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合集下载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摘要:教育当然应该面向未来,但是教育同时更应该面对当下。

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是行动的方式。

教育在作为促进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的同时,它本身就应该是一种享受,应该让所有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关键词:幸福;完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人生的义务,并无其他。

仅有的义务就是幸福,我们都是为幸福而来。

——赫尔曼.黑塞忙忙碌碌中走过二十四载教学生涯,先后当过中学语文老师,小学语文、品德老师,现在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

回首过往,感觉最幸福的还是数学课堂。

也许是读小学中学时,当过四年数学课代表,和数学老师接触最多,也经常替数学老师批改作业的缘故吧,对数学课有一种莫名的喜欢。

前半生服从组织安排,成了一名语文老师。

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终于如愿以偿成了一名数学老师。

欣喜过后是几多焦虑:跨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要去探索。

先拜师。

信息时代的便利为我快速成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吴正宪老师的视频课,我一遍又一遍地去观摩:吴老师亲切的话语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孩子们去辩论;幽默的课堂氛围保护了孩子遇到挫折时的尴尬情绪;整节课的导入语和过渡语让我真正懂得什么是完美的课堂。

听课的同时,不放弃阅读。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吴正宪答小学数学教学50问》《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解读》等系列丛书,是我每天的精神食粮。

圈点勾画,内化吸收。

研读“新课标”。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教育先锋者档案》(教师版)读后感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宋云华在身边积极行动者的影响下,我也加入到购书读书的行列中。

临放暑假刚刚拿到这本书时,说实话,我是一个对于理论性的书籍特别读不进去的那种,我更乐于接受那种有着故事情节的小说和散文。

这是从我最初的感觉也是自己的心里话,很不情愿看,尤其是学校还要求在每年寒暑读完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时,我就已经把它当成一种负担了。

今年暑假,在妈妈家住了一个月。

在没有家务,没有网络的一个月里,我更多的时候是形单影只,于是我捧起了这本书,看来精神食粮是必不能少的,这应该属于幸福的一部分。

没有了书籍,幸福的生活应该是不完整的。

此时我深深的理解了朱永新教授所提出“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的深刻内涵。

最喜欢第三辑教育“行者”(因为自我感觉自己也是教育一线的“行者”。

):生命照耀教育之路。

这一辑所写的四位教师,是无怨无悔行走在艰难教育路上的“行者”。

张广祥老师年复一年地行走在几乎无人问津的山野之中,却撑起了塑造大山灵魂的重任。

杨同杰老师九死一生终无悔的科学探索精神,不但让他硕果累累,更让他凝聚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年轻的老师小曼是不经意身陷“教育在线”“不能自拔”而崭露头角的,但她的美丽心境与执著追求,构筑了一个普通教师灿烂人生的本质所在。

相龙虎老师在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上,用自己最神圣的感情奏响了一曲汉藏友好的美丽乐章。

当和儿子一起相拥在沙发上,共读一本童话书亲耳聆听儿子用稚嫩的童声问这问那,亲眼目睹孩子因为拥有了自己中意的书听到了自己喜欢的故事而甜甜的笑脸时,那简直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

儿子是幸福的,因为在他合适的年龄有了属于他喜欢的书;我是幸福的,因为在此刻我感受到了通过读书带给我的改变和快乐。

希望我能够把这份快乐和幸福传递给我的学生、我的家人、我身边的每一个人……教育的幸福在哪里?其实,很简单的道理,教育的幸福就在每个人的心底!当把幸福的感觉用行动表达出来并感染身边的人时,这本身就是幸福的事情。

倡导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浮梁县第一小学新教育实验纪实

倡导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浮梁县第一小学新教育实验纪实

浮梁县第一小学创建于1991年秋,学校遵循“尊重、感恩、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严谨、求实、善导、创新”的校风,以及“爱学、勤学、乐学、善学”的学风。

学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顺应时代发展,创新教育发展模式,大力推行新教育,倡导让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创设阅读氛围,建设书香校园在校长张干明的积极引领下,全体教师一起推行新教育,努力实现书香校园的建设目标。

