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知识汇总二

合集下载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快速地完成资料分析题目,掌握一些实用的速算技巧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且有效的速算技巧。

一、尾数法尾数法是通过计算式子的尾数来快速确定答案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选项尾数各不相同的加法、减法运算。

例如:计算 345 + 236 178 的结果,我们只需要计算这三个数的尾数 5 + 6 8 = 3,所以答案的尾数就是 3,在选项中找到尾数为 3 的选项即可。

使用尾数法时,一定要注意数据的精度和小数点的位置,避免因粗心导致错误。

二、首数法首数法是通过确定计算结果的首位数字来选择答案。

适用于除法运算,尤其是选项首位数字不同的情况。

比如:计算 4567÷123,我们可以先计算 4567÷123 的首位数字,45÷12 商 3,所以答案的首位数字就是 3,在选项中找到首位是 3 的选项。

使用首数法时,要注意除数和被除数的位数,以及商的位数,必要时进行进位或借位的判断。

三、特征数字法特征数字法是将百分数等转化为特定的分数来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 678×25%,因为 25% = 1/4,所以原式可以转化为678×1/4 = 1695。

再比如:计算 789÷125%,因为 125% = 1/8,所以原式可以转化为789×8 = 6312。

常见的特征数字要牢记,如 1/2 = 50%,1/3 ≈ 333%,1/4 = 25%,1/5 = 20%,1/6 ≈ 167%,1/7 ≈ 143%,1/8 = 125%,1/9 ≈ 111%等。

四、有效数字法有效数字法是根据题目精度要求,对数字进行取舍后计算。

在乘法运算中,两个数相乘,每个数都取前两位有效数字进行计算。

取舍原则为:第三位有效数字全为 0、1、2 时,全舍;第三位有效数字全为 8、9 时,全进;其他情况,一进一舍,小数四舍五入,大数反向变化。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资料分析是公务员行测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一、适当试题标记资料分析的一组材料,是由材料和5个试题组成,不像是其他部分那样,一个试题下面紧跟着4个选项,试题材料和题目的信息量并不是很大,只需要短暂地记忆试题即可,而资料分析由于材料的信息量很大,有些试题和材料相距比较远,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在材料中进行标记。

1、试题标记目的由于资料分析的材料,尤其是文字材料,信息量很大,而且有的试题和材料距离比较远,那此时如果我们不进行标记,就容易忘记或者记忆混乱而造成找出错误的数据,最终得到错误的答案。

对于信息量比较大的表格材料来说,由于表格的行、列比较多,如果我们不进行标记,那么很容易找错行或者列,从而找出错误的数据。

对于图形材料来说,由于数据比较凌乱,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倘若不进行任何标记,那就有可能会将这些数据“张冠李戴”。

总而言之,我们进行标记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准数据,那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标记呢?且看下面的讲解。

2、如何进行标记不论是文字材料,还是其他材料,我们在解题的时候,都是先看试题,然后根据试题的关键词来到材料中定位,找出关键句解答,所以在做标记的时候,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对于刚开始确定出来的关键词,我们就可进行标记,把关键词用圆圈圈住或者用直线标出;(2)然后返回到材料中寻找关键句,我们可以根据比较明显的“指标”进行跳跃性地阅读,从而找出关键句,并用直线勾画出关键句。

二、结合选项分析不论是资料分析,还是行测的其他部分,都是给出了4个选项,那这4个选项是凭空给出来的吗?当然不是,如果不是,那这几个选项在设置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我们如何结合选项来解题呢?1、选项特点分析行测资料分析给出的4个选项,必然有一个是正确的,其余的要么是用来迷惑你的,要么就是正确答案附近的,用来打酱油,对应资料分析而言,一般来说选项的设置也有以下几个原则(当然说的是一些计算性试题中):一、正确选项,这个显然是必须有的;二、最大迷惑选项,如要求2005年的值,在选项中给出2006年的值;三、打酱油选项,这类选项一般都是和正确答案比较接近的选项,有时候会给我们的计算带来不小的麻烦。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一、口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解析:在做资料分析(主要指文字类的)、短文章阅读和申论时我都是先看问题再看资料,带着第一道题读材料,能做了立即停止阅读,答题;在停止阅读处做好标记,以便接着读,答完第一题后再带着第二题接着读;依此类推。

