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报告——情绪对动作稳定性影响实验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3-管理情绪

组织行为学3-管理情绪
所以,作为家长不要以孩子还小而错失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要高度重视 幼儿期的教育问题。
目录
洛克菲勒家族,美国最富有的家族之 一,创始人是约翰.洛克菲勒
从发家到至今已经绵延了6代,依旧是 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语录:能带给孩子一生幸福的不是金 钱,而是完整的人格、强大的内心、 精神上的富足和良好的生活习性
阿玛拉在第二年去世,卡马拉活到十七岁,经过几年的教育,能勉强讲一些 简单的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虽然她死时已有17岁左右,但其智力 只相当3、4岁的孩子。
通过了解“狼孩”我们可以知道人类的知识和才能并不是天赋的,所有的这 些都是后天实践和学习得到的。如果儿童从小脱离人类社会环境,就不能形 成人的心理,更不能产生与语言相联系的抽象思维。
目录
四、降低或消除挫折感的措施
(一)及时了解并排除 造成挫折的根源
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对职工的情绪应有敏锐 的观察,应把职工的种种不良适应性行为,如说怪 话、发牢骚、吵架等看做存在问题的信号,及时了 解,找出根源,予以解决,防患于未然。组织的 领导者还可以借助职工态度调查,及时发现职工 遇到的挫折。
男孩告诉他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任务情境:
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
目录
但是看看这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恢复 成从前的样子。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在 围篱上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 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 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比如说,许多大公司,其实并不会“强制加班”,但因为有加班费,有晚餐 补贴,HR也会按照上班时长评奖金,有些“小聪明”的员工反正单身、闲 着也是闲着,就因为一点钱,干脆天天加班。 这下很多人都这么干,正经工作按时下班的员工,反而成了异类,被HR、 领导刁难,克扣工资福利,最后因为“不够变态而显得格格不入”,只能被 淘汰。最后,会导致“不加班就不是打工人”。

心理学实验设计练习题

心理学实验设计练习题

实验设计练习题姓名:张慧学号: 201522060165一、下面有10个心理效应的相关实验,请判断它们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设计类型。

1、进门坎效应如果一个人接受了他人的微不足道的一个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是想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极有可能接受其更大的要求。

【实验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在实验中提出的。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说人们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

他们在第一个居民区直接向人们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

而在第二个居民区,实验者先请求众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

他们在几周后再向这些居民提出竖牌的有关要求,这次的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因变量:房前竖“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的接受者的概率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2、巴纳姆效应(暗示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实验2】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

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

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因变量:对报告内容的选择;实验设计的类型( B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3、德西效应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外加报酬(主要是奖励)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

【实验3】德西在1971年作了专门的实验。

他让大学生做被试,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

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

选择反应时实验报告

选择反应时实验报告

选择反应时实验报告引言:选择反应指的是面对不同的刺激或情境,个体所做出的对应反应。

选择反应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者通过实验来探究人们在面对不同选择时的决策和反应过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选择反应实验,探索个体在面对不同选择时的反应和决策过程。

实验设计: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

控制组和实验组分别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指示性选择反应,第二部分是非指示性选择反应。

第一部分:在该部分,每位参与者需要面对一系列刺激,在一定时间内做出选择。

实验者根据每位参与者的选择情况,记录下他们在每个选择上的反应时间和选择结果。

实验者同时观察参与者在做出选择时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以获得更多有关参与者选择过程的信息。

第二部分:在该部分,参与者需要回想并描述第一部分中的选择过程。

实验者倾听并记录下每位参与者的描述。

实验结果:经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参与者在第一部分的反应时间普遍较快,选择结果集中在某一特定选项上。

此外,实验者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在面对某些刺激时,个体的面部表情明显变化,说明情绪对选择反应有一定的影响。

在第二部分的描述中,参与者普遍表达了对选择的头脑活动的理解和思考过程。

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在面对选择时,个体会根据不同的情景和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不同个体在选择反应上存在差异,有的人更加冲动和敏感,有的人更加理智和深思熟虑。

选择反应过程可能受到情绪、经验和个体差异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此外,通过对第二部分的描述内容分析,可以看出参与者在做出选择时考虑的因素有多种多样。

结论:选择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从反应时间、选择结果和口头描述等多个角度对选择反应进行了研究。

通过本实验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选择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焦虑情绪心理实验报告(3篇)

焦虑情绪心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焦虑情绪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探究焦虑情绪的产生机制及其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心理实验,对焦虑情绪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焦虑情绪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2. 探究焦虑情绪对个体认知、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3. 评估焦虑情绪的心理干预方法的有效性。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本实验招募了100名自愿参与的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50名,女性50名,年龄在18-24岁之间。

2. 实验工具实验采用以下工具进行测量:(1)焦虑自评量表(SAS):用于评估个体的焦虑程度。

(2)认知能力测试: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反应速度等测试项目。

(3)行为实验:观察个体在面对压力时的反应和应对策略。

(4)心理访谈:深入了解个体焦虑情绪的来源和心理状态。

3. 实验程序(1)实验对象填写焦虑自评量表,了解其焦虑程度。

(2)进行认知能力测试,评估个体的认知功能。

(3)进行行为实验,观察个体在面对压力时的反应和应对策略。

(4)进行心理访谈,深入了解个体焦虑情绪的来源和心理状态。

(5)对实验对象进行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观察干预效果。

四、实验结果1. 焦虑情绪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实验结果显示,焦虑情绪的产生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家族中存在焦虑情绪病史的个体更容易产生焦虑。

