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生物资产和成本核算的讲解-(2509)
种植业生物资产和成本核算的讲解

种植业生物资产和成本核算的讲解朱崇明本讲解是根据财政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应用指南》及其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并结合现代种植业的实际情况,参照笔者过去的有关著作加以整理的。
本讲解从简便实用出发,除必要概念等外,不多描述关于意义、重要性和理论性的问题,直接讲解具体的实际操作办法。
下面具体介绍企业的《种植业生物资产和成本核算的讲解》。
一、种植业生物资产核算1。
种植业范围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狭义的农业主要指种植业。
种植业包括大田作物栽培和蔬菜栽培,还有其他特殊的园艺栽培等。
大田作物栽培有:小麦(冬小麦和春小麦)、其他麦类、水稻(早稻和晚稻)、大豆、杂豆、玉米、其他谷物、薯类作物、棉花、花生、油菜籽、其他油料作物、糖料、烟叶、剑麻、其他纤维作物、香料作物、人参、啤酒花、牧草等。
蔬菜栽培分露天栽培和保护地(温床和温室)栽培两种:大白菜、菠菜、番茄、茄子、菜豆、茴香、金针菜、木耳、蘑菇等.此外还有特种园艺栽培.如:灵芝、花卉等。
特种园艺栽培的灵芝、花卉等也可以视同种植业栽培作物范围对待。
需要说明的是,作蔬菜用木耳和蘑菇等食用菌视同蔬菜类别。
实际上“生物”不仅包括动物和植物,还包括微生物。
而“生物资产”定义则不包括“微生物”。
灵活应用吧。
2. 种植业生物资产以上说的“小麦......大白菜......花卉”等,都是种植业生物资产。
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种植业生物资产,是指种植业活动所涉及的有生命的植物,是将收获为农产品或为出售而持有的种植业生物资产。
种植业生物资产,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是企业农业活动将种植业生物资产转化为农产品或其他生物资产的生物转化的管理。
生物转化是指导致生物资产质量或数量发生变化的生长、蜕化、生产、繁殖的过程。
将种植业生物资产转化为农产品的活动,是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生长和收获农产品的过程,例如种植业作物的生长和收获.3。
养殖业成本核算

本科目可按“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检定母猪”和“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产母猪和种公猪”,分别进行明细核算。也可以根据责任制管理的要求,按所属责任单位(人)等进行明细核算。
(2)“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
本科目核算养猪企业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即“2-4个月的幼猪群”、“4个月以上的育肥猪群”的实际成本。
三个科目账务处理的方法。其中,对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有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定,应予以纠正,讲解中特别加以说明。现在,仍以养猪为例进行讲解。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的账务处理
养猪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核算,主要是对“基本猪群”,包括产母猪和种公猪、检定母猪的原价进行核算。其主要业务核算的账务处理方法如下:
贷:原材料-××饲料
贷:原材料-××药品
贷:养猪业生产成本——共同费用
(会计准则附录的主要账务处理规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发生的管护、饲养费用等后续支出,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这样处理不符合实际情况,应该纠正。请参见我的有关博文。)
例(5):处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产母猪(基本猪群),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计算。会计分录如下:
借:养猪业生产成本——基本猪群(未满2个月的仔猪群)
贷:应付职工薪酬
贷:原材料-××饲料
贷:原材料-××药品
贷:养猪业生产成本——共同费用
(五)猪(生物资产)及其产品猪肉出售的核算
包括育肥猪屠宰猪肉产品出售的核算,育肥猪群出售、幼猪群、淘汰产母猪(基本猪群)出售的核算。幼猪和育肥猪群出售前在账上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淘汰产母猪(基本猪群)出售前在账上作为生产性生物资产,这两种因出售交易而可视同“销售”对待。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探究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探究农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这些活动所形成的生物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财产,也是企业主要的生产资料之一。
因此,对于农业企业来说,科学、准确地核算生物资产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究竟应该怎样进行呢?下面就来探究一下。
一、农业生物资产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农业生物资产指的是农业企业种植、养殖、捕捞等生产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具有生长、增值、繁殖能力的生物资源。
