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泉州旅游导游词5篇
福建泉州的导游词5篇

福建泉州的导游词推荐文章福建风景景区导游词热度:福建武夷山九曲溪导游词热度:导游词写福建土楼热度:福建土楼的导游词热度: 2022福建英语导游词热度: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早在唐宋时期,泉州就被誉为东方的重要通商港口,世界各国的商人、学者、传教士纷至踏来,因此给泉州留下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历史宗教遗迹和古典建筑。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福建泉州的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福建泉州的导游词1大家好!首先我欢迎各位来泉州参观、考察。
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早在唐宋时期,泉州就被誉为东方的重要通商港口,世界各国的商人、学者、传教士纷至踏来,因此给泉州留下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历史宗教遗迹和古典建筑。
在泉州就并存着七种宗教,分别是佛教、道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婆罗门教、摩尼教等,这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所以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同时泉州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些都证明了当时泉州港经济的发达,社会的繁荣。
今天我们第一站要参观的是泉州伟大的古建筑——洛阳桥。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
位于泉州城东13公里,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
它是当时广东、福建进京城的必经之路。
讲到这里也许各位来宾会提出疑问,洛阳桥应该在河南洛阳,此桥为何取名洛阳桥呢?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夷民主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现在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闽南语,这些中原人士,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引导当地人们开垦、发展,他们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象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
福建泉州的导游词2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洛阳江畔的洛阳桥头。
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

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福建泉州景点导游词(1)欢迎大家光临天后宫。
泉州天后官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来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
当时庙字规模有正殿山门、两廊、两亭、枪神妈祖林氏默娘,是北来平安军(泉州府)节度辖下的莆田县湄洲岛之民女,生于来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父亲林帷悫,母亲王氏平生注意积德行善,乐于助人,年纪都在四十有余,虽生了一男五女,老是觉得单枝难以传宗接代,向观音菩萨祈求再生一男。
王氏不久便怀了孕,在降生之时,王氏见到一道光从西北面射人她房内,光辉耀眼夺目,香气四处飘荡,久久不散。
林默娘长大了,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务,矢志不嫁人,专心致志精研医理,为人消灾防病。
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排忧解难,还引导乡人避凶趋吉,有谁遇难,都乐意找她求助。
当时,莆田地区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尽办法施药抢救乡民,果然立愈。
乡民感激她的救命之恩。
原山门马戏台因筑公路被拆毁,1990年3月由台湾鹿港天后宫暨诸委员捐资重建。
今移清代晋江县学横星门为山门、面阔五开间,牌楼式造型,雕花漆绘木构斗拱,青石龙柱,两侧石雕麒麟,螭虎窗,屋顶重檐四坡面,屋脊反翘瓷雕八龙二鳄,角脊作成凤尾伸展而卷曲,线条柔和优美,整体结构华丽壮观。
戏台连接于山门后檐,坐南朝北,木构藻井顶盖。
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具有泉州独特艺术风格。
紧接山门两侧为东西厥建筑,所谓秦宫汉阙以示天后宫之尊。
建筑为二层楼阁,面临通衢,两楼高耸,楼上分置钟鼓,楼下塑造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像,威武庄严。
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而且保留来代构件。
