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学三级下册知识点整理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旨在总结部编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掌握和教授这一学科的内容。

第一单元:减法运算
- 减法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 减法的性质和应用
- 减法算式的解法和化简
第二单元:数据的统计与表示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数据的统计和表示方法(频数表、条形统计图等)
- 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第三单元:面积和周长
- 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
- 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 结合实际问题进行面积和周长的应用
第四单元:数的认识和计数
- 大数和小数的认识
- 连数和整数的认识
- 进一、退一和数的顺序的理解
第五单元:时、分和秒
- 时、分和秒的认识和换算
- 时钟和日历的读写和运用
第六单元:三角形和四边形
- 三角形的认识和分类
- 四边形的认识和分类
- 边长、角度和对称性的理解和计算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对学生和教师有所帮助。

阅读本文档后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研究效果。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PPT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PPT

画图解题
教授画图技巧,将复杂问题直观化,便于理解和解答。
分解问题
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简单问题,逐一解决,降低难度。
建立数学模型
教授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简化解题过程。
思维定势突破及创新思维培养
一题多解
鼓励尝试多种解题方法,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创新思维。
逆向思维
教授逆向思维方法,从问题反面思考,突破思维定势。
1 2
图形推理
通过观察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 能力。
数字推理
通过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 能力。
3
逻辑推理应用
运用逻辑推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密码破解等 。
数学思维培养与拓展
逆向思维
学会从问题的反面或侧面思考问题,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转化思维
能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转化思维能力。
类比与迁移
培养类比和迁移能力,将已学知识运用到新问题中,提高解题能力 。
06
期末复习指导
知识体系梳理与回顾
01
02
03
04
数的认识与运算
掌握整数的概念、读法、写法 、大小比较,熟练进行加减乘
除运算。
量的计量
熟悉长度、面积、体积、质量 、时间等单位的换算,会进行
简单的测量。
图形与几何
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 征,会计算周长、面积、体积
概率的应用
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 实际问题,如预测天气、抽奖等

04
应用题解析
生活实际问题解决
购物问题
学会利用加减乘除解决购物时的找零、折扣等实 际问题。
时间问题
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能解决日常生活中 的时间问题。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在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为我们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整数及其应用1. 整数的认识: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零的概念。

2. 整数的比较:利用数轴进行整数的比较,大于、小于、等于的表示方法。

3. 整数的加减法:同号相加减,异号相加减,利用数轴进行整数运算。

4. 整数的积与商:同号相乘除为正,异号相乘除为负。

5. 整数的应用:温度、海拔高度、资金的增减等。

二、分数的初步认识1. 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基本概念,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区分。

2. 分数的表达形式:分子和分母的含义,分数线的作用。

3. 分数的相等与不相等: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的分级。

4. 分数的意义:常见的分数概念,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

5. 分数的简化与扩展: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三、长度和面积1. 长度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利用尺子测量长度。

2. 面积的认识:平方厘米和平方米的认识,利用图形计算面积。

3. 长度的换算: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4.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利用长度和宽度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5. 长度和面积的应用:日常生活中的长度和面积的计算。

四、时间的认识和应用1. 时间的单位:年、月、日、时、分、秒的认识。

2. 时刻的表达:小时和分钟的表达。

3. 时间的运算:相邻时刻的计算,过去和未来时刻的计算。

4. 日历的使用:通过日历进行时间的查询和计算。

五、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数据的收集:观察和记录数据。

2. 数据的整理:整理数据,制表展示。

3. 极差的计算:通过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极差。

4. 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六、二位数的加减法1. 二位数的认识:十位和个位的概念。

2. 二位数的拆解与组成: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拆解与组成,十位数和个位数的交换。

3. 二位数的加减法:易位数的加法与减法,进位与退位的概念。

最新新人教版三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06435知识讲解

最新新人教版三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06435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4、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

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

(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

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5、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6、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来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再口算480÷8得60。

3、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复习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复习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复习总结三年级下册数学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加法和减法运算:可以进行二位数和一位数以及两个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方法。

2.三位数的认识:能够正确读、写、组合三位数,并能进行加减法运算。

3.数与式的认识:能正确读、写、比较和使用数和算式。

4.算术结构的认识:加法、减法的互逆关系,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加法和乘法的结合律。

5.乘法的认识和运算:了解乘法的概念、性质,掌握乘法口诀表,进行二位数和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6.除法的认识和运算:了解除法的概念、性质,进行二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整除运算。

