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合理利用网络》公开课导学案_3
-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2+合理利用网络+课件

学会“信息节食”,不做“网瘾少年”
学会 “信息节食”
1 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 2 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
3 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
4 不沉溺于网络
相关链接P18
“网瘾”又称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
对网络之外的事情没有多少兴趣,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 网瘾患者无法控制上网时间,花费在网上的时间比原定时间要 长,想减少或控制上网时间却做不到。关注网上的情况超过自 己的现实生活,例如,头脑中一直浮现与网络有关的事,在生 活中心不在焉,只有上网时才充满兴趣。一旦减少或停止上网, 就表现出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不良的生理反应,如沮丧、空虚、 易发脾气、坐立不安、心慌、燥热出汗、失眠等。
(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有关的信息,不 应再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 ,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 者,自觉抵制暴力、涩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 参与者。
(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 献策。
(2)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02值观,不断提 高网络媒01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 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 主旋律。
知识归纳 思考: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 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①增强公民意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②树立权利意识,坚持言论绝对自由 ③强化义务意识,坚持不信谣、不传谣 ④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 有个自称“冲击波杀手”的黑客在网上散播“冲击波”病毒, 病毒大范围传播。该病毒感染力和破坏力极强,几天内使全球50 多万台电脑受到病毒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
2.2 合理利用网络-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课件

近日,医学专家对此进行了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谣,告诫人们,牙膏干了之后,
(2)我们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还会附着在创伤表面,不仅会 增加伤口的清理难度,还会影
响烧伤处热量的散发,让肿胀
变得更厉害。
方法与技能 -(请看教材第18页)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01
02
03
04
05
添加标题
注意信 息出处
关注官 方信息
对信息进行 多方验证
新课导入
运用你的经验
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
你如何看待奶奶和爸爸的观点?
奶奶只看到了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爸爸只看到了互联网带来的益处。
他们都没有正确全面地看待网络。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二框 合理利用网络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
第一目: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课内拓展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 媒介资源的能力。
校园故事:“委屈”的小王
听了大家的话,小王很委屈地说:我也没怎么玩游戏,只是看看 “抖音”,刷刷“微信”;看到别人整理的古诗词很好,便收藏起 来;看到美的图片,也收藏起来;一些名人故事,也收藏起来;看 到有初中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更要收藏起来……就把事给忘 了。怪我喽? 思考:你与小王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他的话给你什么启示? 启示: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 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 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 “信息节食”。
校园故事:“热心”的小王
最近,网上说烧伤烫伤后抹牙膏或酱油,可以减轻疼痛,消除肿胀。小王看到 后,觉得很有道理,可以帮助很多人,就立马转发。两天后,发现热度飙升, 很是得意,认为做了一件大好事。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网络改变世界》公开课教案_1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一框《网络改变世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网络观,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习惯。
2、能力目标能够分辨网络的利与弊,增强正确使用网络,使之更好地为自己学习、生活服务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网络给生活、社会发展带来的作用,了解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学习重点:网络发展给人们生活和社会带来的积极作用学习难点:知道网络的利与弊,网络是把双刃剑。
二、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举例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网络生活》师: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在发生变化,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发生如此的变化?(学生回答)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课第一框,网络改变世界。
(二)、讲授新课:师:在网络出现前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围绕信息传递、人际交往、查阅资料、购物、出行等方面回答师:通过同学们的发现,我们感受到网络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①网络让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师:网络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还改变了了我们新疆的面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新疆小馕走向世界的故事。
(播放视频)师:新疆小馕是如何走向世界的?网络对经济的发展有何作用?此外,对政治、文化、科技又有怎样的影响呢?下面我们进入到合作探究。
(三)、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合作探究一:新疆小馕走向世界,看边陲小镇如何玩转电商1、如果你是阿克苏普乡乡长,你会鼓励村民使用微商吗?为什么?生:答:我会鼓励村民使用微商。
因为微商①扩大了销售范围。
②降低了村民的成本。
③增加了就业率。
④增加了村民收入。
⑤促进经济的发展。
师: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①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②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2、这个视频在互联网上传播,还会产生哪些其他方面的影响?生:视频中新疆的美景、美食会吸引中国各地以及国外的朋友到新疆旅游,这对新疆的文化也是一种传播。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合理利用网络》赛课教学设计_0

5分钟
Part 2
一网情深
——
学会
信息节食
【信息爆炸测试网络健康】
本想搜索汶川地震信息,结果被弹窗吸引,盲目浏览浪费时间。
提问: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形象比喻:全部浏览好比统统吃掉;垃圾信息好比零食。
5分钟
Part 1
古网今来
——
提高
媒介素养
【搜寻记忆回望汶川地震】
网络成为了灾难的第一报道者。
1.许多人利用网络获取消息、发布信息、联系亲友、发送慰问。——学习工具、交往平台
2.有的人趁媒介素养。
(拓展:媒介素养的含义)
回忆十年前汶川地震这一事件,根据多媒体出示的正面、反面案例,联系自己反思:是否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
6分钟
Part 5
勇网直前——
传播
网络正能量
【十年祭传播网络正能量】
展示灾区十年变化。网民感叹:这里的变化,与集体的智慧分不开。分析:为什么这么说呢?
