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和水平衡·一般知识

合集下载

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海灣與海峽
海灣是海洋伸入大陸的部分,其深度和寬度向 大陸方向逐漸減小的水域。一般以入口處海角 之間的連線或灣口處的等深線作為洋或海的分 界線。海灣的特點是潮差較大。
海峽是連通海洋與海洋之間狹窄的天然水道。 如臺灣海峽、麻六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等。 其水文特徵是水流急,潮速大,上下層或左右 兩側海水理化性質不同,流向不同。
②密度流
是由於海水密度差異而引起的海流。海水密度 分佈不均勻而使海區形成了壓力梯度,海水從高壓 區向低壓區流動,所以又稱梯度流。
直布羅陀的表層流與深層流
直布羅陀海峽
Strait of Gibraltar
③補償流
是由於某種原因使海水從一個海區流出,而使 另一部分海水流入進行補充。補償流可以是水準流 動,也可以是垂直流(上升流和下降流)。
一、海水的理化性質
◆海洋是地球水圈的主體,是全球水迴圈的 主要起點和歸宿,也是各大陸外流區的岩石 風化產物最終的堆積地。
(一)海水的化學性質
◆海水是一種成分複雜的混合溶液。海水總 體積中,96 . 5 % 是水, 3 . 5 % 是溶解於水 中的各種化學元素和其他物質。 ◆海水包含以下三類物質: ①溶解物質:鹽類、有機化合物、溶解氣體; ②氣泡; ③固體物質:有機固體、無機固體、膠體顆粒。
◆海水的密度( )
指單位體積中的海水品質,單位為 g/cm3 ;一 般為1.022 — 1.028,隨溫度、鹽度、壓力而變。
★海水的顏色與透明度
◆海水的顏色 指從海面及海水中發出的光的顏色。海水
顏色取決於海水的光學性質和光線的強弱,以 及海水中懸浮粒子和浮游生物的顏色,也與天 空狀況和海底的底質有關。 ◆海水的透明度
以直徑300mm的白色圓盤垂直投入海水中 的可見深度表示。世界上最透明的海水是大西 洋中部的馬尾藻海,66.5m;我國黃海僅為1~ 2m,南海為20 — 30m。

水循环、水平衡原理

水循环、水平衡原理

3.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
【思考一】:华北地区春季蒸发旺盛的原因。
春季降水少,光照强烈; 昼长变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气温回升快; 冬季风活动频繁,多大风;气候干燥,湿度小,蒸发旺盛。 【思考二】:相对于锋面雨,台风“山竹”降水丰沛的原因。
台风生成于广阔的热带洋面,水汽十分充足;有强烈辐合上 升的气流。 【思考三】:增加植被覆盖度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的原因。
2.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岩圈
水圈
过程: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洋内循环
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 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左图为洞庭湖位置图,右图为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 化图。 说出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10分)
海陆间循环(2分)
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2 分),随东南季风被输送到 该地区(2分),在适当条件 下凝结,形成降水(2 分), 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 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太平 洋(2 分)。
水循环、水平衡原理 福建 张露
考点一 水循环
1.水循环概念及成因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大气生圈物圈四大圈层 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以及大气之中, 形成各种水体,并且共同组成水圈。 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相变化,外因即能量来源是太生物阳圈能和重力能。
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4分)
地势平坦
气温回升快 雨季迟而短
蒸发

水 降水

循 环
地表径流

下渗

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海 水倒灌;地下水位高;蒸 发量较大。
地下径流 升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点分析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点分析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点分析高中地理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比较的多,学生最好将知识点分类来学习,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点一、水循环的简要阐述(一)水循环概念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二)水循环分类(1)分类一:大循环和小循环。

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

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

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

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

(2)分类二: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见图)。

二、水循环的列表分析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和作用意义(见下表)三、水循环的难点分析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是学习中的理解难点,主要为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

2.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以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农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改变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例如,读“南水北调输水路线”示意图(见下图)和材料,回答:2000年重0月,国务院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座谈会。

朱总理在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汇报和专家意见后,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和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水循环和水平衡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水循环和水平衡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水循环和水平衡一、课标呈现运用示意图等资料,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水圈和水体1.地球水的分布:海洋水96.53%、陆地水(河水0.0002%、湖水0.013%、地下水1.69%、冰川水1.74%)、大气水0.001%。

人类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湖水和浅层地下水。

2.关系: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3.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相互转化,冰川水与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单向补给,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知识点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I蒸发。

1.水循环类型:3.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①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①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①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海造陆、围湖造田等(2)影响地下径流: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坎儿井就是把地下水引出地表灌溉的实例,城市地铁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和下渗,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也增加下渗。

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减少蒸发,保护土壤墒情(土壤水份)知识点3: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知识点4:河流特征1.河流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2.河流水系特征及影响因素知识点5:水量平衡原理水量平衡: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

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

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

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一、水循环环节和类型二.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3)影响降水的因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连接了四大圈层: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

2.各种水体不断更新,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3.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4.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以缓解;影响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水循环的强弱变化,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5.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五、河流的补给方式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永久性积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六、水量平衡原理水量平衡--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其收入水量等于支出水量和区域内蓄水变量之和。

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例1、如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 mm。

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 mm。

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例2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水的循环与平衡

水的循环与平衡

水的循环与平衡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命的存在至关重要。

水的循环与平衡是指水在地球上的自然转换过程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它对于地球的生态系统、气候和人类的生存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水的循环过程、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以及水平衡的重要性三个方面来探讨水的循环与平衡的问题。