学校注重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每学年,学校都精心组织各学科教研组积极开展特色教育教学活动,如一年一度的“迎新年讲故事比赛”,千人古诗词考级特色活动,各具特色的手抄报评比活动,公开课展示、评议活动,英语风采大赛,亲子古诗词大赛,学生经典朗诵比赛等。

家校携手共育,助力学生成长新教育倡导父母与孩子共同生活,浮梁县第一小学作为江西省家校合作试点学校,通过不断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与实践探索来积累经验,已经成为市、县家校共育的引领者。

学校健全了家委会组织机构,如学校家委会、年级家委会、班级家委会。

“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了来自各行各业,拥有不同的专业知识、兴趣爱好的家长,为学生带来了一堂堂别开生面的课,充分地丰富了学习课程。

学校还与九所乡村小学结成帮扶对子,家长志愿者也参与其中,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全面发展“每月一事”是新教育十大行动之一,主张教给孩子一些有益的知识。

学校德育工作便以此为主线,通过线上与线下开展活动,学校开设了“德育小舍”,在线下活动开展的同时,也不定期地在线上开展德育工作。

线上德育活动,大力做好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线下德育活动,以班级管理为突破口,加大对学生养成教育、美学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检查与督促力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对转化“后进生”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措施,并及时地掌握相关情况,协助班主任做好工作,让全校师生都沐浴在新教育的阳光下。

班主任培训会上的发言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班主任培训会上的发言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班主任培训会上的发言《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列位教师:大伙儿好!第一感激学校在XX年给我从头当班主任的机遇,三年的班主任生活,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学生观,也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

尽管辛苦,但我享受了三年幸福的教育生活——一段令我终生铭刻的幸福光阴。

上个月海亮主任给我布置了今天的任务,叫我谈谈关于“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的话题,我欣然受命。

尽管我已经三八“高龄”,但其实我只能算是个“新”的班主任。

我所做的、所体会到的、所感受到的其实在座的很多同行早就经历过。

尤其是那些资深的班主任,更是体会到过无数次当班主任才能享受到的兴奋和幸福。

今天我和列位同行分享的经历和体会,主题是“幸福感”,因此我把发言的题目定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这句话也是朱永新教授领衔的“新教育”的宗旨。

一、概念幸福什么是幸福?我查了词典,幸福是“心理欲望取得知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刻较长的对生活的知足和感到生活有庞大乐趣并自但是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说到底,幸福其实确实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与年龄、经历和心态有关。

有一部小说里写到,“幼年时父母长辈的慈爱、青年时热恋中的激情、中年时的事业有成、老年时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组成了一个人不同时期的完整幸福。

”从我自己的经从来看,不同年龄确实有不同的幸福诉求。

刚毕业时,和一帮朋友饮酒打牌感觉最幸福;工作几年后预备成婚了,存钱买屋子买汽车感觉很幸福;此刻,我天天和小孩们在一路,早出晚归,过着忙碌而又充实的日子,享受着当班主任的美好光阴,感到异样幸福!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告知咱们,“被需要和自我实现”是最高级的幸福,因此我以为班主任的幸福感应当包括这几个方面:生活无忧、家庭美满、学生爱戴家长信任、同行确信、自我超越。

二、制造幸福(专指当班主任的幸福)要制造专属于班主任的幸福,第一得有爱心、童心和责任心。

前苏联格鲁吉亚共和国有一名着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阿莫纳什维利,他是苏联教育科学院的院士,开办了实验学校并亲自任教,从小学学前班一直教到毕业。

为了“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为了“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为了“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者:朱永新来源:《江苏教育》2011年第10期什么是新教育?这是一个不断被提及,不断被追问,也不断被思考的问题。

我曾经写过一篇《新教育是什么?》的文章,对“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了比较具体的解释。

这里,我想借一些与新教育的“新”字发音相近的汉字,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于新教育做一些新的解释。

这个创意,来自新教育研究院卢志文院长在石家庄桥西区新教育年会上的一次讲话,我当时进行了补充,后来又看到江苏海门的一位老师从新教育的有关论著中提炼了一些解释与说明。

