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 换热器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换热器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下面将为您介绍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设计步骤:
1. 确定换热器类型:根据工艺要求及介质性质,选择适合的换热器类型,如管壳式、板式、螺旋板式等。
2. 估算传热系数:根据换热器类型、流体类型、流量、温度等因素,估算出传热系数。
3. 计算传热面积:根据所需传热量和传热系数,计算指定温度下需求的传热面积。
4. 选择换热器管径及壳体规格:根据所需传热面积和换热器类型,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管径及壳体规格。
5. 设计热损失:根据换热器使用环境,计算换热器热损失量,以确保能量转化的高效。
6. 设计流路:结合工艺流程及介质性质,确定换热器内部介质的流路和流速,
以确保传热效率。
二、注意事项:
1. 选用合适的换热器类型,以确保传热效率和占用空间的合理性。
2. 估算传热系数要考虑介质性质、流量、温度等因素,更加科学地估算传热系数。
3. 所需传热面积要根据实际需要,同时结合换热器的大小、材质等因素做出合理的选择。
4. 选择换热器管径及壳体规格要遵循一定的社会标准及安全规范,以确保换热器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设计热损失要考虑换热器使用环境,以确保能量转化的高效。
同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本文主要介绍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涉及到的换热器的相关知识和设计思路。
换热器是化工工业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实现热量的传递,从而将一个流体的热量传递给另一个流体。
因此,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涉及到换热器的设计,既需要考虑流体的物理性质,也需要考虑热力学参数的影响。
换热器的类型繁多,按照传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对流式换热器和辐射式换热器。
常用的对流式换热器包括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螺旋式换热器等。
在换热器的设计中,需要首先确定换热器所要实现的传热方式和工作条件,如流体流速、进出口温度和压力等。
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以满足流体的物理性质和热力学参数的要求。
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换热器的设计重点之一是热力学计算。
为了实现对流体的热量传递,需要考虑流体的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与流体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包括流体的密度、比热、粘度和导热系数等。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测量和分析,可以计算出传热系数,并进而确定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另外,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换热器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换热器的尺寸、材料和结构等方面的问题。
尺寸的设计需要考虑工作流体的容积和流速等因素,以保证换热器的实现效率和安全性。
材料选择需要考虑到流体的化学性质,以避免流体与材料发生反应和腐蚀。
结构设计需要兼顾容易清洗、拆卸和维护的要求,以方便日常运行和维护。
总之,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换热器的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包括物理学、化学和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运用。
只有充分理解流体的物理性质和热力学参数,才能做出合理的设计并实现高效的换热效果。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实际工程的应用需求,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和安全的要求。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模板-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模板-换热器1. 引言换热器是化工过程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在流体之间进行热量传递,以实现温度控制、能量回收等目的。
本文将介绍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换热器的设计过程和要点。
2. 设计目标在进行换热器设计之前,首先要确定设计的目标。
设计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确定需要传热的流体的进口温度和出口温度;•确定传热后流体的温度变化范围;•确定换热器的热传导面积;•确定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3. 设计步骤换热器的设计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确定流体的性质参数在设计换热器之前,需要明确流体的性质参数,包括流体的密度、比热容以及传热系数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者查阅相关文献获得。
3.2 计算流体的传热量根据热传导定律,可以计算流体的传热量。
传热量的计算公式如下:Q = m * c * ΔT其中,Q表示传热量,m表示流体的质量,c表示流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流体的温度变化。
