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之古代世界经济

合集下载

世界经济千年史

世界经济千年史

世界经济千年史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经济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从古代的贸易往来,到现代的全球化经济,世界经济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

本文将简要回顾世界经济的千年历程,探讨其主要发展阶段和关键事件。

一、古代经济(公元前2000年公元500年)古代经济以农业为基础,手工业和贸易为辅助。

最早的贸易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随着文明的兴起,贸易逐渐扩展到地中海、印度洋和中国丝绸之路等地区。

这一时期,货币的出现和城市的发展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中世纪经济(公元500年1500年)中世纪经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农业仍然是主要经济活动。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手工业的兴起,商业逐渐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欧洲的汉萨同盟和地中海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国家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

同时,伊斯兰世界的经济也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显著发展。

三、近代经济(1500年1900年)近代经济以工业革命为标志,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渐形成。

这一时期,欧洲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和国际贸易,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同时,工业化的推进使得生产力大幅提升,商品经济成为主导。

19世纪末,美国和德国等新兴工业国家崛起,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四、现代经济(1900年至今)现代经济以全球化为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20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重大事件,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金融市场的融合,使得世界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1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世界经济千年史是一部充满变革和发展的历史。

从古代的贸易往来,到现代的全球化经济,世界经济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

在这个过程中,科技进步、制度创新和市场拓展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展望未来,世界经济将继续朝着全球化、创新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繁荣和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世界经济史

世界经济史

第一讲古代的社会经济生活第一节希腊城邦奴隶制一、古代西方经济形态的起源古代所有制:以共同体作为第一个前提,把城市作为自己的基础。

突出特点:所有制表现为国家所有同私人所有相并列的双重形式”。

二、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城邦的兴起希腊城邦概况:“小国寡民”:30多个。

治理:执政官+贵族会议+公民会议城邦的基本居民由两部分组成:自由民和奴隶。

斯巴达:以农业为主的奴隶制城邦雅典:工商业城邦,有自由民16.8万人,奴隶20万人。

梭伦(前630年~前560年)改革经济改革主要内容:解负令;遗产自由,容许分割氏族财产;鼓励工商业发展。

评价及结果:恩格斯高度评价梭伦改革,指出: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结果:一方面形成了新阶级即从事工商业的富人对旧的贵族权力的胜利竞争,而另一方面,也使旧的氏族制度的残余失去了它的最后地盘。

三、希腊大殖民运动及希腊化世界1.三次大规模殖民活动:公元前11世纪多利亚人的南下;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大殖民”运动;亚历山大(前336~前323)东征。

2.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希腊化国家:塞琉古王国、托勒密王国、希腊、马其顿;公元前30年:希腊化国家为罗马帝国所灭。

“大殖民”运动地区:黑海和地中海地区。

原因:人口过剩。

工商业奴隶主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社会矛盾。

希腊人的殖民活动,对希腊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殖民活动使希腊人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大了。

