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功能调节及急性右心衰实验论文(建议收藏)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实验报告结论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实验报告结论
经过实验的观察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心血管活动在正常人体内是自律、协调、稳定的,其调节机制主要有神经、激素和自主神经等方面。
2. 运动会导致心率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这是由于体力活动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心脏和全身,因此心脏需要增加血液流量以满足需要。
3. 运动后的恢复期会导致体循环总阻力下降,这是由于血管扩张增加了全身血流量,使得血压下降。
4. 饮食和情绪会对心血管活动产生影响,如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会使心率增加、血压升高;而情绪激动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血压升高。
5. 自主神经对心血管活动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交感神经会让心率和血压升高,而副交感神经会使其下降,两者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心血管活动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不同的因素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保持身体健康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调节。
急性右心衰竭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复制动物急性右心衰竭模型,观察右心衰竭时心功能的变化。
2. 探讨急性右心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
3. 分析急性右心衰竭的治疗方法及疗效。
二、实验原理急性右心衰竭是指右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输出量不足,引起体循环淤血和脏器灌注不足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本实验通过快速增加右心室的前、后负荷,复制急性右心衰竭模型,观察心功能变化,分析其病理生理机制,并探讨治疗方法及疗效。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3kg)6只。
2. 实验仪器:电子血压计、心电监护仪、血气分析仪、超声心动图仪、手术器械、注射器、生理盐水、液体石蜡、呋塞米、毒毛花甙K、卡托普利、肼屈嗪等。
3. 实验药品:中分子右旋糖苷、呋塞米、毒毛花甙K、卡托普利、肼屈嗪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6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
2. 模型复制:实验组通过快速输注中分子右旋糖苷(右旋70)增加右心室前负荷,缓慢静脉注射液体石蜡形成肺小动脉栓塞,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复制急性右心衰竭模型。
3. 指标观察:在模型复制前后,观察两组动物的心率、血压、心电图、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等指标。
4. 治疗干预:实验组给予呋塞米、毒毛花甙K、卡托普利、肼屈嗪等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五、实验结果1. 心率、血压:实验组动物在模型复制后心率明显加快,血压下降;治疗后,心率、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2. 心电图:实验组动物在模型复制后出现ST-T改变,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
3. 血气分析:实验组动物在模型复制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治疗后,PaO2逐渐升高,PaCO2逐渐降低。
4. 超声心动图:实验组动物在模型复制后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降低,右心室舒张末期直径(RVEDD)增大;治疗后,RVEF逐渐升高,RVEDD逐渐减小。
六、实验讨论1. 急性右心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本实验通过快速增加右心室的前、后负荷,复制急性右心衰竭模型,观察到动物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心电图ST-T改变、血气分析PaO2降低、PaCO2升高、超声心动图RVEF降低、RVEDD增大等表现,与临床急性右心衰竭的病理生理变化相符。
心血管活动调节实验报告

心血管活动调节实验报告心血管活动调节实验报告引言:心血管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负责维持血液的循环和供应身体各个部分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以增进我们对心血管系统的理解。
实验一:运动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身体活动,它对心血管系统有着显著的影响。
为了研究运动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过程:我们选取了10名健康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对象,让他们在实验室内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或骑自行车。
在运动前后,我们使用心电图仪记录他们的心率,并测量他们的血压。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运动后,实验对象的心率明显增加,同时血压也有所上升。
这是因为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心脏需要增加供血量来满足需求,因此心率和血压会升高。
