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前5分钟小测有效性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课前5分钟小测有效性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课前5分钟小测有效性结题报告

初三化学组微型课题:

2013-2014年

初中化学课前5分钟小测有效性的

研究

(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课前5分钟小测有效性的研究

一、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课题研究背景:

学习化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做中学,练习教案既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初中化学教案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在常规教案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学习兴趣的培养。

课题研究意义:

基于以上的原因,提出了“初中化学常规教案中课前5分钟基础性小测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准备从课前小测这一层面,探讨出“有效学习活动的途径”,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通过研究活动,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的常规教案课前基础性小测”的思路。

二、研究的依据及内容

(一)研究的依据

1.建构主义认识论: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创设者、组织者、引导者,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知识经由学生自己的科学方法检验后获得。

2.有效教案的理念:有效教案理念指出教案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案的效益。

3.《国家教案课程标准》理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案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二)研究的内容

常规教案除了课堂上进行引导分析外,还应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及学生掌握程度的不同,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体现在下面三方面:

1、课前5分钟基础性小测设计的研究;

2、课前5分钟基础性小测活动中,对学生测试过程有效性的研究;

3、提高“课前5分钟基础性小测”设计的有效性、实施的有效性。

三、研究的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

四、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组的成员及任务分工

主持人:邰梅冬

承担任务:课题申报、组织、编辑小测内容,指导开展研究及结

题。

成员:吴应红

承担任务:编辑小测内容,指导学生实施课前5分钟测试、收集信息及进行数据统计。

(二)研究步骤及主要活动

准备阶段2013.10.10—2013.11.25

1、申报课题,制定研究计划。

2、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调查现初三学生化学学习状况。

实施阶段2013.11.25—2013.7.15

1、实施阶段:2013.11.25—2014.3.15从课本第一单元开始,每节课复习一课时内容的形式实施,每课时设计五道题,上课前五分钟进行检测。并在此期间,定期召开课题成员会议,交流获得的调查情况及进行对策研究。

2、实施阶段:2014.3.16—2014.6.16 该阶段主要针对专题进行强化练习,巩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实施阶段:2014.6.17日—2014.7.15 将九(2)、九(3)班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期中成绩作对比,本届学生成绩与上届学生成绩作对比,获得对比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课题研究结论。结题阶段2014.7.16—2014.7.30

1、资料汇总并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结题报告。

2、将所有研究纸质材料及电子文档归纳整理并申请结题。

五、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觉性差,习惯难培养;

2.时间紧迫。

六、成果展现

结果分析:

从实验数据可知,课前5分钟测试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差生是有效的和可行的。课前5分钟测试对优秀生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但对中等生和差生的效果显著。优等生不显著的原因是课前5分钟测试是以基础性知识为主,他们的基础较好,并且在学习自主性方面比中等生和差生要好得多。他们在每次的基础测试中几乎都是满分,测试的成绩不会触动他们的自尊心,对学习的自主性也影响不大。中等生效果显著是因为他们的基础不是很扎实,在课堂学习中往往会漏掉一些知识点,思想上有要学好的倾向,他们不甘落后却又缺乏学习方法,自尊心很强。课前5分钟测试内容恰好能补充上知识面的缺板,题目大多数能做出,有成功感,又因测试的都是重点知识,

能引导学生自主去学习相关内容,逐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进步。差生的效果好的原因是学生本身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础知识,但他们的自尊心又非常强,不甘落后又苦于没有学习方法,而课前5分钟测试正好是以基础知识为主,题目不需要太多的思维过程就能做好。分数出来,把它公布到学习栏上,低了,有失自尊,努力一下成绩能上去,分数高时,又有一种成功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总之,他们的成绩虽然不是很理想,但往往测试的结果比他预期的要好得多。他们会更愿意学习这一科目,从而激发出自主学习的欲望,5分钟测试不仅是对他们的鞭策,更是一种激励。

七、成果小结

在本实验条件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结合学科对学生进行教案课堂5分钟测试是有效的和可行的。(2)本实验所采用的教案模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训练均有效果,对中、差等生的训练效果特别显著。

