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旅游状况调查报告
泉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泉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泉州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福建省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首先,泉州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例如,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开元寺、陈嘉庚纪念馆等,都成为了旅游者必访的景点。
这些文化景点的保护和开发,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也促进了泉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泉州还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旅游资源。
如美丽的海滩、迷人的海岛和秀丽的山水风光,成为了旅游者们争相前往的地方。
著名的鼓山、南安大嶝岛、永春七仙岩等自然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泉州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不仅满足了游客对于休闲度假的需求,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另外,近年来泉州市政府对旅游业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
各类宾馆、旅游景区和旅游服务机构的兴起,为游客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旅游市场的监管,提升了泉州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增强了游客的满意度。
然而,泉州旅游业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是旅游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平衡。
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如何保护好自然和文化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是旅游业的品质提升。
泉州旅游业发展相对较晚,与一些国内知名旅游城市相比仍有差距。
如何进一步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游客体验,是泉州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综上所述,泉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可谓蓬勃向上。
通过发挥泉州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对旅游市场的监管,泉州旅游业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健发展的势头,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泉州旅游发展现状

泉州旅游发展现状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历史名胜和自然景点。
泉州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福建省乃至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一、旅游资源丰富泉州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众多历史古迹,如开元寺、西湖、清源山、宝祥寺等。
其中,开元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庙宇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此外,泉州还有众多的清代园林如青草巷、清源山庄等,这些古老的园林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二、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泉州市投入巨大资金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城市道路畅通,交通便利,各类酒店、宾馆、旅游服务中心等一应俱全。
此外,泉州还积极发展旅游商品,使得游客可以购买到地道的特色纪念品,进一步提升旅游体验。
三、旅游活动丰富多样泉州的旅游活动丰富多样,有传统的文化节庆如泉州木偶戏表演、灯会等,也有现代的主题公园和游乐设施。
此外,泉州搭建了多个旅游专线和旅游包车服务,方便游客游览各个景点。
四、旅游宣传力度加大泉州市政府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举办各种旅游推介活动,参加国内外旅游展览,提高泉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泉州市政府还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泉州市不断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扩大旅游产业规模。
如加大对旅游景点的保护力度,改善景区的设施和服务,提高旅游设施的使用效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游客需求。
但是,泉州旅游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一些景点的开发和管理还不够完善,导致游客体验不佳;另一方面,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亟待解决。
综上所述,泉州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在旅游宣传和接待能力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还需要加大对旅游景点的保护和管理力度,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进一步提升泉州旅游的品质和水平。
泉州调研报告

泉州调研报告泉州是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的一个城市,地处闽南地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港口城市之一。
该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是福建省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为了更好地了解泉州市的发展状况和潜力,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城市概况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总面积约为11283.2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964.59万人。
该市下辖6个区、2个市和2个县,区域范围较大。
泉州市是福建省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交通便利。
同时,泉州市还是福建省的一个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
二、经济发展泉州市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主要以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为主导。
该市拥有一批世界知名的企业和品牌,如安踏、特步、比亚迪等。
同时,传统行业如纺织、服装、鞋业等依然占据较大比重。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泉州市正在努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文化底蕴泉州市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有泉州泉州建筑群和南靖土楼,这些都是该市的独特文化景观。
此外,泉州市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如郑成功、黄克强等。
这些为泉州市文化底蕴的积淀,为该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交通便利泉州市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其中以陆路交通和海上交通为主。