7.面积和周长的认识: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8.时间的认识和计算:认识日历、钟表的表示方法,能够判断和计算时间,掌握分钟和小时的换算。

9.货币的认识和计算:了解元、角和分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和换算。

10.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认识: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点和分类,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11.图形的认识和分拆:认识和分拆直角三角形、长方形,能够进行相应的面积计算。

以上为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新人教版三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教学提纲

最新人教版三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教学提纲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西北)北(东北)西东(西南)南(东南)1、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

2、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观测点) 处画“米”字符号,再进行判断。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做题时先标出东南西北。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就到了哪里。

(在转弯处要注意方向的变化)3、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4、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5、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只要是求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5 = 6)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2)除法验算:→用乘法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册)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册)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册)本文档总结了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全部知识点。

第一章:加法与减法
- 数的认识
- 0的概念与应用
- 加法的概念与运算法则
- 减法的概念与运算法则
- 运算的简便性质
- 加减法的计算技巧
第二章:乘法与除法
- 乘法的概念与运算法则
- 乘法口诀表的认识与运用
- 除法的概念与运算法则
- 乘法的性质与计算技巧
第三章:长度与质量
- 长度的认识与测量
- 长度的计算
- 质量的认识与测量
- 质量的计算
- 长度与质量的综合应用第四章:时间与温度
- 时间的认识与测量
- 时间的计算
- 温度的认识与测量
- 温度的计算
- 时间与温度的综合应用第五章:货币
- 货币的认识与计算
- 货币的加减法运算
- 多位数的货币计算
- 小数点的认识与应用
第六章:图形
- 点、线段与角的认识
- 直线、射线和线段
- 角的类型与性质
- 图形的简单分类
- 图形的变换与应用
第七章:数据整理
- 数据的读写与整理
- 图表的表达与分析
- 数据的统计与应用
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PPT课件

三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PPT课件

• 3、口算:150×200= ? ( 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几个0 没计算,就在乘积的末尾添几个0。)
• 4 、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 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 看成近似数。)
.
9
• 4、 背 熟 :
•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反过来也要会说。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
• (2)边长 (1分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分米)。
• (3)边长 (1米 )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米)。
•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 米)。
• (5)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千米。
.
10
•5、①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
三年级数学下册目录
•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 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
•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 第五单元
面积
• 第六单元
年月日
• 第七单元 • 第八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数学广角——搭配(二)
• 第九单元
总复习
.
1
•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 1.相对的方向: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 ←→西南 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
.
4
• (二) 笔算除法
• 1. 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 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 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 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 的上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 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板块:计算主要涉及:第一单元、第四单元一、口算、估算方法: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3、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积的范围:最小值:把两个乘数的个位全部舍去,看成两个整十数相乘得到乘积的最小值最大值:把两个乘数的十位分别加1,再舍去个位上的数,看成两个整十数相乘,如84×22的最大值计算:90×30=27004、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积是几位数,先估算,再计算验证5、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积是三位数或四位数最小:10×10=100 三位数最大:99×99=9801 四位数拓展:100÷9=11…… 1,所以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最小是两位数易错题: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有几个0(×)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0(√)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混合运算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精品文档后算加减。

2、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1)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2)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常考题型与易错题:1、将两步计算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两个不变)不改变计算的顺序、不改变原有数字的位置2、小马虎①浩浩在计算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时,把第二个乘数11个位上的1看成了6,算出的结果比正确的结果多了150,正确的结果是( )、方法点拨:把个位上的数从1看成6就说明计算结果比原有结果多个5个几(未改变的乘数)②小马虎在计算“45+□×3”时,运算顺序错了,得到的结果是270,正确的结果应是()四、运算律1、一个乘数扩大未原来的几倍,积就相应扩大为原来几倍(一个乘数乘6,积也乘6)2、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乘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3、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就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4、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A-B-C=A-(B+C)5、巧算(1)当乘数的个位是1者9时,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最接近的整十数如:51×68:51个68相加,看成50个68相加,所以要再加6851×68=50×68+6939×43:39个43相加,看成40个43相加,所以要减去43精品文档39×43=40×43-43(2)看到25就要联想到4,再倒过来使用第2条运算律进行思考如:25×36=25×4×9(4×9正好是36)第二板块:常见的量(年月日、千米、吨)一、千米和吨1、长度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进率: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关系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2、重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吨(t)进率: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3、单位换算。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二、年月日(一)认识年月日:1、大月(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口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小月(30天):4月,6月,9月,11月特殊月(28天或29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2、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1)拳头记忆法:从右边第一个凸起开始数,在拳头凸起的地方数到的月为大月,凹下去的地方数到的月为小月,2月除外。

