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一)二界系统;1755 Linne (二

合集下载

动物学基础

动物学基础

一、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物质:生物、非生物。

一切具有生命,能表现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生命现象的都是生物。

已鉴定约200万种生物的分界:1.二界系统分界:动物界、植物界代表人物:林奈(Carl von Linne),1735依据:生物能否运动2、三界系统分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代表人物:霍格、赫克尔依据:光镜应用许多单细胞生物兼有动物和植物的特性3、四界系统分界:原核生物界(如:细菌、蓝藻)、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代表人物:考柏兰(H.R.Copeland),1938依据:电镜技术的发展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概念的提出4、五界系统分界: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Protista)、真菌界(Fungi)、植物界(Plantae)、动物界代表人物:惠特克依据:电镜技术和生化知识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及营养方式6、六界系统分界:原核生物界Monera)、古细菌界(Archaebacteria)、原生生物界Protista)、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Animalia)代表人物:R.C.Brusca,19907、八界系统分界:古细菌界(Archaebacteria)、真细菌界(Eubacteria)、古真核生物界(Archezoa、原生生物界(Protista)、藻界(Chromista)、真菌界(Fungi)、植物界(Plantae)、动物界(Animalia)代表人物:T.Cavalier-Smith,1989生命进化经历的重要阶段第一阶段:非细胞阶段第二阶段:从非细胞到细胞第三阶段: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第四阶段:从单细胞真核生物到多细胞真核生物二、动物学及其分科动物学的概念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动物学分支学科·根据研究内容:动物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学、胚胎学、生态学、地理学、遗传学根据研究对象:无脊椎动物学、脊椎动物学、鸟类学、鱼类学、昆虫学、蛛形学按照研究的重点和服务范畴:古生物学、理论动物学、应用动物学、畜牧学等三、动物学发展简史(一)西方动物学的发展亚里士多德《动物史》描述拉450种,分有血和无血17世纪显微镜出现18世纪瑞典林奈动物分类系统法国拉马克物种进化的观点19世纪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孟德尔遗传规律20世纪沃森和克里克(1953) DNA双螺旋结构(二)我国动物学的发展《周礼》是我国周朝一部古书距今约3000年,《地宫》篇中把动物分成毛物、羽物、介物、鳞物、和赢物(兽类)《本草纲目》李时珍用27年时间,记录医学上应用的动物、植物、和矿物2000多种,附图1100多幅,其中400多种动物隶属于虫、介、鳞、禽和兽类。

第2章生物的界级分类

第2章生物的界级分类
1.病毒界(包括类病毒)
Ⅱ.原核总界(SuperkingdomProcaryota)
2.细菌界(Kingdom Mycomonera) 3.蓝藻界(Kingdom Phycomonera)
Ⅲ.真核总界(Superkingdom Eucaryota)
4.植物界(Kingdom Plantae) 5.真菌界(Kingdom Fungi) 6.动物界(Kingdom Animalia)

本教材仍采用五界分类系统。
凯里学院生物系
凯里学院生物系
分类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生物分类学总论
八界分类系统
1977年首先由Woese & Fox提出三大超界。

细菌 生物 古菌 真核生物
凯里学院生物系
分类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生物分类学总论
八界分类系统

1981年Cavalier-smith提出生物八界系统 。
真细菌界 细菌总界 古细菌界 古菌界 原生动物界 植物界 真核总界 动物界 真菌界 藻界
凯里学院生物系
分类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生物分类学总论
外国学者的分类

五界分类系统
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纵 横统一的系统,在纵的方面
Wittaker (1969)
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生物 植物界 真菌界 动物界
凯里学院生物系
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
即无细胞生物→原核单胞生 物→真核(单胞→多胞)生
外国学者的分类

四界分类系统
Copeland(1938)建立的。
原核生物界: 包括细菌和蓝藻 : 包括藻类、粘菌、真菌 和原生生物 原始有核界 生物 植物界 动物界

生物分类的五界说名词解释

生物分类的五界说名词解释

生物分类的五界说名词解释嘿,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生物分类的五界说!你知道吗,这就像是给生物世界画了一幅超级详细的地图!
原核生物界,那就是一群小小的、结构简单的小家伙们的地盘,比如说细菌。

就像咱生活中的那些小不点儿工具,看着不起眼,作用可大着呢!
原生生物界,这里面的生物可就多样啦!有像变形虫那样可以随意变形的神奇存在,哎呀,它们就像是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自己的世界里尽情玩耍。

真菌界,蘑菇就是其中的代表呀!它们就像是大自然的建筑师,默默建造着自己的小天地。

植物界,那可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呀!大树就像坚强的卫士,守护着大地;花朵像是美丽的仙子,给世界带来色彩和芬芳。

动物界呢,更是丰富多彩得不得了!从小小的蚂蚁到庞大的鲸鱼,它们就像生活中的各种角色,各自有着独特的故事和魅力。

你想想看,要是没有这五界的划分,我们怎么能这么清楚地了解生物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呢?这五界说不就是我们探索生物奥秘的一把钥匙嘛!它让我们能更有条理地去认识和研究这些神奇的生物。


