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 教案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本章我们着重学习了有关功的知识,知道三种常见的不做功情景,并引出功率的概念来表示做功的快慢。

重点在于培养我们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并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本章的另一个重点是机械能及其相互转化,通过实验,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体现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自然科学。

二、知识讲解课程引入:观察下面的图片,提问:你能从这些图片中你能发现什么?生活中我们会说有功无功。

那么物理上的功到底是什么呢?考点/易错点1、功1、功:(1)力学中的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两因素缺一不可。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无距离;②有距离无力;③有力有距离,但是力垂直距离。

2、功的计算:(1)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即:W=Fs。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J),1J=1N·m;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3)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①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

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

③F、s的单位分别是N、m,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J。

考点/易错点2、功率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叫做功率,用符号“P”表示。

单位是瓦特(W)常用单位还有kW。

1kW=103W。

(2)公式:P=W/t。

式中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

考点/易错点3、动能和势能1、能量(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2)单位:焦耳(J)2、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功能。

人教版8下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8下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8下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8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单元复习课。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功的概念、功率、机械效率、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1. 功的概念:物体由于力的作用而发生的位移,功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2. 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3. 机械效率:表示机械设备有效利用能量的能力,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4.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5.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3.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复习,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机械效率的提高方法。

2.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关于功的日常生活例子,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功的概念。

2. 知识讲解:a. 讲解功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功的计算方法。

b. 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功率与做功快慢的关系。

c. 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白机械效率与有用功、总功的关系。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几个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题目,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课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6. 机械能守恒定律: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让学生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A、5W B、50W C、500W D、5000W
冲刺练习.用100N的力推着小车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5s内小车前进了10m,则在这段时间内:(1)推力做得功多少?(2)推力的功率是多大?
三、动能和势能
1、动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同时也移动了一段距离,但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
5、下列情形中,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A、举着杠铃不动B、将弹簧拉力器拉长
C、将实心球抛向空中D、把掉在地上的羽毛球捡起来
变式拓展1下列过程中人对桶做功的是()
A、提着桶站立不动B、提着桶水平移动
C、提着桶站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内D、提着桶站在匀速水平运动的车厢内
教学方法
归纳法
学习环节
复习内容
二次备课
一、功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功。
2、公式:W=F·S
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的位移.
(2)物体没受到力的作用,但由于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
冲刺练习、某人用20 N的推力把一个重400 N的箱子水平移动了10 m,则此人对箱子做的功_____J;若此人又将此箱子匀速提到高1 m的货架上,此人对箱子做功又为________J.
二、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用P表示。
2、公式:P=W/t
3、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4、注意:做的功多不一定功率大,所用的时间短也不一定功率大;只有相等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才大。

11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11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第11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巩固本章基础知识点2、提升功、功率的计算能力3、突破本章的重点实验教学重点:巩固本章基础知识点,提升计算能力教学难点:提升功、功率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 知识点回顾基本概念1.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到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表达式为 :。

2.功率功与时间的比叫功率,表达式为 :。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动能和势能①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

② 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重力势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③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4.机械能及其转化① 动能、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②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基本公式及推导式1、功的公式:W=FS2、功率定义式:P=W/t3、公式推导 注意事项:代入公式计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F 单位— ;S 单位— ;W 单位— ;t 单位— ;v 单位— ;P 单位— ;重点实验: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二、中考考点及训练考点1 是否做功的判断例11(2015·崇左)下列实例中,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A .叉车向上举起货物B .小林沿着斜面向上拉动物体C .小欣背着书包上楼D .小明用力推石头但石头不动实战训练11、下列关于物体是否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W Fs F υt P F υt t t ====A.小丽背着书包站在路边等车,小丽对书包做了功B.起重机吊着钢筋水平匀速移动一段距离,起重机对钢筋做了功C.被脚踢出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脚对足球做了功D.小刚从地上捡起篮球的过程中,小刚对篮球做了功考点2 功和功率的计算例2(2015·北海)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及材料生产的“万向轮”大大减少了摩擦作用,把它安装在行李箱上推动行李箱尤其省力.一个很重的行李箱仅用F=10 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它在水平地面上滑行,且滑行30 m用时20 s.求上述过程中推力F所做的功和功率.实战训练21、小明在跑步机上锻炼身体,设他在跑步机上以5m/s的速度匀速跑动0.5h,跑动的总动力为40N。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1.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3. 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5. 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公式及运用。

2. 能够分析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因素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机械能的计算及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教学重点:掌握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知识梳理:a.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b.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c. 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d.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e. 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讲解错误。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涉及功、功率、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3. 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5. 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a. 运动员跑步时,为什么脚要用力向后蹬地?b. 为什么抛出的物体在空中会下落?a.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力,移动了10米,求这个力做的功。

b.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米/秒,运动时间为5秒,求这个物体的功率。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课前预习】
1. 什么是功?
2. 什么是机械能?
3.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什么?
4. 什么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定律不成立?
【课堂探究】
1. 功
a. 定义:功是力在一定距离上的作用,是衡量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有正负之分。

b. 公式:$W=F·s·\cos \theta$
c. 单位:焦耳(J)
d. 特点:①功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或相反;②力的大小、作用路线与角度的大小都影响功的大小;③没有位移的力不做功。