实验结论:运动能够通过增加心率和血压来调节心血管活动,以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
适度的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健康非常重要。
实验二:情绪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情绪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心血管系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研究情绪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过程:我们选取了20名实验对象,通过观看一段悲伤的电影片段来引发他们的情绪。
在观影前后,我们测量他们的心率和血压,并记录他们的情绪变化。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观看悲伤的电影片段后,实验对象的心率和血压明显升高。
这是因为悲伤情绪会引发身体的应激反应,释放出更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心脏收缩力增加,心率和血压升高。
实验结论:情绪能够通过激活身体的应激反应来调节心血管活动。
负面情绪如悲伤会导致心率和血压升高,而积极的情绪则有助于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实验三:饮食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饮食是人体获取能量和营养的重要途径,它也对心血管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研究饮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急性右心衰竭 实验报告

急性右心衰竭实验报告急性右心衰竭实验报告摘要:急性右心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因素对急性右心衰竭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通过动物实验,我们观察了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肺动脉高压等因素对急性右心衰竭的影响,并研究了相关的生理指标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是急性右心衰竭的重要诱因,而肺动脉高压则是其常见的合并症。
这些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急性右心衰竭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引言:急性右心衰竭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心脏右侧泵功能不全,导致肺循环淤血和体循环低灌注。
尽管对急性右心衰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因此,本实验旨在通过动物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急性右心衰竭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以期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本实验选取实验动物(大鼠)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实验组则分别进行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肺动脉高压的诱导。
通过监测动物的心功能指标、肺循环指标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来评估急性右心衰竭的发生程度和可能的发病机制。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诱导的实验组中,动物出现了明显的右心室功能减退,伴随着肺循环淤血和体循环低灌注的表现。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导致了心肌细胞的坏死和纤维化,进而影响了心肌的收缩功能和泵血能力。
而在肺动脉高压诱导的实验组中,动物出现了右心室肥厚和扩张,以及肺循环高压的表现。
肺动脉高压导致了肺循环阻力的增加,进而使右心室承受更大的负荷,最终导致右心室功能减退。
讨论:通过本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是急性右心衰竭的重要诱因。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和纤维化,进而影响了心肌的收缩功能和泵血能力。
这与临床上急性右心衰竭常见于冠心病等心肌缺血性疾病的观察结果相吻合。
另外,肺动脉高压也是急性右心衰竭的常见合并症。
心血管活动调节综合实验报告

心血管活动调节综合实验报告一、引言心血管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它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并帮助排除代谢产物。
为了保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运作,人体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节。
本实验旨在研究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机制,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和观察指标,揭示心血管系统的调节过程。
二、实验一:心率调节心率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它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本实验中,我们使用心电图仪记录参与者的心电图,并通过计算心电图上的R-R间期来确定心率。
实验分为静息和运动两个阶段,通过比较这两个阶段的心率变化,可以了解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在静息状态下,参与者的心率为70次/分钟。
而在运动时,心率明显增加,达到了120次/分钟。
这说明运动能够刺激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使心率加快。
三、实验二:血压调节血压是指心脏收缩时对血液施加的压力。
