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细胞呼吸 导学案
高中生物5.3《细胞呼吸》(第2课时)导学案

5.3《细胞呼吸》〔第2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化学反响式;2.通过比拟和讨论,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说出两者的异同和联系;3.结合实例综合分析,了解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学习活动【课前预习】1.学生自主预习学生根据预习案提前预习教材P93-95的内容,并以小组形式将预习后存在的问题填写在问题反响单上。
2、教师汇总问题【课习】探究一:有氧呼吸1.根据教材P93~94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一:小组合作----结合图解写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响式:第一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二:请根据三阶段反响式写出总反响式,并画出C、H、O元素的去向:4.能量转化:1 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释放出2870 kJ的能量,其中1161kJ的能量储存在中,其余的以形式散失掉。
5.加强对有氧呼吸过程的记忆,完成反响练习。
①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 〕A.肺泡B.细胞质基质C.线粒体D.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②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分解水和合成水分别发生在〔〕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C.第三阶段和第一阶段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③让一只白鼠吸入有放射性的18O2该白鼠体内最先出现的含有18O的化合物是( )A.二氧化碳B.水C.丙酮酸D.乳酸探究二、无氧呼吸1.根据教材P94~95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条件:不需要参与。
〔2〕场所:两个阶段都在进行。
〔3〕过程: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细胞呼吸导学案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导学案一、回顾旧知:1、细胞呼吸的概念: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生成,释放出能量并生成的过程。
2、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和;在无氧条件下,则产生和少量的。
3、细胞呼吸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二、新课导入若把细胞比作一个工厂,那么为这个工厂供能的“动力车间”相当于细胞的哪个结构呢?三、新课学习学生看图思考并回答:从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出发,线粒体具有哪些结构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一)有氧呼吸的过程任务一:自主阅读课文,完成内容第一阶段:场所:(第一大组)物质变化:产能情况:第二阶段:场所:(第二大组)物质变化:产能情况:第三阶段:场所:(第三大组)物质变化:产能情况:总反应式:反应式中两边的H2O可以消去吗?问题探讨一:根据各反应阶段,划出总反应式中生成物C6H12O6和O2各自的O元素的去路分别在哪?小结有氧呼吸的概念:(二)无氧呼吸的过程任务二:自主阅读课文,完成内容第一阶段:场所:(第一大组)物质变化:产能情况:第二阶段:酒精发酵(第二小组)乳酸发酵(第三小组)场所:场所:物质变化:物质变化:产能情况:产能情况:总反应式:问题讨论二:与有氧呼吸相比,同样是分解葡萄糖,为什么无氧呼吸只能够释放少量能量?任务三:小组合作完成补充表格四、学以致用自主阅读课本95页“资料分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细胞呼吸的应用原理。
五、巩固练习1、关于有氧呼吸的特点(与无氧呼吸相比),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需要多种酶的参与B、释放二氧化碳C、分解有机物不彻底D、生成大量ATP2、有氧呼吸的反应底物有葡萄糖、氧气和水。
这三种物质参与有氧呼吸反应过程的阶段分别是()A、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B、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C、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D、第一阶段、第三阶段、第二阶段3、四川南充果农将广柑贮藏于密闭的土窖中,可达4~5个月之久,哈尔滨等地利用大窖套小窖可将黄瓜贮藏3个月之久,这种方法在生物学上叫“自体保藏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易受外界环境影响B、自体保藏法的原理是依靠果蔬细胞呼吸释放二氧化碳抑制自身的细胞呼吸C、在密闭的环境下,二氧化碳浓度越高,贮藏效果越好D、在自体保藏法中如能保温在0~5oC,贮藏时间会更长答案:CDC。
细胞呼吸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细胞呼吸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一、预习与质疑(课前完成)(一)预习内容课本P91-96(二)预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概述细胞呼吸的概念,说出细胞呼吸的方式;2、通过实验分析,说明并比较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场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重、难点)3、通过阅读课本和材料,举例说明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你学会了吗?1、什么叫细胞呼吸?其方式有哪两种?主要形式是什么?2、什么叫有氧呼吸?P94其场所有哪些?3、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反应物和产物分别是什么?4、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反应物和产物分别是什么?5、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反应物和产物分别是什么?6、呼吸作用与物质的燃烧有什么异同点?P91和 P947、1摩尔葡萄糖在体外燃烧与在体内氧化放出的能量一样多吗?8、有氧呼吸总的反应式如何写?P939、有氧呼吸是光合作用的逆反应吗?10、高等植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对吗?11、无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什么?分为几个阶段?都在哪里进行?12、什么叫无氧呼吸?其产物是什么?13、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能形成ATP吗?14、进行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未释放的大部分能量都储存在哪里?15、酒精发酵的反应式如何写?16、乳酸发酵的反应式如何写?17、苹果、水稻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什么?马铃薯块茎、玉米胚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什么?18、高等动物和人体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什么?19、有氧呼吸和乳酸发酵能量转换效率大约是多少?(40%和31%)P9420、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吗?21、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动物细胞内氧化分解后,最终形成的物质都是二氧化碳和水吗?22、陆生植物为什么不能长久耐受无氧呼吸?23、细胞呼吸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4、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有哪些去向?(热量散失、形成ATP 用在各项生命活动中)25、生命活动通常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是什么?26、人体内的能源物质有哪几大类?其中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主要储能物质是什么?27、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一定要有线粒体吗?举例。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1一、教材内容分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
