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古诗文鉴赏

合集下载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课堂提高☆
做的怎样?
【答案】1.写琵琶女出场时的矜持、腼腆,也写出了诗人急于 与琵琶女相见相识的心情。2.既写出了乐曲因幽咽低沉而暂停, 也写出了琵琶女情感的极度压抑,还写出了诗人听乐的入迷和欣 赏水平的高超,到了“直把无声作有声”的境界。3.写周边环 境的寂静,来表现音乐的强大魅力。上句写人,下句写景,情景 相生,境界全出。4.写琵琶女沦落天涯后的悲苦:华年不再, 青春已去,只有在梦里回味往昔的“荣光”,梦醒时分,跌回现 实中来,无限伤感。
受体、识 别蛋白
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 一个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小结:
细胞膜
脂质(磷脂最丰富,双层) 成分 蛋白质(多种)
糖类(少量)
1.分隔细胞与外界环境
功能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
蛋白质的功能: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 度,主要取决于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 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 创造出一种苍凉凄清的气氛。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 裁集》中评论这首诗是“以江月为文澜”,确实很有 见地。如“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 白”“绕船明月江水寒”都是以静衬动:前者接住水 面上飘忽而来的琵琶声,次者凝固了琵琶曲的强大感 染力,后者映射出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无限 感慨。
☆课堂提高☆
找到窍门了吗?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对一些精彩诗句的分析,让学生体会 这些诗句的艺术表现力。重点分析这些诗句的深刻内 涵。
拓展题
拓展题
1.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
“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

高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琵琶行

高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琵琶行

高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琵琶行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高中语文教材
中必背的古诗词之一。

这首诗通过琵琶女的演奏,展现了琵琶音乐的
美妙和琵琶女身世的凄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诗的开头,白居易描绘了琵琶女在浔阳江头的船上弹奏琵琶的场景,
用“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来形容琵琶声音的丰富变化。

接着,诗人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等生动的比喻,
进一步描绘了琵琶音乐的美妙动听。

在琵琶女演奏的过程中,白居易通过“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
枪鸣”等句子,形象地表现了音乐的高潮部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
听觉冲击。

同时,诗人还通过“曲终收拨当心画”等细节,展现了琵
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

在琵琶女演奏结束后,白居易通过“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等句子,表达了在场听众对音乐的深深感动。

接着,诗人通过与
琵琶女的对话,了解到她的身世和遭遇,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
何必曾相识”等句子,表达了对她的同情和理解。

最后,白居易通过“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等句子,表
达了自己对琵琶女命运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
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琵琶行》不仅是一首描写音乐的诗,更通过琵琶女的故事,反映了
唐代社会的现实状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的
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是高中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重要篇章。

4- 琵琶行解析

4- 琵琶行解析

目标引领
1.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 2.读背诗歌,训练朗读能力。理
解诗歌内容,熟记名句,丰富积 累。 3.体会诗人感情,鉴赏诗歌意 境,品味音乐描写艺术,
2018/10/12 滕州市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2
作者及背景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中
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 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 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 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今存诗3000首,代表作有讽喻诗《秦 中吟》《新乐府》和叙事诗《长恨歌 》、《琵琶行》。
2018/10/12 滕州市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4
听录音:
1.注意下列字形字音:


xián
yì mǒ


幽 咽
荻花
瑟瑟
拨弦
掩 抑
ní cháng sè
霓裳 冷 涩
zhà bèng
乍 迸


fǎng

2018/10/12
滕州市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5
2.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它的特点是 “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音节、格 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 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 诗体裁。
2018/10/12 滕州市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3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
方军阀派人刺死,白居易认为是国 辱,上书请求捕贼。一些权臣早因 为他的政治讽喻诗而仇恨他,便给 他加上了越职奏事的罪名,把他贬 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就写于贬谪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 天涯沦落的不幸。
2018/10/12
滕州市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10
1.琵琶女演奏的过程可以分为 那几个层次?