该市拥有完善的公路网和铁路网,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物资的流通。
同时,泉州港是中国南部地区的重要港口之一,也是福建省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
泉州市还有多个飞机场,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物流的发展。
五、旅游资源泉州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山水风光、历史建筑和文化名胜等。
其中,泉州建筑群和南靖土楼是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泉州还有多个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和生态旅游体验。
旅游业成为泉州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综上所述,泉州市是一个拥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城市。
泉州调研报告

泉州调研报告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沿海经济开放城市之一。
我于近期对泉州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泉州市发展概况泉州市是福建省下辖的地级市,人口约为900多万人。
经济发展快速,是福建省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泉州市的主要产业包括纺织、服装、皮革、化工、机械制造等,其中纺织和服装业是其支柱产业。
此外,泉州市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清源山、开元寺、东山岛等。
二、泉州市产业特点1. 纺织业:泉州市的纺织业发展历史悠久,目前已形成了以纺织、印染、服装为主的完整产业链。
许多知名纺织企业在泉州市设有生产基地,如新希望、特力、安踏等。
2. 服装业:泉州市的服装业规模庞大,以出口为主导。
泉州市的服装制造企业很多,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
这些企业具有独特的设计创意,强调质量和时尚,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3. 皮革制品:泉州市的皮革制品产业也发展迅速,主要集中在晋江地区。
该地区的皮革制品制造企业以生产高档皮鞋为主,他们注重产品品质和市场营销,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市场。
4. 旅游业:泉州市的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泉州作为海丝的起点,有许多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遗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泉州市还着力开发乡村旅游,推动农民增收。
三、发展优势与问题1. 优势:泉州市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便利,与台湾有着密切的经贸交流。
此外,泉州市的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2. 问题:泉州市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过度依赖于传统的纺织和服装行业。
一些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时缺乏创新意识,产品同质化严重;同时,由于土地资源有限,泉州市的产业扩张受到一定限制。
四、发展建议1. 继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加大改革力度,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泉州投资兴业。
2.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
3. 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和引导:积极引导企业进行市场多元化布局,鼓励发展高附加值的产品。
泉州古街调研报告

泉州古街调研报告泉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古街。
为了了解泉州古街的现状和问题,我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首先,泉州古街的整体面貌还算良好,保存着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比较有名的古街有开元寺街、侨乡装饰城、泉州古博物馆附近的尚文街等。
这些街道上有很多风格各异的古建筑,如寺庙、府邸和民居,石板路和古树环绕,给人一种宜居、宜游的感觉。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泉州古街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是商业化趋势加剧。
为了吸引游客和商家,一些古街过度商业化,满目琳琅的商品和餐饮业开始占据了街道上的每个角落,给人一种商业化过度的感觉。
其次是历史文化的保护不足。
虽然很多古街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但许多建筑物的维护和保护工作并不到位,一些古建筑面临着倒塌和损坏的风险。
再者是交通问题。
由于车辆和行人的增加,一些古街面临着交通拥堵的问题,行人在狭窄的街道上很难行走,给古街游客体验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对于这些问题,我认为有几个解决办法。
首先是加大历史文化保护力度。
政府应该加强对古街建筑的维护和保护,加强对商业化过度的限制,鼓励开展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提高古街的历史文化价值。
其次是改善交通状况。
可以在古街周边建设停车场,并限制车辆进入古街,增加步行和自行车道,提高人们对古街的访问便利性。
再者是推动古街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通过引入创意产业、开设非遗工坊等方式,将古街转型为旅游景点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推动古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泉州古街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代表,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问题。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古街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措施,让古街成为历史文化的展示窗口,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多的价值。
泉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泉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泉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旅游业一直是该市的支柱产业。
目前,泉州的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泉州的旅游设施不断完善。
泉州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文化遗址,如清源山、开元寺、华亭塔等。
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泉州加大了对这些景点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并且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如停车场、卫生间、休闲区等,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旅游环境。
其次,泉州的旅游宣传和推广工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泉州市政府在旅游宣传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通过各种方式,如电视广告、网络推广、宣传册等,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推介泉州的独特魅力。
同时,泉州还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博览会和交流活动,扩大泉州旅游的知名度,并与其他地区进行旅游资源和市场的合作。
再次,泉州的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泉州注重提升旅游服务的水平。
