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韧性

合集下载

比较韧性1

比较韧性1

木条
金属条 塑料条
5厘米 0.5厘米 0.1厘米 0.8厘米
8厘米 1.0厘米 0.5厘米 1.5厘米 11厘 米 2.5厘米 1.0厘米 3.0厘米
三种材料的弯曲度大小:
> >

三种材料的韧性大小:
塑料条>木条>铁条
这根杆子的韧性怎么样?
你知道周围有 哪些物品是由塑 料做的吗?
你知道这些物品是根据塑 料的什么特性做的吗?
4.现在好多塑料用品都是用可回收的塑料制品再加 工生产出来的,而且上面有循环利用的标志 “ ”。
你知道什么是韧性吗? 你能告诉大家,你的
看法或举例吗?
指物体受力时易变形而
不易折断的性质,
——韧性
那怎么判断一种 材料的韧性好不好呢? 你会吗?
你能用这三种物体来比较金属、塑 料和木头的韧性吗?
要公平的比较韧性,你对这 三种物体有什么建议?
1.形状要一样 2.宽度要一样 3.厚度要一样
哪种材料的韧性更好
1.以下3种物品谁的韧性更好呢?2.你 想到什么方法去比较?(怎么做) 木棒
塑料棒
金属棒
1. 把木条、铁条和塑料条用尺子标上刻度
2.把木条、铁条和塑料条分别伸出桌面5厘米、 8厘米,在另一端挂上钩码。用一张有刻度的纸, 分别靠近木条、铁片和塑料条,测量出他们弯 下去多少 3. 把数据填在作业本的表格上,并比出这三 种材料的韧性大小
不导电 韧性强 不易分解 可塑性强 容易着色
不会锈蚀 防水
塑料
部分透明
耐磨耗
易燃烧
塑料制品的缺点
• 容易老化 • 易燃烧产生有毒气体 • 不易分解
“白色垃圾”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害

比较韧性教案

比较韧性教案

比较韧性教案韧性教育是指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具备积极乐观、适应能力强的品质。

下面是一份关于韧性教育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培养韧性。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韧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意识和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整和适应能力。

二、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讲义,包括韧性的定义、案例分享和解决困难的方法。

2. 案例讨论题目。

3. 学生能够参与讨论的环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案例或一个小视频来介绍韧性的概念,让学生对“韧性”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韧性的定义、特征和重要性,并通过实际案例来说明韧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并要求学生分享自己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 案例分享(15分钟)教师请几个学生分享自己在困难面前表现出韧性的案例,并与其他学生一起分析这些案例中有哪些韧性的特点,如何运用这些韧性来应对困难。

5.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韧性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韧性。

四、作业学生回答一道与韧性相关的问题:“你认为什么是培养韧性的关键?请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

”要求学生用300字回答,下节课交。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讨论和案例分享的积极程度。

2. 学生答案:对学生在作业中回答的问题进行评分,主要考察学生对韧性的理解和个人经验的运用。

3.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判断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常见的困难和挫折,并让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2. 教师可以通过演讲比赛、角色扮演等形式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韧性。

3.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韧性相关的图书、电影或纪录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兴趣。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用教学课件-3.3比较韧性|教科版(共24张PPT)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用教学课件-3.3比较韧性|教科版(共24张PPT)

我可以做 成很多不 同的形状哦!
防水性好 塑料
不导电
导热慢
韧性好
可塑性强
1.易老化 2.不易分解 3.易燃烧 4.燃烧容易产生有毒气体
“白色垃圾”
我们以后再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 应该注意什么呢?
不乱扔,回收利用,避免环境污染。
课堂小节
今天你什么收获?
谢谢大家!
三( )班 第____小组 12月 日
材料 前端 伸出桌面 弯曲
5厘米
塑料棒
金属棒
木棒
10厘米
15厘米
我们的发现: ____ 弯曲度最大; ____ 弯曲度最小。
塑料棒的弯曲程度大,金属 棒的弯曲程度小。
材料弯曲程度越大说明 这种材料韧性越强。
以下这些含有塑料物品是 根据什么特性做的呢?
我可以弯 成这样哦!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
撑杆跳
材料受力后能变形,但 不断裂的性质。
——韧性
猜一猜:
哪种材料的韧性更好?
木棒
塑料棒
金属棒
实验材料
钩码 带有橡皮筋的棒
直角尺
温馨提示:
1.测量时,眼睛要平视! 2.边测量边记录 3.小组内分工合作 4.实验后,材料收好
(18毫米)
《比较韧性》实验记录单