3.3 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根据热传导定律,可以计算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传热面积的计算公式如下:A = Q / (U * ΔTlm)其中,A表示传热面积,U表示换热器的传热系数,ΔTlm表示对数平均温差。
3.4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和结构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和结构。
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包括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3.5 进行换热器的细节设计在确定了换热器的类型和结构之后,进行换热器的细节设计,包括管道的布置、流体的流动方式以及换热器的材料选择等。
3.6 进行换热器的性能评价完成换热器的设计之后,进行性能评价,验证设计结果是否满足设计目标。
性能评价主要包括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压降以及经济性等方面。
4. 实例分析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换热器的设计过程。
实例:管壳式换热器假设需要设计一个管壳式换热器,用于将流体A的温度从40℃降至20℃,同时将流体B的温度从70℃升至90℃。
根据设计要求,我们可以计算出流体A和流体B的传热量,然后根据对数平均温差计算出传热面积,从而确定换热器的尺寸。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换热器

一、设计任务书二、确定设计方案2.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本设计中空气压缩机的后冷却器选用带有折流挡板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适用于下列情况:①温差不大;②温差较大但是壳程压力较小;③壳程不易结构或能化学清洗。
本次设计条件满足第②种情况。
另外,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具有单位体积传热面积大,结构紧凑、坚固,传热效果好,而且能用多种材料制造,适用性较强,操作弹性大,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适用于高温、高压的大型装置中。
采用折流挡板,可使作为冷却剂的水容易形成湍流,可以提高对流表面传热系数,提高传热效率。
本设计中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采用的材料为钢管(20R钢)。
2.2 流动方向及流速的确定本冷却器的管程走压缩后的热空气,壳程走冷却水。
热空气和冷却水逆向流动换热。
根据的原则有:(1)因为热空气的操作压力达到1.1Mpa,而冷却水的操作压力取0.3Mpa,如果热空气走管内可以避免壳体受压,可节省壳程金属消耗量;(2)对于刚性结构的换热器,若两流体的的温度差较大,对流传热系数较大者宜走管间,因壁面温度与对流表面传热系数大的流体温度相近,可以减少热应力,防止把管子压弯或把管子从管板处拉脱。
(3)热空气走管内,可以提高热空气流速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因为管内截面积通常比管间小,而且管束易于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查阅《化工原理(上)》P201表4-9 可得到,热空气的流速范围为5~30 m·s-1;冷却水的流速范围为0.2~1.5 m·s-1。
本设计中,假设热空气的流速为8 m·s-1,然后进行计算校核。
2.3 安装方式冷却器是小型冷却器,采用卧式较适宜。
三、设计条件及主要物性参数3.1设计条件由设计任务书可得设计条件如下表:体积流量进口温度出口温度操作压力设计压力注:要求设计的冷却器在规定压力下操作安全,必须使设计压力比最大操作压力略大,本设计的设计压力比最大操作压力大0.1MPa 。
3.2确定主要物性数据3.2.1定性温度的确定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__换热器

化⼯原理课程设计__换热器⼀、设计任务书⼆、确定设计⽅案2.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本设计中空⽓压缩机的后冷却器选⽤带有折流挡板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适⽤于下列情况:①温差不⼤;②温差较⼤但是壳程压⼒较⼩;③壳程不易结构或能化学清洗。
本次设计条件满⾜第②种情况。
另外,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具有单位体积传热⾯积⼤,结构紧凑、坚固,传热效果好,⽽且能⽤多种材料制造,适⽤性较强,操作弹性⼤,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适⽤于⾼温、⾼压的⼤型装置中。
采⽤折流挡板,可使作为冷却剂的⽔容易形成湍流,可以提⾼对流表⾯传热系数,提⾼传热效率。
本设计中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采⽤的材料为钢管(20R 钢)。
2.2 流动⽅向及流速的确定本冷却器的管程⾛压缩后的热空⽓,壳程⾛冷却⽔。
热空⽓和冷却⽔逆向流动换热。
根据的原则有:(1)因为热空⽓的操作压⼒达到1.1Mpa ,⽽冷却⽔的操作压⼒取0.3Mpa ,如果热空⽓⾛管内可以避免壳体受压,可节省壳程⾦属消耗量;(2)对于刚性结构的换热器,若两流体的的温度差较⼤,对流传热系数较⼤者宜⾛管间,因壁⾯温度与对流表⾯传热系数⼤的流体温度相近,可以减少热应⼒,防⽌把管⼦压弯或把管⼦从管板处拉脱。
(3)热空⽓⾛管内,可以提⾼热空⽓流速增⼤其对流传热系数,因为管内截⾯积通常⽐管间⼩,⽽且管束易于采⽤多管程以增⼤流速。
查阅《化⼯原理(上)》P201表4-9 可得到,热空⽓的流速范围为5~30 m ·s -1;冷却⽔的流速范围为0.2~1.5 m ·s -1。
本设计中,假设热空⽓的流速为8 m ·s -1,然后进⾏计算校核。
2.3 安装⽅式冷却器是⼩型冷却器,采⽤卧式较适宜。
空⽓⽔⽔空⽓三、设计条件及主要物性参数3.1设计条件注:要求设计的冷却器在规定压⼒下操作安全,必须使设计压⼒⽐最⼤操作压⼒略⼤,本设计的设计压⼒⽐最⼤操作压⼒⼤0.1MPa 。
3.2确定主要物性数据3.2.1定性温度的确定可取流体进出⼝温度的平均值。
化工原理换热器设计

化工原理换热器设计换热器是化工流程中常见的设备,用于进行热量传递,将热能从一个流体传递到另一个流体。
