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金属的化学性质

合集下载

2.2_金属的化学性质

2.2_金属的化学性质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铜丝在空气中加热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镁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铜丝在空气中加热




化学方程式
点燃
镁带在空气 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 中燃烧 铜丝在火焰 上加热
发出耀眼的强光, 生成白色的固体。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的固体。 铜丝没有燃烧, 表面慢慢变黑。
2Mg+O2
同时具备 缺一不可
1、纯铁和有杂质的铁在相同的环境中哪个更易锈蚀? 有杂质的铁更易锈蚀! 2、为什么不锈钢不容易生锈? 融入了铬、镍等合金元素,改变了内部结构!
思考:
金属锈蚀不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还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如何防锈?
A、在金属表面涂上防水膜(如:油、油漆、搪瓷等)
B、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 (如:不锈钢)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 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 电子而变成阳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 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能与O2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2、大多数金属能与稀HCl或稀H2SO4反应放出氢气;
3、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二、判断常见金属活动性的方法: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
点燃
2MgO Fe3O4

3Fe+2O2 2Cu+O2

九年级科学上册2.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2.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浙教版
证锈蚀的条件,并画出装置图
第二十二页,共27页。
第二十三页,共27页。
生 锈








A
B
C
A:普通铁片(tiě piàn),水、空气
B:普通铁片(tiě piàn),空气。(内有干燥剂)
C:普通铁片(tiě piàn),蒸馏水。(无空气)
4. 比较( B与A ,C 与A ):铁锈蚀 (xiù shí)的外部条件是:
___与__内__部__结__构__有__关___(y_ǒ__u_g。uān)
第二十五页,共27页。
讨论 (根tǎ据ol金ùn属锈蚀的条件,讨论金属防护的常 )用:方法?
调查(diào chá)生活中常用的金属防腐蚀的 措施。 1、保护膜法:(外部(wàibù)措施)
油漆、搪瓷、金属镀层、氧化膜法
第2节 金属(jīnshǔ)的化学性质
第一页,共27页。
在下列金属单质中用红笔圈出你知道 名称的金属,用蓝笔圈出你用过其制品的金 属。
第二页,共27页。
(liǎojiě)
了解钯




水银



(shuǐyín)




第三页,共27页。
金属(jīnshǔ)的化学性质
1、将一根镁带、一根铜丝同时在酒精灯的外焰
铝制容器
第六页,共27页。
将铝片放入盛有稀 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 现象:大量的气泡
(qìpào)产生
2Al + 6HCl = 2AlCl3 + 3H2↑ 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被酸腐蚀?
不会(bù huì)的,如金、银很难 腐蚀。

2.2金属的化学性质(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2.2金属的化学性质(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七、教学策略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金属的化学性质。
3.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
1.确保实验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
2.难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的原理和机制。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推理出反应的原理和机制,同时提供相关的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a.讲授法:在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如“为什么金属会与氧气反应?”并将自己的理解和疑问记录下来。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通过讲解,详细解释金属的化学性质,如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如,进行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原理。
3.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金属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练习题: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
1.课本: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2.实验器材:金属样品、氧气、酸等。

2.2金属的化学性质(2)

2.2金属的化学性质(2)

2.2金属的化学性质(2)点击要点1.金属活动性顺序(1)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逐渐减弱:K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Pt Au(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3)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Fe+2HCl=====Zn+H2SO4===== (实验室制H2)只有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金属才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

(4)金属和盐的置换反应:(我国古代湿法炼铜) Cu+2AgNO3=====只有排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湿法炼铜的原理是:先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出来。

此过程中,说明铁失去电子的能力比铜,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某种意义上也表示了金属失电子能力的。

3.防止金属腐蚀的常用方法金属的锈蚀既与周围环境里的等物质的作用有关,也与金属内部的有关。

所以我们为了防止金属腐蚀,可以采取、、等方法。

典题分析例1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YCl2═XCl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X>Z>Y B.Z>Y>X C.Y>Z>X D.X>Y>Z巩固训练1 X、Y、Z是三种不同的金属,将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气泡;将Y、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会儿后,Y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Y>Z B.X>Z>Y C.Z>X>Y D.Y>Z>X巩固训练2 防止金属的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1)铁在空气中的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为了防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涂油、刷漆或镀铬等方法。

这些方法的共同防锈原理是__ __。

(3)稀盐酸常用来清除铁锈,请写出用稀盐酸清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2.2《金属的化学性质》精品课件 (共24张PPT)

