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实验办法
药物制剂稳定性实验方法

医学ppt
5
药物降解公式:
dC dt
= KCn
K:反应速度常数 C:反应物浓度
n:反应级数
t:反应时间
n可以等于0,1,2……称为零级、一级、二 级……反应
医学ppt
6
级第数一节微概分述式
0
dC dt
=K
积分式 C=-Kt+C0
1
dC dt
= KC
lgC=
---- 临界相对湿度(CRH)
医学ppt
27
(五)金属离子
催化氧化反应速度; 0.0002M的Cu2+可使维生素C氧化反 应加快10000倍。
避免生产过程、原辅中带入, 加螯合剂:
依地酸盐(EDTA)、枸橼酸、酒石酸等
医学ppt
28
(六)包装材料
隔绝热、光、水、氧,不与药物反应, (1)玻璃,棕色玻璃 (2)塑料:透湿、透气、吸着性 (3)金属 (4)橡胶----塞子、垫圈等 “装样试验”,
医学ppt
29
三、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 自学
医学ppt
30
四、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其它方法
改进剂型及生产工艺 制成固体制剂(青霉素----粉针) 制成微囊或包合物(维生素A----微囊; 薄荷油----包合物) 直接压片或包衣
医学ppt
31
四、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其它方法
制成难溶性盐 青霉素G钾盐--普鲁卡因青霉素G (1:250)
阳光下10分钟分解13.5%, 室内光线下,半衰期为4小时。
医学ppt
23
(三)空气(氧气)
溶液中、容器中(氧化药物) (1)排除氧气 溶液中:煮沸(100℃水中不含氧气),
稳定性试验规定,稳定性指导原则,稳定性试验方法

FDA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药品稳定性试验规定每年底制定下年度原料和制剂成品稳定性试验书面计划,内容包括:规格标准、检验方法、检验周期、每批数量、考查项目、考查频次、时间等。
经批准后执行,新开发的制剂品种在开发阶段应制定稳定性计划。
3 公司药品生产用原料稳定性试验可采用影响因素试验法:3.1 将一批供试品除去包装以后,平放在平皿中,在以下条件下按规定贮存,检测重点考查项目各项质量指标的变化情况。
重点考查项目包括:性状、熔点、含量、有关物质、吸湿性及根据药品性质选定的考查项目。
影响因素试验条件:3.1.1 暴露在常温空气中;3.1.2 高温试验,温度分别为60℃、40℃两个温度水平;3.1.3 高湿试验,湿度分别为90%±5%、75%±5%两个湿度水平;3.1.4 强光照射试验,照度为4500LX±500LX4 制剂稳定性试验:4.1 加速试验:取供试品三批,按市售包装,在温度40℃±2℃,相对温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六个月末取样检测各剂型规定的重点考查项目的质量指标变化情况。
片剂的重点考察项目为:性状、含量、有关物质、崩解时限或溶出度。
硬胶囊剂的重点考查项目为:外观、内容物色泽、含量、有关物质、崩解时限或溶出度、水份。
液体制剂的重点考察项目为:性状、相对密度、含量、pH值、微生物限度检查。
3个月后测试符合要求,有效期暂定为2年,6个月后测试符合要求有效期暂定为3年。
4.2 长期试验:取供试品三批,按市售包装,在规定保存条件下贮存,每年检测一次,重点考查项目的质量指标变化情况,观察3年的检验结果,以确定产品的贮存期或有效期。
5 严格按照批准的书面稳定性计划,做好试验记录,如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及时调整。
6 试验结束后,对试验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后处理,评定并作出结论。
写出稳定性试验报告,所有资料归档保存。
稳定性试验规定_稳定性指导原则_稳定性试验方法

稳定性试验考察计划为考察我公司所有生产品种的质量稳定性,决定对所有生产品种进行长期稳定性考察试验,为确保患者能够安全、有效的用药和对各品种试行标准转正及有效期确定等提供有效的数据。
一、稳定性考察要点:1.性状2.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薄层鉴别等)3.检查(水分、杂质、总灰分、酸不溶灰分等)4.浸出物5.含量测定6.其他项目二、具体方案:1.对各品种生产的前三批进行稳定性考察,每批拟计划一定量(注:各品种留样量一览表)进行考察。
其余批次只做一般留样考察,留样量为三次复检的全项检验量。
2.考察方法(长期试验):2.1按市售包装,在按产品要求的储存条件下放置12个月。
每3个月取样一次,分别于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取样,按各品种具体的稳定性考察要点项目进行检验。
12个月后,仍继续考察,分别于18个月,24个月,36个月、42个月、48个月(以此类推)末取样检测。
将结果与0月比较以确定药品有效期。
2.2对原辅料、半成品等在留样存储期进行质量稳定性跟踪考察,做到原辅料使用前的质量有效评估,确保成品安全、有效、稳定。
2.3由于实测数据的分散性,按95%可信限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合理的有效期。