正殿占地面积635.5平方米;筑于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采用花岗岩石砌筑的须弥座,束腰处浮雕鲤鱼化龙、雄狮、文房四宝八骏云火、仙家法器、鹤舞云中、宝盖莲花等图为二度空间动态艺术造型、雕刻刀法熟练,生动活泼,表现其神职至高无上与教属。
泉州旅游导游词(精选5篇)

泉州旅游导游词(精选5篇)泉州旅游篇1自从海峡两岸实现“三通”以来,两岸之间的往来越发便捷,特别是现如今到泉州旅游、探亲的台湾同胞也越来越多了。
如果你是初来泉州的客人,那么今天就让我当回小导游,带你一起去探寻泉州这座千年古城,网罗这里的美食美景吧!今天我们游览的第一站就是泉州的母亲山——清源山,她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天下游客。
这里的奇石林间立、清泉石上流,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到此登游留题。
特别是位于清源山南麓那高大的老君岩,一定会让你惊叹不已,他雕于宋代,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
只见他慈眉善眼,炳焕生光,堪称石雕艺术的瑰宝。
知道吗?以前听老人们常说:“摸着老君鼻,活到一百二。
”哈哈,于是常有人攀爬到石像上,触摸老君鼻。
当然,现如今已没有游客肆意攀爬了,因为保护老君岩这样的文物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
呀,已经是中午了。
走了这么久,你的肚子也一定饿瘪了吧!来,我带你去泉州西街的老字号——老记面线糊,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线糊吧。
走入小店内,玻璃柜台上放着一小格一小格的配料,就像一个美食大家庭般,让我们目不暇接。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醋肉、卤大肠、海蛎、猪腰、鸭胗等,加好后在碗中加入面线糊(主角哦),然后撒上胡椒粉、葱末以及几滴白酒和卤汁,如果再配上一根香脆的油条,那便是一餐美味了。
说到这,你是不是已经口水流下“三千尺”了呢?那就开始大快朵颐吧!那一口口的面线糊在嘴里“荡漾”着,散发出阵阵怡人的香味。
当你舀起一匙,你就会发现,面线糊晶莹剔透,糊里的面线如同针线般细小,却又清晰可见。
想想,它们是不是很像是连着我们海峡两岸故乡情谊的丝线呢?肚子填饱之后,我带您去泉州的西湖走走看看吧。
你看,湖面波光潋滟,公园里花团锦簇,一眼望去浮光荡漾的美景与湖后面宏伟的闽台缘博物馆、以及清源山那翠绿的山色相得益彰。
来吧,我带您去乘坐这里特有的古船泛舟畅游吧!迎着习习和畅的惠风,在优雅的轻音乐声中,古船徐徐缓行,划过波澜不兴的水面,绕过湖央两座突兀的孤屿。
泉州清源山的导游词范文三篇

泉州清源山的导游词范文三篇导游词一:泉州清源山文化之旅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泉州清源山,我将为您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之旅。
泉州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东南方向,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名山。
清源山得名于其山脚处的清澈泉水,被誉为“泉州第一泉”。
这里山势险峻,景色秀丽,有“福建小庐山”之称。
清源山不仅自然风光优美,更是泉州文化的瑰宝之地。
首先,我将带领大家参观清源山的主要景点之一——南天宫。
南天宫始建于唐代,是清源山的主要观光景点之一。
这座古老的庙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雕刻艺术而闻名。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众多的宫殿、大殿和神像,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
此外,南天宫还是观赏泉州市区美景的最佳位置,您可以俯瞰整个泉州市区的美景,尽览泉州的繁华与美丽。
接下来,我们将前往清源山的另一个重要景点——潭山岩。
潭山岩是一座古老的道观,建于唐代,是泉州市的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有着精美的古建筑和独特的山水景观,是一处集观光、休闲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胜地。
在潭山岩,您可以欣赏到山间的瀑布、溪流和奇特的岩洞景观,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此外,您还可以在这里品尝到正宗的泉州小吃,领略到泉州的美食文化。
最后,我将带领大家游览清源山的最高峰——九天顶。
九天顶海拔约1000多米,是泉州市的最高峰。
登上九天顶,您可以俯瞰整个清源山的美景,感受到山川的壮丽与浩渺。
在这里,您还可以参观到一座古老的观音寺,感受到宗教信仰的力量。
泉州清源山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让我们一起感受泉州的历史和美丽吧!谢谢大家!导游词二:泉州清源山的历史之旅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泉州清源山,我将为您带来一场充满历史韵味的旅程。
泉州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东南方向,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名山。
清源山自古以来就是泉州的文化中心,这里留存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物,是了解泉州历史的重要窗口。
首先,我将带领大家参观清源山的主要景点之一——南天宫。
