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压轴题精选5道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压轴题精选

(完整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压轴题精选

图1AB CDE N图2BDN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压轴题精选1. 如图1,已知AB ∥CD ,点M 、N 分别是AB 、CD 上两点,点G 在AB 、CD 之间 (1)如图1,点E 是AB 上方一点,MF 平分∠AME ,若点G 恰好在MF 的反向延长线上,且NE 平分∠CNG , 2∠E 与∠G 互余,求∠AME 的大小.(2)如图2,在(1)的条件下,若点P 是EM 上一动点,PQ 平分∠MPN ,NH 平分∠PNC ,交AB 于点H , PI ∥NH ,当点P 在线段EM 上运动时, 求∠IPQ 的度数.图1图2xy yxO FDEO HBACBAC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 (0,4),C (-5,4),点A 是x 轴负半轴上一点,S 四边形AOBC =24. (1)线段BC 的长为 ,点A 的坐标为 ; (2)如图1,EA 平分∠CAO ,DA 平分∠CAH ,CF ⊥AE 点F ,试给出∠ECF 与∠DAH 之间 满足的数量关系式,并说明理由;(3)若点P 是在直线CB 与直线AO 之间的一点,连接BP 、OP ,BN 平分CBP ∠,ON 平分AOP ∠, BN 交ON 于N ,请依题意画出图形,给出BPO ∠与BNO ∠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式,并说明理由.FABC DEN3. 如图,AC ∥BD ,点D 在点B 的右侧,BE ⊥AB ,∠EBD 、∠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F (点F 不与点B 、C 重合). ∠ABD = m ,∠ACD = n .(1)若点A 在点C 的右侧,求∠BFC ,并直接写出12BFC ABEABD ACD∠-∠∠+∠的值;(2)将(1)中的线段CD 沿BD 方向平移,当点C 移动到点A 的右侧时,求∠BFC ,并直接写出∠BFC 、∠ABD 、∠ACD 之间的关系.4. 如图,MN ∥AB ,点C 、D 在直线MN 上运动,∠CBD 的平分线交射线AC 于点E .(1)当点D 在点C 的右侧运动时,①若∠ACB =∠A ,求AEBCDB∠∠②若∠ACB 比∠A 大30°,AEBCDB∠∠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值;若变化,请探究∠AEB 与∠CDB(2)当点D 在点C 的左侧运动时,若∠ACB =∠A ,请直接写出∠AEB 与∠CDB 之间的关系.图2图1xy DE F BCO AGH图1图25. 线段AB 是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将ABC ∆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B 交y 轴于点D . (1)如图1,若点C 与点O 重合,已知(,)(,)A t a B t b -、,且a b +=D 的坐标;(2)如图2,将ABC ∆沿着AC 方向平移,边AB 、BC 交平行于y 轴的直线于E 、F ,直线EF 交x 轴于点G , 点H 是边AC 上一点,连接FH ,①若∠CFH +∠CFE =200°,请写出∠AOD 与∠HFE 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②若12+2002CFH CFE ∠∠=,请直接写出∠AOD 与∠HFE 之间的关系.6. 如图1,CD ∥AB ,12ABF EBF ∠=∠, CF 平分∠DCE , ∠F 的2倍与∠E 的余角的和为108°.(1)求∠ABE 的度数;(2)如图2,点G 、H 分别是CD 、BE 上一点,3BHI GHI ∠=∠, GJ ∥HI , GK 平分∠DGH ,下列结论:①KGJHGJ∠∠的值为定值,②KGJ HGJ ∠-∠的值为定值,有且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判断,并求出其定值.。

(完整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压轴题

(完整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压轴题

1如图①,OP 是∠MON 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写出作法并证明。

(5分)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②,在△ABC 中,∠ACB 是直角,∠B =60°,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F 。

直接写出FE 和FD 之间的数量关系;(3分)(2)如图③,在△ABC 中,如果∠ACB 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请问,你在(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8分)2如图12-1,点O 是线段AD 上的一点,分别以AO 和DO 为边在线段AD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OAB 和等边三角形OCD ,连结AC 和BD ,相交于点E ,连结BC . (1)求∠AEB 的大小;(2)如图12-2,△OAB 固定不动,保持△OCD 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将△OCD 绕着点O 旋转(△OAB 和△OCD 不能重叠),求∠AEB 的大小.O图12-1 A 图12-2 (第18题图)O P AMNEB CD FACEFBD图①图② 图③3.如图,在ABC ∆中,40,2=∠==B AC AB ,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D 不与B 、C 重合),连接AD ,作40=∠ADE ,DE 交线段AC 于E .(1)当115=∠BDA 时,=∠EDC °,=∠DEC °;点D 从B 向C 运动时,BDA ∠逐渐变 (填“大”或“小”);(本小题3分)(2)当DC 等于多少时,ABD ∆≌DCE ∆,请说明理由;(本小题4分)(3)在点D 的运动过程中,ADE ∆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 ∠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

(本小题3分)4、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的关系是_______ 40、(本题满分10分)如图1,两个不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OAB 和OCD 叠放在一起,并且有公共的直角顶点O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精选 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精选 附答案解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精选一.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为了便于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不妨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

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

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

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 ,向左运动b 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 —b ;向右运动b 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一、相关知识准备1.数轴上表示4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

2.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x ,点B 表示的数为1-,则A 与B 两点之间的距离用式子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若在数轴上点A 在点B 的右边,则式子可以化简为_____________。

3.A 点在数轴上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若运动时间为t ,则A 点运动的路程可以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

4.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1-,A 点在数轴上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若运动时间为t ,则A 点运动t 秒后到达的位置所表示的数可以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3; 2、1x +,x+1; 3、2t ; 4、12t -+二、例题精讲:1、如图所示,在数轴上原点O 表示数0,A 点在原点的左侧,所表示的数是a ,B 点在原点的右侧,所表示的数是b ,并且a 、b 满足2a 16(b )0++8=-(1)点A 表示的数为 _________,点B 表示的数为________。