如三批统计数据分析差别较小,则取平均值为有效期。
若差别较大,则取其最短的为有效期。
同时能够明确各剂型品种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有效性。
三、方案实施:本方案由质量部完成,记录上述所有数据,并对试验过程中异常情况记录。
四、在产品正式生产阶段,已建立了详细的生产工艺资料,可将实验室的数据和生产情况相结合,用具有代表性的批号产品对稳定性进行考察,进一步修正产品的有效期。
如果需要改变工艺、包装,就必须重新进行稳定性的研究。
如果以上的变化影响了产品的稳定性,应该对产品重新设计。
在此阶段一般可用加速实验的方法进行有关稳定性的研究,并将目前的产品与原有的产品进行稳定性的比较。
但最后的结论仍应该在完全的、正常的稳定性研究基础上得出。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药剂学虽然是基础学科,但是很多学员都觉得药剂学知识点特别多,不好复习。
今天就带着大家总结归纳一下药剂学各章节的重点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记忆。
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1.影响因素试验
原料药及制剂处方研究需进行,供试品可用一批未包装样品。
高温试验:
60℃放置10天,于第五、第十天检测
高湿度试验:
25℃分别于相对湿度(75于相)%及(90于相)%放置10天,于第五、第十天检测
强光照射试验:
于照度(4500试验:()lx放置10天,于第五、第十天检测
2.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
加速试验:原料药和制剂需进行此项试验。
供试品要求3批,按市售包装,在温度(40按市)℃,相对湿度(75对湿)%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
于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末取样一次。
3个月资料可用于新药申报临床试验,6个月资料可用于新药申报生产。
长期试验:为制定药物有效期提供依据,原料药和制剂需进行此项试验。
供试品3批,按市售包装,在温度(25按市)℃,相对湿度(60对湿度)%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
每3个月取样一次。
6个月数据可用于新药申报临床研究,12个月数据可用于新药申报生产。
3.典型恒温法
理论依据是Arrhenius公式。
有效期t0.9药物降解10%所需的时间。
例题:
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有
A.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
B.加速试验、典型恒温
C.长期试验、典型恒温、加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
D.典型恒温、长期试验
E.长期试验、加速恒温正确答案:C。
消毒产品稳定性测试方法

消毒产品稳定性测试方法1材料与方法1.1 试剂与药品1.2 器材1.3外观检查除测定有效成分含量或杀灭微生物效果外,还应观察记录消毒剂有无颜色变化;并且对液体消毒剂应观察记录有无沉淀或悬浮物产生,对片剂应观察记录外观性状是否完好。
性状变化的记录应写进检测报告。
1.4 影响因素试验用一批消毒剂原料药进行,将其置适宜的开口容器中(如称量瓶或培养皿),摊成≤5mm厚的薄层,疏松原料药摊成≤10mm厚的薄层,进行以下实验。
(1)高温试验消毒剂开口置于适宜的洁净容器中,60℃温度下放置10d,与第五、十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查,同时准确称量试验前后消毒剂的重量,以考察消毒剂风化失重的情况。
若供试品有明显变化(如含量下降5%),则在40℃条件下同法进行试验。
若60℃无明显变化,不再进行40℃试验。
(2)高湿度试验消毒剂开口置于恒湿密闭容器中,25℃分别于相对湿度75%±5%及90%±5%条件下放置10d,与第五、十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查,同时准确称量试验前后消毒剂的重量,以考察消毒剂吸湿潮解的情况。
(3)强度照射试验消毒剂开口置于光橱或其它适宜的光照仪器中,于强度为4500±500lx的条件下放置10d,与第五、十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查;同时要注意消毒剂的外观变化。
1.5加速试验法:(1)取包装好的消毒剂,置37℃(对粉剂、片剂要求相对湿度>75%)恒温箱内3个月,或54℃恒温箱内14d。
于放置前、后分别测定消毒剂杀菌有效成分含量。
每次检测样品为三批,每批样品重复测2次,取其平均值即可。
(2)加速试验法结果评价以有效成分下降率超过10%为不符合要求。
若经37℃存放3个月的样本,其杀菌有效成分含量下降率≤10%,可将贮存有效期定为2年;经54℃存放 14d者,杀菌有效成分下降率≤10%,则贮存有效期可定为1年。
(3)未通过本试验的消毒剂,或需观察2年以上储存有效期的消毒剂,可按室温留样法测定其储存有效期。
稳定性测试流程

稳定性测试流程