常见的农业生物资产包括种植作物、果树、林木以及畜禽等。
2. 分类按照经济用途分类,农业生物资产可以分为两类:(1) 经济作物类指的是农业生产中以生产经济作物为主要活动,例如种植的小麦、水稻、玉米等。
(1) 永生性生物资产也称为固定生物资产,指的是生长周期较长,多年生长的生物资产。
例如果树、林木等。
1. 计量方法农业生产繁琐复杂,生物资产的经营活动具有时间跨度较长、数据量大、价值变动大的特点,不适宜采用传统的采购成本计算的计量方法,因此,国内外主要使用以下三种计量方法:(1) 成本法以生产成本为基础确定生物资产的计量基础,按照生产成本确定资产价值,根据生物资产的特点,按照经济生命周期进行摊销。
这种方法适用于永生性生物资产。
(2) 市场价值法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确定生物资产的计量基础,即以市场价值为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
但是,这种方法比较难以确定生物资产的精确价值。
(3) 收益法2. 会计处理农业生物资产具有生长增值的特点,因此在会计处理中应对其价值变动作出合理的规定。
(1) 可以采用纳入资产减值测试,以市值低于账面价值的20%为界限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2) 对于生长周期较长的永生性生物资产,可以按照推算净残值的方法确定每年的准确摊销额。
(3) 对于生长周期较短的流动性生物资产,应当在每一个生长周期结束时,记录其当前市值,并计算其收益及相关成本。
三、结语综上所述,农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是农业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养殖业成本核算的方法

养殖业成本核算的方法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养殖业成本核算这事儿。
咱先说说啥是成本核算呢?简单来讲,就是算一算咱养这些小动物或者小植物到底花了多少钱呗。
在养殖业里呀,成本可不少呢。
饲料成本那是大头啊。
就拿养猪来说,猪宝宝们吃的饲料可不能含糊。
你得把买饲料花的钱都记下来,包括不同阶段吃的不一样的饲料。
像小猪仔吃的幼崽饲料,大猪吃的育肥饲料,每一袋多少钱,总共买了多少袋,这都得清楚。
而且有时候饲料价格还会波动呢,这就更得细心记录啦。
还有种苗的成本。
不管是养鸡买的小鸡苗,还是养鱼买的鱼苗,这买种苗的钱也是成本的一部分。
这就好比你要开个店,先得进货一样,种苗就是咱养殖业的“货”呀。
场地也是个成本呢。
要是自己盖的养殖场,盖房子花的钱要平摊到每一只小动物或者每一批养殖的东西上。
要是租的场地,租金也得算进去。
这场地就像小动物们的家,这个家的花费可不能忘。
人工成本也不能落下。
自己干活的话,咱也得算一算自己的时间值多少钱呀。
要是雇了工人,那工资、奖金啥的都得是成本的一部分。
毕竟有人照顾这些小生命,它们才能茁壮成长嘛。
设备成本也得考虑。
像养鸡的笼子、养猪的食槽水槽,还有各种加热、通风设备。
这些东西买的时候花了不少钱呢,要根据它们能用多久,把这个成本分摊到每次的养殖当中。
有时候还会有一些其他的小成本,像水电费呀,给小动物们打针吃药的费用呀。
这些杂七杂八的也都得算进去,虽然单笔可能不多,但是积少成多也不少呢。
宝子们,把成本核算清楚了,咱就能知道自己到底赚没赚钱,也能知道哪些地方可以节省成本,让咱的养殖业发展得更好。
这就像咱居家过日子一样,得知道钱都花哪儿去了,才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呢。
新会计准则-生物资产实务解读(案例:中药材种植成本核算)

新会计准则-生物资产实务解读(案例:中药材种植成本核算)新会计准则-生物资产-中药材种植成本核算案例一、核算分类中药材种植核算属于《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范的范畴。
中药材属于生物资产,根据其具体的收获方式分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
1、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
如人参,天麻一旦成熟收获,母体便不复存在,生物资产完全转为农产品(中药材产品),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
2、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
如银杏,金银花,属树木及灌木类,其叶和核可入药,一次种植母体可多年存活,可以多年采收农产品,所以属于生产性生物资产。
二、会计核算科目1、直接材料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实际耗用的自产或外购的种子、种苗、肥料、地膜、农药等,发生时直接计入消耗性生物资产或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生产成本。
2、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中药材种植的生产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福利费、社保等,包括机械作业人员的人工费用。
3、机械作业费是指中药材种植过程中进行耕、耙、播种、施肥、中耕、除草、喷药等机械作业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包括燃料和润滑油、修理用零部件,农机具折旧费、农机具修理费等。
4、其他直接费是指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机械作业费以外的其他直接费用,如灌溉费、抽水机灌溉作业费、运输费等。
发生时直接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
5、制造费用。
是指应摊销、分配计入各种中药材产品的间接费用,核算不能直接归属到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各种间接成本费用,最终应按一定的分配原则分配计入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或农产品成本。