(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2.2《金属的化学性质》精品课件 (共24张PPT)

4Fe + 3O2 = 2Fe2O3

将1根镁带、1根铜丝同时 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如图 2-12所示,哪根金属会在空气 中燃烧? ________。不燃烧的 镁带 那根金属冷却后表面的颜色发 生了什么变化? 铜丝表面变成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 O 2 2CuO
Mg+ H2SO4==MgSO4+H2↑ Zn+ H2SO4==ZnSO4 + H2↑
镁、锌、铜中,不与稀盐酸、稀硫酸 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__ 。 铜
金属的化学性质243; 氢气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1、K Ca Na加入酸溶液中,与水直接反应生成碱 和氢气。如 2Na + 2H2O = 2NaOH + H2↑ 2、 Mg Al Zn Fe等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氢 气,且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产生 气泡越快。 3、 氢后的金属一般不能与稀酸发生反应。
观察下列化学方程式 Mg + 2HCl = MgCl2+H2↑ Zn + 2HCl = ZnCl2+ H2↑ Mg+ H2SO4 =MgSO4+H2↑ Zn + H2SO4 =ZnSO4 + H2↑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我们身边的各种铝制品
铝制容器不能盛放酸性或碱性物质,因 为酸性或碱性物质会破坏铝的氧化膜,进 而腐蚀金属铝。
注意:洗涤铝制容器时,不能用 氧化铝保护膜破坏过程方程式 钢丝球擦洗,以免破坏氧化膜。 氧化铝与酸、碱溶液都能反应

浙教版科学九上2.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

浙教版科学九上2.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
回顾:
镁、铁、铜等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思考与讨论金属的化学性质2:金属与酸===盐+氢气
金属的化学性质2: Mg Al Zn Fe等某些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且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产生气泡越快。
探究:比较铁与铜、铜与汞的化学活动性
假设: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 的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
3、 快速判断下列物质间能否反应,能够反应 的写出其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请说明理由。
1)、铁与硫酸铜溶液 2)、铜与氯化银溶液 3)、铝与稀硫酸溶液 4)、银与硫酸锌溶液 5)、钠与硫酸铜溶液
越排在前面的金属化学性质就越活跃,如前三位的 钾、钙、钠化学性质就非常活泼,可以直接跟水反 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
Fe + CuSO4 = Cu + FeSO4
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
方法2: 中间溶液,两端金属法。
不能,铁的活动性在铜之前,会与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反应,使波尔多液变质
铁丝表面履上一层红色物质生成。
或:在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进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
方案一:用锌粒分别投入硫酸镁溶液和硫酸铜 在 方盛法有2:硝中酸间汞溶溶液液,的两试端管金中属,法浸。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 溶液中,观察现象。 在盛有硝酸汞溶液的试管中,浸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
铁丝在氧气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方案二:将镁条和铜丝分别伸入硫酸锌溶液 在盛有硝酸汞溶液的试管中,浸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
在盛有硝酸汞溶液的试管中,浸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

2.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2.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运用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验来加深理解。其次,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操作不规范、实验结果记录不准确等问题。最后,对金属腐蚀现象的理解可能受到生活经验的限制,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
3. 探究铁、铜、锌等金属的化学性质;
4. 金属腐蚀现象及防护方法的介绍。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运用其解释化学现象;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并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3. 培养学生证据意识,通过实验现象,推理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2.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1.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介绍与理解;
2. 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化学反应;
2. 金属与氧气的化学反应
- 了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如铁的氧化、铝的氧化膜形成等。
- 掌握金属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特点。
3. 金属与酸的反应
- 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如锌与稀硫酸的反应。
- 掌握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特点。
4.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 了解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如铁与铜(II)硫酸溶液的反应。
八、课后作业
1. 请描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解释其在金属反应中的应用。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2.2.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2.2.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

