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2讲 精练习题高效作业

合集下载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一单元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一单元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湖南衡阳二模)下图为《秦国国君世系图》(部分)《秦国国君世系》(部分)第1世秦襄公在位12年(前777年~前766年)……第9世秦穆公在位39年(前659年~前621年)……第25世秦孝公在位24年(前361年~前338年)第26世秦惠文王在位27年(前337年~前311年)……第30世秦庄襄王在位3年(前249年~前247年)据此可以判断,战国时期()A.分封制遭到破坏B.宗法制遭到破坏C.礼乐等级制度森严D.出现官僚政治雏形解析:选A。

题干中秦国国君的称号开始为“公”,后来改为“王”,而按照分封制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秦国国君还只是诸侯却称王,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A项。

2.据史料记载:战国后期,诸侯国国君已普遍用玺印作为凭证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等,逐渐形成玺印制度。

下图即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官印。

这表明()A.官印最早产生于燕齐两国B.战国时期集权体制开始形成C.战国官印具有统一的风格D.玺印制度导致社会阶层固化解析:选B。

材料“玺印作为凭证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说明战国时期,诸侯国国内官员的任免和管理直接听命于国君,这是集权体制的表现,故选B项;诸侯国国君已普遍用玺印,燕齐两国只是其中的代表,没有信息显示官印最早产生于燕齐两国,排除A项;由玺印图可以看出,燕齐两国的官印是有区别的,排除C项;世袭制会导致社会阶层固化,而玺印制度会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D项。

3.吴国的国君本是周武王的先人古公的长子,到了江南后“文身断发”,服从了当地荆蛮的习俗。

燕国的始祖召公与周同属姬姓,但燕国四周是戎狄的天下,其臣民中也有不少戎狄成分。

因此,在春秋时,吴国和燕国都被排除在“中国”之外。

材料旨在说明() A.“中国”的文化色彩浓厚B.华夏族已被周边民族同化C.血缘关系失去了政治意义D.“中国”已有了明确定义解析:选A。

据材料“吴国的国君……服从了当地荆蛮的习俗……吴国和燕国都被排除在‘中国’之外”可知吴国、燕国等受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与西周文化不相符,被排斥在“中国”之外,由此可知“中国”的文化色彩浓厚,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吴国等国因采用荆蛮的习俗而被中原各国所排斥,而非华夏族已被周边民族同化,故B项错误;材料的主旨并非血缘关系失去了政治意义,C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中国”概念的明确化,D项错误。