原料的多样化给希腊经济繁荣带来了新的因素。

使希腊人牢牢掌握了海洋。

促进了希腊世界的分工。

四、城邦奴隶制经济希腊城邦是典型的奴隶制城邦。

奴隶的来源主要是战争(俘虏)。

从法律的观点看,奴隶不能被当做人,不能组成家庭,男奴隶和女奴隶的结合不算婚姻关系。

奴隶的普遍使用主要是在家庭中,各个等级的公民家庭中都使用奴隶。

许多生产部门也已普遍使用奴隶劳动。

第二节希腊和希腊化世界经济的兴衰一、经济的兴旺(一)农业与手工业1. 农业种植物:谷物、果实和蔬菜。

世界经济史第三章古代西方的社会经济

世界经济史第三章古代西方的社会经济

第四节 罗马共和国经济
三、农业地产形式和经营组织
土地私有制确定下来后,罗马开始出现大地 产。大地产的产生首先是罗马对外征服战争 的结果。
罗马的大地产往往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进 行大规模种植活动。由于连年的对外征服战 争和方兴未艾的海盗贸易,奴隶人数有增无 减,罗马的大地产有足够的奴隶供应。
第四节 罗马共和国经济
第一节 希腊城邦奴隶制
二、希腊大殖民运动
希腊人的殖民活动,对希腊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 重要的作用。首先,殖民活动使希腊人的活动范围 大大扩大了。其次,殖民活动不仅使资源增加了, 而且使希腊人牢牢掌握了海洋。再次,殖民地的拓 展和贸易的扩大,促进了希腊世界的分工。
第一节 希腊城邦奴隶制
三、城邦奴隶制经济
三、货币与银行
由于希腊缺少金矿,货币主要是银币。货币关系在希 腊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货币是交易的 媒介物;另一方面,货币本身也是交易的对象。
在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希腊的高利贷已很普 遍。神庙在希腊的金融业务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贷款使神庙得到巨额收入。
第三节 希腊化世界的经济
一、希腊化世界的形成
雅典与斯巴达的争霸导致希腊经济凋敝,也加剧 了希腊城邦的阶级矛盾,使希腊城邦制度陷于危机 之中。公元前338年,马其顿政府了全希腊。此后 ,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经过将近十年的远征,建立了 一个包括大片东方版图在内的大帝国。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成一些独立的国家,即 以叙利亚为中心的塞琉古王国、埃及的托勒密王国 ,以及原有的希腊、马其顿和其他国家,这些国家 统称为希腊化国际。
波希战争结束后,希腊各城邦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特别迅速地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商品流 转中心。希腊一些手工业发达的城市,如米利都、柯 林斯等,最先成为海上贸易中心。

世界经济史第二章古代东方的社会经济生活

世界经济史第二章古代东方的社会经济生活

第五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
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将原始所有制分为三种:亚细亚所有制、古代所有
制和日耳曼所有制。这三种原始的所有制形式,是以后 东方社会与欧洲社会开展道路差异的重要根源。 介绍: 亚细亚所有制的前提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包括家庭和 通过家庭组成的部落或部落的联合。土地是共同体的根 底和财产。 亚细亚土地所有制是共同占有和利用土地 的公有制,或公社占有制。 农村公社是亚细亚生产方 式的重要根底。
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不同之处。
埃及是古代东方专制主义国家,是中央集权的半父权 制—半奴隶占有制国家。
法老
贵族
军队
村社农民
奴隶
第三节 专制主义国家制度
三、巴比伦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
汉穆拉比 之前
汉穆拉比时期
1. 概况
土地政策变化
2. 土地政策
经济
3.
国家严格地维 政治
护各种土地所有制 ?汉穆拉比法典?
的神圣不可侵犯性。
织在一起,这就是古印度社会制度的根Biblioteka 特点。第三节 专制主义国家制度
五、中国的宗法———国家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宗法血缘关系对于社会的许多方面都有深 刻的影响,宗法与政治高度结合造成家国一体的特有体 制。
在这种家国一体的制度下,家就是国,国也是家,国家的 组成、政治结构与国家活动,都以家族血缘与政治的结 合为根本形式。
第三节 专制主义国家制度
一、东方专制主义的经济根底
恩格斯指出:“古代的公社,在它继续存在的地方,从印度 到俄国,在数千年中曾经是最野蛮的国家形式即东方 专制制度的根底。〞
东方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灌溉或排水〕。 东方专制主义与军队组织和军事扩张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3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

第3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
封建君臣相互之间的义务;
封土制存在的问题:
① 随着征服的完成,可分封的土 地逐渐减少
② 封土制下,封臣的军事实力大 幅下降
“封主册封一名青年为骑士” Edmund Leighton创作,1901年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The Accolade (painting)”词条
第二节 庄园制和农业的发展
2.1 庄园的土地和经营 2.2 庄园的农民和劳动 2.3 农业进步和农奴解放
• 日耳曼人原有的政治结构也遇到了严峻挑战。在大征服 和大迁徙与建立新国家的过程中,原来以血缘关系为基 础的较为简单的部落组织,开始让位于以地域关系为基 础的较复杂的国家组织。氏族中的血缘关系很快就丧失 了自己的意义,这是氏族制度的机关在部落和整个民族 内由于征服而蜕变的结果。
经济关系的变化
• 在罗马帝国晚期,奴隶制已经衰落并转变为隶农制。 • 日耳曼人征服罗马,占领了罗马的土地,但既不可能用
• 公元714年,查理·马特(查理大 帝的祖父)改革:采邑分封制
• 农民向农奴的转变:“任何自由人 都必须选择一个主人,或是国王, 或是国王的臣属。”
查理·马特肖像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查理·马特”词条
封建豁免权
• 在土地关系发生变革的同时,封建豁免权也得以确立。 • 这种豁免权就是封建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掌握重要的国家
法国的庄园
Limbourg brothers,创作于 在1412年到1416年之间。
2.2 庄园的农民和劳动
公元2世纪到5世纪的“蛮族入侵”路线图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民族大迁徙”词条
“在总结这1000年的结构特征时,我们可以说, 这是一个日耳曼制度和罗马制度融合的时代。”
–Douglas C. North

