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18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5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乙文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
②化:同化。
③鲍鱼:咸鱼。
④肆:店铺。
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完成下列1—5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是以: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所欲有甚于生者 游于是乎始B .即与之化矣春冬之时C .久而不闻其臭 妇拍而鸣之D .亦我所欲也?亦与之化矣3.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②、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4.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
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4分)5.请分别说出两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的论证方法。
(3分)甲文的观点:乙文的观点:共同的论证方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徐文长传徐渭,宇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①,然数奇②,屡试辄蹶③,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然竟不偶④。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⑤”,恣情山水。
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
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既出,倔强如初。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晚岁诗文益奇,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选自袁宏道《徐文长传》,有删减)(注释)①国士之目:一国之中杰出的人才。
②数奇jī:命运坎坷、遭遇不顺。
③蹶:失败。
④偶:遇;遇合。
⑤曲蘖niè:酒母,酿酒的发酵物,后遂以之代酒。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
①奇其才________②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________③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________④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4)“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袁宏道用一“奇”字道尽文长一生,请结合全文,谈谈徐文长的“奇”。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带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注)①治:修建。
②颠踬: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停止。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欲:②或曰或:(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1)下列句中划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乐亦在其中乐善好施B.曲肱而枕之迂回曲直C.同舍生皆被绮绣舍生取义D.右备容臭乳臭未干(2)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主人日再食食:食物B.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D.略无慕艳意慕艳:羡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甲、乙两文段中,宋濂和孔子在物质生活享受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追求?3.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卷(满分:116分考试时间:45分钟)一、岳阳楼记(46分)1.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3分)(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若夫淫雨霏霏(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4分)(1)谪.守巴陵郡谪:(2)增其旧制.制:(3)予观夫巴陵胜.状胜:(4)横无际涯..际涯:(5)朝晖.夕阴晖:(6)南极.潇湘极:(7)迁.客骚人迁:(8)连月不开.开:(9)日星隐曜.曜:(10)樯倾.楫摧.倾:摧:(11)薄暮冥冥..怀乡去:国:..冥冥:(12)去国(13)至若春和景.明景:(14)沙鸥翔集.集:(15)锦鳞.游泳鳞:(16)岸芷汀.兰汀:(17)长烟一.空一:(18)宠.辱偕.忘宠:偕:(19)把.酒临风把:(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21)或.异二者之为或: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4分)(1)百废具兴“”同“”,(2)属予作文以记之“”同“”,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5分)(1)微.斯人古义:今义:(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义:今义:(3)越.明年古义:今义:(4)增其旧制.古义:今义:(5)是进亦忧,退.亦忧古义:今义: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微斯人,吾谁与归?二、醉翁亭记(45分)1.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4分)(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4)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4分)(1)蔚然..而深秀者蔚然:(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3)日出而林霏.开霏:(4)云归而岩穴暝.暝:(5)野芳.发而幽香芳:(6)伛偻..提携伛偻:(7)泉香而酒洌.洌:(8)山肴野蔌.蔌:(9)杂然而前陈.者陈:(10)宴酣.之乐酣:(11)弈.者胜弈:(12)觥.筹交错觥:(13)峰回.路转回:(1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3.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项复习(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天镜园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
轻舠飞出,牙人⑥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⑦飞去。
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
②樾(yuè):树荫。
③兰荡:湖名。
④明瑟:明净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
⑥牙人:商人。
⑦枻(yì):船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字俱.碧鲜俱:都(2)每岁.春老岁:年飞出轻舠:小船(3)轻舠..(4)无可名.言名:说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无可名.言名.之者谁B.鱼鸟藻荇类若.乘空猛浪若.奔C.一.泓漾之而或长烟一.空D.破塘笋必道.此道.不通,度已失期(解析:A.说出/命名;B.好像;C.数字“一”/全;D.经过/道路。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这笋)形状像象牙,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4.选文描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读书堂中、仆人捞笋两个场面。
流露出作者对天镜园的喜爱,以及沉醉于美景的愉悦之情。
附参考译文:天镜园的浴凫堂,(有)高耸的槐树,茂密的竹子,树荫层层叠叠,面对着兰荡湖闲坐,(只见)一泓(湖水)微波荡漾,水清木秀,游鱼飞鸟,还有那水中的藻荇,都像是浮在空中一样。
我在里边读书,绿色满头满脑地向我扑来,在幽静的窗边打开书本,好像每个字都是碧绿新鲜的。
每年春末,(载着)破塘笋(的小船)必定经过这里。
轻舟飞出,商人就选择最大的一株笋抛掷到水面上,并向园中人叫道:“捞笋!”然后划桨飞一样离开。
园丁划着小舟把笋拾起来。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
”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注】①佚(yì):通“逸”,逃跑。
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
③躐(liè):超越。
④趣:同“促”。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⑥组:丝带。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昔者舜工于使人工:________②然犹策之不已策:________(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含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节选自宋深《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B.以中有足乐者以其境过清C.撰长书以为费军书十二卷D.言和而色夷政通人和(2)把“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是一篇临别赠言,作者借自己青少年时期从师求学的艰苦经历,勉励马生刻苦攻读,将来能够有所成就。
B.选文写作者在隆冬时行走在数尺深的大雪中,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到深山巨谷中潜心读书,条件极为艰苦。
C.现在的太学生有朝廷按时供给的粮食,有丰富的藏书可供诵读,有学官可供求教,生活和学习条件都很优越。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①,至忘寒暑。
幼时,大父②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
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
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③,嘉言善行④,令人竦然⑤。
伯中益自刻苦。
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
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
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
箪瓢饮,炊菽数边⑥,且啖且读,未尝知味。
