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的测定和方式判断专题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真题加练习题 专题5细胞呼吸

高考生物真题加练习题 专题5细胞呼吸

高考生物真题加练习题专题5 细胞呼吸考点一细胞呼吸的原理考向1 需氧呼吸(2019浙江超级全能生8月联考,13)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阶段A发生在细胞溶胶中,产物只有丙酮酸和ATPB.阶段B产生的物质①中的氧原子均来自丙酮酸分子C.阶段C产生的物质②中的氧原子均来自氧气,产生的ATP最多D.阶段C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中,仅[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答案C考向2 厌氧呼吸1.(2020届浙江温州9月联考,23)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厌氧呼吸。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中有NADH生成B.1分子葡萄糖中的能量与2分子丙酮酸中的能量相等C.丙酮酸转变成乙醛需NADH提供氢D.乙醛转变成乙醇需ATP提供磷酸基团答案A2.(2020届浙江丽衢湖9月联考,13)如图①②③表示厌氧呼吸的不同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发生于细胞溶胶,过程②③发生于线粒体B.过程①无ATP产生,过程②有ATP产生C.氧气的存在可抑制过程②③D.人体细胞中可发生过程①②③答案C考点二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应用考向细胞呼吸在实践中的应用1.(2018浙江稽阳联考,12)在面包制作时,先将一定量的酵母加入和好的面团中,后经蒸烤得到松软可口的面包。

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A.酵母菌进行了乙醇发酵B.酵母菌的细胞溶胶中有CO2产生C.丙酮酸产生乙醇时伴随ATP的生成D.酵母菌线粒体中,特殊分子所携带的氢和电子传递给氧形成水答案C2.(2018浙江绍兴联考,3)下列现象与厌氧呼吸无关的是( )A.久置的大苹果切开后有酒味B.在面团发酵初期,表面会有水珠渗出C.用手长时间举重物时,会感觉手臂酸软乏力D.装满新制米酒的塑料瓶出现爆瓶或打开时酒液喷出的现象答案B方法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方法1.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条件下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精选细胞呼吸方式的计算和判定

精选细胞呼吸方式的计算和判定

细胞呼吸方式的判定和计算一、有关细胞呼吸计算的规律总结规律一:细胞有氧呼吸时CO2:O2=1:1,无氧呼吸时 C02:02=2:0。

规律二: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酒精发酵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物质的量之比为1:3。

规律三:产生同样数量的ATP 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9:1。

规律四:在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气体变化计算及酶速率比较时,应使用C6H12O6+6H2O+602→6CO2+12H20+能量和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这两个反应式,并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律进行解答。

规律五:如果在题干中没有给出所要计算的具体数值,只有体积比,则可将此比值当成实际体积(或物质的量) 进行计算,最后求解。

二、判定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C6H12O6+6H2O+602→6CO2+12H20+能量无氧呼吸:C 6H 12O 6→2CO 2+2C2H 5OH+能量分析上面两个化学反应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定细胞呼吸的方式: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判断如果消耗氧气,则一定是有氧呼吸;如果产物中有水,则一定是有氧呼吸;如果产物中有酒精或乳酸,则为无氧呼吸。

1酵例1、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 2的相对量如下图所示。

问:在氧浓度为a 时A 、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 、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约67%用于无氧呼吸C 、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约33%用于无氧呼吸D 、酵母菌停止无氧呼吸 2、根据反应场所判断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 ;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中) 。

例2、下列四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茵细胞制备物。

在适宜温度下,会严生C02的试管有①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②葡萄糖+线粒体③丙酮酸+线粒体④葡萄糖+细胞质基质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④3、根据反应中的物质的量关系进行判断根据反应中的物质的量关系,进行判断具体的推理思路如下:(1)当消耗的O 2量=O,气体的总体积增加,只有无氧呼吸。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测试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测试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测试1. 原理介绍细胞呼吸是指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将有机物转化为能量的过程。