第2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

第2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

印度封建经济的瓦解
莫卧尔帝国晚期,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这种封建经济开始瓦解。
• 一方面,札吉达与柴 明达的区别逐渐消失, 札吉达也成为世袭封 地,而封建贵族为了 追求货币,将领地上 的租税包给高利贷者。
• 另一方面,公社内部 也发生了变化,一部 分土地已经转入商人 和高利贷者手中。英 国殖民者到来后,尽 管仍保留并利用了这 种制度,但由于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的引入, 这种封建关系开始逐 渐消亡。
第一篇 古代世界经济
第二章 东亚和南亚的封建经济
第一节 封建领主制经济
1.1 中国的封建领主制经济 1.2 印度的封建领主制经济 1.3 日本的封建领主制经济
1.1 中国的封建领主制经济
• 周朝建立后,立即宣布全国土地和人民归国王所有,即所谓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而为土地 分封制创造了前提。
第二节 中国封建地主经济
2.1 封建地主经济 2.2 封建小农经济 2.3 工商业和城市 2.4 国家的经济职能
幕府时期的土地制度
• 1221年的承久之乱以后,将军彻底摆脱了天皇政府的限 制,通过武家法的实施,把权力扩展到全国,向其直辖 领地以外的地区也派出守护和地头,国司和庄官的职能 随之被取代。于是,以幕府将军为首、以 御家人为主 要成分的武士领主的土地等级所有制便在全国确立。
1.3 日本的封建领主制经济
大化改新,公元646年。
学习唐朝“均田制”,实行 班田收授法,对农民计口授 田。
天皇对官吏给予职田,对各 类贵族给予封地,封地和职 田由贵族和官吏自行出租。 封地解除国税,职田的租税 部分上缴国家,部分作为俸 禄留用。这就是日本的律令 土地制度。
日本封建等级制度
日本的封建领主制经济

世界经济史(第五版)第四章 东方国家的封建经济

世界经济史(第五版)第四章 东方国家的封建经济
二、日本的封建领主制经济
➢ 南北朝和应仁之乱以后,幕府势力被削弱, 有实力的领主脱离幕府各自分立创建了大名 领国制。
➢ 大名在土地问题上实行的主要政策是:(1) 大名保护领地内的领主和富裕农民旧有的领 地并给予新的封地;(2)将得到封地者编成 家臣团;(3)在大名直辖领地内,通过检地 来确定农民年贡和家臣服役数额:(4)家臣 受到大名的严格限制,没有独立发展的余地
第三节 中国封建小农经济
对中国封建小农经济的基本评价

小农经济史中古农业社会生产力条件下最有效 率的生产方式,是中国封建经济长期延续的重
要原因。

小农经济史自然经济的基础,它排斥商品生产,排斥 规模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停滞的主要原因。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动荡 、不断反复的根本原因。
第一节 各国封建领主制经济
三、印度的封建领主制经济
➢ 16世纪上半叶建立的莫卧儿帝国,也是将土 地收归国有,皇帝除自己占有一部分皇庄外 ,将土地以采邑的形式分封。在封建土地国 有制原则下,主要存在两种封建土地占有形 式:即”扎吉尔“和”柴明达“。
第一节 各国封建领主制经济
三、印度的封建领主制经济
一、中国的封建领主制经济
➢ 公元前1066年武王灭纣,建立周朝。由于没 有足够的力量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周不 得不采取分封制度。
➢ 分封制还是一种宗法制度。封建领地里领主 和农民的关系,不仅使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 间的关系,往往还是血缘和非血缘的亲属关 系。这种契约关系具有很浓厚的亲亲色彩。
第一节 各国封建领主制经济
• 第三。封建时代的农民不论是自耕农还是佃 农,一般都是穷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 比较贫乏,他们不可能购买或租用大片的土 地。第四,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当时的生产 力水平下,小块土地经营是一种最有效的经 营方式。