(2)若点P 从点A 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Q 从点B 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P 、Q 两点同时运动,并且在点C 处相遇,试求点C 所表示的数。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难题试题及答案解答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难题试题及答案解答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难题试题及答案解答一、选择题1.如图,下列各组角中是同位角的是()A .∠1和∠2B .∠3和∠4C .∠2和∠4D .∠1和∠42.下列图案可以由部分图案平移得到的是()A .B .C .D .3.点()3,5A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在的象限是()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4.下列四个命题:①两条直线相交,若对顶角互补,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④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其中是真命题的个数是()A .1B .2C .3D .45.将一张边沿互相平行的纸条如图折叠后,若边//AD BC ,则翻折角1∠与2∠一定满足的关系是()A .122∠=∠B .1290∠+∠=︒C .1230∠-∠=︒D .21323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的立方根是0B .0.25的算术平方根是-0.5C .-1000的立方根是10D .49的算术平方根是23±7.如图,已知////AB CD EF ,FC 平分AFE ∠,26C ∠=︒,则A ∠的度数是()A .35︒B .45︒C .50︒D .52︒8.如图,一个机器人从点O 出发,向正西方向走2m 到达点1A ;再向正北方向走4m 到达点2A ,再向正东方向走6m 到达点3A ,再向正南方向走8m 到达点4A ,再向正西方向走10m 到达点5A ,…按如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点20A 时,点20A 的坐标为()A .(20,20)-B .(20,20)C .(22,20)--D .(22,22)-二、填空题9.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的实数是__________.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的坐标为(﹣2,5),点Q 与点A 关于y 轴对称,点P 与点Q 关于x 轴对称,则点P 的坐标是___.11.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A =α,∠C =β,BF ,DP 为四边形ABCD 的∠ABC 、∠ADC 相邻外角的角平分线.当α、β满足条件____________时,BF ∥DP .12.已知//AB CD ,ABE α∠=,FCD β∠=,CFE γ∠=,且BE EF ⊥,请直接写出α、β、γ的数量关系________.13.如图,将△ABC 沿直线AC 翻折得到△ADC ,连接BD 交AC 于点E ,AF 为△ACD 的中线,若BE =2,AE =3,△AFC 的面积为2,则CE=_____.14.对于三个数a ,b ,c ,用M{a ,b ,c}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min{a ,b ,c}表示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例如:M{-1,2,3}=123433-++=,min{-1,2,3}=-1,如果M{3,2x +1,4x -1}=min{2,-x +3,5x},那么x =_______.15.已知AB ∥x 轴,A (-2,4),AB =5,则B 点横纵坐标之和为______.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0,0A ,点()22,1A ,点()34,2A ,点()46,3A ,,按照这样的规律下去,点2021A 的坐标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17.计算下列各题:;18.已知:215a ab +=,210b ab +=,1a b -=,求下列各式的值:(1)a b +的值;(2)22a b +的值.19.如图.已知∠1=∠2,∠C =∠D ,求证:∠A =∠F .(1)请把下面证明过程中序号对应的空白内容补充完整.证明:∴∠1=∠2(已知)又∵∠1=∠DMN ()∵∠2=∠DMN (等量代换)∴DB ∥EC ()∴∠DBC +∠C =180°().∵∠C =∠D (已知),∴∠DBC+()=180°(等量代换)∴DF∥AC()∴∠A=∠F()(2)在(1)的基础上,小明进一步探究得到∠DBC=∠DEC,请帮他写出推理过程.20.将△ABO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三角形A′B′O′(1)请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O′.(2)写出点A′、O′的坐标.21.阅读理解.23.∴11<21的整数部分为1,12.解决问题:已知a3的整数部分,b﹣3的小数部分.(1)求a,b的值;(2)求(﹣a)3+(b+4)2)2=17.二十二、解答题22.已知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1)计算图①中正方形ABCD的面积与边长.(2)利用图②中的正方形网格,作出面积为8的正方形,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当的数.二十三、解答题23.已知,AB ∥DE ,点C 在AB 上方,连接BC 、CD .(1)如图1,求证:∠BCD +∠CDE =∠ABC ;(2)如图2,过点C 作CF ⊥BC 交ED 的延长线于点F ,探究∠ABC 和∠F 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3,在(2)的条件下,∠CFD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G ,连接GB 并延长至点H ,若BH 平分∠ABC ,求∠BGD ﹣∠CGF 的值.24.如图1,//AB CD ,E 是AB 、CD 之间的一点.(1)判定BAE ∠,CDE ∠与AE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2,若BAE ∠、CDE ∠的两条平分线交于点F .直接写出AFD ∠与AED ∠之间的数量关系;(3)将图2中的射线DC 沿DE 翻折交AF 于点G 得图3,若AGD ∠的余角等于2E ∠的补角,求BAE ∠的大小.25.如图①,AD 平分BAC ∠,AE ⊥BC ,∠B=450,∠C=730.(1)求DAE ∠的度数;(2)如图②,若把“AE ⊥BC ”变成“点F 在DA 的延长线上,FE BC ⊥”,其它条件不变,求DFE ∠的度数;(3)如图③,若把“AE ⊥BC ”变成“AE 平分BEC ∠”,其它条件不变,DAE ∠的大小是否变化,并请说明理由.26.如图①所示,在三角形纸片ABC 中,70C ∠=︒,65B ∠=︒,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A 落在ABC 内的点A '处.(1)若140∠=︒,2∠=________.(2)如图①,若各个角度不确定,试猜想1∠,2∠,A ∠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②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外部时(如图②),(1)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A ∠,1∠,2∠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请说明.(3)应用:如图③: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向内折叠之后,且三个顶点不重合,那么图中的123456∠+∠+∠+∠+∠+∠和是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根据同位角的定义分析即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侧,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同位角.【详解】A.∠1和∠2是邻补角,不符合题意;B.∠3和∠4是同旁内角,不符合题意;C.∠2和∠4没有关系,不符合题意;D.∠1和∠4是同位角,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同位角的定义,理解同位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C【分析】根据平移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是旋转变换,不是平移,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轴对称变换,不是平移,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是平移,选项正确,符合题意;、图形的大解析:C【分析】根据平移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A 、是旋转变换,不是平移,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 、轴对称变换,不是平移,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 、是平移,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 、图形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不是平移,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平移变换,解题的关键是判断图形是否由平移得到,要把握两个“不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一个“变”,位置改变.3.B【分析】根据坐标的特点即可求解.【详解】点()3,5A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在的象限是第二象限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坐标所在象限,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直角坐标系的特点.4.C【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和垂直的定义判断①;根据内错角相等的判定方法判定②;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对③进行判断;根据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判断④即可【详解】解:两条直线相交,若对顶角互补,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以①正确;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所以②错误;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所以③正确;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所以④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熟练掌握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B【分析】根据平行可得出∠DAB +∠CBA =180°,再根据折叠和平角定义可求出1290∠+∠=︒.【详解】解:由翻折可知,∠DAE =21∠,∠CBF =22∠,∵//AD BC ,∴∠DAB +∠CBA =180°,∴∠DAE +∠CBF =180°,即2122180∠+∠=°,∴129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计算.6.A【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以及立方根的概念逐一进行凑数即可得.【详解】A .0的立方根是0,正确,符合题意;B .0.25的算术平方根是0.5,故B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 .-1000的立方根是-10,故C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 .49的算术平方根是23,故D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熟练掌握相关概念以及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7.D【分析】由题意易得26EFC C ∠=∠=︒,则有52EFA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详解】解:∵//CD EF ,26C ∠=︒,∴26EFC C ∠=∠=︒,∵FC 平分AFE ∠,∴26EFC CFA ∠=∠=︒,∴52EFA ∠=︒,∵//AB CD ,∴52A EFA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8.A【分析】先求出A1,A2,A3,…A8,发现规律,根据规律求出A20的坐标即可.