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治疗详解
轻微面瘫最佳治疗方法

轻微面瘫最佳治疗方法面瘫,又称为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是面部肌肉的麻痹,导致患者面部表情失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轻微面瘫是面瘫的一种类型,症状较轻,但治疗同样需要及时和有效。
那么,轻微面瘫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呢?首先,对于轻微面瘫的治疗,最重要的是早期诊断和干预。
一旦出现面部表情不对称、眼睛不能完全闭合、口角歪斜等症状,患者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的神经科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早期诊断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的发展,避免症状加重,对于轻微面瘫的治疗效果也更好。
其次,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口服激素类药物和维生素B族药物来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减轻面部肌肉的麻痹症状。
物理治疗包括针灸、按摩、理疗等,可以通过刺激面部神经和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神经肌肉的营养和代谢,帮助恢复面部功能。
对于症状较重或者药物、物理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个有效的选择,可以通过面神经重建术或者肌肉移植术来改善面部肌肉功能。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手段也逐渐被引入到轻微面瘫的治疗中,比如中医针灸、艾灸疗法、激光治疗等。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患者恢复面部肌肉功能,改善面部表情。
在治疗的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护理和康复训练。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对于康复和治疗效果都有积极的影响。
此外,定期进行面部肌肉功能的康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口吹气球、面部肌肉按摩、面部表情训练等方法来帮助面部肌肉恢复功能。
总的来说,轻微面瘫的治疗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早期诊断和干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新的治疗手段和日常护理和康复训练,都是轻微面瘫治疗的重要环节。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在医生和自己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战胜疾病,重获健康。
面瘫治疗方案

3.遵医嘱用药,不得随意更改药物种类和剂量。
4.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康复训练需长期坚持,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七、总结
本方案为面瘫患者提供了一套全面、科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需积极配合治疗,长期坚持,以实现症状缓解、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在治疗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医生沟通,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
(2)生活习惯指导: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等。
五、治疗周期与评估
治疗周期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而定。急性期通常为1-2周,恢复期为4-6周,后遗症期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治疗期间,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六、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第2篇
面瘫治疗方案
一、疾病概述
面瘫,医学上称为面部神经麻痹,是一种因面部神经受损而导致的肌肉功能障碍。本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促进患者康复。
二、治疗目标
1.缓解面部疼痛、肌肉僵硬等症状。
2.提高面部神经功能,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3.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三、治疗原则
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
3.长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1)急性期:使用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改善神经代谢药物等,以减轻神经水肿、炎症反应。
(2)恢复期:逐步减少糖皮质激素剂量,加用神经营养药物、活血化瘀中药,促进神经修复。
(3)后遗症期:根据症状调整用药,必要时进行神经痛治疗。
(2)生活习惯指导:教育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等。
面瘫治疗方案

