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 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学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学案(含答案)

秋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和评价光绪盟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

让学生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过:_________、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________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史称“公车上书”。

3.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__________。

4.阵地: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和天津的《》。

二、百日维新1.经过: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诏书,实行变法。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这次变法史称“”,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2.内容:政治方面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___________;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方面废除_______,改试策论,开办__________;军事方面裁减绿营,训练_____________。

3.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_________,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变法_________。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的“五步导学法”导学案(无答案)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的“五步导学法”导学案(无答案)

第6课戊戌变法的“五步导学法”导学案一、明确任务1、教学目标:了解“公车上书”的经过;知道戊戌变法的主张、代表人物、变法内容及结果。

了解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民族危亡的努力;感知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艰辛。

加深戊戌变法的认识,感受维新人士的爱国精神,理解维新变法的进步性。

2、教学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3、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影响二、自主学习(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这就是著名的。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和天津的。

3、粱启超在上发表,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严复等主持的,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二)百日维新1、1897年冬,德国强占。

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

2、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分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

3、变法触犯了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

、、、、、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被称为“”。

三、小组合作,合作探究1、公车上书的背景是什么?2、公车上书产生了什么影响?3、百日维新发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四、展示交流1、公车上书后,维新派开展了哪些活动,宣传维新变法思想?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五、巩固拓展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戊戌变法D、洋务运动2、表示不做“亡国之君“的皇帝( )A、同治B、光绪C、康熙D、乾隆3、维新变法运动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4、在评价戊戌变法历史地位的问题上,有人认为:资产阶级所颁布的一系列新政法令和戊戌变法的政策大都被废除,是失败的;也有人认为: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戊戌变法有重要意义,它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

高二历史选修一 戊戌变法导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一 戊戌变法导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一 编号:6 使用时间:2012.2 评价: 课题:戊戌变法编写人:朱丽平 审核:高二历史组班级: 姓名: 号数: 第 组【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课标解读】重点掌握戊戌变法的政治、经济、思想等背景和条件,维新派的政治主张、百日维新的内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等基本史实。

重点分析、理解戊戌变法运动出现的历史根源及救亡图存的奋斗目标;分析理解康有为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高超策略和所暴露出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学习重点】百日维新的背景及基本内容。

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对百日维新的评价。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知识链接】必修一15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必修二11课《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必修三20课《西学东渐》合作探究一联系必修一、必修二的内容,谈谈甲午战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社会根源: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剧。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条件:维新思想的传播。

(1)产生: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①经济上发展 。

②教育上兴办,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③政治上建立 的政治制度。

(2)进一步发展:康有为的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①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②思想特点:托古改制③作用:奠定了变法的思想基础。

(3)声势日大:(甲午战后)①主张:维新派提出了旗帜鲜明的 口号,明确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 。

②代表人物及主张:梁启超:思想核心是 。

谭嗣同:大声疾呼“冲决网罗”。

严复:宣传西学的方式是创办报刊、翻译西书。

戊戌变法(导学案)

戊戌变法(导学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1分)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太二世采取了什么措始?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3分)
(3)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三,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4分)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教
废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人留学;准许民间办报;设译书局
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军事
按西法武装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
增强国防力量
3、失败:戊戌政变
四、变法失败原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历史意义
1、进步性:
(1)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2)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性质)
(3)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最大功绩)(4)客观上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2、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①缺乏坚持的组织领导。②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皇帝。③企图用“和平”“合法”的手段。
3、教训: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半…的中国行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曲折。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何在?
【知识梳理】
一、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1、社会基础:甲午战争失败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 导学案

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  导学案

历史学科第二学习主题第6课
《戊戌变法》学讲预案
一、自主先学
背景:
时间:年月;开始标志:
戊性质:
戌代表人物:和(创办政治团体;创办刊物
变经济:
法变法内容政治:
文化教育:
军事:
结果: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

影响:加快了中国进程,在社会上起了的作用。

二、合作助学
1、戊戌变法的哪些措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三、拓展导学
1、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四、检测促学
1、1898年9月21日,戊戌变法失败。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②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③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④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革命转向了改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教师归纳:学习他为民族大业
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精
神。 提问:我们应该学习谭嗣同的
什么精神?
教师强调:戊戌变法虽然失败
了,但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 【问题 6】课件出示研读材料:
影响。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
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
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
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
新式学堂
想的传入
裁减绿营,训 有利于提高军
练形式军队 队的战斗力和
军事素质
生读书口答:实施变法的 1898
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历史上 【问题 3】作为一次由皇帝亲 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自支持、发动的维新变法,又
得到那么多读书人的支持,最 生:变法失败了。
后能否获得成功呢?
师:变法没能像维新派所期望
二次备课
“南洲讲学开新派,万木森森 一草堂。”万木草堂由康有为 创办,他在此讲“中外之故救 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 情境 国之法”,广招弟子,意欲改 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 引入 革清朝的政治与教育制度,并 积极性。 培养了梁启超、韩文举、陈千 秋、麦孟华等一批维新变法人 才,因此草堂被视作戊戌变法 的策源地。《马关条约》的签 订,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 重,试看康有为等人为挽救民 族危亡进行了哪些探索,今天 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和探讨这
2,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变法的影
响,之后共同归纳总结如下:
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
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
代化的进程。
2.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
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
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
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第6课 戊戍变法