“细胞呼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三节的内容。
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重点讲述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三大部分内容,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
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等内容紧密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
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提出并解决疑惑,敏锐地发现生成性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本节课所揭示的细胞呼吸的本质,使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培养归纳、分析、比较的能力;通过资料和图片阅读。
思考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培养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高一生物细胞呼吸导学案

预习案
教材助读
问题导思
作为细胞生物而言,细胞呼吸是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利用细胞呼吸原理,选用“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对板结的土地进行松土透气等等,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1.通过阅读课本P91-92实验,明确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4.水涝时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酒精对根有毒害作用,造成烂根。
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课标要求】
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牢固掌握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研究细胞呼吸方式的科学方法。
3.激情投入,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认真阅读P95资料分析,明确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1.细胞呼吸的方式有哪两种?
2.写出实验中鉴别CO2、酒精的试剂及颜色变化。
3.画出线粒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标出各部位名称,并说明线粒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
4.写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进行场所,并写出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
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课标要求】
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学习目标】
1.记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反应式。
2.自主学习,精心研究,会对比两种呼吸方式。
3.能初步解释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通读教材,找出要点,注意勾画和记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以及,15分钟;再完成预习案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最后研读教材或查资料,解决问题,完成时间,15分钟。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导学案

预习案【学习目标】1、能说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并对比两者的异同点。
2、能说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现象 【情景导入】【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细胞充分获得氧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体育锻炼。
人体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可以获得较多的能量。
相反,百米冲刺等无氧运动,是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高速运动。
无氧运动中,肌细胞因氧不足,要靠乳酸发酵来获取能量。
因为乳酸能够刺激肌细胞周围的神经末梢,所以人会有肌肉酸胀乏力的感觉。
1. 基础知识整理(课前独立完成) (1)细胞呼吸的概念及类型细胞呼吸是指 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 ,最终生成 或其它产物,释放出 并生成 的过程。
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 呼吸和 呼吸 (2)有氧呼吸①线粒体的结构 线粒体的 和 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②过程③概念:是指细胞在 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氧化分解,产生出 和 ,同时释放能量,生成 的过程。
(3)无氧呼吸①过程②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的生物组织有 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的生物组织有 。
③概念:是指细胞在 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氧化分解,产生出 和 ,或 ,同时释放能量,生成 的过程。
(5)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①实验原理酵母菌在 _和_ _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属于兼性厌氧菌。
在 的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 和水。
在 的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 _和少量的_ _。
②CO 2 的检测方法CO 2可使 变__ ,也可使_ 溶液由_ 变_ 再变_ 。
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 2情况。
③酒精的检测方法橙色的_ 溶液,在 条件下与_ 发生化学反应,变成_ _ 2:实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质量分数为 溶液,分别装入A 、B 两锥形瓶中。
(2)如图连接好实验装置:(3)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①:观察两组装置中 的变化。
5.3细胞呼吸(导学案)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2.通过自主学习,理解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3.通过比较和讨论,理解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和联系;4.结合实例综合分析,了解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教学难点⑴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⑵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第1课时【课前延伸】生物在生命活动中所需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的水解,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 在生物体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获得呢?【自主学习】一、细胞呼吸的概念预习课本P91,思考讨论:1.呼吸作用与物质燃烧的异同点?2.呼吸作用能够像燃料在体外燃烧那么强烈吗?3.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能否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吗?4.呼吸与呼吸作用的区别?5.什么是细胞呼吸?正确理解细胞呼吸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细胞呼吸有哪些方式?细胞呼吸一定需氧参与吗?【精讲点播】1.不同之处——场所不同、条件不同(是否需要酶的参与、活化能高低);相同之处——都是物质氧化,都能释放能量。