好处有三:1.针对性强,准确率高;2.有时很多材料的段落根本用不上,能够节省时间;3.完全符合“应试”的思维。

(二)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具体到资料分析上我们举例说明:(以国考原题为例)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975.5亿元,比上年增加159.3亿元,增长19.5%,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

在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中,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为6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6%;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9%。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为10.5%。

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1.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为( )。

A.24387.5亿元 B.5002.6亿元 C.3979.6亿元 D.816.3亿元2.中央财政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之比约为( )。

A.1:6.87 B.6.87:1 C.1:2.37 D.2.37:13.与相比,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绝对增长量最大的执行部门是( )。

A.各类企业 B.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 C.高等学校 D.无法得知4.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约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 )。

公务员考试学习笔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

公务员考试学习笔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资料分析一.资料分析基本思路
二.资料分析中常遇到的概念
1.增长:B-A
增长率:
同比增长:与上年的同期
环比:与同一年的上个时期
提到增长的快慢时一般指增长率
2.百分比:
百分点:
3.倍数
翻番:翻几番就是2的几次方
4.年均增长(量):(1000-100)/3
年均增长率:
近似计算:
前提X较小,小于5%;1+nX比真实结果稍小
5.拉动增长
6.指数:反映的是一个比例关系,将一项数据固定为某值,另一个数据根据比例转换为另一组数据
重点是看把哪个值固定
7.人口相关
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死亡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三.估算的方法
1.尾数法:尾数的和/差/积,等于和/差/积的尾数
2.首数法:多用于除法
3.百分数:
X%为较小的数,一般低于5%
在相除时可控制小数点后面2位并结合选项选择
4.中间值:一般选择常见的分数
如:,,,。

公考资料分析必考要点(2)

公考资料分析必考要点(2)

公考资料分析必考要点(2)来源: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其中必考题型之一。

在资料分析题型的备考复习阶段,有些备考要点你不得不知。

下面为大家梳理资料分析必考要点精编(下)。

(1)增长率(增长幅度、增长速度)、减少率(减少幅度、减少速度)增长率=增长量÷原有量×100%减少率=减少量÷原有量×100%增长了x% 现有量=原有量×(1+x%) 原有量=现有量÷(1+x%)减少了y% 现有量=原有量×(1-y%) 原有量=现有量÷(1-y%)注:求“现有量”用乘法,求“原有量”用除法,增长用加法,减少用减法。

例:去年的产量为a,今年比去年增长10%,则今年产量=a×(1+10%)。

今年的产量为b,今年比去年增长10%,则去年产量=b÷(1+10%)。

去年的产量为a,今年的产量为b,则今年比去年的增长量=b-a。

今年比去年增长的百分比=(b-a)/a×100%。

今年的产量为b,只完成了(只占)计划的70%,则计划产量=b÷70%。

今年的产量为b,超额完成计划的10%,则计划产量=b÷(1+10%)。

(2)百分点和百分数基本类似,但百分点不带百分号。

例题:某地去年汽车销售总额比前年增加了8%,今年汽车销售总额比去年增加了13%,则今年汽车销售总额增幅提高了多少个百分点?13%-8%=5%,增幅提高了5%,即提高了5个百分点。

(3)翻番翻一番为原来的2倍;翻两番为原来的4倍;依此类推,翻n番为原来的2n倍。

例题:2011年的产量为100,2012年比2011年翻了3翻,那么2012年的产量是多少?100*23=800(4)年均增长率(复合增长率)末期值=初期值×(1+增长率)n,其中n为相差年数例题:某公司1999年固定资产总值4亿元,固定资产年平均增长率为20%,则其2002年固定资产总值为4×(1+20%)3=6.912亿元。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

引言概述: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二)是对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重要知识点的详细梳理和总结。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分别展开,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

每一个大点将详细阐述59个小点,以帮助考生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点。

正文内容: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1.言语理解能力的基本要求
2.同义表达与反义表达
3.词义理解和修辞手法
4.语法错误的判断与修正
5.阅读理解技巧
二、数量关系
1.数学运算与近似计算
2.百分数与比例
3.图形与图表的分析
4.各种单位的换算
5.数列与排列组合
三、判断推理
1.概念与定义的辨析
2.推理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3.逻辑思维与常识判断
4.推理与解决问题的关系
5.推理攻略与练习技巧
四、资料分析
1.信息的筛选与提取
2.定量分析与数据统计
3.图表分析与趋势判断
4.变量关系与规律发现
5.综合分析与综合判断
五、常识判断
1.政治常识与经济常识
2.社会事务与法律法规
3.科学常识与人文知识
4.时事政治热点与观点分析
5.综合判断与灵活应用
总结: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二)通过详细阐述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五个大点,帮助考生全面掌握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中每个大点都包含了59个小点的详细阐述,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通过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将能够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更好地应对各种题型,提高答题水平和得分能力。