如果把氢也列入其中, 应如何排列?
方法: ①比较三种金属在氧气中反应的剧烈程度。 ②比较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③观察镁、铜在硫酸锌溶液中的现象
Mg>Zn>H>Cu 哪些金属不会被酸腐蚀?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g>Zn>Cu
铜汞银铂金
2.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实验现象?
将2根铜丝分别浸入硫酸亚铁溶液 和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铜与硫酸亚铁无现象,铜入硝 酸银中铜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
不限药品,你还有何简单的方法同时证明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
将铁丝和银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铁丝入硫酸铜溶液,铁表面出现紫红色固体,银与硫酸铜无现象。
思考与讨论
设计实验比较镁、锌、铜的活动性,并 从大到小列出镁、锌、铜的活动性顺序
方案: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 液中,过一会儿,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 (另一说法为黑色)物质, 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化学方程式? Cu+2AgNO3=Cu(NO3)2+2Ag
可知铜和银的活动性顺序是? 铜>银
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药品设计可行的方案,同时证明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
实验方案?
金属块的材料可以是( B )
A. 锡
B. 锌
C. 铅
D. 铜
2. [2022·杭州期中]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来解释的 是( B ) A. 真金不怕火炼 B. 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 C. 我国劳动人民在春秋时期就会炼铁,但炼铝却是最近 一百多年的事 D. 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 被酸腐蚀?
实验(一):
1、将镁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产生气泡 用点燃的火柴接近管口。发 现爆鸣声此气体是 氢气 2、将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产生气泡 用点燃的火柴接近管口。发 氢气 现 爆鸣声 此气体是 3、将锌粒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产生气泡 用点燃的火柴接近管口。发 氢气 现 爆鸣声 此气体是 4、将铜片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用点燃的火柴接近管口。发 无现象 现 无现象
K Ca Na Mg Al Zn F 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1、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 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 金属 + 可溶性的盐 = 金属 + 盐 Al + FeSO4 =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里的氢置换出 来,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 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Al + H2SO4 =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将一根镁带、一根铜丝同时在酒精灯的外焰 镁 。 上加热,哪根金属先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 不燃烧的那根金属冷却后表面的颜色发生了什 逐渐变黑 。 么变化?____________
2、将不燃烧的那根金属插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 观察现象。 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 跳过
将铝片放入盛有稀 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 现象:大量的气泡产生 2Al + 6HCl = 2AlCl3 + 3H2↑ 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被酸腐蚀?
不会的,如金、银很难被腐蚀。
镁 条、 锌 粒、 铜 片 分 别 放 入 稀 盐 酸 中
镁条、锌粒、铜片分别 放入稀盐酸中
现象:
金属镁、锌溶解,有气泡 产生;铜片无变化。 铜 锌 镁
镁条、锌粒、铜片分别 放入稀硫酸中 现象: 金属镁、锌溶解,有气泡产 生;铜片无变化。 检验产生的气体 现象:有轻微的响声 证明:产生的气体为氢气
第五节
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一、哪些物质是金属
在下列金属单质中用红笔圈出你知 道名称的金属,用蓝笔圈出你用过其制品 的金属。
了 解 :