第二课练习题

第二课练习题

8.陈军与父母发生口角后离家出走,流浪几天后,又 冷又饿,昏倒在天桥边。这告诉我们( ) ①与父母发生冲突时,如果以强硬的态度顶撞,甚至 采取极端的办法来处理,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②与父母产生矛盾后,不能漠视,应架起沟通的桥梁, 通过沟通解决问题 ③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是完全错误的,一定 要彻底改正 ④在接受父母的教育时,要无条件服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问答题)在对青少年与父母发生冲突时的解决办 法中,有不少青少年采取了“阳奉阴违”(意思是: 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的态度,这对青少年 健康人格的养成极为不利。 (1)你能够举出“父母过度关心”自己的事例吗?(至少 两件)
(2)这种反感其实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什么心 理?
3.小燕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对她百依百顺,学 习成绩也不错。但有一个毛病,让父母伤心,就 是经常和父母顶撞,嫌父母爱唠叨。下列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小燕应该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 B.要体谅父母的爱子之心 C.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要宽容 D.与父母发生矛盾时,应坚持自己的立场
D.冲突是由子女 引发的
2.星期五下午,林强在学校帮老师批作业回家晚了,急 性子的妈妈没有了解清楚以为儿子贪玩,劈头盖脸就 对儿子一顿训斥。林强满腹委屈,眼睛红红的,呆坐 在沙发上,他不知妈妈为什么这样不讲道理。他该怎 么办?( ) ①大吵大闹 ②完全不搭理父母 ③学会沟通,主动化解 ④与父母不必太计较,要宽容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③.家庭里的吵架是一把双刃剑。经常与父 母发生吵架( ) ①会伤害父母和子女的感情 ②锻炼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 ③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 ④影响家庭和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高中英语Unit2高效作业14PeriodⅣReadingforWriting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英语Unit2高效作业14PeriodⅣReadingforWriting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Period ⅣReading for Writing[语言基础巩固]Ⅰ.单词拼写1.A statue__ has been built to celebrate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poet's birth.2.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come to visit the tomb__ of Shakespeare.3.My sight__ is failing. I can't make myself do so much reading any more.4.You really can't comment__ easily till you know all the facts and get the whole truth.5.Farmers still sometimes __unearth__ (挖掘) human bones here.6.The __treasure__(珍宝) had lain undisturbed for centuries.7.The prisoner slipped past the __guards__(守卫) on the gate and escaped.Ⅱ.单句语法填空1.We are waiting for your helpful __comments__(comment) and suggestions.2.Inspired by his words,I couldn't wait __to__start__ (start)our journey to the mountain.3.The area is well known __for__ green tea.4.The farmers and experts will __unearth__(unearth) the buried treasure here.5.Salesmen do their best to lead people __to__buy__(buy) things they don't really need.6.The big rain lasted for a whole week, __causing__ (cause) great damage to the villagers.7.I find it __unbelievable__(believe) that people can accept this sort of rude behaviour.8.It was __amazing__(amaze) that my mother managed to bring up three children on less than thirty dollars a week.Ⅲ.短语填空1.I really don't know, so I can hardly __comment__on/upon__(对……做评论)it.2.I heard that Thailand is a good place to __go__sightseeing__ (观光旅行).3.The area __is__well__known__as__(作为……而闻名) a green tea producing place.4.All the students just __can't__wait__to__(迫不及待) know the result of the exam.5.Mike wants to see you in his office __right__away__(立刻,马上).Ⅳ.句式填空1.直到失去了健康,人们才知道健康的价值。

2021版高考历史(人教版通史)一轮复习课件:阶段一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2021版高考历史(人教版通史)一轮复习课件:阶段一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地分力”,二是“与之分货”。按劳动力平均分配全部耕地(包括公田),即“均地分力”; 在“均地分力”基础上实行按产量分成的实物地租制,即“与之分货”。“相地而衰征” 标志着劳役地租已转化为实物地租,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历史性进步,加速了封建制度 的形成。
【易错点拨】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区别
核心论点:自耕农对封建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秩序的长期安定,对文化科学技
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耕农是个体小生产者,经济地位极不稳固,两极分化
极为显著。
4.土地制度的变革 (1)商周时期:实行___井__田_制______,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下,土地不 能随便买卖、转让。西周后期,贵族间的土地买卖、转让现象出现,地权逐渐开始由王 下移到贵族、平民。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的私人占有。 (3)土地兼并及影响 ①土地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宋代以后尤其严重。土地私有制是 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 ②疯狂的土地兼并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 ③使“平均”口号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的重要内容。
2.农业技术的进步 (1)商周时期:掌握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等技术。 (2)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垄作法。 (3)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___都__江_堰______,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
3.农业经营模式的演变 (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落后,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①原因:铁农具出现和_牛__耕___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③评价:小农经济下,农民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贡献;农民 负担沉重,而且十分脆弱。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第2讲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高效作业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第2讲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高效作业

第2讲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滨州调研)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解析:选D。

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了道家的“黄老之术”,即“无为而治”的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项正确。

2.(2020·某某省长郡中学调研)汉初,陆贾告诫X邦,守天下与夺天下不同,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他在《新语·本行》中,还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

据此可知,陆贾( )A.告诫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B.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C.阐述了社会教化的必要性D.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解析:选D。

材料强调了“文武并用,长久之术”“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未体现汲取秦亡教训,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陆贾反对黄老之学,故B项错误;材料意在强调守天下应“文武并用”“道德为上”,与社会教化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材料“文武并用,长久之术”“治以道德为上”,说明陆贾的思想深受儒学“为政以德”理念影响,故D项正确。

3.(2020·某某省长郡中学月考)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

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D.主X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解析:选D。

