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第七章
西游记第七章的语言艺术

西游记第七章的语言艺术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的语言艺术是其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第七章更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从文学特色、语言运用等方面探究西游记第七章的语言艺术。
一、文学特色西游记第七章的文学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1. 手法独特第七章内一些描写神话世界的手法是其他章节中难以见到的。
比如:“落下云端,来到一个洞外面,但只见山崩地裂,红云滚滚,似火如焚,不见有处可以进去”。
这样的描写,极具想象力,让读者的心灵也伴随着曲折的行文,跟着作者的笔触一同飞舞。
2. 朴素美感朴素美感是小说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而西游记第七章的朴素美感表现得特别出色。
比如,“只见山坡上有两个小洞。
悟空展开金睛,观看那洞口,往里面一望,只见黑漆漆的,微有些风声。
悟空笑道:‘兄弟呀,到得好。
这洞虽深,这凉气倒是好的。
我们进去坐一坐,等捉拿史进之时,再出来走路。
’”这样的文字,看似平淡无奇,但从细节中倾听,却是意境深沉。
3. 艺术效果西游记第七章充分利用语言艺术手法,创造了较高的艺术效果,这些效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首先,用词奇特,情感极为浓厚。
例如,“只见这青狮怒目,口中喷出火光”,“某个妖头,自对着众妖,大叫道:‘哼,看我们如何抓住那四个和尚!’一面咬牙切齿,一面磨牙作声”。
这些文字以独特的形式,来表达妖怪的形象,加深读者的印象。
其次,运用反讽手法,给予读者出乎意料之外的叙事方式。
例如,“悟空按着虎皮,问道:‘是谁发出的咳声?’那妖道:‘我是金角大王,请悟空兄弟放了我家的二哥嘛!’悟空道:‘汝家是什么动物?我乃东胜神洲毗沙门天王之徒弟美猴王。
”这样的描写,通过对话的方式,将故事情节推动得流畅有趣。
最后,情节反转,让读者对故事产生更大兴趣。
例如,悟空、八戒、沙僧三个和尚来到黑风山,一眼望去,山坞里没有岁寒三友的踪迹。
这时,这一幕正好被三位人妖看到,他们大喜过望,认为“这次抓住了三个和尚!”可谁知道,他们正是死里逃生的三个和尚。
第七章 汤显祖

第七章汤显祖第一节汤显祖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汤显祖是明代最杰出的戏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
其不朽名作《牡丹亭》则是文学遗产中的瑰宝。
一、仕履和交游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晚年自号茧翁,江西临川人。
他十四岁补诸生,二十一岁中举。
自幼即有文名,为人正直,一生不肯依附权贵。
万历五年(1577)参加会试,权相张居正令次子嗣修结纳汤显祖及其同乡沈懋学。
汤显祖拒绝,落第而归。
万历八年,张居正之三子懋修又来结纳,以“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相拒,依然未中。
直到万历十一年才考中进士。
又因不愿巴结张四维和申时行等,被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
五年后改任南京礼部主事。
万历十九年因写下有名的《论辅臣科臣疏》,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
两年后,改任遂昌县知县。
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回家,从事创作。
二、思想与“至情论”(一)哲学思想。
1、师承。
家君恒督我以儒检,大父辄要我以仙游。
幼得于明德师,壮得于可上人。
(《答邹宾川》)《寄石楚阳苏州》:“有李百泉先生者,见其《焚书》,畸人也。
肯为求其书,寄我骀荡否?”2、哲学思想。
他哲学思想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尊情反理。
陈继儒《批点牡丹亭·题词》:“张新建相国尝语汤临川云:‘以君之辩才,握麈而登皋比,何渠出濂、洛、关、闽下?而逗漏于碧箫红牙队间,将无为青青子矜所笑!’临川曰:‘某与师终日共讲学,而人不解也。
师讲性,某讲情。
’张公无以应。
”他将情分为真情和矫情,肯定真情。
“情致所极,可以事道,可以忘言。
而终有所不可忘者,存乎诗歌、序记、词辩之间。
固圣贤之所不能遗,而英雄之所不能晦也。
”矫情是为了某种现实功利的目的,伪装出来的情绪。
如他评价当时的士大夫,“此时男子多化为妇人,侧行俯立,好语巧笑,乃得立于时。
”李贽和达观(紫柏)禅师,汤显祖尊他们为“一雄一杰”,认为“见以可上人之雄,听李百泉之杰,寻其吐属,如获美剑”(《答管东溟》)。
中国古代文学史,章节测试第三编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三编第七章魏晋南北朝小说一、单项选择题1.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志怪小说有()。
A.《博物志》和《搜神记》B.《幽明录》和《续齐谐记》C.《拾遗记》和《异苑》D.《西京杂记》和《世说新语》【解析】A 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志怪小说是《博物志》、《搜神记》。
2.《搜神记》的作者是()。
A.王弼B.干宝C.刘义庆D.郦道元【解析】B 《搜神记》的作者是干宝。
3.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
A.《搜神记》B.《幽明录》C.《语林》D.《世说新语》【解析】D 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世说新语》。
4.志怪小说起源于()。
A.先秦时期B.两汉时期C.南北朝时期D.魏晋时期【解析】D 志怪小说起源于魏晋时期。
5.下列志怪小说中,()是在《山海经》的系统上发展出来的。
A.《拾遗记》B.《搜神记》C.《博物志》D.《续齐谐记》【解析】C 《博物志》是在《山海经》的系统上发展出来的,属博物的琐闻一类。
6.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是()。
A.《幽明录》B.《搜神记》C.《博物志》D.《世说新语》【解析B 《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成就最高,是流传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个本子。