3比较韧性教案

3比较韧性教案

3.3比较韧性科学概念: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比较材料的柔韧。

教学难点:比较材料柔韧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一套塑料棒、金属棒、木棒,一把尺,50克钩码3个、记录单。

教师:塑料尺、钢尺、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视频:小丑牛撑杆跳提问:撑杆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撑杆的变形引出韧性2、韧性概念介绍:物体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韧性。

3、揭示课题:不同的材料它的韧性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不同材料的韧性。

补充课题:《比较韧性》。

二.哪种材料更韧1.教师出示钢尺、塑料尺请学生猜测它们的韧性怎么样2.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韧性,(提示学生材料不要弄断)3.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实验要公平。

4教师出示实验步骤,学生完成操作并填写记录单。

5.交流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实验发现了什么?这三种材料谁的弯曲度比较大呢?谁的韧性更强?能给这三种材料从韧性好到韧性差的顺序排列吗?6教师用钢尺解释钢铁的韧性也不错(学具里表现不明显)7 师小结:塑料的弯曲程度最大,塑料的柔韧更好。

三.认识塑料1.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想一想这些物品用塑料来做有什么优点?2.学生讨论塑料的优点,完成气泡图(如不易生锈、轻、绝缘、耐腐蚀、柔韧、易燃烧重新塑形。

)课件出示图片,教师引导概括。

四.塑料的循环使用1.关于塑料你还了解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概括塑料的缺点2师小结:塑料不易被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容易老化、易燃烧产生有毒气体)3.阅读科学书第53页,你又知道了什么?4.认识循环使用标志课件出示循环使用标志,,找找瓶子上是否找到了循环使用的标志?5. 师总结:塑料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对我们的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尽量选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比较韧性”实验改进

“比较韧性”实验改进

吸管中。
解 。分 别 用 1 根 、2 根 、3 根 塑 料 棒 ,
2.
用细棉线分别将小皮筋绑在 4.
将 3 个 50 g 的钩码分别挂在在 末 端 均 挂 1 个 50 g 的 钩 码 ,验证
距 离 3 种 材 料 棒 一 端 的 0.5 c m 处 , 塑 料 棒 、木 棒 、铁棒末端的小皮筋上。 材 料 粗 细 对 軔 性 的 影 响 。
实验制作
度 ,即 可 比 较 材 料 初 性 。
可以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和实
实验方法
验 的 公 平 性 ,在 调 节 材 料 棒 的 伸 出 长 度 时 ,保 持 一 致 性 。
1.
将 纸 盒 置 于 桌 面 上 ,使纸盒 装 置 操 作 简 单 ,可 以 重 复 使
边缘与桌子边缘相平。
用 。材料棒末端的小皮筋上可以自
用记号笔分别在3 种材料棒上标出
5.
将 3 根材料棒分别伸出5 c m 、浙江省柯桥区杨汛 桥 镇 中 心 小 学
5 c m 、10 c m 、15 cm 的位置(如图 3)。 10 c m 、15 c m 的 距 离 ,观察时视线平
实 验 校 区 (312028) ❖
科 学 课 •2 0 1 9 年 7 _ 8 月
图2 带孔纸盒
性 (如 图 1)。笔 者 在 实 际 操 作 时 发 现 要 找 到厚度和 宽 度 相 同 的 4 种材 料 片 有 一 定 的 难 度 ,就 算 找 到 或 是 制 作 出 了 合 适 的 材 料 片 ,如何在前 端挂上钩码又是一个难题。
f 1
1
图3 带标记的三种材料棒
3.
在 A4 纸 上 划 出 一 系 列 长 15
2.
将 吸 管 插 人 纸 孔 ,使 吸 管 平由 悬 挂 重 物 ,非 常 适 合 开 展 分 组 实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课题:比较韧性实验方法:(1)、准备三根相同宽度、厚度的木尺、钢尺、塑料尺和。

(2)、把木条、铁片、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重物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五厘米,用棉线系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用十字尺测量材料前端弯下的垂直距离。

(3)、分别测量木条、铁片、塑料条和卡纸伸出桌面10厘米、15厘米厚前端弯下的距离,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测量不同材料下弯的垂直距离300克重量记录人,月日课题:比较吸水性实验方法;在四种不同的材料上滴一滴红水,从侧面观察它们的吸水现象,注意观察材料的吸水速度、材料浸润面的大小,材料上水滴的形状。

