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二轮--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微专题水量平衡及其应用

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
但是,对一个地区来说,有的时候降水量多,有的时候降水量少。
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这就是水平衡原理。
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数量表示,指地球任一区域在一定时段内,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量。
2.水量平衡原理:收=支水循环是地球上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水量平衡是水循环内在的规律。
水量平衡方程式则是水循环的数学表达式,其方程式为: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简单的说水平衡就是一个区域水的收入和支出相等。
水平衡具体解读如下:①水量平衡简单表示为:储水变化量=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
如果某地无储水变化,那么也可以表示为:②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
任何一个闭合流域:③降入流域的降水量=蒸发量+流出流域河水量。
径流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所以:④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多年平均地下径流量。
地表水下渗到地下之后,一部分会储存在地下的土壤当中、一部分会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转化为生物水,再通过植被的蒸腾作用散发的大气当中转化为大气水,一部分也会直接从土壤当中蒸发掉转化为大气水,所以:⑤多年平均下渗量>多年平均地下径流量下渗的水越多,地下径流量也就越多,但下渗的水没有完全转化为地下径流量,没有转化为地下径流量的那一部分,大部分通过植被蒸腾和土壤水蒸发循环到了大气当中,所以:⑥下渗量和地下径流量呈正相关,下渗量和蒸发量呈负相关。
下渗量越多,地表的水就越少,所以:⑦下渗量和地表径流量呈负相关。
3.水的收和支(1)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地区多沼泽原因就是当地地表水的收入大于支出造成的。
(2)水平衡高考真题(用水平衡理论尝试解题)(2016年全国Ⅱ卷79)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水—主题1 水平衡

123456
右表为1956~2019年青海湖水量平衡 表(单位:106 m3)。
地表径流
收入
湖面降水量
量
地下水
单一的内流 区或外流区
降水量不变(气候稳定) 蒸发量增大(水域面积变大)
考
内外流河
向
(湖)转化
外→内 内→外
降水量变小,蒸发量变大,降水量<蒸发量时 降水量变大,蒸发量变小,降水量>蒸发量时
水量稳定
外流河 内流河
降水量=蒸发量+外流径流量 降水量=蒸发量
2.原理应用 水在数量上遵循水平衡原理,即总水量是平衡的。水资源既不会无中生 有,也不会无故消失,一定是此消彼长,总量不变, 即一个地区的储水变化量=收入-支出。
PART THREE
模拟演练
流域水平衡包括大气水平衡、地表 水平衡两个方面,分别对应着两个抽象 的水库,即“大气水库”和“地表水 库”。右图是“某流域水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A.跨流域调水、蒸发、降水、水汽净输入 B.水汽净输入、降水、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降水、蒸发、水汽净输入 D.水汽净输入、蒸发、降水、跨流域调水
小计
湖面蒸发
潜水蒸发 支出
湖滨沼泽和草甸蒸散发 量
耗水
小计
蓄变量
20.20 17.16 4.32 41.68 40.70 0.50 0.44 0.66 42.30 -0.62
(1)描述1956~2019年青海湖水位变化 特征。(4分)
二轮复习微专题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活动探究二——链接高考题(水量平衡(综合题))
(2024·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长江两水文站位置及水文数据图,悬沙是指河水中悬移的泥沙, 甲地为雨养农业(无人工灌溉,仅靠自然降水作为水分来源的农业生产)区。 图2为图1中甲地某年土壤盐分变化图,土壤电导率值越大盐分越高。
2024年 高考二轮复习 微专题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内容索引
01 考情分析,感悟高考 02 真题再现,思维联动 03 知识再现,加深印象 04 知识迁移,学以致用
考 难度 题 系数
考点
题型
命题情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4年
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主要环节 人类活动
浙江 0.65 对水循环的影响 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
因 土壤盐渍化治理措施
答案:①汛期降水少,上游水库蓄水 量少;②输水距离远,沿途蒸发、下 渗多;③支流灌区农田海拔高,地表 水无法自流灌溉;④河口海水倒灌, 可供灌溉地表径流减少。
水循环环节
①审题目设问,
知识定位。
②列知识框架
③扣图文材料
④列逻辑思维
降水
⑤用专业术语
水汽输送
地表、地下径流
下渗
蒸发
知识回顾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长江三峡水库为背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 综合 的影响
23年
水循环的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
长江水平衡,以仅调长江上游水库的水无法
浙江 0.65 响 降水及影响因素 河流和湖泊的水系、 综合 解决中下游农业缺水问题,试从水循环角度
水文特征
分析原因。
23年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降水及影响因素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湘教版:水循环

第五章地球上的水第18讲水循环[课标内容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知识体系导学积累必备知识——基础落实赢得良好开端一、“水的行星”1.从形态上看地球上的水呈固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
3.从利用上看(1)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淡水湖泊水以及,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2)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以及与之相伴的变化。
2.能量:和地球重力能。
3.类型: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陆地内循环和。
【特别提醒】内、外流区的水循环外流区域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4.过程及主要环节A蒸发→B【特别提醒】(1)陆地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域。
(2)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