它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能够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供细胞使用。

细胞呼吸包括三个步骤:糖酵解、Krebs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其中,糖酵解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同时产生少量的ATP和NADH。

Krebs循环则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中,将丙酮酸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大量的NADH和FADH2以及一定数量的ATP。

氧化磷酸化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大量的ATP。

2. 应用测试细胞呼吸的应用测试是指对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进行测试和评估。

通过分析细胞呼吸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可以评估细胞功能的好坏,并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1 测定ATP生成速率ATP是细胞内的主要能量储存分子,测定细胞呼吸过程中ATP的生成速率可以评估细胞能量代谢的活跃程度。

测试方法: 1. 提取细胞样品并制备细胞提取液。

2. 使用荧光素酶试剂盒,将细胞提取液与底物混合,反应产生荧光。

3. 利用荧光光度计测量荧光强度,通过对照样品计算ATP生成速率。

2.2 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膜电位是细胞呼吸过程中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线粒体功能的状态。

测试方法: 1. 提取线粒体并制备线粒体悬液。

2. 使用荧光探针加载线粒体悬液,观察荧光强度的变化。

3.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并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2.3 测定氧化还原酶活性氧化还原酶是细胞呼吸过程中重要的酶类,参与能量的生成和调节。

测定氧化还原酶的活性可以反映细胞呼吸能力的高低。

测试方法: 1. 提取细胞样品并制备细胞提取液。

2. 使用特定底物与细胞提取液反应,生成可观察的颜色或荧光。

3. 使用分光光度计或荧光光度计测量反应产物的吸光度或荧光强度,从而计算氧化还原酶的活性。

3. 应用前景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测试在医学、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3-4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实验探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3-4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实验探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考点四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实验探究1.装置法测定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1)测定装置(2)测定方法及解读①测定呼吸速率(装置甲)a.装置甲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NaOH溶液用于吸收CO2。

b.玻璃钟罩遮光处理,以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

c.置于适宜温度环境中。

d.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装置甲单位时间内向左移动距离代表呼吸速率)。

②测定净光合速率(装置乙)a.装置乙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的CO2缓冲液,用于保证容器内CO2浓度恒定,满足光合作用需求。

b.必须给予较强光照处理,且温度适宜。

c.红色液滴向右移动(装置乙单位时间内向右移动距离代表净光合速率)。

③根据“总(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可计算得到总(真正)光合速率。

物理误差的校正: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即用死亡的绿色植物分别进行上述实验,根据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对原实验结果进行校正。

2.“叶片上浮法”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利用“真空渗入法”排出叶肉细胞间隙的空气,充以水分使叶片沉于水中。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CO2放出O2,由于O2在水中溶解度很小而在细胞间积累,结果使原来下沉的叶片上浮。

根据在相同时间内上浮叶片数目的多少(或者叶片全部上浮所需时间的长短),即能比较光合作用的强弱。

3.“黑白瓶法”测定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将装有水和水生植物的黑、白瓶置于不同水层中,测定单位时间内瓶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借此测定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

黑瓶不透光,瓶中生物仅能进行呼吸作用;白瓶透光,瓶中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因此,真正光合作用量(光合作用总量)=白瓶中氧气增加量+黑瓶中氧气减少量。

4.“半叶法”测定光合作用有机物的产生量“半叶法”的原理是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可先在叶柄基部分热水或热石蜡液烫伤或用呼吸抑制剂处理)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

细胞呼吸(判断题包含答案)

细胞呼吸(判断题包含答案)

细胞呼吸(判断题)1.大部分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直接氧化分解()【解析】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糖糖,葡萄糖需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分解,错误。

2.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产生丙酮酸、[H]和ATP()【解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H],同时产生ATP,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正确。

3.人体细胞产生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内膜()【解析】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第三阶段形成大量ATP,场所是线粒体内膜,正确。

4.短跑时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解析】人体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正确。