以呀,生物分类的五界说真的超级重要,它让我们对这个奇妙的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难道不是吗?
我的观点就是,生物分类的五界说是我们理解生物世界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应该好好去了解和掌握它!。

动物分类基本知识

动物分类基本知识
11
2、分类方法:
近20余年来,动物分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 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分类理论方面出现了几 大学派,虽然在基本原理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但各自强调的方面不同。

12

(1)支序分类学方法 (Cladistic systematics或Cladistics):
又称分支系统学方法,认为最能或唯一能 反映系统发育关系的依据是分类单元之间的血 缘关系,而反映血缘关系的最确切的标志为共 同祖先的相对近度。
7
5. 六界系统:


五界系统没有反映出非细胞生物阶段。我国 著名昆虫学家陈世骧(1979)提出3个总界六界 系统,即: 非细胞总界(包括病毒界) 原核总界(包括细菌界和蓝藻界) 真核总界(包括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8
五界系统

六界系统
I.非细胞生物 1.病毒界 II.原核生物 2.细菌界 3.蓝藻界 III.真核生物 4.植物界 5.真菌界 6.动物界
4
3. 四界系统:




考柏兰(H.F.Copeland,1938): 原核生物界(Monera) 原始有核界(Protoctista)(包括单胞藻、简 单的多细胞藻类、粘菌、真菌和原生动物) 后生植物界(Metaphyta) 后生动物界(Metazoa)。 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发现细菌、蓝藻与其 他生物有显著的不同,于是提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 物的概念。
5
4. 五界系统:


惠特克(R.H.Whittaker ,1969 ): 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真菌界(Fungi) 植物界 动物界。 随着电镜技术的完善和广泛应用以及生化知 识的积累,将原核生物立为一界的见解,获得了 普遍的接受,成为现代生物系统分类的基础。

(精选)生物的分类

(精选)生物的分类

一、生物的分界(一)、两界说(1753年瑞典林奈)一、植物界: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自由运动;二、动物界:能自由运动,以植物或其它有机物为食。

(二)、五界说(1969年由惠特克提出的对细胞生物的分界)一、原核生物界:细菌、蓝藻等,DNA袒露,裂殖。

二、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真核生物(甲藻、金藻、裸藻、粘菌和原生动物),有真正的染色体,进行有丝和减数割裂。

[酵母菌、衣藻等例外]3、真菌界: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生活方式为腐生和寄生。

4、植物界: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五、动物界:多细胞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附:加病毒界为六界。

二、生物分类与物种命名(一)、生物分类阶梯:界、门、纲、目、科、属、种(二)、“双名法”(林奈):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定名属名(字头大写,多为名词)+种加词(多为形容词)+定名人姓名(多用缩写)[+变种名+定名人]微生物学一、病毒一、概念:病毒是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寄生的大分子微生物。

二、种类: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细菌病毒)3、特性:⑴个体极小(纳米)⑵专性寄生:无独立代谢活动,只在特定宿主中繁衍,在宿主体外不进行任何形式的代谢,不具有任何生命特点。

⑶无细胞结构,化学组成与繁衍方式简单:①化学组成:蛋白质+核酸蛋白质:爱惜、特异亲和力、抗原性核酸(含单一类型的DNA和RNA)动物病毒(DNA、RNA、单链、双链)植物病毒(RNA、单链、双链)噬菌体(DNA、单链、双链)②繁衍方式:为仰赖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繁衍[讲解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吸附—侵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附:类病毒(游离的核酸致病体)二原核生物界《一》、细菌(根瘤菌)一、形态(个体微小、形态多样)⑴、球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⑵、杆菌⑶、螺旋菌二、结构⑴、常规结构:由细胞壁(肽聚糖)、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核区(DNA 袒露)⑵、附属结构:荚膜(多糖或多肽,有爱惜作用)、鞭毛(蛋白质,协助运动)、芽孢(细菌生长一按时期后形成的休眠体,含水量低、耐热性强,对不良环境有极强的抗性)3、营养方式同化作用方面⑴、多数为异养①腐生细菌(枯草杆菌)②寄生细菌(痢疾杆菌)⑵、少数自养①光合细菌绿硫细菌:6CO2+12H2S→C6H12O6+6H2O+12S(光能+细菌叶绿素)②化能合成细菌(利用无机物氧化提供的能量,将CO2合成有机物)硝化细菌(氨→亚硝酸)硫细菌(硫化物→硫→硫酸)铁细菌(亚铁→高铁)⑶、兼性自养(氢细菌:氢→水)异化作用方面⑴、多数为宜氧细菌⑵、厌氧细菌(乳酸菌发酵)⑶、兼性厌氧细菌:硝酸盐还原细菌⑷、微量好氧细菌:拟杆菌属中的个别种4、二分割裂生殖,繁衍能力强核割裂→形成横隔壁→子细胞分离五、研究方式⑴、显微镜⑵、培育基⑶、革兰氏染色[染色(草酸铵+碘)→脱色(乙醇)→再染色(蕃红)]阳性:不脱色阴性:脱色并染上蕃红的颜色《二》、蓝藻(最先的原核蓝藻显现于35—33亿年前)[念珠藻(地木耳、发菜)、]一、形态结构⑴、单细胞、群体。