出示图片组合1:国家建立网站用于灾区重建建言献策,思考网络建言献策的意义。
——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出示图片组合2:通过汶川地震十周年网络媒体摄影展感受民族精神、民族力量。
总结: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齐读《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各小组从自己的角度上思考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秩序的具体措施和改进意见,将讨论结果书写在教师课前下发的展示卡片上。齐读《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加深印象。
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秩序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将全班分成不同角度的小组进行探究可以锻炼学生的多元思维,提高其责任意识,不仅仅是要做好自己,还要有更大的责任担当和社会视野。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参考教案2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2课时合理利用网络【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遵守网络规则、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意识,做文明网民。
2.不沉迷于网络,树立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
3.树立对科学技术的崇敬之情,以崇尚科技为荣。
能力目标:1.增强合理利用网络的能力。
2.能够在网络交往中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知识目标:1.知道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
2.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传播网络正能量【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确网络发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消极作用;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确立依据:网络化时代网络的发展对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有着深远影响,要学会全面认识网络的好与不好。
难点:识别网络陷阱,避免网络危害;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传播网络正能量。
确立依据:教会学生如何掌握避免网络危害的技巧是对青少年浅薄意识的纠正,方法的掌握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困难。
【学情分析】中学生作为网络参与者,既参与建构网络文化,也受网络文化的影响。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与网络生活的关系,陷入网络不能自拔,把过多时间浪费在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等无意义的事情上;个别学生易受不良信息的诱惑,违反网络道德,甚至违法犯罪。
网络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的同时还很易对网络失控沉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网络的自白书》我的名字叫做网络,我可是很多人的亲密伴侣,社会上几乎每个人都离不开我的陪伴,我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人们有了我,不仅可以打发无聊时间,还可以通过手指轻轻一点,轻松解决“懒癌患者”的衣食住行用问题。
但正如“人无完人”一般,我也有自己的缺点:对于“手机控”“低头一族”我也是丝毫不会心慈手软的,他们遇到了我就立马变成“瘾君子”模样,我不仅让他们时常感到空虚、脾气暴躁、坐立不安、心慌、失眠等症状,我还会导致他们的人生道路走向迷途……二、新课讲授第一目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探究一:阅读教材P17运用你的经验,回答:(1)你如何看待奶奶和爸爸的观点?(2)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点拨:(1)奶奶只看到了互联网带来的消极影响;爸爸只看到了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益处。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网络改变世界》公开课教学设计_0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网络发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积极作用。
难点:识别网络陷阱,避免网络危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2.(1)学会辨别网络中的信息,不轻信谣言,文明上网
(2)合理利用网络,不过分沉迷网络,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当成生活的补充。
(3)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保护好自己的隐私。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
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
让学生知道网络改变了我们的通信方式
教学内容
课标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
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知道网络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贡献;社会发展带来的作用,懂得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2.能力目标:能够了解网络交往的优势,对网络陷阱具有分辨能力。
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1.(1)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低头玩游戏,不写作业、不吃饭,最近总觉得脖子比较疼,视力也下降了-----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2)游戏页面经常会弹出一些“信息”,打开之后发现是一些虚假、不良信息,甚至还有一些谣言---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3)注册游戏之后,经常会收到他“中奖”的短信和骚扰电话,结果试了都是骗人的---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2.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在生活中经常借助互联网做什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2《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课件(含视频)

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教师总结:
网络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合理 利用网络
认识与了解
学习目标
1.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认识到网络交往中要遵守道德和法 3.学会在网络交往中传播正能量。
律。
一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说说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获取新知
促进沟通
完善自我
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1、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
对比发现
网络技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也能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便利。我 们要重视网络的正面作用,积极 学习,不要再娱乐功能上过多停 留。
我发现
正确做法
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为重要的 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我们要提 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 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媒介素养
说一说 你在网络上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做过网络公 益吗?
