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美版七年级上册美术:11神奇的手
美术七年级上册《神奇的手》教学设计教案

《神奇的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生动的、活泼的造型活动,激发学生的三维空间的造型意识,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2、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自主、团结、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
3、通过对“手”的关注和认识,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情感方面的沟通,使学生们认识和创作生活之美,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学习设计、美化手,使学生们认识和创作生活之美,艺术之美。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意识,提高立体造型能力,培养学生用心观察,多角度认识和捕捉生活中的美感瞬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摄影设备、水桶、毛巾、肥皂学具准备:美术书、水粉颜料、毛笔、橡皮泥等教学流程:一、感受“神奇”,导出课题。
(课前多媒体播放05年春晚的震撼之作《千手观音》的FLASH动画)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观看,并不时发出惊叹声!教师提问:课前咱们观看的是什么节目呀?生立即回答:千手观音。
师:大家都知道呀!看来千手观音给我们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群聋哑人确实了不起,用她们的手演义了神奇!今天我也要和大家一起用我们的手演义另一个神奇,让我们共同学习第九课《神奇的手》。
(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受到熏陶,引起共鸣,唤起学生对手的好奇心和表现欲。
二、认知双手,领悟“神奇”。
1、准备活动课件播放《拍手歌》,师生一起跟唱。
2、情感的手(多媒体播放“情感的手”,教师引导学生随着课件一起回顾一下我们赋予情感的手)生认真观看,深受感染。
3、游戏的手(1)手影几位学生主动到屏幕前表演手影,教师予以鼓励。
(多媒体播放手影视频)生认真欣赏,并跟着学习新的造型。
(2)手彩绘生看书分析制作步骤,小组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阐述本组讨论结果,并做总结性发言,强调要点。
4、多变的手(课件播放“多变的手”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手彩绘作品)学生欣赏的同时赞叹声声。
设计意图:《拍手歌》的表演即活跃了气氛又让学生做了准备活动;“情感的手”让学生了解对手的表现与塑造让我们沟通了人与人间的情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游戏的手”不仅让学生回顾了中国的传统手游戏——手影,还介绍了新的玩法——手彩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注意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神奇的手》教学设计

《神奇的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手”的关注和认识,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情感方面的沟通。
2、能够运用联想对某种手型进行添画,使之更生动的表现出某种形象,从而加强立体造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能够运用联想对某种手型进行添画。
三、教学准备:教具:手偶小剧场、PPT课件、彩绘手偶绘制视频、彩绘手偶图片。
学具:水粉颜料、水粉笔、橡胶手套、橡皮泥、彩纸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来了一群特殊的演员,为我们带来一段有意思的节目。
欢迎~彩绘手偶短剧表演(短剧表演者为学生,课前学生已将自己的手进行了彩绘及装饰,并按照课前编写的小剧本进行演出)`2、授新:刚才这段精彩的手偶剧表演,是由我们同学为大家呈现的,在我们赞叹之余,一定会惊异于如此简单的双手,竟会这样神奇并富有表现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神奇的手》(板书引出课题)。
手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它像脸一样富有表情,也是“感情的触发者”,(配合ppt)母亲温暖的手,孩子稚嫩的手,青年果断有力的手,女孩子纤巧饱满的手,因终年农事劳作布满老茧农民的手,饱经岁月沧桑老人的手,手更可以作为语言交流的工具,聋哑人使用的”手语”就是借助手的不同造型来传递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演示简单的手语)。
手的姿势变化及其丰富,手掌、手指、指甲、骨点、肌肉、筋络、褶皱等等之间的动作组合都有着生动的形态。
那么如何以手绘制新形象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寻找答案(播放微课彩绘手偶绘制过程)。
3、总结:聪明的你们看懂了吗?老师简单总结了一下彩绘步骤(ppt播放彩绘步骤)五、学生练习:现在你有没有跃跃欲试绘制一个新的手偶形象呢,那我们来活动一下自己的双手,仔细观察手型的变化,发挥想象,开始你的创作吧!(学生分组进行彩绘手偶,教师巡回指导,绘制快的小组可组内进行彩绘手偶小话剧)。
六、作品展示: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手绘的方法,画的都很认真,真是脑洞大开呀,有谁想为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呢?(请二到三位同学展示并给与评价)老师又选了几位同学用小话剧的形式来结束今天的课程,有请他们(从学生中选择合适的彩绘手偶角色即兴表演小话剧进行展示直至下课)七、教学反思:在整个活动中应提醒大家动做要规范,避免水粉颜料污染衣物和环境,水粉颜料性质相对稳定,绝大多数情况下,对人体的皮肤无明显刺激,但在进行作业之前,依然有义务提醒学生提前将一小块水粉颜料涂在手腕内侧,做一下“过敏试验”观察几分钟后如无不良反应,方可开始创作,课后应及时洗净手臂上的颜料图层,适当涂些护肤油脂。
冀美版七年级上册美术《11神奇的手》(一等奖课件)

准备材料
造型力求简练、生 动、传神
联想和想象
添加装饰物
1、两人或四 人合作,请给 你的一只手或 双手画上神奇 的色彩图案;
2、大胆创新, 色彩协调、构
图美观;
3、彩色笔或 水粉颜料、勾 线笔、水粉笔
等
请注意不要弄 脏你的衣服, 课后请用肥皂
洗手。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 组的作品
说说本组的创意,并 选出最受欢迎的组。
你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点什么呢?
你们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对手有了更 深刻的认识,在今 后的生活中,希望 你们用双手演义更 多的神奇!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 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 活不说话。”
