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与脑出血的鉴别

合集下载

脑梗死和脑出血的鉴别诊疗培训课件

脑梗死和脑出血的鉴别诊疗培训课件
病因简述
1、脑血栓形成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这些基础疾 病长期作用使脑血管形成粥样硬化,导致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进而使相应脑组 织缺血坏死。
2、脑栓塞是机体产生的栓子在血液中流动时堵塞脑血管引起血管闭塞,然而侧 支循环常很难迅速建立,从而引起该动脉供血区产生急性脑缺血 ,进而该动 脉供应脑组织缺血坏死。
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而大量出血以及大脑深部出血、丘脑出血或者脑干出血等可以出 现迅速昏迷,甚至在数小时及数日内出现死亡。各部位出血一般表现如下: • 基底节出血:可出现突发肢体的无力及麻木,语言不清或失语,意识障碍,双眼向出 血一侧凝视,可有剧烈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小便失禁症状; • 丘脑出血:常破入脑室,病人有偏侧颜面和肢体感觉障碍,意识淡漠,反应迟钝; • 脑桥出血:小量时可有出血一侧的面瘫和对侧肢体瘫,而大量时可迅速出现意识障碍、 四肢瘫痪、眼球固定,危急生命; • 小脑出血:多表现为头痛、眩晕、呕吐、构音障碍等小脑体征,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 体瘫痪症状,血肿大量时可侵犯脑干,出现迅速昏迷、死亡。
3、脑出血:常因用力(如排便不畅)、情绪激动(如争吵)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 中突然发病,发病十分迅速,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临床表现
(一)脑血栓形成 本病好发于中年以后,多见于55~65岁以上患有动脉粥样 硬化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
3、脑出血患者多有高血压病,且血管较脆,在某些诱因下血压突然升高使脑内 脆弱的血管破裂引起出血。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诱因

【康复科普】最全总结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的区别

【康复科普】最全总结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的区别
治疗
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 、预防并发症等;手术治疗包括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康复治疗包括针对肢体功 能、语言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康复训练。
05
鉴别诊断与并发症
脑梗塞、脑血栓和脑出血的鉴别
病因
脑梗塞主要由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血管慢性损害疾病引起;脑血栓主要由心脏栓子 、血管壁粥样硬化脱落引起;脑出血主要由高血压、脑血管畸形破裂引起。
诊断与治疗
诊断
脑梗塞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医生会根据患者 的症状和体征,判断是否有脑梗塞的可能。
治疗
脑梗塞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溶栓药物、抗凝药物等,以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脑细胞、防止血栓形成。康复治 疗则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语言疗法等,以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 的。
脑出血是由于脑血管破裂,血液外渗到脑组织而引起 的。
脑梗塞、脑血栓和脑出血的关联
1
脑梗塞和脑血栓都属于缺血性脑卒中,而脑出 血属于出血性脑卒中。
2
这三种疾病在病因、病理生理和治疗方法上有 一定差异。
3
它们都是由于血管病变导致的,因此在预防和 治疗上存在一定相似之处。
04
脑出血
定义和发生机制
定义
脑出血是指脑血管发生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引起的脑部病变。
发生机制
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血液病、药物因素等均可能导致脑出血。
主要症状与体征
症状
头痛、呕吐、失语、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等。
体征
偏瘫、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等。
诊断与治疗

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

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

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
摘要:
1.脑梗塞的定义和病因
2.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方法
3.脑梗塞的鉴别诊断
4.脑梗塞的治疗方案
正文:
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堵塞造成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它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堵塞脑血管引起。

脑梗塞的范围更广,包括脑血栓和脑栓塞。

脑血栓是脑梗塞的一种类型,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

脑梗塞应注意与脑出血鉴别诊断,两者都会表现有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言语不利、肢体麻木、乏力等临床症状。

但在头部CT 扫描中,脑出血可表现有一块较亮的暗区,而脑梗塞通常为暗性暗区。

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磁共振检查:可检查有无梗塞灶,对评估血管情况有参考意义。