(2)单双数记忆法:要找大月你记住,七、八两月挨着数,七月以前找单数,八月以后找双数。

(3)连续的大月有7月和8月,或者12月和1月。

精品文档提醒:一年中连续的大月只有7月和8月连续两个月天数是61天,其中一个是大月,一个小月。

3、计算天数的方法:(1)数天数;(2)同一个月内,起止日期都算,则用后一日期减前一日期,结果加1,就得到实际的天数;(3)经历的时间经过不同的月份,要分段计算,即一个月一个月地计算。

4、计算年份的方法:现在年份﹣岁数(周年)=出生年份(建立年);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5年是69周年。

(2018-1949=69)5、计算星期的方法:用天数除以每星期的7天,就得到一年或一个月有几个星期。

二、平年和闰年1、平年和闰年的区别:就在于二月的天数不同:当二月有28天时,这一年是平年;当二月有29天时,这一年是闰年。

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2、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公元800年、1200年、1600年、2000年、2400年等)。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3、平年和闰年的季度和天数(理解加记忆,提高做题速度)精品文档天数91天91天92天92天半年上半年182天下半年184天4、公历年各类节日:元旦:1月1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青年节:5月4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党节(党的生日):7月1日;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三、24时记时法1、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一天24小时,钟面上的时针要转两圈,为了简明方便,采用24时记时法。

就是在钟面上时针转第二圈的时候,所表示的时间要加上“12”。

24时记时法即从0~24时,时刻前没有修饰语。

普通记时法即从0~12时,前面一定有修饰语,如:上午、下午、晚上等。

2、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互相转换:(1)普通记时法改写成24记时法:凌晨、早晨、上午、中午的时刻不变,只需去掉修饰语;下午、晚上、午夜的时刻要加上“12”,并去掉加上时间词。

(2)24记时法改写成普通记时法:小于或等于12的时刻不变,只需加上修饰语;大于12的时刻要减去“12”,并加上时间词。

三、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1、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同一天内的时间计算):①可利用钟面数一数②画图看一看③用减法计算。

两个时刻都用24记时法表示,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2、不在同一天内的时间计算精品文档要分段计算,先算第一天里经过了多长时间,再加上第二天经过的时间。

3、午夜12时(即24时)既是第一天的结束,又是第二天的开始。

第三板块:认数(小数和分数)一、分数1、分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没有平均分的表述不能用分数表示)提醒:在某一个线段上用分数表示其中一部分时,不一定平均分成10份(即分母不一定为10)3、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先求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再乘取出的份数。

即,总个数÷分母×分子=取出的个数提醒:看清楚把谁看成一个整体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4、分数比较大小: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

二、小数的意义和读写1、整数:以前学过的表示物体个数的1,2,3……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

0是最小的自然数。

2、小数的组成:小数分为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

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

易错点: 12.0是小数3、小数的读法: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去读,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作零;中间的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如果中间有0,也必须读出。

4、小数的写法:写小数时,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去写;然后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依次写出各个数位上的数字。

二、比较小数的大小1、一位小数进行大小比较:精品文档①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②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单位不同的小数比较大小,应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3、只有具体的两个数才能比较大小。

单说自然数、小数、整数、分数不能比较大小。

4、小数和分数比较大小时,要么把小数化成分数,要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进行大小比较。

5、求某一小数的相邻整数:如15.6的相邻两个整数,可以从小数的整数部分确定第一个相邻整数位15,再用15+1得到第二个相邻整数三、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1)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2)从低位算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3)算完的结果中对齐加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1)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2)从低位减起,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当10;(3)差的小数点要与被减数、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第四板块:面积及面积单位一、认识面积1、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2、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1)观察法;(2)重叠法;(3)数方格。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同一题中标准应统一,即在同样大小的方格中才可以进行数数比较二、面积单位1、面积单位名称: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常用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d㎡)、平方厘米(c㎡)精品文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易错题: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2、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3、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5、常见物体的面积:手指甲的面积:1平方厘米课桌的面积:50平方分米黑板的面积:3平方米教室的面积:50平方米操场的面积:400平方米数学书的面积:450平方厘米(题中表示所填为面积单位的词有:占地、XX面的大小、XX面……)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图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长×宽=面积边长×边长=面积周长(长+宽)×2=周长边长×4=周长边面积÷长=宽面积÷宽=长周长÷2 —长=宽周长÷2 —宽=长周长÷4=边长4、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