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对策参考文本
古建筑消防应急预案模版(四篇)

古建筑消防应急预案模版一、应急预案制定目的古建筑是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然而,古建筑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年代久远的特点,存在一定的火灾风险。
为了保护古建筑的安全和完整性,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本预案制定。
二、应急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所有具有古建筑属性的建筑,包括古宅、古庙、古楼、古桥等。
三、应急预案主要内容1. 预防措施(1)定期进行古建筑火灾隐患排查,对潜在的火灾隐患进行记录和整改。
(2)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灭火器材和防火设备,确保灭火设备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3)加强电气安全管理,定期检查电线、电器设备,确保无电线老化、电器设备漏电等问题。
(4)建立健全古建筑消防宣传教育机制,定期开展消防知识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人员的消防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应急组织与指挥(1)成立古建筑火灾应急救援队伍,明确各救援队伍的职责和任务。
(2)指定专人负责古建筑的消防工作,并建立起应急指挥中心,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3. 应急疏散与避难(1)制定古建筑内人员的疏散路线和疏散计划,明确各个疏散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2)配备足够数量和规格的应急疏散器材,如应急照明灯、疏散标志等。
(3)制定避难场所和应急集结点,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后能够及时有序地疏散和集结。
4. 灭火救援(1)配备足够数量和规格的灭火器材,如灭火器、灭火器、灭火器等。
(2)建立古建筑内火灾报警系统和联动设备,确保火灾能够及时被发现并得到及时处置。
(3)制定灭火、救援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火灾点的灭火方法、应急通道的保留和救援队伍的协调等。
5. 应急恢复与善后(1)火灾事故发生后,及时组织修复和重建工作,保护古建筑的完好性和文化价值。
(2)开展事故原因调查和责任追究工作,严肃处理造成火灾事故的人员和单位。
(3)进行火灾事故的经验总结和教训吸取,完善应急预案和相关管理制度。
四、应急预案实施要求(1)应急预案要明确各职责人员的任务和权限,确保预案的执行。
文物古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及对策建议

文物古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及对策建议发布时间:2021-03-16T11:55:26.470Z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8月下作者:张明启[导读] 文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研究和探讨文物的防火意义重大。
由于文物的特性,文物的防火安全不能主要基于灭火,而主要前提是最大程度地保护文物。
因此,必须从预防和控制开始,消除文物的不安全因素。
基于此,本文结合文物防火的现状,分析了文物火灾的成因,并根据现状和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了几点思路和具体对策。
河北保定易县消防救援大队张明启 074200摘要:文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研究和探讨文物的防火意义重大。
由于文物的特性,文物的防火安全不能主要基于灭火,而主要前提是最大程度地保护文物。
因此,必须从预防和控制开始,消除文物的不安全因素。
基于此,本文结合文物防火的现状,分析了文物火灾的成因,并根据现状和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了几点思路和具体对策。
关键词: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现状;防火对策一、文物古建筑防火安全隐患分析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文物和古建筑发生了火灾。
例如,2019年4月在巴黎圣母院发生的火灾以及2019年5月在我国平遥古城武庙发生的火灾都是文物和古建筑中的火灾。
与传统意义上的火灾事故不同,文物和古建筑火灾造成的损失往往无法估量。
在这种情况下,文物和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就目前的文物古建筑防火问题而言,存在一些隐患。
(一)耐火等级低的问题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文物和古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仍是砖木,导致古建筑的耐火性低。
根据我国现行标准,其耐火等级在3-41的范围内。
其中,确定耐火等级的指标主要来自建筑物的功能、高度和难易程度。
由于与现代建筑不同,我国古代的建筑文化遗迹主要以砖木结构为基础,即整个建筑主体是用木头建造的,然后是青砖建造的。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本身中的木材量非常大,导致火灾负荷增加。
另外,随着时间的流逝,古建筑中使用的木材已经非常干燥,因此具有辅助燃烧的特性。
