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翁捕虎》教案

合集下载

《老翁捕虎》说课稿

《老翁捕虎》说课稿

《老翁捕虎》说课稿《老翁捕虎》说课稿一,说教材《老翁捕虎》是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篇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本单元以文言文学习为主,学生主要学习"之""而""其"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对通假字的了解和认识.知识目标以"学习,理解文言实词及虚词的意义和作用"为主,能力目标以"学会准确朗读,翻译文言文"为主,情感目标以"培养学生坚定,顽强的意志品质"为主.《老翁捕虎》这一课位于该单元"比较.探究"一目,是学生在学习完所有讲读课文后的自主学习课文.二,说教法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学情,鉴于教材内容和课程类型,我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了解作者及作品2.熟读课文,掌握文中字词及文章主旨."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1.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教学方法定为"引导,点拨,点评".学习方法定为"以自主阅读为主,兼以讨论,交流,总结".授课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教学过程先以"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为话题,引入学生对作者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作品等相关资料,为学生熟记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内容作有力的铺垫."课文研读"是本节课的重点,分为"读""译""比""试""思""练""写"七个部分.其中"读"分为学生一读,二读,三读,其要求分别是"仔细阅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了解课文大意";"高声,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拗口之处";"四人一组,一人高声,有感情的朗读,其他人聆听,指出其错误".通过三次阅读,希望是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一个相对深入的了解.为下一环节的进行打好基础."译"即"翻译",就是要求学生,在参考课本注释的基础上,翻译文中的重点字词,为全文的翻译扫清障碍,同时也加大了学生对关键字词的理解. "比"即"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讨论寻求最佳答案,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也能加深知识的记忆."试"即"尝试",在仔细阅读,重点翻译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着口头翻译课文,意在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思"即"思考",根据老师的提问,积极思考.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把握,理解课文内容."练"即"练习",根据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写"即"写作",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进行仿写,以达到写作训练的目的. 三,说学法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知识积累,学习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对文言文的阅读不是特别轻松.但是,经过上一学期的训练,他们已经具备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常识和能力.因此,这节课我建议,引导学生使用"以自主阅读为主,兼以讨论,交流,总结"的学习方法,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又符合自主阅读课文的要求,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老翁捕虎》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老翁捕虎》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老翁捕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老翁捕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分析文言文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学生能够领悟课文寓意,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以及人物形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提高思辨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分析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老翁捕虎》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对课文进行初步理解。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分析人物形象和表达技巧。

4.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分析作品主题思想。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分析方法。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二课时:继续学习《老翁捕虎》,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老翁捕虎的故事情节,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2. 第三课时:学习与《老翁捕虎》相关的文化知识,了解古代捕虎的历史背景,学习相关成语和典故。

3. 第四课时:进行《老翁捕虎》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表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老翁捕虎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老翁捕虎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老翁捕虎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老翁捕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2、熟读课文、掌握文中字词及文章主旨教学重点及难点:1、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学习指导资料及多媒体课件学法提示:以自主阅读为主,兼以讨论、交流、总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大家都看过吧?纪晓岚诙谐幽默的言辞以及他博学多识的睿智,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老翁捕虎》,欣赏一下他的文风。

二、作者简介:纪均(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乾隆年间进士,官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

能诗文,多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及歌功颂德。

晚年著《阅微草堂笔记》,全书着重宣传封建道德及因果报应,且议论说教过多,但文字质朴简明,涉猎面广,多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学问和见解。

有《纪文达公遗集》。

三、关于笔记小说: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

在故事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相当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

在这一时期,文言小说的主要形式有志怪与志人小说。

前者如干宝的《搜神记》,后者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四、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旌德县邑人徽州皓然咯咯嗽哂彪此畜屹立颔下尾闾毛帚下缒信夫嗣秉烛谬巧厉文恪公2、教师范读课文3、学生再读课文4、学生快速朗读课文5、学生分小组朗读课文五、疏通文意:1、学生对照注释,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1)、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2)、乃遣吏持币往。

(3)、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4)、大失望,姑命具食。

(5)、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

《老翁捕虎》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老翁捕虎》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老翁捕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老翁捕虎》;(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课文讲述的老翁捕虎的故事,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坚韧不拔的品质;(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老翁捕虎》;(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老翁捕虎的过程和技巧;(2)领悟故事的主题和寓意;(3)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老翁捕虎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虎的故事,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老翁捕虎的技巧和智慧;(3)让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和寓意,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课堂练习:(1)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口语表达练习;(2)让学生模拟表演老翁捕虎的情景,提高表演能力。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3. 表演展示:评价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语文_老翁捕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老翁捕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老翁捕虎》教学设计(二)、朗读疏通,整体感知(三)、品读课文,问题探究1.预习检测:正确、有节奏。