旅游从业人员接受培训,加强礼仪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服务态度和水平。
同时,泉州也建立了一些旅游志愿者队伍,他们热情周到地为游客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让游客感受到泉州的热情和友好。
最后,泉州的旅游产业链不断延伸。
除了传统的景点观光旅游,泉州还发展了一些特色旅游项目,如海上丝绸之路旅游、鲤城夜游等。
同时,泉州还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旅游联动,打造了一些旅游线路和产品,如泉州-厦门-漳州的旅游线路,进一步吸引游客,推动了城市旅游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泉州的旅游业发展现状良好。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泉州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旅游景点开发不够完善等。
因此,泉州旅游业应该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服务质量,推出更多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从而进一步提升泉州的旅游业发展水平,打造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泉州乡村文化旅游调研报告

泉州乡村文化旅游调研报告泉州乡村文化旅游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泉州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泉州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收集游客对泉州乡村文化旅游的看法和意见。
2. 实地考察:选择几个典型的乡村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三、调研结果1. 乡村文化资源丰富:泉州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乡村中可以找到许多传统建筑、庙宇和古代历史遗迹等文化景点。
2. 文化旅游产品有待提升: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以自然景观和传统民俗活动为主,缺少内容丰富、有吸引力的文化主题活动。
3. 旅游设施不完善:乡村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如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缺乏,导致游客体验不佳。
4. 乡村宣传推广不足:乡村文化旅游在宣传推广方面不够,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和推广渠道,限制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四、调研分析1. 文化资源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但需要进行深入开发和挖掘,增加文化旅游产品的内涵,提升游客体验。
2. 乡村旅游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以提升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3. 乡村旅游需要加强宣传推广,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加游客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五、建议1. 深入开发文化资源:加大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力度,开发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文化旅游的内涵和品质。
2. 完善旅游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满足游客的需求,提高游客体验。
3. 加强宣传推广:注重乡村文化旅游的宣传推广,开展宣传活动和推广活动,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渠道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4. 加强合作共建:乡村旅游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各方共同合作,加强资源整合和开发,形成乡村旅游的合力。
六、总结泉州乡村文化旅游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在旅游产品、基础设施和宣传推广方面仍有不足。
通过深入开发文化资源、完善旅游设施、加强宣传推广和加强合作共建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推动泉州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乡村旅游品牌。
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泉州市辖区面积为11,015平方公里,下辖1个市辖区、4个市辖市、2个县级市和1个县,总人口为9,415,000人。
泉州市旅游资源丰富,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一、泉州市的自然景观泉州市地理位置优越,既有海岛,也有山水,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使得泉州市蕴藏着众多难以抵挡的自然风景。
泉州市的自然风景主要包括:1.东山岛:东山岛群是中国优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它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部沿海,海域中央,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岛上分布有众多的珊瑚礁、贝壳、海洋生物等景观。
此外,还有许多水上活动可以体验,包括钓鱼、潜水、海上风帆等。
2.清源山:清源山地处福建泉州市南安市境内,因为清溪涧筑有一又一的山壁,形成了壮观的“十八弯”,而得名“清源十八弯”。
山上有三星坛、八仙宫等景点。
此外,还有许多的休闲娱乐项目,包括野炊、露营、登山等。
3.盘龙湾:盘龙湾是泉州市的一个海湾,位于泉州市区东南端,是东海南部的极目海宴。
湾内水域清澈见底,海水质量优良,海滨风光秀美。
盘龙湾风光秀丽,环境绝佳,是吸引游客来此观光游览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泉州市的人文景观泉州市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处处传承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景观。
泉州市的人文景观主要包括:1.开元寺:开元寺是中国清代的佛教寺庙,位于泉州市区西南部的开元路。
开元寺规模宏大,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是泉州市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2.清华园:清华园位于泉州市区内,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园林。
该园景色优美,建筑别致,葱郁的树木、清丽的水池,使游客可以饱览古风神韵。
3.锦鸡坊:锦鸡坊是泉州市的一批古建筑群落,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
这里有清代的民居和古代的街道,被誉为“闽南的故都”。
三、泉州市的旅游资源潜力泉州市的旅游资源潜力很大。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泉州市的旅游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泉州市的旅游业已成为泉州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市旅游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原因:
调查和感悟家乡在“十一五”时期经济、文化、民生等问题的建设成就,在调查旅游状况的基础上,透析和反映家乡在“十一五”时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和介绍家乡的城市形象并在调查研究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现有问题,为家乡“十二五”规划的美好蓝图建言献策。
调查时间、地点:2011-8-10 福建省泉州市区
调查对象:泉州市区的旅游景点、交通、酒店、商业街、旅游局、游客
调查方法:视频取证、问卷调查、采访