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措施.doc

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措施古建筑火灾的危害性极大 ,一方面 ,古建筑的材料机构易于燃烧、建筑布局机构紧凑 ,加大消防工作的难度。
另一方面 ,古建筑也面临着火源点多、防雷措施不够完善、防火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
据此 ,针对古建筑消防的严峻形势所做出的防火措施分析 ,因此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古建筑消防隐患分析(一)建筑材质带来的隐患特殊的建筑材质对于建筑物的防火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古建筑所采用的建筑材料主要为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 ,在这些结构的建筑物中 ,通常耐火等级与能够承受的火灾荷载也会较为低下的。
举例来说 ,在此类结构的建筑物中 ,屋顶、隔断、楼板、梁柱等统统为木质材料 ,一方面经过常见的使用 ,木材容易变得腐朽疏松 ,另一方面木材的肌体本身也会成为可燃物 ,对于挂画、装饰物、屏风、摆件等物品 ,也会对火势蔓延起到帮助燃烧的作用。
(二)缺乏适当的防火间距防火间距对于火灾防控有着一定的重要性 ,当燃烧地带能够在外部存在阻隔界限时 ,往往能够达到防火效果。
例如 ,当锅内发生油烟起火时 ,通常选择盖上锅盖隔绝火势与氧气便可以达到灭火效果 ,再无法完成“覆盖性”灭火的情况下 ,阻断火源与未被燃烧的环境也成为了有效的消防手段。
但是从古建筑设计的防火间隔设计来看 ,应当设计出至少12m的防火间隔才能为火势分割提供条件 ,但是古建筑群落中却存在许多不能达到此标准的情形。
例如 ,对于由砖木结构所构成的建筑群往往被设计为对称性的部落格局 ,在一些木质建筑群落中还有走廊、庭院、殿堂等结构 ,这种连片式的布局通常具有狭窄的过道 ,并且通道之间还会复杂交织 ,这无形中也为消防增加了难度。
(三)消防救灾难度较大消防救灾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救灾受到许多条件限制 ,如上述分析中的结构布局复杂、位置不够通透宽阔、材料防火效果差 ,火势传递性强等;二是在一些古建筑中由于消防设备的欠缺 ,使得灭火措施了最佳时间 ,而缺乏高效的消防设备也成为防火的难题;三是古建筑的消防与普通建筑物存在着巨大差异 ,在灭火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避免给建筑物造成其他损害 ,为了保留古建筑的本来面貌 ,相关部门也无法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改造 ,进而也不能彻底消灭安全隐患问题。
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与消防安全对策分析参考文本

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与消防安全对策分析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与消防安全对策分析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引言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珍贵五千年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
因此,保护好这些文物古建筑,利在今世,功在千秋。
在所有对文物古建筑的危害当中,火灾无疑是首当其冲。
数据表明:20xx年全国文博单位、古建筑发生火灾6起,烧毁城楼一座、牌楼一座、古建筑5间。
20xx年全国文博单位、古建筑发生火灾4起,烧毁大殿一座、古建筑165平方米。
2002全国文博单位、古建筑发生火灾4起,烧毁寺院一座、大殿一座、房屋65间,过火面积1865平方米。
而最近文物古建筑火灾事故更是频频发生,令人痛心疾首。
如20xx年1月20日,作为世界遗产地的武当山发生火灾,名噪千年的遇真宫主殿化为灰烬;20xx年6月20日,具有700余年历史的北京护国寺发生火灾,其西配殿被完全焚毁。
因此,目前我国文物古建筑火灾形势十分严峻,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已经成为了各级消防主管部门任务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从火灾科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讨论古建筑火灾的危险性与火灾动力学演化过程,并就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对策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一、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一)古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1. 古建筑自身特点古建筑因为年代久远、建筑材料老化等原因,建筑结构疏松、木制结构多,容易引发火灾。
一旦发生火灾,由于古建筑采光、通风条件较差,火势蔓延迅速,极易造成重大损失。
2.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当前,我国尚未出台一部专门针对古建筑消防安全的法律法规,导致在管理和使用中存在一定的法律漏洞,给古建筑消防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3. 消防设施配置不足古建筑在建造之初并未考虑到以后使用的消防设施,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乏相应的消火器材、疏散通道等问题,如果发生火灾,人员撤离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4. 消防管理水平较低由于古建筑管理者和使用者对消防安全意识的缺乏,缺乏针对古建筑的专业消防知识,导致对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