7.记述短小的笑话,具有机智辛辣风格,开后世诽谐文字之先河的志人小说是()。
A.《小说》B.《笑林》C.《西京杂记》D.《世说新语》【解析】B 《笑林》记述短小的笑话,具有机智辛辣风格。
此书之后,出现不少继作,开后世诽谐文字之先河。
8.现存志人小说中代表最高成就的是()。
A.《幽明录》B.《搜神记》C.《博物志》D.《世说新语》【解析】D 《世说新语》是现存志人小说的最高成就。
9.《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A.干宝B.王弼C.刘义庆D.谢灵运【解析】C 《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刘义庆。
10.作为后世笔记小说和小品文先驱的著作是()。
A.《郭子》B.《幽明录》C.《世说新语》D.《搜神记》【解析】C 《世说新语》是记叙轶文隽语的笔记小说和小品文的先驱,后世模仿之作相继不断,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青铜葵花第七章的主要内容

青铜葵花第七章的主要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青铜葵花》是一部以古代武林为背景的武侠小说,描写了一段动人心弦的江湖故事。
该小说共分为七章,每一章都承载着不同的情节和故事线。
其中第七章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充满悬念与戏剧性。
在第七章中,主角陆风和江浪席卷武林,踏遍山河,他们的身影如风一般飘逸,如浪一般激荡。
他们的敌人是一个名叫玄王的武林霸主,他统治着整个武林,称霸一方,使得无数武林人士心惊胆战。
玄王嗜血成性,手段残忍,为达成目的不择手段。
陆风和江浪虽然实力强大,但在和玄王的对抗中也屡遭挫折。
他们的兄弟情谊被考验,他们的忠诚被质疑,但他们始终坚定地走在一起,共同面对艰难险阻。
在这一章中,他们的感情升华,友情更加坚定,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像青铜葵花一样坚强而不屈。
在第七章的结尾部分,陆风和江浪终于遭遇了和玄王的最终决战。
这是一场生死之战,是一场正邪之争,是一场理想与权力的对抗。
两个勇士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用他们的拳拳肝胆,向邪恶挑战,向黑暗宣战。
他们用尽全力,不畏牺牲,不畏困难,在最困难的时刻展现出最顽强的意志和最坚定的信念。
最终,陆风和江浪以一种殊死的姿态,战胜了玄王,打破了武林的黑暗,挽救了万千生灵。
他们的胜利不仅是对邪恶的惩罚,更是对正义的捍卫,对信仰的坚持。
他们用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武林的命运,成为了传说中的英雄,为后人树立了楷模。
整个第七章充满了激情和感动,是一部关于友情、正义、忠诚和勇气的传奇。
这段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真理,坚守信念,总会有一线希望,有一丝光明,有一种力量,可以战胜一切黑暗和邪恶。
【青铜葵花】第七章,是一部让人热血沸腾,令人振奋的武侠传奇,是一部让人震撼心灵,感动心扉的经典之作。
第二篇示例:《青铜葵花》是一部由知名作家马伯庸所著的武侠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江湖传说的故事。
第七章是整个故事中的重要节点,承接了前几章的情节发展并向读者展示了更加精彩的情节。
中国古代文学(七)明代文学

第七章明代文学小说:明前期: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
文言短篇小说——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章回体,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
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
如,《三国演义》就是以“回”为单位的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
“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
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
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
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
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正可以明确看出它与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经过长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现了首批章回体小说,最早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三国演义》。
其中著名的有《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
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过说话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
明代中叶以后,章回体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西厢记》、《金瓶梅》等著名作品。
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体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在体裁上还保持着讲史的痕迹。
文言小说:文言小说指的是古代以文言记录的杂事、异闻和故事。
我国的文言文小说数量众多,内容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记鬼神怪异之事的志怪小说。
其中不少作品,虽然采取了神鬼怪异的虚构形式,却表现了积极进步的现实内容。
如《列异传·宋定伯捉鬼》,讲述了宋定伯夜行遇鬼,但他并不害怕,最后迫使鬼化为羊,卖钱千五百,表现了超人的勇气和智谋。
《搜神记·韩凭夫妇》和《董永》,前者描写韩凭夫妇反抗宋康王迫害,双双殉情而死后变成雄雌鸳鸯,相聚不散,后者讲述了人与仙女的爱情,均表达了古代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二是搜奇记逸的传奇小说。