现在,我在这个基础上尝试再补充完善,用另外一种方法解读新教育。

新教育是“新”教育。

新教育,当然首先是“新”教育。

是相对于传统的旧教育而言的“新的教育”。

新教育的“新”有三个基本含义,一个是作为名词的“新教育”之“新”,表示新教育的传承意义。

1889年,教育家雷迪在英国的德比郡一个风景优美的小镇上,建了一所新教育学校——艾伯茨霍姆学校。

这样一个小小的学校,后来成了影响整个欧洲新教育运动的一个起点,后来也成了影响整个世界、特别是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潮。

甚至也成了影响中国二十年代、三十年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哲学起源。

以雷迪及其创办的艾伯茨霍姆学校为标志的“新教育运动”,它的精神和传统一直没有中断过,我们向往的许多伟大的学校都是属于新教育派系或者与新教育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如夏山学校。

是新教育的一个代表人物尼尔创立的;巴学园,是日本的新教育学家小林宗作创建的;美国的芝加哥实验学校,是进步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杜威创建的。

教育史上许多响当当的人物都是和新教育有关的,从罗素到佩西·能,从蒙台梭利到皮亚杰,从怀海特到杜威,一百多年来,我们敬仰的那些最伟大的教育家,许多都与新教育有关。

而且,新教育运动一开始也是自发的、草根的一个实验。

120年前,雷迪恐怕也不会想到,他在小镇上建立起的这样一所学校,后来会影响整个世界。

他学校的很多老师就以这个学校为模型,到世界各地创办了这样的学校,渐渐地就成了影响整个世界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实践运动的一个重要来源。

新教育的十大行动

新教育的十大行动

新教育的四大改变和十大行动四大改变1、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新教育实验人最重要的追求,也是学校管理最重要的追求。

现在的教育,学生脸上没有笑容,教师脸上没有笑容,缺乏幸福感。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起点。

通过学生的分数体现教师的价值,这是教育的一种变味。

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这是新教育实验最重要的追求。

学校管理的灵魂与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

教师写自己的故事,记录学生成长经历。

2、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学生阅读和写作。

在网上写、展、赞。

3、改变学校发展模式新教育的十大行动。

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根基。

有了阅读的孩子,他就有底气,就很从容,就有自信,就能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惧怕考试。

有了阅读的教师,他也有底气,有灵气,不再为分数、为考试活着。

环境的氛围让你感到阅读很重要:如学校门口,图书馆的场景、开放时间,教室图书角建设,年级图书广场,每个学生有图书箱或图书架。

每年不写年度总结,只要交上一本这个学期的生活记录。

学生每学期末留一本随笔在学校,学校永久存档。

4、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教育科研关注鲜活的教育生命。

一是关注教室里发生的事。

二是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

倡导行动研究,校本研究。

十大行动第一,营造书香校园。

营造书香校园是通过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

第二,师生共写随笔。

师生共写随笔,是指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日常生活的日常的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第三,聆听窗外声音。

聆听窗外声音,只通过开展学校报告会,参加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形成多元价值观。

第四,培养卓越口才。

培养卓越口才是指通过讲故事,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学生愿意说敢说会说,从而形成受益终生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什么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什么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什么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什么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认为有这么几个意思。

第一,教育就是生活。

这句话是针对过去比较传统的理解,教育是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准备,教育是为了未来的。

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是行动的方式,教育作为促进美好生活,作为一种手段的同时,本身它应该是一种幸福的生活。

第二,教育同时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

教育是一种生活,但它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必须确保受教育的个体生命获得充分的成长,必须实现社会对于一个未来公民的希望。

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生活。

我们这样又在教育生活的基础上,又做了一些超越。

这种教育生活,不能仅仅等同于学校的教育生活: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生活,但是又不能等同于学校教育生活,像在家庭里父母和子女的沟通,在职业生涯中,我们每个人的学习,都可以视为教育的生活。

所以教育生活,应该是从坟墓到摇篮,从摇篮到坟墓。

第三,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而不是痛苦的。

教育既然是努力去促进每一个人能够过一种幸福的生活,则本身它也应该是幸福的。

所以我们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仅仅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还有当下某一些激情的教育描述的这样一种结果。

在当前这样一个教育背景下,许多地方和有一些教育,学生的童年和心声充满了失败,没有美好的梦想,很多孩子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媚,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成功的情怀和感恩之心,我们的孩子甚至很多老师们已经没有幸福可言,甚至于在我们教育在线的网站上,我们也经常看到和听到,我们的老师在诉说他们痛苦的经历。