(2)环境因素: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工作压力等环境因素会加剧焦虑情绪。

(3)心理因素:个体对事物的认知方式、自我效能感等心理因素也会影响焦虑情绪的产生。

2. 焦虑情绪对个体认知、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1)认知方面:焦虑情绪会降低个体的认知能力,如记忆力、注意力、反应速度等。

(2)行为方面:焦虑情绪会使个体在面对压力时产生逃避、退缩等行为。

(3)心理状态方面:焦虑情绪会导致个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 心理干预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等心理干预方法对缓解焦虑情绪具有显著效果。

自我评析心理实验报告(3篇)

自我评析心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自我评析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评估方法,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

本实验旨在通过自我评析,了解自己的心理特质、情感倾向和行为习惯,从而为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工具:采用《自我评析量表》(Self-Assessment Inventory,简称SAI)进行自我评析。

该量表包含多个维度,如情绪稳定性、人际关系、自我控制等,通过评分了解自己在各个维度的表现。

2. 实验过程:在安静的环境下,独立完成自我评析量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每个问题进行评分。

3. 数据处理:将评分结果输入计算机,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实验结果1. 情绪稳定性:结果显示,我的情绪稳定性处于中等水平。

在面临压力和挑战时,我能够保持相对冷静,但有时也会出现焦虑和紧张情绪。

2. 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方面,我表现出较好的沟通能力和同理心,能够与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但有时过于敏感,容易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

3. 自我控制: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诱惑,有时会做出冲动行为。

4. 性格特点:根据结果分析,我属于外向型性格,善于与人交往,但有时过于情绪化。

同时,我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迅速适应新环境。

四、分析与讨论1. 情绪稳定性:情绪稳定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我的情绪稳定性处于中等水平,说明我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能够保持相对冷静,但仍有提升空间。

建议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2. 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方面,我表现出较好的沟通能力和同理心,这是人际交往的重要优势。

但过于敏感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自我认知,学会调整情绪,减少对他人的依赖。

3. 自我控制: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诱惑,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建议通过制定计划和目标,提高自律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冲动行为。

实验心理学作业之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作业之心理物理学方法

传统心理物理法一、最小变化法I 特点:探索从感觉不到到感觉到的转折点和从感觉到到感觉不到的转折点1、刺激是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2、递增和递减系列交替出现3、每个系列的起始点不同4、每个系列的转折点就是该系列的绝对阈限5、每个系列绝对阈限的算术平均值就是绝对阈限II 阈限的测定1、绝对阈限的测定实验过程:刺激由递增和递减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寻找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重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

每一个系列的转折点就是该系列的绝对阈限。

当被试说不清时,意义与之前的判断相反。

阈限计算:转折处对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阈限,绝对阈限就是系列所有阈限的平均值。

2、差别阈限的测定实验过程: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每次要呈现两个刺激,让被试比较,其中一个是标准刺激,即刺激是固定的,其强度大小不变;另一个是比较刺激,又称变异刺激,即刺激的强度按由小到大或由大而小的顺序排列。

标准刺激在每次比较时都出现,比较刺激按照递增或递减系列与标准刺激匹配呈现,直到被试的反应发生转折。

被试以口头报告方式表示四类反应,当比较刺激大于标准刺激时记录为“+”;当比较刺激等于标准刺激时记录“=”;当比较刺激小于标准刺激时记录“—”;表示怀疑可记作“?”.阈限计算:在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距离为不肯定间距,取平均上下限的不肯间距的一半为差别阈限。

不肯定间距的中点为主观相等点,理论上应与标准刺激相等,但实际上两者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被称为常误。

III 误差及其控制习惯误差:被试因习惯于由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而对新的刺激作了错误的判断。

期望误差:被试因过早期望将要来临的刺激而导致错误的判断。

采用递增递减交替进行的设计能抵消这两种错误。

练习误差:由于实验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

艾森克人格问卷实验报告

艾森克人格问卷实验报告

山东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院系:指导教师:王大伟一、实验室名称:心理学实验室二、实验项目名称:艾森克人格问卷测验三、实验原理: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艾森克结合了类型与特质的概念,提出了人格的维度理论,从人格的特质和维度的研究出发,将人格特征分为三个基本的维度:E维度:内—外向(introversion-extroversion);N维度: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P维度:精神质(psychoticism)。

该问卷包括四个分量表,各量表的意义如下:E量表:测量性格的内、外倾向N量表:测量情绪的稳定性上两个量表均为双极量表,也就是说分数高与分数低都有意义,但两极之间没有一个截然的分界,只有程度的区别。

如E量表分由低向高的变化,代表由内向转外向的一种程度上的变化,非常内向——内向——比较内向——内外向平衡——比较外向——外向——非常外向P量表:单极量表,即:只有P分高时才有意义,P分低被认为是正常。