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
②大父:祖父。
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
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
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⑤竦然:恭敬的样子。
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
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1)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2)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用四字词概括)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蒲留仙写书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①。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④。
故笔法超绝。
【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着《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18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1——5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乙文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
②化:同化。
③鲍鱼:咸鱼。
④肆:店铺。
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完成下列1—5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故不为苟得也苟得: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是以: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所欲有甚于生者游于是乎始B.即与之化矣春冬之时C.久而不闻其臭妇拍而鸣之D.亦我所欲也亦与之化矣3.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②、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4.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
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4分5.请分别说出两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的论证方法。
(3分甲文的观点:乙文的观点:共同的论证方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完成下列1—5题1、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A.于:困于心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其:苦其心志帝感其诚C.者:出则无故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之:舜发于畎亩之中孔子云:“何陋之有?”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3分A.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B.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C.敌:出则无故国外患者恐前后受其敌D.发: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3、翻译:(4分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4、简答(4分①文中强调人才的主观因素是:。
②文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
4.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3分5.第四段为什么独立成段?(3分公输(20分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盘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何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何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喏。
”完成下列1—7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子墨子曰(②愿借子杀之(③吾义固不杀人(④不可谓知类(2.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A.以:将以攻宋以牒为城B.之:宋何罪之有受地于先王而守之C.于:有余于地不足于民D.而:宋无罪而攻之知而不争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①夫子何命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宋何罪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这几段文字最主要的描写方式是:(2分5.用原文回答:(4分①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就向他提出了怎样的请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墨子采取什么措施让公输盘答应他的请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墨子抓住公输盘的哪句话进行批驳?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公输盘的虚伪性?(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概括这几段文字的中心意思?(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22分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②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③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④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完成下列1—6题1. 解释加点的词。
(4分①平明之理(②论其刑赏(③以遗陛下(④贞良死节(2. 解释下面的短语。
(4分①作奸犯科:。
②悉以咨之:。
3. 翻译。
(4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 列出文中的几组反义词。
(任选三个(3分。
5.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四字短语。
(4分①第一段作者提出了的建议;②第二段作者作出了;③第三段作者作出了;④第四段提出了的建议6. 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在下边横线上说明理由。
(3分。
陋室铭(20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完成下列1—7题1.解释①、②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给③、④加点的词注音。
(4分①有仙则名(②谈笑有鸿儒(③惟吾德馨(④无案牍之劳形(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4分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4.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3分。
5.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两个字:。
(2分6.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7.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3分《爱莲说》(25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给加点字注音。
(3分蕃(濯(亵(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 3 分①香远益清益:。
②陶后鲜有闻鲜:。
③宜乎众矣宜:。
3、翻译:(4分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
(3 分) 5、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菊---“花之隐逸者”象征:莲---“花之君子者”象征:;(思想感情)答:。
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3 分)答:。
7、本文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的是:。
全文的中心句是:。
文中“莲”个形象给你什么启示?岳阳楼记(25 分)(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山岳潜行。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加点的词(4 分)而或长烟一空或:把酒临风把: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然则何时而乐耶然则: 2、选出词义、用法不同的一项()(2 分) A.而:感极而悲者矣后天下之乐而乐 B.若: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 C.则:则有心旷神怡则有去国怀乡 D.然:满目潇然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3、选出举例不当的一项()(2 分) A.这两段文字多用骈句,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就是。
B.文中句子对仗工整,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就是。
C.文中有的语句相沿已成成语,如“一碧万顷”、“心旷神怡”就是。
D.文中有些句子凝练而又描写细腻,如“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就是。
4.选出对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2 分) A.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前句写沙鸥飞翔停歇,后句写鱼儿畅游岁中) B.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前句写无风时水面的月影,后句写微风时水面的月光) C.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前句写狂风声音凄厉,后句写波浪来势凶猛) D.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前句写天空乌云密布,后句写湖面昏暗阴沉)5. 指出理解有误的一项()(2 分) A.霏霏、冥冥、郁郁、洋洋的意思分别是:雨雪繁密的样子、昏暗的样子、颜色翠绿的样子、意气风发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