2.颈血管彩超:可直观排查颈动脉硬化斑块问题。

3.椎动脉血流欠佳:可考虑动脉硬化,建议进一步检查MRA 或CTA。

4.DSA 评估:可明确大动脉狭窄情况,对制定治疗方案有参考意义。

当患者出现肢体无力、或语言障碍情况时,建议首选神经内科检查确诊。

脑梗塞的鉴别诊断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脑梗塞与脑栓塞的鉴别:脑梗塞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堵塞脑血
管所致,而脑栓塞是由于血栓阻塞了脑血管引起的。

2.脑梗塞与脑出血的鉴别:脑梗塞在头部CT 扫描中通常为暗性暗区,而脑出血可表现有一块较亮的暗区。

脑梗塞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急性期治疗:主要是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加缺血区的血液灌注,减少脑细胞坏死。

2.康复期治疗:主要是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和语言能力。

心梗脑梗脑出血鉴别PPT课件

心梗脑梗脑出血鉴别PPT课件
5、便秘: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但其危害性却没得到足够 的重视。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梗的老年人并不少 见。所以,这一问题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 畅。
什么是脑出血?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 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脑出 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 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 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 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 的损害。
侧肩肿部酸痛。 急性心肌梗塞可在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青、中、老
年人中发病,且因症状不典型不易被重视而延误诊断。 因此,有以上症状表现时,舌下含服1-2粒硝酸甘油, 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诱发因素
1、过劳:做不能胜任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的体育 活动,连续紧张的劳累等,都可使心脏的负担明显加重,心肌需 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己发生硬化、狭窄,不 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短时间内缺血。
什么是脑梗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 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 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 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 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 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2、激动:有些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是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 的情绪变化诱发的。
3、暴饮暴食:不少心肌梗塞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 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 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 性心肌梗塞。
4、寒冷刺激: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塞。这就是医 生们总要叮嘱冠心病病人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的原因,也是冬春 寒冷季节急性心肌梗塞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如何区分脑出血和脑血栓?

如何区分脑出血和脑血栓?

如何区分脑出血和脑血栓?脑血栓发作前有哪些“信号”?如何区分脑出血和脑血栓?非常容易啊,做个头颅CT就知道了!当然,我想题主不是想听到这样一个答案,“都做头颅CT了,我还问你干什么?”但是,没办法,脑出血和脑血栓单从症状上是不能完全区分的。

脑部症状的特点是哪个脑区损坏就出现哪个症状,与是出血造成的还是梗死造成的关系不大。

因此,即使最有经验的神经内科医生如果单凭症状诊断,也有可能出错,因此,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做个头颅CT是最简单、易行、可靠的鉴别方法。

如果说一定要从症状区分一下的话,可能有这么几点可做一点提示作用。

不过,还是强调,单凭症状诊断一点也不可靠。

1.脑出血往往头痛多见,而脑血栓头痛不那么常见;2.脑出血起病相对更急一些,有一部分脑血栓可能有一个进展过程,也有一下子就很重的;3.脑出血多在活动中发病,尤其是突然用力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脑血栓则不一定,睡眠中,休息时,活动中都有可能出现。

不管脑血栓还是脑出血,发病前一般没有什么所谓“先兆”。

极少一部分人,脑血栓发生前可能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现象提示很可能要脑血栓了!不过既然绝大部分脑血栓都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原因造成的,那么,如果有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心脏病,那么就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吧!多年来的研究证实,合理的控制“三高”,改善生活习惯,适当的服用他汀和阿司匹林,还是对脑血栓有预防作用的。

如果觉得本文有用,欢迎关注及点赞!21赞踩 5评论分享举报医学莘四川省人民医院医师健康领域创作者04-17 22:49 关注脑出血与脑血栓统称为脑卒中,前者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引起,后者是由于血栓堵塞脑血管引起。

那么,如何区分脑出血与脑血栓,脑血栓发作前有哪些信号?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脑出血与脑血栓的病因不同、诱因不同o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通常发生于劳累或情绪激动时,此时血压急剧升高,超过血管所承受的压力,发生脑血管破裂引起;o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通常发生于安静或夜间休息时,此时血压较低,血流缓慢,脑血管狭窄处易形成血栓,堵塞脑动脉。