泉州著名景点导游词讲解5篇

泉州著名景点导游词讲解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泉州著名景点导游词讲解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泉州清源山导游词讲解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去登山,去共同领略有“秀出东南”美誉的清源山秀丽而多姿的风采!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今天参观的景点依次是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希望大家玩得开心尽兴!清源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
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辉映,犹如名城泉州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人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区北郊又称“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
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
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
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今天我们时间有限,无法饱览清源山的神韵,只能让大家留点遗憾去回味,或可以从我们有关的旅游宣传资料中去神游一番了。
好,现在我们参观第一站--老君岩。
老君岩的布局是这样的:山门--林荫石径--老君造像。
大家现在站的地方为老君岩的山门,请大家注意,眼前这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泉州旅游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

泉州旅游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泉州旅游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泉州天后宫导游词介绍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来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
妈祖林氏默娘,是北来平安军(泉州府)节度辖下的莆田县湄洲岛(今莆田市秀屿区湄州镇)之民女,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林默娘长大了,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务,矢志不嫁人,专心致志精研医理,为人消灾防病。
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排忧解难,还引导乡人避凶趋吉,有谁遇难,都乐意找她求助。
当时,莆田地区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尽办法施药抢救乡民,果然立愈。
乡民感激她的救命之恩。
又名天妃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妃宫为我国现存建筑规格较高、年代较早、规模较大的一座妈祖庙,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泉州官府常在此为出海商船举行祭海大典。
妈祖名林默娘,是北宋时湄洲岛的民女,据说她出生的时候,遍地生香,瑞光四射,她终生行善济人,引导乡人避凶趋吉,后来她为了救护船只遇到风暴的父亲而遇难,百姓感念她的美德,尊她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当地渔民出海前都要到天后宫前祭拜。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重阳佳节,妈祖父兄驾舟渡北上,西风正急,途中遇到狂风恶浪,船在狂风怒涛中剧烈颠簸,妈祖敏感到父兄的遇难,亲临救驾,父亲救起,兄长与自己身亡,就这样乡民赞她"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事,乡民以病苦辄愈。
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
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
立庙祭祀。
泉州天后官初建即以来微宗赐额"顺济"为庙名,即"济以顺风"之意。
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而且保留来代构件。
泉州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泉州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泉州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
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泉州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泉州旅游景点导游词1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观安平桥。
