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公开课)教学提纲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17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17篇)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作者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地斗争,不懈地追求。
教学难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贾平凹的资料,搜集与桃树、桃花有关的诗句,结合“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历代诗词中,题咏桃花的传世佳句多不胜数, 大家课前搜集了与桃树、桃花有关的诗词,我们欣赏一下。
桃之夭妖,灼灼(zhuó zhuó)其华。
——《诗经》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王维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杜甫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苏轼《送别诗》桃花乱落如红雨。
——李贺《将进酒》可以看出,古代诗人看到美丽的桃花、桃树,引发了许多人生的思索。
今天我们看一下,著名作家贾平凹看到桃树、桃花时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呢?板书课题《一颗小桃树》。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1、介绍作者贾平凹,当代著名作家。
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1984年《腊月正月》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7年《浮躁》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1989年《爱的踪迹》获全国优秀奖,1997年《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20__年《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__年《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2、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马嵬坡( wéi ) 撂( liào ) 褪( tuì ) 矜持( jīn ) 忏悔( chàn )纤纤( xiān )点拨:可以从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鉴赏语言,也可以通过具体的词句的品析,体会语言的魅力。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6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品析语言,感受“小桃树”形象,体会作者对它的独特情感。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了解散文中的双线结构。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读了贾平凹先生的《一棵小桃树》,不仅被作者清新、优美、含蓄的语言风格所折服,更为作者屡遭挫折却不屈命运,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所感动。
这是作者感悟生活后思想感情的结晶。
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感受一下它的语言美和手法美。
请同学们再次深情朗诵课文。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品析语言,感受“小桃树”形象。
品读课文,来感受一下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呢?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小桃树的特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语言优美的字、词、句、段,与同桌交流,尝试鉴赏。
1.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学生有情感朗读)【交流点拨】(1)引导学生抓住“委屈”“瘦瘦”“黄黄”等词进行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赏析——本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桃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小桃树从土里拱出芽来的样子,表现了小桃树的弱小,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
2.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学生有情感朗读)【交流点拨】这两句话写小桃树虽然弱小单薄,但是生命力顽强,开满了花朵。
尽管这样,却没有蜜蜂、蝴蝶飞过,表现了小桃树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
3.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
(学生有情感朗读)【交流点拨】(1)“俯”“挣扎”运用动作、神情描写,“千百次”运用反复手法,写出了小桃树在风雨中坚强勇敢的斗争情景,表现了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的精神。
一棵小桃树优秀教案

【篇一】一棵小桃树优秀教案一棵小桃树教案桑秀仙一、教学目的1、知?识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3、德?育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4、重点目标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5、目标难点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小麻雀》,小麻雀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它是个弱小者的形象,逆来顺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贾平凹的一“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五)阅读思考1、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小桃树是在几乎被“我”忘却是破土而出的。
一出世,大家都笑它,连奶奶也说它没出息。
它在生长过程中被猪拱折过。
险些被砍掉。
它历经风雨的摧残。
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当初始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让它“孕育着我的梦”而种下它,所以,“我”偏爱它。
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
当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同命运作斗争时,“我”不油对它产生赞美之情。
总之,小桃树象征着“我”的幸福和希望,小桃树的坎坷经历又和我的相似,所以,我关注它、爱护它。
2、和老舍笔下的小麻雀比,小桃树和小麻雀在哪些方面有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的个性?重点问题摹形、传神。
训练概括和推理能力(讨论)寄意(托物言志)它们同属被摧残的弱小者但有不同的个性小麻雀面对逆境不挣扎、不反抗,任凭摆布,想依靠别人活着;而小桃树虽历经磨难,却从没畏惧,顽强不屈,敢于同命运抗争,表现出百折不挠的追求精神。
一棵小桃树 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一棵小桃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一棵小桃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一棵小桃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小桃树的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描述小桃树的特征,并能够通过实际观察与比较,认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小桃树的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小桃树的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
