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要点

合集下载

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

3.1 有害物散发量的计算
(1)连续成批生产时固态金属材料的冷却散热量
或 式中
Q GCg t1 t 2 1 Q GC g t1 t 2 (3.13) 3600 Q ——固态金属材料由温度 t1 冷却到 t 2
时所散出的热量,kJ/h或KW;

G ——每小时冷却的金属材料质量,kg/h
Q G CY t1 t 2 i Cg t r t 2


3.1 有害物散发量的计算
式中
G ——金属材料的质量,kg;
CY ——液态金属的比热,kJ/ (kg•℃);
t1
tr
——液态金属冷却时的初温,℃;
i ——金属的熔点温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
上述公式中
——金属的熔解热,kJ/ kg;
i j ——进入锻锤时蒸汽的焓,kJ/kg;
ip
——排出蒸汽的焓,kJ/kg,可以近似认为锻锤排 出蒸汽的工作压力为49kpa。
3.1 有害物散发量的计算
7.燃料燃烧的散热量 在某些生产过程中,如气焊、玻璃吹制等,燃料燃烧所产 生的热量,直接散入车间,这些热量也是车间得热量的一部 分。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可按下式计算:
d 3.25tb t n
0.25
3.1 有害物散发量的计算
t b ——炉壁的外表面温度,℃;
Tb ——炉壁的外表面的绝对温度,K;
tn
——室内空气温度,℃;
T ' b ——加热炉周围物体表面的绝对温度, K;可近似认 为 T ' b = Tn 。 C ——辐射系统,对于一般的工业炉,
Q qd q f F
(3.3)

全面通风气流组织的原则

全面通风气流组织的原则

全面通风气流组织的原则
全面通风气流组织的原则如下:
1. 空气流动方向:通风气流应从干净的区域向污染的区域移动,以有效地将污染物排出。

2. 气流速度:通风气流的速度应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既能够有效地将污染物带走,又不会引起其他问题,如温度不适或风扬尘。

3. 高效过滤:在通风系统中使用高效过滤器,以去除空气中的微尘、细菌和其他污染物。

4. 均匀分布:通风系统应该能够均匀地将新鲜空气分布到房间各个角落,以确保整个空间得到充分的通风。

5. 空气质量监测:全面通风气流组织应配备相关的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用于实时监测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6. 合理运行:通风系统应按照预定的操作指南进行合理运行,以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

7. 定期维护:通风系统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保证室内空
气的良好质量。

综上所述,全面通风气流组织的原则是确保新鲜空气能够均匀地分布到室内各个角落,通过高效过滤和定期维护,将污染物有效排出,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

6第六章 通风与气流组织

6第六章 通风与气流组织

第六章通风与气流组织在本书的第三、四和五章中已经分别介绍了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而合理的气流组织是实现室内热湿环境和保证空气品质的最终环节。

通风空调系统通过送风口(机械通风)或建筑的开口(自然通风)将满足要求的空气送入建筑中,形成合理的气流组织,从而实现所需要的热湿环境和空气品质。

一般来说,狭义的气流组织指的是上(下、侧、中)送上(下、侧、中)回或置换送风、个性化送风等具体的送回风形式,也称气流组织形式;而广义的室内气流组织,是指一定的送风口形式和送风参数所带来的室内气流分布(Air Distribution)。

其中,送风口的形式包括风口(送风口、回风口、排风口)的位置、形状、尺寸,送风参数包括送风的风量、风速的大小和方向以及风温、湿度、污染物浓度等。

本章所讨论的内容即为这种广义的气流组织。

本章将着重介绍气流组织与室内空气环境的关系,包括常见的气流组织形式、气流组织的描述方法和评价指标、气流组织的测量与计算方法以及典型的气流组织示例等。

第一节通风(空调)的目的与方法1.1 通风(空调)的目的所谓通风,是指把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来,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空调和通风有类似的作用,没有严格的区分,但是一般来说,空调还要考虑到控制房间的热环境,因此送风要经过较为复杂的处理过程,空调对效果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建筑内部的空调通风条件是决定生活在建筑内部的人们健康、舒适的重要因素。

通风(或空调)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保证排除室内污染物。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多种多样。

有从室外带入的污染物:工业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NO2、SO2、臭氧等;有室内产生的污染物:室内装饰材料散发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CO2、家用电器产生的臭氧,以及厨房油烟等其它污染物。

室内污染物源可以散发到空间各处,在室内形成一定的污染物分布。

大量的污染物在空间存在,会对人体健康存在不利影响,而对房间进行通风则可以带走室内的污染物。

简明通风设计参考手册

简明通风设计参考手册

简明通风设计参考手册中兴不锈钢配套工程有限公司一、全面通风方法1、按照通风的动力不同,全面通风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2、按照对有害物控制机理不同,全面通风可分为稀释通风、单向流通风、均匀流通风和置换通风。