1、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2、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观察。

3、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材料的吸水性,并按照吸水能力强弱排序。

思考: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关?材料吸水能力的观察(木片):水滴扁、面积大,木片有一点湿,部分渗透,吸水能力较强。

(纸片):看不见水滴,纸变湿了,完全渗透,吸水速度快。

吸水能力强(金属片):水滴高、圆、不能渗透,吸水能力弱。

(塑料片):水滴高、圆、不能渗透,吸水能力弱。

课题:砖瓦和陶器、瓷器比较硬度用什么方法?标准是什么、比较韧性用什么方法?标准是什么?比较吸水性用什么方法?标准是什么?比较沉浮的方法是什么?判断标准是什么?实验方法:利用桌上的材料(砖块、瓦片、瓷器蒸发皿、地砖块)和工具(铁钉、水槽、水、滴管),用前几课学到的实验方法检测砖瓦和陶器、瓷器的硬度、韧性、是否吸水和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砖瓦、陶器、瓷器特性测试记录记录人,月日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和浮请同学们对表格中记录的这些材料的沉浮情况先做一个预测,猜猜他们那些在水中是浮的,那些在水中是沉的,把预测记录在表格中。

为了简明方便,我们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利用简单符号描述我们的预测结果。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比较韧性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比较韧性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比较韧性《比较韧性》这节课课本部署有两大内容:一是那种质料韧性好,二是明白塑料。

但是单从传授内容上看,一节课是不敷的,所以我从第一个活动的实验来将把课时分为两个课时。

下面我从一下几个方面略谈传授反思。

哪种质料韧性好这个活动课本上的实验室有带思虑的,原因有四点: 一是实验质料达不到要求,质料要求三根相同、厚度的木条、卡纸条、铁片和塑料条,而且边沿都要有小孔可以挂砝码。

二是书上设计的实验是把这四种质料分别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15厘米,要是纵向比较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质料伸出得越长它的韧性就越强吗?这样的实验使学生以为质料不同点韧性不一样,事实上每一种质料的每一部分韧性都是一样的。

三是从四种质料受力后的弯曲度来比较它们韧性的巨细,学生看到铁片的弯曲度最小,就会误以为铁片的韧性很差,这就势必把学生带入到一个误区。

四是质料弯下来的程度不易丈量。

综上,我将课本的实验稍作修改,将伸出桌面的长度改成挂的砝码数,议决1个、2个、3个砝码数的横向比较来比较质料弯下去的程度,这样一改实验难度可能会简略易行一点。

从传授要领来说,这节课从一开头,就没有充分的准备好,因为这是两节课连在一起,刚上完《种质料硬》马上上比较韧性,学生简略产生学习疲乏,而且实验质料一模一样,学生不能产生兴趣,学生普遍兴趣度不高。

是我从讲堂的氛围查看到的。

第二导入的时候质料没有准备完善。

我用找两个学生上台比哪个同砚能把木条和金属尺折断。

木条简略折断,但是金属尺学生使劲也是可以将其折断的,这就要讨西席课前将质料找到而且切身做一下。

所以,这节课失败的首要因素是导入没有导好,导致全部皆输。

接下来我让学生讨论比较韧性的要领。

学生大概有以下几种要领。

要领一:扳。

将质料用手扳。

要领二:把质料放在一升引手扳使每种质料受力相同。

(这种要领好吗,可行吗?我在讲堂上给予了肯定,到底行吗,还待思考)要领三:将质料一起放在一升引重物压住,然后用手按这几种质料,看哪个弯曲程度大总的来说,学生已经抵达了目前的知识水平,最重要的还得看西席的引导。

