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方式判定

合集下载

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因素

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因素
C、若装置1液滴__左__移__,装置2液滴_右__移___, 则呼吸方式为___既__有_需__氧__呼__吸__又_有__无__氧__呼__吸。
四、呼吸作用的意义:
1、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 提供原料。丙酮酸通过氨基转换合成丙氨 酸。
考点突破:
1.细胞呼吸方式的判定方法 (1)根据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判断(呼吸底物为葡萄糖):
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无CO2释放→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③酒精产生量等于CO2量→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④CO2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⑤CO2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 行酒精发酵;多余的CO2来自酒精发酵。 ⑥酒精产生量小于CO2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酒 精发酵;多余的CO2来自有氧呼吸。
(2)据产物判断细胞呼吸状况 ①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 ②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3)据细胞结构判断细胞呼吸状况 ①真核细胞中,有线粒体的进行有氧呼吸,无线粒体的进行无氧 呼吸; ②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若有有氧呼吸酶,也进行有氧呼吸。
分析
1、如图装置玻璃管中红色液滴是 否会移动,如何移动,为什么?
2.氧气浓度
C释O2 放A 量 相 对 值
D
2 4 6 8 10
O2(%)
2.氧气浓度
C释O2 放A 量 相 对 值
D
2 4 6 8 10
O2(%)
2.氧气浓度
C释O2 放A 量 相 对 值
D
2 4 6 8 10
O2(%)
2.氧气浓度
C释O2 放A 量 相 对 值
D
2 4 6 8 10

5.3.3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及计算

5.3.3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及计算

氧浓度(%) CO2产生速率
a
b
c
d
e
(mol· min-1) O2消耗速率
(mol· min-1)
1.2 1.0 1.3 1.6 3.0
0 0.5 0.7 1.2 3.0
(4)物理误差的校正 ①如果实验材料是绿色植物,整个装置应 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 吸速率的测定。
②如果实验材料是种子,为防止微生物呼
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对装置及所测种 子进行消毒处理。 ③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 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的生物材 料灭活(如将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
a
b
c
d
e
1.2 1.0 1.3 1.6 3.0
0 0.5 0.7 1.2 3.0
错误的是
( 答案
D)
A.氧浓度为a时,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氧浓度为b时,较适宜于苹果的储藏 C.氧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为0.7 mol· min-1
D.氧浓度为d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4用于无氧呼吸
4.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酶 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能量
① 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 呼吸产生的CO2的比例为:

1 :3 3 :1 1:19
② 产生相同量的CO2,用于无氧呼吸和有 氧呼吸的葡萄糖比例为: ① 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 呼吸产生的ATP的比例为:
装置一 不动 不动
装置二 不动 右移
结论 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知识点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选择酵母菌的依据:酵母菌(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酵母菌用作饲料添加剂时通气培养,目的: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生产葡萄酒时密封发酵,目的: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实验装置甲装置为探究有氧呼吸装置,乙装置为探究无氧呼吸装置3.本实验的自变量: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有无酒精的产生及二氧化碳的产生量4.如何控制有氧、无氧条件?有氧:用气泵间歇性通入空气;无氧:密封培养。

5.甲装置中用气泵间歇性地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什么:保证酵母菌有充足的氧气以进行有氧呼吸。

6.甲装置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除去空气中的CO2,以保证第三个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引起的。

7.乙装置中为什么要将B瓶封口一段时间再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将B瓶内的氧气消耗完,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

8.将葡萄糖溶液先煮沸再冷却后加入锥形瓶的原因:加热煮沸后,葡萄糖溶液中的细菌被杀死,排除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加热煮沸,可排出溶液中的氧气;若不冷却,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

9.代谢产物的鉴定1)检测CO2的产生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其浑浊程度,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产量的多少;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其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产量的多少。

2)检测酒精的产生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浓硫酸)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10.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也叫相互对照实验。

知识点二: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1)[H]出现在细胞呼吸中为NADH,出现在光合作用中为NADPH。

产生[H]的过程是指氧化型辅酶转化成还原型辅酶。

课本93页2)细胞呼吸中[H]和ATP的来源和去路项目来源去路[H] 有氧呼吸:葡萄糖和水无氧呼吸:葡萄糖有氧呼吸:与氧气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还原丙酮酸ATP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直接为绝大多数需能的生命活动供能(与光合产生的ATP 比较)3)糖类为什么必须要分解为丙酮酸后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因为线粒体膜上不含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或进入线粒体内没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细胞呼吸方式的计算和判定

细胞呼吸方式的计算和判定

细胞呼吸方式的判定和计算一、有关细胞呼吸计算的规律总结规律一:细胞有氧呼吸时CO2:O2=1:1,无氧呼吸时 C02:02=2:0。

规律二: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酒精发酵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物质的量之比为1:3。

规律三: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9:1。

规律四:在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气体变化计算及酶速率比较时,应使用C6H12O6+6H2O+602→6CO2+12H20+能量和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这两个反应式,并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律进行解答。

