会恐慌情绪
H7N9禽流感
2013年,我国上海市报告了全球首例H7N9禽流感病例。该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禽类或其分泌物传播。我国政 府迅速采取了防控措施,包括关闭活禽市场、加强监测和追踪密切接触者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疫情得到了 有效控制。
03
新发传染病传播途径与特 点
空气传播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如飞沫、气溶胶)进行传播。这种 传播方式常见于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麻疹和结核病等。
特点总结
新发传染病具有多样性、突发性、广 泛性和危害性等特点,给人类健康和 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新发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需 要根据不同病原体和传播途径采取相 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04
新发传染病应对策略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疫苗接种
通过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降低感染风险。
传染病疫情分析与趋势

传染病疫情分析与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人类活动的增加,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成为了一项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各种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频繁出现,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重大威胁。
本文将以传染病疫情的现状分析为出发点,探讨传染病疫情的趋势以及应对之策。
一、传染病疫情现状分析当前,世界上出现了许多传染病的疫情,其中以新冠肺炎疫情最为严重。
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迅速蔓延至全球范围,导致了大量感染者和死亡者。
此外,还有其他常见的传染病,如艾滋病、埃博拉病毒、流感等。
二、传染病疫情趋势分析1.全球化助推传染病爆发和传播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和旅游业的增长,连通不同地区的人与物的频率大大增加。
这种跨国贸易和旅行的便利性也导致了传染病的快速传播。
因此,预计未来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将更频繁。
2.气候变化对传染病流行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传染病的流行具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了蚊子等病媒生物的生命周期缩短,更有利于一些传染病的传播。
同时,气候变化也会引发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等,进一步加剧传染病的流行。
三、传染病疫情防控策略1.健全的公共卫生系统一个健全的公共卫生系统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卫生系统的投入,包括预防接种、疫情监测、医疗救治等方面,完善公共卫生机构的体系和人员培训,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2.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传染病疫情往往跨越国界,因此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尤为重要。
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传染病的威胁。
及时分享病毒的基因序列和流行病学数据,以便更好地监测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3.加强疫苗研发和推广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加大对疫苗研发的投入,提高疫苗研发的速度和质量。
同时,要加强对疫苗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的疫苗接种率,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4.引导公众科学防疫公众的科学防疫意识和行动对于传染病的控制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官方信息发布等手段,引导公众正确获取和理解疫情信息,遵守防疫措施,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洗手液等。
应对新发传染病的策略与措施

应对新发传染病的策略与措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新发传染病的爆发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策略与措施。
以下将从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医疗应急能力以及完善疫苗研发等方面,对应对新发传染病的策略与措施进行探讨。
一、提高公众意识提高公众意识是防控新发传染病的基础和前提。
各国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向公众普及有关新发传染病的知识,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这既包括新发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也包括与传染病相关的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
二、加强国际合作新发传染病具有跨国传播的特点,因此,加强国际合作是应对新发传染病的重要策略之一。
各国政府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制定应对新发传染病的行动计划,分享信息和经验,加强病毒溯源和流行病学调查,共同研发和生产疫苗和药物,共同扩大疫苗和药物的生产能力,确保全球公众的健康安全。
三、提高医疗应急能力应对新发传染病离不开医疗应急能力的提升。
各国政府应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医疗机构的设施和设备的水平,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组织能力,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和专业素养,增加医疗资源的储备和配置,提高医疗物资和药品的生产能力和供应能力,确保在新发传染病爆发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控和救治。
