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质密度教案

合集下载

密度实验教案:初中物理第一册

密度实验教案:初中物理第一册

密度实验教案:初中物理第一册密度是物质的重要性质,它是指单位体积物体的质量。

密度的大小决定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要学习密度的概念和如何计算密度。

通过做密度实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的概和计算方法。

本文将介绍初中物理第一册的密度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1.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习使用简单实验装置测量物体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和药品1.弹簧秤、量筒、烧杯、滴管、实验袋、蜡烛。

2.不同物质的样品,如乌鸦石、木块、水晶、泥土、胶囊等。

三、实验过程1.实验前,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外观和质地,重点观察它们的大小、形状和质量。

2.让学生使用弹簧秤分别测量不同物质的质量,并在实验袋中做好标记。

3.使用量筒测量一定体积的纯水,将水倒入烧杯中,并记录下水的体积。

4.将测量好质量的不同物质分别放入烧杯中。

5.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浮沉情况,让学生先预测哪个物体会浮,哪个会沉,并给出理由。

6.使用滴管将烧杯中的气泡排除,再观察不同物质的浮沉情况。

7.让学生使用弹簧秤测量带有物体的烧杯质量,并记录下来。

8.通过计算,求出不同物质的密度,并列在实验记录表中。

四、实验记录表物质名称质量(g) 体积(mL) 密度(g/mL)乌鸦石木块水晶泥土胶囊五、实验分析与讨论1.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并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得出结论:密度大的物质沉在水中,密度小的物质浮在水中;密度相等的物质悬浮在水中。

2.根据实验结果,教师应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密度与物资的性质、用途等的关系。

3.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的不足之处,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如密度对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影响等,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六、安全注意事项1.使用实验药品和器材时应保持清洁,避免污染。

2.在进行实验时应注意避免弹簧秤等尖锐物品的刺伤。

3.在烧杯倒水时应缓慢而谨慎,以免烫伤。

4.在点燃蜡烛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引发火灾。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设计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如盐水)体积和测小块固体(如石块)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2.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3.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并选择最佳实验方案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选择及误差分析。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天平、砝码、烧杯、量筒、细线、盐水、小石块。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激趣诱思】利用多媒体展示“鉴别皇冠”的故事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传说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叙拉古国的国王希罗让工匠为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皇冠。

国王给了工匠一些黄灿灿的金子,工匠也很快为国王做好了。

金灿灿的皇冠戴在国王头上很合适,并且非常漂亮。

可是希罗国王总怀疑工匠少用了一些黄金,偷偷掺进了一些等重的白银。

于是,他让人称了皇冠的重量,不多不少,与给工匠的黄金质量不差毫厘,这就难了,怎样能既不损坏皇冠,又能辨别皇冠是否是纯金做的呢?【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设计意图:以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导了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听故事思考故事中的问题:怎样辨别皇冠是否是纯金做的呢?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有测量皇冠的密度的。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如水)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如石块)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

【教学难点】: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烧杯、水、盐水、细线。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教师出示::用天平可以称出物质的质量,对于规则几何体我们用刻度尺就可以测量出它们的体积,要是不规则的几何物体就得需要其他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体积,首先我们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1、引导学生认知学习目标。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出示量筒,介绍量筒。

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

说明: 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mL?观察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应如何放置?(测量时量筒应放平稳);(2)记录数据前应如何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的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

)(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是哪几步?(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密度测量》教案

《密度测量》教案

《密度测量》教案。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一份关于密度测量的教案,旨在向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关于如何设计富创新性的密度测量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明确。

对于本实验来说,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了解密度的定义及测量方法2、掌握如何用测量仪器进行密度测量实验3、能够合理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值二、教学内容在制定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以及实验室条件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

1、密度的定义及测量方法在进行密度测量之前,我们应该先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或者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的概念。