第6课   戊戍变法

第6课戊戍变法(导学案)编写:李全兵学习目标:1、公车上书的内容及意义;2、百日维新的内容及戊戌政变;3、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学习重点:百日维新的内容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公车上书1、原因: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加剧。

2、经过:____年,_______、_______等人发动千余举人联合上书光绪帝,请求实行______,史称____________。

3、影响:它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二)百日维新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_____年代,产生于______运动之中,维新变法就是由______阶级______派领导的。

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资产阶级分两大派别,即资产阶级______派和______派,它们都属资产阶级;都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和政治制度;都希望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它们的区别是:①改变中国现状的方式不同:主张暴力革命的是______派,主张非暴力改良是_____派,②目标不同:主张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是______派,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是______派。

3、戊戍变法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变法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年,______皇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标志____________运动开始。

按中国甲子纪年法这年是戊戍年,史称______变法,它从6月11日起,失败于9月21日,前后经历103天,史称____________。

5、维新变法的内容及评价:①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使_____阶级有参政机会,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

②经济上: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导学案:戊戌变法 市赛一等奖

导学案:戊戌变法  市赛一等奖

第6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1、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自学1.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签订,国内群情激奋。

(2) 、等发动参加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3)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揭开了运动的序幕。

2.百日维新: (1)背景①1 897年,德国强占。

②康有为几次上书光绪帝,陈述民族危机的严重性和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③光绪帝深受震动,令等人筹划变法。

(2)时间: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

3.内容:(1)经济:(2)政治:(3)文化(4)军事: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4.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杀害维新人士,废除变法法令,戊戌变法失败。

5.意义:(1)是一场,又是一次。

(2)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6.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三、讨论1、康有为早期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导入“公车上书”。

2、公车上书教师让学生介绍“公车上书”的过程,指导学生掌握“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发动者、内容和意义[过渡]教师提问: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学生讨论后得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提问“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又为开展维新变法运动进行了哪些活动?”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维新变法的开展又进行了哪些活动?三、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戊戌变法-91、光绪帝下诏变法教师指出,维新派的改良运动得到了当时的皇帝——光绪帝的支持,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下令变法。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及小字内容,然后提问:光绪帝为什么支持变法?其目的是什么?2、变法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变法内容,然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使学生加深对变法内容的理解:①变法中哪些措施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②“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里的“民”具体是指什么人?反映了哪些人的愿望?有什么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③文化方面的改革有什么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思想启蒙作用)④哪些内容对封建顽固势力的冲击最大?⑤哪些人会拥护和支持变法?⑥哪些人会强烈反对?四、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戊戌政变1898年9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30页小字(关于袁世凯的介绍)及“史海拾贝”,了解政变的过程,体会维新志士的英雄气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辰溪二中校本课程八年级历史(岳麓版)上册导学案
第6课戊戌变法
八年级历史备课组:张仁育(主备人)时间:9月23日
学习目标
1、知道“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记住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学习重点
百日维新的内容
学习难点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习方法
“四环七步”教学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公车上书
阅读教材28——29页第二段,回答以下问题。

①、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时间、地点、发动者、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②、维新变法运动为什么会兴起?宣传维新变法的刊物有哪些?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阅读教材29页第三段——31页
①、“瓜分豆剖,渐露机芽。

”“揭竿斩木,已可忧危”是谁的上书内容?表
示“不能为亡国之君”的清朝皇帝是谁?
②★戊戌变法发生于何年?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③、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④、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派和大部分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顽
固派的实力强大(客观原因)。

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力量
较弱。

袁世凯的出卖和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直接原因)。

中国资产阶级
维新派的软弱性(根本原因)。

⑤★戊戌变法有何作用?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教训)?
二、合作探究
1、“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里的“民”具体是指什么人?戊戌变法的哪
些内容对封建旧势力冲击最大?
2在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学生交流展示
四、教师(或学生)点评
五、教师精讲
1、公车上书的时间、组织者、影响。

2、戊戌变法时间、内容、作用。

六、学生识记以下内容
1、公车上书的时间、组织者、影响。

2、戊戌变法时间、内容、作用。

七、课堂检测
1、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
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湖南浏阳人()
A.蔡锷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谭嗣同
2、19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称“变
者,天下之公理也”,掀起了救亡图存的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3、下列人物中,支持变法的地方官员是()
A.康有为 B.袁世凯 C.陈宝箴 D.翁同龢
4、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
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5、北京承载着中国历史的辉煌与屈辱。

1895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
看到的是()
A、英法联军烧杀抢掠
B、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
C、慈禧太后仓皇出逃
D、开国大典
6、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变法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前
B.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变法的主要领导人是李鸿章
D.变法因光绪帝的镇压而失败
7、下列人物与戊戌变法密切相关的是:()
A. B. C. D.
8、近代化就是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

我国在这两大领域的
开启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9、戊戌变法内容中惟一被保留下来的是“京师大学堂”,请问“京师大学
堂”是下列哪所大学的前身。

()
A.清华大学B.北京大学
C.北京师范大学D.中国人民大学
10、康有为在一次上书中说,局势“譬犹地雷四伏,药线交通,一处火燃,
四面皆应……割台之后,两载遂有胶州……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而
不可得矣……故当今日而思图存,舍变法外,更无他巧”。

①上述材料中的“割台”指什么事?
②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