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无创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护理课件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设置呼吸机的参数,如 吸气压、呼气压、频率等。
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 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记
录护理过程和患者的反应。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1
02
03
04
皮肤压迫
长时间佩戴面罩可能导致皮肤 压迫,应定期调整面罩位置和
放松面罩。
呼吸道干燥
使用加湿器或增加液体摄入量, 保持呼吸道湿润。
胃胀气
准备呼吸机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呼吸机,并检查呼 吸机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准备辅助用品
准备面罩、管道、湿化器 等辅助用品,确保治疗过 程中所需的物品齐全。
护理操作流程
佩戴面罩
连接呼吸机
参数设置
监测与记录
选择合适大小的面罩, 确保面罩紧贴面部,减
少漏气。
将呼吸机管道与面罩连 接,调整管道长度和弯 度,确保舒适度和安全性。
技术创新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创机械通气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 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在治疗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情况及呼吸机参数, 根据需要调整参数。
撤机
当患者病情改善或稳定时,逐渐降低呼吸机参数,适时 撤机。
无创机械通气注意事项
确保呼吸道通畅
在无创机械通气前应清除呼吸 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检查与更换配件
定期检查呼吸机及配件是否正 常,如有损坏或过期应及时更换。
注意患者体位
总结词:紧急救治
详细描述: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护理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为进一步治疗争取 时间。
案例三:重症肺炎患者的无创机械通气护理
总结词:改善预后
无创机械通气操作并发症的护理

此模式主要适用于呼吸触发能力微弱的患者及无自主呼吸或自 主呼吸弱的病人。
无创机械通气常用的模式
S/T 模式(Spontaneous/Timed自主呼吸与时间控制自动切换模式):就是患 者的呼吸周期小于后备通气频率对应的周期时,机器工作在S模式;当患者的呼吸周期 大于后备通气频率时,机器工作在 T 模式。
➢ 1950年,第一台容量切换型呼吸机研制成功,能控 制/监测气体的压力和容量及带简单报警功能的呼 吸机。
➢ 80年代后,人们对呼吸生理的了解更加深入,此 时电子传感技术,电动或电磁阀/计算机技术发展 成熟,使呼吸机的性能进入新的阶段。呼吸机从 走上了数字化的道路。
机械通气的定义
机械通气是在呼吸机的帮助下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 以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防止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为使机体有可能 度过基础疾病所致的呼吸功能衰竭,为治疗基础疾病创造条件。
呼
吸
机
加湿加热器
工
作
基
本
原
理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的分类
2
无创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无创机械通气常用的模式
无创机械通气的操作及护理观察
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的护理
无创与有创正压机械通气的区别
呼吸机分类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均根据通气方式分为有创正压通气和无创正压 通气
有创呼吸机
无创呼吸机
无创与有创正压机械通气的区别
如(举例):BPM=10次/分,呼吸周期=60秒/10=6秒,则呼吸机等待6秒,如病 人能在6秒内触发呼吸机,呼吸机则为S工作模式,相反则为T模式。
无创机械通气护理新进展

无创机械通气的适用场所
ICU
普通病房 急诊室 家庭 手术室
……
无创机械通气的适应症
• 轻症呼吸衰竭 • 呼吸衰竭“前期” 已存在明显的呼吸肌 疲劳,但尚未达 到呼吸衰竭的标准, PaO2 ≥ 60mmHg
无创机械通气的适应症
• • • • • • 慢性呼吸衰竭:COPD引起者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早期 SARS 心源性肺水肿 呼吸睡眠暂停 肺间质纤维化
无创机械通气护理 新进展
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指南 无创机械通气模式的选择 无创机械通气对人体的影响 无创机械通气的湿化护理进展 无创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预防护理进展
无创机械通气的定义
• 广义:指不经气管插管而增加肺泡通 气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包括体外负 压通气、经鼻面罩正压通气、胸壁振 荡及膈肌起搏等。 • 狭义:指通过鼻面罩或口鼻面罩与患 者相连的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无创机械通气的通气模式
• S:自主呼吸模式 • T:时间控制模式
• S/T:自主呼吸/时间控制自动切换模式
• 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 • APCV:辅助压力控制模式
10
什么是S模式?用于哪些病人?
自主呼吸模式
• 病人有自主呼吸或能自主触发呼吸机送气 • 用于自主呼吸良好的病人
P t
11
什么是T模式?用于哪些病人?
无创机械通气对人体的影响
降低病人的呼吸功: 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多数表现有呼吸窘迫症状。病人 用力呼吸使之加深加快,最终导致呼吸肌疲劳,呼 吸窘迫是其明显的临床症状。采用无创通气可以降 低病人吸气时胸内负压、降低吸气力量,能够改善 通气及气体交换、降低呼吸功的消耗[3] ,从而改善 病人的呼吸窘迫临床症状。
无创呼吸机护理常规