科学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科学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科学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生物分类是对生物界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分级的学科,是生物学中的基础性内容。

通过对生物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和演化历史。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生物分类法是基于拉丁语命名法的“形态分类法”,根据生物之间的形态特征和进化关系进行分类。

一、界(Regnum)界是最高的生物分类等级,是所有生物的最大分类单位,代表了整个生物界。

生物界按照生物进化的程度和差异性,被划分为不同的界。

二、门(Phylum)门是生物分类的第二级,界下面的一个大分类单位。

门包括具有相似特征的生物种类,是按照生物界内部的形态、生理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类的。

三、纲(Classis)纲是生物分类的第三级,门下面的一个分类单位。

纲是生物分类的主要基本单位,包括了共同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等。

四、目(Ordo)目是生物分类的第四级,纲下面的一个分类单位。

目是生物学分类中的重要等级,包括了一组更加相互关联的生物类型。

五、科(Familia)科是生物分类的第五级,目下面的一个分类单位。

科是生物分类中的一个重要等级,包括在形态上有较多相似性的生物。

六、属(Genus)属是生物分类的第六级,科下面的一个分类单位。

属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单位,通常包含多个种类,同时具有较明显的形态特征。

七、种(Species)种是生物分类的最低级别,属下面的一个分类单位。

种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指在形态、生理、生态等多方面表现相似的一群个体。

生物的分类不仅有助于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为进化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科学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分类体系,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研究生物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生物分类——五界分类系统介绍

生物分类——五界分类系统介绍

壶 菌 接 合 菌 ) 可 能从 不 能进 行光 合 作用 的 鞭 毛
虫 进 化而 来 ; 高 等真 菌 ( 担 子 菌

子 显微 镜的 诞 生
许 多分类学 家认 识 到某些 生
,
子囊 菌 ) 可能
物 例 如细 菌 真 菌 妥当
: 98 0

既 不 是植物 又 不是动 物
,
,
从 低等真 菌进 化而来 物源 内 吸 改营养
为动 物

从 亚 里 斯 多锐 时 代起
,
,
绝大 多数 生 物
物界 是 真 菌 界 植 物界 动 物界 的 祖先


学 家一 直 赞 同把 生 物 分 为 两界 巾期 以来
,

但 从 十九 世 纪
,
包 括 溉等真 菌 和 高 等真 菌 低等真 菌 ( 如卵 菌
由 于生 物学 技 术 的 发展

特别 是 电
1 9 2 4 一一

物和原 生生物 进 化而来
动 物 的 营养 靠 消化从

在 1 9 5 9 年 提 出为五 界 劣
,

周 围环 境 中获 取 的 食物 从 原生生 物进 化而来
,
,
魏 塔克 很据生 物 结构 和 营养 的 差 异
把生
在 五界 系统 中没有提 到病 毒 者 把 生物分 为 六 界
巧 妙 而 又 奇特 !
,
从一
个 侧 面 展 示 了 昆 虫 对 其生存环 境 的适 应 是 多 么
图+ 三
纳 蛹气 门鳃 ( 1 )及 巢 ( 2 )
图 十五
网翅檬 蛹的 气 门 鳃 (功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0

动物学的主要分科:
动物形态学——研究动物体内外机体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变化 规律。细胞生物学、组织解剖学、比较解剖学、古生
物学
动物分类学——研究动物类群之间彼此相类似的程度,亲缘 关系,进化过程,发展规律.
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体的生活机能(消化等),机能的变 化,对环境的反应.
动物生态学——研究动物的生活规律及其与环境中非生物因 子的相互关系. 动物胚胎学 + 细胞、分子生物学 → 发育生物学
21
三. 种的概念

种(species)——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
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
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
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它这样的类 群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生殖隔离——不能完成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 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22

亚种——是一个种内的地理种群或生态种
25
附:动物学的学习方法和参考资料
学习方法: 1. 从动物体结构和机能相适应方面加以理解
2. 从局部与整体相统一方面加以理解;
3. 从动物体与环境相适应方面加以理解 4. 注意总结各类群新出现的特征,从进化发 展方面加以理解。
26
主要参考资料:
书目: 1. 江静波主编:《无脊椎动物学》第三版 2. 任淑仙编著:《无脊椎动物学》 3. 堵南山等编著:《无脊椎动物学》 4. 许崇任,程红:《动物生物学》 5. Stephen A. Miller, John P. Hariey.《Zoology》(Fifth Edition). 期刊: 《动物学报》 中国动物学会主办 科学出版社 《动物分类学报》 中国动物学会、昆虫学会, 科学出版社 《动物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科学出版社 《水生生物学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科学出版社 《动物学杂志》 中国动物学会, 科学出版社 网站: 武汉大学动物生物学教学网站http//: 广州大学动物学精品课程网站htt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