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的区别

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的区别

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的区别如今,由于许多人对脑血管病知识的缺乏,导致得了脑血管病却无法分清是哪一种,常会把脑梗塞说成脑血栓,又把脑血栓当成脑出血。

这三种虽同属脑血管疾病,但是这三种的临床表现以及发病机制还是不同的,治疗的方式也是各异,那么这三种脑血管疾病到底该如何区分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脑梗塞篇1、脑梗塞:临床上又将其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的血液供应出现了障碍,缺血、缺氧而导致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发病的机制为血栓的形成、栓塞或腔隙性梗死,其症状因病变累及血管的不同而异。

该病占全部脑卒中的80%。

2、病因:与之相关的疾病包括:肥胖、糖尿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各种动脉炎、各种原因导致的脱水、休克等。

其作为一种突发性的脑部疾病,可发生在任何的年龄段,但多见于70岁以下,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

临床上常见的血栓形成是因为动脉狭窄,导致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最终导致动脉阻塞所引起;另外栓塞也是临床临床上常见的病因之一,其主要是因为动脉被血流中的栓子(异常物质)所阻塞而引起。

3、临床症状:该病的临床症状相对复杂,其与缺血是否严重、脑部受损的位置、脑缺血性血管的大小、在发病前是否有其他疾病发生以及患者是否伴有其他脏器疾病等有关。

其临床症状可分为轻、重等俩个等级,轻者即无症状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也就是完全没有任何的症状,或者仅表现为眩晕或肢体瘫痪(反复发作);而重者不仅会出现肢体瘫痪的症状,还有可能发生急性昏迷,甚至迎来死亡。

比如:病变影响到了大脑皮质,那么患者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就会发生癫痫,且在病后的1天内发生的几率最大。

但是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疾病很少见。

5、治疗:(1)急性期治疗:针对急性期患者主要以尽早改善其脑缺血区域的血液循环为主,以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建议:急性期患者应多卧床休养,并做好口腔、皮肤以及呼吸道等护理工作,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并将患者生活上的护理、饮食上的护理以及合并症的治疗放在首位。

鉴别脑出血与脑梗塞

鉴别脑出血与脑梗塞

鉴别脑出血与脑梗塞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鉴别脑出血与脑梗塞脑出血和脑梗塞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需及早明确诊断。

在没有条件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下,可按以下几点鉴别: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而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

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4.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且血压高、意识障碍重。

脑梗塞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神志清醒。

5.脑出血病人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

而脑梗塞病人脑脊液压力不高,清晰无色。

6.脑出血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多见,瞳孔常不对称,或双瞳孔缩小,眼球同向偏斜、浮动。

脑梗塞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瞳孔两侧对称,眼球少见偏斜、浮动。

脑梗塞先兆许多人发生脑梗塞前有先兆表现,如果善于识别,早加防范,可以减少脑梗塞的发生.如有以下表现要考虑到脑梗塞先兆:远期先兆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头痛,眩晕或头昏,记忆力衰退,健忘,四肢麻木,肢体颤动,口角抽动,眼皮跳,鼻出血等,需要注意是否有患脑梗塞的可能,应该到医院检查.即将发生脑梗塞的先兆征象当出现以下现象时提示近期可能发生脑梗塞,需积极治疗.值得注意的是,下面所谈的先兆症状并不是脑梗塞先兆的特异性表现,也可以在其他疾病中出现.需要中老年人及其家属注意的是:一旦发现这些先兆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不可等闲视之,也不要被它们吓倒.一,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一般认为头痛,头晕多为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而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则多为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二,一过性黑檬,指正常人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物体,数秒或数分钟即恢复常态,既没有恶心,头晕,也无任何意识障碍.这是因视网膜短暂性缺血所致,提示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或微小血栓暂时性堵塞视网膜动脉,为脑血管病的最早报警信号.三,短暂性视力障碍,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看东西不完整,这种现象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是较早的脑梗塞预报信号. 四,语言与精神改变,指发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个性突然改变,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嗜睡.五,其他先兆表现,如恶心呕吐或扼逆,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或耳鸣,不明原因的反复鼻拙血,常为高血庇脑拙血的近期先兆. 六,困倦与嗜睡,表现为哈欠连连是脑缺氧,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的反应.随着脑动脉硬化加重,动脉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严重恶化80%左右的人在缺血性脑梗塞发作5至10天前,频频打哈欠.所以,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