安平桥是国家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位于晋江市的安海镇,安海古称安平,因此,此桥又称:“安平桥”,由于桥长有五华里(即二公里半)人们便称它为“五里桥”;位于安海镇西畔,俗称“西桥”。
安平桥全座石构,用花岗岩和沙石构筑的梁式石桥,横跨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两重镇的海滩,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前后历经十三年告成,后经明清两代均有修缮,现为国家拨款依旧重修保留原状,闻名天下。
据《晋江县志》记载:“晋江、南安之界,旧日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来赵令衿成之,酾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为三百六十二孔),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目前修缮后桥全长为2070米,桥面宽3米至3.6米,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栏杆。
桥板又阔又厚,最长者可达十余米,每间用板石七、八条,皆是坚实的花岗岩石。
而这些桥板石从哪里开采而来的,应该是泉州府附近的石窟,但需要用水运。
据说有私家族谱记载,这样的巨石,多是咫尺相望的金门岛开采海运而来的。
桥墩筑法,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呈四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形式,尚存331座,状如长虹,为中古时代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故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赞。
此外,长桥的两旁,还置有形式古朴的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栏杆柱头还雕刻着维妙维肖的雌雄石狮与护桥将军石像,以夸张的手法,雕刻表现得非常别致,皆为南来的代表作。
整座桥上面的东、西、中部分别置有五座“憩享”,以供人休息,并配有菩萨像。
两翼水中筑有对称方形石塔四座,圆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丰满慈善。
泉州导游词600字精选5篇

泉州导游词600字精选5篇福建泉州,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温陵",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宝岛,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泉州导游词600字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学习。
泉州导游词1各位旅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有“秀出东南”之美誉的清源山观光旅游。
我是春晖旅行社的导游,我姓林,大家可以叫我小林。
在我旁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陈师傅,他有多年的驾车经验,相信我们会有一段愉快而又舒适的旅程。
很高兴今天由我们来为大家服务,在这里我先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今天参观的景点是老君岩和清源山第一洞,希望大家玩得开心游的尽兴!整个景区是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
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 米,是泉州城一颗璀璨的明珠。
大家知道我们清源山为什么如此出名吗?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清源山也正是借仙而出名的。
传说当年铁拐李云游到此地的时候,看到这里的景色如此的美丽,乐得他举起了拐杖不停地点地,大呼:妙哉!妙哉!没想到用力过猛,铁杖深入地层数丈,突然就冒出一股清泉,喷射不止。
因此,当时第一个发现此泉的人,就把此山命名为“泉山”。
此城也因此得名“泉州”。
清源山景区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
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
好的,现在请大家随我往前走,先去参观--老君岩。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老君岩的山门,这座山门是以牌坊的形式建立的,高12.6米,宽21米。
而眼前这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还有这石构山门,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使人有种进入物外仙境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泉州旅游导游词5篇关于泉州旅游导游词(1)久闻泉州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世界宗教博览城”,还是国家首批颁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趁着春节长假,我们一家乘动车前往游览。
一下动车,我们就直奔清源山。
