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1
九年级上册数学笔记整理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数学笔记整理人教版一、一元二次方程。
(一)定义。
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 一般形式:ax² + bx + c = 0(a≠0),其中ax²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二)解法。
1. 直接开平方法。
- 对于方程x² = p(p≥0),解得x = ±√(p)。
- 例如,方程(x - 3)² = 4,则x - 3 = ±2,x = 3±2,即x = 1或x = 5。
2. 配方法。
- 步骤:- 把方程化为ax²+bx = - c的形式。
- 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x²+(b)/(a)x+((b)/(2a))² = - (c)/(a)+((b)/(2a))²。
- 把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式(x+(b)/(2a))²,然后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 例如,对于方程x²+6x - 7 = 0,移项得x²+6x = 7,配方得x² + 6x+9 = 7 + 9,即(x + 3)²=16,解得x=-3±4,x = 1或x=-7。
3. 公式法。
-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²+bx + c = 0(a≠0),其求根公式为x=(-b±√(b² -4ac))/(2a)。
- 其中b² - 4ac叫做判别式,记作Δ=b² - 4ac。
-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当Δ =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 例如,方程2x² - 3x - 2 = 0,其中a = 2,b=-3,c=-2,Δ=(-3)²-4×2×(-2)=9 + 16 = 25>0,根据公式x=(3±√(25))/(4)=(3±5)/(4),解得x = 2或x =-(1)/(2)。
(完整word版)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五: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5.点与圆
的位置关系
设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
⑴d<r?点在OO内;(2)d=r?点在OO上;(3)d>r?点在OO夕卜.
6.直线和 圆的位
m¥方
宀护¥方位置大糸
相离
相切
相交
图形
l®1
[GDI
公共点个数
0个
1个
2个
数量关系
d>r
d=r
dvr
知识点六:切线的性质与判定
解•
(2 )因式分解法:可化为(ax+m)(bx+ n)=0的方程,用因式分解法求
解•
(3 )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求根公式为x=
2.一元二次方
b曲4ac(b2-4ac>0).2a
程的解法
(4)配方法:当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糸数为1, 次项糸数为偶数时,
也可以考虑用配方法.
先
先用其他,再用公式
(3)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弧,小于半圆的 弧叫做劣弧,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
(4)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5)圆周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还有一个 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6)弦心距:圆心到弦的距离.
知识点二: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2.垂径定
理及其推
论
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知识点三:二次函数的平移
4.平移与
解析式
的关系
x/_ov2向左(h<0)或向右(h>0)2向上(k>0)或向下(kv0)2
常”>y=a(x-h)—、y=a(x—h)2+k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一、一元二次方程1. 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形式为:ax² + bx + c = 0(a ≠ 0)。
2. 解法•配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
步骤包括:移项、除二次项系数、配方、开平方。
•公式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 = [-b ± √(b² - 4ac)] / (2a)(当b² - 4ac ≥ 0时)求解。
•因式分解法:将方程的一边化为0,另一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从而转化为求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3. 根与系数的关系•若一元二次方程x² + px + q = 0的两个根为x₁和x₂,则有:x₁ + x₂ = -p,x₁x₂ = q。
二、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 应用步骤•审: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已知量和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设:设出未知数。
•列:列出方程,这是关键步骤,需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解: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符合题意。
•答:写出答案。
2. 常见类型•数字问题:如三个连续整数、连续偶数(奇数)的表示。
•增长率问题:设初始量为a,终止量为b,平均增长率或降低率为x,则经过两次的增长或降低后的等量关系为a(1±x)² = b。
•利润问题:常用关系式有总利润=总销售价-总成本,或总利润=单位利润×总销售量,或利润=成本×利润率。
•图形的面积问题:根据图形的面积与图形的边等高等相关元素的关系,将图形的面积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建立一元二次方程。
三、二次函数1. 定义•一般地,形如y = ax² + bx + c(a, b, c是常数,a ≠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2. 性质•抛物线的开口方向由a的符号决定:a > 0时,开口向上;a < 0时,开口向下。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套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1.1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是指等号两边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
注意以下几点: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 bx + c = 0(a≠0)。
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指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21.2.1 配方法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
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①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②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③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④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1.2.2 公式法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根为x=b±b2-4ac2a,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1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 一元二次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十一个关于未知数x 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2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a x +是b 的平方根,当0≥b 时,b a x ±=+,b a x ±-=,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配方法 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 b ab a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 ,并用x 代替,则有222)(2b x b bx x ±=+±。
3、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04(2422≥--±-=ac b aac b b x 4、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中,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ac b 42-=∆四、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那么a b x x -=+21,ac x x =21。
(完整版)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 c 0(a 0) 的求根公式: x b b2 4ac (b2 4ac 0)
2a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4、因式分解法
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因式调分解剖法沙就是龙利用课因反式分倒解的是手龙段,卷求出风方前程的一解的天方我法,分这种页方符法简Z单N易BX吃噶十 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开方数 a 必须是非负数。
ax2 bx c 0(a 0) ,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十一个关于未知数 x 的二次多
2、最简二次根式 若二次根式满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
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 ax2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
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弧也相等。
三、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推论 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 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 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
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3、同类二次根式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 (x a)2 b 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 做同类二次根式。
x a 是 b 的平方根,当 b 0 时, x a b , x a b ,当 b<0 时,方程没有
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 整式的加减法和乘法
- 整式的加减法
- 同类项的加减法原则
- 不同类项的加减法原则
- 整式的乘法
- 单项式乘法
- 多项式乘法
二. 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
- 因式分解
- 公因式提取法
- 平方差公式
- 立方差公式
- 和差化积公式
- 整式的乘法
- 定积分法
- 化简法
三.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 一次函数
-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函数的图象
- 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 二次函数
-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函数的图象
- 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四. 几何图形的认识
- 点、线和面的基本概念
- 几何图形的分类
-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五. 平面坐标系
- 平面直角坐标系
-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及其坐标-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线段及其长度-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
六. 相交与平行线
- 直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直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 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 平行线判定的方法
七. 形状与变换
- 图形的相似关系和判定方法
- 图形的全等关系和判定方法
- 图形的对称关系和判定方法
-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
八.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 数据的图表表示
- 数据的统计分析
以上是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包括整式的加减法和乘法、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几何
图形的认识、平面坐标系、相交与平行线、形状与变换,以及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人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组1、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代入法由一个二次方程和一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通常用代入法来解,这是基本的消元降次方法。
(2)因式分解法在二元二次方程组中,至少有一个方程可以分解时,可采用因式分解法通过消元降次来解。
