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课堂作业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课堂作业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

1科技园电脑销售部经市场调查发现,销售某型号电脑所获利润y (元)与销售台数x(台)满足y = —x2+ 40x + 15600,则当卖出多少台时,所获利润最大?()

A、10

B、20

C、30

D、40

2、某旅行社要接团去外地旅游,经计算所获营业额y (元)与旅行团人员x (人)满足关系

式y = —x2+ 80x + 28400,要使所获营业额最大,则此时旅行团有多少人?(

A、30

B、40

C、50

D、55

3、某旅行社有100张床位,每床每晚收费10元时,客床可全部租出。若每床每晚每次收

费提高2元时,则减少10张床位租出;以每次提高2元的这种方法变化下去,为了投资少而获利大,每床每晚应提高()

A、4元或6元

B、4元

C、6元

D、8元

4、(2009年,武汉市)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售价为每件50元,每个月可卖出210

件;如果每件商品的售价每上涨1元,则每个月少卖10件(每件售价不能高于65元)。

设每件商品的售价上涨x元(x为正整数),每个月的销售利润为y元,则:

①每个月的销售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件;

②每件商品的利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

③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自变量x 的取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2010湖北荆门市)某商店经营一种小商品,进价为 2.5元,据市场调查,销售单价是

13.5元时平均每天销售量是500件,而销售价每降低1元,平均每天就可以多售出100

件;

(1)假定每件商品降价x元,商店每天销售这种小商品的利润是y元,请写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注明x的取值范围.

(2)每件小商品销售价是多少元时,商店每天销售这种小商品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

少?(注:销售利润=销售收入—购进成本)

6、(2010湖北武汉市)某宾馆有 50个房间供游客住宿,当每个房间的房价为每天 180元

时,房间会全部住满。当每个房间每天的房价每增加 10元时,就会有一个房间空闲。

宾馆需对游客居住的每个房间每天支出 20元的各种费用。根据规定,每个房间每天

的房价不得高于340元。设每个房间的房价每天增加

x 元(X 为10的正整数倍)。

(1) 设一天订住的房间数为 y ,直接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2) 设宾馆一天的利润为 w 元,求w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3) —天订住多少个房间时,宾馆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

思考题:(06烟台)某瓜果基地市场部为指导该基地某种蔬菜的生产和销售,在对历年市 场行情和

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的基础上,对今年这种蔬菜上市后,市场售价和生产成 本进行了预测,提供了两个方面的信息,如图甲、乙所示。

注:甲、乙两图中的每个实心黑点所对应的纵坐标分别指相应月份的售价和成本,生产成 本6月份

最低,其中图甲反映的是一次函数,图乙反映的是二次函数。

(1) 求出售价与月份函数关系式及成本与月份的函数关系式

(2) 由“收益=售价一成本”,求出收益与月份的函数关系式,并求这个函数的最 大值。

一年级下数学独立作业

2013学年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期中诚信作业 时间:40分钟 一、 我会算。(20分) 4 + 9 = 15-6 = 17- 8 = 9 + 7 - 9 = 11-8 = 1 +60 = 3 + 14 = 13-7 + 8 = 14-6 = 7 + 8 = 12-7 = 7 + 5 - 6 = 20-2 = 70+8= 54-50 = 16-8 + 5 = 99-9 = 18-9 = 25-5 = 15- 7 + 6 = 二、 我会填。(共34分) 1. 写作: 写作: 写作: 读作: 读作: 读作: 2.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3,第二位是4,这个数是( )。 3.100里面有( )个一。 4.由4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 )。 5.13和15的中间是( )。和59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 )和( )。 6.99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7.比81小,比78大的数是( )和(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8.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 9.用 折成一个 ,数字“6”的对面是数字“( )。” 用( ) 10.找规律填数。 (1)90、80、70、( ) 、 50、 ( ) 、( )、 ( )。 (2)87、88、( ) 、( )、 91、( ) 、( )、 ( )。 (3)85、80、75、( ) 、( )、60、 ( )、50。 11.在○里填上“>、<或=”。 67-30○35 93○30+9 23○34-4 68○60+1 100○10+10 3+50○53 8个十○8个一 9个一 ○1个十 三、看图列式计算。(6分) 四、在正确答案下面画“√”。(10分) (1)草莓60个,苹果比它多得多,苹果可能有多少个? 20个 65个 90个 (2)哪个不同?用“√”画出来。 ?瓶 瓶 = ( ) = ( ) ?支