网络公益
转发一条公益广告
转发一个寻人启示
皆
是
美
德
举 手
为病人捐款
帮助山区儿童
之
劳
如何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
我们要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 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 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 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 主旋律。
然而,佳话转眼就成了骗局,所谓 的“见义勇为”纯属子虚乌有,一 切都是李娟的丈夫张宏宇编造的谎 言。
建
言
献
策
2018年5月10日下午,市人大1号议案主办单位及会办单位的负责人集中上线长江 网武汉城市留言板,与广大网民互动,听取网民意见和建议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也需要你的建议,你会说点什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课件

Part 03
三、网络是把双刃剑
知识讲解
小组讨论:网络有哪些消极影响?
知识讲解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有的人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误导大众; 有的人随意宣泄情绪,谩骂、中伤他人,侵犯他人人
格尊严; 有的人实施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 有的人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
知识讲解
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激增的 网民留言数量说明公民的民主意识不断提升。党和 国家努力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 督权,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深入人心,确保人民当 家作主,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
知识讲解
思考:物联网、大数据、云课堂的应用和发展, 说明网络有什么作用?
知识讲解
你参加过哪些网络公益活动?
02 在网上传播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知识讲解
重点:传播网络正能量
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2.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 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 高扬主旋律。
课堂小结
合理利用网络
知识讲解
难点:网络是把双刃剑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课堂小结
网络改变世界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信息传递和交流更方便迅捷 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人际交往 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3.网络直播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自我表达及互动的平台,在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要在网上迷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健康使用网络。
知识能力
1、网络在生活中的利与弊。
2、中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
3、健康使用网络,拒绝诱惑的方法。
重点
中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
难点
学会拒绝诱惑,合理的利用网络。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准备相关的辩论材料。
3、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上网时看到一个朋友送你礼物的链接。
你会怎么做?
二、小调查(之一)
出示网络词语让学生说出意思
520 9494等,以及东东稀饭点赞蛮拼的颜值吃瓜群众
二、小调查(之二)
1.你使用过QQ或微信?
2.你每次上网的时间是多长?一般做什么?
3. 你到过网吧上网吗?
4.你与网友通过电话或见过面吗?