面瘫治疗方案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疾病,患者面部肌肉出现麻木、无力或不能控制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面部表情和咀嚼功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面瘫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方案1.1 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面瘫的常用药物。
激素疗法的作用机制是减轻面部肌肉的肿胀和炎症反应,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
一般情况下,可使用泼尼松龙等药物进行口服或注射治疗。
但激素治疗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需注意医生的指导和监测。
1.2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治疗面瘫已有悠久的历史。
例如,桃红四物汤、扶正理气汤等中草药方剂,可通过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作用改善面瘫症状。
不过,对于中草药治疗面瘫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二、物理治疗方案2.1 面部肌肉训练面部肌肉训练可以通过自我按摩和肌肉运动来改善肌肉的运动功能。
例如,可以通过闭眼、挤压眉毛等动作自觉训练面部表情肌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电刺激疗法、热敷等辅助训练手段,有助于促进面部肌肉的康复。
2.2 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
通过电流刺激面部神经和肌肉,促进面部肌肉的运动,增强神经和肌肉的协调性。
这种治疗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并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以确保安全有效。
三、手术治疗方案3.1 重建性手术对于一些严重的面瘫患者,药物和物理治疗的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此时,可以考虑进行重建性手术。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岩骨裂开术、交叉面神经移植术等。
手术的目的是通过修复或移植受损的面神经,恢复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
3.2 塌陷性手术当面瘫患者存在面部下陷、唇角歪斜等表现时,可以考虑进行塌陷性手术。
手术的原理是通过调整面部软组织的位置和张力,使面部恢复正常的外貌特征。
然而,塌陷性手术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并谨慎权衡手术风险与效果。
综上所述,面瘫的治疗方案较为多样化,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面瘫十大治疗方法

面瘫十大治疗方法关于面瘫十大治疗方法导语: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患上面瘫的患者看上去嘴歪眼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形象,同时也会给患者心理带来影响!那么关于面瘫十大治疗方法是哪十种呢?以下是pincai小编为您整理相关内容,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关于面瘫十大治疗方法(1)甩针挂钩疗法:用5寸长针,由患侧颊车穴进针,由深而浅,针尖至口角。
左手在距针尖5分处按压皮肤,右手捏住针柄向一个方向旋捻几下,猛力向外一甩,使面颊堆累皱缩,口唇及颜面渐趋正向。
外甩5〜10次后将针掣出,如针尖上土缠有肌肉纤维效果更好。
也可向外甩数次,将针向耳部拉紧,令患者手捏针柄20分钟许。
(2)三睑疗法:①落睑法:在完骨与翳风之间寻找压痛明显处,以1.5寸针向眼球方向刺入1寸许。
如取穴准,针刺角度正确,不能合闭的眼睑可立即闭合。
②点睑法:上眼睑麻痹不全,可用5分针,以左手按紧上眼睑,右手持针以15度角边刺边退,似用针划,不可深刺,勿令出血。
点刺后,眼睑也可立即闭上。
③穿睑法:上睑麻痹或痉挛,久治不愈时,可用1.5寸30〜32号针,刺入上眼睑中层,留针5分钟后慢慢拔出。
勿令出血。
针后可感眼睑松快,且可微闭。
但此法难度大,仅适合其它法屡治不瘥之重症。
(3)口唇点刺:口㖞日久,咀嚼不便,食物滞留齿外,流诞不止者,按紧口唇,用小三棱针在患侧上下唇轻轻点刺,出血少许为度。
(4)口腔泻血:眼险可闭,但口㖞久不恢复者,用三棱针浅刺口腔粘膜,针针见血,并加以刮压,出血多些为好。
吐净瘀血,不必漱口。
(5)两点四围:病情较重者,久治不愈,可针患侧四自、翳风二穴,谓之两点,宜用补法。
再由地仓透人中,人中透健侧地仓,健侧地仓透承浆,承浆透患侧地仓,对治疗口歪,疗效甚佳。
(6)眼针疗法:以5分30号针沿皮刺入,针眼上焦区,留针5分钟。
对新病、小儿之面瘫,疗效明显。
(7)交经缪刺:病久者,可在健侧面部,眼上至唇下选三〜四穴,用泻法。
(8)梅花针叩打疗法:适用于患侧面部感觉迟钝,针刺效果不佳者。
治疗面瘫的土方法

治疗面瘫的土方法治疗面瘫的土方法在传统中医中有很多,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血气运行,可以有效地促进面部神经的恢复和治疗面瘫。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土方法治疗面瘫的方法。
一、拍打面部拍打是一种常见的土方法治疗面瘫的方法。
可以用手掌或纸巾等轻轻拍打面部,尤其是瘫痪的一侧。
拍打可以刺激面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的营养供应和恢复。
当拍打时,应注意力度要轻柔,避免过度刺激面部。
二、按摩面部按摩面部也是一种常见的土方法治疗面瘫的方法。
可以使用指腹轻轻按摩瘫痪的一侧面部,着重在瘫痪肌肉周围进行按摩,并配合按压穴位。
按摩可以促进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增加面部的灵活性和生机。