拿出你们的手观察一下, 互相说一说我们的手都 能做什么呢?
猜猜图片上的手影都是什么?
动动你们灵活的手指,看谁模造型,如果 在这些造型上 画上图案,再涂 上漂亮的颜色 会变成什么样 呢?
2024年11.神奇的手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2024年11.神奇的手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神奇的手》一课,为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章详细介绍了手部结构、比例及表现手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让学生感受手部的美感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手部的结构、比例关系,掌握表现手部动态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手部的比例关系和动态表现。
2. 教学重点:观察手部结构,运用线条和明暗表现手部动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画板、画纸、铅笔、橡皮、彩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画板、画纸、铅笔、橡皮、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手部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手部美感,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手部结构、比例关系,演示表现手部动态的方法。
a.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部,了解手部的骨骼、肌肉结构。
b. 分析手部比例关系,讲解如何用线条和明暗表现手部动态。
3. 实践环节:a. 让学生尝试绘制手部静态结构,注意比例关系。
b. 鼓励学生尝试表现手部动态,指导学生运用线条和明暗。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纸,让学生绘制手部动态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手》2. 内容:a. 手部结构:骨骼、肌肉b. 手部比例关系:1:1、1:2、1:3c. 表现手法:线条、明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手”为主题,创作一幅手部动态作品。
2. 答案要点:a. 正确表现手部结构、比例关系。
b. 运用线条和明暗表现手部动态。
c. 创意独特,画面美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手部结构和动态表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比例关系掌握不够准确,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手部动态,尝试用摄影、绘画等多种形式表现手部美感。
11.神奇的手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优质教案

11.神奇手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主要讲解第三章《我们手》第二课时《神奇手》。
通过学习,让学生解手基本结构,掌握手画法,并运用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手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手基本结构和画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美好事物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手部结构和画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手模型、画纸、画笔、彩泥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手影游戏,引发学生对手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主题。
步骤一:展示手影游戏,让学生猜测影子是由哪只手形成。
步骤二:讨论手功能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手美。
2. 新课讲解:步骤一:讲解手基本结构,让学生解手部骨骼、肌肉和比例。
步骤二:演示手画法,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和描绘手部细节。
3. 实践环节:步骤一:让学生分组,互相观察并描绘对方手。
步骤二:运用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手形象。
4. 作业点评:步骤一: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步骤二: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神奇手》2. 内容:(1)手基本结构(2)手画法(3)创意手部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手》为主题,创作一幅手部作品。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和想象力,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一幅富有创意手部作品。
2. 作业要求:(1)作品需包含手基本结构。
(2)作品形式不限,可以是绘画、剪纸、泥塑等。
(3)作品要富有创意,体现个人风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让学生掌握手基本结构和画法,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手部结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尝试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创作手部作品,如剪纸、泥塑等。
11.神奇的手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1.神奇的手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神奇的手》一课,教材为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具体内容为第四章“形与空间”的第三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手部造型的基础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手部的结构与动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手部的结构特点,掌握表现手部动态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术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部的结构特点,表现手部动态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把握手部的比例、动态和表情,使画面更具生动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课件、实物模型、手部动态图片、绘画材料等。