换热器的设计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换热面积、热负荷、传热系数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换热器设计步骤和考虑因素。
首先,确定换热器的类型。
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包括壳管式、板式、螺旋式等。
每种类型的换热器都有其适用的场景,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来选择。
其次,确定热负荷,即需传递的热量。
热负荷的计算可以通过流体的温度差和流量来估算。
根据热负荷,可以初步确定所需的换热面积。
接下来,确定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是换热器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描述了热量传递的效率。
根据换热器内的流体特性,可以通过经验公式来估算传热系数。
然后,根据换热器的类型和热负荷,计算出换热面积。
换热面积是换热器设计的关键参数,它确定了换热器的大小。
换热面积可以通过热负荷和传热系数来计算。
在计算换热面积之后,需要考虑流体的压降。
压降是指流体通过换热器时产生的阻力。
过大的压降会影响流体的流动,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尺寸来控制压降。
在确定换热器尺寸之后,还需要进行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包括换热器的材料、密封结构等。
需要根据工艺要求和流体特性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并确保换热器的密封工艺符合要求。
最后,还需要考虑换热器的操作和维护。
换热器是需要定期清洗和维护的设备,需要保证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换热器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类型选择、热负荷计算、传热系数估算、换热面积计算、压降控制、结构设计等。
这些因素的确定需要基于对流体特性和工艺要求的深入了解和分析,为换热器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保障。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的设计1000字
该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换热器,用于从一种热流体中传递热量到另一种热流体。
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热传递的效率和换热器的成本。
设计要求:
1.设定两种热流体的流量和进出口温度。
2.根据流量和温差计算出所需的传热量。
3.选择一种合适的换热器类型并计算出尺寸和效率。
4.根据选择的换热器类型确定换热管的材料,并计算出所需的管道长度。
5.确定换热器外壳材料和绝缘材料,并计算出所需的壁厚度。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计算:
1.计算热传递量:
热传递量 = 流量 x 热容 x 温差
流量:两种热流体的流量
热容:热流体的比热容
温差:两种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差
2.选择换热器类型:
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包括:管式热交换器、板式热交换器和壳管式热交换器。
在选择时需要考虑到传热效率、材料成本以及维护难度等因素。
3.计算换热管尺寸:
换热管的长度和直径需要根据流量和传热效率来计算,同时需要考虑到管壁的热传递系数和管壁的厚度。
4.确定换热器外壳材料和绝缘材料:
外壳的材料需要考虑到其耐腐蚀性和强度,同时需要计算出所需的壁厚度。
绝缘材料需要选用热传导系数较小的材料,以提高传热效率。
5.总体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计算和选择,得到符合要求的换热器总体设计方案,并进行设计图纸和工艺流程图的绘制。
结论: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换热器的热传递效率、成本、材料选用和维护难度等因素,从而得出符合要求的总体设计方案。
化工原理换热器毕业设计

化工原理换热器毕业设计化工原理换热器毕业设计换热器是化工过程中常见的设备之一,它在热力传递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化工原理的学习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还需要学会如何进行换热器的设计。
换热器的设计是化工工程师必备的技能之一,它涉及到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本文将从换热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流程和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换热器的基本原理。
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它通过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将热量从一个介质传递到另一个介质。
换热器通常由两个流体流经并分别与热交换表面接触,通过热传导和对流的方式实现热量的传递。
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两个流体在换热表面上进行热量交换,其中一个流体被加热,另一个流体被冷却。
在进行换热器的设计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实际情况来确定换热器的类型、结构和尺寸等参数。
换热器的设计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换热器类型、计算换热面积、选择热交换表面材料、确定流体通道和流速、计算热传导和对流传热系数、确定换热器的尺寸和布置、进行换热器的强度计算和结构设计等。
在进行换热器设计时,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包括流体性质、流量、温度、压力、换热面积、传热系数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换热器的设计和性能产生影响。