清源山是道教圣地,老君造像可谓是这座山的最大看点,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
只见他神态自若地端坐在我们的面前,背后和左右两边的一大片绿油油的斜坡是他的座椅;面部带着慈祥的微笑,让人觉得倍感亲切;眼睛里虽然不见瞳孔,但也隐藏着一种深邃的智慧;长而密的胡须自然地垂在胸前,嘴唇微微开起,像是有千言万语想向我们一一道来……“好一尊老君造像!”我默默赞叹道。
开元寺,是我们的第二个目的地。
开元寺是建于唐朝年间的寺庙。
寺中古桑莲树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生机盎然,被列为世界之最。
寺中还矗立着唐朝东、西两座石塔。
我站在塔下,满塔的深棕色像是为石塔穿上了粗糙的布衣,却也衬托出塔蕴藏着的古典韵味;环绕石塔四周,塔边的一组组精致雕刻不禁让我耳目一新,赞叹连连。
听说泉州也有西湖公园,我一下子来了兴趣。
缓缓步入园内,一片微波粼粼的湖水顿时明亮了我的双眼,一阵阵悦耳的欢笑刺激着我的心。
站在刺桐阁上眺望,公园美景尽收眼底。
湖面上碧波粼粼,游船在湖上漂泊,缕缕清风拂过脸颊,一座碧绿的无心岛就像是白银盘中的一颗青螺。
五颜六色装点着这个美丽的大公园,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继续扩大视野,闽台缘博物馆和泉州博物馆的身影在远处若隐若现,几幢崭新的大楼顿时让我感到焕然一新。
最后一站就是关帝庙,这个寺庙给我留下的唯一印象就是:这儿的香火很旺。
关帝庙地处泉州老街——涂门街,这里的房子都是传统的闽南建筑,古老之中也透着一股浓浓的淳朴之风。
不远处还完好地保存着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寺庙——清净寺,这也印正了“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
一天的旅程就这样结束了。
当我们即将踏上返回厦门的动车,我有些恋恋不舍。
这一天,我们都在与历史打交道。
了解历史,感受历史,这已经让我对历史有了粗浅的认识,并成为了我又一次难忘的旅程。
关于泉州旅游导游词(2)自从海峡两岸实现“三通”以来,两岸之间的往来越发便捷,特别是现如今到泉州旅游、探亲的台湾同胞也越来越多了。
如果你是初来泉州的客人,那么今天就让我当回小导游,带你一起去探寻泉州这座千年古城,网罗这里的美食美景吧!今天我们游览的第一站就是泉州的母亲山——清源山,她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天下游客。
这里的奇石林间立、清泉石上流,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到此登游留题。
特别是位于清源山南麓那高大的老君岩,一定会让你惊叹不已,他雕于宋代,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
只见他慈眉善眼,炳焕生光,堪称石雕艺术的瑰宝。
知道吗?以前听老人们常说:“摸着老君鼻,活到一百二。
”哈哈,于是常有人攀爬到石像上,触摸老君鼻。
当然,现如今已没有游客肆意攀爬了,因为保护老君岩这样的文物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
呀,已经是中午了。
走了这么久,你的肚子也一定饿瘪了吧!来,我带你去泉州西街的老字号——老记面线糊,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线糊吧。
走入小店内,玻璃柜台上放着一小格一小格的配料,就像一个美食大家庭般,让我们目不暇接。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醋肉、卤大肠、海蛎、猪腰、鸭胗等,加好后在碗中加入面线糊(主角哦),然后撒上胡椒粉、葱末以及几滴白酒和卤汁,如果再配上一根香脆的油条,那便是一餐美味了。
说到这,你是不是已经口水流下“三千尺”了呢?那就开始大快朵颐吧!那一口口的面线糊在嘴里“荡漾”着,散发出阵阵怡人的香味。
当你舀起一匙,你就会发现,面线糊晶莹剔透,糊里的面线如同针线般细小,却又清晰可见。
想想,它们是不是很像是连着我们海峡两岸故乡情谊的丝线呢?肚子填饱之后,我带您去泉州的西湖走走看看吧。
你看,湖面波光潋滟,公园里花团锦簇,一眼望去浮光荡漾的美景与湖后面宏伟的闽台缘博物馆、以及清源山那翠绿的山色相得益彰。
来吧,我带您去乘坐这里特有的古船泛舟畅游吧!迎着习习和畅的惠风,在优雅的轻音乐声中,古船徐徐缓行,划过波澜不兴的水面,绕过湖央两座突兀的孤屿。
时而还能看见几只野鸭在水面上嬉戏,更有甚是:一群群灵俪的白鹭时不时会蜻蜓点水般伴在你船舷左右掠过,这时,你可以张开双臂,放眼公园内的是石桥和亭台楼阁,来一个深呼吸,你一定会心情舒畅许多!是不是也能让你想起台湾的日月潭了呢?是呀!泉州西湖和台湾的日月潭遥相呼应,相映成趣,她们不都是镶嵌在我们中国大地上的两颗夜明珠吗?大概已是黄昏了。
这时,你的肚子是不是又开始“抗议”了呢?别急,我们一起去东街的钟楼肉粽店,到那儿去吃色、香、味俱全的肉粽和肉燕汤。
第一个上场的是肉粽,当你打开粽叶,一阵久违的“浓乡”扑面而来!你已经顾不得细细品察肉粽里是“神马”配料了!因为的确太好吃了!原来,肉粽里有虾仁、香菇、卤过的五花肉、干贝、卤蛋。
这可是泉州名不虚传的美食啊!粽子香醇松软,你吃一口就不会忘记,每一粒糯米粒都弹性十足,嚼过之后在嘴里留下一点甜味,一口口顺着喉咙,滑到胃里,嘴里还能余香沁人心脾!哦,台湾也有一款美食和泉州的肉粽有渊源呢!对了,就是台湾卤肉饭哦,那也是人间美味,假如有一天我能去海那面的台湾旅游,我一定要亲口品尝一下你们的卤肉饭呦!这时你还需要喝上一碗肉燕汤,所以第二个出场的是肉燕汤,我吃肉燕一般加很多葱和醋。