另外,本实验亦有不足之处,由于条件所限,时间较短,未能测定实验的长期效应,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实验中加以改进。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测试测A卷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测试(A)卷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a:40 Fe: 56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4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石墨粉打开生锈的铁锁B.金刚石刻划破璃 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D.铅笔芯折断 2.我国的黑白山水画用的墨汁主要成分为炭黑的微粒,用这种墨汁画的国画千百年都不 易褪色,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炭() A.具有氧化性B.具有还原性 , C.具有吸附性D.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A.一定是单质B.一定不是混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不是化合物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合适原料是() A.石灰石与浓盐酸B.石灰石与稀盐酸 C.碳酸钠与稀盐酸D.石灰石与稀硫酸 5.有关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D.都有毒性,使人中毒死亡 6.下列物质若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C2H5OH和CH4B.H2和CO C.H2和CH4D.CO和CH4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B.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黑色晶体D.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鼓励农民将秋后农作物秸杆焚烧;②建议农民向温室里通入适量的CO2;③夜晚 煤气泄漏首先打开电灯查找泄漏源; ④大规模绿化可有效地控制“温室效应”的现象;⑤埋入地下的木制电线杆的一端应 先烧焦其表面;⑥清洗水壶的水垢应加入少量醋酸.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⑤⑥D.①⑤⑥ 9.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因此可以做致冷剂和人工降雨).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 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 B.干冰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 C.干冰蒸发出大量的白色的二氧化碳 $ D.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 10.“吸烟有害健康,拒吸二手烟”.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CO和CO2都可以通过碳和氧气反应而得到

财务报表分析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

财务报表分析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

财务报表分析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 单选题 1.()指在公司经营周期内并未被更新的资产。回答:正确 1 A 固定资产 2 B 流动资产 3 C 股东权益 4 D 净资产 2.各种累积债务属于()。回答:正确 5 A 长期负债 6 B 流动负债 7 C 长期资本 8 D 股东权益 3.()属于非现金费用。回答:正确 9 A 材料购买款 10 B 利息费用 11 C 折旧 12 D 工资 4.财务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对()的管理。回答:正确 13 A 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14 B 企业资源 15 C 现金流量表 16 D 公司资产结构、公司赢利能力及资产流动性三个基本方面 5. ()是财务管理中最核心、最关键的术语。回答:正确 17 A 内部资金 18 B 流动资金需求 19 C 净利润 20 D 公司经营现金流量 6.现金流量表在企业决策中用于:正确答案 21 A 揭示企业的财务风险

22 B 指出企业的净利润是如何获得的 23C报告现金的来源与运用 24 D 以上都对 7.下列属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是:回答:正确 25 A 土地 26 B 建筑 27 C 专利权 28 D 以上都对 8.()是指公司在提供长期资产之后流入公司经营周期内的可利用资金回答:正确 29 A 流动资金供给 30 B 流动资金需求 31 C 投资收入 32 D 利息 9.对资产负债表评价不正确的是()回答:正确 33 A 资产流动性是公司(长期)战略和(短期)经营政策所带来的结果 34 B 资产负债表基础公式表明流动资金的重要性不在于其本身数量的多少 35 C 一家拥有较高流动资金供给的公司不会陷入财务危机 36 D 流动资金供给与流动资金需求之间的关系经常是动态发展的 10.以财务为中心的会计方法强调()的原则回答:正确 37 A 权责发生制 38 B 现金至上 39 C 持续经营假定 40 D 货币计量 11.()是公司最为基本的一项报表回答:正确 41 A 利润表 42 B 损益表 43 C 现金流量表 44 D 资产负债表 12.反映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金流动状况的财务报告,就称为()回答:正确 45 A 利润表 46 B 损益表 47 C 现金流量表 48 D 资产负债表 13.流动资金供给与流动资金需求之间的差额就反映出公司的()回答:正确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解析版)