在换热器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包括换热面积计算、传热系数的估算、流体通道的选择等。
换热面积是换热器设计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决定了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和性能。
换热面积的计算一般可以通过传热方程来进行,根据热量传递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利用传热方程来计算换热面积。
传热系数的估算也是换热器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它决定了热量传递的效率和速度。
传热系数的估算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者经验公式来进行,根据不同的流体和换热表面材料,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传热系数估算方法。
流体通道的选择也是换热器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不同的流体通道会对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和压降产生影响,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流体通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班级:07过控02 学生姓名:赵凯 学号: 0703020228 一 设计题目:正戊烷冷凝器的设计二 课题条件(文献资料,仪器设备,指导力量) (一)设计任务设计一冷凝器,冷凝正戊烷蒸气; 1) 处理能力:6万吨/年。
2) 正戊烷蒸气压力:0.75kgf/c m2,其饱和温度为52C ︒,蒸发潜热为83kcal/kg3) 冷却剂:自来软水,进口温度C 251︒=t 出口温度C 40o 2=t (二)操作条件: (1)生产方式:连续操作(2)生产时间:每年以300天计算,每天24小时(3)冷凝器操作压力为常压,管程和壳程的压力均不大于30kpa 三.设计任务1.确定设计方案,绘制工艺流程图。
2.热力学计算 2.1热力学数据的获取 2.2估算传热面积 2.3工艺尺寸的计算 2.4面积核算 2.5壁温校核 2.6压降校核3.结构设计3.1冷凝器的安装3.2管设计3.3管心距设计3.4管板设计3.5折流板设计3.6壳体设计3.7接管设计3.8封头设计3.9法兰设计3.10支座设计3.11其他4.设计计算结果汇总表5.设计结果评价6.绘制装配图7.编制设计说明书设计流程图裕度过大或过小工艺流程图热力学计算1.热力学数据的获取正戊烷液体在定性温度(52℃)下的物性数据(查化工原理附录)。
,,kJ/kg 5.347C W/m 13.0C kJ/kg 34.2,s Pa 108.1,kg/m 59643=︒⋅=︒⋅=⋅⨯==-r c p λμρ 循环水的定性温度:入口温度为C 251︒=t ,出口温度为C 40o 2=t 循环水的定性温度为()C 5.322/4025 =+=m t两流体的温差C 50C 5.195.3252 <=-=-m m t T ,故选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两流体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如下2.估算传热面积 (1)计算热负荷1s m =6710⨯/(300⨯24)=8333.3kg/h=2.31kg/skW 3.8043600/5.3473.83331=⨯==r m Q s (2)冷却水用量2s m =t c p ∆2/Q =804.3/4.08⨯(40-25)=13.1kg/s (3)计算有效平均温度差逆流温差()()()()[]C 5.184052/2552ln 40522552, =-----=∆逆m t (4)选取经验传热系数K 值根据管程走循环水,壳程走正戊烷,总传热系数K 现暂取: C W/m 6502︒⋅=K (5)估算换热面积23`m 8.6618.5650103.804K A =⨯⨯=∆=,逆m p t Q 3.工艺尺寸计算(1)管径和管内流速 选用Φ25×2.5mm 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 u 1=0.8m/s。
(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可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s n =538.002.0785.0994/1.13422≈⨯⨯=ud Vi π(根)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L=m n d A so p1653025.014.366.8≈⨯⨯=π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
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现取传热管长l=4.5m ,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p n =44.516≈=l L 传热管总根数 N=53×4=212(根) (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平均温差校正系数有 : R=0P=55.025522540=--单壳程,双管程结构,查得 0.1=∆t ε平均传热温差 18.518.51.0=⨯=∆=∆∆塑m t m t t ε℃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大于0.8,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合适。
(4)壳体内径采用多管程结构,壳体内径可按下式估算。
取管板利用率η=0.7 ,则壳体内径为D=1.05t mm N 5847.0/2123205.1/=⨯=η 按卷制壳体的进级档,可取D=600mm则横过管数中心线管的根数183.1721219.119.1≈=⨯==N n c (根) 卧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规格如下:公称直径D …………………………600mm 公称换热面积S ……………………66.8m 2 管程数p n …………………………4 管数n ………………………………212 管长L ………………………………4.5m管子直径……………………………mm 5225.Φ⨯ 管子排列方式………………………正三角形(5)折流板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0%,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h=0.20*600=120m m。