实务中,常用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通常以直接费用或直接人工为基础,除此之外,还可以生产工时等为基础进行分配制造费用包括:种植业生产中所发生的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晾晒费用、场院照明费用、晒场维修费、清选费用、烘干费等。
可以比照工业企业制造费用的核算内容和分配方式。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探究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探究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企业越来越重视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
生物资产是指企业获取和养殖的生物资源,如农作物、家禽、牲畜等。
与传统的固定资产相比,生物资产具有生长、变化快、易受自然环境影响等特点,这给其会计核算带来了一些挑战。
本文将就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进行探讨,分析其中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一、生物资产的特点生物资产的特点主要包括生长、变化快、易受自然环境影响等。
生物资产自身具有生长的特点,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生长养殖。
生物资产的价值会随着时间而增长,但在一定时期内也可能遭受损失或死亡。
生物资产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如自然灾害、疾病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以上这些特点都给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 生物资产的成本确定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获取成本和生长成本。
获取成本是指企业获取生物资产所支出的成本,而生长成本是指企业在生长过程中所支出的成本。
在确定生物资产的成本时,需要考虑到生物资产的生长、损耗、增值等特点,这会使得成本的确认变得复杂。
2. 生物资产的价值变动生物资产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动,例如因生长而增值,受损或死亡而减值等。
这就需要不断对生物资产进行评估和调整,但评估生物资产的价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准确确定其价值变动。
3. 生物资产的损耗与废弃生物资产在生长过程中会遭受各种损耗,甚至可能发生废弃。
如何合理确认生物资产的损耗和废弃成本,成为会计核算中的难点。
三、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针对以上会计核算难点,农业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解决:1. 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核算成本法是指以获取成本和生长成本为基础,对生物资产进行会计核算。
采用成本法可以较为稳妥地确定生物资产的成本,并在生长过程中逐步确认其价值变动。
2. 加强对生物资产的评估和管理农业企业应加强对生物资产的评估与管理,对其生长、损耗、增值等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和记录。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评估,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生物资产的价值变动。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探究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探究农业企业是一种以农业生产和经营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其生产资产主要由生物资产和非生物资产两部分组成。
这篇文章将探讨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
一、生物资产定义生物资产是指由动植物产生的、可供进一步生产或销售的物质实体。
包括成熟植物、养殖动物、种植土地等。
在农业企业中,生物资产是主要的生产资产,它们的量和质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直接影响。
1.生物资产起始价值的核算农业企业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种植和养殖过程中需要施用肥料、药物、饲料等物资。
在生物资产投入前要计算资产的起始价值,这包括土地的投入价值,种子、肥料、农药的采购价值、动物的购买价值等。
起始价值的核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些生物资产是从外面购买的,其价值要按照企业购买时的实际支付价值进行核算,而不是采购时市场价格。
2.定价模型的选择生物资产的质量和数量会影响其市场价值,而不同的生物资产可能具有不同的市场价值模型。
农业企业可以根据管理需要,选择不同的定价模型。
定价模型可依据动植物生产周期、惯例市场价、成本投入等情况进行确定。
因为生物资产的质量和产量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确定成本时,要考虑到不同的季节和气候因素的影响。
生物资产的周期性产出是独特的,企业开展定价计算和财务核算时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使这些资产的价值能够得到准确地反映。
