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考点练习:细胞呼吸(解析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试题1.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_______内经过一系列的________,最终生成________或其他产物,并且________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型。

3项 目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呼吸场所是否需氧分解产物释放能量 4.完成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结构是( )A .呼吸系统B .线粒体C .细胞D .肺泡5.有氧呼吸从葡萄糖开始,到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氧气用于( )A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B .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C .与[H ]结合生成水D .氧化有机物6.图中能够说明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和短跑结束后血液中乳酸浓度变化的是( )A . 曲线aB .曲线bC .曲线cD .曲线d7.有氧呼吸产生的2CO ,出现在氧呼吸的( )A .三个阶段B .第一阶段C .第二阶段D .第三阶段.8.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相同的中间产物应该是( )A .2COB .丙酮酸C .O H 2D .ATP9.高等植物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一般是( )A .酒精和2COB .只有乳酸C .酒精和乳酸D .酒精或乳酸10.生物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曾产生的化合物是( )A .乳酸B .二氧化碳C .酒精D .丙酮酸11.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最主要的特点是( )A .分解有机物B .释放能量C .需要酶催化D .有机物分解不彻底12.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的能量转化效率比无氧呼吸能量转化效率多( )A .20倍B .19倍C .6倍D .12.7个百分点13.生物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 )A .糖类的氧化解B .脂类的氧化分解C .蛋白质的氧化分解D .核酸的氧化分解14.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A .肺细胞B .内环境C .线粒体D .细胞基质15.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有氧呼吸过程是( )A.第一、二阶段B.第二、三阶段C.第一、三阶段D.第一、三阶段16.在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具体部位是()A.外膜和内膜B.内膜和基质C.外膜和嵴D.所有膜结构17.制作泡菜要利用乳酸菌发酵,下列对此有利的措施是()A.密封泡菜罐B.敞开泡菜罐C.高温处理D.低温处理18.有氧呼吸中,形成ATP最多的时候是()A.形成CO2B.形成[H]时C.形成H2O D.形成丙酮酸时19.生物的发酵是指()A.高等生物的有氧呼吸B.微生物的有氧呼吸C.高等生物的无氧呼吸D.微生物的无氧呼吸20.图示是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请依据图回答:(1)在长方框内依次写出1、2、3所代表的物质名称。

高一生物呼吸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呼吸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呼吸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1~3 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1 和3 都具有双层生物膜B.1 和2 所含酶的种类相同C.2 和3 都能产生大量ATP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1是细胞质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2是线粒体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3是线粒体内膜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甲是丙酮酸,乙是[H],故A错误,D正确;1,2功能不同,所含酶种类不同,故B错误;只有3能产生大量ATP,故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如图表示玉米体内的部分生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I、ⅢB.阶段I生成的[H]可作为还原剂用于⑤过程生成水C.过程①④⑤可为叶肉细胞吸收Mg2+等提供动力D.过程③④⑤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可知,阶段Ⅰ、Ⅱ、Ⅲ分别代表光反应、暗反应、细胞呼吸,①表示光反应产生ATP和[H],②表示C3的还原,③④⑤分别表示CO2的固定、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Ⅰ(光反应发生于类囊体薄膜)、Ⅲ中的⑤(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故A正确;阶段Ⅰ生成的[H]将作为还原剂还原C3,而不能用于⑤过程,故B错误;过程④和⑤都合成ATP,为细胞吸收Mg2+等提供动力,过程①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故C错误;过程③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过程④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⑤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限时集训9细胞呼吸(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限时集训9细胞呼吸(含解析)

细胞呼吸(建议用时:40分钟)1.(2021·延庆区统考)如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

在相应区域中会发生的生物过程是( )A.②处发生葡萄糖分解B.①中的CO2扩散穿过内膜C.②处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2OD.③处[H]与O2结合生成水D[②处为线粒体基质,葡萄糖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A错误;①中的CO2往线粒体外扩散,穿过外膜,B错误;②处为线粒体基质, H2O是在线粒体内膜上形成,C错误;③处为线粒体内膜,此处[H]与O2结合生成水,D正确。