三、小辩论
你认为中学生该不该上网
中学生上网的好处
1、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的条件。
2、网络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3、网络有助于扩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青少年内在的潜能。
4、网络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中学生上网的坏处
1、影响学习。
2、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潜在威胁。
3、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4、影响身体健康。
5、诱发青少年犯罪。
四、迷恋网络的原因。
1、客观原因: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陷,是中学生迷恋网络的主要客观原因。
2、主观原因:自控能力弱、人格与人际交往能力发展不成熟,是中学生迷恋网络的主观原因。
五、出示几组青少年痴迷网络违法犯罪的案例
引导学生分析。
六、网络成瘾综合症测试
•测一测
1、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或神不守舍,而一旦上网便精神抖擞,百“病”全消。
2、上网时表现得神思敏捷,口若悬河,并感到格外开心,一旦离开网络便语言迟钝,情绪低落,怅然若失。
3、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时间失控,经常比预定时间长。
4、无法控制去上网的冲动。
5、每看到一个新网址就会心跳加快或心率不齐。
6、只要长时间不上网操作就手痒难耐。
有时刚刚离网就有又想上网的冲动。
有时早晨一起床就有想上网这种欲望。
甚至夜间趁小便的空也想打开电脑。
7、每当因特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它原因不能上网,便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8、平常有不由自主地敲击键盘的动作,或身体有颤抖的现象。
9、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因特网的程度。
10、因迷恋因特网而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朋友的危险。
七、观看几组网络诈骗案例学会保护自己
观看视频《安全上网温馨提示》
八、健康的使用网络,不要再网络上迷失自己要做到
1.要合理安排时间;例如,做完作业才可以上网,并每天不能超过1小时。
上网前要明确自己要做些什么,不被网络牵着鼻子走。
2.抵挡各种诱惑,有困难和挫折,要和父母、老师多多沟通,不要从网络中寻求慰藉。
如常和家人、朋友一起聚会。
3.坚决不去网吧,不玩网络游戏,多和同学、朋友一起去参加一些如爬山、打篮球等健康有益的户外活动;
4.不要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结交网友,多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交流沟通。
5.不浏览不良信息网站,不参与网络赌博、诈骗等活动。
6、提高警惕,学会保护自己。
九、齐颂《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便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十、拒绝网络诱惑宣誓
完成测试题总结本节课内容
练习与测试
一、判断正误
1.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方便的同时,要遵守规则,还要提高警惕,免受伤害。
()
2.我喜欢玩网络游戏,特别是暴力的。
()
3.中小学生不要去网吧,应该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上网。
()
4.别人根本不认识你,你可以不遵守规则。
()
5.在网络上可以传播谣言。
()
6.不玩暴力、黄色的网络游戏。
()
7.网络很危险,我们千万别上网。
()
8.我们要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拒绝不良信息。
()
二、选择题
1.青少年要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每天上网时间最好不要超过()
A 1个小时
B 5个小时
C 10个小时
D 4小时
2.在网上查找资源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随意打开网站查找
B 找准关键字,迅速准确的查找
C 漫无目地的查找D看到链接就点开
3、魏芳暑假要去西安旅游,坐什么车次好呢,想到了网络,查到了合适的车次,又把西安的旅游网点浏览了一遍,还在聊天室里认识了一位西安的朋友,为她介绍了交通食宿方面的问题。
魏芳的西安之行非常顺利。
这说明了()
A、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B、网络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C、通过网络结交朋友是最好的方式
D、网络里面的信息不真实
4.中学生王某迷上了网络游戏“英雄联盟”,以至影响了睡眠和健康,荒废了学业。
要做网络的主人,就要()
①远离网络,拒绝上网②培养高雅情趣,增强抗诱惑能力③学会“信息节食”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时④娱乐消遣适度,不沉迷于其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网络交往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那么,下列说法中,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网络交往使我们在网上更自由地选择交往对象,畅所欲言;②因看不到对方,可使我们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内在素质和修养,不必因年龄小、相貌不佳、口头表达能力差而退缩。
③它使人们的阴暗心理借助电脑屏幕得以无所顾忌地宣泄,使交往环境被污染。
④我们既可能成为这种被污染环境的受害者,也可能在无意间参与其中,推波助澜,破坏网络环境。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6、一则来自新华社的消息令人震惊,南昌市一名17岁的高三学生几个月来逃学,因沉迷网络游戏而猝死网吧。
这说明()
A、这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太差
B、网络能够让人得病,我们要拒绝网络
C、过于沉迷网络,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很大的损害
D、上网只要不玩游戏就没事
7.李明迷恋上网,常常一放学就准备好钱,跑到网吧,一玩就是几个小时。
没有钱,就对爸爸撒谎说要买书,拿钱后就去网吧,耽误了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这个事件说明()A.上网属于庸俗的生活情趣 B.李明兴趣广泛
C.李明智力不正常
D.沉迷网络会荒废学业
三、课外做一做:
为自己做一份上网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