规律五:如果在题干中没有给出所要计算的具体数值,只有体积比,则可将此比值当成实际体积(或物质的量)进行计算,最后求解。

二、判定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C6H12O6+6H2O+602→6CO2+12H20+能量无氧呼吸:C6H12O6−→−酵2CO2+2C2H5OH+能量分析上面两个化学反应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定细胞呼吸的方式: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判断如果消耗氧气,则一定是有氧呼吸;如果产物中有水,则一定是有氧呼吸;如果产物中有酒精或乳酸,则为无氧呼吸。

例1、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相对量如下图所示。

问:在氧浓度为a时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约67%用于无氧呼吸C、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约33%用于无氧呼吸D、酵母菌停止无氧呼吸2、根据反应场所判断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中)。

例2、下列四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茵细胞制备物。

在适宜温度下,会严生C02的试管有①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②葡萄糖+线粒体③丙酮酸+线粒体④葡萄糖+细胞质基质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④3、根据反应中的物质的量关系进行判断根据反应中的物质的量关系,进行判断具体的推理思路如下:(1)当消耗的O2量=O,气体的总体积增加,只有无氧呼吸。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总结
一、相关概念:
1. 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3. 无氧呼吸: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不彻底地氧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二、有氧呼吸的过程:
1. 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

2. 细胞呼吸的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氢离子、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

3. 细胞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三、无氧呼吸的过程:
1. 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2. 细胞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丙酮酸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四、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1. 有氧呼吸能够产生大量能量,而无氧呼吸只能产生少量能量。

2. 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而无氧呼吸不完全氧化分解有机物。

3. 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而无氧呼吸则将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

五、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1. 内部因素:不同种类的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的器官,细胞呼吸的强度不同。

2. 外部因素:温度、氧气浓度、水分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细胞呼吸的强度。

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

专题二细胞代谢专题聚焦三细胞呼吸一、细胞呼吸的原理1、细胞呼吸的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根据有无氧气的参与,可以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2、有氧呼吸(1)概念:细胞在有氧条件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主要场所在线粒体。

(2)过程与场所(3)有氧呼吸过程中各元素来源去路(4)能量的产生:每氧化1mol葡萄糖释放出的总能量是2 870kJ,其中只有1 161kJ转移到ATP中(生成38mol ATP)),其余的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3、无氧呼吸(1)概念:无氧呼吸是指生物在无氧条件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2)场所:细胞质基质(3)过程:C 6H12O6−→−酶2C2H5OH(酒精)+ 2CO2 + 少量能量C 6H12O6−→−酶2C3H6O3(乳酸)+ 少量能量(4)能量的产生:每mol 葡萄糖生成究竟释放的能量为225.94kJ,生成乳酸释放的能量为196.65kJ,其中都有61.08kJ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生成2mol ATP),其余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5)发酵:对于微生物(如贾母军、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习惯上称为发酵。

4、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1.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1)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期、开花期细胞呼吸速率较高,成熟期细胞呼吸速率较低。

(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

2.外部因素曲线模型(1)O 2浓度为零时,细胞呼吸强度并不为零,因为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

(2)随着O 2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有氧呼吸也因氧气浓度较低而较弱,细胞呼吸的总强度较低;但后来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有氧呼吸逐渐增强,细胞呼吸总强度又增大。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或同步)知识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或同步)知识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1)细胞呼吸的实质: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

(2)细胞呼吸的意义: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各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提供了丰富的中间产物及多样的途径。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原理(1)酵母菌:一种单细胞真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其细胞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2)细胞呼吸产物的检测①CO2的检测: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浑浊程度越高,产生的CO2越多;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变成黄色的时间越短,产生CO2越多。

②酒精的检测: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会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注:创造酸性环境条件时,使用95%~97%的浓硫酸。

)2.实验装置图:(1)甲装置:检测有氧呼吸装置。

A瓶中的NaOH溶液可以吸收通入气体中的CO2,保证C 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2)乙装置:检测无氧呼吸的装置,接E瓶前,先将D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使D瓶中的氧气先消耗掉,以确保E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3.产物检测与实验现象4.(1)实验装置:甲组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此实验为何不设置对照组?提示:此实验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不设对照组,而是通过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两个实验组相互对照得出实验结论。

(2)无关变量控制①通入A瓶的空气中不能含有CO2,以保证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②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③实验所用的葡萄糖溶液为什么需煮沸?提示煮沸的主要目的是灭菌,排除其他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2025高考生物总复习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

2025高考生物总复习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

第11讲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课标内容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

考点一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1.有氧呼吸(1)概念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过程提醒有氧呼吸的场所并非只是线粒体: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有的原核细胞含有全套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这些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上,因此这些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

[微思考] 有氧呼吸中的葡萄糖、水、氧气分别在哪些阶段被利用?产物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别在哪些阶段形成?提示有氧呼吸反应物中的葡萄糖、水、氧气分别在第一、二、三阶段被利用;产物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别在第二、三阶段形成。

(3)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并标出各种元素的来源和去路。

(4)能量转换葡萄糖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2.无氧呼吸(1)概念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图解①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