]2.(2020·河北衡水中学二模)如图为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在线粒体中经过程①②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B.无氧呼吸时,过程①产生的[H]在过程③或④中不断积累C.人的成熟红细胞内可发生的是过程①④D.无氧呼吸中大部分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掉,所以产生的ATP量远小于有氧呼吸C[葡萄糖需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才可进入线粒体继续氧化分解,A错误;无氧呼吸中产生的[H]用于丙酮酸的还原、酒精或乳酸的产生,不会有[H]的积累,B错误;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C正确;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能量少,是因为无氧呼吸有机物没有彻底的氧化分解,大部分能量仍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没有释放出来,D错误。

]3.(2020·广东六校联考)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B.消耗等摩尔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多C.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D.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内膜B[根据题目信息“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判断快肌纤维主要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判断消耗等摩尔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少。

高中生物新教材知识对点专练:5 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新教材知识对点专练:5  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新教材知识对点专练第二单元细胞代谢专题五细胞呼吸考点1 细胞呼吸的类型和过程1.[2020山东,2,2分]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2.[2019全国卷Ⅲ,4,6分]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

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3.[2019浙江4月选考,27,2分]生物利用的能源物质主要是糖类和油脂,油脂的氧原子含量较糖类中的少而氢的含量多。

可用一定时间内生物产生CO2的摩尔数与消耗O2的摩尔数的比值来大致推测细胞呼吸底物的种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将果蔬储藏于充满氮气的密闭容器中,上述比值低于1B.严重的糖尿病患者与其正常时相比,上述比值会降低C.富含油脂的种子在萌发初期,上述比值低于1D.某动物以草为食,推测上述比值接近1考点2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其应用4.[2019浙江4月选考,15,2分]将豌豆根部组织浸在溶液中达到离子平衡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离子外部溶液的离子浓(mmol/L) 根细胞内部离子浓(mmol/L)Mg2+0.25 3NO3- 2 28H2PO4- 1 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通氧状况与根细胞吸收Mg2+的量无关B.若不断提高温度,根细胞吸收H2PO4-的量会不断增加C.若溶液缺氧,根细胞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会抑制NO3-的吸收D.细胞呼吸电子传递链阶段产生的大量ATP可为吸收离子供能5.[2018浙江11月选考,22,2分]温度对某植物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示意图如图。

高考生物真题加练习题 专题5细胞呼吸

高考生物真题加练习题 专题5细胞呼吸

高考生物真题加练习题专题5 细胞呼吸考点一细胞呼吸的原理考向1 需氧呼吸(2019浙江超级全能生8月联考,13)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阶段A发生在细胞溶胶中,产物只有丙酮酸和ATPB.阶段B产生的物质①中的氧原子均来自丙酮酸分子C.阶段C产生的物质②中的氧原子均来自氧气,产生的ATP最多D.阶段C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中,仅[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答案C考向2 厌氧呼吸1.(2020届浙江温州9月联考,23)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厌氧呼吸。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中有NADH生成B.1分子葡萄糖中的能量与2分子丙酮酸中的能量相等C.丙酮酸转变成乙醛需NADH提供氢D.乙醛转变成乙醇需ATP提供磷酸基团答案A2.(2020届浙江丽衢湖9月联考,13)如图①②③表示厌氧呼吸的不同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发生于细胞溶胶,过程②③发生于线粒体B.过程①无ATP产生,过程②有ATP产生C.氧气的存在可抑制过程②③D.人体细胞中可发生过程①②③答案C考点二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应用考向细胞呼吸在实践中的应用1.(2018浙江稽阳联考,12)在面包制作时,先将一定量的酵母加入和好的面团中,后经蒸烤得到松软可口的面包。

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A.酵母菌进行了乙醇发酵B.酵母菌的细胞溶胶中有CO2产生C.丙酮酸产生乙醇时伴随ATP的生成D.酵母菌线粒体中,特殊分子所携带的氢和电子传递给氧形成水答案C2.(2018浙江绍兴联考,3)下列现象与厌氧呼吸无关的是( )A.久置的大苹果切开后有酒味B.在面团发酵初期,表面会有水珠渗出C.用手长时间举重物时,会感觉手臂酸软乏力D.装满新制米酒的塑料瓶出现爆瓶或打开时酒液喷出的现象答案B方法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方法1.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条件下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专题08 细胞呼吸(解析版)