2、实验所需材料及仪器接下来,我们需要列举出实验所需材料及仪器。

这一部分内容应该非常详尽,包括每件实验器材的名称、规格、用途等详细信息。

此外,教师应该向学生展示每种器材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安全措施等信息。

3、实验操作步骤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我们应该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操作步骤。

这一部分内容应该非常详细,并且应该向学生展示每个步骤应该如何执行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实验结果。

4、实验数据分析当学生完成实验操作之后,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如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如何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值等问题。

三、教学方法在进行密度测量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实验操作等。

这些教学方法都很有效,但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定。

在课堂讲授和实验演示方面,我们应该使用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在实验操作方面,我们应该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以促进他们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学评价。

这一部分内容应该包括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评分方法以及评分依据等信息。

此外,我们还应该向学生提供一些积极的建议和反馈,以帮助他们在接下来的实验操作中不断进步。

物理实验教案物质密度的测量

物理实验教案物质密度的测量

物理实验教案物质密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简单仪器测量物质的密度。

2.练习计算物质密度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1.弹簧秤: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2.游标卡尺:用于测量物体的尺寸。

3.量筒: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

4.置液台:用于稳定测量液体。

5.各类固体和液体样本。

三、实验原理与步骤1.实验原理物质的密度是指其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多少,即密度=质量÷体积。

利用弹簧秤测量质量和量筒测量体积,即可计算物质的密度。

2.实验步骤(1)固体样本的密度测量:①将待测固体样本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计算其体积。

②使用弹簧秤将待测固体样本的质量测量出来。

③根据公式密度=质量÷体积,计算出待测固体样本的密度。

(2)液体样本的密度测量:①将待测液体样本倒入量筒中,使其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并记录液体的体积。

②使用弹簧秤将放有待测液体的量筒的质量测量出来。

③设液体的初始体积为V1,量筒质量为m1、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罐中,再次称量量筒的质量m2④这时量筒中的液体体积为(V1-(m2-m1)),质量为(m2-m1)。

⑤根据公式密度=质量÷体积,计算出待测液体样本的密度。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1.固体样本的密度测量:样本质量:m=50g样本长度:l = 5cm样本宽度:w = 2cm样本高度:h = 3cm样本体积:V = l × w × h = 5cm × 2cm × 3cm = 30cm³样本密度:ρ = m ÷ V = 50g ÷ 30cm³ ≈ 1.67g/cm³2.液体样本的密度测量:量筒质量初始值:m1=10g量筒质量最终值:m2=30g初始体积:V1 = 50cm³量筒质量:m=m2-m1=30g-10g=20g液体体积:V = V1 - (m2 - m1) = 50cm³ - 20g = 30cm³液体密度:ρ = m ÷ V = 20g ÷ 30cm³ ≈ 0.67g/cm³五、实验注意事项1.在测量固体样本时,应保持样本的表面光滑,减少误差。

(完整版)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完整版)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作者:张杰【学习主题】测量物质的密度【时间】1课时【课程标准】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第六章第3节的学习内容。

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不吸水不规则塑料块的密度和盐水密度这些知识与技能。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ρ=m/ν去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上节课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是学习力学的第一个关键实验,有助于以后浮力知识的学习,是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体的教学重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

【学情分析】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物质的属性──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天平的使用方法。

对密度概念与计算公式已有所了解;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结构得出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就能操作,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形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对于测液体的密度,同学们也能想出大致方案,但在该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制定最佳测量方案学生不是很容易想到,很多学生由于受前面“用天平测液体质量实验”的影响,往往制定出不精确的方案,学生注意不到没把液体全部倒入量筒,有些残留在了烧杯内,使测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所以这一环节要做重点处理。

【学习目标】1、尝试用密度知识鉴别生活中的物质。

2、通过实验进一步体会物质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能说出测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

4、进一步学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5、学会用正确的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6、学会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7、会设计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表格8、会设计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表格9、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10、在测量物质的密度的过程中,合作交流,体验测量存在误差,找出减小误差的方法,认识科学实验中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物质的密度》第一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学习如何用实验方法测量物质的密度,以及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学会使用实验方法测量物质的密度。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实验测量方法。