2.难点:如何通过实际观察与比较,认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介绍小桃树的来源和生长环境,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进行讨论:大家有没有看过小桃树?小桃树长什么样?小桃树有什么特点?学生们就小桃树展开自由交流。
2.探究(25分钟)(1)任务1:观察小桃树教师引导学生前往学校附近的公园或林地,通过实地观察小桃树的外形、树皮、叶子、花、果实等方面,了解小桃树的特点。
(2)任务2:小桃树比较教师带领学生将观察到的不同小桃树进行比较,了解不同小桃树的生长状态以及个体差异等方面,通过对比,认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3.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教室,通过讨论和交流,总结小桃树的外形、特点及生长习性,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观理解。
4.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参观校园内的小桃树,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入了解小桃树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实际学情,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学生自评学生们对自己对小桃树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反思和自评,促进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理解和保护意识的养成。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小桃树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教学目标,并且在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和总结,积极参与,调查比较,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在拓展环节中,学生们深入了解自然生态环境,提高了自然保护意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的羞涩和害羞心理,需要在授课中进一步引导和帮助本次教学以小桃树为主题,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和总结,促进学生对小桃树的认识和理解。
最新《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公开课)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比较等多 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 感,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 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材分析与选材依据
教材分析
《一棵小桃树》是一篇富有哲理性和人文性的散文,通过描 述一棵小桃树的成长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 然的敬畏之情。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适合作为阅读教 学的材料。
心得交流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如“你从课文中学 到了什么?你对小桃树的成长有什么看法?”。
教师点评
对学生的展示和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同 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05
评价方式与标准
过程性评价策略及实施方法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思考、发言、讨论等方面,记录学生的表现 并给予及时反馈。
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
对小桃树的深厚感情
通过描述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心理活动,作者表达了对小桃树的深厚感情和对生命 的敬畏之情。
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文章通过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作者认为人生就像小桃树的 生长过程一样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 的梦想。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小桃 树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
解决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实践
01
02
03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小桃树的生 长条件、生长过程及结果 ,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
角色扮演
学生分别扮演小桃树、阳 光、水分等角色,通过表 演形式展示小桃树的生长 过程。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6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6篇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1.朗读感知课文2.品味欣赏语言3.领悟爱国情感教学重点:品味欣赏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把握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课件展示美丽丰饶的东北景物图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
2. 作者简介端木蕻良(1912-1996),现代作家。
辽宁省昌图县人,原名曹汉文、曹京平。
中国的3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曹京平为避免国民党迫害,决定给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笔名。
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东北家乡红高粱的别称--“红粱”移作名字。
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
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
于是改用谐音“端木蕻良”。
3.字词检测二、朗读品味: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是一片__的土地?用笔划出相应的语句。
学生自读,交流展示(美丽、丰饶、神秘、伟大、曾经欢笑、饱含屈辱、)2、学生跳读,思考:作者怀着__的情感?用笔划出相应的语句。
交流展示(怀念、赞美、忧伤、愤怒、)3、学生默读,思考:作者发出__的誓言?用笔划出相应的语句。
交流展示(誓为解放家乡而战斗到底)4、学生朗读,进一步感受文中的感情。
5、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这一标题应该理解“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三、课堂小结四、拓展延伸赏析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五、作业布置1、透过重重的历史帷幕,先烈们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我们,目光中充满了忧伤、关切和期望。