(3)海洋同时参与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4)三种水循环类型都包括蒸发和降水环节。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四大圈层,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状态,维持全球水的。
2.水循环深入大气系统内部,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变化。
3.是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形成多姿多彩的。
四、洪涝灾害防治1.类型(1)洪水灾害:指由于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急剧上涨,水流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2)雨涝灾害:指由于大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的现象。
2.防御措施(1)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
(2)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提升关键能力——能力突破掌握解题技法关键能力一分析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典题精研】[典例1][2020·天津卷]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
如图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19.水循环与水平衡

发生圈层:水圈、大气圈、生物围、岩石圈
海上内循环 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循环的水量最大
类型 陆地内循环 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循环的水量最少
海陆间循环 发生在陆地和海洋之间
水循环 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降水→地表径流→下渗→下渗
各环节影响因素
水循环的意义 人类对水循环 环节的影响
①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况维持了全 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②是地表各圈层、海陆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 交换; 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④塑造地表形态; ⑤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水量平衡原理
水量平衡--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其收入水量等于支出水量和区域 内蓄水变量之和。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
全球 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水平衡
陆地
长期
外流区:多年平均降水量= 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
内流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短期 收入量-支出量=储水变化量
湖盆形成
水、盐来源
盐的富集
从补给 来源分析
从补给 来源分析
封闭的
冰 湖海地 河 雪 面迹下 水
洼地
融
大 气
湖
水
地形
水降
水
带来陆上的矿
构造湖居多:
物盐分的汇入
断裂下陷 盐分含量很低
闭口湖, 湖口无 排出口
不仅仅看 地表径流, 有时地下 水也可以
排盐
淡水支出>收入
地区干旱, 河 工农业生
蒸发旺盛; 流 产、生活
海洋 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径流量
收入 大气降水;河流、湖泊、冰川融水;地下水的输入;人工调水、灌溉等
202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课件《水平衡》

(2018年新课标Ⅰ) 3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
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线状
面状
1.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 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②乌裕尔河初成为内流河 时:降水量>蒸发量(此时 入流嫩江量为0,但面积还 在扩大)
③扎龙湿地面积稳定: 乌裕尔河径流汇入+降 水=蒸发+下渗+地下径 流(此时地表水、地下 水不再变化,可排除其 影响,水平衡限制在降 水和蒸发这两个因素)
气候稳定,降水量变化不大,此地影响蒸发唯一的变 量,是“裸露的水域表面积”在变大,蒸发量在变大
因而水体盐度上升。
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 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的程海,位于云南省永胜县(如下图 所示),为滇西第二大淡水湖。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平均 水深72 m,湖水通过程河向南流入金沙江。1690年前后程海 水位开始下降,逐渐成为封闭型湖泊。程海湖面多年平均降 水量为733.6 mm,蒸发量为2 169 mm。目前,程海水面面积 多年稳定在75.8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25.7 m。 • (1)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推测其成因。(4分) • (2)分析程海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的自然原因。(6分) • (3)程海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3倍,但面积和水深保持多年稳 定。试解释原因。(6分)
土壤盐碱化
(2018年新课标Ⅰ) 3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直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共21张ppt)

小结:
水 循 环
水循 环的 过程 及类 型
过程 类型
水循环的地理 意义
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 下渗、径流等
动力:太阳辐射、重力等 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维系地球上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二、水量平衡原理
收入——大气降水;河、湖、冰川 融水,地下水的输入;人工调水、 灌溉等。
支出——蒸发、蒸腾;径流输出; 下渗;人工取水。
东北沼泽: 城市内涝: 洪涝: 西北干旱:
华北缺水: 盐碱化: 时令河断流: 湖泊面积减小: 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
【规律知识总结】水循环原理—水量平衡原理
水量平衡--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其收入水量等于支出水量 和区域内蓄水变量之和。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
二、水量平衡原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 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 广大,积水较浅。