难点: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测量误差的控制、实验数据的处理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密度计、天平、量筒、烧杯、细线、不同密度的物体(如木块、铁块、铝块等)。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天平、量筒、烧杯、细线、不同密度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不同密度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哪些物体会沉到水底,哪些物体浮在水面上。

(2)学生汇报猜测结果,教师进行实验验证。

2. 知识讲解(1)通过实验结果,引出密度的概念。

(2)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3)介绍实验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给定物体的密度。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计算密度值。

4. 例题讲解(1)讲解如何根据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举例说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计算给定物体的密度。

(2)讨论如何减小实验误差。

(2)教师点评学生实验操作和练习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测量物质的密度2. 板书内容:(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质量。

(2)密度计算公式:ρ = m/V(3)实验测量方法:天平测量质量,量筒测量体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给定物体的密度。

(2)简述如何减小实验误差。

2. 答案:(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物体的密度值。

初中物体密度教案

初中物体密度教案

初中物体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意义。

2. 学会使用天平、量筒等仪器测量物体的密度。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并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实验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

教学难点:1. 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

2. 实验误差的分析及减小方法。

教学准备:1. 天平、砝码、量筒、烧杯、金属块、细线、足量的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密度?为什么物体的密度会不同?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2. 讲解如何使用天平、量筒等仪器测量物体的密度。

3. 讲解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实验(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金属块的密度。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金属块的质量、体积等。

3. 学生计算金属块的密度,并与实际密度进行比较。

四、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实验误差的原因及减小方法。

3. 学生举例说明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密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评价自己的实验表现及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开展密度相关的科技创新活动,如设计密度计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2、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形成初步观察能力.2、尝试设计不同情况下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2、引导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问题.教材内容详解一、量筒的使用1、量筒是用来测定液体体积的仪器.利用排液法也可以间接测定固体的体积.二、测不规则固体物质的密度固体的质量可直接用天平测得,外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来测量,从量筒中读出水面指示的刻度,两次体积之差就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也就是物体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Vm 得出密度. 三、测液体的密度液体的体积可以直接用量筒测出,其质量就要通过“补差法”来测定,即先称出容器的质量,再称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倒人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再根据ρ=Vm 求得密度.氩的发现18世纪末,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凯文迪许,在做化学实验时,从通电的水银中电解出一个小气泡,这个小气泡很顽固,无论怎样放电,它也不肯与氧气化合,他把这种顽固的 小气泡称为空气中的另一种浊气,但他没有再深入研究小气泡,轻易地把小气泡放走了. 在他逝世后100年,物理学家瑞利和化学家拉姆赛重新做了他的实验,也找到了这种小气泡,在精确测量时,他们发现从空气中提取混有小气泡的氮的密度为 2kg /m 3,而从氨气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250 5kg /m 3,虽然二者仅差 7kg /m 3,但瑞利他们由于不放过这一细微差异而执着地研究下去最后确定这种小气泡是当时还不知道的气体“氩”,并因此荣获1904年的诺贝尔奖.课内练习题型I 双基巩固例1 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 答案:CA 、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B 、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C 、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D 、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分析:因为量筒里的液体的体积V 等于它的高h 和横截面积S 的乘积,即,V=Sh .当体积相同的液体倒入量筒时,截面积较小的量筒液柱必定较高,这样量筒上每mL 刻度的间隔就较大,读数就会较精确.因此,量筒通常要做成细而高的圆筒形.例2 在“测定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了如下几个步骤:A 、在量筒内倒人一定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 l ;B 、用天平称出金属块质量m ;C 、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调节平衡;D、将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记录水同金属块的体积V2.(1)合理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2)观察水体积时应注意什么?(3)金属块密度的计算式是。