第六单元卷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的是() A.金刚石B.石墨 C.碳60 D.一氧化碳 【考点】碳的单质. 【难度】易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互称为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必须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 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B、石墨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C、碳60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属于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2.书写重要文献时,要求再保存期内清晰不褪色,应选用() A.铅笔 B.蓝色圆珠笔C.碳素墨水 D.蓝墨水 【考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难度】易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作为重要文献,在长期保存中签署的姓名清晰,则需要使用性质稳定,不易褪色的墨水签署文件. 【解答】解:碳素墨水、墨汁中含有碳,用碳素墨水笔或墨汁书写的材料能够保持很长时间不褪色,其它材料均无该特性.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1991年碳纳米管被发现,碳纳米管是由石墨中的碳原子卷曲而成的管状的材料,管的直径一般为几纳米(最小为1纳米左右)到几十纳米,管的厚度仅为几纳米.碳纳米管由于其独有的结构和奇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其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有关碳纳米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化合物 B.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常温时很稳定 C.碳纳米管导电属于化学变化 D.碳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质与金刚石相同

应用文写作考试及试题答案

应用文写作考试一、多项选择题 1.适用于报告写作的事项有( ACE)。 A.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B.向下级或有关方面介绍工作情况 C.向上级提出工作建议 D.答复群众的查询、提问 E.答复上级机关的查询、提问 2.工作报告的内容包括(ACDE)。A.经常性的工作情况 B.偶发性的特殊情况 C.向上级汇报今后工作的打算 D.对上级机关的查问做出答复 E.向上级汇报的工作经验 3.适合作报告结尾的习惯用语有(AC)。A.“特此报告” B.“以上报告,请批复”C.“以上报告,请审示”D.“请批准” E.“如无不妥,请批准” 4.适合请示的事项有(BCDE)。 A.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请求上级指导 B.下级无权解决的问题,请求上级机关作出指示C.下级无力解决的问题,请求上级机关帮助解决

D.按规定不能自行处理,应经上级批准的事项 E.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涉及面广而下级无法独立解决必须请求上级机关协调和帮助的问题 5.下列事项中,应该用请示行文的有( ACD)。 A.××县教育局拟行文请求上级拨款修复台风刮毁的学校 B.××县政府拟行文向上级汇报本县灾情 C.××集团公司拟行文请求上级批准引进肉食品加工自动化生产线 D.××海关拟行文请求上级明确车辆养路费缴纳标准 E.××市政府拟行文向上级反映农民负担增加的情况 6.“请示”应当( AC)。 A.一文一事 B.抄送下级机关 C.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 D.不考虑上级机关的审批权限和承受能力 7.下列标题中正确的有( BDE)。 A.××分公司关于请求批准开发新产品的报告 B.××县人民政府关于解决我县高寒山区贫困户移民搬迁经费的请示 C.××县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将××风景区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请示报告D.××公司关于解决生产用地的请示 E.××省移民办公室关于对移民区域作适当调整的请示 7.请示的下列结语中,正确的有(ACD)。 A.特此请求,请批复

(完整)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金属 C.用铅笔写字 D.用焦炭冶炼 2. 含硫煤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会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A.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硫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3.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4.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A.同种元素组成,但原子排列不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都是碳元素组成 D.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同 5. 某化合物4.6g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该化合物中()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6.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使混合气体通过() A.石灰水 B. 灼热的碳层 C.水 D. 灼热的氧化铜 7.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通入炽热的氧化铜中 C.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盐酸溶液里 D.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于谦的《石灰吟》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形象地描述了化学反应: CaCO3 CaO十CO2↑,该反应的类型是()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9.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 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10. 试管中盛有黑色粉末,将其加强热,粉末变为红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黑色粉末可能是()高温 第 1 页共6 页