(1)、稀释通风对整个车间进行通风换气,用新鲜空气把整个车间有害物质稀释到最高允许浓度以下。

该方法所需的全面通风量大,但是控制效果差。

(2)单向流通风通过有组织的气流运动,控制有害物的扩散和转移。

特点是通风量小,控制效果好。

(3)、均匀流通风速度和方向完全一致的宽大气流称为均匀流,用它进行的通风称为均匀流通风。

气流速度原则上要控制在0.2~0.5M/S之间。

这种方法能有效排出室内污染空气。

目前主要用于汽车喷漆室等对气流、温度、湿度控制要求高的场所。

(4)、置换通风置换通风的概念和均匀流通风是基本相同的。

有余热的房间,由于在高度方向上有稳定的温度梯度,如果以较低的风送速(V<0.2~0.5m/s),将送温差较小(2~4)的新鲜空气直接送入室内工作区。

低温的新风在重力的作用小首先下沉,随后慢慢扩散,在地面上形成一层薄薄的空气层。

而室内热源产生的热气流,由于浮力作用而上升,并不断卷吸周围空气。

这样由热气流上升时的卷吸作用、后续新风的推动作用和排风口的抽吸作用,地板上方的新鲜空气缓慢向上移动,形成类似于向上的均匀流的流动,于是工作区的污浊空气为后续的新风所代替。

当达到稳定时,室内空气在温度、浓度上便形成两个区域:上部的混合区和下部单向流动的清洁区,这种通风方式就叫置换通风。

置换通风的效果和送风条件有关,与传统的稀释通风方式相比,具有节能、通风效率高等优点。

二、全面通风设计(一)设置条件1、防止热、蒸气或有害物质的建筑物,当不能采用局部通风或者采用局部通风后达不到卫生标准要求时,应辅以全面通风或者是采用全面通风。

2、设计全面通风时,要尽量采用自然通风,以节约能源和投资。

当自然通风达不到卫生或者是生产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与机械的联合通风。

第六章_通风与气流组织第一--三节

第六章_通风与气流组织第一--三节
通风和空调的区别
通风:不采用回风,空气不循环使用,进风不 (或简单)处理,排风需处理至满足排放标准才 能排除; 空调:采用回风,进风需处理至设计值,排风不 需处理。
4
二、自然通风(Natural Ventilation)
定义:指利用自然的手段(热压、风 压等)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 的通风换气方式。
洁区
29
常见风口类型---置换通风
30
3、个性化送风(Personalized Ventilation)
原理:将处理好的新鲜空 气直接送至人员主要活动 区,同时人可调节送风参 数,实现有限区域个性化。
特点:个性化调节;直接 控制呼吸区,无需全部区 域的控制;通风效率高, 通风量、能耗小。
42
根据通风气流的目的,气流分布的 评价分为三个方面 通风有效性 排污有效性 能量利用有效性与热舒适
43
二、通风有效性描述参数
空气龄 换气效率 可及性
44
1、空气龄(Air Age)
最早于20世纪80 年代由Sandberg 提出。
定义:指送风到 达房间某点的时 间。
实际意义:旧空 气被新空气代替 的速度。
输入和平衡分配; 在噪声和污染严重地区,不适用; 安全隐患,应预先采取措施; 不适用恶劣气候地区; 需要居住者自己调节,麻烦; 未对进口空气过滤、净化; 所需空间较大,受到建筑形式的限制。
24
三、机械通风(Mechanical Ventilation)
定义:指利用机械手段(风机、风扇等)产 生压力差来实现空气流动的方式。
= 2P= 2P


通过的空气量:
G F=F 2P
关键因素: F、P

通风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通风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Website:通风基础知识培训资料一、基本计量单位:(法定单位)二、全面通风1、按照通风动力不同,全面通风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2、按对有害物控制的不同,全面通风分为:2.1 稀释通风:用新鲜空气把整个房间、车间有害物浓度稀释到允许浓度以下。

通风量大,控制效果差。

Website:2.2 单向通风:通过有组织的气流运动,控制有害物的扩散和转移,保证工作区达标。

通风量较小,控制效果较好。

2.3 均匀流通风:利用送风气流在均流室内形成的均匀气流把室内污染空气全部压出室外。

控制气流速度0.2-0.5m/s。

通风量较大,能有效排出室内污染空气。

2.4 置换通风:(与我公司采用的分层送气原理相同)。

条件:a) 有余热,较封闭,高度方向具有稳定的温度梯度。

b) 送风量大、风速低。

V<0.2-0.5m/sc) 送风温度低于室内温度2-4℃特点:与传统的稀释通风方式相比,具有节能,通风效率高等优点。

3、全面通风设计原则:3.1 有效散热,或有害物质的建筑物,当不能采用局部通风,或采用局部通风不能达到卫生标准,应辅以全面通风或采用全面通风。

3.2 宜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节约能源和投资,当自然通风达不到卫生或生产要求,应采用机械全面通风。