由于农业企业生产周期长,投资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收益,因此生物资产的期末价值核算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生物资产的期末价值通常根据其成熟的程度进行测量。
对于成熟的生物资产,如预计可以收获的农作物,可以按照预计产量、早期收购价格等因素对其价值进行预估。
对于尚未成熟的生物资产,如未成熟的果树、养殖动物,可以按照其现行市场价、农业保险的评估价格等因素计算其价值。
在核算期末价值时,如果该生物资产在自用或持有的情况下,只能按照售价和成本的差值计算期末价值。
尽管上述会计核算方式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实际价值,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财务报表能够准确地反映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
农业种植业生物资产和成本核算的讲解(一)

种植业生物资产和成本核算的讲解朱崇明本讲解是根据财政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应用指南》及其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并结合现代种植业的实际情况,参照笔者过去的有关著作加以整理的。
本讲解从简便实用出发,除必要概念等外,不多描述关于意义、重要性和理论性的问题,直接讲解具体的实际操作办法。
下面具体介绍企业的《种植业生物资产和成本核算的讲解》。
一、种植业生物资产核算1. 种植业范围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狭义的农业主要指种植业。
种植业包括大田作物栽培和蔬菜栽培,还有其他特殊的园艺栽培等。
大田作物栽培有:小麦(冬小麦和春小麦)、其他麦类、水稻(早稻和晚稻)、大豆、杂豆、玉米、其他谷物、薯类作物、棉花、花生、油菜籽、其他油料作物、糖料、烟叶、剑麻、其他纤维作物、香料作物、人参、啤酒花、牧草等。
蔬菜栽培分露天栽培和保护地(温床和温室)栽培两种:大白菜、菠菜、番茄、茄子、菜豆、茴香、金针菜、木耳、蘑菇等。
此外还有特种园艺栽培。
如:灵芝、花卉等。
特种园艺栽培的灵芝、花卉等也可以视同种植业栽培作物范围对待。
需要说明的是,作蔬菜用木耳和蘑菇等食用菌视同蔬菜类别。
实际上“生物”不仅包括动物和植物,还包括微生物。
而“生物资产”定义则不包括“微生物”。
灵活应用吧。
2. 种植业生物资产以上说的“小麦......大白菜......花卉”等,都是种植业生物资产。
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种植业生物资产,是指种植业活动所涉及的有生命的植物,是将收获为农产品或为出售而持有的种植业生物资产。
种植业生物资产,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
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是企业农业活动将种植业生物资产转化为农产品或其他生物资产的生物转化的管理。
生物转化是指导致生物资产质量或数量发生变化的生长、蜕化、生产、繁殖的过程。
将种植业生物资产转化为农产品的活动,是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生长和收获农产品的过程,例如种植业作物的生长和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植业生物资产和成本核算的讲解朱崇明本讲解是根据财政部 2006 年《 <企业会计准则第 5 号——生物资产 >应用指南》及其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并结合现代种植业的实际情况,参照笔者过去的有关著作加以整理的。
本讲解从简便实用出发,除必要概念等外,不多描述关于意义、重要性和理论性的问题,直接讲解具体的实际操作办法。
下面具体介绍企业的《种植业生物资产和成本核算的讲解》。
一、种植业生物资产核算1.种植业范围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狭义的农业主要指种植业。
种植业包括大田作物栽培和蔬菜栽培,还有其他特殊的园艺栽培等。
大田作物栽培有:小麦(冬小麦和春小麦)、其他麦类、水稻(早稻和晚稻)、大豆、杂豆、玉米、其他谷物、薯类作物、棉花、花生、油菜籽、其他油料作物、糖料、烟叶、剑麻、其他纤维作物、香料作物、人参、啤酒花、牧草等。
蔬菜栽培分露天栽培和保护地(温床和温室)栽培两种:大白菜、菠菜、番茄、茄子、菜豆、茴香、金针菜、木耳、蘑菇等。
此外还有特种园艺栽培。
如:灵芝、花卉等。
特种园艺栽培的灵芝、花卉等也可以视同种植业栽培作物范围对待。
需要说明的是,作蔬菜用木耳和蘑菇等食用菌视同蔬菜类别。
实际上“生物”不仅包括动物和植物,还包括微生物。
而“生物资产”定义则不包括“微生物”。
灵活应用吧。
2.种植业生物资产以上说的“小麦......大白菜......花卉”等,都是种植业生物资产。
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种植业生物资产,是指种植业活动所涉及的有生命的植物,是将收获为农产品或为出售而持有的种植业生物资产。
种植业生物资产,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
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是企业农业活动将种植业生物资产转化为农产品或其他生物资产的生物转化的管理。
生物转化是指导致生物资产质量或数量发生变化的生长、蜕1化、生产、繁殖的过程。
将种植业生物资产转化为农产品的活动,是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生长和收获农产品的过程,例如种植业作物的生长和收获。
3.种植业生物资产核算的特性种植业生物资产核算,是指上述的“小麦......大白菜......花卉”等的核算。
种植业生物资产,有当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的特点。