那我们该对先烈们说些什么呢?2、回顾历史,面对现实,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2) 知识与技能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快速浏览课文,理清小说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七年级语文下册《一棵小桃树》教案、教学设计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针对学生在写作方面的不足,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他们的表达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白: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小桃树的好奇心,如:“同学们,你们见过在恶劣环境中坚强生长的小草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小桃树的文章,看看它如何在困境中茁壮成长。”
4.教师会在下节课对作业进行点评和反馈,请同学们认真对待。
2.写作练习:请以“我心中的小桃树”为主题,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写一篇作文。要求:内容充实,情感真挚,字数在300-400字之间。
3.拓展阅读:推荐阅读贾平凹的其他作品,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创作主题,拓宽文学视野。
4.课后讨论:与家人或朋友分享学习《一棵小桃树》的感悟,探讨小桃树给我们的启示,并记录下讨论的精彩瞬间。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领悟作者通过小桃树所表达的深层情感和哲理,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拟人、比喻等,并能学以致用。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在描写和抒情方面的技巧。
(二)教学设想
1.教学内容的处理:
-以课文为载体,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挖掘小桃树所象征的意义。
3.情感升华: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激发他们在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追求成长。
《一颗小桃树》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颗小桃树》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篇:《一颗小桃树》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勾画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作者的情感变化。
3.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托在小桃树上的“志”。
教学重点:1.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感情。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
3.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明暗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查找贾平凹的资料。
制作PPT。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桃子图片,吸引学生兴趣导语:你们喜欢桃子吗?有谁见过桃树生长的过程?给我们描述一下。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贾平凹笔下的小桃树是怎样的呢?(出示课题)《一棵小桃树》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作者简介贾平凹,当代作家。
1953年出生于陕西农村。
1953年出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
他的童年时期,正是新中国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时期,也是新一代充满希望、孕育理想的时期。
但是,1966年开始,长达10年这久的“文化大革命”,不仅危害了我国社会的发展,而且也危害了青年的成长。
在“文革”中,贾平凹的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
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
2011年,凭借《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2016年1月,入选“当当年度影响力作家”评选小说家榜。
主要作品有小说《废都》《浮躁》《秦腔》,散文《爱的踪迹》《心迹》《朋友》《我的小桃树》等。
2、写作背景1976年。
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
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正成长的真实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继续运用旁批的方法学习。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体会作者追求人生美好理想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学习阅读技巧。
【教学难点】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推开记忆之门,前尘往事一幕幕恍如昨日。
有些人,有些事,原以为我们早已忘记,然而蓦然回首时却不经意地发现,原来他们并未随风消散,而是一直深藏在我们心底。
今天,我们就将一起来听听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故事——《一棵小桃树》。
二、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作家。
主要代表作品有《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
他的《浮躁》获得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废都》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秦腔》获第一届红楼梦奖首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
2.背景链接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
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
文章最后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苞,岂止是“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
三、合作探究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表明小桃树生长过程的词语,试着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埋在角落——萌芽——长上二尺来高——有院墙高了——开花——枝儿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棵瘦弱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搏斗的生长过程。
2、课文围绕“小桃树”写了哪些情景故事,记叙的顺序有什么特点?请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1—2段):眼前情景,描述小桃树被风雨摧残的情景。
(3—8段):回忆过去,插叙“我”栽种小桃树的经历。
(9—14段):眼前的情景,描述风雨中一个欲绽的花苞。
四、精讲点拨深层探究(一)精讲点拨1.文章第2段描写小桃树说:“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
可怜它年纪太小了,可怜它才开了第一次花儿!”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交流点拨】第二段:我临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