(1)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 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 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6分)
高三二轮复习-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4.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评价思路
人类活动
植被破坏
修建水库保护湿地 跨流域调水 城市化
过量抽取地下水 大水漫灌
环节
蒸发 降水 下渗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蒸发 降水 径流 地表径流 蒸发 降水 下渗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地下径流 蒸发
影响
植物蒸腾量减少,土壤和空气变干 减少 减少 增大 减少
增大,空气湿度变大 增多且稳定(调节气候) 季节变化减小(削峰补枯,调节径流)
水循环环节与水量平衡 ·主干精讲
水(2)循分环析抽环从节乌取与裕水尔地量河平成下衡为内·水预流测,河演至练会扎龙导湿地致面积地稳定面,乌下裕尔沉河、流域海降水水量、倒蒸发灌量数;量关人系类的变对化。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
0(22019河·高迅流考的江速补苏给向卷和)城特河市征不道透水汇面集是指,阻止河水分流下渗径到土流壤量的城变市人化工地幅面。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 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 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
水循环环节与水量平衡 · 主干精讲
5. 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2)负向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 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 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易造成城市内涝。
① 风向 ② 风速 ③ 海陆位置 ④ 地形起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影响下渗因素
05
考题分析
真题呈现
(2018年全国Ⅰ卷37题) 37.阅读图文资料,完
题图
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
的支流。受嫩江西移、 (1)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 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 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
为内流河。河水泛滥, 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 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 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作答: 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真题呈现
(2018年全国Ⅰ卷37题) 37.阅读图文资料,完
题图
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
的支流。受嫩江西移、 (2)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03
切口突破
考察背景
1
水循环的意义中第一条,就是维持了全球水量平衡。
2
水量平衡在现行湘教版教材中阐述不多,但近几年高 考考察的较多并且难度较大。
3
水量平衡原理可结合盐湖的形成、湿地的形成、河流
断流原因等方面应用。
• 1.水循环原理的运用
•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其循环过程受自然和人类 活动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其他自然要素产生重要影响。常考问题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
2016 全国卷Ⅲ 选择题7,8,9
剖面图+文字
以山地分水岭岩层剖面图为背景材料,具体考 查森林植被破坏和恢复情况对河流径流量影响
12
【 2019年高考】
• 2019年I、Ⅱ 【黄河小北干流 、霍林河、里海、黑海演变、河流断面 】 • 2019年江苏卷 【自然界的水循环】城市不透水面 • 2019年北京卷 【洋流】 • 2019年江苏卷【河流水文特征、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恒河、布拉
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在陆地内循环中,如果储水变化量为零,降水量和蒸发量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降水量=蒸发量
(2017·课标全国Ⅰ,6~8,12分)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 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第1~2题。
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小结
1.分析图文,确定水量平衡关系
2.摆出公式,对应图中信息
3.分析已知量,确定未知量
4.用地理语言描述水量平 衡各量的变化,最终的 结果
公众号@卧蚕眉
本课结束,敬请批评指正。
•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 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 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 ④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灌溉: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 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 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马普特拉 。
考频高
切口小,很深入
02
基础夯实
定义: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 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水循环
原则:水在数量上遵循收支平衡原则,即总水量是平衡的。不
会无中生有,也不会无故损失,一定是此消彼长,总量不变。
水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对陆地水体更新最为重要
循 环
为内流河。河水泛滥,
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 (2)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 (6分)
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真题呈现
气候稳定,降水量变化不 大(略有增加)
(2018年全国Ⅰ卷37题) 37.阅读图文资料,完
此 是地 “裸影露响题的蒸图水发域唯表一面的积变” 量,
• (1)分析湖泊性质。