九年级数学课时作业本

九年级数学课时作业本 一、填空题 1.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值,得到的只是______,但随实验的次数增多,频率值与实际概率值的差会越来越趋近于______,此时对这个事件发生概率值估计的准确性也就越大. 2.某单位共有30名员工,现有6张音乐会门票,领导决定分给6名员工,为了公平起见,他将员工们按1~30进行编号,用计算器随机产生______~______之间的整数,随机产生的______个整数对应的编号去听音乐会. 3.为了解某城市的空气质量,小明由于时间的限制,只随机记录了一年中73天空气质量情况,其中空气质量为优的有60天,请你估计该城市一年中空气质量为优的有______天.4.利用计算器产生1~5的随机数(整数),连续两次随机数相同的概率是______. 二、选择题 5.某口袋放有编号1~6的6个球,先从中摸出一球,将它放回口袋中后,再摸一次,两次摸到的球相同的概率是( ) A.B.C.D. 6.某科研小组,为了考查某河流野生鱼的数量,从中捕捞200条,作上标记后,放回河里,经过一段时间,再从中捕捞300条,发现有标记的鱼有15条,则估计该河流中有野生鱼( ) A.8000条B.4000条C.2000条D.1000条 三、解答题 7.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只有颜色不同的黑、白两种颜色的球共20只,某学习小组做摸球实验,将球搅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把它放回袋中,不断重复.下表是活动进行中的一组统计数据: 摸球的次数n 100 150 200 500 800 1000 摸到白球的次数m 58 96 116 295 484 601 摸到白球的频率 0.58 0.64 0.58 0.59 0.605 0.601 (1)请估计:当n很大时,摸到白球的频率将会接近______; (2)假如你去摸一次,你摸到白球的概率是______,摸到黑球的概率是______; (3)试估算口袋中黑、白两种颜色的球各有多少只? (4)解决了上面的问题,小明同学猛然顿悟,过去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有办法了.这个问题是: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若干个白球,在不允许将球倒出来数的情况下,如何估计白球的个数(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及用品)?请你应用统计与概率的思想和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写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步骤及估算方法. 8.某学校有50位女教师,但不知其校男教师的人数,一位同学为了弄清该校男教师的人数,他对每天进校时的第一位老师的性别进行了记录,他一共记录了200次,记录到女教师有80次.你能根据这位同学的记录估计出该校男教师的人数吗?请说明理由. 综合、运用、诊断 一、填空题 9.均匀的正四面体各面分别标有1,2,3,4四个数字,同时抛掷两个这样的四面体,它们着地一面数字相同的概率是______.如果没有正四面体,设计一个模拟实验用来替代此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2018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2017-2018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一、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把形如)0(≥a a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 ” 表 示二次根号。 2.最简二次根式:若二次根式满足: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3.化简: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4.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5.代数式:运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起来的式子,叫代数式。 6.二次根式的性质 (1))0()(2≥=a a a )0(≥a a (2)==a a 2 )0(<-a a

(3))0,0(≥≥?=b a b a ab (乘法) (4))0,0(≥≥=b a b a b a (除法) 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其中2ax 叫做二 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二、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1.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不管用什么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是要一元二次方程降次) 2、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 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 2 =b 或b a x =+2)(的一元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 1科技园电脑销售部经市场调查发现,销售某型号电脑所获利润y (元)与销售台数x(台)满足y = —x2+ 40x + 15600,则当卖出多少台时,所获利润最大?() A、10 B、20 C、30 D、40 2、某旅行社要接团去外地旅游,经计算所获营业额y (元)与旅行团人员x (人)满足关系 式y = —x2+ 80x + 28400,要使所获营业额最大,则此时旅行团有多少人?( A、30 B、40 C、50 D、55 3、某旅行社有100张床位,每床每晚收费10元时,客床可全部租出。若每床每晚每次收 费提高2元时,则减少10张床位租出;以每次提高2元的这种方法变化下去,为了投资少而获利大,每床每晚应提高() A、4元或6元 B、4元 C、6元 D、8元 4、(2009年,武汉市)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售价为每件50元,每个月可卖出210 件;如果每件商品的售价每上涨1元,则每个月少卖10件(每件售价不能高于65元)。 设每件商品的售价上涨x元(x为正整数),每个月的销售利润为y元,则: ①每个月的销售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件; ②每件商品的利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 ③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自变量x 的取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2010湖北荆门市)某商店经营一种小商品,进价为 2.5元,据市场调查,销售单价是 13.5元时平均每天销售量是500件,而销售价每降低1元,平均每天就可以多售出100 件; (1)假定每件商品降价x元,商店每天销售这种小商品的利润是y元,请写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注明x的取值范围. (2)每件小商品销售价是多少元时,商店每天销售这种小商品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 少?(注:销售利润=销售收入—购进成本)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公开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全 册 教 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ax2+bx+c=0(a≠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丰富的实例,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 使学生经历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系数的识别. 教学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指出下面哪些方程是已学过的方程?分别是什么方程? (1)3x+4=1;(2)6x-5y=7;(3)-=0;(4)y=5;(5)x2-70x +825=0;(6)7+=4;(7)x(x+5)=150;(8)-=0. 3.什么是“元”?什么是“次”?