种植业生物资产,除有资产共有的特性外,因“有生命”而决定其自身独有的特性。
这种独有的特性表现为具有生物转化的能力而导致生物资产质量或数量发生变化,通常表现为生长、蜕化、生产等。
种植业生物资产的形态、价值以及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随其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等自然规律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而变化。
应考虑种植业生物资产自身独有的特性开展核算。
4.种植业生物资产价值的核算会计以持续经营为前提而划分会计期间,会计期间即会计时间。
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价值也特别明显地体现会计时间价值。
从持续经营前提考虑,会计时间是由过去、现在和将来构成的,是连绵不断的。
被核算计量的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其价值总量可分二部分:按静态计量的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先期价值和按动态计量的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后续价值(后续成本转化)。
通常,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价值(原值)在“生产性生物资产” 科目中核算,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先期价值在“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中核算,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后续价值(后续成本)在“农业生产成本”科目中核算。
先说按静态计量的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先期价值。
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具有“出生”的特性,随着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出生,先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成本(会计时间价值)凝结在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上而形成了先期价值。
也就是种植业的栽培费用转化而来。
如南方冬小麦,年末的栽培费用全部结转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冬小麦”的先期价值。
东北的春小麦,上年的秋整地、秋施有机肥等费用,上年末全部结转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春小麦”的先期价值。
多年生的人参,分年全部结转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人参”的先期价值。
再说按动态计量的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后续价值(后续成本)。
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具有“成长”的特性,随着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长,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价值处于运动之中,后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成本(会计时间价值)凝结在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上而形成了后续价值。
如南方冬小麦,第二年的栽培费用凝结在“消耗性生物资—冬小麦”上而形成了后续价值,加上上年末的栽培费用结转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冬小麦”的全部价值(全部成本)。
5.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动态计量的特点2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按动态计量的后续价值的情况说明,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价值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价值在动态计量上有不同的特点,一个是变动,一个是不变的。
形成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价值,即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原价,有相对固定性,正常情况下没有后续价值(后续成本),原价一般是不变的,除非资产评估、公允价值变动很大等因素而调整,或者淘汰转产,转变其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而改变价值。
6.种植业生物资产核算科目的设置设置“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
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
种植业即上述的“小麦......大白菜......花卉”等的实际成本。
本科目可按种植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种类等进行明细核算,如进行“消耗性生物资产—小麦”、“消耗性生物资产—大白菜”、“消耗性生物资产—花卉”等明细核算。
也可以根据责任制管理的要求,按所属责任单位(人)等进行明细核算。