为了了解泉州市在“十一五”期间的旅游事业的发展情况,我先通过网络了解了泉州的主要旅游景点还有“十一五”期间泉州旅游业的大事纪,掌握了一些官网上公布出来的每年游客量及增长率还有分布区,随后又去了当地旅游局宣传部采访了解“十一五”期间泉州市政为了发展旅游业所作出的一些重大举措,一一记录下后,我拿着DV按照那位官员所说的市政为了发展旅游业而投入的一些旅游景点、酒店、商业街前去视频取证。
接着又在泉州论坛发布了《关于“十一五”期间泉州的旅游业的调查问卷》,最后在各旅游景点随机选择了一些游客让他们谈谈在泉州旅游的感受,并做了游客满意度调查。
现在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泉州的主要旅游景点:
泉州十八景:涂门街、东湖公园、五里桥、蔡氏古民居、府文庙、开元寺、崇武古城、洛阳桥、牛姆林、清水源、清源山、西湖公园、深沪湾、天后宫、黄金海岸、仙公山、岱仙瀑布、郑成功史迹
其他的比较著名的景点有:东湖公园、闽台缘博物馆、清净寺、关帝庙、美食街、状元街、天后宫等
一、全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市各地旅游业不断发展,以清源山为龙头的大泉州旅游体系逐渐形成,旅游业由蓄势发展向跃升发展的条件己基本成熟。
(一)旅游资源丰富。
全市拥有旅游资源实体783处,其中一至三级中高档资源实体181处。
除清源山国家级品牌外,还有国家水利风景区1 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2处,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55处,在全省五大旅游资源集中区的综合得分位居第二位。
(二)景观保护较好。
各级政府及相关管理机构重视旅游资源保护工作,采取加强宣传、建章立制、完善规划、加强执法等措施,使重点旅游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九日山、牛姆林、戴云山等自然生态环境和景观基本完好;崇武古城、蔡氏古民居、关岳庙等文化旅游资源也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修复。
(三)政府比较重视。
1999年市委、市政府将我市发展定位于“用高新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围绕“绿、旅、新”的要求,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2002年以来,市政府完成了《泉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确定了以清源山为龙头的“北山南水”的大泉州旅游体系;出台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多方面各层次扶持旅游业发展;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不定期研究解决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
各县(市、区)从实际出发,组织编制了
《“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扶持政策,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四)部门工作有效。
几年来,经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2006年共接待中外旅游者88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4.96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8.98万人次,创汇3120.78万美元。
今年上半年接待中外旅游者504.33万人次,比增18.56%,旅游总收入14.4亿元,比增24.33%,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8.72万人次,比增21.84%,创汇1456.53万美元,比增24.66%,预计全年接待人数将超过1000万人次,入境旅游人数将突破20万人次,旅游收入将突破30亿元。
(五)开发正在推进。
继清源山风景区得到较为科学的开发之后,各地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步伐加快。
全市在建的旅游开发项目20多个,总投资超过30亿元。
“十五”以来,旅行社、酒店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建、改建景区旅游公路26条,200多公里,景区游客服务中心3个,新建星级酒店42家,其中4星级酒店6家,新增旅行社63家,其中国际社8家。
(六)优势开始显现。
纵观我市在全省的比较优势,绿色生态型旅游业是我市最有希望成为海西的龙头产业之一。
我市地处国内两大客源市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中间位置,又靠近海外主要客源市场--港澳台地区。
随着我市浦南等高速公路通车,沿海快速铁路及武夷山机场改造扩建的完成,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必将把我市与上述市场联系得更加紧密。
二、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图为网上问卷统计)
(图为网上问卷统计)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的数据看来,虽然我市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现状与应有的产业地位还不相称,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1、发展很不平衡,“龙头”作用不明显。
根据全市旅游业发展布局,大部分县(市、区)的旅游发展徘徊不前。
由于资源的同构性,体制和行政地域的分割,大泉州旅游业发展对其他县(市、区)的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
2、旅游总量偏小,综合竞争力不强。
2006年全市旅游总收入24.96亿元,占GDP的6.35%,仅比2000年提高1.74%,尚形不成支柱产业。
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在全省第五位和第三位,与我国旅游资源及品质相类区域(如黄山、张家界)比,差距较大。
3、基础设施落后,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财力有限,投入不足,落后的基础设施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除武夷山外,绝大多数的旅游资源还处于原生态状态,没有形成成熟产品;正在开发建设的项目规模较小,能进入省上盘子的项目很少,与周边地市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产业发展缺乏后劲。
三、意见和建议
通过采访旅游局的有关专家,就以上这些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专家认为我国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为促进我市旅游业由蓄势发展向跃升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谋划旅游业发展大局
(二)理顺各种关系,着力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
(三)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增强旅游业发展活力
(四)强化项目建设,努力拓展旅游业发展之路
调查人:10级新闻2班黄河铭
(后附调查问卷)
“十一五”期间泉州市旅游状况调查问卷
1.您的年龄[单选题] [必答题]
20岁以下
20—30岁
31-40岁
41-50岁
51-60岁
2.您是从哪些途径知道泉州的[单选题] [必答题]
电视、报纸等广告
旅游宣传册
亲友介绍
其他
3.如果让您设计一次泉州旅游线路,您认为几天最为合适[单选题] [必答题]
五天
三天
七天
其他
4.您觉得目前泉州旅游消费是否合理(包括景区门票、交通费、住宿费等等)?[单选题] [必答题]
合理
费用水准低于所得服务
收费偏高
人们用于旅游的消费需要开发
5.其中,您认为泉州市最优质的旅游资源是什么?[单选题] [必答题]
历史文化古城
滨海城市
山水自然风光兼具
6.您认为泉州市的旅游资源在国内的知名度:[单选题] [必答题]
默默无闻
有所耳闻
小有名气
很有名气
7.您对泉州市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及管理的认可情况:[单选题] [必答题]
开发充分,管理到位
开发不足,管理到位
开发充分,管理缺陷
开发不足,管理缺陷
其他
8.您对泉州市旅游业现状的满意度:[单选题] [必答题]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其他
.
9.您觉得泉州景区缺乏的是哪些方面(可多选) [多选题] [必答题]
导游服务
景色整体规划及安排
基础配套设施
地方特色购物
文化背景挖掘
其他
10.您认为目前泉州市的旅游最需要改善的是哪方面?[单选题] [必答题]
方便程度(例如住宿预定及交通状况)
适程度(例如景点的配套设施和集群情况)
文明程度(例如景区的环境及人文保护)
其他
11.您觉得目前泉州旅游消费是否合理(包括景区门票、交通费、住宿费等等)?[单选题] [必答题]
合理
费用水准低于所得服务
收费偏高
人们用于旅游的消费需要开发。