大学语文 B(统考)第七章古代小说课后练习

大学语文B(统考)》第七章古代小说课后练习一、判断题共32 题1、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的成熟。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2、《西湖三塔》是讲史话本的代表作。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3、唐传奇《霍小玉传》的作者是张说。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4、《红楼梦》初名《石头记》。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5、小说家的话本称作“小说”﹐都是短篇故事。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6、古代散文中的寓言故事对小说的发展也提供了借鉴。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7、《霍小玉传》被明代胡应麟推崇为"唐代最精彩动人之传奇"。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8、明代中叶以后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名著。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9、现存清代拟话本小说约有30 多种。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10、《碾玉观音》是讲史话本的代表作。
()参考答案:错误11、唐代小说的主要形式是传奇。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12、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是初盛唐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13、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小说大约有20 多种。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14、《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15、魏晋南北朝是古代文言小说的雏形时期。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16、上古神话传说是中国小说的源头之一。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17、李渔的《无声戏》和《十二楼》代表清代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18、浩歌子《萤窗异草》属于“聊斋系列”作品。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19、唐代小说包括传奇小说、志怪小说、志人小说、杂俎小说和变文等。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20、梁维枢《玉剑尊闻》属于"聊斋系列"作品。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21、《霍小玉传》的作者是蒋防。
()参考答案:正确22、陈玄祐的《离魂记》是清代传奇。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23、《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出现在明代中叶以后。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24、《碾玉观音》是讲史话本的代表作。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刘阮入天台》是一则有名的故事。写东汉时刘 晨、阮肇二人入天台山迷途遇仙,居留十日,回 家后已是东晋中期,遇到的是七世孙。它虽是写 第二节 志怪小说 人仙结合,但除了末段刘、阮还乡一节,不甚渲 染神异色彩而充满人情味。故事中的两个仙女, 一、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 美丽多情,温柔可爱。如初见一节: 二、《搜神记》《幽明录》与魏晋南北朝志 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见二 怪小说 人持杯出,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所失流 干宝的《搜神记》 杯来。”晨、肇既不识之,缘二女便呼其姓,如 似有旧,乃相见忻喜。问:“来何晚邪?”因邀 还家。 刘义庆的《幽明录》 这种描写,实际是对人间幸福与欢乐的追求, 散发着美好的生活气息。
男女爱情 人神相爱如董永的故事。
《搜神记》《董永》叙董永家贫,父死后自卖为奴,以供丧事,天帝派
织女下凡为其妻,织缣百匹偿债,而后离去。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 第二节 志怪小说 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 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 永行 一、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 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 二、《搜神记》《幽明录》与魏晋南北朝志 “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 怪小说 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葬收藏。永虽 干宝的《搜神记》 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 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 “必尔者, 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 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 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 而去,不知所在。