第四,教育生活在追求幸福的同时还应该强调完整。

在当下的教育中,最缺乏是做人的教育,德行的教育。

为此需要真正期待教育能够全面和完善。

一开始讨论这句话的时候,我们课题组争论了将近两个小时,一直定不下来。

就是这句话,我们讨论了两个小时,怎么去界定,但是没有更合适之前,我觉得这句话可以表示我们新教育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

求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前言(序言),越多越好,拜托了,各位兄弟?前言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

新教育随笔感悟(精选7篇)

新教育随笔感悟(精选7篇)

新教育随笔感悟新教育随笔感悟(精选7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

经典的随笔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教育随笔感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教育随笔感悟篇1新教育的路,曲折而漫长,思考、面对,重新出发:一、走着走着,别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xx培训三年后,我依旧仍走在这条路上,用三个字来总结——不容易。

1、面对内心的迷茫,不容易。

xx培训的内容很强大,看似表面听懂,其实有很多的东西是真不懂,最最关键的是明明懂得却做不到,那时内心的那个迷茫、那种无力、那种黑暗……不断地怀疑、反问,不断地寻求答案,最终发现所有的答案都在自己内心时,才渐渐开始平静、淡定、从容。

2、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容易。

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不难,拿起过就可以放的下。

但人与人之间因为掺杂了情感,就显得格外复杂,心与心的距离有时就如天与地般遥远。

同样一段文字,因解读人的心里认识不同,会得出不同的解读,也终于理解了校长培训时说的那句话:如果上帝知道人类发明了文字,估计它会被气死。

3、做到“风不停,树应静”,真不容易。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哪怕是新教育圈子也是一样,同样一句话可能会被解读成各种版本,传遍天下,原说话者也无法解释,因为这一解释,又将有各种不同版本的解读,如此面对“风不停”,只能做的选择是“树应静”。

还好,我依旧走在这条路上,因为无论曾被他人如何误解,或是被贴上多少标签,我还是我——此心光明,夫复何求?!再次反观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新教育?最初因拜读校长博客中关于道德经的解读部分而痴迷,随后参加的培训及送女儿入读新教育学堂,皆因自己缺乏做人的智慧,缺乏为人母、为人妻的智慧,缺乏与人相处的智慧,如此,依旧走在这条路上,我的目标是提升自己的做人智慧。

二、也许我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追求幸福的过程幸福是什么?没有人可以概括出定义,因为它只存在于你的心中,没有外在标准的衡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1、什么是新教育
新教育实验是由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提出的,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教育改革。

新教育核心理念是:让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认为,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

因为在素质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共识的同时,学生的童年和青春却是充满失败、没有美好梦想的,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
2、实施新教育我们采取的措施:
(1)营造书香校园
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
(2)师生共写随笔
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3)构筑理想课堂
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

3、新教育下儿童的生活方式
“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

在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中,童年却充满了危机:电视文化、网络游戏、应试教育等童年的杀手,潜伏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随时准备着吞噬孩子们的闲暇、良知和身心健康。

在设法把电视文化、网络游戏、应试教育从童年生活中清除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给予他们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健全的心智,让他们能够从容地应对一切生活的诱惑与压力,平安地度过危机重重的童年。

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就“晨诵、午读、暮省”。

晨诵:在生命的黎明,你让儿童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晨间机械地背诵课文的晨读,引发了大多数人的反对,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

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

新教育实验自2006年起,开发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

毛虫与蝴蝶项目认为,不同年龄的儿童,他们能够读懂的童书是相对有限的,我们要从大量的书中寻找出每一年龄段儿童能够阅读的书籍。

毛虫与蝴蝶项目认为:共读一本书,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

新教育实验倡导亲子、班级共读,通过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真诚的话语,实现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学之间乃至老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

毛虫与蝴蝶项目还认为:教育是唤醒,也是给予。

我们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

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

低年级的儿童,这种写作则是与父母联合,并通过绘画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呈现。

4、新教育实验的意义
新教育实验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一方面又能让孩子发挥自己所长,弥补自己的性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信,有所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