三、食疗调理食疗是土方法治疗面瘫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根据中医理论,面瘫通常是由于身体阴阳失衡、脾胃虚弱、气血运行不畅等原因造成的。
因此,食疗调理应该以调养脾胃、补充营养为主。
可以食用一些具有温补作用的食材,如猪肉、鸡肉、羊肉、香菇、红枣等。
这些食材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增强体质,加快瘫痪肌肉的恢复。
同时,还可以多食用一些能够活血化瘀的食物,如茶叶、红糖、桃仁、花椒等。
这些食物能够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加速面部神经的恢复。
四、中药熏洗中药熏洗也是一种常见的土方法治疗面瘫的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温通经络功效的中草药,如红花、川芎、白芷等。
将这些药材煎煮后取药液,用纱布蘸取液体后轻轻揉搓瘫痪的一侧面部。
中药熏洗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药物成分,刺激面部的经络和神经,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和神经的恢复。
五、运动康复土方法治疗面瘫还包括一些运动康复方法。
可以进行一些面部肌肉的放松运动,如张口、闭口、皱眉、闭眼等动作。
适度地进行这些运动可以促进面部肌肉的活动,增加面部的灵活性和张力。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面部肌肉锻炼器械,如面部拉力器、咬皮球等。
这些器械能够帮助面部肌肉的恢复和锻炼,加速面部神经的恢复。
总结起来,治疗面瘫的土方法包括拍打面部、按摩面部、食疗调理、中药熏洗和运动康复。
面瘫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 根据病情程度及治疗是否及时得当,一般约2-3周后开始好转, 轻者1-2个月内可以恢复,约3-6个月大部分可恢复。部分患者不 能完全恢复时,常见瘫痪肌的挛缩、面肌痉挛或联带运动,如 “鳄鱼泪”现象(咀嚼食物伴有病侧流泪)。
•
二、治疗:
• 1、毫针疗法
• 治法:远近配穴法,平补平泻法。
• 处方:主穴;面三针:面瘫1:地仓穴下1寸;面瘫2:
9
行针手法
• 1.提插法;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使针在穴内
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使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 插;由深层向上退到浅层为提。一般来说,提插幅度大, 频率快,刺激量就大;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 小
• 2.捻转法;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以右手拇指
和中、食二指持住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
相当于大迎穴;面瘫3:大阳穴下1寸。
•
配穴; 攒竹 下关 颊车 阳白 合谷 足三里
• 进针法
• 面瘫1向颊车穴透刺,进针2.5寸,面瘫2向颧髎穴透刺,进针 2.5寸,面瘫3横透刺通过四白穴,进针1.5寸,穴位横透选用3 寸长针,沿皮刺,顺着面部肌纤维走向而进行透刺。
• 基本手法
• 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 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产酸、麻、胀、重等感觉。
印堂、人中、水沟等穴,每个穴位灸5~7min;
• 1.地仓穴:在面部,瞳孔之下,平行嘴角的位置,大概相当于嘴角外侧 0.5—1厘米。
• 2.颊车穴:在耳朵下方,简便的取穴方法是,做咀嚼的动作,同时用手去 摸腮帮,那块隆起的肌肉就是颊车。
• 3.迎香穴:在鼻翼两旁的鼻唇沟中。 • 4.翳风穴:大约在耳垂后面的凹陷处。 • 5.合谷:在手背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间,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虎口”。
《面瘫的中医治疗》课件

中医治疗面瘫的原理
1
攻下方补上
首先保证患者的肝、脾、肺、胃、肾等脏腑功能平衡,再通过按摩、针灸、推拿等功法,搜 查患者体内的穴位,治疗面瘫。
2
引出风湿
中药和艾灸通过热导可以增进血液、营养物质的流动,导引出体内的风湿湿邪,并减轻患者 的所患面瘫病症。
3
祛风化瘀
手法和气功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面部的运动功能,促进血液、气血的流通,使面瘫患者得 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面瘫是一种传统疗法,使用中药和针灸对身体有益,无副作用。患有面瘫的患者可以接受中医治疗。 如需求医咨询,建议您到正规医院进行面瘫治疗。
某公务员的面瘫自我治 疗经历
该公务员因工作压力大而得 了面瘫,开始通过自我按摩 和食疗治疗,效果不佳,后 来得到了中医调理,拥有一 次健康的面瘫治疗。
所有面瘫患者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避免吃辣、油腻、 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每日注 意面部清洁,保持愉快、放 松的心情,并加强面部按摩 来提升面部血液循环。
中医治疗面瘫的注意事项
医务透明化
反复治疗
寻找正规医院,避免假冒伪劣医 疗机构或人员诱导患者接受治疗。 了解患者治疗的详细过程和使用 的中药和针灸力,使其面 瘫得到治疗,并且不再失控。
治疗期限
面瘫的治疗周期时长因人而异, 根据正常恢复情况,建议治疗期 限为一个星期。
结论和建议
《面瘫的中医治疗》PPT 课件
面瘫是面神经麻痹症的俗称,中医疗法是一种传统疗法。本课件将为大家介 绍面瘫的中医治疗过程。
中医治疗的概述
中医治疗通过调节人体脏腑经络,增强组织功能和代谢能力,以维护机体的 平衡和健康。 面瘫不同于其他病症,需要由懂得中医治疗的医师来针对病情进行辨治。
什么是面瘫?