无创呼吸机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病情评估:评估患者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程度,评估使用机械通气的种类及方式,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原发病的治疗情况,异常检查及化验结果,评估既往史以及全身有无并发症等。
评估患者的饮食,二便以及睡眠。
2、呼吸机使用评估:评估使用呼吸机的情况以及呼吸机的模式、参数3、安全评估:评估患者有无躁动、年龄、精神状况、活动和自理能力。
评估各种管路固定情况以及有无拔管倾向等。
4、皮肤评估:评估患者营养、卧位及活动能力、水肿程度等。
5、疾病认识:评估患者以及家属对疾病以及机械通气的认知程度,对治疗疾病和使用机械通气的配合程度。
6、心理评估: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
二护理要点1、机械通气治疗前的准备:(1)仪器准备: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呼吸机,备好消毒完好、功能完好的呼吸机并连接好电源、空气和氧气接头。
备好吸引装置,检查负压 (2) 心理沟通:做好必要的解释、沟通,使患者了解无创呼吸机治疗的重要性,向患者讲解呼吸机治疗时的不适及配合方法。
2、床旁监测;(1)是否与呼吸同步,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类型及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有无啰音。
(2)心率血压:心率增快,1心律失常提示有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机械通气开始20—30分钟可出现轻度血压下降,如血压明显下降或持续下降伴心率增快,应及时通知医生。
(3)意识:观察意识障碍程度有无减轻,若烦躁不安,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多为通气不足。
(4)体温:每日测体温4次,发热常提示感染。
(5)皮肤、粘膜及周围循环情况:观察皮肤的色泽、弹性、温度以及完整性的变化,每1—2小时更换体位,及时发现压疮,给予处理。
禁饮食者每日行口腔护理。
(6)出入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尤其是每小时尿量的变化(7)仔细观察痰液的色、质、量,及时留取标本送检,为治疗提供依据。
3、实验室监测:遵医嘱每日监测血气分析,掌握异常化验指标。
4、气道护理;(1)加强呼吸道的湿化:使用加湿器经气道湿化,及时加入灭菌注射用水,保证水位并及时倾倒积水,以免影响通气治疗。
机械通气及护理

机械通气及护理机械通气是在病人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是呼吸机)使病人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
有创伤机械通气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经鼻或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的方式。
【适应证】1.适应证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如COPD急性加重、哮喘急性发作等。
②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如神经肌肉病变、间质性肺疾病、胸廓畸形等。
③肺实质病变:如ARDS、重症肺炎、严重的心源性肺水肿。
④心肺复苏: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时。
⑤需强化气道管理:如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室息和使用某些呼吸抑制药物时。
⑥预防性使用:如心、胸外科手术短期保留机械通气以帮助病人减轻因手术创伤而加重的呼吸负担,减轻心肺和体力上的负担,促进术后恢复。
2.使用指征尚无统一的标准,有下列情况存在时,宜尽早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通气,不要等到呼吸心跳濒临停止甚至已停止后再考虑机械通气:①严重呼吸衰竭和ARDS病人经积极治疗,情况无改善甚至恶化者;②呼吸型态严重异常:成人呼吸频率>35~40次/分或<6~8次/分,或呼吸不规则、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③意识障碍;④严重低氧血症,PaO2≤50mmHg且经过高浓度氧疗仍≤5OmmHg;⑤PaCO2进行性升高,pH动态下降。
【禁忌症】机械通气治疗无绝对禁忌症。
正压通气的相对禁忌症证为:①伴有肺大疱的呼吸衰竭;②未经引流的气胸和纵隔气肿;③严重肺出血;④急性心肌梗死;⑤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足血容量者。
【机械通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由于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呼吸机大多为正压通气,可使肺泡内压及胸腔内压明显升高,因此对呼吸和循环都会产生系列不同于自然呼吸的影响。
1.对呼吸功能的影响①呼吸肌:通过替代呼吸肌做功使之得到休息,同时通过纠正缺氧和CO2瀦留而改善呼吸肌做功环境;但长期使用可出现失用性萎缩,导致呼吸机依赖。
机械通气的护理