(3)配方法将一个式子,或一个式子的某一部分通过恒等变形化为完全平方式或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
(4)韦达定理法通过韦达定理的逆定理,可以利用两数的和积关系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5)消常数项法当方程组的两个方程都缺一次项时,可用消去常数项的方法解。
解一元二次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1、直接开平方法: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其解为x=±m.直接开平方法就是平方的逆运算.通常用根号表示其运算结果.2、配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配方的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1)转化:将此一元二次方程化为ax^2+bx+c=0的形式(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系数化1: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3)移项: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侧(4)配方: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5)变形:将等号左边的代数式写成完全平方形式(6)开方:左右同时开平方(7)求解:整理即可得到原方程的根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推论的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线段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二、相似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一、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把形如詔(a_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表示二次根号。
2.最简二次根式:若二次根式满足: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3.化简: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 (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
(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4.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5.代数式:运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起来的式子,叫代数式。
6.二次根式的性质(1)(心)2=a(a 一0)「a(a≥0)(2)Q a2 = a =YJ - a(a")(3)ab = 。
a ・。
b(a 一0,b 一0)(乘法)j a 芈(a”,b”)(4)’ b b (除法)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1.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bx O(^^ O),其中ax2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二、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1. 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不管用什么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是要一元二次方程降次)2、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2直接开平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χ2=b或(X a)=b的一元二次方程。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X a 是b 的平方根,当b_0时, x b , X —a 八b,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3、配方法: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 2 2a —2ab b ^a b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 ,并用X 代替,则有 2 2 2X 士 2bx b =(X 士 b )。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配方 (写成平方形 式)、③用直接开方法降次、④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⑤判断 2个根 是不是实数根.4、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2一元二次方程aX bX 0(a H O)的求根公式:当b 2—4ac >0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当b 2—4ac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当b —4acV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5、因式分解法:先将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化成两个一次式 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 这种解叫因式分解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2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aX bχ∙c = O(a= O)中,b 2-4ac 叫做 2 一元二次方程aX bX 0(a H O)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 f 来表示, 即八b 2 -4ac-b 、b 2 - 4 ac ,(b -4ac 2a -0)四、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2如果方程ax bx °(a O )的两个实数根是O χ2 ,由求根公式 第二十三章旋转一、 旋转1、 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 0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 旋转,其中0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2、 性质(1)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⑶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二、 中心对称1、 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 180°,如果旋转后的 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 中心对称图形, 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2、 性质(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 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2a 2 (b -4ac _ 0) 可算出 X 1 X 2X 1X 2 = _3、判定: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4、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 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店就是它的对称中心.5、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 (—X,—y)6、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 (X,-y )。
7、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 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 (-X,y ).第二十四章圆一、圆的相关概念1、圆的定义:在一个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2、圆的几何表示: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
O',读作“圆O'、弦、弧等与圆有关的定义(1)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中的AB (2)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如途中的CD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 Q ](3)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B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4)弧、优弧、劣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弧用符号“^"表示,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証",读作“圆弧AB'或“弧AB'。
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多用三个字母表示);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多用两个字母表示)三、垂径定理及其推论1.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四、圆的对称性1、圆的轴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2、圆的中心对称性: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五、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1、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2、弦心距: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3、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想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的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六、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1、圆周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2、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七、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设。
O的半径是r ,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d,则有:d〈r=点P在。
O内;d=r=点P在。
O上;d>r二点P在。
O夕卜。
八、过三点的圆1、过三点的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3、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4、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四点共圆的判定条件):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九、反证法先假设命题中的结论不成立,然后由此经过推理,引出矛盾,判定所做的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十、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具体如下:(1)相交: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公共点叫做交点;(2)相切: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3)相离: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如果O O的半径为r ,圆心O到直线I的距离为d,那么: 直线I与O O相交=d〈r;直线I与O O相切U d=r;直线I与O O相离二d>r;十^一、切线的判定和性质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十二、切线长定理1、切线长: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十三、三角形的内切圆1、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2、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十四、圆和圆的位置关系1、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如果两个圆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离,相离分为外离和内含两种。
如果两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切,相切分为外切和内切两种。
如果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交。
2、圆心距:两圆圆心的距离叫做两圆的圆心距3、圆和圆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那么两圆外离=d>R+r两圆外切=d=R+r两圆相交=R-r<d<R+r(R≥r)两圆内切二d=R-r(R>r)两圆内含二d〈R—r( R>r)4、两圆相切、相交的重要性质:如果两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圆的连心线;相交的两个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十五、正多边形和圆1、正多边形的定义: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2、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只要把一个圆分成相等的一些弧,就可以做出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就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
十六、与正多边形有关的概念1、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
2、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半径。
3、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的中心到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