3.3 根据卫生标准,排出空气经净化处理后,如其中有害物质浓度不超过室内最后允许浓度的30%,可返回车间再循环利用。

4、全面通气流组织设计:4.1 排风口应尽量靠近有害物质源,以便迅速排出。

4.2 送风口尽量靠近操作地点。

(清洁空气)4.3 在整个通风间内,应尽量使送风气流均匀分布,减少涡流,避免有害物质在局部地区的积累。

4.4 要求清洁的建筑物,当其周围环境较差时,送风量应大于排风量。

使室内保持正压.对于室内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可能污染周边相邻建筑时,送风量应小于排风量,使室内保持负压,一般送风量为排风量的80-90%。

5、全面通风换气次数:L=nVfL:全面通风量m3/h n:换气次数次/hVf :建筑物体m3 Vf=长×宽×高Website:三、空气幕1、空气幕是利用条形空气分布器喷出一定速度和温度的幕状气流,封闭大门、通道等,减少或隔离外界气流侵入,阻挡粉尘、有害气体进入。

全面通风气流组织形式

全面通风气流组织形式

全面通风气流组织形式一、引言全面通风是指通过合理设计的通风系统,将新鲜空气均匀地输送到室内,同时排除室内污浊空气的一种组织形式。

全面通风的设计对于提供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保障人们的健康和舒适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全面通风气流组织形式。

二、上送式通风上送式通风是一种将新鲜空气从底部输送到室内的通风方式。

通常情况下,新风口位于地板附近,空气经过过滤、加热或冷却后,通过送风口进入室内。

上送式通风能够有效地提供新鲜空气,但由于热空气的上升,可能导致上方空气的积聚,使室内温度不均匀。

三、下送式通风下送式通风是一种将新鲜空气从顶部输送到室内的通风方式。

通常情况下,新风口位于天花板附近,空气经过过滤、加热或冷却后,通过送风口进入室内。

下送式通风能够有效地将新鲜空气均匀地分布到室内,但由于冷空气下沉,可能导致底部空气的积聚,使室内温度不均匀。

四、混合式通风混合式通风是一种将新鲜空气从多个位置输送到室内的通风方式。

通常情况下,新风口位于室内各个角落,空气经过过滤、加热或冷却后,通过送风口进入室内。

混合式通风能够将新鲜空气均匀地混合到室内,使室内空气质量得到改善,但可能存在空气流动不稳定的问题。

五、间接式通风间接式通风是一种通过热交换器将室内和室外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的通风方式。

通常情况下,室内污浊空气通过排风口排出,同时新鲜空气通过供风口进入室内,两者在热交换器中进行热量交换,以减少能量损失。

间接式通风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但可能存在传热不完全的问题。

六、直接式通风直接式通风是一种通过直接将室内和室外空气进行交换的通风方式。

通常情况下,室内污浊空气通过排风口排出,同时新鲜空气通过供风口进入室内,两者直接进行交换。

直接式通风能够实现快速通风,但可能存在室内外空气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七、结论全面通风气流组织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合理设计。

上送式通风适用于室内温度较低的环境,下送式通风适用于室内温度较高的环境,混合式通风适用于需要均匀通风的环境,间接式通风适用于需要节约能源的环境,直接式通风适用于需要快速通风的环境。