(二)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形势在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方面,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
1. 制定了一系列古建筑保护政策和法规法令为了保护和保留古建筑,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古建筑保护政策和法规法令。
这些政策和法规法令为古建筑消防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2. 建立了古建筑消防安全标准为了促进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规范化,我国从2016年开始,建立了《古建筑消防安全技术规范》,制定了一系列古建筑消防安全标准,推动了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3. 加强了古建筑消防宣传教育为了提高古建筑管理者和使用者的消防安全意识,我国积极开展了古建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向广大民众普及古建筑消防安全知识。
总体来说,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需要继续加强和改进。
二、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对策(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我国应该尽快出台一部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明确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职责和责任,为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二)加强古建筑建设和装修规范在古建筑的建设和装修过程中,应该强调对消防安全的要求,落实消防设施配置,设置合适的疏散通道和消火设备等,提高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性。
浅议古建筑火灾的原因及防火对策(五篇模版)

浅议古建筑火灾的原因及防火对策(五篇模版)第一篇:浅议古建筑火灾的原因及防火对策****历史悠久,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古迹名胜众多。
境内有唐代文通塔、宋代镇淮楼、妙通塔、明代明祖陵以及“东方庞贝”水下泗洲城,更有韩信钓台、吴承恩故居、梁红玉祠、关天培祠等著名人文景点。
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保护好这些古建筑,利在今世,功在千秋。
由于古建筑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古建筑在火灾危险性、防火措施、消防管理等方面与一般的建筑有很大差异,甚至大相径庭。
下面,从这几方面谈一下古建筑防火对策。
首先我想说一下对古建筑防火的必要性。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高堂大厦、琼楼玉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火灾,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近代就有天安门城楼遭雷击起火。
秦代的阿房宫、始皇陵,“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明清两朝的北京故宫,几百年间烧毁过多少次,现在真正的明代以前建筑,已经所剩无几了。
古建筑古建筑起火,造成的火灾损失是无法以金钱来估量的。
除建筑物本身的艺术价值以外,在建筑物内一般还保存着大量的历史雕塑、绘画、古代碑刻等具有极强欣赏价值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
古建筑是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一旦发生火灾,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都有可能成为历史的罪人。
古建筑往往和当地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成为当地的旅游资源。
成为当地政府收入的一部分,一旦发生火灾,肯定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如果火灾扑救不及时,造成游客伤亡事件,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
1998年临汾市尧庙发生特大火灾,烧毁广韵殿砖木结构建筑一座,尧王等泥塑9樽,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万元,损毁的历史文化价值更为巨大。
其次,我认为引起古建筑火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从古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上来看,古建筑大多以木结构为主,因为年代久远,绝大部分未经防火处理;用火用电管理不严,电器线路老化与私拉乱接现象严重;缺少消防给水,没有消防专用供水管网;消防车道不畅,消防车几乎根本进不去古建筑区等。
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对策.