L量表:原本为一个效度量表,测量回答问题的真实性,同时,它本身也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

L分的高低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年龄(成人: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儿童: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性别:女性偏高;与民族有关等。

四、实验目的:掌握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实施、记分与结果解释。

五、实验内容:(一)艾森克人格问卷的评定方法(二)艾森克人格问卷的评分标准(三)测验的记分(四)结果的解释(五)结论(六)撰写实验报告六、实验器材:艾森克人格问卷、答题纸、铅笔、橡皮。

七、实验步骤:1、依据预定的参试人数在安静、整洁、无干扰的教室内施测。

2、发放问卷后,主试说明指导语,请被试依次回答问题,回答不需要写字,在每个问题后面的“是”或“否”中选择一个。

这些问题要求被试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

3、完成了所有题目后,根据问卷的要求进行积分。

并将原始分转化为T分数。

八、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一)测验的记分1、分数划分标准:各量表的T分在43.3-56.7分之间为中间型,各量表的T分在56.7-61.5分或38.5-43.3分之间为倾向型,而T分在38.5分以下或61.5分以上为典型型。

心理学实验报告——情绪对动作稳定性影响实验

心理学实验报告——情绪对动作稳定性影响实验

情绪对动作稳定性影响实验报告人:A小组: A B C D E五人1. 引言动作稳定性是动作技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他受个体自身和外界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情绪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情绪的波动会引起手臂肌肉的震颤。

当一个人尽量控制自己的身体、手臂和手指等保持不动时,往往仍有明显的不由自主的细微颤动,身体某部位的这种颤动范围可作为控制运动能力的指标。

颤动范围越大,控制运动的能力越低;反之,控制运动的能力越强。

而当一个人出于某种情绪状态时,这种身体的不自主颤动会比心平气和时明显,所以这种颤动范围又可作为情绪强度的指标。

本实验所用的九洞动作稳定器就是一种通过测定手的动作稳定程度来间接测量情绪波动程度的仪器。

本次实验目的是学习测定手动作的稳定性,检测情绪对手动作的稳定性的影响。

2. 方法2.1 被试:A B C D E ,年龄均为20岁。

其生理各项指标均正常。

2.2 仪器:EPT704、九洞仪2.3 实验步骤:2.3.1 将电源插头插入实验台主试侧右方插座内,接通电源。

开始计时、计数器电源开关,计时屏幕显示为:“0.000”秒,正确次数和错误次数均显示为“0”工作方式选择“计时、计数”。

2.3.2 指导语:请你用优势手握住测试笔,悬肘使测试笔与九洞仪垂直的伸入洞内,直到与洞底接触。

九个孔洞从大到小依次完成,如果碰壁三次仪器自动终止试验。

实验结束。

2.3.3 五个被试实验依次先试验右手,之后换左手。

每个手实验5次。

2.3.4 主试发出“预备”口令后,按启动键,被试开始实验,按上述要求做完实验后,另换一被试按同法进行测试,主试分别记录各被试通过的洞的直径和时间。

2.3.5 注意:肘部悬空操作,稳定性=1|颤抖范围(颤抖范围取5次实验平均值)。

记录好被试稳定性范围。

3. 结果实验数据总耗时碰壁次数颤抖范围(mm)E(右)23.591 3 完成18.268 6 3.016.566 5 3.017.43 5 2.514.591 4 3.0左16.673 3 4.028.188 9 2.516.378 6 3.516.891 5 3.512.024 3 4.0A(右)29.508 4 3.029.293 4 3.026.563 5 2.515.673 4 3.026.237 5 4.0左21.614 4 4.033.915 5 3.524.887 3 4.045.777 6 3.056.477 8 3.0C(右)31.454 6 2.522.238 3 3.512.755 4 3.09.649 3 3.010.781 3 3.0左22.213 4 3.530.132 5 2.526.43 6 3.523.104 5 3.029.401 6 3.0D(右)8.837 3 4.523.052 7 3.014.889 3 3.010.944 3 3.522.217 8 2.5左7.2165 3 4.516.702 6 3.511.486 5 3.59.646 3 3.518.676 7 3.5B(右)16.247 7 2.513.622 2 完成9.757 3 2.524.243 3 4.529.65 7 2.5左13.948 6 3.513.082 4 4.519.541 5 3.516.107 4 317.92 3 2.55 10 15 20 25 30 35 1234567891011C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10 20 30 40 50 60 12345678910 11 12A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5 10 15 20 25 30 12345678910E段浩宇(右) 23.591 3 完成4. 讨论4.1 各被试颤动范围:E 右手:2.3 左手:3.5 A 右手 3.1 左手3.5 C 右手 3 左手3.1 B 右手 2.4 左手3.5 D 右手 3.3 左手3.7稳定性: E 右手 1/2.3 左手1/3.5 A 右手 1/3.1 左手1/3.5 C 右手 1/3 左手1/3.1B 右手 1/2.4 左手1/3.5 D 右手 1/3.3 左手1/3.74.2 一般来讲,右手的稳定性要高于左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