希望本文对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总结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总结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总结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但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常常让考生感到头疼。

掌握一些有效的速算技巧,可以在保证准确率的前提下,大大提高解题速度,为考试赢得更多的时间。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些实用的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一、估算法估算法是资料分析中最常用的速算方法之一。

当选项差距较大时,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大致的估算,快速得出答案。

例如,计算 4567÷123,我们可以将 4567 近似看作 4800,将 123 近似看作 120,这样就可以快速算出 4800÷120 = 40,从而得出答案的大致范围。

在使用估算法时,要注意观察选项的差距,如果选项差距很小,估算可能会导致误差较大。

同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近似,尽量减少误差。

二、直除法直除法是通过直接相除来得出商的首位或前几位,从而确定答案的方法。

比如,计算 5678÷2345,直接用 5678 除以 2345,得出商的首位为 2,然后对比选项,就可以快速排除不符合的选项。

直除法适用于除数和被除数数字位数比较接近的情况,如果数字位数相差较大,可以先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

三、截位法截位法是将数据进行截位简化计算。

可以分为截前几位和截后几位。

截前几位时,比如计算 34567×12%,可以将 34567 截为 35000,然后计算 35000×12% = 4200。

截后几位时,比如 45678÷1234,我们可以把 45678 截为 456,把1234 截为 12,计算 456÷12 = 38。

使用截位法时,要根据选项的精度和数据的特点来确定截位的位数,一般以能够简化计算且保证精度为准。

四、特殊值法特殊值法是将一些百分数、分数等转化为特殊的数值,从而简化计算。

例如,1/4 = 25%,1/8 = 125%,1/16 = 625%等。

公务员 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公务员 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一、基本公式法所谓基本公式,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一些公式,比如说增速公式,增速公式里面肯定含有年增速、复合增速以及倍数增速公式,我们先看看这些常用的公式。

增速公式,我们在这主要介绍两种,一个是年增速,一个是复合增速,这两个的难度都不是很高,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只要记住公式,套用公式就可以了。

+++++++++++++++++++++++++++++++++++++++++++++++++++++ 年增速=末期值/基期值-1=(末期值-基期值)/基期值=增加量/基期值;复合增速=r1+r2+r1×r2(其中:r1是末期的增速,r2是基期的增速);增加量=末期值-基期值=末期值×增速/(1+增速)比重增减公式=(A/B)×(a-b)/(1+a)(其中a为A的增速,b为B的增速)+++++++++++++++++++++++++++++++++++++++++++++++++++++ 我们学习这些公式,不是为了记忆,而是要应用,所以我们在记忆的同时,一定要理解这些公式,对于之前没有接触的公式,我们可以在复习的时候,自己化简一下,这样就有助于记忆。

这些公式,记住了,然后就是应用啦,我们来看看相应的试题吧。

************************************************************************************** 【真题示例1】“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9元,增加2664元,年均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年均增长8.9%。

比“十五”期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速度高3.6个百分点。

116.“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名义增长率约为()。

A.58.2% B.63.7% C.74.5% D.81.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增长率这一知识点,着重考查估算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知识汇总二
笔者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公务员行测的有关资料分析技巧的相关知识,由于知识点较多,每篇文章只对几个知识点进行讲解。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笔者系列文章。

愿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数学运算考点
行测资料分析近几年的考查越来越灵活,考生们在备考的时候经常会在资料分析中看到数学运算的考点,例如:数学运算中的十字交叉法和容斥问题,接下来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资料分析如何与数学运算的这些考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材料1:某研究机构从全国随机抽取10个市的儿童家长,对其进行“我国儿童校外生活状况”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5000份。

调查结果显示:对儿童校外生活表示“很重视”的家长占85%以上,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占60%;上学日,儿童日平均使用电子产品用时43.2分钟,其中利用电子产品学习用时13.9分钟,看动画等娱乐用时16.6分钟;周末,乡镇儿童日平均使用电子产品用时108.2分钟,市区儿童88.4分钟。