董仲舒的话语的意思是:百姓没有从上天接收到实现善的本性,退一步从天子那里接受实现本性的教化。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九单元 第2讲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九单元 第2讲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山东章丘模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有学者把1949年前的中国称为现代化早期,而将1949年之后视为中国现代化的大规模工业化时期。

主要理由是1949年后的中国能够() A.组织一切力量实行国家工业化B.充分激发起全民族的建设热情C.继续发挥战争中形成的动员能力D.实现独立自主不再受外国的干涉解析:选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具备了大规模工业化的条件,故A项正确;充分激发起全民族的建设热情不仅指工业化,故B项错误;“继续发挥战争中形成的动员能力”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不再受外国的干涉”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2. (2020·江苏南通模拟)右面漫画题为《快乐的竞赛——加油,追上来了》,生动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

该漫画的寓意是()A.“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B.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D.工农业竞赛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解析:选B。

漫画中,人们正在为一场竞赛呐喊助威:前面一个人物的头部和身体是高高的烟囱,代表工业化,后面追赶的人物的眉毛是麦穗,代表农业合作化,横幅的字样“为完成……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据此可以看出,人们对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充满了热情,故B项正确。

3.项目铜原煤棉纱粮食1952年比1949年增长(%) 753.8 105 101 44.8 由上表可知,当时()A.国民经济逐步恢复B.盲目追求发展速度C.计划经济逐步形成D.农业经济受到制约解析:选A。

结合表格中工农业产品产量增长的情况可知1949~1952年国民经济逐步恢复,故A项正确;1958年“大跃进”盲目追求发展速度,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工农业生产而非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粮食增长44.8%,不能得出农业发展受阻的结论,故D项错误。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四单元 第2讲 宋元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四单元 第2讲 宋元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

”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

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

”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代的农业生产中()A.人地矛盾的显现B.精耕细作的传承C.稻麦种植的减少D.技术交流的增加解析:选B。

通过“广种不如狭收”“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少种多收”可以得知,从宋到明,农学家主张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即对精耕细作的传承,故B项正确。

2.(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表是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的商税统计表。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时南方()地区商税户数户均北方 3 633 392贯 5 676 606 640文南方 4 114 751贯10 893 968 377文全国7 748 143贯16 570 474 467文AC.农业生产较北方发达D.人口增长率高于北方解析:选B。

由材料可知,南方商税、户数均高于北方,但户均远远不及北方,由此可见南方商业环境较北方优越,故B项正确;A项“已成为”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而非农业,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南北方商税对比而非人口增长,故D项错误。