浅谈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对策作者:苏培明新闻来源:洛江大队点击数:2324 更新时间:2011-2-11 14:59:07 【字体:小大】【打印】【关闭】[摘要]俗话说“古建筑里面每一块砖都是历史”。
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其艺术和科学的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
如何做好文物古建筑的安全防护工作,是各个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就近期本人在检查中发现各个单位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结合国内部分古建筑发生的火灾情况,分析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同时参照国内外古建筑在消防安全保护方面的一些做法,针对洛江区古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措施对策古建筑是古代建筑的简称,是历史文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以及重要的纪念和教育意义。
一般是指始建时间较长远的存在于地面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物。
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文物是国家重要的历史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
风格各异的古建筑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象征,是点缀在中国大堤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但是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古建筑的消防基础设施簿弱,消防难题亟待解决。
今年以来,我区结合当前的消防专项治理,对多处文物古建筑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存在大量消防安全隐患。
现就古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及防火措施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现存消防安全隐患1、古建筑耐火等级普遍偏低。
针对上阶段检查中,发现洛江区的古建筑绝大多数是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木结构为主要结构形式,其耐火等级低于按照建筑物耐火等级的分类,古建筑属于三、四级耐火等级。
在现场发现大多数的古建筑是由柱、梁、屋顶等构件组建的,同时许多古建筑内还存放有绸缎、织布等易燃物品,一旦起火,很容易形成凶猛的火势,致使整个构架失去支撑能力,导致整个建筑物垮塌、烧毁。
经过调查如今大多数古建筑多采用松、柏、杉等木材,火灾荷载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
古建筑防火对策

古建筑防火对策文物古建筑在历史文化遗产中占据主要的位置,代表着国家的文明,也是民族智慧的体现。
文物古建筑不但记录着社会与文明的历史轨迹,也为未来的发展指引方向。
而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历来是消防工作的难点之一。
纵观多年来的文物古建筑火灾事故,多是因为古文物建筑本身的特性与其管理不当导致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火灾危险因素1.1结构性因素绝大多数的文物古建筑都是由木材搭建的,在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之后,其木质损伤严重,较普通自然干燥的木材来说,其含水量更低,几乎为干材。
除此以外,古文物建筑多采用柏木、松木、樟木等优质木材搭建,这些木材含有大量的油脂,同时建筑物表面也被人工涂抹了油漆或涂料,且部分古建筑中的一些木材已经腐朽,木质疏松。
古建筑的屋顶覆盖严实紧密,一旦发生火灾,内部的烟气与热能难易散发,温度快速积聚,迅速引起“轰燃”现象产生。
加之柱、梁屋顶等构件,其耐火极限也不符合目前的规定,若核心构建被点燃就犹如架满了干柴的炉膛,危害整座建筑的存亡。
1.2火灾负荷因素大多数古文物建筑都选择木材作为其建筑原料,基本上每平方米有1立方米采用了木材进行建造,不符合当前的火灾负荷,因此,古建筑的防火等级较低,如果不注意,可能会引起火灾。
总而言之,缺乏耐火性是古代文物火灾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
1.3扑救困难因素1.3.1文物古建筑在设计建造上存在的先天缺陷古建筑受当时建筑艺术的局限性影响,并没有明确的防火要求。
一些古建筑使用“四合院”和“学院”作为其庭院的布局,缺乏有效的防火空间,假设院内的火灾引起火灾。
在没有及时救援的情况下,在热辐射,热对流和热传导的影响下,将“在城门大火,在池中煨”,大火将迅速蔓延到邻近的建筑物,形成“火灾和燃烧营地”的局面。
绝大多数的建筑之间缺乏足够的空间,因此不易设立消防通道等防火建筑,为火灾的救援活动增加了难度,同时对防火人员来说也是严峻的挑战。
1.3.2燃烧速度快,温度积聚迅速对于木材搭建的建筑物来说,其火灾的黄金扑救时间为15~2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之后将会导致大面积的燃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对策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对策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摘要]俗话说“古建筑里面每一块砖都是历史”。
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其艺术和科学的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