带你了解治疗面瘫的方法及其预后和预防措施?

带你了解治疗面瘫的方法及其预后和预防措施?四川省射洪市人民医院 629200面瘫又叫“面神经麻痹”,是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出现障碍的一种疾病。
症状一般表现为口歪眼斜,患病之后可连基本的抬眉、闭眼动作都无法完成,部分患者也会出现听觉改变、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是一种常见病,且发病年龄不受限制。
根据发病原因可以分为特发性、外伤、感染、肿瘤、神经源性等5种主要类型。
临床上有时也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大类。
经过治疗大部分的患者都可以恢复,而且不会留下后遗症。
一、面瘫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确诊患了面瘫之后,应立即根据不同的发病因素进行对应的治疗。
治疗的原则是促进炎症消退、水肿减轻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对于较常见的周围性面瘫贝尔麻痹和RHS患者,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恢复面神经功能,但是对于孕期患者要慎用,可改用泼尼松龙以及甲泼尼龙,对胎儿和新生儿几乎不产生影响。
其次是使用伐昔洛韦来进行抗病毒治疗,二者同时进行对患者病情有较大益处。
神经莱姆病患者除使用糖皮质激素外还应进行抗生素治疗,可使用多西环素或者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治疗莱姆病的首选药物。
其他由于肿瘤、外伤等原因导致的面瘫,可以使用营养神经药物维生素B12进行肌肉注射,还可同时使用强的松进行抗炎治疗。
另外还有一些对扩张血管有益的药物,例如地巴唑。
患面瘫后由于患者的眼裂比原来大,致使眼角膜与外界接触,角膜部位会容易受到感染,要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眼部消炎治疗,可以使用眼罩,滴眼药水等。
2.中医治疗:中药、针灸、埋线等对治疗面瘫也有一定的疗效,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对西药有不良反应的可以选择中医治疗。
3.手术治疗:药物治疗3个月之后如果面瘫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测试面部神经系统传导速度和面部肌肉肌电图检查结果均无反应,即没有电位活动的患者。
可以采用手术干预治疗。
4.按摩治疗:按摩治疗是一种辅助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改善面瘫患者面部血液循环,令麻痹的面部表情肌兴奋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鳄鱼泪症候群 此现象多出现在面瘫后数周或数月,患者吃食物时, 患侧即有眼泪流下,甚至只是看到或想到可口的食物时,也会泪水汪汪。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核下性 口眼歪斜 眼裂以上双侧支配
核下性损伤-周围性面瘫 是因为面神经核及面神经病损所引起的面瘫称周围 性面瘫。 特点是: 1、病变同侧所有的面肌均瘫痪; 2、如有肢体瘫痪,常为面瘫对侧的肢体受累,例 如,脑干病变而引起的交叉性瘫痪; 3、可有病侧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涎液分泌障碍。 8
21
耳尖放血:适应于风热型面瘫。(耳背静脉放血)
电磁疗:穴位同体针。适应于急性期。
局部按摩:
穴位埋线:适应于面瘫经久不愈者。
18
面瘫治疗
操作:皮肤常规消毒后,风池和足三里穴采用1.5寸毫 针,其余穴均用1寸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
配合艾灸和刺络拔罐治疗。灸翳风穴并刺络拔罐,方法 为针刺得气后,在翳风穴处施艾条灸法。操作:将艾条的 一端点燃,距翳风穴皮肤约2cm~3cm处进行熏灸,使患 者局部产生温热感而无灼痛,施灸20min左右,至皮肤潮 红为度;起针后翳风穴再施刺络拔罐,留罐10min。
下眼睑外翻,泪液不易流入鼻泪管而溢出眼外。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
下垂,示齿时口角被牵向健侧。不能作噘嘴和吹口哨动作,鼓腮进病侧
口角漏气,进食及嗽口时汤水从病侧口角漏出。由于颊肌瘫痪,食物常
滞留于齿颊之间。
12
临床表现