你的预习达到了哪一个台阶。

2.疏通文意,引导学生谈疏通文意时所采用的方法。

3.检测合作学习结果,引导学生正确翻译重点词句。

对翻译不准确的注意引导学生去纠正。

4.“考考你”小测试:(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a.乃遣吏持币往b.老翁顾童子曰c.奋臂屹立d.其目以毛帚扫之(2).正确翻译下列句子a.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b.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c.均习而已矣,非别有谬巧也。

5.请大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

1.看了这个故事,面对这样的结局,请给它一个评价(或你感到——)。

2.老翁捕虎的过程重点在哪些句子?哪些动词生动的表现了他当时的情态?3.就这样,一眨眼的功夫一位须发皓然,咯咯作嗽的老翁把一只伤猎户数人的猛虎捕杀了。

我们看似很轻松,实际1.指几名学生朗读,同学间评价朗读情况。

2.学生交流,得出多种方法,并按照自己所谈的方法分小组合作完成疏通课文。

3.同学间互问句子的意思。

4.学生思考并举手作答。

5.学生谈故事的主要内容。

1.学生思考谈论。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上谈论并品析。

3.学生谈论并在班内发言。

《老翁捕虎》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知识积累、学习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对文言文的阅读不是特别轻松。

但是,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他们已初步具备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常识和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阅读《老翁捕虎》这样浅易的文言文。

《老翁捕虎》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理解文意,品读探究,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同学们在教师引导下,基本能通过朗读、交流、探究等方式自主完成任务,但也有个别地方我怕时间不够用,引导不足,导致整个课堂效果欠佳。

《老翁捕虎》教材分析《老翁捕虎》是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篇学生自主阅读文章。

作者纪昀,选自他的笔记体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

初中语文_老翁捕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老翁捕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老翁捕虎教学目标:1.疏通语句,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赏析故事,感悟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赏析故事,感悟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语句,理解文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启发、点拨、讲解。

学法提示:以自主阅读为主,兼以讨论、交流、总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虎乃百兽之王,古时候,为了各自的生存,人类与老虎有过不少的争斗,也就有很多的打虎英雄传为美谈,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武松,他身材魁梧,武艺高强,打死老虎,为民除害,青史留名,而一位须发皆白、身体衰弱的老翁也是打虎英雄,可就是千古奇谈了。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捕虎达人。

(板书课题)二、明确目标:1.疏通语句,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赏析故事,感悟生活哲理。

三、作者简介:(课件展示资料)纪昀(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乾隆年间进士,官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

能诗文,多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及歌功颂德。

晚年著《阅微草堂笔记》,全书着重宣传封建道德及因果报应,且议论说教过多,但文字质朴简明,涉猎面广,多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学问和见解。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其他工具书解决下列字词的读音。

旌德县邑人徽州皓然咯咯嗽哂嗣彪此畜屹立颔下尾闾毛帚下缒信夫秉烛谬巧励文恪公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标注出几个长句子的停顿。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五、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学生运用学过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遇到难点求助前后左右的同学,或者举手问老师。

2.翻译以下几个句子,解决难点。

(1)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2)乃遣吏持币往。

(3)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4)大失望,姑命具食。

(5)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

(6)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7)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老翁捕虎》阅读教案

《老翁捕虎》阅读教案

<<老翁捕虎>>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流畅、准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文章意义,领会文章情感。

3.捕捉其中的文学语言和修辞手法。

4.归纳概括文章中的思想主题。

5.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训练。

2.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现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内容:《老翁捕虎》是《宋诗选》中的一篇散文,作者是宋代官员冯道。

文章讲述了一个高峰冒险捕虎,老翁献计,最终捕获老虎的故事。

该文通过老翁的形象塑造,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良知道德、鄙物的处世智慧等社会观念和人文精神。

四、教学方法:1.课前导入。

2.分析语言现象。

3.短暂的背景介绍。

4.朗读课文,关注重音和节奏。

5.品读课文。

6.再读课文。

7.对课文进行解释。

8.模仿、造句。

9.语言扩展。

10.练习写作。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复习前文知识。

2.分享自己的相关经验,讨论老虎的形象和智慧。

二、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2)了解学生对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主题的掌握,温习生字词汇。

(3)通过手势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重音和节奏。

三、核心环节:1.第一遍朗读:(1)安排学生小组,每组轮流朗读一段。

(2)带领学生发声,注意声音与情感的配合。

2.品读课文:(1)听同学简单描述所读文章的情节。

(2)寻找文中的重要语言现象和修辞手法,并解释。

3.二遍朗读:(1)学生自由组合,一起大声朗读,强调配合紧密。

(2)尝试学习咏春拳口令的方式,注意词汇强调。

4.解释课文:(1)讲师根据出现的问题、现象,注重对课文中的难点、概念解释。

(2)让学生理解文中隐含的文化、社会背景。

5.模仿、造句:(1)让学生归纳该文的思想主题,形成总结。

(2)让学生模仿课文的语言风格,谈论思想和社会问题。

6.语言扩展:(1)教师讲解文中出现的文化、社会知识。

(2)帮助学生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造句。

7.练习写作:(1)让学生写一篇小作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翁捕虎》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翁捕虎》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翁捕虎》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翁捕虎》教学设计一、文本解读《老翁捕虎》是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篇学生自主阅读文章。