分析:实验时,应先调节好天平并测出金属块质量,然后再用量筒测水的体积和金属块同水的体积.题型Ⅱ物理与生活例3 某校“STS”活动课前往县酒厂考察,同学们了解到:酿制白酒是把发酵后的粮食里的酒精从酒糟中蒸煮汽化出来,其装置见图lO—15所示.因为汽化要吸热,所以需要在锅灶下加热,蒸锅实际是一个汽化池,将其封闭后仅与输汽管相通,然后将“气酒”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罐里的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易饮用,需要与适量的水勾兑(即混合)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mL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试回答:(水的密度ρ水=×103 kg/m3,酒精的密度ρ酒精=×103kg/m3;×1O5Pa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1)在×105Pa大气压下,对汽化池加热应保持多高温度才能调出好酒?输汽管为什么要弯弯曲曲地经过冷凝池?(2)该厂生产的每瓶装“500mL、45度”的白酒,质量是多少千克?是否恰好“一斤酒”?这种酒的密度是多少?(不考虑勾兑时体积的变化)例4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色拉油的密度,以下四个步骤中,必须且合理的步骤是(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B、将适量油倒人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油倒人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D、用天平测倒掉油后烧杯的质量。

分析:测色拉油密度必须测出其质量和体积,因需测其体积,故实验中选项C是必须要的步骤之一。

由于色拉油是液体,测其质量时,必须借助于容器,且需测出色拉油与容器的总质量,故实验中选项B同样是必须要的步骤。

选项A、D所述实验步骤,它们的目的是为了测出色拉油的质量。

那么在最合理的步骤中为什么选择D而不选择A呢?因为选择选项D 时,所计算的色拉油质量完全是倒入量筒中的那部分色拉油的质量。

这样,即使烧杯中的色拉油向量筒中未倒净也没有关系。

如果选择选项A,计算出质量的色拉油一般不能把它完全倒入量筒中,这样,实验的误差较上种选择将明显变大。

答案:BCD题型Ⅲ开放与创新例有一只玻璃杯、水和天平,怎样测出小石子的密度?分析:要测出小石子的密度就必须测出小石子的质量和体积,小石子的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量,由于没有量筒,所以小石子的体积无法用排液法和量筒直接测出,但题目多给一个玻璃杯这样的已知条件,应从中进行思考、突破,以便间接测出小石子的体积.答案:(1)调节天平平衡,用天平测出小石子的质量m;(2)在小玻璃杯中加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m1;(3)在装水的玻璃杯中放人小石子,记下水面在杯中的位置后将小石子取出;(4)在原装水的玻璃杯中再加水,使水面上升到刚才记下的位置,并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为m2;例6 给你天平、量筒和水,要求测定石蜡的密度,还要哪些辅助器材?简述实验步骤.分析: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出石蜡的体积,由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因此,可用细线把铁块和石蜡块捆在一起沉入水中,也可用一个细针把石蜡压入水中,然后再根据水面位置变化算出体积.答案:实验中需要的辅助器材:铁块、细线实验步骤如下:(1)调节天平平衡,用天平测出石蜡的质量m 蜡;(2)将量筒内装入一定体积的水;<3)把铁块放人量筒内,记下水面位置的读数V 1;<4)把铁块和石蜡用细线捆在一起,放人量筒内,让石蜡和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再记下水面位置的读数V 2;题型Ⅳ 学科渗透例7 一个圆柱形储油罐,里面装有贵重的液体工业原料,因出口阀门封闭不严,液体向外滴漏.为要搞清液体为何种物质及一昼液滴漏的质量,某同学用天平、秒表、量筒测出液体密度,再查液体密度表鉴别出这种液体,并用实验记录的数据出一昼液滴漏液体的质量.下面给出这位同学测量过程的第一、二步骤的做法,请你接着完成余下的步骤.(1)用天平称出量筒的质量m 1;(2)将量筒放在出口下,当第一滴液体滴到量筒中时,开启秒表并数1,第二滴液体滴到量筒中时数2……一直数到n 时停下秒表,记下时间t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液体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一滴液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每滴一滴液体经历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一昼液滴漏的液体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用天平和量筒测出n 滴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用密度公式ρ=Vm 求出液体的密度并鉴定液体的种类;”滴液体的总质量除以总滴数n ,可求出一滴液体的质量;在t 内的总滴数为n 一1,求出一滴液体滴下的时间为1-n t ,用一昼夜时间除以滴下一滴所用的时间,即一昼夜的总滴数,便可得到一昼夜滴漏的液体的总质量.答案:(3)用天平测出量筒和液体的总质量m 2(4)从量筒上直接读出液体的体积V(5) ρ液=V m m 21- (6) n m m 21- (7) 1-n t (8) ntn m m )1)(21(86400-- 例8 牛奶的密度为×103kg /m 3,牛奶厂供应的牛奶质量是否合格,请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牛奶的密度进行鉴定.为了使测量结果尽可能准确些,按实验顺序应记录的数据为:(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