会计第9章财务报告练习题及答案讲解

第十章财务报告练习题 一、判断题 对下列各题的正误进行判断,并将判断结果填入题后的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财务报告又称会计报告。()2.财务报告应当是对内报告。()3.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4.财务报表附注不属于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5.根据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及时性要求,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以后可直接报送给报告使用者。()6.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企业根据其自身的具体情况制作。()7.所谓中期财务报表是指每半年度终了的时候编制的财务报表。()8.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只是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的部分规定,财务报表的编制就可被认为是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9.企业可以在附录中的披露代替交易和事项的确认与计量。()10.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是企业持续经营基础下的财务报表列报。()11.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12.资产负债表是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原理设计的。()13.资产负债表中的“期末余额”应根据有关账户的发生额填列。()14.资产负债表中的“年初余额”应根据上年末本表的期末余额填列。()15.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总计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必须相等。()16.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原材料”和“库存商品”项目。()17.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18.利润表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原理设计的。()19.利润表中的“本期金额”应根据有关账户的发生额填列。()20.假定现在编制2010年6月的利润表,表中的“上期金额”应指2010年5月的发生额。()21.企业的所得税费用是以净利润为基础计算的。()

卫生监督信息报告测试题(答案)

卫生监督信息报告测试题(答案)

卫生监督信息报告测试题 姓名:所在单位: 职务:联系电话: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新修订的卫生监督信息卡删除食品、化妆品的内容,新增经常性卫生监督、卫生监督监测、无证行医查处内容。 2、案件查处信息卡旨在收集卫生监督查处案件中对违法行为作出的责令整改、取缔、查封场所、限期整顿、罚款等相应处理措施的信息,包括立案后不作行政处罚和仅实施行政强制及其他措施的案件信息。 3、卫生监督信息卡共分5大类,包括被监督单位信息卡、经常性卫生监督信息卡、卫生监督监测信息卡、案件查处信息卡、建设项目卫生审查信息

4、卫生监督信息的报告可通过全国统一使用的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直接填报,亦可通过卫生监督日常业务系统自动报告两种方法。 5、卫生监督信息卡的填报流程是采集信息、录入信息、审核信息、查重、查漏和查错、生成汇总表、查询信息。 6、被监督单位信息卡,在许可或首次监督后5个工作日内填报;在监督过程中发现被监督单位信息发生变动后5个工作日内进行补充或修正填报。 7、案件查处信息卡,一般程序案件实行“一案一卡两次报告”制度。 8、对录入报告系统的信息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对信息报告系统内已经审核通过和业务系统自动生成的信息,至少每周进行一次查重、查漏和查错。 9、各类涉及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的原始资料,应定期、完整地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保存期限为3

10、建设项目卫生审查信息卡的报告范围是已进行了预防性卫生监督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 11、涉水产品生产企业,应在完成卫生许可批件新发、变更、延续、注销后5个工作日内填报本卡。 12、消毒产品被监督单位信息卡的报告范围是已取得《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消毒产品生产单位。 13、放射卫生被监督单位信息卡的报告范围是存在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非医用辐射单位和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医用辐射单位。 14、对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非医疗机构及其人员进行查处的信息填报《无证行医案件查处信息卡》。 15、卫生监督信息汇总表的填报内容是国家统计局批准使用的卫生监督信息卡所设计的20张汇总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金属 C.用铅笔写字 D.用焦炭冶炼 2. 含硫煤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会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 ) A.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硫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3.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4.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 ) A .同种元素组成,但原子排列不同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 .都是碳元素组成 D .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同 5. 某化合物4.6g 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该化合物中 ( )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6. 除去CO 2中混有的少量CO ,可使混合气体通过 ( ) A.石灰水 B. 灼热的碳层 C.水 D. 灼热的氧化铜 7. 除去CO 中混有的少量CO 2,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 A.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通入炽热的氧化铜中 C.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盐酸溶液里 D.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于谦的《石灰吟》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形象地描述了化学反应: CaCO 3 CaO 十CO 2↑,该反应的类型是 ( )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9.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 )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10. 试管中盛有黑色粉末,将其加强热,粉末变为红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黑色粉末可能是 ( ) A.木炭粉 B.四氧化三铁 C.氧化铜 D.木炭粉和氧化铜 11. 已知实验室制取气体D 的表达式为:A(固)+B(固) C+D ↑,气体D 易溶于水,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则应选择下列何种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 ( ) A. 制CO 2的装置和向下排空气法 B.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和向下排空气法 C.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和排水集气法 D.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和向上排空气法 12. 实验室制取CO 2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要求装好仪器;②向漏斗中注入盐酸;③向反应器中加入块状石灰石;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收集生成的气体。以上操作正确排列顺序为(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③②⑤ D.①②④③⑤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8分 ) 高温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考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考试题 姓名:总分: 一、单选题 1、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年。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2、对于乙丙类传染病(除去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时限是() A、12小时 B 、24小时 C、18小时 D、36小时 3、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起施行。 A、2004年8月28日 B、 2004年12月1日 C、2005年1月1日 D、 2004年12月31日 4、一个病人同时发生n种法定传染病时,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 A、1张 B、2张 C、n张 D、4张 5、甲类传染病是指:()。 A、鼠疫、炭疽 B、鼠疫、艾滋病 C 、霍乱、炭疽 D、鼠疫、霍乱 6、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有()。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脊髓灰质炎; 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 C、艾滋病、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传染病报告卡病人属于:用于标识患者常住地址()与报告单位的相对位置。 A、居住时间≧6 个月地址 B、居住时间≧3 个月地址 C、居住时间≧1个月地址 D、户口所在地 8、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日至少( )次对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和查重工作。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9、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传染病是()