工业通风与除尘

工业通风与除尘
计算并联支管8-2阻力:
p8 2 178 .52
核算1-2与8-2两管处的阻力平衡,用课本 公式5-13:
(
p1 2 p8 2 ) 100 % 30 % 10 % p1 2
不符合要求,需调节
调节1-2段,增大断面直径,减小阻力。按新确定的断面直径重 新计算,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依据此方法把系统中每一部分的阻力均计算出来。 4.把结果记录于《除尘管网计算表》 5.计算通风除尘管道系统总阻力。 6.根据风量和风压选择合适的通风机 选择风机时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根据输送的气体性质,确定风机的类型。例如输送清洁空气, 可选择一般通风换气用的风机;输送腐蚀性气体,要选用防腐风机; 输送易燃气体或含尘空气,要选用防爆风机或排尘风机。
下面列举了一些气体组织形式
气பைடு நூலகம்组织形式
气流组织形式
二、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
(一)风管布置的一般原则
1.风管布置力求简单。
2.连接吸尘用排风罩的风管宜采用竖直方向铺设。
3.除尘风管一般应明设,尽量避免在地下铺设。
4.除尘风管一般应采用圆形断面。 5.为减轻含尘气体对风机的磨损,一般应将除尘 器置于通风机的吸入段。
三、全面通风气流组织
全面通风时空气按照设计好的流程流动,成为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一般通风房间气流组织的方式有:上送上排、 下送上排及中间送上下排等多种形式。设计时采 用哪种形式,要根据有害物源的布置、操作位置、 有害物的性质及浓度分布等具体情况,按下列原 则确定。
1.排风口尽量靠近有害物源或有害物浓度高的区 域,把有害物迅速从室内排出。 ⒉送风口应接近操作地点。送入通风房间的清洁 空气,要先经过操作地点,再经污染区排至室外。
(2)根据所需风量、风压及选定的风机类型,确定风机型号。为了便于 接管和安装,还要选择合适的风机出口方向和传动方式。 (3)考虑到管道可能漏风、有些阻力计算不够精确,选用风机的风量和风 压应大于通风系统的计算风量和风压,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6.风量的分配 (1)有害物和蒸气的密度比空气轻,或虽比室内空气重,但 建筑内散发的显热全年均能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时,宜从房间上 部区域排出。 (2)当散发有害气体和蒸气的密度比空气重,建筑物内散发 的显热不足以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而沉积在下部区域时,宜从房 间上部区域排出总风量的1/3且不小于每小时一次换气量,从下部 区域排出总排风量的2/3。 (3)当人员活动区有害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的浓度未超过卫生 标准,且混合后气体的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接近时,可只设上部 或下部区域排风。 (4)送排风量因建筑物的用途和内部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在 生产厂房、民用建筑要求清洁度高的房间,室内压力应为正压, 送风量应大于排风量;对于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房间,室内压 力应为负压,应使送风量略小于排风量。
后面要介绍的全面通风方式叫置 换通风,如果应用得好,设计良好的 置换通风比传统的混合通风具有更高 的室内空气品质和舒适性,更好的节 能效果。
上送上排
上送下排
中间送上下排 中间送下排
上送上排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侧面送风 单 侧 上送下回(a)(b) 送 上送下回(走廊回风)(c) 风 上送上回(d)
双 侧 (a)内送下回 送 (b)外送上回 风 (c)内送上回
单侧送风气流流型
双侧送风气流流型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在进行气流组织设计时,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1.清洁空气必须先经过人的呼吸区 送风口应尽量靠近操作地点,清洁空气送入通风房间后,应 先经过操作地点,再经过污染区然后排出房间。被污染的空气禁 止经过操作地点。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3)进风口底部应高出地面2m,在设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20m。当水平距离小于20m时,进风口应比排风口至少低6m。
(5)降温用的进风口,宜设在建筑物的背阴处。 5.机械送风系统的送风方式 (1)放散热或同时放散热、湿和有害气体的房间,当采用 上部或下部同时全面排风时,送风宜送至工作地带。 (2)放散粉尘或密度比空气大的蒸汽和气体、而不同时放 散热的车间及辅助建筑物,当从下部地带排风时,宜送至上部 地带。 (3)当固定工作地点靠近有害物质放散源,且不可能安装 有效的局部排风装置时,应直接向工作地点送风。
2.车间内污染空气必须及时排出 排风口应尽量靠近有害物源或有害物浓度高的地区,以便有 害物能够迅速被排出室外。 3.车间内气流分布均匀 车间进、排风系统气流分布均匀,避免在房间局部地区出现 涡流,使有害物聚积。 4.机械送风系统室外进风口的布置: (1)选择空气洁净的地方。 (2)进风口应低于排风口,并设置在排风口上风处。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排风口
送风口
进风口
吸风口



送风口
全面通风平面图
接排风口
灰尘
吸风口
所谓气流组织,就是

合理的选择和布置送、排 风口的形式、数量和位置,
合理的分配各风口的风量,
使送风和排风能以最短的
流程进入工作区或排出,
从而以最小的风量获得最
佳的效果。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全面通风的通风效果不仅与采用的通风系统风量有关,还与通 风房间的气流组织形式密切相关。一般通风房间的气流组织形式有 上送下排、下送上排及中间送上下排等形式。设计时应根据有害物 源的布置、操作位置、有害物 性质及浓度分布等情况对送排 风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从房间下部排出的风量,包括距地面2m以内的局部排风量。 从房间上部排出的风量,不应小于每小时1次换气。
当排出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或蒸汽时,其风口上缘距顶棚应 小于0.4m。
前面介绍的全面通风是混合通风: 通过向室内送入新风稀释室内污染物 浓度,从而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允 许标准之下,所以又叫稀释通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