学具:素描纸、铅笔、橡皮、彩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手部动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部的美,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讲解:a. 介绍手部的结构特点,如手指的长度、宽度比例,关节的位置等。
b. 讲解表现手部动态的基本方法,如线条、明暗、比例等。
3. 实践环节:b.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手部动态绘画练习。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个典型的手部动态,进行步骤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完成一幅手部动态作品。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手a. 手部结构特点b. 表现手部动态的方法2. 绘画步骤a. 观察与分析b. 构图与草图c. 勾勒与细化d. 上色与调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手”为主题,创作一幅手部动态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展现手部的结构特点和动态,线条流畅,明暗关系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手部动态,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技法表现手部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其他身体部位的形态与动态,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11.神奇的手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1.神奇的手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神奇的手》一课,为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分析手的外形结构,了解手的比例关系;学习通过观察、描绘手的表现方法;运用不同的材料,创作一幅表现手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手的外形结构,掌握手的比例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手部美的感知,激发学生对手工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的比例关系和细节描绘。
教学重点:观察手的外形结构,运用不同的材料创作手工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手部解剖图、手部绘画作品、各种创作材料(如彩泥、纸张、画笔等)。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剪刀、胶水、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手部解剖图,引导学生观察手的外形结构,讨论手的功能和特点。
2. 讲解:讲解手的外形结构、比例关系,示范如何描绘手部细节。
3. 实践:a. 学生观察自己的手,进行手部写生练习。
b. 学生分组,运用不同的材料创作手工作品,如彩泥手、剪纸手等。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手》2. 内容:a. 手的外形结构b. 手的比例关系c. 手的表现方法d. 创作材料及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手”为主题,创作一幅作品。
2. 答案:a. 手部写生作品,要求比例正确,细节描绘到位。
b. 手工创作作品,要求创意新颖,制作精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绘画和创作能力有所提高,但在比例关系和细节描绘方面仍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a. 收集手部绘画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提高审美能力。
b. 尝试运用其他材料创作手工作品,如废旧物品、植物等。
c. 了解手部文化,如手势语、手部装饰等,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手的外形结构和比例关系2. 手的表现方法和细节描绘3. 创作材料的运用及技巧一、手的外形结构和比例关系1. 手的外形:手由手腕、掌部、指骨和指尖组成。
11.神奇的手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1.神奇的手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神奇的手》一课,系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章主要围绕手部造型的描绘与创意设计展开,详细内容包括手的结构比例、动态表现、以及手的功能与美的结合。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手部的结构比例,掌握手部动态的描绘方法,并能够进行有创意的手部造型设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动手操作的技能,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意识,增强对生活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部比例结构的掌握,手部动态的描绘。
难点:创意手部造型的设计,将手的功能与美的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展示、实物手模型、画纸、画笔、彩泥等。
学具:素描本、铅笔、橡皮、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职业人的手部照片,引发学生对手的观察和思考,导入本课内容。
2. 新知传授(10分钟):讲解手部的比例结构,分析手部动态的表现方法,示范创意手部造型的设计。
3. 实践环节(15分钟):学生分组,利用铅笔在素描本上练习手部动态描绘,随后用彩泥进行手部创意设计。
4. 随堂练习(15分钟):个人独立完成一幅手部动态画作,并设计一个具有创意的手部造型。
5. 展示评价(10分钟):分组展示作品,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中心主题:神奇的手1. 手部比例结构手指长度比例手掌与手指宽度比例2. 手部动态表现弯曲与伸展开合与抓握3. 创意手部设计结合日常生活融入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手”为主题,完成一幅手部动态描绘作品,并设计一个创意手部造型。
2. 答案要点:手部比例正确,动态表现自然,设计富有创意,能够表达个人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不同场景下的手部动作,尝试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如剪纸、摄影等)表现手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