它是衡量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实验中,我们使用血压计来测量参与者的血压,并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在静息状态下,参与者的收缩压为120mmHg,舒张压为80mmHg,平均压为93.3mmHg。
而在运动时,收缩压明显增加,达到了140mmHg,舒张压也有所增加,达到了90mmHg,平均压为110mmHg。
这说明运动能够刺激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导致血压升高。
四、实验三:血管调节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对血液流量和血压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本实验中,我们使用皮肤电阻仪来测量参与者的皮肤电阻,并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的皮肤电阻值来了解血管的调节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在静息状态下,参与者的皮肤电阻值为200欧姆。
而在运动时,皮肤电阻值明显下降,达到了100欧姆。
这表明运动能够刺激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导致血管收缩,皮肤电阻值减小。
五、讨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心血管系统的活动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对心率、血压和血管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运动能够刺激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导致心率和血压的升高,同时引起血管的收缩。
急性右心衰竭的复制及抢救实验报告

急性右⼼衰竭的复制及抢救实验报告急性右⼼衰竭的复制与抢救⼀、实验⽬的1、通过快速增加右⼼室的前、后负荷,复制急性右⼼衰。
2、观察急性右⼼衰时⾎流动⼒学变化及组织器官机能代谢改变,在对这些⽣理指标变化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加深对⼼⼒衰竭发⽣机制及对机体影响的理解。
3、设计抢救⽅案,加深对⼼衰防治原则及所⽤药物药理作⽤的理解,培养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实验原理本次实验快速输注中分⼦右旋糖苷(右旋70),右旋糖苷分⼦量较⼤,不易渗出⾎管,可提⾼⾎浆胶体渗透压,从⽽快速扩充⾎容量,导致⾎流⾼动⼒循环状态,静脉回流增加,⼼脏过度充盈,⼼输出量初期相应增加,增加右⼼室前负荷,此时右⼼室前负荷显著增加,供氧相对不⾜,能量消耗过多,⼼脏失代偿状态⼼衰将必然发⽣。
缓慢静脉注射38o C液体⽯蜡,液体⽯蜡在⾎液中分散形成的⼩脂滴导致肺⼩动脉栓塞,机体应激反射性地引起全肺⼩⾎管收缩,增加右⼼室后负荷,导致右⼼衰竭。
抢救原则:去处病因,然后通过应⽤呋塞⽶(利尿药)、毒⽑花甙K(强⼼甙类)及卡托普利(⾎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肼屈嗪(扩⾎管药)等药物,达到利尿、增强⼼肌收缩⼒和扩张⾎管使⼼衰得以缓解的⽬的。
三、实验对象家兔(2-3Kg)四、实验器材和药品略五、操作步骤(⼀)取兔、称重、⿇醉、固定(⼆)⼿术1、⽓管插管:颈部剪⽑,沿甲状软⾻⾄胸⾻上缘,颈部正中切⼝,切开⽪肤5-7cm,逐层钝性分离⽪下组织及肌⾁,游离出⽓管,⽓管下⽅穿⼀粗线,在⽓管软⾻环4-5环间做⼀倒“T”形切⼝,插⼊⽓管插管,并结扎固定。
2、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右侧颈静脉,分别下穿两线备⽤。
3、肝素抗凝:⽿缘静脉注射1%肝素⽣理盐⽔1ml/kg4、左颈动脉插管:游离出左侧颈总动脉,并在远⼼端结扎,以动脉夹夹闭近⼼端,在颈总动脉前壁剪⼀斜⾏切⼝,将已经作好准备的动脉插管(⾎压换能器头端直⽀⼩管连接动脉插管,侧⽀⼩管连接三通管;⽤注射器将⽣理盐⽔通过侧⽀三通管缓慢注⼊传感器头和动脉插管内,将传感器头和动脉插管内的空⽓排尽。
血管功能调节及急性右心衰实验论文

正常心血管功能调节与急性右心衰竭指导老师:金春华2(1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班,2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广东广州 510515)摘要:目的:以家兔的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呼吸等作为指标,观察整体情况下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加深对正常心血管功能神经体液调节的认识;学习通过增加右心前、后负荷的实验技术,制备家兔急性右心衰竭模型的方法,观察急性右心衰竭时血流动力学的主要变化。
方法:依次通过动脉夹夹闭家兔的右侧颈总动脉,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神经体液刺激方法观察家兔在刺激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
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增加心脏前负荷,静脉注射液体石蜡建立增加心脏后负荷,从而构建急性右心衰模型,观察家兔在注射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并注射山良菪碱进行抢救,对比急性右心衰前后及救治前后家兔生命体征变化。
结果:夹闭颈总动脉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升高,脉压差较正常时降低,中心静脉压有所升高,心率略微增加,呼吸频率减慢且呼吸深度明显加深。
刺激迷走神经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较刺激前有所降低、脉压差升高,中心静脉压也降低,心率降低,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变化不大。
颈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0.3ml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较注射前升高、脉压差降低,中心静脉压升高,心率则明显降低,呼吸频率下降,呼吸深度变深。
颈静脉注射乙酰胆碱0.2ml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差较注射前降低,中心静脉压则明显上升,心率明显下降,呼吸频率明显增大,呼吸深度保持平缓。