四、完善疫苗研发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因此,完善疫苗研发是应对新发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国政府应加大对疫苗研发的资金支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加强与科研机构和药企的合作,共同进行新发传染病疫苗的研发工作。
同时,加强疫苗的质量监控和安全评估,确保疫苗的安全有效。
结语应对新发传染病的策略与措施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科研机构、药企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合作。
只有通过加强公众意识、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医疗应急能力和完善疫苗研发等多方面的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新发传染病的威胁,保障全球公众的健康安全。
当前传染病防控工作面临形势与分析

当前传染病防控工作面临形势与分析传染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从古至今,各种传染病的爆发都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人员流动频繁,交通便捷,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大大增加,防控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一、当前传染病防控工作面临的形势1、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随着全球环境的变化、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病原体不断被发现。
例如,新冠病毒的出现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令人震惊。
还有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等,这些新发传染病的出现给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为我们对它们的了解有限,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和治疗方法。
2、传统传染病的死灰复燃一些曾经得到有效控制的传染病,如结核病、麻疹、疟疾等,近年来又有重新抬头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人口流动增加、病原体变异、疫苗接种率下降、防控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的。
3、全球化加速传染病传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员、物资的流动日益频繁。
一个地区爆发的传染病很容易迅速传播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国际旅行、贸易的增加,使得传染病能够跨越国界和洲际传播,加大了防控的难度。
4、病原体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长期以来,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病原体的耐药性不断增强。
许多常见的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常用的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使得治疗变得更加困难,传染病的控制也面临更大的挑战。
5、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密度的增加、环境污染、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不合理饮食等)都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二、当前传染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1、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传染病监测系统,但在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监测能力薄弱,存在漏报、迟报现象。
此外,对于新发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机制还不够健全,难以在早期发现和控制疫情。
2、防控队伍建设不足传染病防控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
我国传染病流行形势与防控策略

我国传染病流行形势与防控策略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话题——传染病。
没错,就是那种一说就让人心里一紧的病!相信大家都知道,近些年各种各样的传染病层出不穷,像一场接一场的“戏”,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特别是疫情期间,大家心里那个紧张劲儿,真是别提了。
不过,咱们国家可不是吃素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咱们的防控策略可是花样百出,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2. 传染病的流行形势2.1 现状分析首先,咱们先看看现在的情况。
要知道,传染病这东西,就像是春天的野草,谁也挡不住。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些年来,我国的传染病种类虽然不算少,但通过防控措施,整体的发病率还是在降低的。
就拿新冠来说,大家都知道,这小家伙来势汹汹,但我们经过一系列措施,逐步控制住了传播的速度,真是让人松了口气。
2.2 新挑战的出现不过,话说回来,老虎不发威,谁还把你当病猫?有些新型传染病悄然无声地“登场”,像是“隐形人”,让人防不胜防。
比如,猴痘、登革热这些,简直就像是给我们增加了新的考题。
现在不仅要防新冠,连这些新来的“朋友”也得上心,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3. 防控策略3.1 与措施好在,咱们国家的防控措施可谓是相当给力!从疫情初期到现在,相关部门可是下了大功夫,推出了一系列。
有的地方直接设立了防控指挥部,组织全体力量,不让一个传染病“漏网之鱼”。
而且,大家知道吗?我们还开展了全民疫苗接种活动,这就像是给大家打了一针强心剂,让大家更有安全感。
听说有些地方的接种率已经高达九成,简直牛得不行。
3.2 公共卫生教育除了这些,公共卫生教育也至关重要。
相关部门可是花了不少力气让大家了解传染病的知识,像是洗手的重要性、佩戴口罩的必要性等等。
记得有一段时间,各大媒体纷纷上阵,搞了各种宣传活动,甚至连短视频平台上都能看到相关内容。
这样一来,大家在生活中自然就更警惕了,生怕自己哪天不小心“染上”什么。