活动二: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的学习 自学教材第2~3页,思考教师所提下列问题: 1.问题1中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所列方程为________,化简后为________. 2.问题2中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为什么要乘?所列方程为________,化简后为________. 3.观察上面化简后的方程,会发现:等号两边都是________,只含有________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___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4.任何一个方程都要化成它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________(a≠________).为什么? 5.说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在确定各个系数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排除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理解的障碍,让学生体会到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同时,通过设问也给学生学习探究搭建了交流平台. 活动三:尝试练习 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1)3x+2=5y-3;(2)x2=4;(3)3x2-=0;(4)x2-4=(x+2)2;

初中数学课堂作业的布置

初中数学课堂作业的布置 肖智忠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是巩固数学知识、强化技能、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然而,当前初中数学作业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作业的内容、形式的单一,折叠图形、设计图形等动手操作题偏少,作业的设计缺乏多元性,作业量大……这些机械、滞后、封闭的作业模式,无法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人的发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建模、解释、合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在作业中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但现在却出现有学生不堪重负而逃学的现象,其新课程标准要求效果可想可知。因此,教师必须对作业进行创新设计,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 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原则 1、针对性原则 严格地说,每节课都有既定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完整,因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认真筛选,布置典型性较强的作业,做到精选精练。 2、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探究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去探究,多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思考感受知识,亲自进行学习实践和学习新知的尝试活动,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充分遵循学生主体。 3、差异性原则

教师在作业布置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学困生要提供基础性作业,不宜有难度。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提供有挑战性的作业,可以添加一些新的信息,激励他们去钻研和探究。 4、选择性原则 作业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主要知识点和思想方法;有选择的选取典型例题、易错题和学生身边的问题,给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5、探究性原则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学以致用”,所以教师在练习中要尽可能布置些把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习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灵活、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类型 1、知识型作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应立足数学课本,重视学生的知识再创造。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得到同化和顺应,也就是说应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发现和创造出来,这样获取的知识在头脑中才能根深蒂固。这类作业的设计往往都是在讲授新课后,采用墙报、班会、知识竞赛等手段进行,将所学的知识通过作业反馈出来,要求学生从中概括出一些东西,如解题格式、证明思想、知识结构框图或一些数学史知识。这种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是:提出问题→探究教材→查找资料→成果汇报→总结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和学生一起针对教材中的某一个例题或一个课后阅读题,来激发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例如,讲授《展开与折叠》这节课后,设计这样一个作业: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与同伴交流。(2)你能设法得到如图(1)所示的平面图形吗?(3)如图(2)所示的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正方形?(4)试试看,你最多能剪出多少种不同的平面展开图,它们有规律可寻找吗?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全册)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a≥0). (3)掌握·=(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 (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二次根式(a≥0)的内涵.(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对(a≥0)是一个非负数的理解;对等式()2=a(a≥0)及=a(a≥0)的理解及应用.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的条件限制. 3.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关键 1.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培养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规定和重要结论进行准确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单元课时划分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1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21.1 二次根式3课时 21.2 二次根式的乘法3课时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3课时 教学活动、习题课、小结2课时