【详解】解:∵一个机器人从点出发,向正西方向走到达点,点A1在x 轴的负半轴上,∴A1(-2,0)从点A2解析:A【分析】先求出A 1,A 2,A 3,…A 8,发现规律,根据规律求出A 20的坐标即可.【详解】解:∵一个机器人从点O 出发,向正西方向走2m 到达点1A ,点A 1在x 轴的负半轴上,∴A 1(-2,0)从点A 2开始,由点1A 再向正北方向走4m 到达点2A ,A 2(-2,4),由点2A 再向正东方向走6m 到达点3A ,A 3(6-2,4)即(4,4),由点3A 再向正南方向走8m 到达点4A ,A 4(4,4-8)即(4,-4),由点A 4再向正西方向走10m 到达点5A ,A 5(4-10,-4)即(-6,-4),由点A 5再向正北方向走12m 到达点A 6,A 6(-6,12-4)即(-6,8),由点A 6再向再向正东方向走14m 到达点A 7,A 7(14-6,8)即(8,8),由点A 7再向正南方向走16m 到达点8A ,A 8(8,8-16)即(8,-8),观察图象可知,下标为偶数时在二四象限,下标为奇数时(除1外)在一三象限,下标被4整除在第四象限.且横坐标与下标相同,因为2054=⨯,所以20A 在第四象限,坐标为(20,20)-.故选择A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规律问题,掌握求点的坐标方法与过程,利用下标与坐标的关系找出规律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9.0或1【详解】根据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1和0的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即可得出答案.解:1和0的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故答案为1和0“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知解析:0或1【详解】根据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1和0的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即可得出答案.解:1和0的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故答案为1和0“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知识,注意掌握1和0的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10.(2,﹣5).【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点P,先关于y轴对称,再求关于x轴对称的点即可【详解】∵点A的坐标为(﹣2,5),点Q与点A关于y轴对称,∴点Q的坐标为(2,5),∵点P与点Q关于x轴解析:(2,﹣5).【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点P,先关于y轴对称,再求关于x轴对称的点即可【详解】∵点A的坐标为(﹣2,5),点Q与点A关于y轴对称,∴点Q的坐标为(2,5),∵点P与点Q关于x轴对称,∴点P的坐标是(2,﹣5).故答案为:(2,﹣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轴对称,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11.α=β【详解】试题解析:当BF ∥DP 时,即:整理得:故答案为解析:α=β【详解】试题解析:360.ABC ADC A C ∠+∠+∠+∠= 360.ABC ADC CBM CDN ∠+∠+∠+∠= .CBM CDN A C αβ∴∠+∠=∠+∠=+当BF ∥DP 时,()1,2C PDC FBC CDN CBM ∠=∠+∠=∠+∠即:()1,2βαβ=+整理得:.αβ=故答案为.αβ=12.(上式变式都正确)【分析】过点E 作,过点F 作,可得出(根据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各个角之间的关系,利用等量代换、等式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解析:90γαβ+=︒+(上式变式都正确)【分析】过点E 作//EM AB ,过点F 作//FN AB ,可得出//////AB EM FN CD (根据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各个角之间的关系,利用等量代换、等式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过点E 作//EM AB ,过点F 作//FN AB ,∵//AB CD ,∴//////AB EM FN CD ,∵//AB EM ,∴ABE BEM ∠=∠,∵//EM FN ,∴MEF EFN ∠=∠,∵//NF CD ,∴NFC FCD ∠=∠,∴ABE EFN NFC BEM MEF FCD ∠+∠+∠=∠+∠+∠,∴ABE EFC BEF FCD ∠+∠=∠+∠,∵ABE α∠=,FCD β∠=,CFE γ∠=,且BE EF ⊥,∴90αγβ+=︒+,故答案为:90αγβ+=︒+.【点睛】题目主要考察平行线的性质及等式的性质,作出相应的辅助线、找出相应的角的关系是解题关键.13.【分析】根据已知条件以及翻折的性质,先求得S 四边形ABCD ,根据S 四边形ABCD ,即可求得,进而求得【详解】∵AF 为△ACD 的中线,△AFC 的面积为2,∴S △ACD =2S △AFC =4,∵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以及翻折的性质,先求得S 四边形ABCD ,根据S 四边形ABCD =12AC BD ⨯⨯,即可求得AC ,进而求得CE【详解】∵AF 为△ACD 的中线,△AFC 的面积为2,∴S △ACD =2S △AFC =4,∵△ABC沿直线AC翻折得到△ADC,∴S△ABC=S△ADC,BD⊥AC,BE=ED,∴S四边形ABCD=8,∴18 2AC BD⨯⨯=,∵BE=2,AE=3,∴BD=4,∴AC=4,∴CE=AC﹣AE=4﹣3=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翻折的性质,利用四边形ABCD的等面积法求解是解题的关键.14.或【详解】【分析】根据题中的运算规则得到M{3,2x+1,4x-1}=1+2x,然后再根据min{2,-x+3,5x}的规则分情况讨论即可得.【详解】M{3,2x+1,4x-1}==2x+1解析:12或13【详解】【分析】根据题中的运算规则得到M{3,2x+1,4x-1}=1+2x,然后再根据min{2,-x+3,5x}的规则分情况讨论即可得.【详解】M{3,2x+1,4x-1}=321413x x+++-=2x+1,∵M{3,2x+1,4x-1}=min{2,-x+3,5x},∴有如下三种情况:①2x+1=2,x=12,此时min{2,-x+3,5x}=min{2,52,52}=2,成立;②2x+1=-x+3,x=23,此时min{2,-x+3,5x}=min{2,73,103}=2,不成立;③2x+1=5x,x=13,此时min{2,-x+3,5x}=min{2,83,53}=53,成立,∴x=12或13,故答案为12或13.【点睛】本题考查了阅读理解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依题意分情况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15.-3或7【分析】由AB ∥x 轴可知B 点的纵坐标和A 点的纵坐标相同,再根据线段AB 的长度为5,B 点在A 点的坐标或右边,分别求出B 点的坐标,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B ∥x 轴,∴B 点的纵坐标解析:-3或7【分析】由AB ∥x 轴可知B 点的纵坐标和A 点的纵坐标相同,再根据线段AB 的长度为5,B 点在A 点的坐标或右边,分别求出B 点的坐标,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B ∥x 轴,∴B 点的纵坐标和A 点的纵坐标相同,都是4,又∵A (-2,4),AB =5,∴当B 点在A 点左侧的时候,B (-7,4),此时B 点的横纵坐标之和是-7+4=-3,当B 点在A 点右侧的时候,B (3,4),此时B 点的横纵坐标之和是3+4=7;故答案为:-3或7.【点睛】本题考查了与坐标轴平行的线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分情况讨论的思想,要注意根据B 点位置的不确定得出两种情况分别求解.16.【分析】观察点,点,点,点点的横坐标为,纵坐标为,据此即可求得的坐标;【详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系中点的规律,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解析:(4040,2020)【分析】观察点()10,0A ,点()22,1A ,点()34,2A ,点()46,3A ,,点的横坐标为22n -,纵坐标为1n -,据此即可求得2021A 的坐标;【详解】()10,0A ,()22,1A ,()34,2A ,()46,3A ,,(22,1)n A n n --,∴2021(4040,2020)A 故答案为:(4040,2020)【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系中点的规律,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7.(1)5;(2)-2;(3)2【解析】【分析】根据实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再求值.【详解】解:(1)==5;(2)-×=-×4=-2;(3)-++=-6+5+3=2.【点睛】此题主要解析:(1)5;(2)-2;(3)2【解析】【分析】根据实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再求值.【详解】解=-12×4=-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实数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实数的性质.18.(1)±5;(2)13【分析】(1)将已知两式相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得到,可得结果;(2)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1)∵①,②,①+②得:,即,∴;(2)解析:(1)±5;(2)13【分析】(1)将已知两式相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得到()225a b +=,可得结果;(2)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22a b +=()()2212a b a b ⎡⎤++-⎣⎦,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1)∵215a ab +=①,210b ab +=②,①+②得:22225a b ab ++=,即()225a b +=,∴5a b +=±;(2)∵1a b -=,∴22a b +=()()2212a b a b ⎡⎤++-⎣⎦=()221512⎡⎤±+⎣⎦=1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式应用,熟练应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式进行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9.(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由对顶角相等及等量代换得到∠2=∠DMN ,由此判定DB ∥EC ,由平行线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得出∠DBC+∠D=180°即可判定DF ∥AC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由对顶角相等及等量代换得到∠2=∠DMN ,由此判定DB ∥EC ,由平行线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得出∠DBC +∠D =180°即可判定DF ∥AC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解;(2)由平行线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即可得解.【详解】解:(1)证明:∵∠1=∠2(已知),又∵∠1=∠DMN (对顶角相等),∴∠2=∠DMN (等量代换),∴DB ∥E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BC +∠C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C =∠D (已知),∵∠DBC +(∠D )=180°(等量代换),∴DF ∥A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 =∠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DB ∥EC ,∴∠DBC +∠C =180°,∠DEC +∠D =180°,∵∠C =∠D ,∴∠DBC =∠DEC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0.