这种“人传人”的信息传播,简直比病毒还快!4. 个人防护4.1 生活习惯说到个人防护,咱们每个人也得积极参与,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与防控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提高医疗 救治能力和水平,确保疫情应
对及时、有效。
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新发传染病疫情,分享防控 经验和信息,协同开展科学研
究。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加强健康 教育,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个 人卫生习惯,减少疫情传播。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 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生态环境。
科技发展与防控策略
检测与诊断技术的进步
新技术如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有助于更快速地识别和诊断 新发传染病。
疫苗研发与治疗手段
科技进步有助于研发针对新发传染病的疫苗和治疗手段。
数字技术与大数据的应用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有助于预测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国际组织的协调作用
总结:SARS疫情提醒人们新发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 经济的严重威胁,需要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来应对。
埃博拉出血热
爆发时间:1976年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和器官
防控措施:隔离患者、追踪接触者、加强实验室检测和 疫情监测、实施防护措施
起源地: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
影响范围:非洲地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也有散发病例
总结: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提醒人们关注非洲地区的卫生 状况和防控措施的不足,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援助。
新冠病毒肺炎
爆发时间:2019年 起源地:中国武汉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
新冠病毒肺炎
影响范围:全球
防控措施:隔离治疗、追踪接触者、实施社交距离措施、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总结: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再次证明新发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严重威胁,需要全球 合作和共同努力来应对。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国家在疫情防控方面的不足,需要加强国际合 作和交流,提高全球卫生安全水平。
新兴传染病的防控策略

新兴传染病的防控策略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人口流动的增加,新兴传染病的威胁日益严重。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传染病的爆发,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制定了相应的防控策略。
本文将就新兴传染病的防控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一、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在面对新兴传染病时,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是非常重要的。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加强信息的共享和传播,及时通报新出现的传染病疫情,以便其他国家能够做好防范措施。
同时,各国政府应建立起相互合作的机制,共同研究疫苗研发和治疗方法,共同应对传染病的挑战。
二、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与教育水平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新兴传染病的防控至关重要。
各国政府应加大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了解。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开展健康知识培训等方式,向公众普及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三、建立健全的监测与报告机制针对新兴传染病,建立健全的监测与报告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应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做好疫情的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工作,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及时性。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传染病报告机制,要求医疗机构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将传染病信息纳入国家疾病监测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新的传染病。
四、加强病毒溯源和检测能力新兴传染病的防控策略中,加强病毒溯源和检测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加大对传染病病毒的研究力度,在病毒溯源方面做出重要突破,从而更好地理解传染病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同时,要不断提高病毒的检测能力,发展相关的检测技术和设备,以便更加准确地判断传染病的存在和传播范围。
五、采取紧急措施和应急预案对于新兴传染病的爆发,各国政府应建立相应的紧急响应机制和应急预案。
一旦传染病爆发,政府可以迅速采取措施,如加强边境管控、限制人员流动、提供应急医疗物资等,以迅速遏制疫情的扩散。
同时,政府还应做好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对传染病的能力和效率。