第1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

第1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

• 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古 代东方国家的经济政治体 制,是以亚细亚生产方式 为基础的专制主义和普遍 奴隶制。
1.1 农业革命的发生
在大约距今1.1万年,最后 一个冰河期结束,气候逐渐 变暖,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 个重大转折,即人类由狩猎 和采集时代过渡到定居农业 时代。
这一转折在历史上称为农业 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 城市的王家大道将城市区域 分为一个个住宅区,国家机 关集中在一个市区,另有手 工业区、商业区和外国人居 住区。
2.2 中国的奴隶制经济
• 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中原地区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 夏王朝吞并了周围的氏族和部落后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被吞
并的各个部落,变成了夏王朝的集体奴隶,世代延续, “子孙为 隶”。以后他们逐渐成为夏代社会中主要的农村居民,被称为 “众”。 • 到了商代,这种农村居民仍被称为 “众”。在奴隶主的统治下,他 们没有任何权利,被迫以大部分时间为奴隶主从事各种农田劳动, 还必须为奴隶主承担各种劳役,有时还被征集入伍,在奴隶主贵族 的带领下征伐周围的方国。但 “众”是本族、本土的奴隶,多年来 世世代代生存在这块土地上,成为商代社会的主要生产者,是生活 在奴隶状态下的农民,即 “普遍奴隶”。奴隶除来源于战俘外,也 有一些平民因犯罪而沦为 “罪隶”。
• 僧侣和武士两个高级瓦尔那共同组成孔雀王朝的专制统治支柱。 国王是最高行政代表、最高军事统帅,还亲自处理重大司法案 件,国王开始被神化。
• 国王之下,中央设有负责专门事务的文武大臣,地方则有省长 总督,而且多由王族成员和国王亲信担任。
• 国王从统治阶层选拔官员,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地方官吏, 主管修治河渠、丈量土地、监督灌溉用水的分配,同时管理渔 猎、林木、采矿等;第二类是城市官员,主管工商业、外侨外 商、人口登记、市场交易、产品检查、征收城市的什一税等; 第三类是军事长官,分别掌管海陆部队,以及骑兵、象兵和后 勤辎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奴隶主选购奴隶就像在骡马市买牲口一样,捏捏 他们的四肢,看筋肉结实不结实;掰开他们的嘴唇,看 牙齿长得怎样……奴隶贩子向买主吹嘘他的“货物”是 多么“物美价廉”;卖主就尽量挑剔毛病,抱怨价钱要 得太贵。双方在那里讨价还价,争吵不休。 市场上的铁匠铺炉火熊熊。铁匠给奴隶钉上脚镣手铐, 还要给他们戴上一个铁项圈.
南方联邦的黑奴拍卖公司,公司大门前的标语令人心寒——“拍卖黑奴”。这张照片摄于1864年。 随着1865年南军李将军向北军格兰特将军投降,奴隶制在美国终于走到了尽头。1868年 7月28日,国会通过了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给予黑人完全的公民权。
在古代罗马,有许多买卖奴隶的市场。每天天还没有 大亮,奴隶市场上就热闹起来了。一群一群的奴隶被押 到这里,他们头上戴着小白帽,表明他们是战争中的俘 虏;腿上涂着白粉,表明他们是等待出卖的奴隶;脖子 上挂着木牌,写着他们的年龄、出生地、技能和奴隶主 给他们取的浑名。
2、最早成为个人财产的是动产而不是不动产。 马克思指出:“武器和衣服是最早成为私有财
产的 对象” 但在农业社会中,土地成为主要生产资料,占
有关系的 重点也由动产转向不动产。
第二节 东方型奴隶制经济
一、氏族公社的解体 标志:私有土地确立 。私有土地确立
之日就是原始公社彻底挖解之时。 私有制 阶级 国家 最早建立的国家是奴隶制国家。
第一篇 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第二章 古代世界经济 第三章 中古世界经济
(冲出中世纪)
第二章 古代世界经济
重点问题
农业革命与产权制度的产生 东方的普遍奴隶制 希腊城邦奴隶制经济 罗马帝国经济 亚细亚生产方式
第二章 古代世界经济
第一节 农业革命 第二节 东方型奴隶制经济 第三节 西方奴隶制度
城市出现的条件:
1. 发达到一定程度的农业,农业有足够剩 余来供养城市的非农业人口;
2. 要有比较发达的运输手段,以保证城市 的供应;
3. 要有比较发达的贸易。
第二节 东方型奴隶制经济
最早的城市准确地说是出现在今天的中东一带, 主导的城市形式是城邦。
城邦最早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期(又称 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 拉底河(Euphrates)之间的流域──苏美尔 (Sumer)地区。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巴比伦 (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 和国境内。
奴隶制是产生于能产生剩余产品的社 会经济条件下的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 当时认为是合法的拥有和控制制度。
在典型的奴隶社会中,法律确认 奴隶为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奴隶主对 其握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可随意奴役 、买卖和杀害。奴隶没有独立的人格 ,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利,奴隶的后代 也世代为奴。
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奴隶须为奴隶主 干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一个人类社会 中,如果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是奴 隶,这样的社会,叫奴隶社会。
2、农业革命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 根本性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 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 方,以便播种、管理、收获。这样, 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 为定居生活。
3、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 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带动了 科学技术和知识领域等其他各个 方面的发展。
早期人类 距今一万年左右
人类在体质演化上经历了直立人阶段、早 期智人阶段和晚期智人阶段,体态由猿人 向现代人逐渐进化,脑容量不断增加。
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一只猿手曾经制 造过一把哪怕是最粗笨的石刀。”
古猿