(1)见解析;(2)A′,O′【分析】(1)分别作出A ,B ,O 的对应点A′,B′,O′即可.(2)根据点的位置写出坐标即可.【详解】解:(1)如图,△A′B′O′即为所求作.(2)A′(解析:(1)见解析;(2)A ′()2,1,O ′()41-,【分析】(1)分别作出A ,B ,O 的对应点A ′,B ′,O ′即可.(2)根据点的位置写出坐标即可.【详解】解:(1)如图,△A ′B ′O ′即为所求作.(2)A ′(2,1),O ′(4,−1).【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平移变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1.(1)a =1,b =﹣4;(2)±4.【分析】(1)根据被开饭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可得a,b的值,(2)根据开平方运算,可得平方根.【详解】解:(1)∴,∴4<5,∴1<﹣3<2,∴解析:(1)a=1,b4;(2)±4.【分析】(1)根据被开饭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可得a,b的值,(2)根据开平方运算,可得平方根.【详解】解:(1<∴4<<5,∴1﹣3<2,∴a=1,b﹣4;(2)(﹣a)3+(b+4)2=(﹣1)3+﹣4+4)2=﹣1+17=16,∴(﹣a)3+(b+4)2的平方根是:±4.【点睛】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利用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得出4<5是解题关键.二十二、解答题22.(1)正方形的面积为10,正方形的边长为;(2)见解析【分析】(1)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出正方形的面积,然后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即可求出边长;(2)根据(1)的方法画解析:(1)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0,正方形ABCD;(2)见解析【分析】(1)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出正方形ABCD的面积,然后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即可求出边长;(2)根据(1)的方法画出图形,然后建立数轴,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即可表示出结论.【详解】解:(1)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4-4×12×3×1=10则正方形ABCD ;(2)如下图所示,正方形的面积为4×4-4×12×2×2=8,所以该正方形即为所求,如图建立数轴,以数轴的原点为圆心,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数轴于两点∴弧与数轴的左边交点为【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求网格中图形的面积和实数与数轴,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和利用数轴表示无理数是解题关键.二十三、解答题23.(1)证明见解析;(2);(3).【分析】(1)过点作,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再根据平行公理推论可得,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由此即可得证;(2)过点作,同(1)的方法,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解析:(1)证明见解析;(2)90ABC F ∠-∠=︒;(3)45︒.【分析】(1)过点C 作CF AB ∥,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80ABC BCF ∠+∠=︒,再根据平行公理推论可得CF DE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80CDE BCF BCD ∠+∠+∠=︒,由此即可得证;(2)过点C 作CG AB ∥,同(1)的方法,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80ABC BCG ∠+∠=︒,180F BCG BCF ∠+∠+∠=︒,从而可得ABC F BCF ∠-∠=∠,再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90BCF ∠=︒,由此即可得出结论;(3)过点G 作GM AB ,延长FG 至点N ,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BH MGH ∠=∠,MGN DFG ∠=∠,从而可得MGH MGN ABH DFG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结合(2)的结论可得45MGH MGN ∠=-∠︒,然后根据角的和差、对顶角相等可得BGD CG MGH MGN F ∠-∠=∠-∠,由此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证明:(1)如图,过点C 作CF AB ∥,180ABC BCF ∴∠+∠=︒,AB DE ,CF DE ∴P ,180CDE DCF ∴∠+∠=︒,即180CDE BCF BCD ∠+∠+∠=︒,CDE BCF BCD ABC BCF ∴∠+∠+∠=∠+∠,BCD CDE ABC ∴∠+∠=∠;(2)如图,过点C 作CG AB ∥,180ABC BCG ∴∠+∠=︒,AB DE ,CG DE ∴ ,180F FCG ∴∠+∠=︒,即180F BCG BCF ∠+∠+∠=︒,F BCG BCF ABC BCG ∴∠+∠+∠=∠+∠,ABC F BCF ∴∠-∠=∠,CF BC ⊥ ,90BCF ∴∠=︒,90ABC F ∴∠-∠=︒;(3)如图,过点G 作GM AB ,延长FG 至点N ,ABH MGH ∴∠=∠,AB DE ,GM DE ∴ ,MGN DFG ∴∠=∠,BH 平分ABC ∠,FN 平分CFD ∠,11,22ABH AB D C CF DFG ∴∠=∠∠∠=,由(2)可知,90ABC CFD ∠-∠=︒,411225MGH MGN ABH DFG CF B D A C ∠-∠=∠-∠∠-==∴︒,又BGD MGH MGD CGF DGN MGN MGD ∠=∠+∠⎧⎨∠=∠=∠+∠⎩,45MGH BGD GF MGN 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相等、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4.(1),见解析;(2);(3)60°【分析】(1)作EF//AB ,如图1,则EF//CD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1=∠BAE ,∠2=∠CDE ,从而得到∠BAE +∠CDE =∠AED ;(2)如图2,解析:(1)BAE CDE AED ∠+∠=∠,见解析;(2)12AFD AED ∠=∠;(3)60°【分析】(1)作EF //AB ,如图1,则EF //CD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1=∠BAE ,∠2=∠CDE ,从而得到∠BAE +∠CDE =∠AED ;(2)如图2,由(1)的结论得∠AFD =∠BAF +∠CDF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BAF =12∠BAE ,∠CDF =12∠CDE ,则∠AFD =12(∠BAE +∠CDE ),加上(1)的结论得到∠AFD =12∠AED ;(3)由(1)的结论得∠AGD =∠BAF +∠CDG ,利用折叠性质得∠CDG =4∠CDF ,再利用等量代换得到∠AGD =2∠AED -32∠BAE ,加上90°-∠AGD =180°-2∠AED ,从而可计算出∠BAE 的度数.【详解】解:(1)BAE CDE AED∠+∠=∠理由如下:作//EF AB ,如图1,//AB CD Q ,//EF CD ∴.1BAE ∴∠=∠,2CDE ∠=∠,BAE CDE AED ∴∠+∠=∠;(2)如图2,由(1)的结论得AFD BAF CDF ∠=∠+∠,BAE ∠ 、CDE ∠的两条平分线交于点F ,12BAF BAE ∴∠=∠,12CDF CDE ∠=∠,1()2AFD BAE CDE ∴∠=∠+∠,BAE CDE AED ∠+∠=∠ ,12AFD AED ∴∠=∠;(3)由(1)的结论得AGD BAF CDG ∠=∠+∠,而射线DC 沿DE 翻折交AF 于点G ,4CDG CDF ∴∠=∠,11422()22AGD BAF CDF BAE CDE BAE AED BAE ∴∠=∠+∠=∠+∠=∠+∠-∠=322AED BAE ∠-∠,901802AGD AED ︒-∠=︒-∠ ,390218022AED BAE AED ∴︒-∠+∠=︒-∠,60BAE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5.(1)∠DAE =14°;(2)∠DFE =14°;(3)∠DAE 的大小不变,∠DAE =14°,证明详见解析.【分析】(1)求出∠ADE 的度数,利用∠DAE=90°-∠ADE 即可求出∠DAE解析:(1)∠DAE =14°;(2)∠DFE =14°;(3)∠DAE 的大小不变,∠DAE =14°,证明详见解析.【分析】(1)求出∠ADE 的度数,利用∠DAE=90°-∠ADE 即可求出∠DAE 的度数.(2)求出∠ADE 的度数,利用∠DFE=90°-∠ADE 即可求出∠DAE 的度数.(3)利用AE 平分∠BEC ,AD 平分∠BAC ,求出∠DFE=15°即是最好的证明.【详解】(1)∵∠B=45°,∠C=73°,∴∠BAC=62°,∵AD 平分∠BAC ,∴∠BAD=∠CAD=31°,∴∠ADE=∠B+∠BAD=45°+31°=76°,∵AE ⊥BC ,∴∠AEB=90°,∴∠DAE=90°-∠ADE=14°.(2)同(1),可得,∠ADE=76°,∵FE ⊥BC ,∴∠FEB=90°,∴∠DFE=90°-∠ADE=14°.(3)DAE ∠的大小不变.DAE ∠=14°理由:∵AD 平分∠BAC ,AE 平分∠BEC∴∠BAC=2∠BAD ,∠BEC=2∠AEB∵∠BAC+∠B+∠BEC+∠C =360°∴2∠BAD+2∠AEB=360°-∠B-∠C=242°∴∠BAD+∠AEB=121°∵∠ADE=∠B+∠BAD∴∠ADE=45°+∠BAD∴∠DAE=180°-∠AEB-∠ADE=180°-∠AEB-45°-∠BAD=135°-(∠AEB+∠BAD )=135°-121°=14°【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6.(1)50°;(2)①见解析;②见解析;(3)360°.【分析】(1)根据题意,已知,,可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折叠变换的性质求解;(2)①先根据折叠得:∠ADE=∠A′DE ,∠AED=∠A′解析:(1)50°;(2)①见解析;②见解析;(3)360°.【分析】(1)根据题意,已知70C ∠=︒,65B ∠=︒,可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折叠变换的性质求解;(2)①先根据折叠得:∠ADE=∠A′DE ,∠AED=∠A′ED ,由两个平角∠AEB 和∠ADC 得:∠1+∠2等于360°与四个折叠角的差,化简得结果;②利用两次外角定理得出结论;(3)由折叠可知∠1+∠2+∠3+∠4+∠5+∠6等于六边形的内角和减去(∠B'GF+∠B'FG )以及(∠C'DE+∠C'ED )和(∠A'HL+∠A'LH ),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1)∵70C ∠=︒,65B ∠=︒,∴∠A′=∠A=180°-(65°+70°)=45°,∴∠A′ED+∠A′DE =180°-∠A′=135°,∴∠2=360°-(∠C+∠B+∠1+∠A′ED+∠A′DE )=360°-310°=50°;(2)①122A ∠+∠=∠,理由如下由折叠得:∠ADE=∠A′DE ,∠AED=∠A′ED ,∵∠AEB+∠ADC=360°,∴∠1+∠2=360°-∠ADE-∠A′DE-∠AED-∠A′ED=360°-2∠ADE-2∠AED ,∴∠1+∠2=2(180°-∠ADE-∠AED )=2∠A ;②221A ∠=∠+∠,理由如下:∵2∠是ADF 的一个外角∴2A AFD ∠=∠+∠.∵AFD ∠是A EF '△的一个外角∴1AFD A '∠=∠+∠又∵A A '∠=∠∴221A ∠=∠+∠(3)如图由题意知,∠1+∠2+∠3+∠4+∠5+∠6=720°-(∠B'GF+∠B'FG )-(∠C'DE+∠C'ED )-(∠A'HL+∠A'LH )=720°-(180°-∠B')-(180°-C')-(180°-A')=180°+(∠B'+∠C'+∠A')又∵∠B=∠B',∠C=∠C',∠A=∠A',∠A+∠B+∠C=180°,∴∠1+∠2+∠3+∠4+∠5+∠6=360°.【点睛】题主要考查了折叠变换、三角形、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注意折叠前后图形全等;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度.。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一、有理数运算相关压轴题。