3比较韧性

3比较韧性
什么是韧性?
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 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弯曲度越大,韧性越好。
许多物品需要具有韧性、能变形,但不断裂。
铁片
卡纸
塑料
木条
这四种物品,谁的韧性更好一些呢?
1.把相同宽度、厚度的木条、卡纸条、铁片和塑 料条上分别标出刻度,然后在这四种材料的一端用重 物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5厘米(或者10厘米、15厘 米),并挂上一个相同重的重物。 2.在桌子的一侧粘一 张纸,分别标上尺子没有 伸出桌面时重物的位置和 弯曲后到达的位置,然后 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 如图所示:
4 保鲜膜、塑料膜、保鲜袋(110OC热熔)这类制品比较安全,不能进微波炉。 PE 5 PP 6 PS
微波炉餐盒、保鲜盒,耐高温1200C。是安全性很高的一类,可反复使用
碗装泡面盒、快餐盒,耐温70OC,不能进微波炉,最好也别用来装醋。
7 PC
主要是水壶、奶瓶、太空杯、等。可以加热,并反复使用。
不可回收利用标志
我可以弯 成这样哦! 说明了我的 什么特性好!
我可以做 成很多不 同的形状哦!
可回收利用标志
塑料杯底的数字有“玄机” :
1 PET 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耐温65OC,是一次性使用,不能反复使用。
2 清洁用品、沐浴产品,药瓶的容器,不要再用它来当水杯,反复使用。 2 HDPE
3 用在雨衣、建材、塑料膜上,不能包油腻的东西,如肉、蛋糕等,可包水果。 PVC
实验记录:不同材料的弯曲程度:
伸出桌面长度 5厘米 木条 卡纸条 铁片 塑料条
10厘米 15厘米
0.5 厘米 (1.0) 厘米 2.5厘 米
0.1 0.6 0.8 厘米 厘米 厘米 0.5厘 (1.2)(1.5) 米 厘米 厘米 (1) (2.8)(3.0) 厘米 厘米 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 可

收 利 用 标

说一说:我们以后再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 应该注意什么呢?
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塑料制品可以重复 利用,它们为什么能够重复利用呢? 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塑料袋、泡沫塑料、 饮料瓶等就是可以回收重复利用的,因为它们
可以反复溶化成型。
塑料制品加工示意图
加热器使塑料 塑料盆 颗粒熔化
模子
由此倒进颜料 和塑料颗粒
螺旋将压碎了的塑料 颗粒推进模子
熔融塑料
塑料容器的小小身份证
实验结论:
塑料条的弯曲程度大,木条的弯曲程 度小。材料弯曲程度越大说明这种材料韧 性越强。
说一说下面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
这些物品都是用塑 料制作成的。
说一说、写一写:你们知道哪些塑料制品, 把它们记录在下面的科学记录上。 我知道的塑料制品

①大多数塑料质轻,化学性稳定Fra bibliotek不会 锈蚀;②耐冲击性好;③具有较好的透明 性和耐磨耗性;④绝缘性好,导热性低; ⑤一般成型性、着色性好,加工成本低; ⑥大部分塑料耐热性差,热膨胀率大,易 燃烧;⑦尺寸稳定性差,容易变形;⑧多 数塑料耐低温性差,低温下变脆;⑨容易 老化;⑩某些塑料易溶于溶剂。 • 塑料可区分为热固性与热可塑性二类, 前者无法重新塑造使用,后者可以再重复 生产
观察下面这些塑料制品,它们分别利用了塑
料的什么性质?
塑料瓶 雨衣 塑料袋 塑料管
塑料盆
插座
雨伞
塑料盒
在气泡图中记下我们了解的塑料的特性。
重量轻 强度高 塑料 不导电 不传热
耐腐蚀
可塑性强
知识窗:塑料是一种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 人工材料,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分解,会造成严
重的环境污染。但是许多塑料可以重复利用。
许多物品需要具有韧性、能变形,但不断裂。
塑料
木条
这两种物品,谁的韧性更好一些呢?
铁片
卡纸
塑料
木条
这三种物品,谁的韧性更好一些呢?
具体要求:
1.把相同宽度、厚度的木条、铁片和塑料条上分别标
出刻度,然后在这四种材料的一端用重物压住,另一端伸 出桌面5厘米(或者10厘米、15厘米),并挂上一个相同重 的重物。
2.在桌子的一侧粘一张 纸,分别标上尺子没有伸出桌 面时重物的位置和弯曲后到达 的位置,然后用尺子测量它们 的长度。如图所示:
实验记录:不同材料的弯曲程度
伸出桌面长度 5厘米 10厘米 15厘米 木条 铁片 塑料条
思考:通过实验,木条、铁片和塑料条谁的弯曲 程度更大?谁的弯曲程度更小?弯曲程度大说明了什 么?
1
PET
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耐温65 C
O
2
HDPE
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的塑料容器 很少用于食品包装 保鲜膜、塑料膜、保鲜袋(110 C热熔)
O
3
PVC
4
PE
塑料容器的小小身份证
5
PP
微波炉餐盒、保鲜盒,耐高温120 C
0
6
PS
碗装泡面盒、快餐盒,耐温70 C
O
7
PC
水壶、奶瓶、水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