作者纪昀,选自他的笔记体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

文章通过记叙"唐打猎"祖孙俩不费太大力气就制服一只凶猛老虎的经过,说明一切技艺皆从"习"中得来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知识积累、学习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对文言文的阅读不是特别轻松。

但是,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他们已初步具备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常识和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阅读《老翁捕虎》这样浅易的文言文。

三、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正确翻译2.体会文章主旨,学以致用四、教学方法教师引领与学生独学、对学和群学相结合的形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以完成教学目标五、教学流程(一)课前交流与导入老师向学生问好,走下讲台,深入学生预设:同学们好,看到大家热情洋溢的笑脸和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我知道,大家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孩子。

(俯下身子,询问2&mdash;3名学生)大家想成功吗?想成才吗?想梦想成真吗?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我们才能实现梦想呢?也许学了今天这节课,你会找到答案!出示课题出示目标(学生齐读)(二)独学及成果展示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不熟悉的字词,并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旌德县jīng 邑人y&igrave;徽州 huī皓然h&agrave;o 咯咯k ǎ嗽s&ograve;u 哂 shěn此畜ch&ugrave;屹立y&igrave;颔下h&agrave;n 尾闾lǚ毛帚 zhǒu下缒zhu&igrave;信夫f&uacute;嗣彪 s&igrave; biāo秉烛bǐng谬巧mi&ugrave; 励文恪公k&egrave;2.再读课文,标出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并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解决(请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上画上问号)(三)对学及成果展示1.解决"独学"阶段未能解决的问题2.互相口头翻译课文,指出搭档翻译时的错误3.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讲讲这个故事(四)群学及成果展示1. 找出你认为最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并说出理由2.文末引用史嗣彪与励文恪公的事例有什么作用?3.如果你还有疑问请你提出来(五)拓展提升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谈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天才出自勤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艺高人胆大)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应该怎么做?附《老翁捕虎》课堂实录(一)课前交流与导入师:同学们好!看着大家热情洋溢的笑脸和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我知道,大家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老翁捕虎》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解纪昀及《阅微堂笔记》的有关常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熟读课文,整体把握结构;学习本文语言简朴流畅,富有表现力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3、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小黑板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走近作者:
纪均(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乾隆年间进士,官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

能诗文,多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及歌功颂德。

晚年著《阅微草堂笔记》,全书着重宣传封建道德及因果报应,且议论说教过多,但文字质朴简明,涉猎面广,多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学问和见解。

有《纪文达公遗集》。

三、题目解说:
文题“老翁捕虎”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这是一篇著名的、寓意深刻的故事。

唐家打虎的人,无论老幼都身怀绝技,擅长打虎,而其绝技又是数十年苦练的结果。

四、关于笔记小说:
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

在故事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相当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

在这一时期,文言小说的主要形式有志怪与志人小说。

前者如干宝的《搜神记》,后者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五、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二)课文朗读:1、教师范读;2、学生自读;3、学生齐读;4、分小组读。

六、疏通文意:
1、学生对照注释,小组讨论疏通,划出不理解的句子的字词。

2、学生质疑,教师答疑;
3、指名学生翻译;
4、教师强调翻译。

七、作业:
熟读课文,掌握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重点字词
二、感知课文:1、复述课文中所记叙的故事。

2、根据小说的情节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层意。

三、研读赏析:
1、作者写“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的用意是什么?(为了增加悬念,即跌宕有致笔法,同时也为下文老翁打虎一节作铺垫。


2、“乃遣吏持币往”和“乃厚赠遣之”分别说明了什么?(前者说明知县对唐氏打猎寄于厚望,后者说明知县对一老一少杀死老虎的由衷敬佩和感谢。


3、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出老翁对自己伏虎本领的自信?(用原文回答)(A、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
B、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
4、本文对捕虎过程写得简短而详尽,我们应如何理解?(文中简短而较为详细地写捕虎过程,目的是在于突出唐老翁的自信、从容和超群的捕虎绝技,与上文中的“大失望,姑命具食”形成对比。


5、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引用《庄子》的话及史嗣彪、励文恪的事?(揭示捕虎者身怀绝技的原因,说明熟能生巧、练能生巧的道理。


6、为什么写“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
以及捕虎的老翁和童子?(为下文唐翁捕虎埋下伏笔。


四、课堂小结:本文通过记叙“唐打猎”祖孙俩不费太大力气就制服一只凶猛老虎的经过,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正直、淳朴和智慧,说明一切技艺皆从“习”中得来的道理。

五、写法探究:说说本文写作上有何特色。

1、用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2、语言简朴流畅,富有表现力。

3、熔叙事、说理于一炉。

4、简洁的描写与叙事,使故事给人以跌宕之感。

六、拓展延伸: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哪些启示?(1、一个人的能力有高低,绝不能凭外表来判断;2、熟能生巧;3、天才出于勤奋。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