问题:对儿童校外生活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家长中,表示“很重视”的家长占比可能是:
A.53%
B.58%
C.63%
D.78%
材料2:2015年7月,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天数平均占当月总天数的57.4%,平均达标天数比上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

与全国74个
城市相比,京津冀区域平均重度污染天数占比高4.4个百分点。

而与上年同期相比,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占比也由80.5%下降到73.1%。

问题:环保部门定下了5年后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实现7月空气质量超标天数平均占当月总天数50%以下的目标。

如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中,有5个城市大力投入改善本市空气质量。

问平均每个城市至少需要将空气质量超标天数减少多少天,才能在另外8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天数与2015年7月相同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目标?
A.6
B.5
C.4
D.3
解析:13个城市实现7月空气质量超标天数平均占当月总天数的比重是有5个大力投入改善空气质量的城市当月空气质量超标天数平均占当月总天数的比重和另外8个城市当月空气质量超标天数平均占当月总天数的比重混合而成的,因此可用十字交叉法解题,具体过程如下:
这就是资料分析中经常会考查到的数学运算中的知识点,小编希望各位考生可以掌握!
“有效”应对行测资料分析计算
在公务员笔试的行测科目中,资料分析一直都是得分的重中之重。

资料分析看起来有篇幅很大的文字型材料和各种各样的图表,其中还有繁多、复杂的数据。

表象吓人,但内里并非那么的可怕。

只要好好去了解资料分析的概念和公式,再经过适当地练习,列出解决题目的式子并不难。

但对于新接触资料分析的同学,又一难关摆在眼前——计算。

数字这么大,列式可能还特别复杂,
计算又要花多长时间呢?小编劝大家不要担心,有效数字法完全可以解决计算难题。

有效数字法主要是对参与计算的数据,按照不同类型的列式,采取对应的取舍原则,取前几位有效数字来进行实际计算,算出近似的结果来确定正确答案,这样只取前几位来计算,就可以大大减少运算量。

在资料分析中,咱们用的比较多的式子,像计算基期值、增长量、比重、平均数相关的考点,都是乘除混合、计算量相对较大的列式形式。

而复杂地计算步骤完全可以拆分成多个简单的乘除运算。

今天我们就主要来说一下乘法中的有效数字取舍。

两数相乘的时候,我们是对两个数字各取前两位有效数字来参与运算,看第三位有效数字来确定如何取舍。

取舍规则如下:
①第三位有效数字均为0,1,2时,都舍。

例如:472.37×1.215,两数的第三位有效数字一个是2,一个是1,直接都舍去。

即用470×1.2来计算即可,选择跟计算结果有效数字最接近的选项即可。

②第三位有效数字均为8,9时,都进。

例如:4983.2×56.9%,两数的第三位有效数字一个是8,一个是9,全都向前一位进一。

即用5000×57%来计算即可,同样是选择跟计算结果有效数字最接近的选项。

③第三位有效数字是其他情况时,一进一舍。

并且是先对两数中有效数字小的数按照四舍五入,另外一个数再做反向变化。

例如:8346×56789,两数的观察位一个是4,一个是7。

即不全在0,1,2之列,也不都为8或9。

属于第③种情况,一进一舍。

参与进舍的前两位有效数字已用下划线标出,83和56,显然前两位有效数字56更小,其第三位有效数字是7,按照四舍五入规
则,应当进位,而另一个数字就舍去后面部分。

即用8300×57000来计算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再例如:12580×2.957,第三位有效数字均为5,属于第③种情况,应一进一舍,两个数前两位有效数字中12更小,故对于前一个数先按照四舍五入,应当进位,则后面的数字就舍去后面部分即可,即用13000×2.9来运算即可。

通过上面的方式,两个位数很多的数相乘,就可以简化为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是不是节省了很多的计算空间呢?上面介绍的就是有效数字法中两数相乘的取舍规则,初次接触的同学可以自己随便写一些例子,按照规则加以练习。

需要提一点的是,这种方法是一种估算方法,跟实际的结果是存在误差的。

像2017年和2018年陕西省考的题目中,存在个别题目选项间差距过小的情况,对那几道题来说,就需要取三位甚至四位来计算了。

毕竟任何的估算方法都会产生误差。

不过,大部分的省考题目都是可以用这种方法速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