二、种植业成本核算1.种植业成本核算的组织种植业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三种组织方式,主要是料、工、费三项账内、账外及其结合的核算组织方式。
账内核算。
要求在总账内设置相关的成本计算账户,并在明细账内按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明细账户。
所有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都必须通过总账和明细账记录反映,期末根据有关账户的记录计算生产成本。
账内、账外相结合核算。
要求在分类账中核算物料费用,人工费用则是根据账外专设的用工登记簿所登记的用工数量和另外确定的工资率进行计算,然后分别成本计算对象,将其账内核算的物料费用与账外核算的人工费用加总,并结合其他分配费用计算生产成本。
账外核算。
就是不在账内设置成本计算账户,一切费用都是根据登记簿记录的资料,经过加工整理进而计算生产成本。
此外,企业还应根据管理的要求和具体的情况,确定种植业生产成本核算是采用集中核算的形式还是采用分散核算的形式。
集中核算形式是把全部的成本核算工作都集中在企业会计部门进行,各基层生产单位只是为企业提供种植业生产成本核算的原始资料;分散核算形式是指大部分成本核算工作分布在基层生产单位进行,企业会计部门只是定期进行生产成本的汇总计算。
本讲解采用账内核算的组织形式,计算种植业生产成本。
32.种植业成本核算的对象应根据种植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核算的重点和对象,按照“主要从细,次要从简”的原则,组织种植业的成本核算。
“主要从细,次要从简”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对主要作物的成本核算实行重点而详细的核算,这些作物在种植业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播种面积大、产量高,而且播种范围广。
而对于一些次要作物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实行非重点和简化的核算。
由于这些作物播种面积少、产量低、地位相对次要,没必要按农产品品种单独组织成本核算,可合并核算其生产成本,这样便大大简化了会计核算手续,从而大大减轻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
大田作物栽培,根据企业种植业生产的特点,国家会计制度将种植业成本核算的对象(主要产品)确定为小麦、水稻、大豆、玉米、棉花、糖料、烟叶、草、剑麻、纤维等。
蔬菜等种植业成本核算的对象(主要产品)由企业自行确定。
3.种植业成本计算期确定种植业成本计算期的原则,应因种植业成本计算的截止时间的农产品的特点而异,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相一致。
种植业生产企业具有季节性强、生长周期长、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的特点。
在确定种植业各成本计算期时,应与其生产周期一致,在产品产出的月份计算成本。
粮豆的成本算至入库或在场上能够销售;棉花算至皮棉;纤维作物、香料作物、人参、啤酒花等算至初级产品;牧草成本算至干草;不入库的鲜活产品算至销售,入库的鲜活产品算至入库;年底尚未脱粒的作物,其产品成本应算至预提脱粒费用。
下年度实际发生的脱粒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差额,由下年同一产品负担。
任何作物从播种、栽培、成熟发生生产成本到形成入库或可以对外出售的农产品,便成了确定农产品成本计算期的根据。
4.种植业成本计算(1)大田作物生产成本的计算。
需要计算其生产总成本、单位面积成本和主产品单位产量成本。
某种作物的生产总成本,就是该种大田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总额,这一成本指标由农业生产成本明细账直接提供。
某种大田作物的单位面积成本,即公顷成本,就是种植 1 公顷大田农作物的平均成本。
其计算公式如下:某种作物单位面积(公顷)成本=该种作物生产总成本÷该种作物播种面积4某种大田作物的主产品单位产量成本,也叫每千克成本。
大田作物在完成生产过程后,可以收获主、副两种产品。
为了计算主产品单位成本,需从全部生产费用中扣除副产品价值。
每千克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某种作物产品单位产量(千克)成本 =(该种作物生产总成本 - 副产品价值)÷该种作物主产品产量公式中的副产品价值,又称副产品成本,可采用估价法或比例分配法予以确定。
牧草成本计算:草场单位面积(公顷)成本=种草生产总成本÷种草总面积干草单位产量( KG)成本 =种草生产成本÷干草总产量( 2) 蔬菜生产成本的计算露天栽培蔬菜的成本计算。
对大宗的各主要的露天栽培蔬菜,应按每种蔬菜设置明细账,单独核算每种蔬菜的生产成本,其费用汇集、成本计算指标和计算方法与大田作物相同。
对于小量的和次要的露天栽培蔬菜,可合并计算其生产成本。
保护地栽培蔬菜的生产成本计算。
就是利用温床和温室进行蔬菜栽培。
一般是先用温床育苗,然后移栽至温室。
保护地栽培蔬菜的生产总成本,包括直接计入蔬菜生产成本的费用,需要分配的温床和温室费用以及其他间接费用。
一是直接计入蔬菜生产成本的费用,是指耗用的种子、肥料、农药、生产工人的工资及福利费等;二是温床、温室的费用,是指温床、温室的发热材料费、燃料费、供水费、管理温床和温室的工人工资及福利费、温床和温室的折旧费、修理费等;三是其他间接费用,是指保护地栽培蔬菜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等。
温床和温室费用应按照各种蔬菜占用的温床格日数或温室平方米日数,分配计入各种蔬菜的生产成本。
温床格日数,是指某种蔬菜占用温床格数和在温床生长日数的乘积。
温室平方米日数,是指某种蔬菜占用温室的平方米数和在温室生长日数的乘积。
按格日数或平方米日数分配温床、温室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某种蔬菜应分配的温床(温室)费用=温床(温室)费用总额÷{实际使用的格日(平方米日)总数×该种蔬菜占用的格日(平方米日)数}(3)特种园艺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