3.(2020·江苏南京三模)宋朝高斯德有诗云:“客寓无田园,专仰买桑供。

岂谓桑陡贵,半路哀涂穷。

三百变三千,十倍价何穹……弃蚕满山谷,行当歌大东。

”材料说明,宋朝() A.蚕桑业被大商人所操纵B.蚕桑业受价值规律支配C.自然经济逐步走向瓦解D.丝织业不再由政府管理解析:选B。

“客寓无田园,专仰买桑供。

岂谓桑陡贵,半路哀涂穷。

三百变三千,十倍价何穹……弃蚕满山谷,行当歌大东”表明养蚕业因为桑的价格太高而破产,说明蚕桑业受价值规律支配,故选B项。

4.(2020·福建厦门二模)宋高宗绍兴三年,某知州针对当地农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情况上书朝廷,建议“务令疾速归业”,否则清算田产。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2013高效版)(第二课时)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2013高效版)(第二课时)
《高效作业要求》
日期:年、月、日(如,2013年3月12日)
章标题(如,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节标题(如,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教材中学习过的内容中的黑体字 二、《知识导航》中相应的知识点 三、课后练习题(判断、选择) 四、课堂练习中做错的题目 五、临界生才要做的题目
(做错题要改正,错别字写十遍!)
P23:3.P24:4~8、10、14.
P25:16、17(5分钟)
无为毅力坊玄武居士2013年倾情奉献
六.核对上述练习题的答案并且布 置课后作业.(5分钟) 七.补充练习 右图所示是某人 在1个标准大气压 下的一次平静呼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肺内气压的
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无为毅力坊玄武居士2013年倾情奉献
单位。(补充在教材第47页)
无为毅力坊玄武居士2013年倾情奉献
①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
平的上皮细胞.
③肺泡数目极多.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10分钟)
(1)原理:扩散作用 (2)过程:P47黑体字及交换示意图
无为毅力坊玄武居士2013年倾情奉献
(3)结果:肺泡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呼 气排出体外,进入血液的氧气随着
2.课堂练习中的错题。
3.临界生:《新课程学习辅导》P25:16。
无为毅力坊玄武居士2013年倾情奉献
无为毅力坊玄武居士2013年倾情奉献
无为毅力坊玄武居士2013年倾情奉献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二) 一、相关知识链接(5分钟)
1、根据右图(模拟膈肌的 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模型此时模拟的状态
是 吸气 (吸气还是呼气)。 (2)图中A表示 气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山东章丘模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有学者把1949年前的中国称为现代化早期,而将1949年之后视为中国现代化的大规模工业化时期。

主要理由是1949年后的中国能够() A.组织一切力量实行国家工业化B.充分激发起全民族的建设热情C.继续发挥战争中形成的动员能力D.实现独立自主不再受外国的干涉解析:选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具备了大规模工业化的条件,故A项正确;充分激发起全民族的建设热情不仅指工业化,故B项错误;“继续发挥战争中形成的动员能力”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不再受外国的干涉”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2. (2020·江苏南通模拟)右面漫画题为《快乐的竞赛——加油,追上来了》,生动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

该漫画的寓意是()A.“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B.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D.工农业竞赛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解析:选B。

漫画中,人们正在为一场竞赛呐喊助威:前面一个人物的头部和身体是高高的烟囱,代表工业化,后面追赶的人物的眉毛是麦穗,代表农业合作化,横幅的字样“为完成……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据此可以看出,人们对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充满了热情,故B项正确。

3.A.国民经济逐步恢复B.盲目追求发展速度C.计划经济逐步形成D.农业经济受到制约解析:选A。

结合表格中工农业产品产量增长的情况可知1949~1952年国民经济逐步恢复,故A项正确;1958年“大跃进”盲目追求发展速度,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工农业生产而非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粮食增长44.8%,不能得出农业发展受阻的结论,故D项错误。

4.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的宣传画《新买的牛》,“卖罢余粮赶回集,买头牛来添套犁,大家看了都欢喜”。

该宣传画最有可能是()A.土地改革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解析:选A。

据材料“卖罢余粮赶回集,买头牛来添套犁,大家看了都欢喜”可知,农民手里还有生产资料和土地,农村仍然存在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土地改革时期,农民分得了土地,故A项正确。

5.195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对“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做出明确划分,我国城乡二元分离的户籍结构由此开始,国家严格限制人口流动。

这一举措()A.极大推动了工业化建设B.有利于当时社会秩序的稳定C.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D.与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相呼应解析:选D。

确立城乡二元分离的户籍机构,严格限制人口流动,国家只承担非农业人口的粮食供应,有利于国家从总体上安排经济发展计划,与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相呼应,故D 项正确。

6.有学者指出,就“一五”期间的客观经济状况而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决定了建立以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又决定了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及其可能性。

其必要性是指()A.必须走苏联的工业化道路B.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C.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D.建立单一公有制经济体制解析:选D。

材料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要求变革生产关系,采用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的必要性,故D项正确;虽然是借鉴苏联模式,但是这不能表明改造的必要性,故A项错误;当时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时期工作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分析的是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没有涉及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故C项错误。

7.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1958年年底,全国职工人数比1957年年底增加了40%,即增加了990万,职工总数达到了4 400万人。

这表明()A.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B.国家大办工矿企业C.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D.全国人口迅速增长解析:选B。

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经济领域实行“大跃进”,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大办工业,导致职工数量迅速增加,故B项正确;城市化在改革开放后才得以迅速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发展促进工人数量激增,不是促进城市化,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8.1950年,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随后,又接收了接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二十所高等院校、五百多所中学、一千一百多所小学。