如何做好文物古建筑的安全防护工作,是各个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就近期本人在检查中发现各个单位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结合国内部分古建筑发生的火灾情况,分析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同时参照国内外古建筑在消防安全保护方面的一些做法,针对洛江区古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措施对策古建筑是古代建筑的简称,是历史文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以及重要的纪念和教育意义。
一般是指始建时间较长远的存在于地面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物。
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文物是国家重要的历史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
风格各异的古建筑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象征,是点缀在中国大堤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但是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古建筑的消防基础设施簿弱,消防难题亟待解决。
今年以来,我区结合当前的消防专项治理,对多处文物古建筑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存在大量消防安全隐患。
现就古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及防火措施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现存消防安全隐患1、古建筑耐火等级普遍偏低。
针对上阶段检查中,发现洛江区的古建筑绝大多数是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木结构为主要结构形式,其耐火等级低于按照建筑物耐火等级的分类,古建筑属于三、四级耐火等级。
在现场发现大多数的古建筑是由柱、梁、屋顶等构件组建的,同时许多古建筑内还存放有绸缎、织布等易燃物品,一旦起火,很容易形成凶猛的火势,致使整个构架失去支撑能力,导致整个建筑物垮塌、烧毁。
经过调查如今大多数古建筑多采用松、柏、杉等木材,火灾荷载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
2、许多古建筑周边缺乏消防水源。
洛江区的古建筑分散在各个乡镇,且大多远离城区,建于洛江区周边环境幽静的缺少消防水源或远离水源的高山深谷之中,而我们的消防力量主要分布于城区。
一旦发生火灾,设在城区里的消防队不能及时前往救助,再加上消防警力不足,装备比较落后,所以如果古建筑起火,往往只能望“火”兴叹。
例如:1985年4月7日14时左右,我国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寺大经堂火灾是改革开放后宗教文物场所最大的一把火灾。
常年不熄的酥油灯燃着了干燥的木质经堂,火势迅速蔓延。
由于消防力量距离较远、火场缺乏水源等原因,经过了16个小时大火才被扑灭,大经堂已被完全焚毁。
3、通道难行。
古建筑在设计施工之时根本考虑不到消防车等现代消防装备的应用,所以缺乏现代消防通道,并且古建筑大多院墙高大,台阶层叠,门窄槛高,消防车无法驶入靠近,难以施救,古建筑中都无自动报警或自动灭火设施,防火灭火设施不足,一旦起火也难以扑救,势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往往小火发展成大火,小灾酿成大灾。
4、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火灾隐患。
大量游客的涌入,也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的火灾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吸烟现象。
木质古建筑耐火等级低,气候干燥的季节,哪怕是一点点火星,也会引燃古建筑,酿成大祸。
大多数古建筑单位管理人员有限,对吸烟、乱扔烟头等现象往往不能及时制止,有时甚至难以发现。
5、文物古建筑管理部门多,职责不明。
目前,洛江区古建筑的管理牵涉到文物、园林、旅游、宗教、林业等多个部门,相当一些古建筑在消防安全管理上还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无专门资金、保卫人员短缺等问题。
二、古建筑诱发火灾的主要原因建国前,我国古建筑起火多数是雷击和战争引起的。
建国后,一些古建筑被随意改变其使用性质,火灾时有发生,原因也大不相同,新中国成立50年(1949-2003),我国共发生古建筑火灾165起。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生活用火不慎,占火灾起数的30.78%。
主要是炊煮、取暖和照明用火,不慎引发火灾。
1982年12月29日,河北省永年县文庙成殿因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火灾,烧了10小时,大成殿全部被毁。
2、电线电器设备起火,占火灾起数的16.67%。
20xx 年1月19日晚,湖北省武当山遇真宫发生火灾,是由于武当山文管部门违规将遇真宫出租给武当山陈逵文化武术影视学校,学校的工作人员用电不当,导致电灯烤燃他物而引发了火灾。
3、乱扔烟头起火,占火灾起数的12.82%。
1988年5月15日,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乡陈家祠堂(清代建筑,二层),因吸烟不慎引起火灾,被全部烧毁,损失127万元。
4、小孩玩火,占火灾起数的8.98%。
1983年1月28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曲阜市孔庙因小孩玩火引起火灾,烧毁古柏一株。
5、宗教活动。
1999年2月16日,浙江省温州市永中镇姜氏祠堂因供神香烛引燃可燃物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6人受伤。
6、雷击起火,占火灾起数的7.69%。