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2ml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较注射前升高,中心静脉压降低,心率增高,呼吸频率增大。
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70ml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较注射前明显降低,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心率降低,呼吸频率减慢,呼吸深度加深。
颈静脉注射0.9ml石蜡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较注射前明显降低,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心率明显升高,呼吸频率增大。
血管功能调节及急性右心衰实验论文

正常心血管功能调节与急性右心衰竭指导老师:金春华2(1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班,2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广东广州 510515)摘要:目的:以家兔的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呼吸等作为指标,观察整体情况下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加深对正常心血管功能神经体液调节的认识;学习通过增加右心前、后负荷的实验技术,制备家兔急性右心衰竭模型的方法,观察急性右心衰竭时血流动力学的主要变化。
方法:依次通过动脉夹夹闭家兔的右侧颈总动脉,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神经体液刺激方法观察家兔在刺激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
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增加心脏前负荷,静脉注射液体石蜡建立增加心脏后负荷,从而构建急性右心衰模型,观察家兔在注射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并注射山良菪碱进行抢救,对比急性右心衰前后及救治前后家兔生命体征变化。
结果:夹闭颈总动脉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升高,脉压差较正常时降低,中心静脉压有所升高,心率略微增加,呼吸频率减慢且呼吸深度明显加深。
刺激迷走神经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较刺激前有所降低、脉压差升高,中心静脉压也降低,心率降低,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变化不大。
颈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0.3ml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较注射前升高、脉压差降低,中心静脉压升高,心率则明显降低,呼吸频率下降,呼吸深度变深。
颈静脉注射乙酰胆碱0.2ml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差较注射前降低,中心静脉压则明显上升,心率明显下降,呼吸频率明显增大,呼吸深度保持平缓。
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2ml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较注射前升高,中心静脉压降低,心率增高,呼吸频率增大。
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70ml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较注射前明显降低,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心率降低,呼吸频率减慢,呼吸深度加深。
颈静脉注射0.9ml石蜡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较注射前明显降低,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心率明显升高,呼吸频率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心血管功能调节与急性右心衰竭指导老师:金春华2(1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班,2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广东广州 510515)。
....文档交流摘要:目的:以家兔的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呼吸等作为指标,观察整体情况下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加深对正常心血管功能神经体液调节的认识;学习通过增加右心前、后负荷的实验技术,制备家兔急性右心衰竭模型的方法,观察急性右心衰竭时血流动力学的主要变化. 方法:依次通过动脉夹夹闭家兔的右侧颈总动脉,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神经体液刺激方法观察家兔在刺激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
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增加心脏前负荷,静脉注射液体石蜡建立增加心脏后负荷,从而构建急性右心衰模型,观察家兔在注射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并注射山良菪碱进行抢救,对比急性右心衰前后及救治前后家兔生命体征变化。
结果:夹闭颈总动脉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升高,脉压差较正常时降低,中心静脉压有所升高,心率略微增加,呼吸频率减慢且呼吸深度明显加深。
刺激迷走神经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较刺激前有所降低、脉压差升高,中心静脉压也降低,心率降低,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变化不大。