因为葱可以把汤和肉燕弄得很清香,醋渗到肉燕里,那味道呀,真的可以把玉皇大帝都吸引过来呢!观赏过泉州的美景,品味了泉州的美食,您应该也对泉州感兴趣了吧!我想:在台湾应该也有很多美景美食吧!我真希望台湾能早点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如果有一天,科技足够发达了,我要在两岸间搭建一座“彩虹桥”,让两岸沟通自如,让我们了解台湾,台湾小朋友也能更方便地来泉州旅游观光,也让他们能更了解泉州,并爱上这片故土!关于泉州旅游导游词(3)各位游客:大家好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
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到这变化,我就说一说泉州的景点吧!2006年,我第一次登上大坪山。
那时登大坪山要绕得很远,上山走的是长长的公路,路旁都是山石。
登上大坪山,人烟稀少,一座高大的郑成功骑马铜像最为显眼。
只见铜像造型为郑成功骑马举手侧望,眺望台湾海峡。
那时的我还比较小,觉得很无聊,于是就催着大人们赶快下山、回家。
2009年,我又一次登上大坪山,发现这已不是我脑海中的那个小山包了,而是一座以郑成功铜像为主题的公园。
我们从小区出发,穿过另一个小区,就来到了大坪山天桥。
走过天桥,迎面是一个中等大小的广场,一座高大的石质牌坊矗立在眼前,右上方则有一座堡垒式的碉楼。
穿过碉楼,一条蜿蜒曲折的林荫小道浮现在眼前。
小路两旁有许多路灯,小路由木板铺制而成,栏杆则由形似木头的石头做成。
沿着小路往上走,只见半山腰有三颗老榕树,他们形态各异。
继续往上走,没一会儿就到了山顶。
只见郑成功铜像四周中满了植物,铜像下面的基座上坐着许多游客,他们有的在极目远眺,有的在嬉戏打闹,还有的在拍照留念……作文听妈妈说,西湖公园原来是一片沼泽地,自古以来被作为平衡生态的滞洪区,绝非游乐休闲场所。
作文可如今的西湖公园,烟波浩渺,小岛点缀,白鹭云集。
初春,各种花朵竞相开放,蝴蝶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忽隐忽现,不时会有几只燕子在空中翱翔;酷夏,水面荡漾起层层波纹,夕阳西下时,泛起的波澜像是片片鱼鳞,正微微地动着;金秋,枯枝败叶飘飘扬扬地落下,远远望去,宛如一只只金色的蝴蝶,正在树梢之间上下翻飞;寒冬,别的树木早已树叶发黄,惟有高大的松树依然立在路旁,仿佛是一个个坚强的士兵。
因为有了如诗如画的西湖公园,泉州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等建筑也随即建了起来,成为了一系列旅游景点。
位于南门外的晋江,以前除了一个第九码头,还有许多采沙船在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江上只有顺济桥和泉州大桥,一下大雨晋江就发大水。
如今的晋江两岸已是今非昔比。
江上兴建起了刺桐大桥、高速公路大桥、沉洲特大桥等形状各异、雄伟壮观的新桥,立交桥更是拉近了两岸的距离。
两岸建起了许多江滨公园,人们在里面休闲娱乐;建起了许多高楼大厦,人们在里面生活、办公……晋江南岸呈现出繁荣富饶的新景象。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泉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将来把泉州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关于泉州旅游导游词(4)欢迎大家光临天后宫。
原山门马戏台因筑公路被拆毁,1990年3月由台湾鹿港天后宫暨诸委员捐资重建。
今移清代晋江县学横星门为山门、面阔五开间,牌楼式造型,雕花漆绘木构斗拱,青石龙柱,两侧石雕麒麟,螭虎窗,屋顶重檐四坡面,屋脊反翘瓷雕八龙二鳄,角脊作成凤尾伸展而卷曲,线条柔和优美,整体结构华丽壮观。
戏台连接于山门后檐,坐南朝北,木构藻井顶盖。
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具有泉州独特艺术风格。
紧接山门两侧为东西厥建筑,所谓“秦宫汉阙”以示天后宫之尊。
建筑为二层楼阁,面临通衢,两楼高耸,楼上分置钟鼓,楼下塑造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像,威武庄严。
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而且保留来代构件。
正殿占地面积635.5平方米;筑于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采用花岗岩石砌筑的须弥座,束腰处浮雕“鲤鱼化龙”、雄狮、文房四宝“八骏云火”、仙家法器、鹤舞云中、宝盖莲花等图为二度空间动态艺术造型、雕刻刀法熟练,生动活泼,表现其神职至高无上与教属。
殿内木梁骨架,立于圆形花岗岩石柱,柱头浮雕仰莲连珠斗,挑出斗拱承托梁架作九架粱,建筑结构比较特别,空间变化很丰富,门窗弯枋雀替,雕花精致细密,纹饰丰富多采既有几何图案,又有花卉水族,鸟兽人物,托木部位有凤凰戏牡丹,寿梁中作如意访心,表现女性神庙。
殿内油漆用朱地画“暖八仙”之一的钟离及如意相间图案,其绿地雕彩西蕃莲及喜鹊登梅图案,有吉祥的象征,有的图案作异兽,寓意“益寿”。
殿内础浮雕,更是琳琅满目,八骏、八宝、傅古鸟龙及各种花卉,表现着水族鱼龙腾空翻浪,与百花争妍,这都是表现道教主题的图案,以福禄寿吉祥物作衬托,呈现仙家的非凡境界。
殿顶筑九脊重檐四面落水的歇山式,正脊是天后殿至高点,两端五彩瓷型双龙戏珠,造型精美,光泽鲜艳,表现整个大脊龙的至高题材,四岔脊头组合凤凰图案,对应大脊成龙凤呈祥,背面作人物故事,配以龙凤、麒麟,玄武、双虎、体现了吉祥如意,庆贺长寿的象征,为闽南建筑艺术之一绝。
东西两廊及两轩和寝殿,均由国家文物局立案拨出专款依!日复原修缮。
东西两廊原置配神二十四司,现改为闽台关系史博物馆陈列室。
寝殿又称后殿,地势比正殿高出1米多,两侧突出部位设为翼享,左右斋馆。
整座殿字系明代大木构建筑,屋盖为两坡面的悬山楔,面阔七间,35.1米,进深19.8米,高8米许,木质梁架粗大古朴,大木柱置于浮雕仰莲瓣花岗岩的圆形石础之上,殿前檐柱保存一对十六面青石雕的元代印度教寺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