专题08 细胞呼吸(解析版)

专题08细胞呼吸一、基础知识必备1、有氧呼吸的过程:①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②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线粒体基质)③24[H]+6O212H2O+能量(线粒体内膜)2、无氧呼吸的过程:①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②2丙酮酸2酒精+2CO2(细胞质基质)或C6H12O62乳酸+能量(细胞质基质)3、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

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

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

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

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二、易错警示:与细胞呼吸有关的3个易错点1、线粒体能分解丙酮酸,但不能分解葡萄糖,葡萄糖需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

2、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能产生CO2,但只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酒精。

3、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最终都没有[H]的积累。

三、知识网络构建对点训练1.大部分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直接氧化分解()【解析】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糖糖,葡萄糖需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分解,错误。

2.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产生丙酮酸、[H]和ATP()【解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H],同时产生ATP,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正确。

3.人体细胞产生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内膜()【解析】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第三阶段形成大量A TP,场所是线粒体内膜,正确。

高考生物 大题01 细胞代谢类(解析版)

高考生物 大题01 细胞代谢类(解析版)

大题01 细胞代谢类【高考真题分布】【题型解读】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和呼细胞呼吸的影响,是细胞代谢部分的高频考点。

通过对近三年试题分析,发现试题考察情景越来越复杂,以下两种情境尤为明显:一、对大学教材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生理过程深度考察。

如2023年山东卷第21题和2023年湖北卷第8题的PSⅠ、PSⅠ光复合体,2023年湖南卷第17题和2022年全国甲卷第29题的C3植物和C4植物,2023年全国乙卷第3题和2023年山东卷第4题中无氧呼吸方式的转变,2022年山东卷第21题的光抑制,2022年山东卷第4题的磷酸戊糖途径,2022年山东卷第16题的电子传递链。

这些题目的题干主要以文字形式呈现大学教材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生理过程,考察考生在考场上对这些深于教材的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

并考察考生能否将这些过程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过程进行辨析以及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等。

二、对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有关的科学实验和探究实验的考察,如2023年全国乙卷第3题和29题,2023年山东卷第17天、2023年全国甲卷第29集、2023年广东卷第18期、2022年山东卷第21期、2022年广东卷第18题、2021年全国已卷第29天、2021年山东卷第21题。

这些题目或涉及探究实验步骤的设计或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

该专题的试题在考察必备知识的基础上,也逐年提升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察等级。

典例一: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实验设计(2023·重庆·统考高考真题)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光合能力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