一、水的循环过程水的循环是指水从地球表面蒸发并上升形成云,经过凝结后形成降水,最终回到地面、河流、湖泊和海洋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蒸发、凝结、降水、渗漏、蓄水和地下水等环节。

首先,太阳能照射地球表面的水,使其蒸发形成水蒸气,逐渐上升形成云。

接着,水蒸气在云中凝结成水滴,通过重力作用下落形成降水,包括雨水、雪、雨夹雪等形式。

降水后的水可以多种途径回到地球表面,包括直接落到陆地或者湖泊,也可以渗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

地下水可以补充河流、湖泊和大洋中的水分,并分布到地下水域。

这种循环过程不断重复,维持着地球上水的资源平衡。

二、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利用是指人类根据自身需求对水进行开发和利用。

人类利用水资源进行生活、农业和工业生产等活动,但合理利用水资源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首先,对于生活用水,人们应该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例如,优化管道设计,减少漏水;使用高效节水设备,如节水淋浴头和节水马桶等;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比如洗菜洗澡时关掉水龙头。

其次,在农业生产中,应该推广高效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例如,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合理控制灌溉量,并优化作物品种,降低对水资源的需求。

最后,在工业生产中,应该推广循环利用水的技术,减少水的污染和排放。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护水资源,维持水的平衡。

三、水平衡的重要性水的平衡是指地球上水资源的供需平衡状态。

水平衡的维持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气候的调节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水平衡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

水是生物体生存所必需的,不同生物体对水的需求不同,水平衡能够保障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第五章第六节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第五章第六节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三)、水交换周期
是指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 量被交替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通常可 用下式作近似计算:
式中,T为更替周期(年或日、时);W为 水体总贮水量(米3);ΔW为水体年平均 参与水循环的活动量(米3/年)。
• (四)水分循环的地理意义 • 水分循环对于全球性水分和热量的再分配起着重大的 作用,这种作用与大气循环相互联系而发生,从而影 响了一地气候的主要方面——降水与气温。水分循环 具有物质“传输带”的作用,而且又是岩石圈表层机械 搬运作用以及自然地理环境中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化 学元素迁移的强大动力。在水分循环过程中伴随产生 了各种常态地貌和河流、地下水、湖泊等等。水分循 环也是生物有机体维持生命活动和整个生物圈构成复 杂的水胶体系统的基本条件,起着有机界和无机界联 系的纽带作用。总之,水分循环有如自然地理环境的 “血液循环”,它沟通了各基本圈层的物质交换,促使 各种联系的发生。水分循环过程同时起着水文过程、 气候过程、地形过程、土壤过程、生物过程以及地球 化学过程等作用。
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后其中一部分蒸发到空中另一部分经过地表和地下径流又流到海洋这种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称为大循环也称海陆间循环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后其中一部分蒸发到空中另一部分经过地表和地下径流又流到海洋这种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称为大循环也称海陆间循环
降水、蒸发和径流在整个水分循环中,是三个最 重要的环节。
(二)、全球水量平衡的特点
1.全球的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2.海洋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大陆则 相反 3.海洋是大气水分和陆地水的主要来 源 4.大陆气团对陆地降水的作用较小
水量平衡分析的意义

第二讲 水循环与水平衡

第二讲 水循环与水平衡

一、全球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 2、工业用水 • 工业用水是全球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用水取水量约为全球总取水量的1/4左右,但 组成复杂,工业生产方式、管理、设备水平和自 然条件等对工业用水影响大。 • 发达国家工业用水发展迅猛,其用水比例由占总 用水量的8%增加到28%,但随着工业结构调整、 工艺技术进步、节水水平提高等已于70年代中期 趋于稳定; • 发展中国家工业用水所占比例较低(因为工业基 础薄弱),但水浪费比较严重。
一、地球水储量与分布
• 水资源总量分布——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是南美洲,其中尤以赤道地区水资源最为丰富, 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差不多只有陆地水资源总量 的1%。水资源较为缺乏的地区是中亚南部、阿富 汗、阿拉伯和撒哈拉。 • 水资源人均分布——西伯利亚和加拿大北部因人 口稀少,人均水资源量相当高。 • 各大洲淡水量占其全部水量比例——欧洲43%, 非洲45%,北美洲40%,南美洲38%等。
二、地球上水循环
1、概念——地球上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 降水和径流的过程周而复始、不停运动的 过程称之。 2、类型——大循环(海陆间循环),小循环 (海上小循环和陆上小循环) 3、原垫面起 伏。
二、地球上水循环
4、作用和意义——①联系地球上各种水体, 使其成为统一的水圈;②输送水热,调节 气候;③影响地球环境的形成、演化和人 类生存;④改变地表形态;⑤促进地球上 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⑥净化水体,使 淡水资源成为可再生的资源。
第二节
• 一、全球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全球水资源
• 在过去的300年中,人类用水量增加了35倍,20世纪末世界总用水量
为20世纪初的15倍。但地区差异显著,体现在: • • 用水状况 人均用水量 发达国家 趋于稳定 大,1700—1800立方米 发展中国家 增加幅度较大 小,300—5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循环和水平衡·一般知识
1.水循环的概念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蒸发、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径流等)进行______的过程。

3.水循环的意义
(1)联系(调节)作用:使______圈,水圈______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联系起来,成为它们之间______的调节者。

(2)搬运作用:水在运动中夹带溶解物质和泥沙,使物质发生______。

(3)更新和储存作用:水循环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之间相互______,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4.水平衡的概念
某个地区的某一段时间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______的变化量(△S)。

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

但一个地区长时期内,水量的收入和支出是平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