A、肺结核 B、梅毒 C、乙肝 D、疟疾 10、流行性感冒是()类传染病。 A、非法定传染病 B、甲类传染病 C、乙类传染病 D、丙类传染病 11、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各级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是否可以对外发布传染病信 息?() A、可以 B、不可以 C、有时可以 D、看情况 12、有权增加或减少乙类传染病病种的部门() A、国务院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县级以上地方政府 D、省、自治区、直辖市 13、有权增加甲类传染病病种的部门是() A、国务院 B 、卫生部 C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 D、省、自治直辖人民政府 14、以下传染病中属乙类的是:() A、麻风病 B、流行性感冒 C、麻疹 D、风疹 15、以下传染病中属丙类的是:() A、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B、淋病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甲肝 E、尖锐湿疣 1-5:C B B C D 6-10:B A D C D 11-15:B B A C A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初三化学第二次月考题(A卷)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 1.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 A.纸的质量好 B.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比较稳定 C.保存方法得当 D.碳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CO使人中毒 B.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C.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正确的方法是 A.加入澄清石灰水 B.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C.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D.用燃着的木条迅速伸入瓶底 4.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A.通入澄清石灰水 B.观察颜色 C.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D.点燃 5.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的物质是 A.水 B.澄清石灰水 C.氧气 D.木炭 6.下列气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氮气 7.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 A.水 B.炽热的炭层 C.澄清石灰水 D.灼热的氧化铜 8.下列各组仪器中,不能用来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是 A.长颈漏斗、集气瓶、酒精灯 B.长颈漏斗、集气瓶、试管 C.长颈漏斗、锥形瓶、集气瓶 D.平底烧瓶、长颈漏斗、集气瓶