若病变波及鼓索神经,除上述症状外,尚可有同侧 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蹬骨肌支以上部位受累时, 因蹬骨肌瘫痪,同时还可出现同侧听觉过敏。膝状 神经节受累时除面瘫、味觉障碍和听觉过敏外,还 有同侧唾液、泪腺分泌障碍,耳内及耳后疼痛,外 耳道及耳廓部位带状疱疹,称膝状神经节综合征 (Ramsay-Hunt syndrome)。
14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发病突然,常于 夜间发病。 2、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 3、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 4、患侧耳后、耳下、面部疼痛,舌前
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 5、或伴流泪、流涎
15
(二)体征:
1、额纹变浅消失; 2、眼睛闭合不良,
眼裂变大; 3、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4、人中沟歪、露齿时口
13
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相鉴别
(一)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可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但常为双侧 性,绝大多数伴有其他颅神经及肢体对称性瘫痪和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等。 (二)桥脑损害:桥脑面神经核及其纤维损害可出现周围性面瘫,但常伴有桥脑内 部邻近结构,如外展神经、三叉神经、锥体束、脊髓丘系等的损害,而出现同 侧眼外直肌瘫痪、面部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瘫痪(交叉性瘫痪)。见于该部肿 瘤、炎症、血管病变等。 (三)小脑桥脑角损害:多同时损害三叉神经、位听神经、同侧小脑及延髓, 故除周围性面瘫外,还可有同侧面部痛觉障碍、耳鸣、耳聋、眩晕、眼球震颤、 肢体共济失调及对侧肢体瘫痪等症状,称“小脑桥脑角综合征”,多见于该部 肿瘤、炎症等。 (四)面神经管邻近的结构病变:见于中耳炎、乳突炎、中耳乳突部手术及颅 底骨折等,可有相应的病史及临床症状。 (五)茎乳孔以外的病变:见于腮腺炎、腮腺肿瘤、颌颈部及腮腺区手术等。 除仅有周围性面瘫外,尚有相应疾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
3
上半部(核上部): 接受双侧皮质延
髓束纤维支配。
下半部(核下部): 接受对侧交叉过来的皮质延髓束
纤维支配。 4
面瘫的分类
临床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类,两 者在发病病因和临床症状有所不同,应 注意鉴别。
核上性 口角歪斜 眼裂以下单侧支配
第一种核上性面瘫,或称中枢性面瘫。是由面 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间的病损所引起 的面肌瘫痪为其特点是: 1、病损对侧眼眶以下的面肌瘫痪; 2、常伴有面瘫同侧的肢体偏瘫 3、无味觉和涎液分泌障碍。
20
面瘫预防
1 心理护理:患者多为突然起病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有的担心面容改变而羞于 见人及治疗效果不好而留下后遗症这时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 导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病人情绪稳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2 护眼: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外露易导致眼内 感染损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护的非常重要的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 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 3 局部护理:热敷祛风:以生姜末局部敷于面瘫侧每日1/2小时;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每日2— 3次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时力度要适宜部位准确;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 