高考必背古诗文《琵琶行》原文鉴赏

高考必背古诗文《琵琶行》原文鉴赏

⾼考必背古诗⽂《琵琶⾏》原⽂鉴赏⾼考必背古诗⽂《琵琶⾏》原⽂鉴赏琵琶引琵琶⾏ / 琵琶⾏ 原⽂: 元和⼗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浦⼝,闻⾈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本长安倡⼥,尝学琵琶于穆、曹⼆善才,年长⾊衰,委⾝为贾⼈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叙少⼩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年,恬然⾃安,感斯⼈⾔,是⼣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六⾔,命⽈《琵琶⾏》。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

忽闻⽔上琵琶声,主⼈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不得志。

低眉信⼿续续弹,说尽⼼中⽆限事。

轻拢慢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

⼤弦嘈嘈如急⾬,⼩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珠⼩珠落⽟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此时⽆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浆迸,铁骑突出⼑枪鸣。

曲终收拨当⼼画,四弦⼀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唯见江⼼秋⽉⽩。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裳起敛容。

⾃⾔本是京城⼥,家在虾蟆陵下住。

⼗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曲红不知数。

钿头银击节碎,⾎⾊罗裙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春风等闲度。

弟⾛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嫁作商⼈妇。

商⼈重利轻别离,前⽉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守空船,绕船⽉明江⽔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

我闻琵琶已叹息,⼜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乐,终岁不闻丝⽵声。

住近江地低湿,黄芦苦⽵绕宅⽣。

古诗欣赏之《琵琶行》教案————借助音韵美学,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古诗欣赏之《琵琶行》教案————借助音韵美学,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古诗欣赏之《琵琶行》教案——借助音韵美学,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唐寅和王昭君的悲恋故事。

这首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鲜明的历史文化内涵,形式美和内容美并存,是闻名于世的经典之作。

那么,如何通过《琵琶行》这首古诗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一、音韵美学的重要性音韵美学是诗歌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诗歌中最具特色的艺术手法之一。

在古代诗歌中,音韵往往被看作是诗歌的灵魂,诗人通过使用韵律、押韵、对仗等技巧,使得诗歌更加优美动听,妙趣横生。

审美情趣的培养与音韵美学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和欣赏古诗时,要能够准确感受、欣赏并运用韵律、押韵、对仗等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诗歌素养和审美水平。

二、学习《琵琶行》的方法1.阅读全文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琵琶行》全文,让他们体会到白居易运用韵律、押韵、对仗等技巧所创造出来的音韵美学的魅力。

2.分析押韵《琵琶行》押韵主要为“-an”、“-ang”、“-en”、“-eng”、“-i”、“-ian”、“-ie”、“-u”、“-uan”、“-ue”、“-un”等,以及“中间韵”、“头韵”等。

学生可以分析押韵的手法,列举不同的例子。

3.分析对仗《琵琶行》对仗手法主要为平仄对仗、平平仄仄对仗、前后对仗和点染对仗。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对仗手法,进一步领悟古诗的艺术魅力。

4.理解诗歌意境学习古诗不仅是为了学习诗歌技法,更为了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琵琶行》的词句语言描述,理解唐寅和王昭君的故事,体味古代诗歌的情感基调和意境表达。

三、通过《琵琶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1.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通过《琵琶行》这首古诗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诗歌韵律和押韵、对仗等技巧的认识,加深对古代诗歌的了解,提高其诗歌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并为其将来做好文学创作打下基础。

2.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在分析《琵琶行》时,老师可以引入古诗歌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

高中语文高中阶段必背古诗文赏析9琵琶行(并序)素材

高中语文高中阶段必背古诗文赏析9琵琶行(并序)素材

高中阶段必背古诗文赏析版:9.琵琶行(并序)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①。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②。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③。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④,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⑤。

低眉信手续续弹⑥,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⑦,初为《霓裳》后《六幺》⑧。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⑨。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⑩。

曲终收拨当心画⑪,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⑫。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⑬,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⑭,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⑮,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⑯。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⑰。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⑱!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⑲。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⑳。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注】①江头:江边。