脑梗塞与脑出血临床对比分析

脑梗塞与脑出血临床对比分析
取 相 应 的 措 施 积 极 治 疗
23 预后 : 活者 ~ 般 不 留有 神经 系 统后 遗 症 , . 存 因 为 毒 鼠强 阻 断 G B A A受 体 的作 用 是 可 逆 的 , 积 经 极抢 救避 免脑 缺血 缺氧性 损 害 , _ Ⅱ 无后 遗症 。
救 手 册 . 京 : 民 军 医 出 版 社 , 北 人
变化诱 因 4 3例 (8 6 ) 2 .% 。
19 2 1 9 8: 1
2 张 宁

毒 鼠强 并误 敌 隆 急性 中 毒一 例 诊 治 的经 验 教 训 20 ;3 :6 00 ( )13
dJ急救医学 ,L
3 龚义仁
诊医学
急性毒 鼠强中毒血清酶 谱检测及 临床意义 急
20 ; 9 ;4 00 ()25
脑 梗塞 与脑 出血 临床 对 比分 析
岁 ,0 9岁 3例 ,0~4 2 ~2 3 9岁 5 】例 ,0~6 5 9岁 2 5 9
l 2月 1 1侧 ( 2 ) 脑 出 血 组 : —3月 3 2 2% 。 1 7例
(4 6 ) 4~6月 4 2 .% , o例 ( 6 6 ) 7—9月 3 2 .% , 6例 (4 ,0~1 2 %) 1 2月 3 例 (4 6 ) 7 2 .% 15 临床 表 现 : 梗 塞组 : . 脑 偏瘫 3 6例 ( 8 , 疼 7 6 %) 头 17 ( 13 ) 呕 吐 8 7 例 2 .% , 6例 ( 5 6 , 麻 痹 5 1 .%) 球 8例 ( 05 ) 昏迷 5 1 .% , 5例 (0 , 1 %) 抽搐 2 3例 ( %) 脑 出 4

M l扫 描 确 诊 的 脑 梗 塞 59例 , 出血 10例。现 t I 4 脑 5 对 其 有关 临床资料 进行 对 比分析 。 1 临床 资料 11 性 别与年龄 : 梗 塞组 :4 . 脑 59例 中 , 3 8例 , 男 5 女 11 , : :18 1 年 龄 最 小 2 岁 , 大 9 9例 男 女 .6: { 】 最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多人得了脑血管病,分不清是哪一种,常把脑血栓说成脑梗塞,脑出血说成脑血栓等。

虽然这都是脑血管疾病,但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也各异。

脑出血是脑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入脑实质引起的临床症状,病情较急,一般较脑血栓、脑梗塞严重。

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先天性动脉瘤等。

脑出血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一般有跌倒、昏迷、偏瘫、呕吐等症状,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还可有面肌瘫痪、嘴歪及流口水等。

出血部位不同表现不同。

脑血栓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炎以及血液粘稠度高,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的症状。

脑血栓形成起病较缓慢,往往在睡眠或休息时发病。

部分病人症状起初较轻,以后逐渐加重,甚至有病后2~3天达到高峰的。

患者昏迷较少见,一般症状较轻,可有偏瘫及单侧肢体瘫痪,也可能有失语症,有的病人有头或肢体麻木等症状。

脑梗塞是血管其他部位的栓子如心脏病的附壁血栓,主动脉、颈动脉等的血栓呈动脉硬化斑块脱落,盆腔及下肢静脉血栓脱落,骨折时脂肪栓子等运行到脑部引起血栓塞时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心脏病病人。