5.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都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解析】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的分解和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错误。

6.种子、果蔬尽量储存在低温、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耗减少到最小()【解析】完全无氧的环境中,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较多,无氧呼吸的特点是有氧时无氧呼吸受抑制,在低氧的环境中,有氧呼吸因氧气浓度低而很弱,无氧呼吸因氧气存在而受抑制,细胞总呼吸低消耗的有机物少,可以将损失减小到最低,错误。

7.利用酵母菌和醋酸杆菌无氧呼吸原理生产各种酒和食醋()【解析】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醋酸杆菌的有氧呼吸产物是醋酸,可以制酒和酿醋,错误。

8.花盆适当松土可改善植物根部细胞氧气供应,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解析】花盆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正确。

9.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包扎伤口,有利于皮肤细胞呼吸,促进伤口痊愈()【解析】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防止伤口处厌氧菌生存和繁殖,有利于皮肤细胞呼吸,促进伤口痊愈,错误。

10.氧气浓度为零时,细胞呼吸强度等于零()【解析】氧气浓度为零时,无氧呼吸作用较强,消耗的有机物较多,错误。

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与呼吸方式的判定

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与呼吸方式的判定

植物组织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与探究
(一)测定原理:细胞呼吸速率常用CO2释放量或O2吸收量来表示,一般利用U型管液面变化来判定或通过玻璃管液滴的移动进行测定,装置如图示。

由于细胞呼吸时既产生CO2又消耗O2,前者可引起装置内气压升高,而后者则引起装置内气压下降,为便于测定真实呼吸情况,应只测其中一种气体变化情况。

为此,测定过程中,往往用NaOH吸收掉细胞呼吸所产生的CO2,所以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即O2的吸收速率,可用来表示呼吸速率。

(二)物理误差的校正
1、如果实验材料是绿色植物,整个装置应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
2、如果实验村料是种子,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对装置及所测定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3、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膨胀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的生物材料灭活(如将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
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
(一)根据CO2的释放量和O2的消耗量判断
(二)根据细胞呼吸的实验现象判断
1.右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呼吸类型所用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C)
选项
现象
结论甲装置乙装置
A液滴左移液滴不动只进行有氧呼吸 B液滴不动液滴右移只进行无氧呼吸 C液滴不动液滴不动只进行有氧呼吸
D液滴左移液滴右移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细胞呼吸的测定和方式判断专题

细胞呼吸的测定和方式判断专题

细胞呼吸的测定和方式判断专题【网络构建】关键处填充,连接处思考,问号处回答。

细胞呼吸方式判断(装置?原理?注意事项?)细胞呼吸的测定(装置?原理?注意事项?)细胞呼吸【知识精讲】一、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例题】 (13·江苏)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A. 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B. 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C. 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D. 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例题】(14·江苏)(多选)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装置可阻止空气进入,用于果酒发酵B. 该装置便于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排出C. 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的呼吸D. 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例题】(15·江苏)右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B. 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C. 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D. 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小结】1、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下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实验现象结论装置一液滴装置二液滴不动不动只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或种子已死亡不动右移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左移右移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左移不动只进行有氧呼吸或进行有氧呼吸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2、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1)装置及相关解读(2)实验成功关键点分析①实验装置:甲组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②a瓶内液体是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以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细胞呼吸方式判断的例题解析