1. 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的绝对值是2,求(a + b)/(m)+m - cd 的值。

- 解析:- 因为a、b互为相反数,所以a + b=0。

- 因为c、d互为倒数,所以cd = 1。

- 因为m的绝对值是2,所以m=±2。

- 当m = 2时,(a + b)/(m)+m - cd=(0)/(2)+2 - 1=1。

- 当m=- 2时,(a + b)/(m)+m - cd=(0)/(-2)-2 - 1=-3。

2. 计算:1 - 2+3 - 4+·s+99 - 100- 解析:- 可以将相邻两项结合,(1 - 2)+(3 - 4)+·s+(99 - 100)。

- 每一组的结果都是-1,一共有100÷2 = 50组。

- 所以结果为-1×50=-50。

二、整式加减相关压轴题。

3. 已知A = 3x^2-2x + 1,B = 5x^2-3x + 2,求2A - 3B。

- 解析:- 2A=2(3x^2-2x + 1)=6x^2-4x + 2。

- 3B = 3(5x^2-3x + 2)=15x^2-9x+6。

- 则2A-3B=(6x^2-4x + 2)-(15x^2-9x + 6)- =6x^2-4x + 2 - 15x^2+9x - 6- =(6x^2-15x^2)+(9x - 4x)+(2 - 6)- =-9x^2+5x - 4。