根据实验测出的物理量,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为了使测量的结果尽可能准确,应设计如下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量筒的质量m1;②将适量的牛奶倒入量筒中,记下牛奶的体积V ;③用天平测出牛奶和量筒的总质量m2;④计算牛奶的密度.题型V 探究学习例9 一个自制的带挂盘的天平(不带砝码),处于平衡,如图10—16所示.给你两个完全相同的10mL 的量筒,两只分别盛有待测液体和水的玻璃杯,一只滴管,写出利用这些器材测出待测液体密度的办法和最后表达式。

分析:有两只完全相同的量筒,待测液体和水的体积都能通过它来测定.水的密度又是已知量,只需用天平称出相等质量的待测液体和水,即可测算液体的密度。

答案:(1)将两只量筒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分别加入水和待测液体,利用滴管进行调节,直到天平重新平衡;(2)记下重新平衡时,水的体积V 水和待测液体的体积V 液;(3)因为m 液=m 水,所以ρ液V 液=ρ水V 水,ρ液=液水V V ρ水。

例10 (2003·河南)某同学为测量“花花牛”牌牛奶的密度,用天平、玻璃杯、量筒等器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A 、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m1B 、将适量牛奶倒人杯中C 、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D 、将杯中牛奶倒人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E 、计算牛奶的密度ρ=(m2一m1)/V(1)你认为这个方案有什么缺点?(2)请你提出改进这个实验的办法.(3)图10—17为用天平测玻璃杯质量时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情况.则玻璃杯的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分析:本题所考知识点为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密度的方法.任何实验的完成都可能有多种方法,而实验总是有误差的,要减小实验误差,就要找到实验操作的最佳方案.题目中测量的是杯中牛奶的密度,将杯中牛奶倒入量筒中,玻璃杯壁上会沾上奶液,这时测出的牛奶体积会偏小,算出的牛奶密度会偏大,误差较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先测体积,再测质量,即将实验步骤A 排在D 后面,这样测出的牛奶的密度比原来的更接近真实值.答案:(1)测牛奶的体积时有较大误差,有些奶沾在杯壁上.(2)将实验重新排序即可:BCDAE .(3)33例11 (2003·安徽)“铅球是用纯铅制成的吗?”体育课后同学们提出了疑问.请你设计一种鉴别方法来探究这一问题.(假设铅球是实心的)(1)写出所需的实验器材;(2)简要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1.命题方向本节的重点是量筒的使用和物质密度的测定,因具体情况来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是难点.不要盲目照搬书本上的操作步骤,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灵活处理问题.密度测定一直是中考的一个出题热点,常以填空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2.热点考题举例例 (2003·长沙)有两个外表涂有相同防护漆的立方体,已知其中一个是铁块,另一个是木块,你能在不损坏防护漆的前提下鉴别出它们吗?如能,请你说出两种鉴别方法. 分析:本题的答案是开放的,鉴别方法多种多样,不限器材,只要方法正确即可. 答案:(1)放在手里,感觉较重的为铁块,另一块则为木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