2.细胞呼吸是体内物质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也可通过无氧呼吸的形式释放能量。
3.“氧化”中的“氧”是氧化分解,而不是在“氧气”作用下分解。
4.注意呼吸是呼吸系统的生理作用过程,是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部气体交换和组织气体交换。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进行物质氧化分解的过程。
5.理解与把握细胞呼吸的概念,应注意:场所——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原料——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产物——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能量——释放能量,而不是释放ATP;只为ATP形成提供所需能量,释放的能量只是部分生成了ATP。
方式:依据是否需氧而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条件:酶、氧的有无等。
【合作探究】二、实验探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预习P91~93,完成问题: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新陈代谢类型属于,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
细胞呼吸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细胞呼吸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了解细胞呼吸与细胞供能的关系。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3、阐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4、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意义。
5、探讨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一、细胞呼吸有机物在①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叫②细胞呼吸。
ATP分子的③高能磷酸键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
二、细胞呼吸的方式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④CO2和H2O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⑤酒精,还能产生少量的⑥CO2 。
2、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细胞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三、有氧呼吸1、概念: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⑦CO2和H2O ,释放能量,生成许多⑧ATP 的过程。
2、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⑨线粒体,线粒体的基本结构包括外膜、内膜、嵴、基质,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3、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可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且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是⑩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形成CO2 和[H],并且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是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H2O,并且释放大量的能量。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每个阶段的反应都有相应的酶催化。
四、无氧呼吸1、概念: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过程及场所:无氧呼吸过程可概括地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需要不同的酶催化,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呼吸-学案一、【基础知识回顾】1、细胞呼吸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听课手册P26,知识梳理。
3.标出图中需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的名称。
4.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总反应式释放能量一分子葡萄糖释放产生相当于________分子ATP的能量,实际合成_____________个ATP。
一分子葡萄糖无氧呼吸合成_____________个ATP。
5.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思考:呼吸作用实验常见试剂及措施⑴常用试剂及作用:NaOH ;Ca(OH)2。
⑵若用种子,遮光与否对实验不产生影响,若用叶片或幼苗,则必须处理。
⑶控制无氧呼吸:装置要,溶液配制要用水。
5.完成P27例1,变式题。
典例1、提取鼠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
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A.线粒体内进行的是丙酮酸彻底分解和电子传递消耗氧生成水的过程B.在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酵解,而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过程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不需要消耗氧气D.有氧呼吸过程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典例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①反应场所都有线粒体②都需要酶的催化③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④都能产生ATP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⑥都能产生水⑦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 ⑧都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A.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⑦C.②③④⑤⑦D.②③④⑤⑧典例3、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典例4、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微生物的发酵就是无氧呼吸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可运输O2,也可进行有氧呼吸C.剧烈运动时,人体内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D.细胞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二、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1. 自主学习听课手册P27考点二思考:测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什么用图2-7-3所示装置?与图2-7-4比较。
思考:测一位置呼吸方式的生物个体或组织的呼吸类型,如何根据着色液移动来判断?2.完成P28例题2、变式题、例题3、变式题。
典例5、如图是用来研究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装置。
广口瓶内含有悬浮在2%蔗糖中的2.5g酵母,实验记录的是玻璃管中小液滴移动的距离(单位:cm),结果如表。
依据该实验装置和实验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装置中小液滴移动的方向是向左B.酵母菌参与酒精发酵的酶的最适温度为20℃C.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发酵作用增强D.广口瓶内的蔗糖完全被酵母菌利用至少需要5 min典例6、某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