4. 若关于x的多项式ax^3+bx^2-1与3x^3-2x^2+cx的和中不含x^2和x项,求a、b、c的值。

- 解析:- 首先求出两个多项式的和:(ax^3+bx^2-1)+(3x^3-2x^2+cx)=(a + 3)x^3+(b-2)x^2+cx - 1。

- 因为和中不含x^2和x项,所以b - 2 = 0,解得b = 2;c=0。

- 又因为a+3是x^3的系数,与x^2和x项无关,a+3可以取任意值,这里我们只需要求出b和c的值,a的值不确定,若从多项式恒等的角度看a可以为任意实数。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难题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难题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难题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1和∠2是同位角的是( )A .B .C .D .2.下列图中的“笑脸”,是由上面教师寄语中的图像平移得到的是( )A .B .C .D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3)位于(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个数为( ).①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垂直. ②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④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⑤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5.如图,已知直线AB ,CD 被直线AC 所截,AB ∥CD ,E 是平面内CD 上方的一点(点E 不在直线AB ,CD ,AC 上),设∠BAE =α,∠DCE =β.下列各式:①α+β,②α﹣β,③β﹣α,④180°﹣α﹣β,⑤360°﹣α﹣β中,∠AEC 的度数可能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⑤C .①②③⑤D .①②③④⑤6.下列叙述中,①1的立方根为±1;②4的平方根为±2;③-8立方根是-2;④116的算术平方根为14.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7.如图,//AB CD ,EF 分别交AB ,CD 于点G ,H ,若139∠=︒,则2∠的度数为( )A .51︒B .39︒C .129︒D .78︒8.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 沿x 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20次,点A 依次落在点1A 、2A 、3A 、4A …2021A 的位置上,则点2021A 的坐标为( ).A .()2019,0B .()2019,1C .()2020,0D .()2020,1二、填空题9.已知170a b -++=,则a +b 为_____.10.已知点P (3,﹣1)关于y 轴的对称点Q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 11.若(,)A a b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a 与b 的关系是_________.12.如图,已知AB ∥CD ,BC ∥DE .若∠A =20°,∠C =105°,则∠AED 的度数是_____.13.如图,折叠三角形纸片ABC ,使点B 与点C 重合,折痕为DE ;展平纸片,连接AD .若AB =6cm ,AC =4cm ,则△ABD 与△ACD 的周长之差为____________.14.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 和b ,规定a ☆b=.例如:(-3)☆2=32322-++-- = 2.从﹣8,﹣7,﹣6,﹣5,﹣4,﹣3,﹣2,﹣1,0,1,2,3,4,5,6,7,8,中任选两个有理数做a ,b(a≠b)的值,并计算a ☆b ,那么所有运算结果中的最大值是_____. 15.已知点M 在y 轴上,纵坐标为4,点P (6,﹣4),则△OMP 的面积是__.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0,0A ,点()22,1A ,点()34,2A ,点()46,3A ,,按照这样的规律下去,点2021A 的坐标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17.计算: (1) 22331(84)6(3)27---÷+- (2)253(52)5---+ 18.求下列各式中的x 的值. (1)21(1)24x -=;(2)32(2)160x --=.19.如图,已知3A ∠=∠,DE BC ⊥,AB BC ⊥,求证:DE 平分CDB ∠.证明:DE BC ⊥,AB BC ⊥ (已知)90DEC ABC ∴∠=∠=︒(垂直的定义)//DE AB ∴( ) 23∴∠=∠( )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3A ∠=∠(已知)∴ ( )DE ∴平分CDB ∠(角平分线的定义)20.在由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建立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原点O及△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1)将△ ABC先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 A1B1C1,画出△ A1B1C1.(2)求△ A1B1C1的面积.21.阅读下面的文字,解答问题:大家知道2是无理数,而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因此2的小数部分我们不可能全部写出来,而12-来表示2的小数<<2,于是可用21部分.请解答下列问题:(1)29的整数部分是_______,小数部分是_________;(2)如果10的小数部分为15a,的整数部分为b,求10+-的值.a b二十二、解答题22.学校要建一个面积是81平方米的草坪,草坪周围用铁栅栏围绕,现有两种方案:有人建议建成正方形,也有人建议建成圆形,如果从节省铁栅栏费用的角度考虑(栅栏周长越小,费用越少),你选择哪种方案?请说明理由.(π取3)二十三、解答题23.已知:如图,直线AB//CD,直线EF交AB,CD于P,Q两点,点M,点N分别是直线CD,EF上一点(不与P,Q重合),连接PM,MN.(1)点M,N分别在射线QC,QF上(不与点Q重合),当∠APM+∠QMN=90°时,①试判断PM与MN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②若PA 平分∠EPM ,∠MNQ =20°,求∠EPB 的度数.(提示:过N 点作AB 的平行线) (2)点M ,N 分别在直线CD ,EF 上时,请你在备用图中画出满足PM ⊥MN 条件的图形,并直接写出此时∠APM 与∠QMN 的关系.(注:此题说理时不能使用没有学过的定理)2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02A a C b ,,,,且满足()240a b a b ++-+=,过C 作CB x ⊥轴于B(1)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2)发过B 作//BD AC 交y 轴于D ,且,AE DE 分别平分,CAB ODB ∠∠,如图2,若,90()CAB ACB a αββ∠=∠=+=︒,求AED ∠的度数.(3)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三角形ABC 和三角形ACP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5.小明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中的一个有趣问题做如下探究:(习题回顾)已知:如图1,在ABC 中,90ACB ∠=︒,AE 是角平分线,CD 是高,AE 、CD 相交于点F .求证:CFE CEF ∠=∠;(变式思考)如图2,在ABC 中,90ACB ∠=︒,CD 是AB 边上的高,若ABC 的外角BAG ∠的平分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其反向延长线与BC 边的延长线交于点E ,则CFE ∠与CEF ∠还相等吗?说明理由;(探究延伸)如图3,在ABC 中,AB 上存在一点D ,使得ACD B ∠=∠,BAC ∠的平分线AE 交CD 于点F .ABC 的外角BAG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MN 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M .直接写出M ∠与CFE ∠的数量关系. 26.模型与应用. (模型)(1)如图①,已知AB ∥CD ,求证∠1+∠MEN +∠2=360°.(应用)(2)如图②,已知AB∥CD,则∠1+∠2+∠3+∠4+∠5+∠6的度数为.如图③,已知AB∥CD,则∠1+∠2+∠3+∠4+∠5+∠6+…+∠n的度数为.(3)如图④,已知AB∥CD,∠AM1M2的角平分线M1 O与∠CM n M n-1的角平分线M n O交于点O,若∠M1OM n=m°.在(2)的基础上,求∠2+∠3+∠4+∠5+∠6+……+∠n-1的度数.(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参考答案】1.A 解析:A 【分析】根据同位角的定义,逐一判断选项,即可. 【详解】解:A. ∠1和∠2是同位角,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 ∠1和∠2不是同位角,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 ∠1和∠2不是同位角,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 ∠1和∠2不是同位角,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同位角的定义,掌握“两条直角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直线的同侧,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是解题的关键.2.D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详解】解:A 、B 、C 都不是由平移得到的,D 是由平移得到的. 故选:D . 【点睛】解析:D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详解】解:A 、B 、C 都不是由平移得到的,D 是由平移得到的.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平移的基本性质是: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3.C 【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象限内点的特征判断即可; 【详解】 ∵10-<,30-<,∴点(-1,-3)位于第三象限;【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象限内点的特征,准确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4.C【分析】根据在同一平面内,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直的性质、平行线平行公理及推论、点到直线的距离等逐一进行判断即可.【详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平行,故①不正确;∵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故②不正确;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故③正确;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故④不正确;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⑤不正确;∴不正确的有①②④⑤四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直线相交、直线垂直、直线平行以及垂线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5.C【分析】根据点E有6种可能位置,分情况进行讨论,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计算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1,由AB∥CD,可得∠AOC=∠DCE1=β,∵∠AOC=∠BAE1+∠AE1C,∴∠AE1C=β﹣α.(2)如图2,过E2作AB平行线,则由AB∥CD,可得∠1=∠BAE2=α,∠2=∠DCE2=β,∴∠AE2C=α+β.(3)如图3,由AB∥CD,可得∠BOE3=∠DCE3=β,∵∠BAE3=∠BOE3+∠AE3C,∴∠AE3C=α﹣β.(4)如图4,由AB∥CD,可得∠BAE4+∠AE4C+∠DCE4=360°,∴∠AE4C=360°﹣α﹣β.综上所述,∠AEC的度数可能是β﹣α,α+β,α﹣β,360°﹣α﹣β.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6.D【分析】分别求出每个数的立方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再判断即可.【详解】∵1的立方根为1,∴①错误;∵4的平方根为±2,∴②正确;∵−8的立方根是−2,∴③正确;∵116的算术平方根是14,∴④正确;正确的是②③④,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7.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对顶角相等即可得∠2的度数. 【详解】 解:∵//AB CD , ∴∠2=∠FHD , ∵∠FHD =∠1=39°, ∴∠2=39°.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性质.8.D 【分析】探究规律,利用规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由题意,,,,,,,,, 每4个一循环,则2021个纵坐标等于1轴,坐标应该是,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的规律变化解析:D 【分析】探究规律,利用规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由题意1(0,1)A ,2(2,1)A ,3(3,0)A ,4(3,0)A ,5(4,1)A ,6(6,1)A ,()77,0A ,8(7,0)A ,9(8,1)A ,⋯每4个一循环,202150541=⨯+则2021个纵坐标等于1轴,坐标应该是(2020,1),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的规律变化,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判断出每翻转4次为一个循环组是解题的关键,要注意翻转一个循环组点P 向右前行4个单位.二、填空题 9.-6 【解析】试题分析:∵,∴,解得=1,b=-7,∴.故应填为:-6. 考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点评:本题要求掌握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 解析:-6【解析】试题分析:∵170a b -++=,∴,解得=1,b=-7,∴.故应填为:-6. 考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点评:本题要求掌握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 10.(-3,-1)【分析】根据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即可解答.【详解】解:∵点Q 与点P (3,﹣1)关于y 轴对称,∴Q (-3,-1).故答案为(-3,-1).解析:(-3,-1)【分析】根据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即可解答.【详解】解:∵点Q 与点P (3,﹣1)关于y 轴对称,∴Q (-3,-1).故答案为(-3,-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解此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其知识点. 11.a=b .【详解】根据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易得a=b.解析:a=b .【详解】根据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易得a=b.12.95°.【分析】延长DE 交AB 于F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B ,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AFE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析:95°.延长DE交AB于F,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B,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AFE,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如图,延长DE交AB于F,∵AB∥CD,∴∠B=180°﹣∠C=180°﹣105°=75°,∵BC∥DE,∴∠AFE=∠B=75°,在△AEF中,∠AED=∠A+∠AFE=20°+75°=95°,故答案为:9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3.2cm【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D=CD,即可求解.【详解】解:∵折叠三角形纸片ABC,使点B与点C重合,∴BD=CD,∵△ABD的周长=AB+BD+AD=6+BD+AD,△ACD的周长解析:2cm【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D=CD,即可求解.【详解】解:∵折叠三角形纸片ABC,使点B与点C重合,∴BD=CD,∵△ABD的周长=AB+BD+AD=6+BD+AD,△ACD的周长=AC+AD+CD=4+CD+AD,∴△ABD与△ACD的周长之差=6-4=2cm,故答案为:2cm.