六、加强医疗保障和资源调配为了有效应对新兴传染病,政府应加强医疗保障和资源调配工作。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医学课件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9为代表)引起的疾病。 1997年, 在我国香港地区,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型导致了18人感染, 6人死亡, 首次证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危及人的生命。 H7N9禽流感病毒, 主要在禽类等动物之间流行, 对于禽类属于低致病率病毒, 禽类感染H7N9多不发病, 而对人类患者而言则具有高病死率。 过去没有人类感染H7N9病毒的报告, 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安徽、江苏等地率先发现人感染H7N9疫情, 在全球属首次被发现。
甲流
2013
甲型流感病毒H7N9
人禽流感
新传染病不断出现的生物学因素
1、生物学因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 2.动物在新传染病的发生上起着巨大作用 HIV-I 和HIV-II与猿免疫缺陷病毒具有高度同源性。 禽流感病毒存在于鸡、猪、马等动物,不同流感病毒在猪等动物体内进行重组,再以新的病毒感染人类。 果子狸体内分离的SARS病毒基因序列与人SARS病毒同源性达99.8%。
SARS的治疗
1.监测病情 2.一般和对症治疗 3.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4.早期抗病毒药物 目前尚无针对性药物 5.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 6.心理治疗 7.重症患者的治疗 8.使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
几种常见的新发传染病
人禽流感 甲型H1N1流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 丙型病毒及传播的社会因素
1、人类乱捕乱杀野生动物。 动物携带病毒,大多 为隐性感染。人类捕杀动物,导致个别病毒有 机会感染人类。 2、新开农田,带病毒节肢动物增多,传染人类。 3、便捷的交通有利于传染病传播。 4、世界都市化,人口集中,居住环境差、拥挤、 肮脏为传染病传播提供了条件。 5、气候变暖,造成新的降雨格局,空气潮湿,微 生物的微观生态学改变,诱导新病原体出现。 6.再造森林使鹿增加,鹿是莱姆病主要宿主,导 致美国、欧洲莱姆病增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公共卫生体系的影响 新发传染病对公共卫生的持续威胁主要表现在卫生保健费用的逐步增加等 美国每年就诊的传染病病例数约占所有就诊者的25%,直间接费用占所 有美国医疗保健费用的15%或120亿美元,其中新发传染病费用占相当 大比例 HIV/AIDS是对全球的公共卫生带来极大挑战的有关新发传染病的影响的 典型 抗菌素耐药性导致病程延长,死亡率增加以及较高的卫生医疗费用
对新发传染病的控制起积极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及饮水卫生质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卫生条件的改善使得新发传染病的死亡率出现明显下降 经济的增长导致贫困减少 公共卫生事业投入的增加 科学技术尤其是医学进步
四、国内外主要新发传染病流行情况
全球新发传染病流行情况
突发急性传染病范畴
不明原因疾病 (急性、重要危害)
突发急性传染病
新发传染病(急性传 染病)
传统意义所指传染病 (急性传染病、重要 危害)
新发传染病的分类
新发传染病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疾病或综合征早已在人间存在并被人们所认知,只是近20年来发现 是传染病。如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消化性溃疡、手足口病等 第二类,某些疾病或综合征在人间也可能早已存在,但并未被人们所认识,近 20年来才被发现和鉴定,如军团病、莱姆病、丙型病毒性肝炎及戊型病毒性 肝炎等 第三类,某些传染病过去可能不存在,确实是人类新出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 、H7N9禽流感等 人们也常根据习惯依据病原体特点而命名,如新发病毒性传染病、新发细菌性传 染病等
突发急性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需要对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急性传染病病,包 括鼠疫、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以下简称“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感等新发生的急性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等。
-中国《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2007.6月20日
病原体名称 禽流感H5N1病毒 尼巴病毒 SEN病毒 SARS病毒 猴痘病毒 人感猪链球菌 手足口病 甲型H1N1流感病毒 新型布尼亚病毒(发热伴、 蜱虫)
年代 2013
病原体名称 人感染H7N9禽流感
2012
中东呼吸综合征
二、新发传染病特点、威胁及影响
新发传染病特点
新发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 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种类多,以病毒性新发传染病所占比例最大 病原体的宿主种类多样,动物更多的成为新发传染病病原体的宿主或传 染源 传播途径多样、感染方式多样,许多新发传染病不仅限于一、二种传播 途径 人类普遍缺乏对新发传染病的免疫力 传播机制易实现的疾病极易发生流行 新发传染病发生、出现的不确定性 新发传染病的蔓延范围、发展速度、趋势和结局很难预测 早期发现及诊断较为困难
新发传染病的威胁
对居民生命及健康的威胁 人们对新发传染病早期阶段流行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缺乏了解, 难以有效的、及时治疗和控制,易导致较多的病例死亡。 新发传染病在传染病导致的死亡及伤残中占有较大比例 如到2011年,全球因艾滋病而死亡的人数可能将达到数千万 结核病则每年造成300万人死亡 一些慢性疾病被发现与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有直接关系 如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可以引起胃溃疡和胃炎 经性传播的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有关 丙型肝炎是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最主要的原因(150000 人/年)
新发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具有较多的社会因素及个人行为因素的影响 血液传播、性传播等AIDS的传播方式与人类的行为及社会的环境变化密切相 关 新发传染病出现的高频次 人口增长和拥挤、人口流动、全球生产及贸易的增加等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 新发传染病发生或被发现的机会增加 社会影响广 新发传染病感染的全球性 相当多的新发传染病可能会引起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1973年以来全球新发现传染病病原体