• 湖泊根据湖水性质可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从水循环过程看,注入 湖泊的河水从陆地上带来盐分,如果没有河水或者地下水的排盐作 用,经过强烈的湖水蒸发之后就是咸水湖;如果有河水或者地下水 常年流出,起到排盐作用,就属于淡水湖。
• (2)分析水土流失强弱。
• 水土流失强弱与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有着直接关系。受地表植被 、地形坡度、降水量的大小等影响,如果地表径流水量大、流速快 ,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就重,相反就轻。如植树造林、修筑 梯田、平整土地等人类活动,都是为了减小地表径流的水量和流速 ,以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
的支流。受嫩江西移、 (1)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
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 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 为内流河。河水泛滥, 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 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 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解析: ①乌裕尔河初成为内流河时:
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 (6分)
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 为内流河。河水泛滥, 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
解析: 1.盐分随径流汇入,带来盐分“补给”。
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 2.扎龙湿地为封闭流域,盐分“损耗”环节消失。 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3.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盐分积累,因而水体盐度上升, 最终达到饱和。
真题呈现
04
重点解析
理论描述
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方程式
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水体),
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
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
等于该时段区域(水体)内 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多年平均地 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 下径流量
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C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影响地表径流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2018年全国Ⅰ卷37题) 37.阅读图文资料,完
题图
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
的支流。受嫩江西移、 (2)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 (6分)
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 为内流河。河水泛滥, 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 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 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作答: 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
专题四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高三地理组
01
考情分析
高考题分析
考卷
题号
呈现形式
考查内容
分值
2018 全国卷Ⅰ 综合题37.2,3
区域图+文字
以乌裕尔河和嫩江分离,乌裕尔河下游地区成 为扎龙湿地区域图切入考查水平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
2017 全国卷Ⅰ 选择题6,7,8
剖面图+文字
以西北地区闭合流域蒸发与降水关系为背景考 查实际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 (3)分析沼泽湿地的形成。
• 影响沼泽湿地的环节有降水、蒸发、下渗、地表径流等。例如,高 纬地区沼泽地的形成原因一般包括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河水、季节 性积雪融水等的汇入,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存在地下冻土不易下渗 等。
•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利用和影响的思路 • (1)有利影响
•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 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蒸发量和降 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提高。
影响降水因素
影响蒸发因素
探究一 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区别在哪?
实际蒸发量小于或等于理论蒸发量
真题再现
(2017·课标全国Ⅰ,6~8,12分)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 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第1~2题。
降水量>蒸发量
②扎龙湿地面积稳定: 降水量=蒸发量
水量平衡原理—流域面积与水收支平衡关系密切
真题呈现
(2018年全国Ⅰ卷37题) 37.阅读图文资料,完
题图
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
的支流。受嫩江西移、 (1)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 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 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
•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 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 减少地表径流。
•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
• ⑤实施人工降雨:加大降水量。
• (2)不利影响
•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 使降水量减少;降水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 发生洪涝现象。
理论描述
地表水下渗到地下之后,一 部分会储存在地下的土壤当 中、一部分会被植物的根系 吸收转化为生物水,再通过 植被的蒸腾作用散发的大气 当中转化为大气水,一部分 也会直接从土壤当中蒸发掉 转化为大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