2020届九年级第二学期独立作业(三)数学试题

2020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下)数学独立作业(3) 卷 Ⅰ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2的倒数是( ) A .﹣2 B .2 C .﹣ D . 2.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3 3()a a b b = B .326326a a a ?= C .623422a a a ÷= D .236(3)27a a = 3. 由5个相同的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它的主视图是( ) A . B . C . D . 4. 一个暗箱里装有5个黑球,3个白球,1个红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白球的概率是 ( ) A . 13 B .18 C .415 D .411 5. 如图,在△ABC 中,已知∠ADE=∠B ,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 DE AE BC AB = B .AE AD BC BD = C .AD AE AB AC = D .DE AD BC AC = 6. 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 和8cm ,则菱形的边长为( ) A . 3cm B . 5cm C . 6cm D . 8cm 7. 如图,点E 在正方形ABCD 的边CD 上,四边形DEFG 也是正方形,已知AB =a ,DE =b (a 、b 为常数,且a >b >0),则△ACF 的面积( ) A .只与a 的大小有关 B .只与b 的大小有关 C .与a,b 的大小都有关 D .无法确定 8. 已知 y =ax 2+bx +c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a 、b 、c 满足( ) A .a <0,b <0,c <0 B .a >0,b <0,c >0 C .a <0,b >0,c >0 D .a <0,b <0,c >0 9. 如图,直线343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把△AOB 绕点B 逆时针旋转,点A 在x 轴上,得到△A O B '',则点O '的坐标是( )A . (-2,23) B . (6,23) C . (2,23) D . (-6,23)10. 如图,己知△ABC 中,AB =3,AC=4,BC=5,作∠ABC 于D ,以D 为圆心,DA 为半径作圆,与射线交于点E 、F .有下列结论①△ABC 是直角三角形;②⊙D 与直线BC 相切;③点E 是线段BF 的黄金分割点;④tan ∠CDF=2.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A B O x y O ' A 'x y O G F E D A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数学教案(七年级上册) 第1章有理数 第2章整式的加减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 不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正、负数的概念 重点:负数的概念、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2、正数和负数 教师:如何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我们现在来解决问题4提出的问题。 结论:零下5℃用-5℃来表示,零上5℃用5℃来表示。 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向东、收入和高于等规定为正的,而把与它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正的用小学学过的数(0除外)表示,负的用小学学过的数(0除外)在前面加上“-”(读作负)号来表示。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读作正)号。 注意:①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不仅仅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温度计中的0℃不是没有表示没有温度,它通常表示水结成冰时的温度。②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量的性质相反,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三、巩固知识 1、课本P3 练习 2、课本P4例 义。 四、总结 ①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②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③引入负数后,0的意义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P5习题1.1第1、2题。 1.2.1有理数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能够准确区分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2、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重点:有理数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 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问题1:学习了负数之后,我们对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了,你能写出三个不同类型的数吗?(请三位同学上黑板上写出,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如果有出现不同类型的数,同学们可上黑板补充。)问题2:观察黑板上的这么数,并给它们分类。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接着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得出数的类型有5类: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二、讲授新课 1、有理数的定义 引导学生对前面的数进行概括,得出: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即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让学生在总结出5类数基础上,进行概括,尝试进行分类,通过交流和讨论,再加上老师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出下面的两种分类方式。 (1)按定义分类:(2)按性质分类:

没基础初三怎么学数学

没基础初三怎么学数学 第一步预习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内容进行阅读,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掌握听课的主动权. 学生在预习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要素:首先,看书要动笔,即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时 一般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把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打上记号,写 下自己的看法或在弄不懂的地方与问题上做记号;其次,查缺补漏。预习时一旦发现旧知 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翻书查阅摘抄,采取措施补上,为顺利学习新内 容创造条件;最后,确定听课要点,把握自己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提高听课的效率。 第二步学会“盯、说、记” 学生在听课时应该从“盯、说、记”三个方面进行训练。“盯”,即盯住老师。除在 预习中已明确的任务,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外,还要让自己的思维活动紧紧跟 上教师的讲课,如定理是如何发现或产生的,证明的思路是怎样想出来的,中间要攻破哪 几个关键的地方,公式、定理是如何运用的等等。说,即敢于发言。听课时,一方面理解 教师讲的内容,思考或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独立思考,如有疑问或有新的 问题,要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记,记笔记。听课时要把老师讲课的要点、补充的内容 与方法记下。记笔记不可能把老师上课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正确记笔记的方法应该是记 老师上课时的重点、要点、难点,将老师分析问题的方法、解题要点或例题记下来,笔记 本的旁边可以留一栏空白,必要时可记上注意点,或上课时所讲的难点。 第三步别忘备“两本” “复习数学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看书和笔记,而是回忆式复习。”纳兰老师建议大 家采用放电影的方法进行复习,在复习时把书和笔记合上,回忆课堂上的内容,如定律、 公式及例题解答思路、方法等,尽量完整地在大脑中重现。最后打开课本及笔记进行对照,重点复习遗漏的知识点。这既巩固了当天上课内容,也可查漏补缺。 第四步先复习后作业 数学学习往往是通过做作业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和学会运用,从而形成技能 技巧,以及发展智力与数学能力。学生在做作业时应该注意以下四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首先,先复习后做作业。在做作业前需要先复习,在基本理解与掌握所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事倍功半,花费了时间,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其次,作业必须独立完成。培养良 好的习惯,作业要做得整齐、清洁,要注重解题格式,书写规范,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可以 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第三,短时高效。规定一个具体时间,在此期间 除了写作业,其他都不允许干。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的作业习惯,对提高数学能力是有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堂作业

内容:正多边形与圆 班级 姓名 日期 月 日 1、半径相等的圆内接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边长之比为( ) A : 1B ,3:2:1C ,1:2:3D 2、正方形 正多边形;正三角形 正多边形;菱形 正多边形。(填“是”或“不是”) 3、一个正五边形要绕它的中心至少转 度,才能和原来的正五边形重合,在不超过360度的范围内有 个。 4、有一个边长为3cm 的正六边形,若要剪一张圆形纸片完全盖住这个正六边形,则这个圆 形纸片的最小半径为 。 5、观察圆内接正五边形ABCDE (如图),解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以AB 为底,且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有多少个?以AB 为腰,且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有多少个?请分别将它们表示出来。 (2)图中以AB 为底,且底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有多少个?以AB 为腰,且底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有多少个?请分别将它们表示出来。 6、如图⑴⑵⑶⑷,M ,N 分别为⊙O 的内接正三角 形ABC ,正四边形ABCD ,正五边形ABCDE ,…正n 边形ABCDE …的边 AB ,BC 上的点,且BM=CN ,连结OM ,ON , ⑴ 求图⑴中∠MON 的度数 ⑵ 图⑵中∠MON 的度数是 。 ⑶ 请探究∠MON 的度数与正n 边形边数n 的关系为 。 A ⑴ ⑵ ⑶ ⑷ 7. 如图,扇形OACB 中,∠AOB=90°,⊙P 与OA ,OB 都相切,并且与 切于C 点,则扇形OACB 的面积与⊙P 面积的比为( ) A. 2∶1 B. 12∶ C. 13∶ D. 4)223(∶ 8. 周长相等的正方形、正六边形的面积分别为S 1和S 2,则S 1和S 2之间的关系是( ) A. S 1S 2 D. S 1≥S 2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1.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

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 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⑵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⑶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⑷若等号 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1.2.2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 根为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过程。 (3)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步骤: ①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a≠0),一般a化为正值②确定公式中a,b,c 的值,注意符号; ③求出b2-4ac的值;④若b2-4ac≥0,则把a,b,c和b-4ac的值代入公式即可求解,

五年级数学独立作业(6)

五年级数学独立作业(6)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0.2+0.2+0.2+0.2,可以列成乘法算式是()×( )=( ) 2、计算0.203乘100,只要把小数点向()移动()位,得()。 3、把0.8缩小10倍是(),把0.06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就扩大了()倍。 4、7.12×12的积是()位小数。 5、根据53×26=1378,()可以怎样填? 5.3×26=() 0.053×26=() 530×2.6=() 137.8÷26=() 6、3.206吨=()千克 5.2厘米=()毫米 1.4米=()厘米 4 2.125千米=()米 6.88升=()毫升 0.15平方米=()平方分米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50.12×10=() 3.19×()=319 3.1×()=31 0.08×()=80 8、在○填上“>”、“<”或“=”。 5.65÷× 2.5××÷10 9、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素数: 16=()+( )=( )+( ) 10、五年级5个班举行篮球比赛,每个班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场。 11、学校组织了足球、篮球、排球三个体育兴趣小组。五年级同学