2. 机械能
a. 定义: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

b. 公式:机械能$E=E_k+E_p$
c. 单位:焦耳(J)
d. 特点:①机械能守恒;②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③机械能是标量。

3. 机械能守恒定律
a. 定义:在某些情况下,机械能不变。

b. 公式:$E_1=E_2$
c. 适用条件:①只有重力做功;②摩擦力做功较小时,可以认为机械能守恒;③能量转化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

d. 应用:①弹簧储能;②摩擦力作用下的物体轨迹分析。

4. 系统动能定理
a. 定义:物体的动能的变化等于外力所做的功(或势能变化)。

b. 公式:$E_k=\frac{1}{2}mv^2$
c. 应用:①计算物体的动能和速度;②用于互动问题和解析复杂摆的运动。

【课后拓展】
1. 通过例题巩固练习功和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2. 了解能量的定义和种类,以及常用的能量转化方式。

3. 研究动能和动量的关系,分析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和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第一——第四节)教材和学情分析本章内容在全册中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是对前面力的 作用效果的进一步认识,又是在后面计算有用功、总功、认识机械效率的基础。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让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只能列举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知识来解决。

目标1.知道有关功、功率、几种形式的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基础知识。

2.通过功和功率的计算以及动能与相关因素关系的探究,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主动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点1. 有关功、功率、几种形式的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基础知识的学习。

2. 功和功率的计算以及动能与相关因素关系的探究。

3. 学生主动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的激发。

难点学生主动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的激发。

教学过程(一)浏览书本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书P62-73页1.有哪几节内容?2. 在每节内容中,有哪些具体知识?要求:能够在班上交流。

(将指定同学交流)(二)梳理知识要求:1.出示问题。

2.独立答题。

3.展示答案。

4.评价答案。

第一节 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_;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_____________.2.常见的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F 无_____;(如推墙墙不动)(2)有距离s 无____;(如在空中飞行的篮球)(3)有力F ,也有距离s ,但在力F 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s (即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_____).(如提着水桶水平前进)3.在物理学中,把___和物体在___的方向上通过的_____的乘积叫做功.计算公式: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第二节 功率1.在物理学中,用_____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功与做功所用_____之比叫做功率,它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 内所做的功.2.功率的表达式为_____ .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3. =___,由这个公式可知,在功率一定时,力F 与速度v 成反比,因此汽车在上坡时,司机采取换低速挡的方法减小_____,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W Fs P ==t t第三节动能和势能1.物体由于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动能的大小跟物体的_____和_____有关.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这个物体的动能就越___.2.物体由于_____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_____和位置的_____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___.3.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发生_____形变的程度有关,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_____和_____统称为机械能.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和_____.(三)应用知识要求:1.出示问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本章复习课》教案_12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本章复习课》教案_12

11.1《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W=Fs实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功的概念,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及功的计算。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图片形式列举生活中一些对物体做功的实例,引入新课。

画面中的情景与物理中的功联系密切,并且有的过程对物体做了功,但有的过程对物体没有做功,那么什么时候能对物体做功呢,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第十一章第一节功,功。

1.力学中的“功”(1)师:在我们生活中经常提到与功相关的词语有哪些?生:功夫、功劳、功能、事半功倍、急功近利……它们有“贡献、成效、本领、能耐等意思。

师:在物理学里,“功”的概念吸收了“成效“的意思。

力在什么情况下做了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现在请同学们对照学案自学课本62页、63页理解物理学中功的含义,知道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并实行后面的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1. 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合作探究:1.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是:(1):(2):(3):2.力学中,功等于。

3.功的计算公式:4.功的单位是:5.1J的物理意义是:精讲点拨:1.①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要求回答: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②分析课件图1,做功的实例:货物、火箭和杠铃在什么力作用下,(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沿什么方向移动通过了一段距离?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要求回答:货物在竖直向上的举力作用下,竖直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叉车的举力对货物做了功。

火箭在竖直向上的燃烧的气体压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起飞通过了一段距离,燃烧的气体的压力对火箭做了功。

拖拉机在沿水平向前的牵引力作用下,沿水平向前通过了一段距离,拖拉机的牵引力对拖拉机做了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能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2、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3、会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提高功、功率相关公式计算运用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知识竞答,培养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增强学习自信心;
2、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训练解题方法、技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结合身边实例,通过习题练习、交流、反思突显知识和技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现象;
2、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功、功率之间的区别;
2、区分“物体能够做功”和“物体正在做功”;
3、通过实例,探究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会利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1、对“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理解;
2、联系实际,培养探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功
1、含义: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同》P63导学1-2)
4、公式 W=Fs=Pt
5、公式应用注意:
1)分清那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2)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3)功的单位“焦”(1牛。

米=1焦)
6、常见的功:克服重力做功:W=Fs
二、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四点说明
三、功率
1、公式:P=W/t
2、单位:瓦特(符号:W)千瓦(符号:KW)
换算
3、物理意义:
4、机械中的功率
四、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1、各种能量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2、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规律
五、课堂练习
六、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