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风雨摇晃)第四段:那个春天的早晨,奶奶打扫院子……这是什么呀?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
”(遭人嫌弃)第七段: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那家乡的土院,那土院里的小桃树便再也没有去想了。
(被人遗忘)第八段: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了花了。
(孤单无助) 第十段: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孤单无助)小结:风雨摇晃、被人遗忘,遭人嫌弃,小桃树是那么的弱小,是那么的孤单、无助,没有阳光的照耀,没有蝴蝶的陪伴,只有风雨的鞭打,只有人们的笑话,甚至还有我都曾将它忘记。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对小桃树进行细致描写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情)2、这样一个瘦小、单薄、弱小、无助的生命,遭遇风雨时小桃树又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应的句子,细读细品。
齐读13段:“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
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交流点拨】表现:“雨还在下着”表明雨下的时间长,2个“千百次”运用反复手法,用“俯”“挣扎”等动作进行描写,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小桃树历经磨难,顽强不屈的斗争情景。
神情:“委屈” “努力撑着”表现了它面对逆境百折不挠的精神。
(1)“竟”是“竟然”的意思,出乎意料,小桃树在风雨中俯身的瞬间,“我”竟然看到树顶还保留着一个花苞,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我”内心的惊喜、感动。
(2)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苞比作指示灯,它的光芒指引着生命走向光明,这花苞,是光明,是希望,是生命!写出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对“我”的激励作用,让“我”饱含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二)深层探究作者对小桃树的精雕细刻,仅仅只是为了突出小桃树的成长经历吗?细读7、8段,作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树与人的成长经历是何等的相似!【补充背景】1952年,出生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1966年,读初二时遭遇“文革”,父亲被关进牛棚,这个14岁少年的内心充满恐慌。
1972年,19岁的贾平凹进入西北大学学习。
1975年,毕业后到陕西人民出版社工作。
步入社会后也遭遇了许多挫折。
如今,贾平凹是文坛集名望和畅销与一体的作家,每一部作品的面市都会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代表作有《废都》《秦腔》《古炉》等。
小结:难怪作者对小桃树一往情深呢!文章明写小桃树的成长,小桃树就是他的化身,是他人生的缩影!作者是想借小桃树的成长经历含蓄地表达自己所受的遭遇,隐隐地透露和抒发自己对梦想的慨叹、追求,这是暗写“我”的经历。
(板书:明线、暗线)将小桃树的经历与“我”的经历完美地融为一体,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板书:托物言志)(三)体悟情感1.文章末尾作者直抒胸臆“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联系小桃树对“我”的不同寻常的意义,说一说“我”为什么感激小桃树?【交流点拨】(1)这棵桃树是“我”的梦种儿长的,在它身上寄托着“我”的梦想。
(2)此时的“我”受到挫折,陷入了迷茫,觉得自己的幸福是那么渺茫,心情十分愁苦,又恰逢爱自己的奶奶去世,就在这时,“我”看到了梦种儿长的,寄托着“我”的梦想的小桃树在历尽风雨的磨难后还保留着一个花苞,就仿佛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信心,又重新燃起了斗志。
(3)这家乡的小桃树,一直激励着作者,他把那一百二十七张退稿签全贴到墙上,抬头低眼看到自己的耻辱。
每天读书、写作,读书、写作。
如一位辛勤耕耘的农民,笔耕不辍,最终成为蜚声海外的著名作家。
2.如何理解“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这句话。
【交流点拨】人生的道路上有鲜花,同样也布满荆棘,只要坚持不懈、顽强不屈、追求梦想,就一定能读懂人世的大书。
(四) 品析语言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描写小桃树的句子,用“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修饰词,写出了桃树的(),表达我对桃树()的情感”句式说话。
示例:纤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
明确:这段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桃树经历风雨的可怜情状,形体的消瘦、苍老,表达我对桃树的怜惜、疼爱之情。
1.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交流点拨】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桃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小桃树从土里拱出芽来的样子,表现了小桃树的弱小,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
2. 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交流点拨】这两句话写小桃树虽然弱小单薄,但是生命力顽强,开满了花朵。
尽管这样,却没有蜜蜂、蝴蝶飞过,表现了小桃树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
6段: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交流点拨】“一个春天”强调时间长,1米等于3尺,二尺相当于67厘米。
强调桃树之矮,两相对比,再用上一个“才”字,更显示出小桃树生长缓慢,生命力脆弱。
9段:可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儿,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桃花比作患重病的少女的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的单薄、苍白,表达我对桃树的怜惜之情。
13段:雨还在下着……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小桃树在雨中落尽花瓣的凄凉,表达对桃树的深切同情。
(五)拓展延伸在贾平凹先生的《一棵小桃树》中,我们看到了寄托着作者梦想的小桃树在经历风雨的磨难后还保留着一个花苞,看到这个花苞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动力,看到了希望,重新燃起了斗志。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启示?明确:生活中要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作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师小结: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
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小桃树是坚强的,经过了风雨的肆虐,在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它像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闪着时隐时现的光,它告诉我们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它是我们心田上即将绽放的花苞,只要有一个信念,只要有一份追求,它就会在我们心中灿烂地绽放!五、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贾平凹的《丑石》和《我的小桃树》原文。
板书一棵小桃树贾平凹(明线)小桃树柔弱——历经磨难——绽放生命之花托物(暗线)“我” 蓄梦——梦想受挫——再续旧梦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