该病发病急,常引起失语症及右上肢为主的偏瘫感觉障碍,但很少有昏迷出现。

治疗脑出血常用止血剂疗法。

对脑出血病人应尽可能避免搬动,保持安静,防止再出血。

目前采用手术治疗脑出血有一定效果。

对脑血栓及脑梗塞采用扩血管治疗。

应用外血管药物可改变局部缺血及促进症状迅速缓解,愈后较好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

发病后,患者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并有脉搏洪大而缓慢、呼吸深而慢、面部潮红、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表现;多数伴有中枢性高热。

由于出血部位不同,其神经定位表现也不相同。

(1)内囊出血最常见,主要是出现"三偏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

瘫痪肢体早期肌张力偏低、反射消失,很快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

主侧半球出血时伴有失语症。

(2)脑桥出血双侧面肌及四肢肌瘫痪,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

(3)脑室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很快进入深昏迷,并可有全身强直性痉挛发作。

(4)小脑出血表现为眩晕、头痛、呕吐、共济失调、瞳孔缩小、脑膜刺激征阳性。

出血时白细胞计数增多,脑脊液检查多为血性,起病1周内CT检查可确诊直径大于或等于1厘米的血肿。

急性期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
(1)防止继续出血患者应绝对静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躁动时可用地西泮(安定)5-10毫克肌内注射;适当降压,使血压控制在(160-150)/(100-90)毫米汞术左右为宜;可选用止血剂,但无明显止血效果。

(2)降低颅内压可选用20%甘露醇溶液、地塞米松注射剂,用量用法详见脑血栓形成。

(3)其他措施改善脑缺氧、保护脑细胞,持续氧气吸入;排除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置冰枕或冰帽以降低脑组织代谢率。

(4)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注意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和神志变化;鼻饲流质饮食和静脉补充液体,以维持营养补给和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防治肺炎、褥疮等并发症;高热时应先行物理降温,无效时并用退热药物以加强降温作用;有抽搐时应选用地西泮(安定)5-10毫克肌内注射。

(5)手术若患者不适宜保守治疗,需手术治疗。

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2000年4月)推苊小骨窗开颅术+重组链激酶,近期优良率和远期优良率分别达67.7%和66.7% ,远远高于其他治疗方法。

40岁至60岁的男性是脑出血的高发人群,而且年纪越轻脑出血面积越大、越凶险,预后也相对越差。

血压起伏不定易导致脑出血,因此,中年男性应养成定期测量血压的习惯,并注意不要透支体力,避免血压波动的各种危险因素。

脑出血是在长期高血压的情况下,在血管受损的基础上发生的,饮酒、压力、情绪激动等都是重要的诱因。

王教授指出,中青年人压力大、工作繁忙、睡眠不足、社交活动多,特别是以酒为主的中国式社交方式,更使脑出血的发病危险大为增加。

脑出血发生与血管自身的构造和健康状况也密切相关。

血管内膜病变多体现为变厚而使血流受阻;血管中层病变则多体现为破裂出血。

内膜增厚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进展的,然而,血管内膜增厚使缺血风险增大(心梗、脑梗发生危险增大)的同时,在客观上对血管又形成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出血的危险降低。

出血或是缺血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具有此消彼长的特点。

中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尚不严重,血管内膜尚未增厚时,缺血的风险尚小,却有较大出血的风险。

《防猝死当心“魔鬼时刻”》
高秀敏、梁左、王小波猝死的时间大多都在凌晨或是与凌晨相近的时段。

美国衣阿华大学医学院的学者发现,在凌晨时段,交感神经的活动可增强一倍。

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心率波动比较大,心肌耗氧量增加,也可以使血小板相互发生粘附聚集,并释放缩血管物质,使已经狭窄的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导致心绞痛发作。

若冠状动脉中有血凝块形成,便可阻塞冠状动脉,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除了夜间睡眠时,机体相对缺血,血液黏稠,流速减慢,血小板聚集,容易形成血栓而导致心肌梗死外,早晨天气寒冷也会刺激细小动脉收缩,也是容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之一。

所以对于喜欢晨练的中老年人来说,早晨不宜起床太早,尤其是冬天,如果锻炼,最好避开凌晨的危险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