9.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环境。干冰能产生白雾的原因是 A.干冰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 B.干冰蒸发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C.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 D.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 10. 将N2、CO、CO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入足量石灰水和灼热CuO后,冷却至室温,剩余气体是 A.N2、CO2 B.N2 C.CO2 D.N2、CO2、H2O 11.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包括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C.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是不活泼的 D.单质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12.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除去这白膜使试剂瓶变得明净的最好方法是 A.用蒸馏水冲洗 B.用钢丝刷刷洗 C.用稀盐酸洗涤 D.用热水冲洗 13.如果要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C.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里 14. 用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发现已制得的铜又很快变黑了,你推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温度太低 B.试管口倾斜了 C.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 D.铜没有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冷却而又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 15. 一种无色气体X与炽热的木炭反应,得到另一种无色气体Y,Y在加热条件下与一种黑色固体反应又得到X和一种亮红色固体,则气体X和Y是 A.X是CO,Y是CO2 B.X是CO2,Y是CO C.X是O2,Y是CO2 D.X是O2,Y是CO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测试测A卷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测 试测A卷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测试(A)卷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a:40 Fe: 56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4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石墨粉打开生锈的铁锁 B.金刚石刻划破璃 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D.铅笔芯折断 2.我国的黑白山水画用的墨汁主要成分为炭黑的微粒,用这种墨汁画的国画 千百年都不易褪色,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炭() A.具有氧化性 B.具有还原性 C.具有吸附性 D.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不是混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不是化合物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合适原料是() A.石灰石与浓盐酸 B.石灰石与稀盐酸 C.碳酸钠与稀盐酸 D.石灰石与稀硫酸 5.有关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D.都有毒性,使人中毒死亡 6.下列物质若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C2H5OH和CH4 B.H2和CO C.H2和CH4 D.CO和CH4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B.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黑色晶体 D.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8.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鼓励农民将秋后农作物秸杆焚烧;②建议农民向温室里通入适量的 CO2;③夜晚煤气泄漏首先打开电灯查找泄漏源; ④大规模绿化可有效地控制“温室效应”的现象;⑤埋入地下的木制电线 杆的一端应先烧焦其表面;⑥清洗水壶的水垢应加入少量醋酸.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⑥ D.①⑤⑥ 9.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因此可以做致冷剂和人工降雨).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 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 B.干冰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 C.干冰蒸发出大量的白色的二氧化碳 D.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 10.“吸烟有害健康,拒吸二手烟”.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CO和CO2都可以通过碳和氧气反应而得到 B.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C.CO比O2更容易同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内缺氧 D.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14:2 11.下列有关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既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制备气体时,一定要先检验气密性 C.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溶于水的气体,既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法收集 D.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最新性病诊断标准和病例报告测试题答案(精品收藏)

题答案 附件2 性病诊断标准和病例报告知识测试题 省份: 地市: 监测点: 医疗机构名称: 所在科室: 1。根据国家规定,性病病例报告实行以下哪项制度? A.阳性报告制度 B.接诊报告制度 C。诊断报告制度D。首诊医生报告制度 2.根据国家要求,性病报告病例应符合以下哪项? A。符合国家诊断标准的首诊病例 B。符合国家诊断标准的复诊病例 C.符合国家诊断标准的复发病例 D。具有临床症状的病例 3。根据国家颁布的诊断标准,梅毒分期分类为以下 哪项?

题答案 A。早期梅毒、晚期梅毒B.一期、二期、三期、隐性、胎传梅毒 C.显性梅毒、隐性梅毒D.后天梅毒、先天梅毒 4.根据国家颁布的诊断标准,梅毒诊断病例分类为以下哪项? A。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B。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C。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D.确诊病例、阳性检测者 5.一期梅毒确诊病例应符合以下哪项? A。多形性皮疹,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均阳性 B.硬下疳,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均阳性 C.硬下疳,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 D。硬下疳,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

题答案 6.二期梅毒确诊病例应符合以下哪项? A.多形性皮疹,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均阳性 B.硬下疳,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均阳性 C.硬下疳,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 D.硬下疳,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 7.三期梅毒确诊病例应符合以下哪项? A。多形性皮疹,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均阳性 B.硬下疳,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均阳性 C.组织器官损害,病程2年以上,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均阳性 D.多形性皮疹,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 8.隐性梅毒确诊病例应符合以下哪项? A.无症状体征,既往未诊治过梅毒,梅毒螺旋体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1、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因为写字绘画时使用的是() A.蓝墨水B.红墨水C.蓝黑墨水D.墨汁 2、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些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其中,发现较早并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下列有关C60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B.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D.它是一种单质 3.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的物质是( ) A.水 B.澄清石灰水 C.氧气 D.木炭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二氧化碳在加压降温下转变成干冰B.山体滑坡 C.喷洒液体二氧化碳灭火D.二氧化碳溶于水 5、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气体的下列性质不必考虑的是() A.颜色B.密度C.溶解性D.是否与水反应 6、碳的单质中,质地较软,常用做电极的是( ) A.金刚石B.活性炭C.炭黑D.石墨 7、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混合气体点燃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8、粉刷后的石灰墙壁已基本干燥,但住人后往往会又变潮湿,这是因为() A.熟石灰变成生石灰和水B.熟石灰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中有水 C.空气中的水凝结在墙壁上D.墙壁中的水凝结在墙壁上 9、纳米管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纳米=10-9米)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纳米管是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B、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纳米管如完全燃烧,则生成物为二氧化碳 D、纳米管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10. 将N2、CO、CO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入足量石灰水和灼热CuO后,冷却至室温,剩余气体是( ) A.N2、CO2 B.N2 C.CO2 D.N2、CO2、H2O 11、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白磷和红磷。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CO和CO2B.金刚石和C60C.冰和干冰D.液氧和氧气 12、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的炭粉时,下列除去炭粉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学习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学习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所称,领导干部包括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中()以上的干部。 A、县处级副职 B、县处级正职 C、厅局级副职 D、厅局级正职 参考答案:A 2、不属于《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明确规定的领导干部应当报告的事项是()。 A、本人的婚姻变化情况 B、本人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的情况及本人因私出国(境)的情况 C、子女与外国人、港澳台居民通婚的情况 D、本人的学习、工作情况 参考答案:D