《卖胡粉女子》更是绝佳之作:有人家甚富。止有一男, 宠恣过常。游市,见一女子美丽,卖胡粉,爱之。无由 自达,乃托买粉,日往市,得粉便去,初无所言。积渐 第二节 志怪小说 久,女深疑之。明日复来,问曰:“君买此粉,将欲何 施?”答曰:“意相爱乐,不敢自达,然恒欲相见,故 一、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 假此以观姿耳。”女怅然有感,遂相许与私,克以明夕。 二、《搜神记》《幽明录》与魏晋南北朝志 其夜,安寝堂室,以俟女来。薄暮果到,男不胜其悦, 把臂曰:“宿愿始伸于此!”欢踊遂死。女惶惧,不知 怪小说 所以,因遁去,明还粉店。至食时,父母怪男不起,往 干宝的《搜神记》 视已死矣。当就殡殓。发箧笥中,见百余裹胡粉,大小 一积。其母曰:“杀吾儿者,必此粉也。”入市遍买胡 粉,次此女,比之,手迹如先。遂执问女曰:“何杀我 刘义庆的《幽明录》 儿?”女闻呜咽,具以实陈。父母不信,遂以诉官。女 曰:“妾岂复吝死,乞一临尸尽哀。”县令许焉。径往, 抚之恸哭,曰:“不幸致此,若死魂而灵,复何恨哉!” 男豁然复生,具说情状。遂为夫妇,子孙繁茂。
第七章中国古代小说

• 其次,小说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所写的人物,大部分都极为 生动,各具个性。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人, 也是性格各异。 • 第三,将讽刺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第二节
古代小说选
一、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
•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彭城人,刘 宋宗室,本是南朝宋高祖刘裕胞弟、长沙 景王道怜的次子,后出嗣给临川烈王道规, 公元402年袭封临川王.
• 一、在中国古代,神话文学向来不发达,具 有浓厚神话色彩的《西游记》的出现具有填 补空缺的作用。 • 二、在情节的设计上,《西游记》往往戏笔 与幻笔相间,将事件写得波澜起伏,峰回路 转,离奇而不悖情理,奇幻而自有逻辑,引 人入胜。 • 三、《西游记》颇具幽默色彩,往往在描写 时杂以诙谐,因而使小说呈现出一种特殊的 风格,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 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 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 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 每篇小说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 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 者能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 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 跃然纸上。
第七章
中国古代小说
第一节
概 述
一、雏形:魏晋南北朝
• 志怪:干宝《搜神记》 • 志人:刘义庆《世说新语》
志怪小说
• 一、志怪小说是以记述鬼神怪异之事为主 要内容,包括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 异物、佛法灵异等,也有野史逸闻、民间 传说等等。
二、志怪小说的思想内容:
• 一是抨击统治者的残暴和人民的反抗斗争。如 《 搜神记》 中的《 三王墓》 、《 韩凭夫妇》 、 《 东海孝妇》 等。 • 二是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包括爱情 婚姻生活。如《 搜神记》 中的《 董永》 、《 紫 玉》 ;《 搜神后记》 中的《 白水素女》 ;《 幽 明录》 的《 刘晨阮肇》 ;《 列异传》 中的《 谈 生》 ;《 续齐谐记》 中的《 清溪庙神》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方术对志怪小说之影响 古代通俗小说与方术文化属同一文化层面,两 者关系密切。方术是中国古人对人类命运探 求的一种特殊见解,它研究的是人类自身及 社会发展规律的问题,而文学也是有关人学 的一种艺术形式,两者都是以人作为自己的 逻辑起点,从人的需要产生和出发,必然会 在终极价值的信念上相遇,研究的范畴必然 会有所交叉甚至相互渗透。
逸事與志怪
• 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 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 马生角,乃可许耳。」丹仰天叹,乌即白 头,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为机发 之桥,欲陷丹。丹过之,桥为不发。夜到 关,关门未开。丹为鸡鸣,众鸡皆鸣,遂 得逃归。深怨于秦,求欲复之。奉养勇士, 无所不至。
• 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 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 一名“沦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 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初开之 时,瞭如亲睹。曰:“臣少时蹑虚却行, 日游万里。及其老朽也,坐见天地之外事。 臣国在咸池日没之所九万里,以万岁为一 日。」(王嘉《拾遗记》)
• 〈精卫填海〉 《山海经‧山经第三卷北山经》又北二百里, 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 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 鸣自詨(吴人谓叫呼为詨)。是炎帝之少女, 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 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 出焉,东流注于河。