例如我区的仙公山海拔有700多米高的双髻山上,建筑群屋体高大耸立,周围古木参天,接触点高,木质干燥,地处雷击多发区,极易引起雷电火灾。
1957年7月31日15时40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十三陵长陵恩殿遭受雷击起火,1人死亡,4人受伤。
周恩来总理闻讯后,命令加强古建筑防雷工作。
7、生产用火。
20xx年6月20日凌晨2时30分,北京西城区护国寺西配殿失火,此次火灾是由于街道办事处将大殿承包给个人生产服装导致变电箱走火引发电气火灾。
除此以外,因外部的火灾蔓延引发古建筑起火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我国古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往往位于深山茂林之中,因此一旦古建筑周围的森林发生火灾,必将严重威胁到古建筑本身的安全。
三、古建筑案例分析案例一:京700年护国寺毁于大火护国寺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原为元朝一丞相故宅,初名崇国寺。
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大隆善护国寺。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蒙古王公贝勒修缮此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
现仅存金刚殿以及西配殿等10处建筑遗存。
火灾回顾:20xx年6月20日凌晨2时30分,北京西城区护国寺西配殿失火,经历了700多年风雨的西配殿在大火中部分焚毁。
火灾起因:街道办事处将大殿承包给个人,一对夫妇在殿内开起服装厂,并雇了多名工人,平时吃住、工作都在殿内进行。
凌晨2时30分许,服装厂变电箱走火引发电气火灾。
火灾现场:烧烤师傅挨家敲窗叫醒梦中人。
救援阻碍:西配殿被包围在平房中间,两边的胡同非常狭窄,消防车无法进入。
消防队员只好从两个胡同里铺设300多米长的水带进行灭火。
水带还没有连接完毕,西配殿房顶和房檐已开始大面积坍塌,屋顶的椽子被烧断后往下掉落。
火灾教训:由于历史的问题,护国寺遗留的大殿都淹没在民居中。
周围的民房跟护国寺的古建筑很不协调。
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考虑恢复历史的格局,避免民房对古建筑的破坏和侵蚀。
整改方向:古建筑要安装火灾报警系统。
案例二: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火灾回顾:1987年8月24号11点25分左右,有人员在院内巡逻,发现御花园的东边有味儿,就赶紧去查,隐约的发现那里有火光,巡逻的人赶紧用报话机报告警卫队长,保卫处的值班人员赶紧携带灭火器赶赴现场。
火灾起因:遭受雷击引发火灾。
建筑特点:建筑很高,起火点又在顶部,小的灭火器射程比较近,也就很难扑灭。
这座宫殿原来是乾隆皇帝鉴赏书画的地方,所以这所殿跨度大,室内空旷。
火灾损失:损失了20多万元,这个损失是相当大的。
要知道古建筑的80多平方米,毁的都是历史古迹,其价值是难以用经济来衡量的。
经验教训:紫禁城作为皇家园林,体现了建筑方面防火最高的技术。
建国后故宫博物院里还安装了很多现代化的消防设施,如火灾报警器,自动灭火设备,新中国为了防雷在故宫里安装了大量的避雷针,故宫里还常驻着消防队。
这些措施让火灾损失降到最低。
通过对以上两个个典型案例的分析,不难看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火灾,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显然是重点。
四、文物古建筑应采取的防火对策根据近期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北京、福州等古建筑发生的火灾来看,我认为要保护好这些无价之宝,必须坚持“防消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做好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做到组织落实,制度严密,措施得法,施救有效,具体有以下几项措施:1、提高认识,建章立制。
建议区政府组织相关单位加强教育培训,举办一至两期消防安全培训班。
重点对文物古建筑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预防火灾的方法、发现火情的处理及灭火技能等,从而提高大家对做好文物古建筑消防工作的认识,有效增强预防火灾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2、建立组织、明确责任。
《消防法》规定:“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3、经常进行防火检查,积极整改火灾隐患。
消防部门应联合文物、宗教、旅游、规化等职能管理部门每年组织几次大检查,建筑管理单位内部也要不定期地开展自检行动,防火人员要进行经常性的防火检查。
对查出的隐患要采取当场整改、逐步整改、限期整改的办法,力争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加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
要加大对村民、游客等群体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群众消防意识。
可在乡镇设立消防宣传牌,建立宣传广场,在各村开辟消防宣传角。
同时要加强学校的消防宣传教育,把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普及消防基础知识。
5、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古建筑防御火灾的能力。
在不破坏古建筑完整性的前提下,管理和使用单位要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开辟消防通道,尽量确保防火间距符合要求,并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特点因地制宜利用、改造现有消防水源,改造利用天然水源、增设消防水泵、室外地下消火栓等方式解决消防水源不足的矛盾,消防储水量应够扑灭一次火灾或持续供水时间不应小于3小时用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