稳定性测试流程主要包括:
首先,设定明确的测试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然后将待测样品按照预设方式放置于相应环境中。
在规定的时间周期内(如加速稳定性试验通常为6个月至3年),定期取样进行检测分析,评估其性能变化情况,如药物含量、外观、溶解性、pH值等关键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通过连续监测并记录数据,判断产品在储存期内质量是否稳定,以确定产品的有效期和储存条件。
整个过程中需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操作规程。
稳定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稳定性实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考察药品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储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药品的有效期。
2、仪器设备恒温恒湿培养箱、光照箱4、实验主体内容4。
1 稳定性试验的内容:4.1。
1加速破坏试验,预测样品的有效期4.1。
2样品在规定的保存条件下观察若干年限的检测结果。
4。
2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4.2.1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4。
2。
1。
1 影响因素试验适用于原料药的考察,用1 批原料药进行4。
2。
1。
2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适用于原料药与药物制剂,要求用3 批供试品进行4。
2。
2原料药供试品是一定规模生产的,供试品量相当于制剂稳定性实验所要求的批量,原料药合成工艺路线、方法、步骤应与大生产一致。
药物制剂的供试品应是放大试验的产品,其处方与生产工艺应与大生产一致4。
2。
3供试品的质量标准应与各项基础研究及临床验证所使用的供试品质量标准一致4。
2.4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所用供试品的容器和包装材料及包装方式应与上市产品一致4。
2。
5研究药物稳定性,要采用专属性强、准确、精密、灵活的药物分析方法和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药物稳定性试验结果的可靠---------------------------------------------------------精品文档-----------------------------------------------------------------------------------------------------------------------------------------------------------------------------------------------------------------性。
对照品溶液稳定性验证方案

对照品溶液稳定性验证方案为了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常常需要使用对照品来进行实验验证。
而对照品溶液的稳定性则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种对照品溶液稳定性验证的方案,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一、实验目的验证对照品溶液的稳定性,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 对照品溶液:需验证稳定性的对照品溶液;2. 贮存容器:干净、无杂质的玻璃瓶或塑料瓶;3. 取样工具:滴管、移液管等;4. 实验室常用设备:天平、离心机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前,需对实验材料和设备进行充分的准备。
检查对照品溶液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确保容器密封性良好。
2. 制备样品使用取样工具,从对照品溶液中取出一定量的样品。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取样量,确保样品的适当性和可重复性。
3. 存储条件将制备好的样品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条件下,观察并比较其稳定性的差异。
常用的存储条件包括室温、低温和高温等。
根据对照品的性质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存储条件。
4. 存储时间对于稳定性验证实验,需要设定一定的存储时间。
一般可以选择不同的存储时间段,如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等。
存储时间的选取应结合实际需要和对照品的特性进行确定。