这一举措()A.彻底改造旧教育B.对教育拨乱反正C.提高了教育质量D.收回了教育主权解析:选D。

据题干材料可知,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与接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高等院校、中学、小学,这说明新中国收回了教育主权,故选D项。

材料不能体现对整个旧教育的彻底改造,A项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实现了对教育的拨乱反正,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对高等院校、中学、小学的接收,不能体现教育质量的改变,C项错误。

9. (2020·广东佛山二模)右图是一幅创作于1958年的宣传画《飞上月亮》。

这幅画()A.受到美国登月的刺激而创作B.受同时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大力发展科学的热情D.宣传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解析:选C。

1958年,我国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幅创作于1958年的宣传画《飞上月亮》,体现了大力发展科学的热情,故C 项正确。

10.(2020·江苏启东期中)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个时期连续十年国内工农业总值变化情况。

对图中“C”点(某年代)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A.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经济发展B.经济发展违背了客观规律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基本完成D.“一五”计划重工业取得成就解析:选B。

根据材料可知C点时重工业总产值远远超过农业和轻工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最大特点就是以钢为纲,全面跃进,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指标,给农业和轻工业带来巨大的破坏,是造成三年严重困难的重要因素,因此B项符合题意;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8年后开始的,与上述分析时间不符,A项排除;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主要是在20世纪60年代前期,主要调整的是失调的国民经济比重,C 项排除;“一五”计划并未造成轻重比例严重失调,D项排除。

11.(2020·广东湛江调研)196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农业六十条(修正案)”,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对于供给制问题,规定社员一切收入都“按劳动工分进行分配”。

这一修正案()A.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B.调整了农业的生产关系C.结束了人民公社体制D.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选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故A项错误;据材料“1961年……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年底,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B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体制结束于20世纪80年代,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故D项错误。

12.下列是1959~1962年我国经济统计表(部分),其中1960年至1962年的数据变化反映出()A.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B.纠正“左”倾错误取得成效C.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D.“大跃进”运动的影响持续扩大解析:选B。

由材料重工业产值大幅缩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有所提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60年至1962年进行了国民经济的调整,纠正“左”倾错误取得成效,故选B项;“显著增加”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由材料可知重工业比重下降,减少了对重工业的投资,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大跃进”的调整和纠正,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13.(2020·浙江省十校联盟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党领导和团结人民勇于探索,不断进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施,宣布:“废除封建婚姻制度,实行男女自由婚姻、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广大妇女走出家庭积极投身社会工作……1957年,全国女职工由1949年的60万上升为328.6万人,是原来的5.5倍。

广大妇女不仅在家庭中享有了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而且也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和管理者……1953年和1956年,有亿万妇女参加了基层普选和民主建政工作。

1954年,全国各地共有98万妇女当选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占全国代表总数的17.3%,有147名妇女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占代表总数的近12%。

——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工资制)是国家而不是企业来决定单个工人的工资水平,由于是国家统一规定,所以一旦工人的工资等级确定下来,便很难变更。

......“按劳分配”这项改革原则被写入了中国共产党“1984年决议”。

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多种试验在企业层次得以实施,包括浮动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制等。

(1992)年年末,政府宣布从1993年开始,弹性工资制将在全国国有企业中实行,劳动部将不再控制企业雇用的人数或者企业工资簿上的人数,同时也不再控制技术培训项目中招募的毕业生人数。

——摘编自赵明华《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工人》材料三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

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

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农业方面的投入要注意,再一个就是教育方面。

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摘自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谈话(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女社会地位变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我国工资制变化的总体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经历的三次重大变革。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难,在航天与农业领域所取得的两项突出成就。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这一谈话的重大历史意义。

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从婚姻、民主权利方面分析。

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

(2)第一小问总体趋势,据材料二可得出工资制度变化的总趋势是从国家主导逐步转向企业主导。

第二小问基本历程,抓住材料中三个时间点20世纪50年代、1984年、1992年和所学知识分析。

(3)第一小问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我国科技工作者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成就有“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