取折流板间距B=0.3D,则B=0.3*600=180m m,可取B=200mm。
折流板数 N =传热管长/折流板间距-1=4500/200-1=22(块)4.面积核算(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1322o *Re 51.1g -==)(λρμαα 495.0108.2,4Re ,M t s s N n M Ln m ===μ48.2921208.2495.0=⨯=s n21.0)00018.0148.295.43600/3.83334(51.1)14(51.131311*=⨯⨯⨯⨯=⨯⨯⨯=--μαs Ln m1558])157.081.9596/(00018.0)21.0([])/()([31322331312213*0=⨯⨯==λρμααg (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有 4.08.0Pr Re 023.0iii d λα=管程流体流通截面积0166.0421202.0785.02=⨯⨯=i S )(2m管程流体流速 ﻩs m u i /0.791660.0994/1.13==21662)10725.0/(9940.7902.0Re 3=⨯⨯⨯=-i普朗特数725.4626.010725.01008.4Pr 33=⨯⨯⨯=-C).(/3940.2W 725.42084002.0626.0023.0O 24.08.0m i =⨯⨯⨯=α (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外侧污垢热阻 W /C 172000.0O 2⋅=m R so 管内侧污垢热阻W /C 21000.0O 2⋅=m R si管壁热阻计算,碳钢在该条件下的热导率为50.29w/(m ·K)。
所以w k m R w /00005.050.290025.02⋅==(4) 传热系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K 依式3-21有C)(/W 6.69015581000172.00225.0025.000005.0020.0025.000021.0020.03940025.01)1(1O 2⋅=++⨯+⨯+⨯=++++=m R d d R d d R d d K oo m o w i o i i i o )(αα(5)传热面积裕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可得所计算传热面积Ap 为 239.6218.56.690103.804m t K QA m p =⨯⨯=∆=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为c A28.7406.05.4212025.014.3LN m d A o c =-⨯⨯⨯==)(π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 ﻩ%06.199.629.628.74=-=-=ppc A A A H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
5.壁温核算与冷凝液流型核算壁温时,一般忽略管壁热阻,按以下近似计算公式计算00021.02.3940132000172.0155815211+-=+-⇒+-=+-w wsiiwso o w t t R t t R t T ααC 2.39︒=w t ,这与假设相差不大,可以接受。
核算流型 冷凝负荷s kg/m 139.0212025.014.33600/3.8333⋅=⨯⨯==b m M s 1800767000725.0139.044Re <=⨯==μM(符合层流假设)6.压降校核(1)计算管程压降 ()s p t iN N F p ΔpΔp Δ21+=∑(t F 结垢校正系数,p N 管程数,s N 壳程数)取碳钢的管壁粗糙度为0.1mm ,则005.0/=d e ,而21662Re =i ,于是033.021********.01.0Re 681.023.023.0=⎪⎭⎫ ⎝⎛+=⎪⎪⎭⎫⎝⎛+=i d e λPa 2303279.0994020.05.4033.02221=⨯⨯⨯==∆i i u d L p ρλPa 1.862279.0994323222=⨯⨯=⨯=∆i u p ρ 对mm 5225.φ⨯的管子有1,2,5.1===s p t N N F 且()()Pa 2.9495125.11.862230321=⨯⨯⨯+=∆+∆=∆∑s p t i N N F p p p <30KPa故, 管程压降在允许范围之内。
(2)计算壳程压降错误!未定义书签。
按式计算s s i o s N F p p p )(∆+∆=∆ , 1=s N , 1=s F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2)1(2o B TC o o u N N Ff p ρ+=∆F=0.5 2026.0)32251(6.02.0)1(m t d BD S o o =-⨯⨯=-= 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取s u o /m 10= 1190000008.076.41002.0Re =⨯⨯==气气μρo e o u d335.0119005288.0=⨯=-o f 01.162121.11.15.05.0=⨯==T TC N N22=B N=∆o p 0.5×0.335×16.01×(22+1)×21076.42⨯=14679Pa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2)25.3(2oB i u D B N p ρ-=∆ , B=0.2m , D =0.6m 942921076.4)6.02.025.3(142=⨯⨯⨯-⨯=∆i p Pa 总阻力 =∆s p 14679+9429=24108Pa<30KPa由于该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操作压力较高,所以壳程流体的阻力也比较适宜。
结构设计1.冷凝器的安装 (1)采用卧式换热器卧式换热器相对立式换热器,其占地面积虽然大一些,但其传热系数高, 不易积气,易于安装和维修等 。
为了减少液膜在列管上的包角及液膜的厚度,管板在装配时留有1%左右的坡度,或 者将其轴线与设备水平线偏转一定的角度α,其计算公式为: 39.0322252)30sin(=⨯==-t d o α 得:o 739.0arcsin 30=-=α(2)随蒸汽冷凝,流通截面积逐渐缩小,以保持蒸汽的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