• 姑获鸟夜飞昼藏,盖鬼神类。衣毛为飞鸟,脱 毛为女人。一名天帝少女,一名夜行游女,一 名钩星,一名隐飞。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 以为子。今时小儿之衣不欲夜露者,为此物爱 以血点其衣为志,即取小儿也。故世人名为鬼 鸟,荆州为多。昔豫章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 人,不知是鸟,匍匐往,先得其毛衣,取藏之, 即往就诸鸟。诸鸟各去就毛衣,衣之飞去。一 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 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 后以衣迎三女,三女儿得衣亦飞去。(郭璞 《玄中記》 )
博物與瑣言
• 晋· 张华《博物志》卷十 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 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 槎上,多赍(jī)粮、乘槎(chá)而去。十余 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尽夜。 去十余月,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遥望宫中有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 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为说来意, 并问此是何处,答云:『君还至蜀都,访严君 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 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牵牛 宿。』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
• 桓譚(公元前40年前后-公元32年前后)《新 論》:「若其小說家,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 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 」 • 班固(32年—92年)《漢書.藝文志》:「小 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 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 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 也。閭裏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 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 …諸子十家, 其可觀者九家而已。」 • 張衡〈西京賦〉:「匪唯玩好,乃有秘书。小 说九百,本自虞初。 」(漢志.諸子略《虞初》 943篇 )
• 楚人居贫,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 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 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 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ㄧ ㄧ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 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 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赉叶入市, 对面取人物,使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 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邯郸淳 《笑林》)
• 《宣验记》:「吴郡人沈甲,被系处死。临刑 巿中,日诵观音名号,心口不息。刀刃自断, 因而被放。」直接吟诵佛号就可以避过刑罚。
• 《宣验记》:「俞文载盐于南海,值黑风,默 念观音,风停浪静,于是获安。」、「荣阳人 毛德祖,初投江南,偷道而遁。逢虏骑所追, 伏在道侧蓬蒿之内。草短蒿疏,半身犹露,分 意受死。合家默然念观世音,俄然云起雨注, 遂得免难也。」两则记载均为信奉佛教就能度 过危机的神通记载,即可印证当时的佛教,除 了有佛图澄直接影响统治者的神通表现,民间 也有类似的小型神通传说。
清谈内容 • 《老》、《庄》、《易》「三玄」之辨 • 本末有无之辨 • 才性四本之论 • 自然名教之辨 • 言意之辨 • 圣人有情无情之辨 • 名家论理之学 • 佛经佛理 • 养生论 • 声无哀乐论 • 形神之辨 • 鬼神有无论
• 清谈的进行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程式,清谈一般都有 交谈的对手,藉以引起争辩。争辩或为驳难、或为 讨论。在通常情况下,辩论的双方分为主客,人数 不限,有时两人,有时三人,甚至更多。谈话的席 位称为“谈坐”,谈论的术语称为“谈端”,言论 时引经据典称作“谈证”,谈论的语言称为“谈 锋”。在清谈的过程中,一方提出自己对主题内容 的见解,以树立自己的论点,另一方则通过对话, 进行“问难”,推翻对方的结论,同时树立自己的 理论。在相互论难的过程中,其他人也可以就着讨 论主题发表赞成或反对的意见,称为“谈助”。到 讨论结束时,或主客双方协调一致,握手言和,或 者各执一辞,互不相让,于是有人出来调停,暂时 结束谈论,称为“一番”,以后还可能会有“两 番”、“三番”,直至得出结论,取胜一方为胜论, 失败的一方为败论。
•
謝太傅(谢安)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 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 何所似?」兄子胡兒( 谢朗 )曰:「撒鹽 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 起。」公大笑樂。( 《世说新语· 言语》 ) •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 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 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 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 也!” 《世说新语· 德行》
• 《鬻子》:「武王率兵車以伐紂。紂虎旅 百萬,陣于商郊,起自黃鳥,至于赤斧,走如疾 風,聲如振霆。三軍之士,靡不失色。 」