【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掌握折叠的性质是本题关键.14.8解:当a >b 时,a ☆b= =a ,a 最大为8;当a <b 时,a ☆b==b ,b 最大为8,故答案为:8.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解析:8【解析】解:当a >b 时,a ☆b =2a b a b ++- =a ,a 最大为8; 当a <b 时,a ☆b =2a b a b++-=b ,b 最大为8,故答案为:8.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5.【分析】由M 点的位置易求OM 的长,在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可求解.【详解】解:∵M 在y 轴上,纵坐标为4,∴OM =4,∵P (6,﹣4),∴S △OMP =OM•|xP|=×4×6=12解析:【分析】由M 点的位置易求OM 的长,在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可求解.【详解】解:∵M 在y 轴上,纵坐标为4,∴OM =4,∵P (6,﹣4),∴S △OMP =12OM •|x P | =12×4×6=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16.【分析】观察点,点,点,点点的横坐标为,纵坐标为,据此即可求得的坐标;【详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系中点的规律,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解析:(4040,2020)【分析】观察点()10,0A ,点()22,1A ,点()34,2A ,点()46,3A ,,点的横坐标为22n -,纵坐标为1n -,据此即可求得2021A 的坐标;【详解】()10,0A ,()22,1A ,()34,2A ,()46,3A ,,(22,1)n A n n --,∴2021(4040,2020)A故答案为:(4040,2020)【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系中点的规律,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7.(1) 3;(2) 2【解析】【分析】(1)原式利用平方根及立方根的定义化简,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原式第一项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第二项去括号,合并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1解析:【解析】【分析】(1)原式利用平方根及立方根的定义化简,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原式第一项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第二项去括号,合并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1)原式=13--(2-4)÷6+3 =13-+13+3 =3;(2)原式= .故答案为:(1)3;(2).【点睛】本题考查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8.(1)或;(2).【分析】(1)两边开平方即可得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2)先整理变形为(x ﹣2)3=8,开立方根得出x ﹣2=2,求出即可.【详解】解:(1),,,或解析:(1)52x =或12x =-;(2)4x =. 【分析】(1)两边开平方即可得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2)先整理变形为(x ﹣2)3=8,开立方根得出x ﹣2=2,求出即可.【详解】解:(1)29(1)4x -=, 312x -=±, 312x =±, 52x =或12x =-; (2)32(2)160x --=,32(2)16x -=,3(2)8x -=,4x=.【点睛】本题是根据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解方程,将方程系数化为1变形为:x2=a(a≥0)或x3=b的形式,再根据定义开平方或开立方,注意开平方时,有两个解.19.见解析【分析】应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进行求解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证明:∵DE⊥BC,AB⊥BC(已知),∴∠DEC=∠ABC=90°(垂直的定义).∴DE∥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解析:见解析【分析】应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进行求解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证明:∵DE⊥BC,AB⊥BC(已知),∴∠DEC=∠ABC=90°(垂直的定义).∴DE∥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A=∠3(已知),∴∠1=∠2(等量代换).∴DE平分∠CDB(角平分线的定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应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进行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0.(1)见解析;(2)【分析】(1)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2)依据割补法进行计算,即可得到三角形ABC的面积.【详解】解:(1)如图所示,三角形A1B1C1即为所求解析:(1)见解析;(2)11 2【分析】(1)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2)依据割补法进行计算,即可得到三角形ABC的面积.解:(1)如图所示,三角形A1B1C1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A1B1C1的面积=11134132314222⨯-⨯⨯-⨯⨯-⨯⨯=112.【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平移变换作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网格结构作出对应点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21.(1)5;-5(2)0【分析】(1)先估算出的范围,即可得出答案;(2)先估算出、的范围,求出a、b的值,再代入求出即可.【详解】(1)∵5<<6,∴的整数部分是5,小数部分是-5,故解析:(1)529(2)0【分析】(129(21015a、b的值,再代入求出即可.【详解】(1)∵5296,∴29529,故答案为:529;(2)∵3104,∴a10,∵3154,∴b=3,∴10a b+1010.【点睛】二十二、解答题22.选择建成圆形草坪的方案,理由详见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出正方形的边长,求出正方形的周长,根据圆的面积公式、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出圆的半径,求出圆的周长,比较大小得到答解析:选择建成圆形草坪的方案,理由详见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出正方形的边长,求出正方形的周长,根据圆的面积公式、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出圆的半径,求出圆的周长,比较大小得到答案.【详解】解:选择建成圆形草坪的方案,理由如下:设建成正方形时的边长为x米,由题意得:x2=81,解得:x=±9,∵x>0,∴x=9,∴正方形的周长为4×9=36,设建成圆形时圆的半径为r米,由题意得:πr2=81.r解得:=∵r>0.∴=r∴圆的周长=2π≈∵56<,∴3036<,∴建成圆形草坪时所花的费用较少,故选择建成圆形草坪的方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算术平方根的应用,掌握算术平方根概念是解题的关键.二十三、解答题23.(1)①PM⊥MN,理由见解析;②∠EPB的度数为125°;(2)∠APM +∠QMN=90°或∠APM -∠QMN=90°.【分析】(1)①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PM=∠PMQ,再根据已知条解析:(1)①PM⊥MN,理由见解析;②∠EPB的度数为125°;(2)∠APM+∠QMN=90°或∠APM -∠QMN=90°.【分析】(1)①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PM=∠PMQ,再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到PM⊥MN;②过点N作NH∥CD,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求得∠MNH=35°,即可求解;(2)分三种情况讨论,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解决.【详解】解:(1)①PM⊥MN,理由见解析:∵AB//CD,∴∠APM=∠PMQ,∵∠APM+∠QMN=90°,∴∠PMQ +∠QMN=90°,∴PM⊥MN;②过点N作NH∥CD,∵AB//CD,∴AB// NH∥CD,∴∠QMN=∠MNH,∠EPA=∠ENH,∵PA平分∠EPM,∴∠EPA=∠MPA,∵∠APM+∠QMN=90°,∴∠EPA +∠MNH=90°,即∠ENH +∠MNH=90°,∴∠MNQ +∠MNH +∠MNH=90°,∵∠MNQ=20°,∴∠MNH=35°,∴∠EPA=∠ENH=∠MNQ +∠MNH=55°,∴∠EPB=180°-55°=125°,∴∠EPB的度数为125°;(2)当点M,N分别在射线QC,QF上时,如图:∵PM⊥MN,AB//CD,∴∠PMQ +∠QMN=90°,∠APM=∠PMQ,∴∠APM +∠QMN=90°;当点M,N分别在射线QC,线段PQ上时,如图:∵PM⊥MN,AB//CD,∴∠PMN=90°,∠APM=∠PMQ,∴∠PMQ -∠QMN=90°,∴∠APM -∠QMN=90°;当点M,N分别在射线QD,QF上时,如图:∵PM⊥MN,AB//CD,∴∠PMQ +∠QMN=90°,∠APM+∠PMQ=180°,∴∠APM+90°-∠QMN=180°,∴∠APM -∠QMN=90°;综上,∠APM +∠QMN=90°或∠APM -∠QMN=9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4.(1)4;(2)45°;(3)P(0,-1)或(0,3)【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得到a =−b ,a−b +4=0,解得a =−2,b =2,则A (−2,0),B (2,0),C (2,2),即可计算出解析:(1)4;(2)45°;(3)P (0,-1)或(0,3)【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得到a =−b ,a−b +4=0,解得a =−2,b =2,则A (−2,0),B (2,0),C (2,2),即可计算出三角形ABC 的面积=4;(2)由于CB ∥y 轴,BD ∥AC ,则∠CAB =∠ABD ,即∠3+∠4+∠5+∠6=90°,过E 作EF ∥AC ,则BD ∥AC ∥EF ,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到∠3=∠4=∠1,∠5=∠6=∠2,所以∠AED =∠1+∠2=12×90°=45°;(3)先根据待定系数法确定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12x +1,则G 点坐标为(0,1),然后利用S △PAC =S △APG +S △CPG 进行计算.【详解】解:(1)由题意知:a =−b ,a−b +4=0,解得:a =−2,b =2,∴ A (−2,0),B (2,0),C (2,2),∴S △ABC =1AB BC=42⋅; (2)∵CB ∥y 轴,BD ∥AC ,∴∠CAB =∠ABD ,∴∠3+∠4+∠5+∠6=90°,过E 作EF ∥AC ,∵BD ∥AC ,∴BD ∥AC ∥EF ,∵AE ,DE 分别平分∠CAB ,∠ODB ,∴∠3=∠4=∠1,∠5=∠6=∠2,∴∠AED =∠1+∠2=12×90°=45°;(3)存在.理由如下:设P 点坐标为(0,t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kx +b ,把A (−2,0)、C (2,2)代入得: -2k+b=02k+b=2⎧⎨⎩,解得1k=2b=1⎧⎪⎨⎪⎩,∴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12x +1,∴G 点坐标为(0,1),∴S △PAC =S △APG +S △CPG =12|t−1|•2+12|t−1|•2=4,解得t =3或−1,∴P 点坐标为(0,3)或(0,−1).【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平方的非负性,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5.[习题回顾]证明见解析;[变式思考] 相等,证明见解析;[探究延伸] ∠M+∠CFE=90°,证明见解析.【分析】[习题回顾]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证明∠B=∠ACD ,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解析:[习题回顾]证明见解析;[变式思考] 相等,证明见解析;[探究延伸]∠M+∠CFE=90°,证明见解析.【分析】[习题回顾]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证明∠B=∠ACD ,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证明;[变式思考]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对顶角相等可得∠CAE=∠DAF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出CFE ∠=CEF ∠;[探究延伸]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EAN=90°,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M+∠CEF=90°,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CEF=∠CFE ,由此可证∠M+∠CFE=90°.【详解】[习题回顾]证明:∵∠ACB=90°,CD 是高,∴∠B+∠CAB=90°,∠ACD+∠CAB=90°,∴∠B=∠ACD ,∵AE 是角平分线,∴∠CAF=∠DAF ,∵∠CFE=∠CAF+∠ACD ,∠CEF=∠DAF+∠B ,∴∠CEF=∠CFE ;[变式思考]相等,理由如下:证明:∵AF 为∠BAG 的角平分线,∴∠GAF=∠DAF ,∵∠CAE=∠GAF ,∴∠CAE=∠DAF,∵CD为AB边上的高,∠ACB=90°,∴∠ADC=90°,∴∠ADF=∠ACE=90°,∴∠DAF+∠F=90°,∠E+∠CAE=90°,∴∠CEF=∠CFE;[探究延伸]∠M+∠CFE=90°,证明:∵C、A、G三点共线 AE、AN为角平分线,∴∠EAN=90°,又∵∠GAN=∠CAM,∴∠M+∠CEF=90°,∵∠CEF=∠EAB+∠B,∠CFE=∠EAC+∠ACD,∠ACD=∠B,∴∠CEF=∠CFE,∴∠M+∠CFE=90°.【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角平分线的有关证明,等角或同角的余角相等.在本题中用的比较多的是利用等角或同角的余角相等证明角相等和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理解并掌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6.(1)证明见解析;(2)900°,180°(n-1);(3)(180n-180-2m)°【详解】【模型】(1)证明:过点E作EF∥CD,∵AB∥CD,∴EF∥AB,∴∠1+∠MEF解析:(1)证明见解析;(2)900°,180°(n-1);(3)(180n-180-2m)°【详解】【模型】(1)证明:过点E作EF∥CD,∵AB∥CD,∴EF∥AB,∴∠1+∠MEF=180°,同理∠2+∠NEF=180°∴∠1+∠2+∠MEN=360°【应用】(2)分别过E点,F点,G点,H点作L1,L2,L3,L4平行于AB,利用(1)的方法可得∠1+∠2+∠3+∠4+∠5+∠6=180×5=900°;由上面的解题方法可得:∠1+∠2+∠3+∠4+∠5+∠6+…+∠n=180°(n-1),故答案是:900°, 180°(n-1);(3)过点O作SR∥AB,∵AB∥CD,∴SR∥CD,∴∠AM1O=∠M1OR同理∠C M n O=∠M n OR∴∠A M1O+∠CM n O=∠M1OR+∠M n OR,∴∠A M1O+∠CM n O=∠M1OM n=m°,∵M1O平分∠AM1M2,∴∠AM1M2=2∠A M1O,同理∠CM n M n-1=2∠CM n O,∴∠AM1M2+∠CM n M n-1=2∠AM1O+2∠CM n O=2∠M1OM n=2m°,又∵∠A M1M2+∠2+∠3+∠4+∠5+∠6+……+∠n-1+∠CM n M n-1=180°(n-1),∴∠2+∠3+∠4+∠5+∠6+…+∠n-1=(180n-180-2m)°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此类题目,过拐点作平行线是解题的关键,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汇编经典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汇编经典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汇编经典及答案一、选择题1. 若 a = 3,b = 2,则 a + b 的值是()A. 1B. 1C. 5D. 52. 若 a = 5,b = 2,则 a b 的值是()A. 3B. 3C. 7D. 73. 若 a = 4,b = 3,则a × b 的值是()A. 12B. 12C. 7D. 74. 若 a = 6,b = 2,则a ÷ b 的值是()A. 3B. 3C. 4D. 45. 若 a = 5,b = 3,则 a + b 的值是()A. 8B. 2C. 2D. 86. 若 a = 4,b = 6,则 a b 的值是()A. 10B. 10C. 2D. 27. 若 a = 7,b = 2,则a × b 的值是()A. 14B. 14C. 9D. 98. 若 a = 8,b = 4,则a ÷ b 的值是()A. 2B. 2C. 3D. 39. 若 a = 9,b = 1,则 a + b 的值是()A. 10B. 10C. 8D. 810. 若 a = 10,b = 5,则 a b 的值是()A. 15B. 15C. 5D. 5二、填空题11. 若 a = 2,b = 3,则 a + b 的值是_________。

