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合集下载

历史选修1人教新课标8.3明治维新教案

历史选修1人教新课标8.3明治维新教案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3课明治维新★课标要求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了解明治维新的四项措施:废除旧体制、发展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建立新军队。

2、明确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分析政治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通过分析图表认识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英美等国的不同。

3、正确看待日本的文明开化,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4、对日本军事改革对世界的影响进行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实现富国强兵具有深远影响。

2、对待外来文化需要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是本单元的重点,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在政治上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经济上动用政府力量大力推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上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并同时进行教育改革;军事上新建一支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新式军队。

本课内容丰富,建议学习时注意前后教材的联系,以及同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采用讲故事导入法:一般国家的纸币上,都是印着开国之父或历史名君的头像,但日本却有些特别,在1 000日元的纸币上,印着有日本“国民作家”之称的一代文豪夏目漱石(1867—1916年)穿西装的头像。

夏目漱石的成名处女作是《我是猫》,这部长篇小说通过这只猫的眼睛,俯视日本当时的社会与20世纪所谓现代文明的大潮,并以连珠般的妙语警句极尽嬉笑怒骂,化嘲笑为利刃,直刺向“恃众凭势,胡作非为”的拜金主义。

鲁迅曾以“轻快洒脱,富于机智”评价该作品。

日本最大面值的钞票是万元大钞,上面印的头像是穿和服的福泽谕吉(1834—1901年),即日本近代史上维新派的精神领袖,也是“脱亚入欧”论的始作俑者。

高二历史学案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人教版选修1)

高二历史学案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人教版选修1)

第八单元明治维新一、课标要求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二、重难点解析如何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其影响可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两个方面来理解:积极性:(1)它体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主义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2)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事件。

消极性: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中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如天皇制、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等。

因此,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又是不彻底的。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日本虽然通过明治维新顺利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但却迅速地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民族的道路,成为一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这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三、典型例题解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培理(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

……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

他们认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

……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时代。

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

——(美)帕默尔·科尔顿《近代世界史》中册材料二:1871年,……(日本)使节团在英国参观了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看到“到处是黑烟弥漫,无不设大小工厂”,“由此足知英国富强的原因”,纠正了以往错误观念,认识到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与贸易结合,是“英国的谋富要领”,也是日本富国强兵之道。

——引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本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给日本的赔款按当时日元计算,加上利息,共计3.6亿日元,这相当于当时日本4年的国家预算额。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8.3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8.3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1.提问法: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日本是如何从一个封闭的封建国家迅速走向现代化的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思考。
2.多媒体展示:播放与日本明治维新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铺垫知识:简要回顾日本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学生学习明治维新奠定基础。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明治维新的短文,要求涵盖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成功原因及其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文章结构要清晰,观点明确,不少于800字。
2.设计一道比较分析题,要求学生比较明治维新与我国洋务运动的异同,并分析两者成败的原因。要求论述充分,逻辑严密,不少于600字。
3.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思考明治维新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示,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要求观点独到,具有现实意义,不少于500字。
1.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
2.学生在历史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
3.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存在片面性和表面化,教师应引导他们运用批判性思维,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本质。
4.针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应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4.比较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形象地展示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培养其历史思维和史料实证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及其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教学案)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教学案)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教案)【课标解读】(要求学生阅读)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维新前的日本是一个封建国家,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国家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幕府对内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对外采取“锁国政策”,顽固维持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十九世纪中叶,美、英、法、俄、荷先后迫使日本允许开国通商、驻扎军队、开设领事馆,这些条约加剧了经济危机和民族危机。

广大人民包括下层武士的生活日趋贫困。

日本社会各界对将军的不满与日俱增,地方大名率先发起倒幕运动,开始了明治维新。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明治维新大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被迫开国(1853年)到明治政权建立(1868年)。

本部分要注意维新主力和斗争策略的演变、维新运动从权力之争向学习资本主义的转变。

初期斗争的主力是地方大名,后下层武士走上前台,举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主张对外抵御西方列强的入侵,对内推翻幕府,以天皇为中心建立自己的统治。

攘夷失败促使尊攘派调整策略,打出了“王政复古”的旗号,主动吸收西方技术,发展经济。

1868年幕府统治终于被推翻,以天皇为中心的明治政府建立。

第二阶段从明治政府建立到《帝国宪法》颁布。

认识新政策的资本主义性质,注意维新派从学习资本主义向发展资本主义的转变。

初期的措施以破旧为特点,通过“奉还版藉”、“废藩置县”,废除了封建割据局面,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实行新的身份制,废除士族的特权,允许族间通婚(皇族除外),实现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进行土地改革,废止了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买卖,建立起土地私有制。

后期改革以“立新”为特点,主要有“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文明开化”, 吸收西方文化和技术,实行全盘欧化;制定宪法(1889年)、召开国会(1890),初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形式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