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或4个八拍每天2—3次对于防止麻痹肌 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面瘫患者应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 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注意事项:早期——浅刺、轻刺激、泻法, 寒可加灸, 风热用刺血法;中后期——补法,透针、灸法、拔罐(温 针灸或隔蒜灸);
顽固性——用滞针法。
19
面瘫后遗症
( (1)面瘫后遗症的表现是一系列的,患者不说话不做表情症状不是很 明显,比患病初期要轻微的多,但努嘴、鼓气、抬眉、大笑等动作时会出 现较明显表情障碍。
3.炎症感染类
中耳炎、乳突炎(胆脂瘤型最多)、恶性外耳道炎、莱姆病等
4.肿瘤类
面神经鞘膜瘤,腮腺恶性肿瘤,婴幼儿白血病等
9
周围性面瘫(周围面神经炎称Bell‘s面瘫)的 病因病理
面神经管是一狭长的骨性管道,当岩骨发育异常,面神经管可能更 为狭窄,这可能是面神经炎发病的内在因素 血运性 :由于受凉风吹袭引起血管神经机能紊乱,致小动脉痉挛。当 面神经发生水肿,因血管被压迫,则缺血更为严重,使面神经的血液 供应受到障碍,从而影响神经的传导,支配面肌运动的功能暂失。若 面神经血供的侧支循环建立,则面神经的功能可以恢复。 病毒性: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和风疹病毒侵入机体 后,均易与面神经亲和,使之充血、水肿,影响其功能的传导,亦可 能为面瘫之病因。如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Hunt Syndrome)则 系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使膝状病毒感染.
特发性面瘫(贝尔氏麻痹)(Bell‘s Palsy)占面瘫患者总数的55%左右,京津地区发病率约为25/10万。 耳带状疱疹(HUNT氏综合症)(Ramsay Hunt’s Syndrome)
2.创伤类
颞骨创伤导致面神经骨管骨折-面神经损伤
医源性面瘫(中耳炎手术、腮腺手术等副损伤、新生儿产钳伤)
角歪向健侧。 5、蹙额 、皱眉、吹口
哨、鼓颊困难。
16
面瘫的治疗
取穴:风池、百会、牵正、翳风、下关、攒竹、阳白、颊车、太阳、地仓、 迎香、足三里、合谷。以上面部穴位均为患侧穴位,四肢穴位和风池穴均为 双侧。每次选用4个~5个穴位,交替使用。 随证配穴:早期风火盛:风池、太冲、耳尖放血 风寒:风池、翳风 眼睑闭合不全:睛明 人中沟歪斜:人中 鼻唇沟变浅:迎香 颏唇沟歪斜:承浆 后期体虚:灸大椎、足三里、脾俞、百会 倒错现象:补健侧,泻患侧,双侧针刺,以浅刺为主。
面瘫的治疗
主要内容
面瘫的分类 面瘫的病因病理 面瘫的治疗 面瘫的预防 面瘫的后遗症治疗
2
面神经解剖结构
面神经—(混合神经) 1、运动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 2、感觉神经纤维 (1)一般感觉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耳后皮肤 (2)鼓索神经:支配味觉 (3)镫骨神经:支配听觉 3、副交感神经纤维 (1)支配泪腺 (2)支配唾液腺
17
面瘫治疗
其他方法:
电针:选穴:参照处方选穴,用疏密波。(早期不宜)
皮肤针叩刺:患侧面部、耳后叩刺。
拔罐:患侧面部、耳后。
穴位注射:选穴:地仓、颊车、翳风、牵正每次1~2穴。药 物:VitB1、VitB12、加兰他敏、北芪注射液每次选一样, 每穴注射0.3~0.5ml,隔日一次。
神灯照射:患侧面部、耳后。
10
中医病因病理
经气阻滞, 脉络失养, 筋肉纵缓不收
面瘫
11
临床表现
可见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多为单侧,双侧者甚少。
发病与季节无关,通常急性起病,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可于数 小进内达到高峰。有的患者病前1-3天患侧外耳道耳后乳突区疼痛,常 于清晨洗漱时发现或被他人发现口角歪斜。
检查可见同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因眼轮匝肌瘫痪,眼裂增大,作闭 眼动作时,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而眼球则向外上方转动并露出白 色巩膜,称Bell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