颈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0。
3ml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较注射前升高、脉压差降低,中心静脉压升高,心率则明显降低,呼吸频率下降,呼吸深度变深。
颈静脉注射乙酰胆碱0。
2ml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差较注射前降低,中心静脉压则明显上升,心率明显下降,呼吸频率明显增大,呼吸深度保持平缓。
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2ml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较注射前升高,中心静脉压降低,心率增高,呼吸频率增大。
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70ml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较注射前明显降低,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心率降低,呼吸频率减慢,呼吸深度加深。
颈静脉注射0.9ml石蜡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较注射前明显降低,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心率明显升高,呼吸频率增大.注射山莨菪碱0.8ml后,收缩压,舒张压略回升,中心静脉压下降,心率减慢,呼吸频率减慢。
完成心力衰竭模型的构建,山良菪碱抢救有一定效果。
结论:实验结果可以证实,神经体液因素对正常心血管功能调节的影响符合其理论的作用机制..。
..。
文档交流关键词:心血管系统、功能调节、急性右心衰竭、家兔试验心血管功能的正常运行,有赖于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相对恒定的动静脉血压有助于机体维持正常血液循环和物质代谢。
血管主要受交感神经的支配,而心脏受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当交感神经兴奋时,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较弱激动心脏的β1受体,使心肌收缩性加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但是在整体情况下,心率由于血压升高而反射性减慢;激动血管平滑肌α1受体,使血管收缩,主要是小动脉和小静脉,使血压升高。
肾上腺素可以激动α及β受体,可以加强心肌收缩性,加速传导,加快心率;对于血压的影响则呈现出双相反应。
迷走神经兴奋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M受体结合引起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急性右心衰竭是是指由于某些原因,使右心室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或右室的前后负荷突然加重而引起的右心排血量急剧减低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通过给家兔静脉快速大量输液使回心血量增多,以及静脉注射石蜡造成肺毛细血管栓塞,引起右心前、后负荷升高,导致右心衰竭,从而构建急性右心衰竭模型,运用M胆碱受体阻断药山良菪碱可进行救治。
.。
..文档交流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材料1。
1.1 实验动物:家兔。
1。
1.2实验器械和仪器:家兔手术台,一次性注射器(1ml*3、2ml、5ml、10ml、20ml、50ml),恒温水浴锅,动脉夹,止血钳,粗剪,组织剪,眼科剪,眼科镊,手术线,固定绳,纱布,动静脉插管,三通管,压力换能器,PcLab数据采集系统.。
.。
.文档交流1.1。
3药品和试剂:蒸馏水,20%乌拉坦,0。
1%肝素,1:10000去甲肾上腺素(NE),5:100000肾上腺素(Adr),1:100000乙酰胆碱(Ach),37℃生理盐水,液体石蜡,1%呋噻米,山莨菪碱(654—2)。
..。
文档交流1。
2 实验方法1.2。
1家兔麻醉:挑选家兔,称量记录家兔的体重,按照体重计算所需麻醉药剂量(5ml/kg)。
从耳缘静脉注射20%乌拉坦麻醉(先快推1/3,后慢推1/3)。
注射过程中注意观察家兔肌张力、呼吸频率、角膜反射变化。
麻醉后仰卧固定在手术台上. .。
.。
.文档交流1。
2。
2备皮:用粗剪在家兔颈部剪毛,沿着甲状软骨下正中剪开皮肤6cm。
1。
2.3动静脉插管:剪开皮下筋膜,钝性分离右侧颈外静脉,向分离好的颈静脉插入预先充好肝素的和PcLab数据采集系统相连接的静脉插管,观察静脉压的波形并调整插管深度,确保可以记录到中心静脉压,固定.钝性分离胸骨舌骨肌,找到气管,钝性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向分离好的左颈动脉中插入预先充好肝素的和PcLab数据采集系统相连接的动脉插管,观察动脉压的波形并调整插管深度,确保可以记录到动脉压,固定。
动静脉插管完成后进行调零。
.。
..。
.文档交流1。
2.4钝性分离左侧迷走神经。
1。
2.5钝性分离右侧颈总动脉。
1.2.6神经体液调节实验:(1)用动脉夹夹闭右侧颈总动脉5-10s,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
(2)家兔安静5分钟后,刺激迷走神经,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 (3)家兔安静5分钟后,静脉先注射0。
3ml去甲肾上腺素,再注射1-2ml左右的生理盐水来送液。
观察注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并记录。
.。
文档交流(4)家兔安静5分钟后,静脉注射0.2ml乙酰胆碱,再注射1—2ml左右的生理盐水来送液。
观察各注射前后项指标的变化并记录。
..。
..文档交流(5)家兔安静5分钟后,静脉注射0。
2ml肾上腺素,再注射1—2ml 左右的生理盐水来送液。
观察注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并记录. 。
..。
文档交流1.2。
7急性右心衰竭实验:神经体液调节实验后让动物安静休息10分钟,记录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中心静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呼吸深度。
...。