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 mm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 ℃水浴中,10 min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 min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图中X为NaOH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右移动B.在20~30 min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 mm/minC.如将X换为清水,并将试管充入N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D.增设的对照实验只将装置中的X换成清水,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三.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1.自主学习考点三,并完成填空。
(1)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决定的种类和数量)(2)外部因素①温度:主要是影响。
②:直接影响呼吸速率和呼吸的性质。
③: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对细胞呼吸有抑制作用,实验证明,在CO2浓度升高到l%~10%时,呼吸作用明显被抑制。
2.呼吸作用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1)若要增强相关植物或器官的呼吸作用强度,可以采取等措施。
(2)若需减弱呼吸作用强度,可以采取等措施。
思考:蔬菜水果和种子保存有什么不同?完成P29例题4和变式题。
细胞呼吸-学案 一、【基础知识回顾】1、细胞呼吸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听课手册P26,知识梳理。
3.标出图中需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的名称。
4.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一阶段C6H12O6→2丙酮酸+4[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2丙酮酸+6H2O →6CO2+20[H]+少量能量 2丙酮酸(C 3H 4O 3)+4[H]→2C 3H 6O 3(乳酸) 2丙酮酸(C 3H 4O 3)+4[H]→2C 2H 5OH (酒精)+2CO 2[来第三阶段24[H]+6O2→12H2O+大量能量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C 6H 12O 6→2C 2H 5OH (酒精)+2CO 2+少量能量 C 6H 12O 6→2C 3H 6O 3(乳酸)+少量能量释放能量 一分子葡萄糖释放产生相当于100分子ATP 的能量,实际合成30个ATP 。
一分子葡萄糖无氧呼吸合成2个ATP 。
5.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生物有酵母菌、水稻等大多数植物;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生物有乳酸菌、人和动物、马铃薯块茎、玉米胚、甜菜块根等。
4. 思考:呼吸作用实验常见试剂及措施⑴常用试剂及作用:NaOH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a(OH)2检验二氧化碳的产生。
⑵若用种子,遮光与否对实验不产生影响,若用叶片或幼苗,则必须 遮光 处理。
⑶控制无氧呼吸:装置要密封,溶液配制要用煮沸后冷却水。
5.完成P27例1,变式题。
典例1、提取鼠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
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A.线粒体内进行的是丙酮酸彻底分解和电子传递消耗氧生成水的过程B.在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酵解,而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过程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不需要消耗氧气D.有氧呼吸过程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典例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①反应场所都有线粒体②都需要酶的催化③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④都能产生ATP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⑥都能产生水⑦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 ⑧都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A.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⑦C.②③④⑤⑦D.②③④⑤⑧典例3、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典例4、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微生物的发酵就是无氧呼吸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可运输O2,也可进行有氧呼吸C.剧烈运动时,人体内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D.细胞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二、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1. 自主学习听课手册P27考点二思考:测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什么用图2-7-3所示装置?与图2-7-4比较。
该装置不能检测需氧呼吸同时是否存在乳酸发酵。
思考:按照图2-7-4测一未知呼吸方式的生物个体或组织的呼吸类型,如何根据着色液移动来判断?2.完成P28例题2、变式题、例题3、变式题。
典例5、如图是用来研究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装置。
广口瓶内含有悬浮在2%蔗糖中的2.5g酵母,实验记录的是玻璃管中小液滴移动的距离(单位:cm),结果如表。
依据该实验装置和实验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装置中小液滴移动的方向是向左B.酵母菌参与酒精发酵的酶的最适温度为20℃C.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发酵作用增强D.广口瓶内的蔗糖完全被酵母菌利用至少需要5 min典例6、某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
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 mm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 ℃水浴中,10 min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 min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图中X为NaOH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右移动B.在20~30 min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 mm/minC.如将X换为清水,并将试管充入N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D.增设的对照实验只将装置中的X换成清水,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三.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1.自主学习考点三,并完成填空。
(1)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2)外部因素①温度:主要是影响呼吸酶活性。
②氧气:直接影响呼吸速率和呼吸的性质。
③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对细胞呼吸有抑制作用,实验证明,在CO2浓度升高到l%~10%时,呼吸作用明显被抑制。
2.呼吸作用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1)若要增强相关植物或器官的呼吸作用强度,可以采取升温、高氧、低二氧化碳、供水等措施。
(2)若需减弱呼吸作用强度,可以采取低温、低氧、高二氧化碳、干燥等措施。
思考:蔬菜水果和种子保存有什么不同?蔬菜水果:低氧、零上低温、适宜湿度种子:低氧、低温、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