中,有人报了其中一个小组,也有人报了其中两个小组,还有人三个小组都报了。同学们的报名情况一共有( )种。 12、王师傅4分钟做了5个零件,平均每分钟做()个零件,做1个零件平均需要()分钟。 二、正确判断。 1、一个数乘以10,只要在它的末尾添1个0。() 2、在一道乘法算式中,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倍,积就扩大20倍。() 3、25÷100=25×0.01。() 4、计算小数除法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小单位的数改写成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 三、选择题。 1、一个数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三位,再向右移动五位,所得的数与原来比()。 A、扩大2倍 B、扩大100倍 C、缩小100倍 D、缩小2倍 2、与4.02×56的积一样大的算式是()。 A、402×5.6 B、0.402×560 C、40.2×560 3、从2.5里减去5个(),结果是0。 A、2 B、2.5 C、0.5 4、16.5末尾添上两个“0”,这个数()。 A、大小不变 B、扩大100倍 C、缩小100倍 5、甲、乙两数的商是7.5,如果甲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乙数应()。 A、扩大10倍 B、缩小10倍 C、不变 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

八年级下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人教版2020

八年级下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人教版2020 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 2.2,1,3,BC 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 是∠BFD 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 与∠GAD,∠B 与∠DCF,∠D 与∠HAB,∠D 与∠ECB;内错角有∠B 与 ∠BCE,∠B 与∠HAB,∠D 与∠GAD,∠D 与∠DCF;同旁内角有∠B 与 ∠DAB,∠B 与∠DCB,∠D 与∠DAB,∠D与∠DCB 【1.2(1)】1.(1)AB,CD (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略 3.AB∥CD,理由略 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 行5.a与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 分别是∠ADE 和∠ABC 的角平分线,得∠ADG=12∠ADE,∠ABF= 12 ∠ABC,则 ∠ADG=∠ABF,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 【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3,内 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1)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 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 ∠BCD=120°,∠CDE=30°,可得∠DEC=90°.所以∠DEC+∠ABC=180°,AB∥DE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1)180°;AD;BC(2)AB 与CD 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 AB∥CD6.A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7.略 【1.3(1)】1.D 2.∠1=70°,∠2=70°,∠3=110°3.∠3=∠4.理由如下:由∠1=∠2,得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垂直的意义;已知;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305.β=44°.∵AB∥CD,∴α=β6.(1)∠B=∠D (2)由2x+15=65-3x解得x=10,所以∠1=35° 【1.3(2)】1.(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 错角相等2.(1)×(2)× 3.(1)DAB (2)BCD4.∵∠1=∠2=100°,∴m∥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3=120°(两直线平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公式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 2、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3、a (a ≥0)是一个非负数.当a 为带分数是,要把a 改写成假分数,即5322要写成538 4、二次根式的性质:(a )2=a (a ≥0), 2a =a (a ≥0) 5、用基本运算符号(基本运算符号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我们称这样的式子为代数式。 6、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a ×b =ab (a ≥0,b ≥0) 7、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b a =b a (a ≥0,b >0) 8、最简二次根式条件:①被开方数不含字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9、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10、同类二次根式即指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 11、平方差公式:a 2-b 2=(a+b)(a-b) 完全平方公式:(a ±b )2=a 2±2ab+b 2 12、二次根式除法没有分配率,任何非零数的零次幂都是1,(ab )m =a m b m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c=0(a ≠0),其中ax 2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3、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4、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1) 直接开方法:如果方程能化成x 2=p 或(mx+n )2=p(p ≥0)的形式,那么可得x=p ±或mx+n=p ± (2) 配方法:步骤:第一步,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是1);第二步,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第三步,配方,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第四步,把方程左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的形式,即(x-k )2=h(h ≥0);第五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3) 公式法:Δ=b 2-4ac 叫做方程ax 2+bx+c=0(a ≠0)根的判别式。当Δ>0时,方程ax 2+bx+c=0(a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ax 2+bx+c=0(a ≠0)有两个相