3、领导干部发生按照规定应当报告的事项的,应当在事后()日内填写《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并按照规定报告。【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学习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学习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告的,特殊原因消除后应当及时补报,并说明原因。 A、10 B、20 C、30 D、45 参考答案:C 4、领导干部应当于每年()前集中报告一次上一年度《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第三条、第四条所列事项。 A、1月1日 B、1月10日 C、1月20日 D、1月31日 参考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按照《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领导干部有()情形的,有关单

位、组织或者部门应当调查核实,并视情节轻重,采取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方式予以处理。 A、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告的 B、不如实报告的 C、隐瞒不报的 D、不按组织答复意见办理的 参考答案:ABCD 2、按照《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是正确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学习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测试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C.用铅笔写字 D.将石墨转化成金刚石2.在防毒面具中用于吸附有毒气体的物质是() A.活性炭 B.金刚石 C.石墨 D.焦炭 3.取几粒石灰石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毫升酸溶液,开始时有气泡产生,一会儿后就不再产生气泡,可能的原因是( ) A.装置漏气 B.加入的是稀盐酸 C.加入的稀硫酸 D.生成的气体被酸溶液溶解了 4.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现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应采取的方法是( )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5.检验一瓶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B.将燃烧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C.向瓶内倒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D.放入一只小动物,观察小动物能否存活 6.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一般不必使用的仪器是( ) A.锥形瓶 B.导管 C.水槽 D.长颈漏斗 7.试验某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常需使用的药品有( ) A.盐酸 B.石灰水 C.石灰石和盐酸 D.石灰水和盐酸 8.将二氧化碳中混入的一氧化碳除去,得到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将混合气体通过加热的氧化铜 B.点燃该混合气体 C.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D.将集气瓶口朝上,移开玻璃片使一氧化碳气体自动逸出 9.下列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甲烷 D.臭氧 10.下列各方案中,不能用于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是( ) A.用鼻子闻 B.测定它们在水里的溶解能力 C.分别用燃烧的木条试验 D.分别用石灰水试验 11.鉴别CO2、O2、空气三瓶气体时,最简便且可行的方法是 A.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B.分别加入石灰水并振荡 C.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D.分别加入水并振荡 12.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主要是因为( )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成碳酸 B.二氧化碳能与正在燃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可燃、一般也不助燃13.2005年1月格鲁吉亚前总理在寓所中毒身亡,各种迹象表明他死于煤气中毒,生活中的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引起的,其原因是( )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C.一氧化碳将血液中的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

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的规定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共27题) 一、填空题(共6题) 1.《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要求,领导干部应当于?前集中报告一次上一年度个人有关事项。 2.《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要求,新任领导干部应当在符合报告条件后?日内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3.领导干部应当按照《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自觉接受监督。报告人未按时报告的,有关组织(人事)部门应当?。 4.《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要求,领导干部辞去公职的,在?时,应当一并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5.《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相应的?部门负责受理。 6.组织(人事)部门,经核监察机构(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对报告情况进行?,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二、选择题(共10题) 1.根据《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下面哪一类人员不属于本规定所涵盖的主体? A.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中县处级副职以上(含县处级副职)的干部 B.人民团体、事业单位中相当于县处级副职以上的干部 C.大型、特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独资金融企业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中层以上领导人员和中型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独资金融企业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 D.私营企业主 2.根据《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 A.获得外国国籍

