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北省中考文综试题及答案
2018河北省中考真题及答案word版

2018河北省中考真题及答案word版2018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物理一、选择题(10~19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0~22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10.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医院里用紫外线灯灭菌B.用湿布擦拭正在发光的台灯C.经常用钢丝球擦洗铝锅D.发霉的大米多淘洗几次食用l1.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12.归类整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A.氯、碘、汞都是非金属元素B.醋酸、硝酸钾、二氧kgC.普通居民楼每层高约为5 m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16.下列有关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的传播都需要介质B.它们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C.人听到的声音大小只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D.开会时把手机调为静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7.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B.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B.越高的拦河大坝,水的重力势能一定越大C.火车进站时需提前减速,是因为火车受到惯性作用D.地面上滚动的小球越滚越慢,是由于小球的惯性越来越小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6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C.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 cm处,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D.更换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只移动透镜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20.下列有关电与磁的说法正确的是A.磁感线是用来形象描述磁场的,并不真实存在B.悬吊着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地理南极附近C.法拉第在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D.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21.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底面积为S的薄壁圆筒形容器,内盛某种液体,将质量分别为m A、m B、m c,密度分别为ρA、ρB、ρc的均匀实心小球A、B、C放入液体中,A球漂浮,B球悬浮,C球下沉,如图7所示,它们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 A、F B、F c。
2018年河北省中考文科综合试卷

2018年河北省中考文科综合试卷
佚名
【期刊名称】《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年(卷),期】2018(000)007
【总页数】14页(P171-18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以"史料"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r——2016年河北省中考《文科综合试卷》第13题分析
2.2010年河北省中考文科综合试卷
3.基于《课程标准》的史料化试题探索——2018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简评
4.2019年河北省中考文科综合试卷
5.以“史料”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016年河北省中考《文科综合试卷》第13题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8河北省中考真题及答案word版

2018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物理一、选择题〔10~19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20~22小题为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10.生活中的以下做法合理的是A.医院里用紫外线灯灭菌B.用湿布擦拭正在发光的台灯C.经常用钢丝球擦洗铝锅D.发霉的大米多淘洗几次食用l1.以下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12.归类整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以下归类正确的选项是A.氯、碘、汞都是非金属元素B.醋酸、硝酸钾、二氧化硅都是化合物C.铁、木头、玻璃都是热的良导体D.太阳能、风能、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13. 以下应用与原理对应不正确的选项是A.防毒面具——活性炭吸附有毒物质B.利用声呐探知海洋深度——回声定位C.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D.船闸——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14. 分析图5所示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合理的是A.甲: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B.乙:摩擦后的塑料梳子能吸引碎纸屑,说明纸屑与梳子带同种电荷C.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CO2与NaOH溶液没有发生化学反应D.丁:弹簧测力计读数相同,说明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15.以下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 ℃B.一部的质量约为1 kgC.普通居民楼每层高约为5 m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16.以下有关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它们的传播都需要介质B.它们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C.人听到的声音大小只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D.开会时把调为静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7.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B.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18.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B.越高的拦河大坝,水的重力势能一定越大C.火车进站时需提前减速,是因为火车受到惯性作用D.地面上滚动的小球越滚越慢,是由于小球的惯性越来越小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6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
2018河北中考文综考试试卷分析.doc

2018河北中考文综考试试卷分析第1题本题为时政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十九大报告的熟悉程度,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不是十九大的内容。
第2题本题考查的是道德,题干中的行为都是友善乐于助人的行为,体现了社会正能量和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自由的价值取向没有关系。
第3题,本题中民警是国家的执法者,对没有装灭火器的公民依法处罚,但是民警自身身为执法者也并没有做到安装灭火器,也对民警做出相应的处罚,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且要为公民做出示范和榜样,故2,3正确,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身权利和维权途径。
本题中的关键词“辱骂”这是侵犯了他人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包括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姓名权)的体现,故1正确,当权力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诉讼是合理的维权途径之一,故3正确,此题中隋某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不是刑事违法。
第5题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题干中通过“机器人采黄瓜” 等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主要的原因是技术的提高和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故选择①④;②的表述是错误的,不能说农村率先完成了,先富带动后富者,而不是率先,并且不能说共同富裕实现了,仍然未实现。
故选A。
第6题本题考查的是塞罕坝的环境改善。
本题干中没有体现出资源种类增多,主要讲的是生态环境的变化,故③排除。
④中建设美丽中国,夸大了塞罕坝的作用;故选D.第7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根据题干中关键词“以前荒山”到“现在的华北绿肺”体现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所以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表述错误;故选C;第8题.解析: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根据题干对“回家过春节”的描述得出,人们对亲情的重视和情感的需求;②曲解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并非物质追求。
④不符合题意,①③正确,故选A.第9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成就的表现;从题干中“由绿皮车变成了复兴号” “由排队买票变成大多数人互联网自助买票”体现出了人们的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①没有在题干中体现出来。
河北省2018年文综历史部分试卷含答案