• 《青史子》,漢《志》:「古史官記事 也。」
• 汉· 袁康《越绝书· 外传· 记宝剑》 汉· 袁康《越绝书· 外传记宝剑》:“(楚王)令 风胡子之吴,见欧冶子、干将,使人作铁剑。欧 冶子、干将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铁剑三 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毕成,风胡子 奏之楚王,楚王大悦。曰:‘何为龙渊、泰阿、工 布?’风胡子对曰:‘欲知龙渊,观其状,如登高山, 如临深渊;欲知泰阿,观其釽[pī](剑身出现的文 采),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釽从文 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绝’。晋、 郑王闻而求之,不得,兴师围楚之城,三年不解。
• 《吴越春秋.老人化猿》,东汉赵晔 越王问范蠡手剑之术,蠡曰:“臣闻赵有处 女,国人称之,愿王问之。”于是王乃请女。 女将见王,道逢老人,自称袁公。袁公问女 曰:“闻女善为剑,愿得一观之。”女曰: “妾不敢有所隐也,惟公所试。”公即挽林 杪之竹,似桔槔,末折堕地,女接取其未。 公操其本而刺女;女应节入之,三入。女因 举杖击之,袁公即飞上树,化为白猿。
• 《搜神记· 董永之妻》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 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 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 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日: “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日:“以钱 与君矣。”永日:“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 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日:“妇 人何能?”永日:“能织。”主日:“必尔者,但令 君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 毕。女出门,谓永日:“我,夭之织女也。缘君至孝 ,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 在。
•
(曹)植初得(邯鄲)淳甚喜,延入坐, 不先与谈。时天暑热,植因呼常从取水自 澡讫,傅粉。遂科头拍袒,胡舞五椎锻, 跳丸击剑,诵俳优小说数千言讫,谓淳 曰:“邯郸生何如邪?”于是乃更着衣帻,整 仪容,与淳评说混元造化之端,品物区别 之意,然后论羲皇以来贤圣名臣烈士优劣 之差,次颂古今文章赋诔及当官政事宜所 先后,又论用武行兵倚伏之势。乃命厨宰, 酒炙交至,坐席默然,无与伉者。
古代小說研究
課本第七章 史傳精神與小說筆法
古典小說文本選與ppt連結
• 微云 • 帳號:chinesenfu@ • 密碼:qweewqq
古小說的起源與分類
• 《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 其於 大達亦遠矣」
• 《荀子.正名》:「故知(智)者论道而 已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
•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隋县溠(zhà) 水侧,有断蛇丘,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 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 走,因号其处『断蛇丘』。岁余,蛇衔明 珠以报之。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 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隋侯珠』。 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 • 《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 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高诱注:「隋 侯,汉东之国,姬姓诸侯也 。隋侯见大蛇伤断, 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 。因曰 隋侯之珠,盖明月珠也 。」
•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 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 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逍遙遊) • 群仙数万,光耀庭宇。既至,从官不复知 所 在。唯见王母乘紫云之辇,驾九色斑龙,别有 五十天仙,侧近鸾舆,皆身长一丈, 同执彩 毛之节,佩金刚灵玺,戴天真之冠, 咸住殿 前。 王母唯扶二侍女上殿,年可十六七,服 青绫之褂, 容眸流眄, 神姿清发,真美人也 。(汉武帝内传)
•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 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 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 朝,求美人为阏氏(读音:烟支),于是上案图, 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 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 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 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 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新 丰刘白、龚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势,人形好 丑,不逮延寿。下杜阳望亦善画,尤善布色。 樊育亦善布色。同日弃市。名画工于是差稀。 (《西京杂记》) 阏氏:汉代匈奴单于、诸王妻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