这些政策虽然是新政权为维护统治而制定的,但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这些政策使日本成功的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高中历史教案人教版选修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高中历史教案人教版选修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废除旧体制废藩置县四民平等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政治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探究历史比较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实现富国强兵具有深远影响对待外来文化需要正确认识发展新经济币制改革土地改革殖产兴业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英美等国的不同历史比较倡导文明开化文明开化教育改革生活西化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历史比较制定宪法内容日本宪法的评价动手作图分析图表建立新军队改革军制日本军事改革对世界的影响问题探究二、教学重点: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三、教学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四、教学过程第一组任务:1.政治: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1)废藩置县:作用: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2)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

作用:缓和阶级矛盾;自由劳动力。

第二组任务:2.经济:发展资本主义(1)改革币制→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2)改革土地→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3)改革地税→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保障(4)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想一想:2005江苏卷)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工业化的途径是不尽相同的,回答:1、指出16C以来英国和19C中期以来的日本在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以及政府所起的作用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和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工业积累资本;日本:通过明治政府大力改革,如地税改革、政府投资扶植、发动对外战争勒索赔款等,为工业发展积累资本不同点:英国工业起步阶段政府作用不大,主要靠私人投资;日本工业起步时主要靠政府的扶植和保护2、就政府作用而言,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原因: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等原因,仅靠私人资本无力发展新工业。

展示;《东京的鹿鸣官》过渡: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

历史选修1人民版明治维新教案8

历史选修1人民版明治维新教案8

专题八明治维新【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知识梳理】一、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一)19世纪中期的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封建幕府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1、经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发展。

2、政治:阶级矛盾尖锐,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⑴幕府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大盐平八郎起义)。

⑵新兴地主、高利贷商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不满政治上无权地位。

3、外部原因:民族危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矛盾。

1853年7月,美国人佩里率领舰队打开日本的大门;1854年3月,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签订;欧洲列强紧随其后,迫使幕府政权缔结了类似的和约。

日本彻底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二)武装倒幕运动兴起,倒幕派成立明治政府,推翻了幕府统治,倒幕运动的成功为维新运动提供了政治保障。

1、领导:以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阶级等改革力量为主体的倒幕派。

2、过程:⑴结成军事同盟,制定武力推翻幕府的计划。

⑵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宣布废除幕府体制,新成立的天皇政府为惟一合法政府。

⑶1868年在鸟羽、伏见战役中击败幕府军,并一举摧毁了幕府政权。

二、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一)基本内容:(二)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1、社会背景: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迅速壮大;2、领导力量: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强藩的支持;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新政权。

3、改革措施: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进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大刀阔斧的改革;4、国际环境:国际环境有利,较少外部干涉。

(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是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一是资产阶级革命;二是民族解放运动;三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四是民族统一运动。

高中历史选修一教学设计8.3明治维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选修一教学设计8.3明治维新人教版
2.强调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它对日本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3.鼓励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思考明治维新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启示。
4.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的明治维新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旨在检验学生对明治维新知识的掌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3.教师挑选部分典型题目,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关注国家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对日本历史已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学习过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对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及影响有一定的认识。但在深入了解明治维新的具体措施、性质及其在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史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日本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日本明治维新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日本明治维新说课稿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具备的前置知识包括日本历史的基本了解,如幕府时期的日本、黑船来航等。然而,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和深层次原因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停留在表面;
2.难以把握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它对东亚其他国家的影响;
3.缺乏对中国近代化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分析的能力,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历史地图、时间线、明治维新相关图片等,以直观展示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2.多媒体资源:播放与明治维新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片段,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历史背景和过程;
3.技术工具:利用PPT、电子白板等展示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掌握日本明治维新在近代东亚历史转折中的地位;
(3)通过对比分析,认识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近代化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炼历史规律的能力;
(2)运用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解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链接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对理解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习的责任感。通过这些策略和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则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社会互动和情境中的真实体验来构建知识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精品教案
比较训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
一、历史背景相近:都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民族危机严重;
二、目标性质类似:
都是向西方学习,通过政府命令自上而下推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三、领导阶级相同:
两国的维新领导人都出生在封建家庭,同时又是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行为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四、列强态度相似:
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五、政策措施雷同:两国都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方面实施改革。

戊戌维新实际上就是以明治维新为榜样、亦步亦趋进行的。

然而,两者的成效和结局却大为不同。

明治维新的成功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一跃成为东方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

而戊戌变法只是昙花一现,中国依然挣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同时维新,为何结局不同?仔细分析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会发现其实有着诸多不同。

时代背景
国内
明治维新: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陷于极端孤立地位
戊戌变法: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地主,对外妥协退让,共同绞杀人民革命。

守旧势力很强大
国际
明治维新:世界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戊戌变法: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并开始瓜分中国
封建势力:
明治维新: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成众矢之的;
戊戌变法:封建守旧势力顽固、强大,有坚强领导核心;
领导者
明治维新: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
戊戌变法: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士大夫
参加者
明治维新: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市民、商人、手工业者
戊戌变法: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
改革措施
政治方面
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戊戌变法: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明治维新: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
戊戌变法: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社会生活方面
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戊戌变法: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军事方面
明治维新: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戊戌变法: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措施影响:
明治维新:政府主持、保障;
戊戌变法:缺少实权,受到巨大阻碍,难以推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