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

②人体内产生的CO2只能是有氧呼吸的产物,因为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CO2。

③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直接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1)供氧不足时,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

(2022·江苏卷,8B)(√)(2)酵母菌有(需)氧呼吸在线粒体中进行,无(厌)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2023·浙江6月选考,11B)(×)提示有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

(3)油料作物种子播种时宜浅播,原因是萌发时呼吸作用需要大量氧气。

(2021·湖南卷,12C)(√)(4)根瘤中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源于糖类(葡萄糖)的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呼吸方式的判定
四川平昌二中(636400) 杨振华
有氧呼吸,化学反应式为:C 6H 12O 6+6O 2+6H 2O −→−酵
6CO 2+12H 2O+能量 无氧呼吸,化学反应式为:C 6H 12O 6−→−酵
2CO 2+2C 2H 5OH+能量 分析上面两个化学反应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定细胞呼吸的方式: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判断
如果消耗氧气,则一定是有氧呼吸;如果产物中有水,则一定是有氧呼吸;如果产物中有酒精或乳酸,则为无氧呼吸。

例1、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 2的相
对量如下图所示。

问:在氧浓度为a 时
A 、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 、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约67%用于无氧呼吸
C 、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约33%用于无氧呼吸
D 、酵母菌停止无氧呼吸
解析:在氧浓度为a 时,酒精的量为6mol ,则此时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答案A 和D 错误。

多少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氧浓度为a 时,CO 2的量为15mol ,酒精的量为6mol ,根据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推知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应是6mol ,所以有氧呼吸产生的CO 2量应为9mol ,据反应式可计算出它们分解的葡萄糖分别为3mol (无氧呼吸)和1.5mol (有氧呼吸)。

因而用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所占的比例为1.5/1.5+3=1/3。

答案B 。

2、根据反应场所判断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中)。

例2、下列四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茵细胞制备物。

在适宜温度下,会严生C02
的试管有
①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 ②葡萄糖+线粒体
③丙酮酸+线粒体 ④葡萄糖+细胞质基质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④
解析:首先要明确四支试管所含有的细胞结构,①试管是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即含有酵母菌全部细胞内容物,而②、③、④则分别含线粒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其次要明确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存在时,葡萄糖第一阶段分解成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分解成C02和水;在没有氧气存在时,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酒精和C02,第三要明确各细胞结构所能直接利用的物质,如线粒体只能直接利用丙酮酸并将其氧化分解,而对葡萄糖则不能直接利用。

答案:B 。

3、根据反应中的物质的量关系进行判断
根据反应中的物质的量关系,进行判断具体的推理思路如下: (1)当
02
2
=CO O 时,即消耗的O 2量=O ,气体的总体积增加,只有无氧呼吸。

(2)当
4
3
22=CO O 时,气体的总体积增加,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且有氧呼吸等于无氧呼吸。

(3)当
12
2
=CO O 时,即消耗的O 2量等于生成的CO 2量,气体的总体积不变,只有有氧呼吸。

(4)当4
3
22
CO O o 时,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大于有氧呼吸。

(4)当
143
2
2 CO O 时,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小于有氧呼吸。

由上可知,如果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共存时,O 2/CO 2的比值一定在0~1之间,且分母与分子的差值就是无氧呼吸的所产生的CO 2总量。

例3、将等量且足量的苹果果肉分别放在O 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小时后,测定O 2的吸收量和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苹果果肉细胞在O 2浓度为0~3%和3%~25%时,分别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B 、贮藏苹果时,应选择O 2浓度为5%的适宜环境条件
C 、O 2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ATP 越多
D 、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解析: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值可以判断。

当二氧化碳的生成等于氧气的消耗的时候(5%~25%),只有有氧呼吸;没有氧气的时候(0)只有无氧呼吸。

当氧气不足(0~3%)的时候既有无氧呼吸,又有有氧呼吸(0~3%);贮藏苹果主要是减少有机物的分解消耗,其产物二氧化碳含量越小,表明分解消耗越少,因此在5%的浓度下,产生的二氧化碳最少,最有利于有机物的保存。

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物主要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答案:B 。

例4、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为3∶5。

这是因为
A 、有1/4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B 、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C 、有1/2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D 、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解析: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为3∶5,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5-3=2体积,由无氧呼吸的化学方程式可得,需消耗的葡萄糖为1,有氧呼吸产生3体积CO 2,消耗的葡萄糖为0.5,所以进行有氧呼吸的酵母菌为:0.5/0.5+1=1/3。

答案:B 。

4、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来判断
如又深又窄的伤口容易感染破伤风杆菌,则可推知破伤风杆菌属于无氧呼吸类型。

还可根据图片信息来判断,如下例:
例5、测定三种细菌类型对氧的需要,让它们在三个不同的试管中生长,下图中显示了细菌的生长层,哪个是细菌类型的正确分类
解析:试管Ⅰ中的细菌分布在底部,说明该细菌只能在无氧培养基中培养;试管Ⅱ中的细菌均匀分布,说明在每种培养基中均能培养;试管Ⅲ中的细菌分布在表层,说明只能在需氧培养基中培养。

答案: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