.文档交流(1)快速通过颈静脉导管输入37℃生理盐50-70ml,观察并记录注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2)家兔安静5分钟后,颈静脉缓慢注射液体石蜡0.5ml/kg(按照1/2、1/4、1/4的药量进行推注,并注意观察家兔生命体征,防止家兔肺栓塞死亡),再注射1ml左右的生理盐水来送液.观察注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并记录。
......文档交流(3)急性右心衰竭的抢救:立即注射山莨菪碱0.8ml进行救治.2. 结果2.1 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夹闭颈总动脉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升高,脉压差较正常时降低,中心静脉压有所升高,心率略微增加,呼吸频率减慢且呼吸深度明显加深.见表1。
.。
...文档交流操作步骤动脉血压(mmHg)中心静脉压(cmH2O)心率(次/分)呼吸频率(次/分)呼吸深度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差正常123.84/97。
2026.649。
6631365平缓夹闭颈129.28/108219.7431456加总动脉10秒后.08。
20深表1。
夹闭颈动脉前后指标2。
2 刺激迷走神经刺激迷走神经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较刺激前有所降低、脉压差升高,中心静脉压也降低,心率降低,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变化不大。
见表2。
..文档交流操作步骤动脉血压(mmHg)中心静脉压(cmH2O)心率(次/分)呼吸频率(次/分)呼吸深度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差刺激前128。
38/107。
2821.19。
7431266平缓刺激后119。
24/97.0522.198.3530764平缓表2。
刺激迷走神经前后指标2.3 颈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颈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0。
3ml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较注射前升高、脉压差降低,中心静脉压升高,心率则明显降低,呼吸频率下降,呼吸深度变深。
见表3.。
..。
文档交流操作步骤动脉血压(mmHg)中心静脉压(cmH2O)心率(次/分)呼吸频率(次/分)呼吸深度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差注射前113。
50/89.9223.583.0631072平缓注射后137。
07/114.8822。
197.7330361变深表3. 颈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前后指标2。
4 颈静脉注射乙酰胆碱颈静脉注射乙酰胆碱0。
2ml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差较注射前降低,中心静脉压则明显上升,心率明显下降,呼吸频率明显增大,呼吸深度保持平缓.见表4。
.。
文档交流操作步骤动脉血压(mmHg)中心静脉压(cmH2O)心率(次/分)呼吸频率(次/分)呼吸深度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差注射前95.56/72。
8622.76。
5630661平缓注射93.22/70.6922。
8.6428668平缓后53表4。
颈静脉注射乙酰胆碱前后指标2。
5 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
2ml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较注射前升高,中心静脉压降低,心率增高,呼吸频率增大。
见表5。
...。
文档交流操作步骤动脉血压(mmHg)中心静脉压(cmH2O)心率(次/分)呼吸频率(次/分)呼吸深度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差注射前48。
19/42。
196.009.4918368平缓注射后124。
39/111.9412.458.0431078加深表5. 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前后指标2.6 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70ml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较注射前明显降低,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心率降低,呼吸频率减慢,呼吸深度加深。
见表6。
...文档交流操作步骤动脉血压(mmHg)中心静脉压心率(次/呼吸频率(次呼吸深度平均收缩压/平均舒脉压差张压(cmH2O)分)/分)注射前82。
87/78。
983.898.9531477平缓注射后36.63/32。
134.5013。
767669加深表6。
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前后指标2.7 急性心力衰竭实验颈静脉注射0。
9ml石蜡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较注射前明显降低,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心率明显升高,呼吸频率增大。
注射山莨菪碱0。
8ml后,收缩压,舒张压略回升,中心静脉压下降,心率减慢,呼吸频率减慢。
见表7。
...。
文档交流操作步骤动脉血压(mmHg)中心静脉压(cmH2O)心率(次/分)呼吸频率(次/分)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差颈静脉注射石蜡0。
5 ml 前13。
79/11。
562。
2313。
7015769后1.43/—0.431.8610.6339060颈静脉注53.00/48.4。
9。
4232256射山莨菪6634碱0.8ml表7。
急性心力衰竭实验3。
讨论3。
1 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时将影响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和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为颈动脉窦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血管壁所受到的机械牵张是压力感受器的适宜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