12. 若 a = 4,b = 1,则 a b 的值是_________。

13. 若 a = 6,b = 2,则a × b 的值是_________。

14. 若 a = 8,b = 3,则a ÷ b 的值是_________。

15. 若 a = 10,b = 4,则 a + b 的值是_________。

16. 若 a = 12,b = 2,则 a b 的值是_________。

17. 若 a = 14,b = 3,则a × b 的值是_________。

18. 若 a = 16,b = 4,则a ÷ b 的值是_________。

七年级压轴题试卷数学答案

七年级压轴题试卷数学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数中,能被3整除的是()A. 2436B. 2587C. 3691D. 4562答案:A解析:2436的各位数字之和为2+4+3+6=15,15能被3整除,所以2436也能被3整除。

2. 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是()A. 正方形B. 等边三角形C. 等腰梯形D. 梯形答案:C解析:轴对称图形是指存在一条直线,使得图形沿这条直线折叠后,两边完全重合。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即中线,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3.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cm,宽是5cm,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A. 18cmB. 26cmC. 33cmD. 40cm答案:D解析:长方形的周长公式为C=2(a+b),其中a为长,b为宽。

代入数据得C=2(8+5)=26cm。

4. 下列代数式中,含有未知数的是()A. 2x + 3y = 7B. 4a - 5b = 2C. 3 + 2 = 5D. 7 - 2 = 5答案:A解析: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是方程,选项A中的2x + 3y = 7是一个方程,所以答案是A。

5.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cm,腰长为8cm,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A. 20cmB. 24cmC. 26cmD. 28cm答案:C解析: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周长为底边长加上两腰长,即6 + 8 + 8 =26cm。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6. 若a = 2,则a^2 - 3a + 1的值为______。

答案:-2解析:代入a = 2,得2^2 - 32 + 1 = 4 - 6 + 1 = -2。

7. 下列数中,质数是______。

答案:2、3、5、7、11解析:质数是指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自然数,上述数均为质数。

8. 一个圆的半径是r,那么这个圆的面积是______。

答案:πr^2解析: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2,其中π是圆周率,r是半径。

9. 下列图形中,中心对称图形的是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压轴题精选5道题
1,如图是一个正三角形场地,如果在每边上放2盆花共需要3盆花;如果在每边上放3盆花共需要6盆花,如果在每边上放n(n>1)盆花,那么共需要花盆
2,已知:,,,……
(1)照上面算式,你能猜出;
(2)利用上面的规律计算:的值.
3,3
3
3,有规律排列的一列数:2,4,6,8,10,12,…,它的每一项可用式子2n(n是正整数)来表示;则有规律排列的一列数:1,-2,3,-4,5,-6,7,-8,…
(1)它的每一项你认为可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2)它的第100个数是多少?
(3)2 017是不是这列数中的数?如果是,是第几个数?
4,写出一个各个数位上的数字都不相等的四位数,如8 631,用这个四位数的各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四位数和一个最小四位数,并用最大数减去最小数,得到一个新的四位数,对于新的四位数,重复上面的过程,又得到一个新的四位数……这样一直重复下去.
(1)你发现了什么?可以借助于计算器帮助自已探索.
(2)再换个四位数试一下,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还成立吗?
5,
5,如图,在中,与的角平分线交于点.
(1)若,则;
(2)若,则;
(3)若,与的角平分线交于点,的平分线与
的平分线交于点,,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交于
点,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