(1)通常情况下,叶绿素含量与植物的光合速率成正相关。

但有研究发现,叶绿素含量降低的某一突变体水稻,在强光照条件下,其光合速率反而明显高于野生型。

为探究其原因,有研究者在相同光照强度的强光条件下,测定了两种水稻的相关生理指标(单位省略),结果如下表。

202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含解析

202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含解析

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一、单项选择题1.(2021福建福州检测)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下图为细胞呼吸过程简图,其中①~⑤为不同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的过程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真核细胞的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基质B.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会发生图中过程①②③,无氧条件下发生图中过程①④⑤C.图中[H]存在的形式主要为NADPH,过程④⑤不产生ATPD.过程②④⑤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起催化作用的酶不同2.(2021天津检测)下图是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物质a、b表示相关代谢的最终产物。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条件Y下,物质a产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B.条件X下,试剂甲与酒精反应产生的现象是溶液变成橙色C.条件X下,ATP的产生只发生在葡萄糖→丙酮酸的过程中D.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物质a和b3.(2021湖南衡阳模拟)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鲁宾与卡门的实验和卡尔文的小球藻实验均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法B.恩格尔曼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相当于设置了一组对比实验C.普利斯特利第一次成功地探知植物生长需要CO2D.萨克斯采用碘蒸气处理叶片的方法,证明了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4.(2021北京石景山模拟)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的CO2条件下,如果在2 h时,将环境中某一条件改变,此时,叶肉细胞中的C3、C5、ATP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那么改变的条件是()A.加强光照B.减弱光照C.提高CO2浓度D.降低温度5.(2021山东青岛选科测试)下图表示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密闭装置,氧气传感器可监测O2浓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B.加入NaHCO3溶液是为了保持容器内一定浓度的CO2C.单位时间内,红色光下测得的O2浓度高于自然光下测得的O2浓度D.若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可测定金鱼藻的细胞呼吸强度6.各取质量分数为10%的无菌葡萄糖溶液100 mL,加入少许且等量的酵母菌溶液,混匀、密封,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测得甲、乙装置中产生的CaCO3沉淀均为10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考点练习:细胞呼吸一、单选题1.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 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活化酵母菌和60 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

培养液中的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C.若降低10 ℃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答案】C【解析】t1→t2,培养液中O2相对含量下降,但与O→t1段相比,下降幅度变小,故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t3时,培养液中O2相对含量比较低,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t1时,培养液中O2相对含量较高,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

t3时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与t1时产生CO2的速率近似相等,相同量的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比有氧呼吸少,可见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B正确;由题意可知,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获得的,若降低10 ℃培养,则呼吸速率下降,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延长,C错误;因酵母菌在后期进行了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故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会变成灰绿色,D正确。

2.下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呼吸类型所用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B.如果甲装置液滴不动,乙装置液滴右移,说明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C.如果甲装置液滴右移,乙装置液滴左移,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D.如果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右移,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答案】C【解析】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液滴移动代表氧气消耗量,乙中是蒸馏水在无氧呼吸时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量相同,液滴不会变化,如果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液滴向右移动。

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故A正确。

甲装置不动说明有无氧呼吸,乙装置右移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故B正确。

在以葡萄糖为底物时如果没有外界因素干扰甲不会右移乙不会向左移动,故C错误。

甲左移说明有有氧呼吸,乙向右说明有无氧呼吸,因此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故D正确。

3.下图装置用以测量小白鼠的呼吸过程中气体消耗的情况。

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经数小时后U形管a、b 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A.a处上升,b处下降B.a、b两处都下降C.a处下降,b处上升D.a、b两处都不变【答案】C【解析】因为小白鼠呼吸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故b处上升,a处下降。

4.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方式及其产物(呼吸底物都为糖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B.乙装置有色液滴不移,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需氧呼吸C.丙装置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D.3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并设置对照实验【答案】C【解析】甲装置中含有温度计,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A正确;乙装置中清水不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消耗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差值,因此乙装置有色液滴不移,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需氧呼吸,B正确;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CO2,所以不能用于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C错误;微生物也会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正确。

5.图1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

图2的实验装置用来探究消毒过的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细胞呼吸方式(假定:葡萄糖为种子细胞呼吸过程中的唯一底物)。

请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图1中物质a是丙酮酸,物质d是氧气,物质e是酒精B.过程③④所需要的酶分别存在于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C.若实验后,图2的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右移,则小麦萌发过程中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若实验后,图2的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不动,则小麦萌发过程中只进行有氧呼吸【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a为丙酮酸,b为二氧化碳,c为[H],d为氧气,e为无氧呼吸产物酒精,A正确;过程③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所需要的酶分别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B错误;甲装置的墨滴右移,说明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大于消耗的氧气量;乙装置的墨滴左移,说明有氧气的消耗,由此可推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正确;实验后,图2的乙装置的墨滴左移,说明有氧气的消耗,甲装置的墨滴不动,说明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小麦萌发过程中只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6.下图为探究小鼠在不同温度下呼吸速率(用单位时间的耗氧量表示)的实验装置。