年代 1973 1975 1976 1977 1977 1977 1977 1977 1980 病原体名称 轮状病毒 细小病毒B19 隐孢子虫 埃博拉病毒 汉坦病毒 嗜肺军团菌 空肠弯曲杆菌 丁型肝炎病毒 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I型 年代 1981 1982 1982 1982 1983 1983 1983 1984 1985 病原体名称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株 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II型 大肠艾希菌O157:H7 伯氏疏螺旋体 人免疫缺陷病毒 幽门螺杆菌 肺炎衣原体 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 比氏肠胞虫
染者
2013年,新增感染者约210万,150万死亡
总感染人数(至2013年)超过3,500万人
全球结核病发病情况
2007年全球结核病感染情况(/10万每个国家)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目前全球有20亿人感染结核菌,活动性结核患者数达 1500万人,每年新发结核患者800万—1000万人,约有140万人因结核病死亡。
约75% 的新发传染病是人兽共患病
全球新发传染病的地区分布特点
亚撒哈拉非洲地区:HIV、疟疾等疾病的死亡率远高于其它地区 中东和北非:TB、丙肝的流行较严重。HIV感染率在所有地区最低
亚太地区:抗药性结核病,疟疾和霍乱是主要威胁,南亚地区HIV的扩散
前苏联地区:霍乱、丙肝、结核病、HIV感染等疾病急剧增加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983年,美国滨州禽流感(H5N5)直接损失6000多万美元,间 接经济损失估计达3.49亿美元 1991年,秘鲁霍乱造成的损失约7.75亿美元 1994年,印度鼠疫直间接损失高达20亿美元 1997年,香港禽流感损失几亿美元 1999年,马来西亚发生尼帕病毒病,超过一半的养殖场被关 闭并被限制出口肉类及制品 2003年,SARS在全球造成超过400亿美元的损失 2009年,全球旅游业因甲型H1N1流感经济损失超2万亿美元
拉丁美洲:霍乱、疟疾、TB及登革热再现
西欧:面临 HIV/AIDS, 结核病,丙型肝炎的威胁,
全球HIV感染情况
2009年全球估计3000多万人感染 HIV/AIDS 180万死亡,260万人新感染 超过68 % (约2000万)在亚撒哈拉地区 2009年亚洲约490万人感染HIV,36万新感 2008年全球HIV/AIDS 感染情况
全球疟疾发病情况
根据WHO2014年12月发布的最新情况估计,2013年约有1.98亿疟疾病例(不确定范 围为1.24亿至2.83亿),有58.4万人死亡(不确定范围为36.7万至75.5万人)。 自2000年以来,全球疟疾死亡率已下降47%,世卫组织非洲区域降幅达54%。
全球SARS发病情况
SARS疫情在短时间内迅速波及 32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共报告8098病例,其中死亡774 例,病死率达9.56%
新发传染病 现况及应对策略
张卫文 2015.5
内容概要
新发传染病定义及种类
新发传染病特点、威胁及影响
新发传染病发生、出现原因及影响因素
国内外主要新发传染病流行情况 国际上新发传染病应对策略 中国新发传染病应对策略、措施
一、新发传染病定义及种类
新发传染病定义
新发传染病定义起源
年代
1986 1988 1988 1989 1989 1990 1991 1991
病原体名称
卡晏环孢子球虫 人疱疹病毒6型 丙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 查菲埃立克体 人疱疹病毒-7 Guanarito病毒 脑胞内原虫
年代
1992 1993 1993 1994 1994 1994 1995 1995
新发传染病是指在过去20年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或者在将来有可能 增加的感染性疾病。其可以包括 出现特有的症状
原来很少的疾病出现流行
原来临床表现轻微的疾病变得严重 原来可以预防或治疗的疾病失去控制或出现耐药性 或者是由于新的诊断技术的应用,一些疾病被发现有所增加
-美国CDC(2001年)
对社会稳定及安全的影响 易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甚至引起危机,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1996年日本发生大肠杆菌O157食物中毒,8人死亡,数千人感染,导致民众强烈不 满 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炭疽事件,由于政府部门措施不力,普通民众抢购大量的抗 生素 我国2002年的SARS流行初期,个别地区发生抢购风 影响到区域的稳定及国防安全 亚撒哈拉沙漠地区艾滋病的蔓延导致青壮年病例大量增加,军队难以招募到合格 军人 一些新发传染病的病原可以被当作生物武器袭击居民,造成社会恐慌及社会稳定 传染病造成的商品禁运、旅行限制、移民等也可能会导致国家间发生贸易纠纷或 摩擦
影响新发传染病出现、扩散的主要因素
可能导致新发传染病持续发生或存在、扩散的因素主要有 社会动荡 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及难以持续 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对政府预算的压力,将会导致公共卫生费用的相对减 少 环境、气候等自然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 人口流动日益频繁 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 生活方式及习惯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交通工具现代化等
1992年 ,美国医学协会提出新发传染病
的概念:“新在人群中的发生在过去20年
中不断增加或者有迹象表明在将来其发病
有增加的可能性”
该定义实际包括了两类疾病: 其一为新发生的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EID) ,是指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 其二为重新发生的古老传染病(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RID),是指一些原已得到基本控制、已不构成公共 卫生问题,但近年来因某些原因又重新流行的古老传染病。有 人将二者合起来简称为新发和再发传染病(emerging and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ERI)
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大流行流感出现于2009年4月。 2010年8月10日,世卫组织宣布疫情进入 大流行后期。 大流行严重累及中国。据卫生部资料,截 至2010年8月10日,共报告了128,033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