2018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卷Ⅰ(选择题,共50分)11.某举人在光绪二十七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的日记中写道:“朝廷俯从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
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
材料中的“洋夷”指A.英国殖民者B.英法联军C.日本侵略者D.八国联军12.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
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
这说明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C.维新派缺乏经验D.顽固派反对变法 13.右图所示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辛亥革命北伐战争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C. 红军的战略转移D.万人被消灭或47:蒋介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1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被俘……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一次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
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A.人心的向背B.军队的士气C.决策者的作用D.外部势力的介入图中框定的四处信息时期的一张毕业证。
15.右图是“文化大革命”中,不具有这一时期鲜明时代特征的是②① B.A. D.C.③④“大量的金子可以使国王在三年16.哥伦布在他的旅行日记中写道:之内准备和实现收复圣地的事业。
这样,我就向国王陛下表示,我希望看到能把我这次航行的收入,用于收复耶路撒冷。
”可见,哥伦布此次航行的直接目的是“发现”美洲新大陆 A.寻求大量黄金 B. 收复耶路撒冷完成环球航行C. D.下列国际会议中,由美国完全主导的是17. 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会议签订《凡尔赛和约》的会议 A. 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的会议D. C.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下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18.年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示意图1870-1998.A.①B.②C.③D.④19.下列科技成就在彭树智《20世纪科技革命与世界历史进程》一书中,应重点阐释的是B.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卡尔·本茨制造的汽车C. 电子汁算机的发明及应用D. 20.右图反映的史实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消A. B.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腐位 C.对中国外交和世界局势产生了积极影响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D.美国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萨默斯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专家、21.世纪后期这段历史很可能在一百多年以后,当人们书写20说,时,最有意义的事件就是口口所发生的革命性的变革……到了下一代,惟一有机会在经济总量的绝对规模上超过美国的国家就是口口。
河北省2018年中考文综试题历史部分

2018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文科综合综试题<历史部分)11.台湾人民发布广告声明:“惟台湾土地政令非他人所能干预。
设<日本)以干戈从事,台民惟集万众御之。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这一文告发布的历史背景是fzJaQAwGBU A.《南京条约》的签订B.《瑷珲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12.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上疏清廷:“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
”同治皇帝准奏后,左宗棠创办了fzJaQAwGBU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轮船招商局D.京师大学堂13.右图中,①所示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北伐战争的胜利B.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创C.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D.中国工农红军听长征14.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前,国际条件虽然不利,但仍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下来,挡住了日本百万大军的进攻。
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fzJaQAwGBUA.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B.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C.中国抗战的正义性D.日本的战略失误15.清末创办于上海的《申报》,后来成为全国第一大报,其原因不包括A.为方便大众阅读,编写了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增刊B.及时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刊发评论C.刊登广告,便利民众生活D.大量编辑出版当时使用的教科书和字典16.《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成为民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的风向标。
下列社论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是fzJaQAwGBUA.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 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C.在十五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 D.迎接新世纪的曙光17.右表是某研究报告的一部分。
由其内容可见,该部分的研究主题应是)几内亚族群A.殖民地人民的抗争B.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C.黑人奴隶贸易D.第一次工业革命18.“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
2018年河北中考文综答案

2018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思想品德、历史)1-5:C C B A A 6-10:D C A D C11-15:D C B C C 16-20:A D B D C 21-23:A D B24.(1)法律角度:①学法守法尊法用法,依法规范了人们的行为,提高公众对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裁违法行为,保护了人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③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应该去履行相应的义务。
(2)道德素质:尊重他人,遵规守德,珍爱生命,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任。
(3)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25.(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违背,否则普通法律无效;宪法是普通法律立法依据和立法基础;全国人大是我国的立法机关;(2)法大。
说明:因为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也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需要;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同时也为权力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法律依据;(3)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
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对法律的宣传阻止了贿选为;法律保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公平选举,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4)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6.(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2)28到40年快速发展;反法西斯战争:重型武器装备的发展;战后:研制原子弹、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3)1.提供了国防工业基础 2.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增长乏力。
27.(1)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蒙受了巨大损失。
(2)数量很大。
原因:1.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式武器的应用 2.参战国家数量多3.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应用4.交战双方争夺世界霸权,战争惨烈,持续时间长。
28. (1)巴黎公社,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巴黎公社:普法战争法国战败,阶级矛盾激化。
2018年河北省中考文科综合真题试卷(图片版)(附答案)