瑟瑟:这里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

②主人:白居易自指。

管弦:指音乐。

③暗:这里是悄悄的意思。

欲语迟:要回答,又有些迟疑。

超详细讲解《琵琶行》 白居易

超详细讲解《琵琶行》 白居易

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
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
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
翁》、《琵琶行》等。
.
不道 辱家
思 想 : 知 足
白居易简介
.
其儒 身家
思 想 : 独 善
白居易的生平与创作(思想内容)
• 反映人民的痛苦,如《观刈麦》《缭绫》 • 讽刺横征暴敛,如《重赋》《杜陵叟》 • 有指责贪官强暴的,如《卖炭翁》 • 有揭露豪门贵族荒淫骄著的,如《轻肥》 • 表现对边事和边民关怀的,如《西凉使》 • 反对穷兵黩武的,如《新丰折臂翁》 • 同情妇女的悲惨命运的,如《上阳白发人》
交代时间地点景物,渲 染了悲凉感伤的气氛, 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扫兴
虽然喝醉了却并不舒畅,因 为即将与客人分别心里悲伤。
用明月沉浸在茫茫的江水中来 表达一对友人分别时的心情
“自古多情伤离 别,更那堪冷 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 铃》。
悴,转徙zh于é 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
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
琶行》。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酒:名作动,摆酒 使:让 快:畅快 悯然:忧郁样子 漂沦:漂泊沦落 出官:(京官)外调
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为:创作 长句:指七言诗 歌:名作动,作歌 凡:总本文序言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本 诗的写作缘由和成诗经过。 2、概述了琵琶女的生世。 3、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
文本探究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 迁谪意”,对此,你有何看法?

《琵琶行》全文鉴赏

《琵琶行》全文鉴赏

《琵琶行》全文鉴赏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琵琶行》全文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琵琶行》全文鉴赏诗人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写琵琶女的出场。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

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

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

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

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

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

琵琶女因“平生不得志”而“千呼万唤始出来”,又通过琵琶声调的描写,表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

用手指叩弦(拢),用手指揉弦(捻),顺手下拨(抹),反手回拨(挑),动作娴熟自然。

粗弦沉重雄壮“如急雨”,细弦细碎如“私语”,清脆圆润如大小珠子落玉盘,又如花底莺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述。

“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

“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

“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古诗文鉴赏 白居易 去世,唐宣宗以诗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句, 这两句诗当互文来看,童子、胡儿能解吟长恨曲、琵琶篇,同时还能歌唱,说明 《琵琶行 》通俗易懂,“童子”“胡儿”都能吟,且在当代便已广泛流传;一千多年 后, 它依然是珠玉璀璨, 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究其因由, 主要在于一个“情”字。

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凄凉的。

诗人被贬江州司马,心怀怅恨,“谪居卧病”、 “取酒独倾”,所居的浔阳城在诗人眼里是“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耳里听不到美妙的“丝竹声”,只听到“杜鹃啼血”、“猿哀鸣”,山歌、村笛 本也淳朴可爱,但诗人觉得“呕哑嘲哳难为听”。

在这样的心境下,一个秋天的 晚上,枫叶狄花发出“瑟瑟”的声音,凄月倒浸在江中,诗人又要与朋友分别, 内心凄苦,借酒排遣怅怀,但怅深恨重,怎能“成欢”。

听了琵琶女“凄凄”之 音,联想自己遭遇,感怀眼前情景,禁不住眼泪流湿了青衫。

而使诗人情感暂时 获得安慰的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全,红极一时,“五陵年少”争听她的演奏, 如痴如狂,“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但“五陵年少”是为逐色而 来,并非真正欣赏琵琶女的技艺,因此“暮去朝来颜色故”时,便“门前冷落鞍 马稀”了。