第一节 农业革命
新石器时代(Neolithic Period) 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 段。
些国家的奴隶制并不发达,没有出现 发达的奴隶制形式,而广泛存在的是 所谓“普遍奴隶制”。
表现:由于在中国古代,农业、工业 生产都是以自耕农和自由手工业者为
主,奴隶在经济生活中并没有大量使
用.尽管有时奴隶的数量可能是很大 的,但不作为主要的社会生产者,不
是生产力的代表。
作为社会主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
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被占领地区原住民 、负债者和罪犯,也有从非洲等地方拐卖 到奴隶市场的人。奴隶制一般出现在农业 社会里。
古代最典型的奴隶制是罗马帝国,此 外,古希腊、古埃及、古巴比伦、周 代以前的中国,南北战争以前的美国 南方,以及以前一些英国、法国、俄 国的殖民地都属于奴隶制。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七 世纪,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 时期。标志着中国若干万年的原始社 会基本结束,
《汤姆叔叔的小屋》 插图——殴打黒奴
奴隶拍卖
这幅图描绘的奴隶主拍卖黑奴的情景。从图
上可以看到黑人奴隶像牲畜和货物一样,站在台上, 由拍卖者喊出底价,再由买主争相竞价,最后由出 价最高的人买走。
油画:奴隶市场(Jean-Léon Gérôme 绘)
第二节 东方型奴隶制经济
二、东方奴隶制 —— 普遍奴隶制 特点:东方国家都存在过奴隶制,这
统治下、被组织在村社中的广大农民。 他们不是奴隶,但却没有完全独立的 人格,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奴隶没有多 大差别,不同的是奴隶可以被作为财 产来买卖,他们依附于土地、依附于 村社、依附于国家,而不是依附于某 个奴隶主。
第二节 东方型奴隶制经济
举例
埃及古王 国
古巴比伦
古代印度
中国古代
第二节 东方型奴隶制经济
第二章 古代世界经济
一、农业革命的发生
时间:公元前10000-9000年左右。 含义:人类历史从旧石器时代 转向 新石
器时代 ,采集和狩猎经济 转向 种植和畜 牧经济,这种划时代的变革,就是农业革 命。
黄河流域
半坡遗址 长江流域 河姆渡遗址
相传伏羲氏的时候, 人们过着“结绳而为网罟, 以佃以渔”的生活。至神农 氏时,才“制耒耜,教民农 作”,有了农业。而最早的 农业是由采集业发展而来 的。