水银


金属的用途与金属性质的关系
1、金属的用途非常广泛,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 用途。为了研究金属的性质,推测某些金属的用 途,或根据应用的需要去寻找具有某种特性的金 属,我们能否初步建立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的 关系? 2、根据常见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我们可以推 测: 有金属光泽——可以用来做装饰品; 比较硬—— 钢门、铝合金门窗 有延展性—— 做各种各样的工艺品 有导电性—— 电线、电铃、电热器
4、已知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最前几位的活泼金 属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请写出下列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并推测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 ①把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放入1小杯滴有酚酞的 水中。 2Na+2H2O=2NaOH+H2 ↑
有气体产生,滴有酚酞的水显红色
②把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钾放入1小杯滴有硫酸铜 溶液中。 2K+2H O=2KOH+H ↑
实验(二):
1、将镁条放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产生气泡 用点燃的火柴接近管口。发 现爆鸣声此气体是 氢气 2、将铝条放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产生气泡 用点燃的火柴接近管口。发 现爆鸣声此气体是 氢气 3、将锌粒放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产生气泡 用点燃的火柴接近管口。发 现爆鸣声此气体是 氢气 4、将铜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无现象 用点燃的火柴接近管口。发 现无现象
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三、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
* 在反应物之间电子发生转移的反应,又称为氧化 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 金属失电子能力越强,金属活动性就越强。
* 电子得失可以通过化合价升降判定: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 金属铁失电子的能力比铜强,铁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铜离子得电子得能力比铁离子强,反应就发生了。 2e
2 2
2KOH+CuSO4 = K2SO4+Cu(OH)2↓ 有气体产生,硫酸铜溶液与KOH溶液 反应产生氢氧化铜篮色沉淀。
5、把铁片分别放入下列各物质的溶液中,片刻后取 出,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是: A.硫酸铝 B.硫酸铜 C.硫酸 D.硝酸银
例:据2003年7月13日<<金陵晚报>>题为<<废弃定 影中淘出银子>>的文章,有人利用摄影店的定影液, 每要收回价值约束20万元的银.一种回收方法的反 应原理是: Cu+2AgNO3==Cu(NO3)2+2Ag,这个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B 分解反应 D 无法确定
Fe + CuSO4 = Fe SO4 + Cu
在盛有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锌溶液的 试管中,分别浸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 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 在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 质;在硫酸锌溶液中,现象没有明显变化。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Cu + ZnSO4 ≠ ∴金属活动性: Zn>Cu >Ag
3、有X、Y、Z三种金属,将X、Y、Z分 别浸入稀硫酸中,Z溶解,X和Y不溶解; 将X浸入Y的硫酸盐溶液中,在X的表面 由Y析出。则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 到弱的顺序为——( ) A.Z、Y、X B.Y、Z、X C.Z、X、Y D.Y、X、Z
4、已知甲、乙、丙三种不同的金属,甲 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而腐蚀,乙在空气中 加热后仍保持金属光泽,丙需保存在煤 油中,以防止氧化,则甲、乙、丙三种 金属的活泼性强弱关系为——(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Mg + 2HCl = MgCl2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2Al + 6HCl = 2AlCl3 + 3H2↑
3、取少量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稀 同1 。试 硫酸的3支试管中,观察现象:________ 验产生的气体。 Mg + H2SO4 = MgSO4 + H2↑ Zn + H2SO4 = ZnSO4 + H2↑ 4、跟稀盐酸、稀硫酸不发生反应的金属是 铜 。 _______
金属与盐反应 金属的化学性质3:
活泼金属可置换出不活泼金属盐溶液 中的金属
特别活泼金属 K、Ca、Na与 金属盐 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然后是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用不活泼的金属制造货币,可以防止 生锈、被腐蚀等。
3、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里的氢置 换出来。
1、设计实验除去杂质:ⓐ铜粉中含有的少 量铁粉;ⓑFeCl2溶液中含有的少量CuCl2 。 a.用稀盐酸 b.用铁粉 为什么?
3、调查化工颜料商店出售的涂料添加剂 “银粉”是什么金属,通过实验做出初步 分析和判断,并提交调查分析报告。 银粉即是铝粉,是具有银色光泽的金属 装饰颜料,广泛应用于涂料行业。
Mg+2AgNO3=Mg(NO3)2+2Ag
Mg+ZnSO4=MgSO4+Mg
Zn+2AgNO3=Zn(NO3)2+2Ag
结论: Mg> Zn > H >Ag
根据刚才实验比较镁、锌、铜的活动性, 并从大到小列出镁、锌、铜的活动性顺序。如 果把氢也列入其中,应如何排列? Mg>Zn>H>Cu
金属活动性顺序
钢铁工艺品 电铁棍 散热片 磁铁
金属名称 铜
主要物理性质 紫红色、延展性 导热性 导电性
银白色金属,有良好的延展性
用途 装饰品 铜火锅 电线、电缆 装饰品 电话线 铝锅

导电性 导热性
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金属的用途与金属性质的关系
结论: 1、金属的用途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 2、合金的用途不是直接由某一性质决定的。 如保险丝的材料需要熔点低、电阻率大 的特点。所以保险丝是用铅、锑合金做成的, 铅、锑两种金属熔点都低,纯金属的电阻率低, 而铅、锑合金却提高了电阻率,符合了保险丝 的要求。
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三、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
思考:为什么铜离子会从溶液中析出变成金属铜,
而金属铁则变成铁离子进入溶液? 在上述的化学反应中,金属铁失去电子变成铁离子 进入溶液,而铜离子从金属铁表面得到了电子变成了 金属铜,上述反应的过程实际上是电子转移的过程。
2e
Fe + CuSO4 = Fe SO4 + Cu
上述反应与前面学过的化合、分解、 复分解反应有什么不同? Mg Zn Mg Zn + + + + 2HCl = MgCl2 + H2↑ 2HCl = ZnCl2 + H2↑ H2SO4 = MgSO4 + H2↑ H2SO4 = ZnSO4 + H2↑
单质 + 化合物 = 化合物 + 单质 像这类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 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3、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方案或调查来分析金 属的物理性质,证实它们有哪些用途。 ⑴分析我们常见的金属有哪些物理性质。 ⑵ 分析我们常见的金属有哪些用途。 ⑶ 分析我们常见的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它们用途 的关系。 4、通过实验,我们收集的事实证据有:
金属名称 铁 主要物理性质 用途
延展性 导电性 导热性 铁磁性
置换反应:
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
A+BC=B+A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