打开夹子a,可使水检压计左右水平;关闭夹子a,用注射器向广口瓶中注入5 mL氧气,水检压计左侧液面升高,记录左右液面重新水平时所用的时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注射器向广口瓶中注入5 mL氧气后要立刻关闭夹子bB.测定小鼠的呼吸速率需要在它安静的状态下进行C.在10 ℃时左侧液面下降速度比25 ℃时慢D.氢氧化钠的作用是排除呼吸产生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答案】C【解析】用注射器向广口瓶中注入5 mL氧气后要立刻关闭夹子b,否则氧气袋及注射器中的氧气会影响实验结果,从而不能保证广口瓶内的气体变化只是由小鼠的呼吸作用引起的,A正确;小鼠处于运动状态,无论其运动状态如何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故B正确;小鼠是恒温动物,在10 ℃时代谢加强,散失的热量多,呼吸速率快于25 ℃时的呼吸速率,C错误;实验中的氢氧化钠的作用是排除呼吸产生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正确。

7.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号装置用于测定酵母菌O2消耗量,2号装置用于测定酵母菌CO2释放量B.1号装置液滴不可能向右移动,2号装置液滴不可能向左移动C.若1号装置液滴不移动,2号装置液滴向右移动,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D.若1号装置液滴向左移动,2号装置液滴不移动,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答案】A【解析】1号装置用于测定酵母菌O2消耗量,2号装置用于测定酵母菌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A 错误;1号装置中进行呼吸产生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所以液滴不可能向右移动;2号装置中进行呼吸产生的CO2不会被清水吸收,所以液滴不可能向左移动,B正确;若1号装置液滴不移动,说明没有消耗氧气;2号装置液滴向右移动,说明产生了CO2,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 正确;若1号装置液滴向左移动,说明消耗了氧气;2号装置液滴不移动,说明消耗的氧气与产生的CO2相等,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8.对检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的描述正确的是()①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绿再变蓝③乙醇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④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可通过观察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来判断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①正确;二氧化碳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该溶液会由蓝变绿再变黄,②错误;检验乙醇是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③错误;在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是利用重铬酸钾溶液,该溶液在酸性条件下遇乙醇由橙色变为灰绿色,④正确。

9.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答案】A【解析】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进入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正确;植物体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这取决于外界条件和细胞位置。

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也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这一点不能作为二者的主要区别,B错误;高等植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种子库中贮存的风干种子,去掉了细胞中的大部分自由水,含水量很低,因此细胞呼吸很弱,呈休眠状态;但绝不是不进行细胞呼吸,许多种子在贮存过程中有明显的损耗就是细胞呼吸的表现,干种子含水量一般在10%~16%之间,含水量越低,细胞呼吸越弱,越有利于储存,D错误。

10.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破伤风杆菌可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为避免其在有氧时大量繁殖需要及时处理伤口B.种子、果蔬储存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小C.马拉松比赛时,因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和CO2,会使肌肉酸胀乏力D.利用麦芽糖、葡萄、粮食和酵母菌,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产生各种酒【答案】D【解析】破伤风杆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处理伤口时选用松软的“创可贴”包扎,可使伤口处有较多的氧气,其目的是防止厌氧菌大量繁殖,A错误;完全无氧的环境中,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较多,无氧呼吸的特点是有氧时无氧呼吸受抑制,在低氧的环境中,有氧呼吸因氧气浓度低而很弱,无氧呼吸因氧气存在而受抑制,细胞总呼吸低消耗的有机物少,可以将损失减小到最低,B错误;马拉松比赛时,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会使肌肉酸胀乏力,但无氧呼吸不产生CO2,C错误;酵母菌在发酵罐中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而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利用麦芽糖、葡萄、粮食和酵母菌、发酵罐等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各种酒,D正确。

11.将刚采摘的新鲜蓝莓分成两等份,一份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 h后,贮藏在温度为1 ℃的冷库内,另一份则始终在1 ℃的冷库内贮藏。

从采摘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B.第20天CO2处理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低于对照组C.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D.为抑制蓝莓贮藏时的无氧呼吸,贮藏前可用高浓度的CO2处理一定时间【答案】C【解析】蓝莓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2CO2+2C2H5OH+能量,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比值大于1时,两种呼吸方式同时进行,所以,A 描述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