珍藏初三独立作业18

初三数学独立作业(19)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人:袁鋆) 成绩:____________ 第Ⅰ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函数的图象中,有最高点的函数是() A.y=3x+5 B.y=-2x+3 C.y=1 4 x2 D.y=-4x2 2、某超市一月份的营业额为200万元,已知第一季度的总营业额共1000万元, 如果平均每月增长率为x,则由题意列方程应为 ( ) A、200(1+x)2=1000 B、200+200×2x=1000 C、200+200×3x=1000 D、200[1+(1+x)+(1+x)2]=1000 3、若从一块正方形的木板上锯掉一块2cm宽的长方形木条,剩下部分的面积是48cm2,则这块正方形木板原来的面积是() A、81cm2 B、81cm2或36cm2 C、64cm2 D、36cm2 4、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有() ①等弧的长度相等②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③相等的圆心角对的弧相等④圆中900角所对的弦是直径⑤同圆中等弦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如图,OA、OB是⊙O的半径,∠O=40°,∠B=50°,则∠A等于() A、80° B、70° C、60° D、30° 6、如图,在⊙O中,P是弦AB的中点,CD是过点P的直径,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B⊥CD B、∠AOB=4∠ACD C、 ? ? =BD AD D、PO=PD 7、将抛物线2 2x y=平移可得到抛物线()1 4 22- - =x y() (A)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B)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 (C)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D)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 8、一个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0cm,内切圆半径为1cm,则这个三角形周长是() A、15cm B、22cm C、24cm D、26cm 9、如图,扇形OAB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若小正方形方格的边 长均为1,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A、 2 1 B、 2 2 C、2 D、2 2 10、如图,如果函数b kx y+ =的图象在第一、二、三象限,那么函数1 2- + =bx kx y的图象 大致是() 11、已知抛物线和直线l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P1(x1,y1) ,P2( x2,y2)是抛物线上的点,P3(x3,y3)是直线l上的点,且-1<x1<x2,x3< -1,则y1,y2,y3的大小关系为 A. y1<y2<y3 B. y3<y1<y2 C. y3<y2<y1 D. y2<y1<y3 12、已知抛物线3 )4 ( 3 1 2- - =x y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图像再次与x轴相交时的坐标是 () A、(5,0) B、(6,0) C、(7,0) D、(8,0) 第5题图 A 第6题图 x y o x y o x y o x y o 11 -1-1 A B C D 第10题图 第11题图第12题图

九年级第一节数学课

九年级开学第一课数学课教案 一、进行自我介绍,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九年级对很多同学来说充满了诱惑、神秘,同时还充满了恐惧。尤其是对数学这门学科,很多同学都说很难。我听见很多早已经毕业的学生反映:“我上学的时候数学学得最不好了,我非常害怕数学。”数学真的如他们所说的那样难吗?其实只要我们细心体会我们身边处处都应用了数学知识,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某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并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位大臣提出的任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 粒米,第二格放2 粒米,第三格放4 粒米,然后是8 粒米、16 粒米、32 粒米,......一直放满第64 格!” “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那么多米粒!”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认为国王能满足大臣的要求吗? 大家动手画一个8×8的表格,然后在每一个格子里写上大米的粒数。(学生动手计算) 你想出第64个格子里放多少粒大米了吗?若以100 粒/克计算,大约为多少千克或者多少吨?是不是像国王所说的那样就是一点米粒呢? 当你们初中毕业的时候我相信你们也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我 们身边的问题,你也会发现在很多小故事中除了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之外,还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古时候,一位大臣得罪了皇帝,皇帝想处死他,却不想落下“暴君”的名声,于是他做了两个签,上面都写了死字。当着众大臣的面,皇帝说:“你的死活由上天决定吧,这有两个签,你抽到生就生,抽到死就死。”然后他让那位大臣抽一个。聪明的大臣抽了一个之后马上放进嘴里,把抽到的签吞进了肚子,然后说:“看一看剩下的签是什么就知道我抽到的是什么了,我接受上天的安排!”皇帝没办法只好当着众大臣的面打开了剩下的签,剩下的字条上当然写着“死”,也就说明大臣吞下的是“生”了,皇帝只好放了这位大臣。 这个小故事里蕴含了怎样的数学道理呢?等我们学完了上册书的概率之 后你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了。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有个栏目叫购物街,这个节目经常玩一种猜物价的游戏。电视机前的观众,经常为猜对价格获取丰厚礼品的嘉宾欢欣鼓舞,为猜错价格一无所获的嘉宾扼腕叹息。如果你有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