5. 实验观察在每个存储时间段结束后,观察对照品溶液的外观、颜色、浓度等性质的变化。
可以记录下来或进行拍照,以备后续分析和对比。
6.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到的实验数据,对对照品溶液的稳定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以更加客观地评估对照品溶液的稳定性。
四、实验注意事项1. 选择适当的对照品溶液,确保其代表性和稳定性。
2. 存储容器要保持干净,无杂质,防止对照品污染。
3. 存储条件和时间的选择要合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4.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对照品溶液的密封性,防止外界因素的干扰。
5. 在观察实验数据时,要进行准确记录,并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定性实验方案(参考)
诊断原料稳定性考核主要包括热稳定性、真实稳定性、运输稳定性及冻融稳定性四部分,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具体方案见下文。
根据抗原和抗体进行分类,此外结合产品的用途,综合考虑上述实验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以便满足市场客户需求,合理调配公司资源。
现给出各类型开展稳定性评价分具体实验方案。
1
1.1
此外为间2-8℃
1.2
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考核主要涉及校准品、质控品等的稳定性问题,是基于客户使用的立场开展的用途评价及相关研究。
工作重点主要是稳定性基质的筛选和评价、稳定性的持续监测等。
根据项目检测特点,采用不同的稀释液制备客户检测的工作浓度样品,一般主要为低值和高值两个测值样本,通过评价-20℃、2-8℃以及37℃存放一定时间(根据各项目确定)的测值相对偏倚来考核其分析内稳定性结果。
分析间稳定性考核主要涉及低值和高值样本的制备过程,要求将当时制备的高浓度蛋白分装冻存于-80℃条件下,需要开展组间分析时,采用重现性实验过程,执行过程的重复制备。
分析间评价主要用于考核-20℃条件下存放不稳定的蛋白样品。
持续检测的实验主要目的是站在客户的立场,在较长时间内监测工作浓度蛋白真实稳定性而开展的评价内
容。
主要采用相对稳定的检测方法,对热稳定性合格条件下,开展蛋白的使用效果监测,通过重现性实验对比分析实现。
例如:采用经过热稳定性评价合格的抗体制备的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批间差异在理想范围内,采用该系统对考核蛋白进行持续检测,持续检测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参考绘制质控图,如L-J质控图),判定为稳定性是否合格。
该过程不涉及制备环节,是真实地反应蛋白使用时的稳定性,输出内容为校准品或质控品解决方案。
注:用于检测抗体的蛋白,即用于捕获或标记的蛋白,只评价1.1,不涉及1.2。
2 抗体的稳定性实验方案
2.1
37℃条件存放于
(可以
2.2 工作条件下的抗体稳定性实验
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考核主要涉及检测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是基于客户使用的立场开展的用途评价及相关研究。
工作重点主要是采用抗体制备的诊断试剂本身的稳定性评价、稳定性的持续监测等。
根据项目检测特点以及检测系统平台方法学而异,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案建立检测系统,对该检测系统开展的稳定性实验,包括热稳定性和真实的稳定性监测两块。
最终输出结果为检测系统的稳定性结论,客户根据该结果可以作为建立检测系统的参照。
将检测系统相关的试剂,分别放于2-8℃以及37℃存放一定时间(根据各项目确定),通过功能性实验来评价检测系统的稳定性,一般以2-8℃和37℃之间的相对偏倚来标识,此外检测系统本身的功能性能也至关重要(如
灵敏度、精密度等)。
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以报告的形式给出,最终达到我们对产品后续性能的足够了解,以便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高售后服务水平(这个结果不一定要告诉客户)。
检测系统的持续监测的实验主要目的是站在客户的立场,在较长时间内监测采用我们的诊断原料制备的诊断试剂的真实稳定性而开展的评价内容。
主要采用相对稳定的检测方法,对热稳定性合格条件下,开展抗体的使用效果监测,通过真实存放检测试剂的重现性实验对比分析实现。
例如:采用经过-80℃存放的蛋白制备的检测样品开展评价结果和先前刚制备出的检测试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说明检测系统的真实稳定性。
上述稳定性实验内容根据各项目的原料的用途和具体情况而异。
3
1.1或1.2
℃以下的
2-8℃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