严重低氧血症, PaO2≤50mmHg, 尤其是充分氧疗 后仍≤50mmHg。
人机连接方式
二、有创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 经口气管插管:
易于插入,适用于紧急抢 人
救或留置时间不长的患者。 工
• 经鼻气管插管:
有
不适用于紧急抢救插管。
气 无
道
• 适用于需长时间呼吸道管理 及机械通气,或头部外伤、 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者
优点 • 减少了人工气道的并发症 • 患者痛苦少 • 人机配合好 • 使用方便
不足 • 需要患者配合 • 不能提供有效的气道管理 • 漏气影响效果
三、无创机械通气
适应证
NPPV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呼吸衰竭,没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且没有禁忌证 的患者。 1.呼吸衰竭应用指征 • 中至重度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COPD患者的呼吸频率>24次/min,心力衰竭患者的
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所有表面都得到充分的清洁和消毒。
调整呼吸机参数状
况,对呼吸机的参数进行设置和调整。如有需要,应及时调整参数,以保证患者的舒 适度和治疗效果。
四、护理
预防并发症 使用呼吸机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如肺炎、气压伤等。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
通气参数设置
二、有创机械通气
21%~100%
12~20次 /min
1∶(1.5~2)
5~12ml/kg体重
5~10cmH2O
高于或低于 目标值15%
并发症
二、有创机械通气
• 导管移位或脱出 • 人工气道堵塞 • 气道损伤
并发症 张力性气胸最为严重
• 呼吸性碱中毒 • 血流动力学紊乱 • 气管-食管瘘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将空气、氧气、或空气--氧气混合气压入肺内,产生或辅助患者的呼吸机动作使肺间歇性膨胀,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过去认为无法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但不正确的机械通气不但不能起到抢救患者的目的,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
机械通气分无创和有创,无创通气是指应用鼻或面罩以及鼻囊管或口接器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
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
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不张、肺气压伤、氧中毒、上呼吸道堵塞、通气不足、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机依赖、腹胀、胃肠胀气、低血压等。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一)临床表现1、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出现: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改变。
3、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做功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4、血常规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痰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真菌。
(二)预防措施1、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
具体措施如下:2、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
因此积水瓶要始终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并及时倒去瓶内的冷凝水。
3、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吸痰管一人一吸一更换,气管切开内套管、接头、过滤器、雾化器要每天消毒。
呼吸机管道及时更换消毒。
4、加强病房内空气、地面消毒管理。
空气消毒每班一次,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湿抹室内地面、病床、床头柜等设施,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出入病区更换衣服、鞋,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洗手。
无创呼吸机护理常规

无创呼吸机护理常规一评估与观察要点1、病情评估:评估患者呼吸衰竭的类型与程度,评估使用机械通气的种类及方式,患者意识与生命体征,血氧饱与度,血气分析,原发病的治疗情况,异常检查及化验结果,评估既往史以及全身有无并发症等。
评估患者的饮食,二便以及睡眠。
2、呼吸机使用评估:评估使用呼吸机的情况以及呼吸机的模式、参数3、安全评估:评估患者有无躁动、年龄、精神状况、活动与自理能力。
评估各种管路固定情况以及有无拔管倾向等。
4、皮肤评估:评估患者营养、卧位及活动能力、水肿程度等。
5、疾病认识:评估患者以及家属对疾病以及机械通气的认知程度,对治疗疾病与使用机械通气的配合程度。
6、心理评估: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
二护理要点1、机械通气治疗前的准备:(1) 仪器准备: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呼吸机,备好消毒完好、功能完好的呼吸机并连接好电源、空气与氧气接头。
备好吸引装置,检查负压 (2) 心理沟通:做好必要的解释、沟通,使患者了解无创呼吸机治疗的重要性,向患者讲解呼吸机治疗时的不适及配合方法。
2、床旁监测;(1)就是否与呼吸同步,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类型及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有无啰音。
(2)心率血压:心率增快,心律失常提示有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机械通气开始20—30分钟可出现轻度血压下降,如血压明显下降或持续下降伴心率增快,应及时通知医生。
(3)意识:观察意识障碍程度有无减轻,若烦躁不安,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多为通气不足。
(4)体温:每日测体温4次,发热常提示感染。
(5)皮肤、粘膜及周围循环情况:观察皮肤的色泽、弹性、温度以及完整性的变化,每1—2小时更换体位,及时发现压疮,给予处理。
禁饮食者每日行口腔护理。
(6)出入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尤其就是每小时尿量的变化 (7) 仔细观察痰液的色、质、量,及时留取标本送检,为治疗提供依据。
3、实验室监测:遵医嘱每日监测血气分析,掌握异常化验指标。
4、气道护理;(1)加强呼吸道的湿化:使用加湿器经气道湿化,及时加入灭菌注射用水,保证水位并及时倾倒积水,以免影响通气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创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包括目前病情、生命体征、意识与心理状态、缺氧的表现程度。
2.评估呼吸机性能是否完好,鼻面罩大小是否合适,供氧及负压装置是否完好。
3.评估病房环境是否清洁,有无烟火、易燃品等。
二、护理措施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用呼吸机的必要性,以取得合作。
2.选择合适的鼻面罩型号,调整面罩位置及固定带的松紧度,以患者舒适和不漏气为宜。
3.及时了解呼吸机监测的各项指标和血气分析结果,根据患者病情调节呼吸机的参数和呼吸模式,设置各种报警值并记录。
4.定时评估呼吸机的运转情况,参数调节是否符合要求。
5.协助患者半卧位,少食多餐,定时饮水,避免口咽干燥、胃胀气、误吸等并发症。
6.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发现患者气促、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7.呼吸机的管理
(1)螺纹管一人一使用一消毒,污染后及时更换。
(2)湿化器内液体每天更换。
(3)终末消毒按消毒灭菌规范处理。
三、健康教育
1.加强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避免人机对抗。
3.指导患者学习非语言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