细胞呼吸方式判断的例题解析

整理思路:
1.只进行有氧呼吸
装置一液滴左移 装置二液滴不移 2.只进行无氧呼吸 装置一液滴不移 装置二液滴右移 3.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装置一液滴左移 装置二液滴右移
展示答案:
装置一 液滴左移 液滴不动
液滴左移
装置二 液滴不动 液滴右移
液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移
结果 只进行有氧呼吸 只进行无氧呼吸 既进行有氧呼吸 又进行无氧呼吸
小结:
1、分析题干中的主体事物
2、整理思路:先将可能的结论罗列,根据相应的结 论推测实验现象。
3.展示答案:只需将我们的思路倒置即可。
小小变身: 1 假如将酵母菌换成萌发的小麦种子,结果会怎样? 2 假如将酵母菌换成萌发的花生种子,结果又如何?
2.无氧呼吸反应式 C6H12O6─→2 C2H5OH + 2 CO2 + 能量
CO2
两个装置的分析:
装置一: NaOH 吸收CO2, 影响体积变化的 只有O2。
装置二: H2O
影响体积变化的是O2和CO2 的差值 。
整理思路:
1.只进行有氧呼吸
装置一, 影响体积变化的 只有O2, 液滴左移。
装置二, 影响体积变化的 是O2和CO2的差值 。有氧 呼吸时O2=CO2, 因此液滴 不移。
细胞呼吸方式判断的例题解析
• 所在知识模块:必修一ATP的主要来源---细胞的呼吸 • 学科:生物 • 学段:高中 • 适用年级:高一
• 2015年10月
典型例题:
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 请根据两个装置液滴移动情 况来判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酵母菌:
1、有氧呼吸反应式 C6H12O6 + 6 O2 + 6 H20 → 6 CO2 + 12H2O + 能量 O2 = CO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呼吸的测定和方式判断专题
【网络构建】关键处填充,连接处思考,问号处回答。

【知识精讲】
一、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
【例题】 (13·江苏) 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 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
B. 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 2的产生情况
C. 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D. 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 【例题】(14·江苏)(多选) 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装置可阻止空气进入,用于果酒发酵
B. 该装置便于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排出
C. 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的呼吸
D. 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
【例题】(15·江苏)右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
B. 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C. 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 ”型增长
D. 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 【小结】
1、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下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细胞呼吸的测定(装置?原理?注意事项?)
2、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1)装置及相关解读
(2)实验成功关键点分析
①实验装置:甲组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②a 瓶内液体是质量分数为10%的NaOH 溶液,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以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③图中可检测到CO2的为c 、e ,相比而言,c 中CO2产生量既多又快。

④图中可检测到酒精的只有d ,d 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 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⑥实验结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CO2多且快,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能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CO2。

二、细胞呼吸的测定
【例题】某科研人员将绿色的小麦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分析回答:
(1)小麦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CO2进入叶肉细胞后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

(2)B点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A 点以后的短时间内,叶片细胞内C3的量将。

(3)在0~5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

在5~15 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

(4)如果小麦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 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 mol/min。

(5)同一小麦植株的底部叶片呼吸作用强度比顶部叶片弱,其内部原因最可能是。

(1)叶绿体 [H]和ATP (2)等于减少(3)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4)6 ×10-8 (5)底部叶片衰老,酶活性降低
【小结】
1、装置
2、指标:测得的氧气吸收量(即空气中O2的减少量)或二氧化碳释放
量(即空气中CO2的增加量)
3、原理: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吸
收,使容器中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有色液滴左移。

单位时间内
液滴左移的体积即表示呼吸速率。

4、物理误差的校正
(1)如果实验材料是绿色植物,整个装置应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

(2)如果实验材料是种子,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对装置及所测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3)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的生物材料灭活(将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

【当堂训练】1、右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最弱
B. 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5
C. 氧浓度为c时,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D. 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2、呼吸熵(RQ=释放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的不同。

测定发芽种子呼吸熵的装置如图所示。

关闭活塞,在25 ℃下经20 min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滴移动距离。

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滴分别向左移动x mm和y mm。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测得x=180 mm,y=50 mm,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熵是0.72(保留两位小数)
B. 若发芽种子仅进行有氧呼吸,且呼吸熵小于1,则分解的有机物可能为脂肪
C. 为使测得的x和y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对照装置
D. 若呼吸底物是葡萄糖,且测得x=300 mm,y=-100 mm(向右移动了100 mm),则可推断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摩尔比值是1∶2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