参考答案1. 答案:C解析:本题为时政题。
主要考查的是对十九大报告的熟悉程度;1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不是十九大的内容,排除①,故选C.2.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道德。
题干中的行为都是友善乐于助人的行为,体现了社会正能量和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自由的价值取向没有关系,排除③,故选C.3. 答案:B解析:本题中民警是国家的执法者,对没有装灭火器的的公民依法处罚,但是民警自身身为执法者也并没有做到安装灭火器,也对民警作出了相应的处罚,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且要为公民做示范和榜样。
故②③正确。
①中的财产所有权没有受到侵犯,因为民警是依法办事,而不是非法的。
4.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身权利和维权途径。
本题中的关键词“辱骂”这是侵犯了他人人格尊严权(其中人格尊严权包括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姓名权)的体现,故①正确;当权利收到侵犯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权,诉讼是合理的维权途径之一,故③正确;②做法是不合理的,属于偏激的行为,故②②错误;此题中的隋某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不是刑事违法;故④错误;5.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题干中通过“机器人采黄瓜”等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主要的原因是技术的提高和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故选择①④;②的表述是错误的,不能说农村率先完成了,先富带动后富者,而不是率先,并且不能说共同富裕实现了,仍然未实现。
故选A。
6.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塞罕坝的环境改善。
本题干中没有体现出资源种类增多,主要讲的是生态环境的变化,故③排除。
④中建设美丽中国,夸大了塞罕坝的作用;故选D.7.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根据题干中关键词“以前荒山”到“现在的华北绿肺”体现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所以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表述错误;故选C;8. 答案:A解析: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根据题干对“回家过春节”的描述得出,人们对亲情的重视和情感的需求;②曲解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并非物质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答案解析:
11、材料题,从“光绪二十七年”和“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可得知这一年为1901年,结合“四百五十兆”可推测为《辛丑条约》的赔款,所以“洋夷”指的是八国联军,所以选D项。
12、材料题,题干侧重于体现康、梁二人对西方认知的停留在表面,意在强调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所以选C项。
13、图片题,从图片中能提取到“军阀”的信息,从而判断该事件属于北伐战争,所以选B 项。
14、材料题,从材料中提取关键词“蒋介石”、“指挥不当”,说明作者在强调战争决策者的作用对战争结局的影响,所以选C项。
15、图片题,③所示内容与文革并无关系,不能体现这一时期时代特征,所以选择C项。
16、材料题,从材料中分析得出获取黄金是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直接原因,而收复耶路撒冷不是直接原因,所以选A项。
17、知识题,考查美苏冷战相关知识,北约是由美国完全主导的,是美苏冷战的产物,所以选D项。
18、图片题,从折线图中能看出折线②从50年代开始持续快速发展,并在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位列四国中第二名的位置,结合相关史实可推断该国为日本,所以选B项。
19、知识题,根据时间关键词“20世纪”可排除ABC三个选项,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所以选D项。
20、图片题,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主要人物为周恩来与尼克松,考查内容为尼克松访华的意义,所以选C项。
21、材料题,根据材料中的“20世纪后半期”与“革命性的变革”,结合当今世界发展形势,可以推断出这一国家为中国,所以选A项。
26、答案:(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2)28到40年快速发展;反法西斯战
争:重型武器装备的发展;战后:研制原子弹、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3)1.提供了国防工业基础2.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增长乏力。
(1)知识题,这里的“苏联模式”指的就是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概括材料,从两则材料归纳苏联国防现代化发展主要历程有三个:1928-1940、反法西斯战争时期、战后(美苏冷战时期),并分别概括各个阶段的突出特征。
(3)结合所学分析影响,注意一分为二,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作答。
27、答案:(1)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蒙受了巨大损失。
(2)数量很大。
原因:1.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式武器的应用2.参战国家数量多3.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应用4.交战双方争夺世界霸权,战争惨烈,持续时间长
解析:(1)提炼材料,材料明显表明一战使双方都遭受巨大损失,所以“没有胜利者”。
(2)第一问可以通过表格明显看出死亡人数非常多;在答第二问时要围绕一战的背景及特点组织答案,由于一战爆发恰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时,所以应用了很多新式武器,并且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规模、持续时间等特点也是重要因素。
考生注意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作答,部分答案可以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再结合所学知识,将本题答完整。
28、答案:(1)巴黎公社,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巴黎公社:普法战争法国战败,阶级矛盾激化。
抗日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民族危机加深。
抗美援朝:美国侵略朝鲜,新中国的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2)爱国主义精神,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
解析:
(1)第一问是知识题,
《国际歌》是为了纪念巴黎公社而作,
《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战时期所作,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为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的军歌。
第二问主要考查这三个事件当时的社会背景,注意答主要问题,语言要简练。
(2)知识题,将三个事件所反映出的共同精神归纳总结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