B.到外国留学 C.获得国(境)外永久居留权 D.长期居留许可 3.根据《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下列哪一种房产情况不需要报告? A.领导干部本人和配偶租住的房屋 B.领导干部本人为所有权人或者共有人的房屋 C.领导干部的配偶为所有权人或者共有人的房屋 D.领导干部共同生活的子女为所有权人或者共有人的房屋 4.《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规定,新任领导干部应当在符合报告条件后?内按照本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A.10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5.《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规定,下列哪些属于领导干部需要报告的本人婚姻变化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等事项? A.子女与港澳以及台湾居民通婚的情况;子女与外国人、无国籍人通婚的情况 B.本人因私出国(境)的情况 C.本人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的情况 D.配偶、子女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6.《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规定,领导干部有下列哪种情形,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免职等处理? A.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告的 B.不如实报告的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第 1 页 共 6 页 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金属 C.用铅笔写字 D.用焦炭冶炼 2. 含硫煤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会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 ) A.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硫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3.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4.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 ) A .同种元素组成,但原子排列不同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 .都是碳元素组成 D .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同 5. 某化合物4.6g 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该化合物中 ( )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6. 除去CO 2中混有的少量CO ,可使混合气体通过 ( ) A.石灰水 B. 灼热的碳层 C.水 D. 灼热的氧化铜 7. 除去CO 中混有的少量CO 2,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 A.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通入炽热的氧化铜中 C.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盐酸溶液里 D.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于谦的《石 灰吟》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形象地描述了化学反应: CaCO 3 CaO 十CO 2↑, 该反应的类型是 ( )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9.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 )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 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10. 试管中盛有黑色粉末,将其加强热,粉末变为红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黑色粉末可能是 ( ) 高温

传染病报告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2017年传染病信息报告 管理知识培训考核试题 单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75分) 1、医疗机构在传染病报告中严格执行,及时报告法定传染病,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要求的落实。 2、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和自查等制度。 3、医疗机构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的、、和,定期对本单位报告的传染病情况及报告质量进行和。 4、责任报告人应按照(卫生计生行业标准)及时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进行诊断。根据不同传染病诊断分 为、、和四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 为、、。其中甲类种,乙类种,丙类种。 6、传染病报告卡中须填报患者或居民健康卡、、等身份识别号码;患者为学生或幼托儿童须填报其所在学校/幼托机构全称及班级名称。 7、医疗机构在开展、、孕产妇及住院常规检查等时筛查出的乙肝、丙肝、梅毒等实验室血清抗体阳性结果者,但未经医生明确诊断或经医生诊断不符合传染病诊断标准的病例。 8、传染病报告实行管理,首诊负责制。传染病报告卡由或其他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诊断并报告。采供血机构发现也应填写报告卡。 9、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内进行网络报告。 10、机构、机构和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

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的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和报告。 二、判断题(每题2.5分,共25分) 1、梅毒复发病例不需要报告。() 2、丙肝抗-HCV检测结果阳性,符合临床诊断但未开展HCVRNA检测的病例,填报确诊病例。() 3、对新发现的、经规范治疗治愈后再次复发的病例不需要报告。() 4、当同一病人同时诊断出患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填报一张传染病报告卡就可以进行网络报告。() 5、乙肝病原携带者包括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需要报告。() 6、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如果患者是14岁以下儿童,患者家长姓名为必填 项 。 ( ) 7、在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现住址时,填写的是患者的户籍地址,不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等。() 8、如果同一患者在一年内多次患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只需要报告一次就可以。() 9、医疗机构在做出乙肝、肺结核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做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本年度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清楚,或在同年内多次接诊该类病例(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