新石器时代穿孔石斧·江西南昌 青云谱出土
新石器时代(晚期)穿孔石斧·江苏 武进寺墩出土
← 左图为 打制石器
→ 右图为 磨制石器
云南的刀耕火种
骨 耜
第一节 农业革命

农耕和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自学会用火以来又 一次最伟大的经济革命,它标志着人类从蒙昧 时代转入野蛮时代。
蒙昧时代:以获取天然产物为主的 时期,人工
普遍奴隶制的原因
第一,东方国家的奴隶制,是以国家土地 所有制和村社制度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奴 隶制度。
第二,东方国家的奴隶制,是在商品经济 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出现的。商品经济的发 展要求有明确的所有权观念
第三,东方国家没有公民或自由民概念, 所以也就没有平民与奴隶的对立。
★ 在东方国家没有发达的奴隶制,不 是说东方国家奴隶数量少,更不是说 东方国家的人民所处的状况比较优越, 而是说东方国家的人民处在一种奴隶 状态下。所以说,普遍奴隶制指的是 一种状态,而不是明确的法律制度。
伏羲氏(即包牺氏)
神农氏
第一节 农业革命
旧石器时代(Palaeolithic Age;距 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
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 化发展阶段。 考古学家把人类起源至农业出现以前 的这一漫长时期称作“旧石器时代”。
整个旧石器时代都以打制石器作为标志。 石器主要用石叶制作,骨角器很发达,出 现了鱼叉、骨针、标枪、投矛器等新工具; 还出现了装饰品和绘画、雕塑等艺术品。

产品只是用作获取天然产物的辅助工具
野蛮时代:是学会畜牧和农耕的 时期,是学会靠人的
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时期。
第一节 农业革命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具有十 分深远的意义。
1、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 济以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基础 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 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
二是剩余产品要参与交换,而归属不明交换就无法进行, 交换的需要是促进产权发展的重要原因。
部落之间的交换
个人之间的交换
★交换进一步强化了产权,加快了氏族社会的瓦解
第一节 农业革命
私有制产生的特点
1、最早的成为私有者的是部落首领和少数家长, 他们利用担任公职的方便条件,在对内分配产 品和对外交换中,将一些集体财产占为己有。
公元前1800年,巴比伦文化取代了苏美 尓的城邦文化,巴比伦不再仅仅是众多城 邦中的 一个,而是一个帝国,(帝国一
般仅指领土辽阔,统治民族众多,拥有持 续传统的强大君主制政体国家)它逐渐成 为都城,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整个地区的 经济和政治生活。
在汉穆拉比时期,巴比伦发展到 全盛时期。此后巴比伦城多次造 到战火破坏又重建。新巴比伦时 期,著名的空中花园就产生在在 这时期。



西亚 东亚
业 革




两河流域农业:

起源于一万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发源地 心
古代中国农业:
地 区
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水稻原产地
中美洲农业:
起源于距今7200-5400年左右——玉米、 马铃薯原产地
黄河流域
半坡遗址 长江流域 河姆渡遗址
原始农业出现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六畜:
生产工具
(农业革命前) (农业革命后)
打制石器Βιβλιοθήκη 磨制石器、陶器食物来源
生活方式
与自然的关 系
采集、狩猎 居无定所 依赖、适应
种植、家畜
定居(血缘关系) 利用、改造
(生产工具的改进、 农业革命的结果)
第一节 农业革命
西亚的两河流域(最早) 发源地: 尼罗河流域
中国——黄河流域农业起源很早,
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遗址(约公元6000-5000 年)已经有了粟(小米)和 大量石制农具的出 现。同期的还有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了油 菜的种子。夏朝已经有了一定的历法知识,畜 牧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到了商代,人们已经 饲养牛、马、猪、羊、鸡、犬等家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