为了生活,嫁与商人,商人重利寡情,让琵琶女独守空船,孤身一人 弹奏着凄切的音乐,在同样寒江凄月的情景中,想起往事,悲苦啼泪。

诗人与琵 琶女的遭遇相似, 同是被冷落而内心凄苦, 且从读者看来这又是不该冷落而冷落, 这就引发了人性共同的同情心。

“好音以悲哀为主”, 说的是悲哀的音乐更易获 得听者的共鸣,用之诗歌 ,同样是合适的。

而这种凄切之情无论是诗人还是琵琶女,都是有节制的。

诗人写自己心境的低沉,至于“沦落”的原因,则以“辞帝京”、“谪居卧病” 二语轻轻带过,心里感伤却不怨天尤人。

琵琶女虽沦落却自尊、矜持,诗人听到 她的演奏,“移船相近邀相见”,她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初次为诗人演奏, 所选乐曲的旋律先是轻快流畅,再缓慢沉咽,最后高亢激越,不因为在“沉沦” 之时因有了听众而作态; 自诉身世又“沉吟”, 又“整顿衣裳起敛容”, 不迎合, 不狎昵,既令人同情,又令人觉得可敬。

这样,凄凉的基调下便有了许多延宕的 空间,使作品生出摇曳的姿态。

这摇曳之姿更体现在生活在不同阶层的诗人与琵琶女在偶然的情景中情感


的相遇与撞击。

琵琶女空船独守,回想往事,心生凉意,抚琴弹奏,不意这琴声 强烈地撩动与之无关的诗人的情绪,诗人不仅“移船相近”,“添酒回灯重开 宴”,且“千呼万唤”,要琵琶女出来一见。

琵琶女为诗人抚琴一曲,诗人以其 对音乐的精通,用一连串的比喻,极有层次地写出演奏的全过程。

表面看,这是 在写音乐,深层看,音乐只是载体,传达着两人的生活态度。

开始,“大珠小珠 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和谐流畅,轻松愉悦;接着,“幽咽泉流冰下 难”,低沉压抑;最后,“银瓶乍破”、“铁骑突出”,激越高亢,雄壮有力。

这旋律不正是反映琵琶女的遭遇吗?雄壮高亢的旋律不正是琵琶女的控诉、 不甘 命运的内心抗争?诗人不仅仅在写音乐,而是切己体察,读懂了琴音,化为形象 的文辞。

诗人的“知音”引逗出了琵琶女的自诉,琵琶女的自诉又使诗人生出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并不顾地位的差异,也倾诉了自 己的遭遇,至此便不仅仅为“知音”了。

琵琶女心怀感激,内心的痛楚以琴声向 诗人倾倒而出, “凄凄不似向前声”, 而诗人听了也更为感动。

两个带着“沦落” 际遇,内心怀着各自悲楚的人,在一个短暂的时光里,情感的撞击是强烈的。

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情感场, 这情感场组合了诗人自己与琵琶女的不公平 遭遇、品性涵养和心灵相通的元素,加上性别和地位的差异,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波,冲击着不同时空的读者。

但是,如果止于情感,尚失之于肤浅,情感的触媒 是琴声,整首诗从听琴始,以听琴终,听至泪湿衣衫便收束,琴声与情感之间留 下许许多多的空白,让读者自己去构筑,构筑的过程便是喜爱上这首诗的过程。

[鉴赏集萃] 把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琵琶女的遭遇, 同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相 提并论,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作如此细致生动的描写,并寄予无限同情,这在 以前的诗歌中还是罕见的。

(《唐诗 鉴赏辞典》第 878 页,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 年版) 《琵琶行》抒写由市井倡女的命运所引起的士大夫的盛衰之感,虽然也只是 类比, 却真挚地表现了诗人在精神和感情上对倡女的同情和理解, 因而这首歌行 才会像《长恨歌 》一样,越出士大夫的欣赏圈子,为世俗中更多的人所喜爱。

(《唐诗宋词十五讲》第 152 页,葛晓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琵琶行》“此时”二字最宜着眼,上文亦曰“声暂歇”,正谓声与声之间 隔必暂而非永,方能蓄孕“大音”也。

(《管锥编》第 2 册第 450 页,钱钟书著,中华书局 1999 年版) [琵琶行-古诗 文鉴赏


]相关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